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影《倩女幽魂》中燕赤霞一个道士却拿着金刚经?

电影《倩女幽魂》折射的是八九十年代香港导演、演员对于仙侠佛道的观点,而并非是清朝(古代)人们的观点。

在《聊斋志异》原著中,燕赤霞其实不是道人打扮,而是书生打扮,手中更没有拿着什么《金刚经》。

且看原文:

日暮,有士人来,启南扉。宁趋为礼,且告以 意。士人曰:“此间无房主,仆亦侨居。能甘荒落,旦晚惠教,幸甚。”宁 喜,藉藁代床,支板作几,为久客计。是夜,月明高洁,清光似水,二人促 膝殿廊[8],各展姓字[9]。士人自言:“燕姓,字赤霞。”宁疑为赴试诸生, 而听其音声,殊不类浙。诘之,自言:“秦人[10]。”语甚朴诚。

在《聊斋·聂小倩》故事原文中,燕赤霞其实是一个操着陕西口音的“士人”,即读书人。

古代的读书人怎么会法术呢?其实,早在唐朝李太白笔下,读书人中就有剑仙,“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古代读书人经常游学在外,除了会四书五经,很多人也会学一些奇门术数傍身。

故事中的燕赤霞,就是一个貌似书生的奇门“术士”!

后文中燕赤霞也自称是“剑客”,身背剑袋,曾斩杀许多妖魔。

女鬼聂小倩则称之为剑仙,她评价破烂剑袋说:此剑仙将盛人头者也。

在电影《倩女幽魂》中,导演延续了香港电影一贯的道士降妖捉鬼的观点,将燕赤霞定位为道士,不过,又因为八九十年代佛门大昌,道门衰弱,佛门压道门一头(在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就过分拔高了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的地位),因此在电影中,道士燕赤霞在乾坤剑法没用时,只能用出《金刚经》这等大招了。

在《倩女幽魂》第三部中,更是直接请出和尚,用佛法才彻底将树精姥姥镇压。




这个问题还是挺有意思的,《倩女幽魂》老麦还是很喜欢的,徐老怪早期的作品,充满着江湖的豪迈与无奈,即便是鬼神世界亦是如此。燕赤霞最经典的镜头,无疑是在兰若寺一段说唱的剑术:道可道,非常道,天道地道人道剑道……

而期间,燕赤霞降妖除魔那一场,说的确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里的经文,于是,很多人就疑惑了,你一个道士降妖除魔咋跟和尚似的念起经文来了?那么,老麦就与诸位掰扯掰扯吧,大家就当故事来听,就像是把《倩女幽魂》当故事来看。

首先,电影中并没有交代,燕赤霞是道士,只是有着道士的打扮,有着道士打扮的人就一定是道士吗?也未必。于是,我们就来看看《倩女幽魂》的发生年代,影视中并没有交代的很清晰,但从里面出现的一些官职可以看出,应该是明朝时期,从故事背景中民不聊生来看的话,差不多是明末,满清入关时期,当然故事里大约也都是架空历史的。

明朝时期,道教、佛教都有所发展,而我们从只言片语中来看下燕赤霞的身份:士人自言燕姓,字赤霞。宁疑为赴试者,而听其音声,殊不类浙。诘之,自言秦人,语甚朴诚。也就是说燕赤霞来自秦地,而且会御剑飞行术以及万万剑诀,差不多来看的话,师从应该是隐秘的古老方术。或者说,燕赤霞本身是一个术士,而非道士。

而作为方士(或说是术士),则是中国本土最早的玄学门派,风靡于秦汉两朝,汉时佛教慢慢在中国兴起,作为中国本土的玄学门派,自然也会研学佛教,并且学以致用,这本身就相对平常,有传释迦牟尼与老子之间互而论道,不足为奇。

也就是说,燕赤霞本身师从的门派就是遥远的方士,或是术士门下(《倩女幽魂2》中有题燕赤霞师从昆仑门下),那么在整个降妖伏魔中,所应用的法术都是自己所学之精要,于是出现了又是般若波多密,又是天地无极,乾坤借法。而燕赤霞归隐兰若寺,也可以看出,从其本身而言,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都是修行,所以,燕赤霞会大唱着:条条大道条条系路,哈我自求我道,我自求我道……


