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很多事实证明孩子在儿童时期受的挫折越多,长大后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弱,是不是这样?

天性有很大关系,有的孩子就是懦弱的,有的孩子就是强势的,有的孩子就是越挫越勇的。


有的双胞胎父母照顾的方式都是一样的,但是性格就截然不同,一切随天意,佛系躺平一下。




不必刻意给孩子制造挫折就好,万物都有其自然的生长规律,遵循自然,遵循内心就好。




可能有道理。有一本书叫《原生家庭》,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人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不一定,要看孩子在遭受挫折后家长给与的教育。有些会倍受打击,一蹶不振。有些却会越挫越勇,勇往向前!




不对。

在儿童时期(幼年),如果让孩子吃一定苦,受到一定挫折,长大后处理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比较强。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小时候就开始学习怎么处理困难怎么面对困难了,长大后自然就坚强勇敢,面对困难就能泰然处之。

反之,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吃苦,孩子有什么困难都是父母解决,就不给孩子解决困难的机会,就像孩子在温室中长大一样,免疫能力差,长大后何以适应社会的复杂竞争。

所以我对我的儿子的教育方面,从来都是孩子能做的事尽量让他做,大人从不帮忙,有时还制造一些小困难让孩子去战胜困难,希望他长大后成为一个不屈不挠的坚强勇敢男性。

以上是我的观点,有不同观点的,欢迎讨论…





其实挫折和挫折不一样。

物质上的挫折,比如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是曾益其所不能的能量,是铸铁的火,困难是用来磨练意志的。

但挫折背后,必须有温暖人心的精神支持,比如父母无条件的爱和鼓励,家人无条件的支持和帮助,如果实在没有,就要自己从书籍中,从其他人的奋斗中,找到力量和勇气。

这两者缺一不可,才能锻造一个优秀的人。

我们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还是要给孩子制造体会艰难困苦的一些环境,只有在克服困难中,人才能成长,精神和智慧都有收获。




不是,我父亲严格实行的是挫折教育,打小我做对了不会表扬,做错了便是咒骂和冷漠以及打骂,送我到十分严格的学校,五年级开始上午半天语文,下午半天数学那种,晚自习到九点,没有周末都在补课,考不好老师会打,父母也骂,我不可以放学后还在校外与朋友讲话,母亲会跟踪,也会偷看我日记,我丢了铁锹可以在马路上打我嘴巴,连摔跤也会被骂,穿的衣服我爸不喜欢我妈可以杀到学校就为了让我换衣服,后期青春期变胖,我妈说我不是她女儿,我爸也嫌弃,再后来,父亲出轨,我妈歇斯底里,俩人打官司动刀子,当着我的面,我初中考试失利,被骂是社会的垃圾,活着没有意义。

然后呢……我由最开始乐观的小女孩,变成了常年节食的, 瘦弱的,不会笑的女孩,抑郁症伴随至今,我自卑,觉得自己毫无事处,越来越封闭,越来越想死,成年后我的承受能力的确很强,但不代表不会痛,心快疼死了也不会表现在脸上,讨好型人格,任何事都憋在心里,懦弱,厌恶自己至极。

因为抑郁症我高中不得不停学,后来靠自学考上大学,那时候只有一个极端的念头,要么学死,要么考不上去死,我太想向父母证明我不是垃圾了。

这份执念直到后来我很多选择都延续下去,我在和他们赌气,无论是瘦也好,是坚强也罢,我从来没为自己活过。一直很累,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直到我女儿出生。

我与自己和解用了大半生,才开始学会爱自己,才开始觉得自己是优秀的,唯一的好处是,我自小就想活得像自己,父母虽然让我的人生必然需要一生来自我治愈,但也很少有外界的声音会影响我,不如说我很叛逆,父母婚姻不幸,我便必须要结婚生子幸福给他们看,哪怕是演。

经历挫折不怕 怕的是,你所有的挫折都来自于你最爱的人,你最爱的人让你觉得,你是不被爱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长辈都会用“乖”“懂事”这三个字来衡量孩子的好坏。

“孩子在学校表现好吗?听话吗?”也成为了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常常会有家长对自家孩子说:“你要听话,听话的孩子爸爸妈妈喜欢,不听话的孩子会被XXX抓走......”家长们一旦碰面,聊起孩子,也是互夸,“你家孩子好乖啊。”“你家孩子真懂事。”慢慢的孩子就会知道:只要自己乖、懂事,爸妈就会开心,自己也慢慢学会听父母的话,察看大人的脸色,让自己变“懂事”。

家长们都希望自家孩子可以听自己的话,希望他可以走上自己给他安排的“星光大道”,一个乖巧、懂事、循规蹈矩的孩子就会被夸奖成:“别人家的孩子。”老师也是赞赏有加。

而不懂事、会反抗、叛逆的孩子,总是会受到父母、老师以及他人的白眼、责罚。

心理分析师在经过调查、分析后,得出了两点结论:

  1. 小时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较多。
  2. 小时候叛逆、有主见的孩子,长大后心智也更从成熟。

有人说过:父母最大的失败,就是养育出一个太过于懂事的孩子!

