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单位领导去开会,因代会受到会议主持人批评,应该怎么做?

2011年,我在我们县一个局当副局长,局长叫我代他去参加一个安全生产的会议,自从那次代会之后,我们局长就再也不敢让我,包括局里的其他同事去代会了。

我们局是县安委会成员单位。那天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通知上,要求参加会议的是县安委会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参加会议的县领导是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县长。

谁知,当我踩着时间点进入会议室的时候,我发现主席台正中间的位置上,摆的是我们县长的名字。当时我还在想,搞会务的同志真的是粗心大意,会议通知白纸黑字,参加会议的县领导明明写的是副县长,怎么多了一个县长的台卡在上面。

当会议时间马上到的时候,县长提了个黑色公文包,进入了会议室。在我们县里开大会,一般主持人在开始之前都要看一眼坐在主席台正中间的领导,当那领导点头之后,会议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主持会议的副县长按照习惯看向县长,可是县长根本就不看他,而是一遍又一遍地看台下参加会议的人。看过了可能有三四遍之后,县长说:

“今天的会议很重要,我认为所有跟安全生产有关的会议都很重要,会议通知上没有说我参加今天的会议,但是之前的工作安排有变化,所以我来参加了,可是,我看了一下来参加会议的同志,很多单位来的都是副职,等一下县政府办的同志把会议签到册拿好,让没有来参加会议,又没有履行请假手续报批的单位主要领导,全部写一份检查到县纪委那里,这一次是写检查,下一次那就按纪律处分。”

散会回到局里之后,我马上向局长汇报了会议精神,同时也说了县长要求没有参加会议的主要领导写检查的事。自从那次会议之后,我们县的会风确实好了很多。代会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了,因为不敢啊。

总之,辛酸职场认为,代领导开会,不管是被主持人批评也好,被领导批评也好,人家批评的并不是代会的人,而是不去参加会议的领导。文风、会风,确实应该是更好的。




这事儿太简单了。因为以前自己曾经也是长期背这种锅,已经是老油条啦!至于应对嘛,就照既定方针办!

我以前遇上这种事儿,往往都事先和自己的领导进行沟通。我会主动的给领导说:当时你给我交代任务的时候,你是在洗手间里。我好像听你说肚子不太舒服。一时走不了,就叫我赶快来顶上。这样一来,我这个说法并不完全确定。但也给上下的领导,都已经安上了下台阶的楼梯。也就是说,当领导受到他上面领导质询时。那他都能从容应对。但至于怎样去回答,你认为这还关我什么事呢?那就完全是他自己的事咯,与我有何相干呢?而且我事前也是给他提醒了的,他对此应该也是有心理准备的。这就叫不打无准备之仗。

如果代会一切正常,自然就没有什么事咯。而如果遭到了质问批评。除了回答自己曾经给自己的领导,说过的那些话以外。其他就应沉默不语。任凭他怎样责骂我是岿然不动,就是不回答一句话。你放心,上面的大领导更是聪明,他也不会拿你这个替死鬼来做什么文章!但一定要切记,一有机会就赶快溜出会场。第一时间给自己的领导汇报这件事,让他也好先有准备嘛。当然你也不用太操心,这上面的大领导,往往也不会去深究这事。人生如戏,不都靠演技嘛。演好自己的角色,既不肆意发挥,也不要忘了台词。哪你就是一个称职的好下属啦!

所以啊!这事过了也就过了,真的什么事也不会发生。只要照我老司机的办法去做,肯定不会让你掉到沟里。记住哟,此事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行了,不可随意贩言哟。




15年前,有一次我代单位领导去开会,跟其他代会者一起受到会议主持人严厉的批评。那种想钻地缝的心情至今还清楚记得。

走进会场,会议规模气氛让我捏了一把汗。这次会议规模不大,是ZF副县长召集的工业企业运行情况座谈会。除分管工业的副县长外,ZF办公室、财政、税 务、银行、经济商务局、发改局、环保局等一排的局长们齐刷刷地坐在会场,参会企业大概20人左右,感觉领导和参会者各占了一半。

