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小时候吃过什么好吃的东西?

小时候家里很穷,每天都盼着早点过年,到了过年,能穿新衣服,家里杀个猪,记得每年过年的时候,那时不叫超市,叫商店,每户供应二斤刀鱼,二斤糖块,我起早就去排队,回来后,妈妈把糖块藏起来了,我就往出偷。那时吃块糖都是奢侈品,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好笑,不过那时吃啥都香,现在生活好了,就是没有小时候的味道,那个年代回味无穷……




大家好,我是馋嘴蛙美食,很高兴和大家分享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美好的,作为80后的我,和很多80后的小伙伴一样!滚过铁环,看过小人书,分过土,摘过野果!小时候我们吃过以下东西,这些好吃的不知道能否勾起你无数的回忆呢?

1、覆盆子,俗称豆子泡。

2、刺梨

3、野地瓜,夏天满山都是!

4、无花果丝,吃起来酸酸的。

5、大大卷,几个小朋友吹泡泡看谁吹的大。

6、小浣熊方便面,以前的方便面是干吃的,不泡水,吃起来脆脆的。

这些东西陪伴我们快乐的童年!你们还吃过什么好吃的值得分享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你们小时候吃过什么好吃的东西?


鲥鱼

我的家乡属于珠江水系,从柳州方向流下来的黔江(北江),南宁方向流下来的浔江(南江)在本地三角嘴汇合,浩浩荡荡经梧州,广州出海。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葛洲坝集团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南江搞了个马遛滩水利枢纽,建了发电厂;最近又在北江搞了个大藤峡水利枢纽,也已经开始发电。

浔江和黔江汇合处上面约几公里处,有一片缓滩,布满礁石,是非常理想的产卵场所,每年3月份开始,鲥鱼开始从海里洄游,从珠江口逆流而上,直到浔江的产卵场。这样我们就有口福啦。

鲥鱼(三来鱼)的吃法倒是简单,就是清蒸。把鱼内脏收拾好,记得不用刮鱼鳞,鲥鱼的鳞片不但可以吃,还能保护鲜嫩的鱼肉乃脂肪层。


烧开一锅开水,鱼身撒点姜丝,淋几滴料酒,入锅蒸7分钟左右,取出倒掉蒸鱼水,去掉姜丝,过到另一个盘子,撒入姜葱丝,倒入蒸鱼豉油,最后淋入热油。

吃的时候大家都斯斯文文,筷子夹一点慢慢品尝。鲥鱼肉十分鲜嫩,但是小刺特别多,而且是三叉刺,一不小心就会卡喉咙,出现这种状况,需要到医院取出。大家别信喝米醋吞饭团的鬼话,只会令鱼刺越卡越深。


猪杂粉

猪杂就是猪下水,属于烂贱之物。粉店老板选用最便宜的小肠,猪肝,心肺之类,清洗干净,焯水后卤熟,就是配河粉的菜了。粉又分两种,天气冷是热粉,天气热吃冻粉。

热粉就是把河粉放入热水中烫1分钟左右,沥干水分装入大碗,浇入卤汁,舀入猪杂,葱花辣椒自选。冻粉就是不烫,相当于凉拌,加入酸辣空心菜(不带叶),糖醋汁,猪杂,葱花等,又是另外一种滋味。


酿油豆腐

糯米泡软。选用最便宜的鲮鱼,少人吃的猪腩肉。鱼收拾干净,带骨剁碎,放入大石磨里面磨成肉糜,腩肉剁成馅,和鱼糜混合,加入盐,姜汁,料酒拌匀腌制。糯米沥干水分,加盐腌入味。

接着把肉馅和糯米混合搓匀,加入切碎的紫苏,薄荷叶,葱花,韭菜段,虾皮粉,鸡油拌匀,酿入油豆腐里面,全部完成后,上锅蒸50分钟,关火焖10分钟。

期间准备好姜葱香菜,加入糖,生抽拌匀,浇入热油。辣椒切圈,蒜头拍碎,放入锅里炒香,加入生抽烧开,盛入碗里。这些蘸汁,照顾到了重口及喜辣的人,吃酿豆腐时自取。


创作不易,喜欢请点个赞呗,你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谢谢!