说明:本文原创老麦,图片来源于网络,首发悟空问答,转载请联系老麦。敬请关注:老麦说说,与老麦一起去探寻那些未知的人和事。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考察一下倩女幽魂的历史背景。从电影的历史背景来看,是明代。

其次要分析一下中国古代三教融合的情况。儒家在汉武帝时期取得正统地位,道教在东汉末年兴起,佛教从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到魏晋时期日益兴盛。在南北朝时期,三教之间纷争不断。但同时又相互交流,日益融合。从唐代起,三教融合成为主流。金代末年,王重阳创立道教全真派,与传统的正一派一道成为道教的两大流派之一。全真派的特点,就是三教融合,不仅学习道教的经典,也学习儒教和佛教的经典。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也是全真教学习的经典之一。同时全真派的道观管理制度大量借鉴了佛教的寺院管理制度。可以说全真教是佛教化的道教。电影中虽然没有明确说燕赤霞是全真派弟子,但是这个细节与全真派的修行方法是一致的。

最后结合以上两点来看,以明代时期背景来看,这种行为是符合历史的。

当然也要考虑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电影制作人员本身并没有特别在这个细节上下功夫。之所以呈现这个细节,不过是对现实生活之中佛道杂糅的无意识反映而已。




《金刚经》向来是中国社会祈福、祝寿、镇宅、避邪的第一大法器。



在中国古代乃至现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人等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等大众,无不推崇《金刚经》、奉持《金刚经》。这部经典历经千年已经深深地融入进中国的文化信仰之中。

说实话,佛家的《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虽然三足鼎立并举,但具体到驱邪降魔这一点上来,《金刚经》是其他两部经典所无法比拟的。

众人皆知,持诵《金刚经》有极大功德。每日一句《金刚经》,能让我们内心更强大,让生活从此大不同。 《金刚经》为何能有如此大的威力呢?

《金刚经》原文是这样写的: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香港的鬼狐片中,多是儒释道杂糅,这与中国社会的民间信仰的复杂与融合是一致的。别说迎合这种大众消费的电影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哪一部不是各路神仙一起上。

个人认为,在香港这种类型题材的电影中,最终的结局都要归于佛教。正如,玉皇大帝在大闹天宫中的那句经典台词——

“快去请如来佛祖!”



而这一点在周星驰的电影中表现的极为明显。《大话西游》里的“生死轮回”,《功夫》里的“万佛朝宗”,等等,基本上就是香港电影在宗教层面阐释的缩影。



所以,燕赤霞手持《金刚经》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在老百姓心中,不管什么经典不经典,能降妖除魔,管用就行。

不看广告,看疗效。




作为一个资深的吃瓜群众,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说一说,《倩女幽魂》这部电影,87版张国荣和王祖贤,午马等人的《倩女幽魂》是非常经典的一部电影,在《聊斋》等鬼故事系列中,至今也没有几部能如此的经典。人鬼情未了这一直是人们所喜爱的话题!这部电影和普通的电影不同,香港一般电影拍摄时间仅仅三到六个月,而《倩女幽魂》除了大量的前期准备时间外,还足足拍了八个月之久!监制徐克,导演程小东对艺术的要求都是非常苛刻的,电影在拍摄过程中也是不断地修改剧本,不断的完善情节,这才成就了今天的《倩女幽魂》!

其中,由午马饰演的燕赤霞,一定给人印象深刻!手持佛教《金刚经》,我觉得和燕赤霞这个道行很高的道士角色并不矛盾和冲突。首先,《金刚经》是佛教中具有大智慧的经书,可以让人成功通往西方极乐,金刚都是非常强硬之意,可以说是佛教的经典著作。儒释道思想一直都是很好的交融,三者在一起能够和平共处,并不是水火不容!燕赤霞口中所说的咒语:“般若波罗蜜”也是佛教用语。作为一个道行很高的道士,燕赤霞肯定是精通了道教和佛教的精髓的!