不幸的是,像我一样代单位领导去开会的有9人。看来今天尴尬了。

副市长看了看参会对象,立马拉下脸来阴沉着问,哪些人是代单位领导开会的?在公司都是什么职务?大家一一站起来,介绍自己哪个单位,领导干什么去了。我是Z后一个站起来的,说明情况后,副县长立马表态说我不存在代会问题,可以作为参会领导,请我坐下来。

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端庄着身体坐下来,打开笔记本,准备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副县长主持会议,他没有进入会议主题,而是沿着代会话题展开了:一是组织会议的目的。近年来,县ZF加大招 商引资力度,县域相关企业改制难度大但力度大、进程迅速,全县9成以上都是民营企业。今天的座谈会,是ZF召集的县域民营企业的D一次座谈会,其目的是为民营创造好的营商环境。二是参加的对象。提前3天通知到各企业,要求总经理或法人参加的会议,竟然有半数企业是开代会的。三是对会议的认识。企业法人们说得很多的是希望ZF要支持企业,有问题时还盯着要找主要领导,办公室主任接待还不行。现在我召集你们开会,你们老总们都有重要工作不能参加。如果是部门领导召开会议,就岂不是更不成样子?你们连参加会议都不支持ZF,叫我们如何在工作中去支持你们企业?

看来今天副县长着实有点很不高兴了,用了大量篇幅讲代单位领导开会问题。

“你们各公司代会的同志听好了!”副县长开始批评代单位领导开会者了:“不是我要批评你们代单位领导开会的人,你们领导叫你们来参加会议,你们也不能不来。可是来了,你们中有的是办公室普通的办事员,有的是财务人员,有的还是采购,老总的亲戚,甚至是司机,你们参加会议,知道公司的整体运行情况吗?座谈会,你们能说得清楚吗?又把会议精神全部带回去吗?”

分管工业的副县长平常还是温文尔雅的,今天真的愤怒了。

想想也是,如果是我会议主持人,也会生气的。会议的规模不大,各企业老总或法人的确应该自己参加才是。或实在不行,也该挑选了解公司整体运行,能代表企业法人提出问题、反映问题的人参加才是。

当然,我也是代单位领导开会的。尽管主持人说我例外,其实批评的话还是像刀子一样“割心”的。

会场鸦雀无声,静得连针掉地上的声音也会听得见。

我不敢抬头看领导的眼睛,希望会议主持人早点结束批评,进入会议主题。反正我是因为公司法人没有实际操作企业,老总北京出差了,我已经坐到这里了,也不可能换领导来的。

副县长还是不依不饶,安排办公室主任再直接与各公司老总通话一次,能来参加会议的立马赶过来,不能来的,放在后面发言。

终于可以进入会议正题了。

已经不记得副县长讲了多少县域经济的运行情况,他在分析现状的时候,陆陆续续有老总赶过来参会。

后面进入各企业发言环节。我们公司作为改制不到一年的民营企业,公司规模大,员工人数近2000人。公司入驻本县城时,老板承诺按照“港人治港”模式,保留原省属国企所有的中高层领导,并录用原企业6成以上员工。老板除了是资产所有者外,企业实际操盘的管理层、技术层全都是原有企业人员。

我作为公司行政副总,按照会议要求,简明扼要地把公司运作情况,用完整的数据做了系统分析,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以及需要ZF支持的工作,一一做了汇报发言。

为了再次让主持会议人放心,我补充到:就像副县长会前所说,我们公司情况特殊,尽管收购企业的所有者是老板,但依据《企业收购协议书》及董事长对ZF改制小组的承诺,实际操作者是公司生产经营班子。接到会议通知后,公司召集了专门会议讨论,我的发言是代表董事长和经营班子的集体意见。请主持人和领导们放心,每个领导讲话及与会企业的经验,我都认真做了笔记。会后,我会把会议的精神向老总和经营班子传达贯彻,并迅速落实。

