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教育到底好不好?

1.人物介绍:中国的神童名叫张方。

24年前 ,13岁的张方在父亲张政的辅导下,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张方,小学六年级就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与原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同班,当时是1978年的中科大首届少年班,轰动整个上海滩,被誉为“上海第一神童”!

2.神童现状:

中国的神童名叫张方。24年前 ,13岁的张方在父亲张政的辅导下,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当时在所在地上海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给张家带来了很大的荣耀。谁知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上海一家研究所,他嫌专业不对口,便辞了职。他满以为能够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可谁知到处碰壁,现在张方已经是快40岁的人了,却只是以给人家做做家教维持生计 ,始终也没能找到一份正式工作,在一个狭小凌乱的、除了有一些书本还有一台电脑的陋室里居住。

3.神童后悔的事:

当记者问起:“你有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事 ”时,他答道:“后悔的是没按正常的年龄上学读书。”

4.-荆楚网:武汉刮起“超前学习风” 小学生提前学初中课程 !你怎么看?




孩子能否超前学习,那要看孩子具不具备提前学习的基础和能力。如果孩子当前的知识点掌握的都不太好,那更紧要的是帮助孩子把当前所学的知识内容巩固好,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往前走。如果孩子当前的基础知识掌握的都比较好,那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给孩子加点超前的知识也未尝不可。

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盖楼一样,地基一定要打牢打夯实,不然盖的再快,终有会倒的那一天。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要急着让孩子往前赶,先把当前所学的知识点掌握好再说。在学习上,慢不一定就是坏事,快不一定就是好事,走的稳才是最好的。

还有就是孩子提前学习了后面的知识,很可能在课堂上就不会那么认真听讲了,总觉得自己已经学过了,听不听就无所谓了,这是很致命的问题,毕竟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肯定要比家长讲的知识更全面更具体,所以提前学习也不见得是好事情。







当然可以,实际上几乎每个孩子都在“超前学”,只不过区别在于有些孩子是通过系统的专业课程去学,而有的则是通过父母、老人学的。

先举两个例子:

1、最普遍存在的童谣、儿歌、古诗词、成语故事等等这些东西严格来说都是“超前教育”。

2、上学之前那些就能数数数到很多而且还会做一些基本算术题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但是他们当中大部分并不是在机构或者说不是系统学习的。但是严格来说这也是“超前教育”。

这种例子有很多,包括一些物理、化学、哲学等等很多内容实际上我们很多家长都可以做得到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或多或少的“非系统”教授。而孩子们通过各种阅读(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书)也会学到很多……

狭隘的“超前教育”

我上面举的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我把他们归为“广义超前学习”,这是很多人几乎每天都在做但是却可能毫无这个意识的行为(即本意并不是想让孩子超前学习)。

而在生活中、网络中我们看到的“超前学习”尤其是那些反对者们反对的则通常特指那些刻意的、系统的比如上学习班提前学习的行为。所以我称这种为“狭义超前学习”。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已经发现了这里面存在的矛盾——尽管很多人反对超前学习(超前教育)可是他们却几乎每天都在给孩子进行着这种教育。

我支持超前教育

反对超前教育的最大理由是“违背教育规律”、“拔苗助长”……可是我却并不这么认为。

因为在我看来,所有的知识实际上都是系统的!而正是因为它们是系统的,所以只要方法得当、节奏控制合理那么就不存在违背教育规律、拔苗助长的情况。

还是举两个例子:

英语学习: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英语超前学习实际上都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多的科目。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你会认为孩子从小(比如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学)学是一种超前吗?

如果说你把“应试英语”即侧重语法、刷题这些学习方式认为是“超前教育”我多少还能理解,但是如果你把孩子的听、说、读也归为超前教育那么我就非常不认同了!

我们这么说就行了:如果你现在把孩子带出国了,而且就是英语系的国家,那么你现在让孩子学说英语你会觉得是“超前教育”吗?显然不会,因为他是一门语言。

事实上现在的英语教育在这方面已近做的很完善了,无论是早教、幼教还是一些小学教育搞的都是非常的寓教于乐,说句不好听的大多数孩子基本上是在娱乐过程中学习的。

除了机构很多的家长也会通过亲自读绘本、看英文原版动画片、学习自然拼读等等方式去教自己的孩子——我们对比一下是不是跟我们一直提倡汉语(语文)的“亲子阅读”很像?而孩子小时候看点动画片的行为也会很普遍不是吗?