父母眼中“懂事”的孩子都是什么样子?

  • 懂事=听话

不管父母说什么都不反驳,你回想一下,在父母和长辈嘴里最常听到的话是什么?

  1. “你看看隔壁家的XXX。”
  2. “你要是有XXX一半听话,我都心满意足了。”
  3. “你是不是想气死我?”
  • 懂事=不任性、善解人意

时刻关心他人的感受,甚至为了体贴别人、顾全大局而舍弃自己的利益。自己想要的不重要,别人开心就好了。从来不使小性子,不会让大人为了自己为难。

  • 懂事=自律

不需要大人的提醒、要求,第一时间就能将一切事情做到力所能及的最好。

“懂事”意味着什么?

每个人的关注点都不一样,对“懂事”有着不同的解读。表面的意思就是:不会让人操心、更不会给别人添麻烦,省事。

培育出“特别懂事”的孩子,让孩子具备受人欢迎的特质,这难道不是一件对孩子有益的事吗?为什么却说这是“父母的失败”呢?

被“乖巧、懂事”灌输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并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这类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成为“讨好型人格。”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讨好别人。你想想,有一个人无条件顺从你、讨好你,你会不喜欢吗?

但孩子都是独立的、有思想、情感以及需求的个体。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接受“懂事”“乖巧”呢?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三个叛逆期,分别在3-4岁,7-9岁,13-16岁。

每一个叛逆期都是孩子在变好、变强、变得更能适应这个社会的信号。你陪他安稳度过了这三个叛逆期,那么孩子进入社会后会活得自信、大方,面对工作、人际交流关系,也是手到拈来,人生阅历也会更丰富。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方式:

  1. 爱与爱之间的表达。
  2. 有效地陪伴。
  3. 规则的建立。

那如果,孩子这三个叛逆时期都没有父母正确的引导,会怎样?

你可能会给孩子塑造一个悲催的人生模型,让他在成长道路上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想法,不善于跟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习惯看人脸色行事,表现出懦弱、纠结的特征。

看看这些年的校园霸凌事件,受到欺负的往往都是那些看起来特别乖的孩子,甚至有些乖孩子在被欺凌的几年里都不能鼓起勇气反抗,只敢自己受欺负然后把委屈吞进肚子里。

《不完美的她》看过吗?剧中的穆连生,如果不是运气好遇到了林绪之,穆连生的人生可以说是暗无天日,毫无期待。

儿童心理学家曾说过:

小时候乖巧懂事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多的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肯定为主导,已经失去了表达自我的能力,忽略自己的需求,所以内心压抑、痛苦、难受。

他们只能在成年后,脱离家庭约束后,不断觉醒自我修复,让自己的内在变强大,从而摆脱原生家庭的枷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

有些家长要求孩子乖巧、懂事,是为了可以让自己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轻松一点,减少麻烦。

有些家长则是以“我会害你吗?”“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你只有听我的,才能才走弯路。”殊不知,这个社会已经和他们当初不一样的,最后还是需要孩子自己去处理人际关系、发掘不一样的人生。

别再抱有固定的思维、认知,试图去操控孩子的人生了,别将自己的理想与期待,逐步变成套上孩子人生的枷锁。当然,如果你愿意一辈子让他活在“别人家孩子”的身后,那随意!


欢迎关注心师,一家集青少年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学培训为一体的专业心理学教育企业。




因人而异吧,有的孩子从小受的挫折多,养成了意志坚强,坚韧不拔,越挫越勇的性格;有的孩子受了挫折,没有及时引导,自己也没有好的排遣方式,然后变得封闭,自卑,痛苦。




在幼年时期,被保护过度,和受挫折过度的心理承受力反应,都是一样的心理承受力脆弱,但被保护过度是回避性人格,而受挫折过度,则是反社会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挫折   孩子   乖巧   叛逆   懦弱   听话   人格   懂事   大人   坚强   事实   时期   困难   家长   父母   感觉   儿童   心理   人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