副县长很满意,他在总结发言的时候,态度缓和了很多。还专门用我举例,表示不是完全不能代会。像我一样尽管是公司副总,但公司高度重视且代会者精心做了会前准备,能完整汇报企业现状,体现老总们真实想法,会后能组织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落实。特殊情况下,当然还是可以代会的。

会后,我详细向董事长和总经理汇报了会议的情况,包括代会挨批评的过程及会议精神的提炼归纳。两个领导非常重视会议内容,及时做了工作部署和安排。总经理还专门给副县长打电话汇报了我们公司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做法。

后来十几年里,凡是ZF或相关部门小范围要发言的重要会议大都是通知我参加的。领导基本也接受了我代会的事实。

归纳一下:

一、会议人数多,不需要参会者发言的会议,你可以安心代单位领导去开会。

因为会议人数多,签到时只需签上领导的名字即可,会议主持人一般不容易发现哪个单位领导来了,哪个没来。他不至于当面批评,避免自己作为代会人的尴尬,同时也不会影响所在单位的工作。ZF部门这种会议非常多,接到会议通知时,把会议议程搞清楚,如果范围小,要与会者发言的,尽量不要代会。对于公司内部,民营企业会议少,效率高,一旦开会,是不允许代会的。

二、不可避免代单位领导去开会,受到主持人批评时,要注意三个环节:

1、说明领导不能参会的原因,让领导提前给会议主持人请假,以示尊重。2、表明参会领导和自己会前所做的准备,以示对会议的重视。3、会议期间要认真做好笔记,发言要简明扼要,思路清晰,表达准确。同时要明确表示如何落实贯彻会议精神。

三、代单位领导去开会后,要注意会议内容的准确汇报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

代领导去开会,挨主持人批评,其实是代领导挨批评的,自己不要放在心上。更重要的是要把会议内容准确完整地向自己单位的领导汇报好。工作可以做得更细致一点,要提醒单位领导,将本单位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向会议主持人汇报。这样避免会议主持人对领导的误解和对本单位工作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广西有一位姓张的县委书记,开会的时候,通知各个单位的主要领导来开会,各个单位的经常派副职领导去参加。

县委书记大为恼火。有一次,这位县委书记也是有所准备,开会的时候带上组织部部长,各个局还是没有足够的敏感性。在会上,张书记直接统计来代会的副局长,当场叫组织部长,直接宣布免调请人代会的局长的职务,直接任命代会的副局长为局长!

张书记说:“我是通知局长来开会的,局长忙,没空来开会,让副局长来代会,那就把副局长扶正得了!”

当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这事,现在在广西官场依然传为美谈。

但是,我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在我看来,任命官员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县委书记和组织部长就能决定的。

后来,我有机会到那个县考察学习,和当地的官员聊起这件事,得到当地官员肯定的答复。他们说,当年,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任命官员是极为随意的,并不像现在那么规范,有时候组织部长都可以任命官员。

看了题主这个问题,想起了这位姓张的书记。如果是他组织的会议,恭喜你!题主,你会直接被任命为领导。

我当领导的时候,每到年底,经常同时接到几个会议的通知,每个会议的组织者都认为自己的会议很重要,都强调必须主要领导参加,可是一个单位只有一个主要领导,他也分身无术啊!怎么办?

我当主要领导的时候,曾经派副职领导去参加会议。副职领导也是木瓜脑子,签名的时候签了他的大名,没有签我的名字,我被会议组织者通报批评了。

我就想问问副职领导,你签我的名字,会死人吗?!

回答题主的问题:代领导去开会,受到会议主持人批评,应该怎么做?