所以,英语提前学并没有多大的问题,有问题的是有些人不知道该怎么学,他们拿中学生、成年人学习英语的方式背背背、做题做题再做题来教孩子,那么这不并是“超前学”的错,而是家长教授方法的错!

数学学习:

数学是除了英语之外让人从直观上认为第二多存在超前教育的科目。但是,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第一名一定是语文,第二是英语,而第三才是数学。我之所以不说语文,是因为对于那些即便一直反对“超前学习(教育)”的人来说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语文必须的超前!别的不说,他们给自己孩子买的书,他们自己看过吗?自己是多大了才开始看的?为什么现在就给孩子们看了?还有要求孩子们背诵的古诗词甚至是古文等等,他们也会说不需要理解,只需要积累,这明明也是超前学习,可是他们却视而不见。

所以基于这点,我就不谈语文的事儿了。

数学,尤其是小学生的“奥数”学习,一直都是很多人甚至是一些教育专家的“”,每每提到这些东西就会有很多人站出来各种苦口婆心的劝诫家长们……

工科出身的我对此观点嗤之以鼻!

原因并不复杂:数学是一门非常注重逻辑的学科,可以这么说,如果你的前续课程(知识)没有掌握好、巩固好,那么一定会在后面的学习中出现很大的阻力,甚至会直接导致后面无法正常学习。所以你的数学如果能够超前下去那么必定是需要孩子把前面的知识掌握好,否则你除了只能让孩子云山雾罩的“了解”一下,或者让孩子死记硬背住,你根本没法要求孩子理解、掌握!

所以数学不是你想超前就可以超前的!

今天欠下的债,明天一定会受到“报应”的——最简单的例子:孩子计算题练的少,基本功不扎实,那么未来孩子各种计算出错、答题慢答不完题的概率就会很大——而很多家长确认为这仅仅是“粗心”……

所以在数学的学习上不是你想超前就能超前的,而那些能够超前学的,你也根本不需要去担心!因为他们一定是掌握好了前面的才能理解的了后面的——除非这家人真的是太闲了,所有时间都用来“磨”数学了,你认为可能吗?

个人实践体会以及超前学习注意建议

我家孩子就是典型的“超前学习”,语数英都超前了,而且还超“宽”、“深”的去学了。我给题主(或者有超前学习想法的家长们)的建议是:

1、从孩子兴趣入手,因材施教。
没有兴趣或者没有培养出兴趣的过度学习是会破坏孩子的学习热情的,而且每个孩子的兴趣、能力也各有不同,所以不要盲目跟风,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路线”!

2、系统计划性学习,避免投入时间过多影响其他学习或者出现偏科情况。

学习是要有规划的,否则难免就会出现东学一头西看一眼,最后啥也没学好。所谓磨刀不误砍材工,提前做好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且要避免因为某一科或者几科投入时间过多导致其他科目受到影响。

3、尝试培养自学能力(重点)。

这是我认为超前学习的最大意义!

如果说知识点早点学晚点学影响还不是那么的大,那么孩子的自学能力却可以影响一个人未来很多年的学习!

我家孩子我从三年级开始培养他的自学能力,以数学为例,到了现在五年级已经自学到了初二,按照“计划”,到今年年底就可以学完整个初中的课内数学了。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习兴趣之外,我最看重的就是孩子的自主学习方法的引导。因为我相信用不了几年我可能就没有能力去辅导他了,那么让孩子早点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会更有助于他未来的学习。

4、避免以为自己会了上课不听的情况。

这点可以说是很多人不敢让孩子超前学的最主要原因。

个人觉得如果孩子真的是这种性格而你又没有好的办法去解决,那么就别超了……

5、避免孩子只重视课外而不重视课内学习。

不要让孩子养成这个习惯。在小学阶段可能还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学科数量的增加,如果孩子不能保证校内学习的质量那么无异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所以如果你不是家里有矿可以全科在家每天一对一,又或者你自己本身就能全科辅导孩子,那么还是注意提高孩子校内学习质量吧。

6、避免图快、赶进度而牺牲掉质量。

这是超前学最忌讳的问题。

一定要记住,我们超前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一定不是“仅仅过一遍”,既然去花时间做了,那么就一定要保证质量,而不是纯粹的赶时间。

这点我深有体会,孩子四年级下学期自学完了小学阶段的数学之后,我没有让他继续往下学,而且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给他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总复习。确认没有问题了(真题测试满分或者接近满分)之后才开始的后续学习。

所以欲速则不达,这点切记!

