元宇宙中是否会存在类似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暴力?如何预防?

在刚过去的2021年里,发生了较多场令人印象深刻的网络暴力事件。而这一年,也被称为“元宇宙元年”。这一概念宣称,通过虚拟现实平台,用户不仅可以在3D虚拟场景中拥有立体的角色形象,还可以与其他用户的角色互动,体验具有真实感的社交、工作与游戏场景。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对陌生人破口大骂。然而,在网络上,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为何人们上网时的表现与现实生活世界不同?

既有研究普遍将原因归为“匿名性”和“法不责众”。“匿名性”指,当一个人处在身份不为人所知的状态时,社会约束力和道德感更有可能被削弱。“法不责众”指,对大量人群参与的违法行为,法律难以制裁。

基于网络暴力形成的完整链条,现有的管理机制主要采取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以加强信息监管为核心,包括加强审核制度、屏蔽违禁词汇与内容、限制违法信息的发送等。第二类以加强人员监管为核心,包括对违法犯罪分子和不当言行用户的处罚。在笔者看来,两种路径目前都存在一定瓶颈。

内容监管的瓶颈,在于滞后性和依赖性。其中,滞后性体现在:大多数网络暴力在司法部门介入前已经完成。例如,在刘学州事件中,1200余位微博用户对其发送私信,转发、评论其负面新闻者不计其数。尽管随后网络暴力被停止,参与网络暴力者被制裁,但伤害已造成,甚至形成无法挽回的恶果。依赖性体现在:内容监管效果严重依赖于网络运营者的执法意识与能力。在网络信息量极大、传播逐步形成茧房的当下,进入公众视野的网络暴力现象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元宇宙时代,还会有网络暴力吗?我想,关键在于,互联网是否有记忆。有记忆的互联网,意味着更加有迹可循的违法犯罪记录,意味着更加自律、有责任感的行为方式,意味着不随便消除任何声音,意味着更加公开透明的讨论机制。

伴随着技术进步,同一个人拥有的不同网络账户,可能会彼此关联,形成连贯、完整的网络言行记录,让个体在网络中的形象,也能丰满、立体起来,从而破除片言只语带来的刻板印象。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算无法完全杜绝网络暴力,也一定可以将其伤害降至最小。这样的线上社区,无论在4G、5G还是元宇宙的时代,都是值得期待的。




无法回答,我是个老农民文化低,只搞的能干农业种植收获,其余都是外行一巧不通。请谅解。




毫无疑问会有。

不管怎么忽悠,所谓的元宇宙也不过是个平台,所有操作与应用有关,因此,不可避免的需要通过立法来维护平台的正常运行。




我觉得会存在类似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暴力。可以从以下方面预防,首先要时刻保持冷静,勤于思考,不轻信任何消息,保持判断力,严于律己,不发表过激的言论。另外,要加强隐私保护意识,不随意向陌生人泄露自己或他人的个人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连贯   法不责众   暴力   宇宙   时代   网络   依赖性   言行   瓶颈   路径   陌生人   角色   内容   用户   平台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