我想,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1. 千万别当场解释或辩解,这会给会议主持者火上浇油!最好的办法,就是默默承受,灰溜溜回家,把情况报告给让你代会的人。因为这事责任不在你,而在于让你代会的领导。你千万别“锅底不热锅耳热”,着急的是你的领导,而不是你!
  2. 如果有可能,向有关组织人事部门反映,说明领导让你代会的原因,比如领导忙,会多,参会人员分配不过来,那就请组织人事部门增加领导职数,这样你就上位了;如果是让你代会的领导能力有限,身体欠佳,干脆就直接扶正你就算了!
  3. 向让你代会的领导汇报,让他知道上级领导对代会这种事情很不爽,今后他就不会再让你代会了。

我是犁子,职场精英培训师。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多年前我代替我们副局长去参加一个会议,会上也是被主持人给呛了,但是我却反客为主,让他也吃了个哑巴亏。

当时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是县人社局组织的一场会议,主要商讨是开展一次专项整治行动,会议是由他们一个副局长主持召开的,所以要求各委办局来参会的,都是副局长。我当时是在县工商局,正好分管这项工作的副局长当时有冲突,于是便派我来参加这个会议。

到了会上,这个副局长刚没说几句话,就开始说到,说由县委办局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分管领导都不来参加会议,然后目光就朝向了我这边,分明就是在说我们局不够重视,然后我便对那位副局长说:“领导,实在不好意思,我们刘局长有事出差了,我会把你的话转达给他,让他高度重视的。”

这会儿那个副局长的脸色就不是很好看了,他也没想到我会这么直接回怼他,如果我真的把这个事情和我们分管局长汇报了,他的面子估计也不会好看。到后面开始讨论工作,我也不发言,不表态,那位副局长让我说一说我们能干什么。我我便按照法条都给他否定,其实这是一种常态,有些活不想干的话,总有理由可以推出去,而且事实上在县一级,很多活都是兄弟单位拉着手一起上。那位副局长显然没有想到我会这样,再加上当时工商局的职责对于他们的专项整治其实还是很有作用,这个时候他开始说软话,说没有我们不行,说还是要靠我们来当主力军,于是我便打了个哈哈,跟那位副局长说我回去会跟我们领导进行汇报的。

临走的时候,他还特地找到我,让我不要介意,回去将会议情况和领导汇报一下,尽量多拿出些手段了,既然他都这样放低姿态了,我也给他留一份面子,让他放心,我表示会一定把会议精神带到,积极开展工作。

其实,像这种代替领导去开会还被批评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在体制内,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互相保持几分面子,互相捧着点儿比什么都强,一般没有会这样主动拆台的,而且领导没有去开会,这说明真的有事情,并不是说是故意要放鸽子,所以一般人也不会去在意这些事情,毕竟谁也有需要派人代替参会的情况。

不过真的遇到了这种情况,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像上次我的这种情况,是因为本身对方主持人只是一个副局长,而我也是代替我们副局长来参会的,他这么来呛我,其实就想抬高自己的姿态,压低我们的会议地位,这样他就可以在会议上给我们派活了,所以对于这种的情况,不能够太低声下气的,一定要距离反驳,让他知道我们也不是好惹的。

但是像另一种情况,比如副县长主持一个会议,分管的副局长参加不了,只派你去代会,这个时候如果副县长批评了,那你肯定不能跟副县长互怼,只能是诚恳的接受批评,另外表示领导确实是有公务脱不开身,然后表示会把批评带回局里,和领导如实汇报,这样就赚一个态度诚恳,让县领导消消火气,毕竟级别差的高,你总不能正面开怼吧。

其实,代替领导参加会议是一个很正常的行为,作为替代参会者一定要把握住,不要替领导作出决定,也不能替领导丢脸,去开会的时候就多听少说,不该表态的时候不表态,能够把会议精神带回去和领导如实汇报,这样任务就算完成了,具体需要决策的事情,还是需要领导说了算。




作为办公室主任的我经常给领导代开会,一直没有发生什么事儿,直到我们单位下划,有一次参加县委书记主持的经济工作会议,当着全县100多名单位一把手的面,我被主持人叫起来训话,那次会议以后,我再也没有代领导参加过会议。

6年前,我所在单位刚从省级垂直管理下划到县里,人力、财力都归县级地方政府属地管理。我们局长的思维还没有完全转变到位,市局一有会议他都积极参加,县上通知会议,他不是让副职去,就是让我这个办公室主任代替他参加。每次会后我也给局长说了,这样下去不好,会议组织人员查得很紧,万一查出来就不好办了。局长摇摇头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不就代开个会嘛,有什么担心的!