最后我想说,尽管我个人是支持超前学习的,但是我并不认为人人都适合。如果你孩子有这个能力,那么是可以适当尝试的,如果没有,那么也千万别乱了阵脚。“猥琐发育!”基础打牢了后面提速也就水到渠成了。最重要的是只是的“宽度”而不是“进度”,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不是吗?




孩子当然可以“超前学习”,而且应该鼓励孩子“超前学习”,因为运用得好,那么对孩子的学习好处多多。这里特别提醒一下:尽管“超前学习”很好,我们依然要注意的方法和策略,不要盲目地给孩子填知识。

我为什么鼓励孩子“超前学习”,原因有以下几点:

1、目前学校的课程是“工业化”的设置,不利于个性化的发挥

我们的学校课程,以统一的进度来教育所有的孩子,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学习有快有慢,各个孩子节奏不同。如果我们把知识当做一个整体来看,你会看得更加清楚。但是现在的课程设置很难让孩子感受到这种整体性,反而都是一些割裂的碎片化知识。这样的学习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

以数学为例,每个学期的内容很少。一年级一年的时间,还在教100以内数的加减。如果孩子接受能力比较强的,那么上课简直就是一种折磨。我记得有一位朋友说过:他的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感觉数学思维明显退步了。后来干脆自学,才慢慢找回原来的感觉。他特别强调超前学习,因为这是锻炼自学能力特别好的一种做法。

他的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少年班,后来出国留学。其中关键一点就是鼓励孩子自学!


2、趁热打铁式的学习更高效

如果孩子有数学天赋,那么你可以鼓励孩子超前学习。自己拿一套课本就可以学起来,书本上的知识不难理解,课后的练习也容易完成。这种“超前学习”的方式可以锻炼到孩子的自学能力,同时,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是最有效的方式。这实际上才是主动学习的体验!

对于一个有天赋的孩子,千万不要拘泥于学校的课本,否则孩子的思维真的会下降。利用孩子的能力和学习热情,你就应该让孩子超前学起来。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我更建议孩子早期练习自学,不要太过依赖补课。因为超前学习没有太大压力,更适合发展孩子的自学能力。

现在自学有很多材料可以帮到孩子:教科书,参考书,视频等等,同时,父母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帮到孩子。特别地,在自学的早期,我特别建议父母要参与其中。因为这不单是知识上可以帮助孩子补齐,更重要的是心理上可以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

3、超前学习对孩子学习心态和能力都有好处

我这里说的超前学习,指的都是一种主动式的,必须是孩子有渴望的“超前学习”。如果孩子有这个热情,那么自学就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和勇气,同时也会给孩子带来无限的成就感。这种经验的获得,对于以后的学习都有莫大的好处。


所以,我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超前学习”。也鼓励同学们慢慢练习自学。




走过路过,看到这个话题,觉得我貌似刚看到一则通告《教育部治理幼儿园“小学化”,禁止教授小学课程》。赶紧一查,没错前后相差不过一个小时。它的出现,足以说明现在“超前教育”已经到了跟风太过、泛滥成灾的地步——教育部都正式下文整治了。

现实中,真正的神童能有几人?倘若他真是神童,也基本得按自然规律出牌,偶然快人几步是可以的——或者说“跑步前进”没意见,但坐火箭前进”就会成大笑话。

说起中科大,八九十年代那是风靡一时,人人皆知。少年班、神童,我那时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现如今,中科大虽然名气还在,但人们心中却……第一届少年班学生张某就是活生生一个例子。不应该呀,现年48岁的他只能靠做家教谋生……

超前教育到底好不好,大家应该心中有底了!当然也不乏少数超前教育成功的案例,但那些实例,其实都是家长辛勤陪读、陪练的结果。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孩子还是隔代带大的,不知吃过多少“溺爱”蜜糖,基本都像温室里长大的花。

最关键的,如今的孩子不仅要学课本知识,更需学做人、会健体、能抗挫等——这些其实更重要,但往往最易被忽视。

为了超前教育,现在的孩子,才那么一丁点就被送进“这班那班”(若是体艺方面还好点),而且一进班就要学各式各样的文化知识,更是弊大于利。有的孩子白天上幼儿园,到节假日、晚上又被送“兴趣班”(其实说“被兴趣班”更恰当),更是对孩子的一种无形摧残,哪有时间去体验快乐童年?!

