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蛇的弱点有哪些吗?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但这回“俗话”说错了。蛇很多时候可以随意蹂躏,但打7寸完全看运气,下面的实验结果让你大跌眼镜。

打7寸到底有没有用

曾经,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 栏目,在黄山蛇类研究所做了“7寸”实验。

第一回合:常见的眼镜蛇,体格也是常见的1.15米左右。研究人员先在7寸位置做了一个记号,扔到野外地上,对着标记位置,经过几次成功命中,眼镜蛇倒地一阵抽搐,最后一动不动。拿回去开膛破肚一看,7寸标记点与心脏位置基本吻合。死因:几次重击促使心脏破裂致死。

第二回合:1米长和1.47米长的王锦蛇,各来一条,同样标记7寸位置,但是结果让人蒙圈。标记位置多次被重击,这两条蛇依然生龙活虎。

1米长的王锦蛇解剖结果,心脏在标记点上方。(它的体长比眼镜蛇要短!)

1.47米的王锦蛇解剖结果,心脏在标记点下方。(它的体长比眼镜蛇要长!)

难道是体长的原因?是不是1.15米左右的蛇,7寸正好是心脏位置?

第三回合,为了不再“杀生”,研究人员解剖了一些之前自然死亡的蛇尸体,下面是长度和心脏位置:

  • 五步蛇,1.2米,10寸
  • 五步蛇,1米,8.4寸
  • 五步蛇,0.86米,8寸
  • 圆斑魁,0.93米,10寸

所有结果都不是7寸,而且心脏位置,不同蛇种,不同体型,完全没有任何规律。7寸概率这么低,那碰到蛇怎么办?研究人员天天和蛇打交道,他传授一个终极必杀,大概意思是:野外碰到蛇要攻击你,不要找尺寸,蛇会先直立起来一部分,摆出攻击形态,你直接拦腰来一棍子,只要力道够,它的脊椎骨就断了,瞬间丧失进攻能力。

除此之外,在野外如果不慎被蛇咬伤后,一定要记清楚蛇的样子。如果是结伴出游,同伴要尽可能把蛇弄死,一起带到医院。因为毒蛇种类实在太多,不同的毒蛇需要不同的血清。

很多时候,蛇的攻击力等于零

冬季的蛇

蛇是变温动物(冷血动物),体温随环境变化。当环境温度达到15度以下,蛇体内酶的活性大大降低,新陈代谢水平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命体征,无法输出能量进行活动,只能盘踞在洞穴内如同“死蛇”一般,毫无反抗之力,这个过程称之为冬眠。

不过热带地区除外,这些地区终年高温,温度最低的月份也在16度以上,因此这里的蛇终年保持着较强的代谢水平。也是这个原因,世界上最大的蛇——泰坦巨蟒,现存世界上最长的蛇——网纹蟒,现存世界上最大的蛇——绿森蚺,还有一些较大的蛇类都生存在热带地区,它们不冬眠,任何时候都不要招惹它们。

吃饱的蛇

你吃饱的时候跑得动吗?如果你一口气吃下一星期、甚至一个月所需的食物你还能动吗?人虽然吃不下,但蛇却能吃下。

蛇并不会咀嚼,他们利用毒液,或者全身肌肉缠死猎物之后,直接吞咽下去,然后会找个地方藏起来偷偷消化。它们的消化系统非常强大,有些蛇的消化液连骨头都可以“融化掉”。不过,这个过程蛇需要集中全身能量进行消化,完全无法调动其它能量攻击你。吞下食物会使它们体重增加,增加了地面的摩擦力,移动都大大减小,所以此刻的蛇也很弱。

蜕皮的蛇

蛇是一种终身生长的动物,当它的表皮角质化后表皮的尺寸就固定了,随着蛇的生长,“这个套子”就装不下它了,因此需要蜕皮。

蜕皮过程非常辛苦,需要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并且空腹一段时间,紧紧贴在外物(石头、树枝、草地)表面,然后用尽全身力气,忍受撕裂的痛苦,一点点褪下旧皮。此刻的蛇,完全没有多余的力气攻击你。即使你走到旁边举起棍子,蛇也无暇管你,而且蜕皮时蛇眼会变得混浊不清,根本无法看清外物。