前几次都蒙混过关过去了,有一天,接到县委的通知,召开全县年度经济工作会议,通知明确要求单位一把手参加。我把通知呈到局长面前给他汇报,局长看了一眼通知,说明天市局也有会议要参加,让李副局长去吧,我说李副局长有事请假去不了,局长说那就让王副局长去,我说王副局长明天参加另外一个会议,局长抬头看了看我,说那就你去!我说这么重要的会议,我去不合适,万一被人家查出来,这次真的就说不过去了,局长说没事儿,查出来要有事儿,也是我负责,与你没关系。听了局长的话,我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我提前半个小时早早来到会议室,找到单位的位置坐下,不一会儿,其他单位的领导都来了,我斜着眼瞄了一下,看到其他单位来的都是一把手,我连头都不敢抬,端端正正坐在属于局长的位置上。主席台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都坐齐了,会议开始,县委书记主持会议。我低着头装作做笔记,其实领导讲了什么,紧张的一句话都没听进去。

会议开到一半的时候,我看到县委书记把会务组的人叫到跟前嘀咕了几句,然后会务组的人开始一个一个盯着单位的桌签查人,我心想坏了,肯定是发现有的单位的一把手没来,要核实清楚。但这时想打电话给局长已经来不及了。会务组的人到我跟前问我的名字,我说出了局长的名字,那人笑着说道你以为我们是干什么的,不会连你们局长都不认识吧?!我只好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不一会儿,人员核对清楚,会务组长拿着名单上台递给了县委书记。

县委书记暂停了会议,看着代开会名单开始挨个点名,问为什么带单位领导开会。我是第一个被叫起来的,听到我的名字时,全场人员目光齐刷刷聚焦到我身上,我感觉自己的脸发烫,浑身不自在。书记问我你们领导呢?我说参加市局的会议去了。书记问我那你觉得市局的会议重要还是我们县上的会议重要?我哑口无言!书记说你这么爱开会,要不以后任命你为专职副局长,专门开会?!我仍然低着头一言不发。停了几秒钟,书记说当然这件事儿也不能怪你,会后让你们局长来找我,单位下划这么久,我还没见过他的面呢!你坐下吧!我坐下之后,心思全无,赶紧给局长发了个信息。不一会儿,局长回复市局会开完了,马上往下来赶。

会议结束后,局长赶来了,到书记办公室解释,被书记一顿批评,从此以后,只要是县里开的会,局长都亲自参加,再也不让别人代开了。

代单位领导开会,受到主持人批评该怎么办?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内心不要慌。多数人员遇到这种情况内心首先就慌了,想不好应对之词,说话结结巴巴,有时候干脆把责任都推给领导,说是领导安排的,与我没什么关系,这样反而使事情更加糟糕,既没给主持人留下好的印象,也给领导招惹了更多麻烦。

二是进行合理的解释。这时候态度要诚恳,先是承认错误,然后想办法把单位的情况说清楚,领导确实有事儿来不了。如果这时主持人不听你的解释,就不要再多说,多说适得其反。

三是找机会赶紧给单位领导汇报情况。出去打个电话还是发个信息,如实地把现场的情况告诉领导,领导会采取下一步的行动和措施。

当然,我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要防患于未然,在领导找你安排让你去代他开会的时候,你就要善于拒绝,婉转的说清楚代开会可能产生的后果,让领导意识到自己不去不行,让你去是不妥当的,这样,就不会发生挨批的事儿。




我自己“少不更事”时的亲身经历[捂脸]!

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我属于“谋其政不在其位”,号称“准班子成员”[流泪]!

基本上处于长期、专业代会的状态[耶],其实准确的说,并不能算代会,因为领导参加真不如我去参加!

为啥?

因为我是具体干活的人,领导哪知道什么地方该听,什么地方可以溜号?开完会后再传达给我,我有疑问都不知道找谁问去!

当然,也有领导们走不开,让我代表参会的时候。

有一次,我们县里“空降”了一位副书记,当时,应该算县里三把手吧。

他第一次召集开会,具体哪方面工作我忘记了,只记得应该不是特别大的事!

