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事业单位,异地,工资不到4000,有多少人还在坚持?

如果你的真实收入一个月只有四千的话,我劝你不要犹豫,赶紧辞职,4000收入的事业单位是不可能支撑起一个家庭的开支的。

事业单位工资确实很低,我一个大学同学在贵州西南地区的一个县份的乡镇政府事业单位,据他说一个月工资仅仅3000多元,公积金一个月1000出头,每个月奖励性绩效600左右,一个月综合收入也就是5000左右。如果不加公积金的话一个月纯收入只有4000来块。

当然年底他们还会有一些其他收入,比如第十三个月工资,工会福利,奖金等等,但是奖金时有时无,时高时低,因为他们县份财政很老火,本来财政就入不敷出,因此名义上每年有24000奖金,但其实经常发不出来,所以相当于是没有。

之前他没有结婚的时候这点收入完全够用,每个月还能存下一些钱,因为吃饭住宿单位都能解决,所以基本上也不需要花什么钱,但是结婚后这种情况就完全改变了。

结婚后他买房买车,全部是分期贷款的,每个月都要打房贷车贷,有了小娃以后更是每个月都靠透支着信用卡撑着。

我非常担忧他的现状,曾问过他为什么不辞职,他说自己已经三十来岁了,出去一无所长,现在出去外面工作说不定收入还没有现在高呢,而且现在的工作至少稳定光鲜,我无话可说,毕竟他说的也很有道理,我觉得这就是大多数体制内的人很穷,但是又不辞职的原因吧。

但是如果不选择辞职,他这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工作又有什么意义呢?




你工资四千,奖金多少,年终奖多少,交通补贴通信补贴物业补贴取暖补贴多少,请假扣钱吗,退休金每月多少,不坚持赶紧把位子空出来,考都考不进去呢




作为事业单位的一名“老司机”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35岁事业单位,工资不到4000元太正常了,因为事业单位通常是越老工资越高。



我当年一同进事业单位的一个同事,上班工作三年之后,便辞职下海创业了。

理由是每月几百元的工资,根本就养不起家,唯有辞职创业才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闲暇之余,他便不停地捣鼓做生意的点子方向。

一次他成功倒卖了一批狗肉到沙市,赚了好几大千元,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收入了。后来遇上三峡移民,很多城镇需整体搬迁,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让他看到了土石运输的生意,便毅然借钱投入其中,当时每天净利润约1200元,为了管理方便而辞去了事业单位的工作。

哪知好景不长,这次创业不仅失败了,而且连赚的钱和老婆也被自己请的货车司机拐跑了。

随后便外出打工,过了几年后又开始创业,先后种植过青蒿,养过黑山羊,开办冻库冷藏,做过餐饮,但无不是以失败而告终。



从此便只好打工还债,再也不敢去创业了。所以人们常说:理想挺丰满,现实很骨感!因此,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想到的那么简单。

就拿题主所说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来说,它也是非常复杂的,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例如正常情况下,事业单位人员平常工资都是按职称(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性绩效、各种津补贴等构成,然后每月扣除养老保险、医保、公积金、职业年金等,再直接打到每个人卡上。

从中我们知道职称越高,通常岗位工资便会越高;而薪级工资更是与工作年限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是工作年限越长,薪级工资就会越高。

所以职称和工作年限是一个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高低的决定因素。正因为如此,事业单位人员每年为了评职晋级,都会进行一场“血拼”竞争,甚至是搞得人仰马翻。



我们暂不表态题主的问题,先简单计算一下题主近4000元的工资情况。

题主35岁,正常情况应该是中级职称,岗位工资待遇在2000~2600左右,而题主的薪级工资大约1000左右,加上各种津补贴以及基础性绩效,每月工资应发约4000元左右。

扣除公积金、医疗、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后,每月工资实发约2000元左右,这确实是一个35岁左右事业单位人员的真实月收入。

不过事业单位人员收入不能这么算!因为事业单位还有年终奖金,尽管各地差异很大,但总体来说在2~6万元左右,平均下来每月约1700元。



除此之外,公积金、医疗、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等被扣缴部分,依然属于个人的收入,自己并没有减少。不仅如此,扣缴的公积金还会翻一倍,职业年金还会增加两倍。

如果直到退休时才结算公积金,那题主单这笔钱就有六七十万元,而职业年金也差不多有二三十万元。

这些钱难道不是你自己的吗?这难道不是你自己的收入?只不过是,这里有些钱只能是退休时,才能正常使用,但我们不能以此来否认自己的收入。

综上所述,题主的真实月收入并不是4000元,而是差不多有6千多元,所以不能只看表面数据,应该去深入分析,并看到未来的前景。


人要有自知自明,不要好高骛远,否则吃亏上当的是我们自己。

不要误把平台当作自己的能力,一旦离开平台,你什么都不是。

我们很多人,只要在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便开始飘了,喜欢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能力出众,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一旦有什么不满意,便会有辞职的想法与冲动,觉得单位这点工资自己随处可找。其实,这是典型的“妄自尊大”,如果他真的辞职,肯定是会被生活“吊”打。

说真的,事业单位工作并不复杂,只是繁忙而劳累,更不需要什么高科技,任何一个有文化的人都可以干,而现在你只是因为有了这个机会,所以成了事业单位人员。

如果你一旦离开了事业单位这个平台,才会真正体会到办事的艰难困苦,所有的工作也会充满曲折,因为你此时没有了平台的背景与资源作后盾,你在别人眼中便什么都不是了!


