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以来,有什么曾流行的东西现在几乎消失了?

80年代的时候,咱们中国还比较贫穷落后,所以那个时候小孩子们玩的东西跟现在可是不太一样喽!

那个时候,过年最喜欢玩的就是放鞭炮。可那个时候家里面没有钱,不可能买一大堆鞭炮随便放。所以,小孩子都是去小卖部买一包一百响或者几百响的鞭炮。

找一个朝阳被风的地方,把包着鞭炮的红纸撕开,露出里面红色的鞭炮。然后。把成挂的鞭炮一个一个拆开。



那个时候,我习惯一边拆鞭炮,一边数到底这一挂小鞭有多少个鞭炮。我发现,标注是100响的鞭炮,顶多也就是九十几个,甚至少的时候可能只有八十几个。

总之,是存在偷工减料现象的。

当然,这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我着急的是赶紧把鞭炮拆开,放几发。



拆散后点起一支烟,或者是一根香。如果这两样东西都没有,也可以用高粱杆儿的瓤来当作点小鞭的引火。具体操作是,把高粱杆儿的外皮剥去,里面的就是瓤了,干燥的瓤和香差不多,点上以后不会起火苗,但是会一直燃烧,很适合点小鞭。



(高粱杆儿)

不过高粱杆的瓤燃烧的非常快,如果风比较大的话,一会儿就会烧去大半,所以必须要多备几个放在背风的地方。

然后,就可以放鞭炮了。点燃一个小鞭,听着火捻发出“嘶嘶”的声音,然后迅速把它向远处扔去,只听“啪”的一声,炸开了!



有的时候,我火药捻燃烧的比较快,还没等把小鞭扔出去,就在手边爆炸了,经常将手炸的生疼。

不过这个时候很少会感到害怕,反而觉得很兴奋。有时候和小伙伴一起比谁的胆子更大,故意等一下再把小编扔出去。谁要是赢了比拿到压岁钱还要高兴,因为毕竟压岁钱在手里还没焐热,就会被家长以各种手段要去。

当然,我的胆子比较小买的小鞭威力都不大,有些虎了吧唧的小孩比较喜欢买威力大的鞭炮,每年都有人把手炸伤。所以,等到开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在学校里有的小孩手上缠着纱布。

最近这些年,放鞭炮的越来越少了。同时,对于小孩们来说,他们有了更多的消遣手段,也就没有兴趣放鞭炮了。



儿时这种放鞭炮的习俗注定会逐渐消失了。




几十上百个吧。随便说几个吧。
录音机系列,以及随身听,cd机,收音机,磁带等。九几年那会,弄个随身听别再要上不要太拉风。
录像机,VCD,DVD,系列。还有碟片,胶带。估计只有特殊行业才用的到吧。
胶片照相机。估计现在很多小朋友对拿胶卷去照相店洗照片会觉得不可思议吧。讽刺的是,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是最大的胶卷公司,柯达生产的。而随着柯达在2013年的彻底破产,宣告胶片相机彻底告别历史舞台。现在估计只有极少数发烧友手里有胶片照相机吧。
算盘,记得我们小时候还学珠算,打百子。现在我儿子都学计算机了。或许算盘只有个别的老会计用吧。
理发的推子。曾几何时,父母的单位里面都用这种手动推子理发。现在都是电动的了。
各种计划经济时期的票证。什么粮票,布票,油票等等。在那个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的时代,各种票成了硬通货。现在市场全面放开,有钱什么都买的到。
九十年代末流行的产物。最早是bp机,后来是传呼机,再后来是汉字显示机。寻呼台,传呼台一时风光无二。随着手机的普及,各种
机彻底淘汰。留下来的只有那些被玩坏的梗。
知道这个的牛逼了。小时候老妈在美发店卷发的时候看到用过。各种彩色的卷在头上。现在基本退出市场了。

其他还有很多,比如搪瓷缸子,拨号电话机,连环画,蝙蝠衫,贴纸,体操鞋,克赛帽子,蒲扇,座钟等等。




二八永久凤凰自行车,上海牌手表,双开门大衣柜,台式电脑,收录机,盒式磁带,BP机,MP3,胶片照相机,解放鞋,雪花膏,大宝SOD蜜,101生发水,磁条银行卡,现金,台式打印机,光盘,刻录机,DVD放像机,喇叭裤,连衣裙,蛤蟆镜,蜂花洗发液护发素,无打火燃气灶,压力锅,三节头皮鞋,北京黄色小巴,纸质公交车票,小面包车,人力三轮板车,报刊摊,西瓜摊,收破烂的小贩,街头公共厕所,随意横穿马路的行人,随地吐痰的人,编织行李袋,闹钟,电池手电筒,铝制锅碗勺,炒股的散户,挂历,显像管电视机,短波收音机,塑纸地板,节能灯管,单缸洗衣机,万宝双门电冰箱,电风扇,的确良上衣裤子,北冰洋汽水,5分钱的小豆冰棍儿,小商品市场,中华牙膏,红双喜球拍,红双喜乒乓球,蒸汽机车,普通银幕电影,练气功,春节打长途电话发短信互致问候,夏天去颐和园什刹海后海游泳,雨后挖知了猴,夏天用凉水泡西瓜,用洗衣粉洗衣服,给婴儿吃国产奶粉,把服务员称小姐,对陌生人称师傅,粮票,集邮,国营百货商店,粮店,随时随处叼根烟卷的人,放学后开心玩耍的儿童,