特别不巧,因为我当时所在的系统正面临全国性的改革任务,当天我们单位的一二三四五把手,全部分别奔赴省市县三级不同会场[流泪]!

不用说,专业代会就是我了!会开到一半,我就接到电话,市里上级单位临时组织改革政策解读会!

这个会是我必须要去参加的,干的就是这个活[泪奔]!由于坐的座位太靠前,又是新领导组织开会,我琢磨了半天,没直接“逃会”。

等到休息时间!正经八百的跑到会议工作人员那里请假!

结果,新领导正好也在那个屋子[泪奔]!我一开口说,回去马上派个人过来参会。

直接给我怼回来了:

“这个会事关XXXX,你们单位随便找个人就来开会?是不是太不重视了?你的领导哪?你们副职哪?叫他们来参会!”

当时,我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当场就反驳回去[泪奔]。

第一,我不是随便找个人来开会,来的人是负责这次会议内容具体工作的人员,可以绝对保证会议精神的传达和落实。

第二,目前单位领导全部在不同的会场开会,实在赶不回来。

第三,单位领导们虽然不能参会,但也高度重视这次开会的内容,所以才指派我作为单位代表来参加会议。

第四,接下来要去参加的会议,内容比较特殊,指名要我去参会。

第五,我是临时接到重要工作任务,属于正当理由,也没有不告而别,而是严格依照会议制度,向组织方进行请假报备。

当时,估计我面部表情特别严肃,咱们说的东西也确实经得起推敲!

新书记应该没想到我会反驳他,还仔细看了看我才开口说话[捂脸]。

内容大概也是三点:

第一,你这个小同志性子怎么这么急。

第二,你的工作是重要工作,开会这个事情同样也是重要工作。

第三,让我必须等单位接替的人来了才能离开会场。

这个要求合理合情,领导又给了台阶,咱立马就坡下驴[捂脸]。

当时,我还说了一句特别“硬实”的话,在这里发出来估计就不能过审核了[捂脸]。

就这一句话,却是点睛之笔。后来传了出去,被我们这个县里很多人引用[捂脸]。

这事之后,我也和单位领导们做了“检讨”,当时太冲动了,影响了单位形象!

领导们还能说啥?我后来代会的次数还变多了[捂脸]!

我用自己的事来回答这个问题,不是想说我怎么胆子大[泪奔]。

而是想告诉你,“代会”是普遍现象,想想也知道,大会小会动不动就一把手参加、就主管领导参加!

在基层,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一把手、一个主管领导可能负责三、四十个不同方向的工作,他们就是把身子掰八瓣也不够用!

批评你的主持人没有叫别人代替开过会吗?

真正事关重大的会议、真正涉及决策的会议,这些领导们可能不高度重视吗?可能找人替开会吗?

所以,你“代会”被批评,就三个原因!

第一,你们单位是小单位!

第二,你们单位领导不硬气!

第三,会议召集人层级足够高!

说白了,批评你就是杀鸡儆猴、树威立信。

这种情况,哪样需要你解决?哪样你的领导不清楚?他都解决不了,你也不用瞎操心!

丢面子的不是你,需要找回“场子”的更不是你[泪奔],回去把情况一说就完事了。




体制内代会非常普遍。像一些重要部门,比如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工信、住建、统计等,领导召集的会几乎90%以上都需要这些单位派人开会,一天好几个会领导都不够用,怎么办,只有视会议重要程度、领导要求来见缝插针的调整,实在不行只能派人代会;而一些不重要的部门,因为上面有各种领导小组,每个领导都设置了成员单位,只要涉及某项工作,一般都要求成员单位的领导来,哪怕事情与某个单位无关也不例外,这样的会也不少数,而这些部门领导本身不多,一下子撞车来好几个会,没有那么多领导去开会,最后也只能找人代会。