好啦,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在《聊斋志异·聂小倩》原文中,燕赤霞并非道士,而是一个儒生打扮。

且看原文:日暮,有士人来,启南扉。士人自言:“燕姓,字赤霞。”……诘之,自言:“秦人。”语甚朴诚。

故有所为“士农工商”,这里的士人并非士兵,而是书生,儒生。一个儒生为何会降妖伏魔呢?其实,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儒生一方面学习孔孟圣贤之言,一方面求仙访道以至长生。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就是代表人物。

后来,燕赤霞还亲口道出自己的身份——

燕曰:“既相知爱,何敢深隐。我,剑客也。

原来,燕赤霞就是古代那些修习高妙剑法的剑客。正如诗仙李白所言:“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在许多唐代传奇中,有许多能够飞天遁地的剑仙,诸如一击不中飘然而逝的空空儿,还有将剑丸藏在头颅中、飞剑千里取人头的聂隐娘。

燕赤霞正是这种儒道兼修的剑客,并且是一位造诣极深的剑道高手。

后文中,女鬼小倩看着燕赤霞赠送给宁采臣的破口袋,道:此剑仙将盛人头者也。敝败 至此,不知杀人几何许!

在程小东导演的《倩女幽魂》电影中,燕赤霞则变成了一个道士。为何会有这么一个重大变化呢?因为从 明清到民国,一直到八九十年代,民间一直都认为道教之中两派道士专门降妖伏魔,驱鬼捉邪。

一派是茅山道士。茅山派源远流长,其源头之一就远古巫术和秦汉时期的方术。因此,在八九十年代身形的捉鬼、做僵尸系列电影中,其主角几乎都是茅山道士。比如赫赫有名的林正英。

另一派是龙虎山道士。龙虎山源自天师道,相传为太上老君亲传弟子张道陵开创,有天师印,天使剑,最能驱神捉鬼。像水浒传中大名鼎鼎的入云龙公孙胜,其师父罗真人就是龙虎山弟子。龙虎山弟子擅长用符咒捉鬼驱妖,在许多电影中也有反应。

反倒是儒道兼修的传统剑客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没有了市场。

至于为什么程小东导演让燕赤霞一个道士手捧金刚经,最主要的原因,是当代道教没落,佛教鼎盛的缘故。

从清朝以来,道教就备受统治者打压。加上道教讲究出世,与佛教讲究入世不同,普通民众间,道教的影响力越来越少,佛教则大有市场。

比如1986年拍摄的《西游记》,原著中只是人间西方佛老的如来佛祖一跃而起,成为比玉皇大帝还要伟岸的厉害角色。这就是当时风气的一个折射。

许多人受此风气影响,都觉得佛法比道法更加厉害,于是,燕赤霞一方面诵念般若波罗蜜,一方面大喊天地无极,乾坤剑法,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乍一听颇有气势,细思量就是大杂烩。

佛强道弱的倾向在《倩女幽魂》系列中表现十分明显,像第三部主角干脆就换成了小和尚十方,一尊残破的金佛就将老怪给灭了。




我猜燕赤霞是全真教或者龙门派的弟子。

道家全真派王重阳祖师创教时,定了三本经要求入门弟子都要学,分别是儒家的《孝经》、佛教《金刚经》、道家《道德经》。后来他的弟子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一脉传下来又叫龙门派,是道家中为数不多兼学佛经《金刚经》的。其他道家宗派,一般都排斥佛教和儒家,几乎只有全真教及龙门派在理论上是三教合一,以道为主的。

so,燕赤霞拿《金刚经》可以算一个标准的全真教或龙门派弟子。




佛有金刚经,道有金光咒。

佛教未进入中国之前,阴间由东岳大帝直接管辖,下辖72司。

佛教进入中国之后,阴间交有阎王管理,逐步增设到76司,阎王直接对东岳大帝负责,东岳大帝不在直接管理阴间事宜。

我一个师兄经常说,现在的人间虽然人为的分为佛教和道教,但是,上面也许佛教的神仙和道教的神仙经常一起喝茶聊天下棋呢。

所以,佛道会有交叉,不足为奇。




《金刚经》是佛经汉朝传入我国最早的佛经之一。也是负盛名的一部佛经,当初传入时普通的僧侣、居士时都会研读。

其实,《金刚经》没有通常被渲染得那样神秘,整部经书篇幅不长,是用佛陀与须菩提二人的对话的形式一点一点地讲道理。 讲的是什么呢?