雪人雪糕,爆米花,黄桃罐头,麦乳精,果汁露,辣条,华丰方便面,这些都是80,90后吃过比较好吃的东西 。反正小时候觉得什么都好吃,吃的苦也不觉得苦,大了不知道什么东西好吃了,好多山珍海味也不如茶缸里的方便面。

麦丽素小卖部里五毛钱一包的麦丽素, 庆幸的是现在还能买得到,只不过价格已经从原来的5毛涨到了5块。 长大了以后再去吃它, 还是一颗接着一颗停不下来。但是, 总觉得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好吃。

跳跳糖小时候特喜欢吃, 觉得这个零食好神奇, 为什么会在嘴巴里面跳来跳去,倒进嘴巴里哔哩啪啦的滋味令人难忘。 长大了才知道,那是二氧化碳遇热气产生的效果。不论如何, 这样的小零食倒是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小浣熊干脆面大多数男生特别喜欢买小浣熊干脆面, 可以集齐里面的水浒小卡片玩儿。 而那时候的吃法就是捏碎一整包面, 大口大口的往嘴巴里倒。戒指糖和口红糖小时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把戒指糖带在手上吃啊吃啊停不下来,还把口红糖揣在兜里是不是拿出来舔一口,还顺便和小朋友们过家家,演一演大人结婚的桥段呐。

酸梅粉吃起来酸酸甜甜, 而且勺子柄上有各种各样兵器和动物的形状。那时候我们都喜欢收集这种小勺子。 至于酸梅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我到现在都不得而知,小时候却只觉得好吃。

无花果以前都不知道无花果是个什么东西, 吃起来甜甜的只觉得味道好。长大了以后别人告诉我这是萝卜丝儿,感觉小时候真是啥也不懂就知道吃。这可谓是小时候最劲爆的零食了。总是在晚上看见街边的大爷摇着做爆米花的机器, 随着嘭的一声巨响, 爆米花就出炉啦。那时候的爆米花可不是玉米, 是大米做的。













在九十年代,西北的农村落后,比较穷,没有吃的,也没钱去商店买吃的,印象中吃的只能自己去创造,夏天烤吃绿小麦,秋天烤玉米和洋芋,黑黑的拿起来用手拍拍,吹掉上面的黑灰,就直接啃来起来,很多的时候都是夹生的,孩子都等不到熟,早就着急的,火急火燎,硬生生的啃着。相对好点的肉味,就是打麻雀烤着吃,抓蛇烧着吃,现在记忆起来还是比较美味的,更有让现在都感觉反胃的是抓蚂蚱,烤吃蚂蚱腿,抓蜜蜂吃蜜蜂屎,那时候不知道蜜是从蜜蜂嘴里吐出来的,都是抓到蜜蜂直接揪下头舔蜜蜂的肚子里面的东西,感觉甜甜的,很有幸福感,现在想起来原来吃的是蜜蜂屎。记忆犹新的就是呆在鸡窝旁边等着鸡下蛋,那个时间特别漫长,是不是把鸡拉起来看看,怕自己没看到,鸡偷偷把蛋下了,那种焦急,那种煎熬,有种想压住鸡硬把蛋挤出来的心。鸡一下出来蛋,热热拿起来就往后山跑,一起就找材火,没有水,撒泡尿,活成泥,包在鸡蛋上,放在火里烤熟,哪一个鸡蛋一般都是三四个小孩在吃,几乎就是一人在嘴里品个味,那是何等的美味啊,现在煮的鸡蛋已经没有了那种美味,也许是心情吧!也许少了那股尿味吧!