(插图来自网络)




超前学习到底好不好,其实要因人而异的。什么是超前学习,超前学习就是提高自己的学习进度超过现有的水平。比如孩子现在在初中,提前学习高中的知识点。这样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

首先我们看一下超前学习的条件:

①孩子的智力发展的差异性导致了接受能力的差异性,有的孩子智力发展速度超过平均水平,接受能力强。但是有的孩子的智商水平发展低于平均水平,接受能力较差。

②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较高,能够把现有基础上的知识点迅速掌握,并且想办法去提高自己。

③地方教育的相对发达,孩子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学到更拔高的知识点。

④家长的盲目性,没有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拔高学习。

超前学习在一些学生上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一些人身上更体现出一些劣势。可以说是“两极分化”。在我国现有的教育水平下,我个人不建议全体学生超前学习,但是极个别的学生就要区别对待,区分培养!

第一:哪些人适合超前学习,超前学习有什么好处?

哪些学生适用于超前学习?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就是人与人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要充分认识到有的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明显的高于普通人的水平。那么这类人就适用于超前学习!

比如:《生活大爆炸》里面的谢尔顿,从小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智力,智商高达187。把自家的仓库改造成自己的实验室,把家里的一些电脑电视从小就进行拆卸研究。并且小学就跳级到高中阶段进行学习。


在《少年班》里面的方厚政、王大发、麦克、周兰就是典型的天才。他们个个行为怪异,但是有着超于常人的智商。


这些人都是异于常人的天才,那么他们就适合于超常学习。并且能够迅速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转化为自己所需。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们有着更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把这样的学生按照普通的教育方法来培养,个人感觉就是扼杀天才。

超前学习的好处

如果你们家的孩子恰巧就是一个天才,具有超常的理解力和思维力。可以进行超前学习。超前学习的好处:

(一)节约时间成本,因材施教成就天才!



①最显然易见的就是节省学习的时间成本。

当孩子已经掌握了现有的某一科目的学科知识点,并且愿意去学习下面的内容的话。家长和老师可以给提供一定自由空间进行超前学习。

例如:我曾经读过的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学生他小学时期就已经把初中高中的数学知识点给自学完了,开始去当地的图书馆借阅相关的书籍进行自我学习,并且在初中阶段读完了大学的数学知识点。

如果这个孩子还在课堂上浪费那些时间去攻读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话,那么不就是一种人才的浪费吗?这个孩子得到父母和老师的支持,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用以自己感兴趣的学习。

②因材施教,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假设一个现在已经完全理解高等数学和高等物理的人,让他一直去学习小学初中的知识点,这样的孩子就会处于一个相对的麻木性。孩子最显然的感觉就是“不在一个级别”。那么家长和老师应该给孩子创造空间让孩子进自我安排。

例如:我曾经的一个同学,可以说是一个理科天才。语文80多英语60多,照样考到“985”。数学次次满分、理综300分没有低于280分的时候。他高中阶段,语文、英语老师见到他唉声叹气,理科上就是一个榜样!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理科上,全省奥赛拿牌拿到手软。

我一直对现在的教育制度有一定的怀疑性,我感觉高考对于他就是相对的不公平的。他更适应于理科的发展。所以最终,他始终按照自己的老路一直走了下去。他们老师最终让他通过全省奥赛加分进入985大学。每个学生的特长不同,“因材施教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个孩子的长处”!

(二)提前对要学的知识点做一个基本的梳理,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智商的水平决定了不能成为“变态”,并且那些“变态”的学习方法没有“普适性”。那么想要在学习上占一点先机,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度超前学习。

①先人一步、占领学习高地。

超前学习的孩子我一般的安排是初中高中的学生,小学的学生我不推荐进行超前学习。初中和高中的学生学习自主学习的相对提高,提前学习有一定的好处!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可以提前知道要学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对要学的知识点有一个粗略的理解。当入学进行再次学习的时候,就知道了现在这个章节的基本知识点,学习起来的压力可能要小很多。

我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这里的超前学习类似于在家长或者课外辅导机构的引导下进行“课前预习”,并不是“全盘的吸收”!我带过一些家长要求上预科的学生,我跟家长讲的就是现在我对他的要求就是100分能够达到70分就足够优秀了。预科的目的就是预习,不是学一遍。

②增强自信,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

一些思维相对较慢的孩子进行超前学习之后,有一定的几率获得学习的成就感。那就是在入学以后老师再讲的过程中,能够自信的回答老师所讲的问题,逐步转变学习态度,从学习中获取收益——“学习的成就感”!