燕赤霞在降妖是的一段是这么说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偈子被金庸拿来写在武侠小说里。因为它寥寥数语,就把佛学“缘起性空”的道理讲明白了。

不光金庸常用,古人也常把它当成学习和思考人生的“圣经”!所有的教派都是教人与人为善,思考人生,都有很多想通的地方。

“一切有为法”和道家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暗合,都是说“道”和“法”无处不在。

又说“道可道,非常道。可描述的就不是道。它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道,宇宙万象都是它的表现。”种种思想都有共通之处。

释、道、儒是很多古人都会研读的内容,在中国很多文人在这三方面都是大家。比如苏东坡和佛印的很多趣事,所以在古代会同时学习三教的东西是很正常的事情。

全真教是道教主流教派,开宗祖师王嚞,道号重阳子。最早创建全真教时定了三本经要求入门弟子都要学,就是是儒家的《孝经》、佛教《金刚经》、道家《道德经》。后来他的弟子的丘处机一脉传下来又叫龙门派。

所以,电影《倩女幽魂》中燕赤霞估计也是道家或龙门派的后裔。他用《金刚经》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为什么电影《倩女幽魂》中燕赤霞一个道士却拿着金刚经?

电影《倩女幽魂》中,午马老师的演技确实爆棚,一首《道道道》唱尽人生哲理。午马老师饰演的燕赤霞,是个大胡子的游方道士形象,他的法器、符箓都是道家法术,唯独拿着金刚经有点不伦不类。其实,原著中的燕赤霞,真是个道士么?

蒲松龄先生写道,燕赤霞来的情景是这样的,“日暮,有士人来,启南扉。”宁采臣与之见礼,相互寒暄,士人自言,“燕姓,字赤霞。”宁采臣怀疑他是个赴考的诸生,但是口音上又不像浙江地区,燕赤霞自己说自己是“秦人。”

这里提供了几点信息,燕赤霞是士人,外貌像个赴考的书生,而且是陕西地区的人。

什么是士人呢,就是古代对读书人的尊称和统称,按照儒家的学说,“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孟子对士人情怀的概括,也反映出古代士人阶层的中国文化属性。因此,燕赤霞作为一名士人,是有着儒雅高洁的气质在身,所以,后来宁采臣会猜疑,他也是一个赴考的书生。

为什么燕赤霞要特别点明他是“秦人”?因为陕西在道教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先秦时,老子入关撰《道德经》 五千言,确立了道家学说;秦汉之际,有大批的方士活跃于终南山与华山之间;至魏晋,出现了著名的汉中天师道,道教信仰传播至关中;隋唐间,终南山楼观道,影响遍及朝野;金元时代的全真道,发源于陕西,风行于全国。

由此可见,陕西自古以来,始终作为道家流派的核心而存在。那么,燕赤霞是不是道士呢?从他的装束来看,可以推断燕赤霞应当是一个来自三秦大地的方术师。《史记·封禅书》中,记载宗毋忘、正伯侨、羡门子高等人“为方仙道,形皆销化,依于鬼神之事”,显然,燕赤霞走的也是方仙道这一路。

《庄子》载,“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对此,成玄英疏曰,“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古代把治方术的人称作“方士”,看作是法力高强的仙人,能够降妖伏魔。

可以说,方术是比道教法术更加古老的法术流派,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朴素的巫术。方士实战中,可以利用的法宝利器,就没有什么宗派门阀之分,不管佛法道教,能降服妖魔的就是好招。由此而言,燕赤霞用金刚经也不足为怪,民国时期的许多法师用十字架驱魔,也不足为奇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金刚经   倩女幽魂   道士   道德经   道教   儒家   方术   佛教   方士   士人   电影   道家   弟子   时期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