对于这种情况,从基层干上来的领导深有感受。所以对于一些会议部分单位派人代会,只要不是特别过分,比如要求副职的派个科员来开会、报了男领导却来了女干部,领导一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会议开过之后只要各单位把精神传达到位,把事情落实到位,领导不会有太多的苛求。而且,对于上级开会,下级单位的领导一般都是有个人评判的,什么会重要该去什么领导,哪些会议不能请假,哪些会议可以摸鱼,什么时候该讲政治,什么时候可以应付,下面的领导门清,一般不会因为开会的问题而自找麻烦,让领导批评到单位和个人。

但是,不排除出一些突发情况,比如突发安全事故,下的通知要求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参会,你派个科长去,极有可能被批评;或者碰到一些认真的领导,他开的会要求什么人来,必须是什么人或者有相应规格的领导参加,你派个不匹配的人入参会、代会,也可能被公开电名批评,甚至要求写情况说明和检查。

本地有个市领导就是这种性格,他主持召开的会,一般都要求副局长以上的领导参会,会前他都会要求分管副秘书长将参会领导的名单送给他。开会时,只要哪个单位派的领导不对,因为经常开会,各单位各部门的人他基本上都认识,他就会质问原因。说得过去,口头批评;说不过去,就会要求写情况说明交到他那里审核,通不过就公开通报批评。好几个单位因此吃了亏,后来凡事他开的会,大家都会特别认真对待,丝毫不敢马虎。当然,这样的领导比较少见。

总之,对于代会领导尽管不希望看见,但他们中绝大多数在底线范围内还是可以容忍的。确实容忍不了的,或多或少也会在会上直接或者含沙射影予以批评,此时,代会的人该怎么办?

牢记一八个字:不要解释,主动认错。哪怕领导再生气再愤怒,都不要解释,当场回复会马上向领导汇报,下不为例。有这个态度,给了领导台阶下,领导借坡下驴一般不会再穷追不放,毕竟接下来马上要开会,领导不可能因为某个人有个事影响会议召开。而且对于一个低级别的干部,大领导若揪住不放也会失了身份,因此只要代会的人认了错,事情等于就过了,至少会上不会再有麻烦。会后该怎么处理另当别论。而代会的人不解释,主动认错,也给了单位领导回旋的空间,否则代会的人乱说一气,且不说解释的理由符不符合会议要求,极有可能因此给单位领导增添新的麻烦,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事情就大发了。




我以前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其实这在工作中属于很正常的情况,没必要太大惊小怪,要我说的话,干脆啥都不要做,事情过去就行了!

为啥我要这么说呢?

比如你的领导喊你代为参会,说明了要么领导太忙了实在参加不到,要么就是这个会议本身不是很重要,你们领导也不是很重视,那么他请你代为参会,你去参加就行了,参加完了以后,开会的大致内容回去以后给领导汇报一下就行了。

至于被主持人批评这件事情,就不用汇报了,因为领导懒得去开的会议,还会在乎被主持人批评吗?再说了,批评都批评了,你再回去给领导汇报,有啥意义呢?反而可能让领导觉得你办事不力!

那么主持人这边呢,人家批评你,其实也可以理解。

毕竟你是代别人参会的,既然你代别人参会,那说明你也可以代别人背锅受罪嘛,所以,会议主持人觉得你们领导不够尊重他,想要回一点尊严和面子,想批评人发泄一些,他肯定不会跑去批评你们领导,所以也只好找你出出气了。

说白了,谁叫你代领导去开会呢?所以说,被会议主持人批评以后,我建议你啥都不要做,也不要多想,毕竟人家批评的未必就是你,你只不过是代人受过而已,对于你来说,你干脆不如当作耳边风,会议结束以后,风吹过以后,该干嘛就干嘛去得了!




代单位领导去开会,因为你是代会者受到主持人批评,这应该是一种正常现象。既然通知领导去开会就说明会议是级别层次的,由下属代替去开会实为不妥,如果因为特殊情况应当事前报告会议主办方。虽然受到会议主持人批评,但换人已经来不及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参会,散会之后再将情况回报单位领导,寻求弥补措施是为上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单位领导   批评   副职   副局长   副县长   局长   主持人   事情   单位   领导   情况   会议   通知   社会   工作   会议主持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