、35岁在职场工作中是一道分水岭,更是企业公司淘汰人员“潜规则”底线,而题主不坚持还能去干什么?

我们都知道,职场之中有很多潜规则,比如招聘普通员工,都不会招聘那些35岁左右的人了,往往会20~30岁为主,除非是招聘一些中高级人才,才可能会发宽年限。

这其中私企尤为突出,当然在那些IT大厂,35岁被裁员或者是主动辞职更是一个普遍现象。

而题主现在35岁,在事业单位差不多有10年左右了吧!单单说这十年时间,就可能让你的专业知识技能荒废得差不多了吧,更别说是你十多年前的专业知识技能,早就已是更新换代了。


如果你不再坚持,选择更换跑道,那你拿什么优势去竞争?知识技能比得过刚出校园的学生?精力比得过二十几岁的人?……。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题主辞职另选跑道,将会处在一无是处的尴尬境地,成为一个“狗屎做神棍”的人。

、在当下疫情形势下,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较高、就业压力大,找工作并非题主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两年来,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经济下滑后,再缓慢回升,但依然显得有些乏力。

这段时间,企业公司纷纷裁员破产,失业人员较多,这也让很多大学生和普通打工人员,看到了体制内工作的稳定性,于是这几年参加公招考试的人数比例越来越高,竞争更为惨烈了。


毫无疑问,以题主现在的状况,如果离开体制工作,进入社会求职,估计你离职的那天便是你失业的开始。

所以对于体制内的人来说,如果没有十足而准确的把握,是不会轻易走出去的,毕竟开弓没有回头箭。

至于题主所说,有多少人还在坚持这种说法是很不恰当的!

需要坚持?”,如果自己真的觉得这份工资让人难受,那就大大方方的辞职算了,没有必要占住位置,早点挪位好了。等着你位置的人多了去,别说得自己挺委屈似的。

所以题主对工作的态度有问题,这也是注定题主很难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写在最后:

1、体制内无论什么年龄的人,想辞职都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在辞职之前,请一定要正确认清自我,别把平台误会成自己的能力,否则将会很尴尬。

2、选择工作必须要慎重,不选最好只选最适合喜欢的,否则坚持将就,只会是伤人害已。

总之,在体制内工作:必须要把服务民众放在首位,才能无愧于他们每年的纳税,什么躺平、苟且度日的工作态度,只会民众唾弃。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对此问题有何着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交流。




异地,如果你有一技之长,还是一家团聚吧,4000多工资其实并不算好,如果能一家团聚,4000元的工资很好找的!工作就是为了好好生活,异地对生活质量并不好。这是我的看法,仅供参考!




很高兴感同身受地回答此问题。本人34岁,坐标十八线小县城事业编,虽然不是异地,但每月打卡工资2303元,如今已在体制内上班五年,有房贷,不敢离职。为什么呢?


一、当初为什么进体制内?

很多人努力进入体制内,是因为经历了社会无情的毒打,而体制内如同一个保护圈,工作稳定且旱涝保收。当初我是因为在私企上班,加班加点,苦不堪言,受了几年苦和累,毅然辞职。没想到碰上家乡事业单位招考,努力备考后成功上岸,这算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当年对于体制内的这些好处全然不知,现在觉得这么误打误撞,让我得了大便宜。

当然每个单位工作量不同,幸运的是在一个相对清闲的单位,加班少,自由空间多,而我性格相对内向,上不了大场面,失去了去主管局上班的契机,打算安然到退休,这是没上进心的表现(不要学我)。目前感觉体制内真香!



二、工资不到4000元,真的只有这么多?

事业单位虽然到手工资低,社会地位不如公务员,特别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人而言。但随着个人职称上升,工资也得到增涨。

工资多少跟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与其他行业相比,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依然属于中上收入水平。

虽然我每月打卡工资只有2303元,但每半年有绩效,年底有考核奖,年综合平均月收入有4300元左右(不含公积金),有五险二金缴纳,而且不同于私企以最低基数缴纳。



提问者说月收入不到四千,其他收入算上的话平均月收入应该不低于5000元。

三、正视自己,有什么更赚钱的出路?

不知道提问者在进入体制内多少年了,很多人说在体质内就像温水煮青蛙,慢慢就生成了惰性,结合我目前的状态貌似这是事实。

如今已有35岁,如果已成家并养育孩子,确实要多因素考虑,自己会做什么,有没有赚更多钱的出路,如果有把握过得更好,也不必纠结,毅然辞职,奔向更广阔的天地,否则还是放平心态,搏一搏能不能混个一官半职。

总结: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自己选择好了,不必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无论选择怎样,都要勇敢面对。

其实愿提问者只需要想清楚两点:一、自己后路是什么?二、有没有把握过得比如今好?




情况和我差不多!我单位离家有90公里,虽有自驾车,没啥事也就每周末回一次家,如今小孩也读大学了,爱人也退休了,老人有退休金,还健康自理,我还有6年就退休了,慢慢熬吧!




辞职了吧,别干了




每月3800到手的




事业单位啊,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




我一直不懂,什么叫事业单位,如果是铁饭碗,可以再增加个副业做做,充实自己的生活,让你好有个盼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事业单位   工资   私企   年金   养老保险   异地   公积金   绩效   职称   奖金   体制   收入   单位   人员   职业   社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