小结:超前学习最适用的人群是“天才人群”,那些天赋异禀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超前学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群都适合全面的超前学习。对于思维较慢或者是成绩较差的同学建议适度的超前学习——预习。

第二点超前学习的弊端,可能物极必反

超前学习对于心智相对不成熟的孩子来说,可能弊是大于利的。最害人的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盲目的给孩子进行超前学习报班学习。

那么我们分析一下相关的弊端:

(一)超前学习是违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



①孩子成了“双生子爬楼梯”实验的受害者

美国的心理学家格赛尔做过一个双生子爬楼梯实验:两个双胞胎婴儿进行爬楼梯训练,一个孩子在48周的时候进行爬楼梯练习,经过6周的训练,这个孩子终于在家长的鞭策下完成了实验。但是另外一个婴儿在54周的时候,自然就学会的爬楼梯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两个孩子都是在54周的时候学会了爬楼梯,那么第一个48周开始训练的孩子可以说是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无用功。

你以为这个实验就完了吗?完全没有!第一个48周开始练习爬楼梯的孩子后期很反感爬楼梯,但是第二个54周开始爬楼梯的孩子却热爱爬楼梯。


通过上述的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超前学习”葬送了第一个孩子对爬楼梯的热爱!那么同样在学习上,不得当的超前学习可能就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并且产生厌学情绪!最终沦为“双生子爬楼梯实验”的受害者!

②超前学习可能是拔苗助长!

认识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在成人的指导下达到的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距我们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也就是说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两个阶段的过渡。如果家长急于求成可能就导致家长认为孩子能达到某个水平,但是孩子却达不到!那么孩子就会出现“受挫”心理,久而久之对学习望而生畏!

(二)孩子可能是劳而无功,浪费时间和精力,并且造成成绩的整体下滑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①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通常情况下,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超前学习的?寒暑假!很多家长占用了孩子全部的假期时间进行学习,孩子丧失了假期的自主性。认为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在学习,但是xxx同学假期就是在玩,造成心理的不平衡产生的抵触情绪。

这次疫情期间是最鲜明的例子。我见过一些家长抱怨一些学生上课的时候完全不听,问他为什么?孩子的回答很干脆,现在我们要学习,但是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的暑假可能没有了,重新学一遍,孩子就把疫情期间老师的课程当成了超前学习,就不学!浪费时间和精力。并且孩子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②孩子理解能力的有限。

我曾经辅导过的一个孩子家长问我老师你说这个假期是预习好,还是补习好!我给家长统一的回复就是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补习为主,而不是预习!如果孩子成绩较好,并且愿意学习,家长可以考虑给孩子安排假期里面一段时间进行超前学习,而不是全部的假期时间!

一些家长的想法是上学期的知识点虽然没掌握好,下学期提前学可能就会理解加深,但是家长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任何学习都有一个连贯性。加上上学期孩子理解不够,下面的知识点就会学起来难上加难最终会劳而无功。

③孩子自我感觉良好

我碰到这么一个学生,假期预习以粗学为主,题目特别的基础,孩子自认为都学会了。在正式开学之后成绩大幅度下降。为什么?孩子上课已经不开始认真听讲了!


所以一定要把学习的情况和自己对学习上的一些想法告诉家长,而不是让孩子“自以为是”。很多孩子的心智不够成熟,加上我们教材设置是从易到难。通常情况下教材难度是从简单开始逐步加深。孩子如果学习上大意,很容易造成断档!

小结:超前学习非常不适合儿童,并且超前学习的前提是孩子有自主去学习的动力,如果孩子拒绝去学,很可能造成浪费时间和精力。造成劳而无功、揠苗助长!

结语:超前学习好与不好,最后还是得看孩子!如果孩子是天才,并且愿意去接受这一块的学习,那么家长可以适度的引导,并给孩子创造条件!如果孩子反感,并且孩子自律性、自立性较差!家长完全可以不必为了所谓的“输在起跑线上”为孩子操心过度!

最后一句话共勉:

任何的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律,如果过度的施肥,花朵一样的孩子可能会被你的爱“烧死”!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参天大树和小树共存,如果孩子现在成长阶段,适度施肥!

以上!

我是科学魏老师,点赞关注评论!