谢邀,就说说我小时候在云南吃过的,一些现在不是很能吃到的好吃的东西吧。

1.月饼

小时候,街上很少有卖月饼,偶尔有卖的,都比较贵,所以每到中秋,每家每户都会备好原材料去糕点店做月饼,所谓的糕点店,也就是有个烤箱而已,所谓的月饼,其实也就是白饼,偶尔会做一些豆沙馅的。原材料一般就是面粉、土鸡蛋、菜籽油、白糖、豆沙,面粉是自家种的小麦磨出来的。那时候的白饼真好吃,原材料好。后来集市上卖月饼的多了,想吃白饼或者豆沙馅的也有,互联网也发达能从网上买全国各地的月饼。但还是小时候自己家去糕点店做的好吃。

2.糍粑饵块

糍粑饵块的命运,跟月饼也差不多。小时候的糍粑和饵块,都是自己家种的米,糍粑是糯米,饵块则是大米,分笼蒸好后,送去加工坊加工。但是现在基本不这么做了,一是现在吃的零食多,大家对糍粑饵块的喜好不如以前了,二是自己做的话成本太高,况且街上有卖,价格也便宜,比自己做方便的多了。不过糍粑和饵块的味道,跟自己家做的,味道差别倒是没有月饼那么大了。

3.玫瑰米凉虾

玫瑰米是云南一道很经典的小吃,或者是夏天消暑的甜品。但是现在的市场已经被各种凉茶、奶茶、果汁占领,况且玫瑰米凉虾做工比较复杂,所以玫瑰米凉虾现在已经不多见。初中时候有专门卖玫瑰米凉虾店,现在只能去一些特色小吃店才能找到了。

5.小凤梨

初中时候,每到周三恰逢学校外面有集市,凤梨上市的季节,我和同学们都会去买几个凤梨,五毛钱一个,切四瓣就啃起。现在市面上基本都是菠萝,凤梨已经很少见了。




方便面,大辣片




过年时候的饺子,




我最喜欢吃的是小时候妈妈熬的糖稀。糖稀是一种深黄色还有一点泛红的液体,黏黏的,甜甜的,甚是好吃。

我的老家在东北农村,甜菜是当地的一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很大,每到秋季,妈妈便带着我们去收获完了的甜菜地里捡落下的甜菜……

把甜菜洗净切丝,放在大锅里加入清水,水要多,烧开之后再用慢火煮2个小时,把甜菜里面的糖分都煮出来。水被蒸发,变少……

取出放凉,用纱布把甜菜丝里边的汤汁挤出来,再把汤汁放在大盆里静止2小时,将做清了的汤汁倒入锅里(盆底剩下的混汤倒掉),用小火慢慢熬制,不能用大火,小心熬糊了。等锅里的糖水变得粘稠,完全去除水分之后,糖稀就熬好了。

深黄色还有点泛红的糖稀很甜,还有一种淡淡的清香。看上去很像蜂蜜,只是比蜂蜜的颜色略深一些。

熬好的糖稀放入坛子中,吃饭的时候取出一勺放入碗中,蘸馒头或豆包吃,又甜又爽口。


人心




小时候吃过南瓜子,舅舅家老南瓜的籽晾干锅里炒炒。还有妈妈自制的花生糖。花生去壳去皮炒一炒,一个铁盒抹一层猪油。红糖熬化了倒入铁盒,压上花生,芝麻。红糖是舅舅家种的甘蔗,压柞熬制成糖。花生和芝麻都是舅舅家种的。还有麦芽糖,舅舅在铁勾子上拉麦芽糖。和了生姜汁的红糖,有点辣,有点甜。长大点是麦乳精,一杯香香的麦乳精。趁妈妈不注意直接挖两口放嘴里咬。世上怎么有这么好吃的麦乳精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热油   南江   麦乳精   糖稀   鲥鱼   好吃   小时候   东西   糍粑   甜菜   凤梨   糯米   月饼   方便面   蜜蜂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