还有很多很多,虽然仅仅过去了30年,但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那时的眼光看现在,现在的生活真是不可思议。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的萌动,开放的探路,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古都北京的面貌。农民进城卖菜,进城打工;电视、冰箱、洗衣机被搬进低矮的大杂院;青年男女可以手拉手跳起集体舞,可以烫头染发;气功风靡一时,迷倒大批信众;老胡同在“拆”字中渐渐消失……。


一、稻草编制的床垫

二、黑白电视机

80年代的电视机大多都是黑白的。萤光屏都是外突的不像现在的大多都是纯屏的、智能高清的。尺寸也不大,长方形或正方形 。按键也不多,开关多是伸缩式,还有调节音量的功能。


三、缝纫机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谁家要是能有一台燕牌缝纫机那是相当奢侈的事情,一直到八十年代这种售价127元一台的缝纫机在市场上仍然是抢手货,当年的127元大概可以买870斤大米或者137斤猪肉。


四、BB机和大哥大

曾经风靡一时的BB机,想当年谁要是挂在腰上,那场面绝对杠杠的。为了把BB机露出来,就算棉大衣也保持束装。女孩子是彩色的更时尚好看一些,我的不知道扔哪儿去了,没保留收藏下来至今想想都是遗憾。


五、19世纪80年代柯达胶卷

乔治·伊斯曼国际摄影和电影博物馆如今集齐了全套柯达最早的相机和胶卷产品




时代迅速发展

新物品

新事物

层出不穷

令人眼花缭乱

原来熟悉的东西

被新物品取代

大多数的老物件

渐渐被时代所抛弃

如风行一时的

多喇叭收录机

缝纫机

摇头电风扇

固定电话

电报

等等

已鲜见

故,每个阶段

各有所好

#凌远长著#




录音机,黑白电视,录像机,随身听,MD,LD,落地音响组合,手持微型摄像机。现在就剩CD





君子兰

嘿嘿,我说的什么,懂的人都懂哦。




我出生于1960年代最末期,1980年代正好是我的少年和青年时代,对那个时代有着比较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1980年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当时中国刚刚步入改革开放,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第一: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张股票、第一家个体饭店、第一支时装模特队等等不一而足。1980年代是改革的十年,也是启蒙的十年,现在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1980年代全部都出现过。1980年代,人们睁开了眼睛,认识了世界,填饱了肚子,看到了曙光。

1980年代出现了以前新中国从未出现过的东西,摇滚乐、经济特区、美国梦、留学、知识分子下海……许多年过去,当年的新生事物如今也渐渐远去。

梳理1980年代以来消失词典,我们惊讶地发现,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的东西已飘落远方——

1、上海牌手表。

2、永久牌自行车。

3、上海牌轿车。

4、拉达轿车。

5、煤球。

6、大哥大。

7、娃娃雪糕。

8、苹果牌牛仔裤。

9、BP机。

10、《读者文摘》。

11、黑白电视机。

12、录像带和录音带。

13、录音机。

14、缝纫机。

15、五好家庭。

16、毛线球。

17、迪斯科。

18、霹雳舞。

19、胶卷。

20、铝饭盒。

21、洗澡票。

22、铁皮铅笔盒。

23、苹果汽酒。

24、《服装剪裁》。

25、36条腿。

26、小白兔儿童牙膏。

请朋友们留言接龙。




我的青春曾挥洒在80年代,所以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很合适的!

收录机: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只有给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才买得起,也是当时结婚的必备物品。

家用缝纫机:在哪个年代的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一般人家就是手工缝补,讲究的家庭才会缝纫机,缝纫机缝补的衣服工比手工好看太多了,效率与高很多,所以在哪个年代非常流行,也是结缘的必备之物(当时的三转之一)。

煤油灶与蜂窝煤灶子:哪个年代农村基本100%都是材火灶,只有城市和家庭条件相当好的人家,才用得上煤油灶与蜂窝煤灶子。已经被现代的天然气所取代了。

买菜用的菜篮子:在哪个年代大家买菜都会自己带上菜篮子,不像现在,到处都用一次性的袋子,一点也不环保,真想念当代的空气啊。

............

现在想想80年代,有太多当年流行的东西现在几乎消失了。很东西的消失代表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反应出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是,哪个年代的淳朴,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才是我们这代人所心痛的!




在八十年代最流行的莫过于购买一台收,录,唱三用机。用盒带唱的歌,那时候人们痴迷于台湾情歌,一唱一整天。后期迟志强的囚歌火爆全中国。那歌难度低,很好学,是学生,农民,工人,小混混…等的挚爱。唱歌这东西,一定是学起来能唱,才能有群众基础。才能使市场火热,社会需求旺盛。十万个人里面只有一人确实唱得好的。大多数人当时文化局限,和声音条件不良。是学不会唱的。那么他的兴趣也有很有限。但囚歌不但好学,好唱,还带有严重的罪犯情结。小青年尤如闻到屎味的苍蝇,蜂涌而至。热情之高,浪潮之涨。是八十年代之最。应该是史无前例。后来随着VCD的出现,三用机被淘汰。这个最也没有翻盘。也可反映出一个侧面,歌手条件好,唱的都是吼歌,别人学不来,那么唱片的市场反而很不好。久而久之,人们便麻木了。周杰伦的歌能火也是(他的难度较大)李玉钢也火也是具备超凡脱俗的情结,产生吸引力的作用而有那样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柯达   推子   年代   东西   收录机   胶卷   高粱   录音机   缝纫机   胶片   随身听   照相机   鞭炮   时代   数码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