感谢邀请。

培养孩子超前学习,首先明确孩子处于什么阶段,各个阶段的超前学习对孩子影响不同。

三岁前的早期教育阶段

三岁是孩子认知力、平衡力、协调力的定型阶段,也就是说,在孩子三岁之前,要着重培养孩子这三方面的发展。

认知力就是孩子主观对非主观的反应力,包括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观察力;平衡力表面上只与孩子的行为动作有关,其实平衡力的好坏,决定了孩子行为能力、情绪控制力等甚至影响认知力;协调力关系着孩子的自信心的建立、独立性的建立、安全感的建立等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都会直接影响孩子以后人格的发展。

幼儿时期的早期教育阶段

现在国家倡导幼儿教育去书本知识化,以游戏、快乐教育为主。因为幼儿阶段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是关键,这一时期如果过早的进行小学教育,忽视了孩子人格培养,势必影响孩子身心健康。若孩子在以后的求学生涯中,没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做基础,即使有知识,也难以规范好个人行为和保证心理健康。所以幼儿时期需要快乐教育,将教育和生活相结合,对孩子心智的发育和今后的独立生活都会有积极影响。

小学以后的教育阶段

我们国家的教育有自己的国情,小学阶段就需要用分数说话了,这个时期如果孩子身心健康,基本知识牢固,学习有效率,有积极性,是可以超前学习的。只要孩子能够适应,超前学习不仅可以让孩子提早地学习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加强思维逻辑、创造力等的锻炼,再加上知识储备丰富,学习成绩会很不错。但是死读书,读死书的方式是不被认可的,劳逸结合,在生活中寻找知识,积累知识也是一笔财富。


总之,在这个节奏快,日新月异的时代,保证孩子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超前学习到底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这要看孩子年龄、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等。总体来说超前学习不适合,神童及智商爆棚者除外。理由如下:

一、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儿童以形象思维认识一切,抽象思维尚未成熟。高年级的学生理性思维逐渐加强,如果超前学习所学的内容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不同步,可能会适得其反。轻者死记硬背,重者失去学习的兴趣,厌恶学习,得不偿失。

二、学段的制定和对应教材的编写是有规律的。学段和教材肯定还是以孩子的身心发展和知识的难易程度来制定和安排的,每个学段及相应教材必须“毕业”才能进入下一步,否则生米熟米掺杂,超前学习还有意义吗,所以重在“温故”。“温故”扎实了“知新”就自然了。

三、超前学习是指违背学段或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不是指预习或拓宽知识,所以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盲目攀比和急功近利的行为,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严重的说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可以休矣。





超前学习不好,根本就没那必要!

一是浪费时间。我们的教材每学期的内容都是依据学生每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量身定做且游刃有余的,这里面当然还考虑了学生的一些活动要耽误的时间,学生用在校时间完全可以好好学习好教材规定的内容(前提是要用心)。利用假期超前学习,学得好不好姑且不论,花了一周两周甚至更长时间,开校后学校老师还要在这些内容上纠缠,而你,并不可能因为学过就做别的事学别的内容,你还得重复。而且学校老师上这些内容可能还要细致让你还容易学好,这样看,花时间超前学习是不是多余了?

二、有些超前学习的学生可能反而会成绩不理想。如果超前学习了,在学校学习时还能够谦虚,还能够按老师要求做好,还能够把两方面的学习互补,毫无疑问这是优秀的学生,成绩肯定不会差。不过有些学生,恰好因为超前学习而出了问题。上一年秋学期,一学生上课常举手回答问题,且头头是道,很不错。私下问他,他说假期在培训班学过。我想他本期肯定会进步很大,但期中不见长进,期末也无惊喜。回想课堂他在老师赞美声中、在同学艳羡的目光中那掩饰不住的自得,我似乎明白了。

把超前学习的时间用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锻炼身体看看书,多丰富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当然,对于即将要学的书本知识,预习一下也未尝不可。




我认为“超前学习”不好,弊大于利。下面说说我的观点原因:

首先,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从小给孩子灌输“超前教育”知识,会扼杀孩子的兴趣,打乱孩子的成长方寸,造成孩子厌学的逆反心理。神经内科专家曾介绍,家长们挖空心思为孩子选择各种各样的班,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学一点知识,殊不知单调的学习往往适得其反,加之一些非正规班,难免鱼目混珠,出现了一些与正规教育不合时宜的东西,造成了孩子的思维紊乱。

其次,“超前教育”既违背了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也违背了教育的规律。“超前教育”夺取孩子的天性,夺取孩子最美好的童年。家长应该为孩子多提供机会,提供条件,把孩子放在主动发展的地位。

因此,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具备坚韧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这才是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所以提醒各位家长不要让“超前教育”变成“超载教育”乱了孩子的成长方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超前   知识点   神童   英语   好不好   天才   家长   水平   阶段   能力   老师   数学   孩子   时间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