以上这些时刻都是蛇的弱点,你可以轻松碾压它们。平常我们出行最好尽可能的远离草丛,夜晚尽量少往小树林钻。蛇一般来说并不会主动攻击人,如果被攻击了,一定记住它的特点,万一是毒蛇,能在第一时间内选对抗蛇毒的血清。




我爷爷就是捕蛇人,以前田野中、山林间到处都是蛇,所以我从小就知道如何对付蛇类。(无不适图片)

很多年长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捕蛇人”这份工,我爷爷每天能抓一小麻袋的蛇,很多蛇嘴里还有田鸡,傍晚时分专门有人来收,每天基本上能赚个50~100块钱。

言归正传,虽然现在蛇的数量少了很多,但万一遇到还是小心为妙,关于蛇的弱点有哪些,下面是我的一些个人看法:

1.打蛇打“七寸”的适用性不强

全球已知的蛇类约有3000多种,大小体型不一,所以七寸这地方,不是从蛇头算起多少厘米,而是目测将蛇化为10节,从蛇头算起,第3节基本就是蛇的七寸。

之所以从古至今流传着“打蛇打七寸”的说法,是因为这地方基本就是蛇的心脏区域,蛇的7寸被外力击中,非死即伤,言下之意,只要击中蛇的七寸,它就会丧失战斗力。

然而现实情况是什么?

首先很多人根本不会精准目测“七寸”所在地,此外,蛇在攻击阶段,前半截身躯会不停晃动,如果新人非要纠结去击中七寸,很容易被蛇头咬住。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压根不要去打七寸,直接击打蛇腰,就是蛇立起来的那部分躯体,这段区域很长,只要拿根木根横扫过去,蛇的脊椎骨就会受到重创,跟击打七寸效果相同,但安全性、方便性略胜一筹。(不建议这么做,能避则避)

2.蛇在冬眠的情况下,没有任何战斗力

蛇属于变温动物,相比于恒温动物,它们不需要时刻消耗能量来维持体温,所以在恶劣的环境中,它们可以节约能量,从而活得更久。

然而万物有利有弊,蛇的战力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因为它体内细胞的活性,需要生物酶的参与,但酶这种物质,需要在适宜的温度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在春末夏初这阶段,蛇类的活动异常活跃,当气温低于15℃时,蛇类就很难维持正常行动了,所以它们会找个地方冬眠,将体内新陈代谢降到最低。

冬眠的蛇是最不具备攻击力的,当你去挑衅它时,其实在它内心,应该很想咬你,但酶受限于低温,导致蛇的身躯没法活跃起来,所以冬眠的蛇也只能听天由命。

甚至在大连蛇岛上,每年都有很多黑眉蝮蛇在冬眠期间,被褐家鼠吃掉。

3.蜕皮期的蛇无比虚弱

蛇的生长周期较快,由于它们的生发层细胞在不断分裂,很快就会形成新的一整套细胞层跟角质层,接着新旧表皮角质层就会分离开来。

一般情况,成年的蛇一年蜕皮次数在4次左右,每次消耗时长大概在几小时不等。

蛇类必须把全身精力都放在脱皮上,所以此时的蛇基本上是毫无攻击力的,而且蜕皮后的6天内,蛇的眼睛基本上就是一片浑浊,跟瞎子没什么区别。

4.蛇的爬行速度很慢,完全不是人类的对手

在蛇的几组两侧分别各有一组肌肉,当蛇类在爬行时,一侧肌肉收缩,一个肌肉舒张,肌肉产生的力量在头尾之间不断往复传递,最终让蛇身以波浪式爬行。

这种爬行方式有两个缺点,一个是蛇类在地面凹凸不平或者坎坷的地带,它的爬行运动会受到极大的干扰,另一个就是蛇类在光滑的平面很难爬行,甚至会出现原地“跳舞”的现象,比如蛇类在家用瓷砖上爬行就很困难。

而且蛇类因为受限于肺活量,导致它们无法长时间高速爬行,也就是耐力不够。

所以咱们人类见到毒蛇后,只要开足马力撒腿子就跑,蛇类基本上是无法追上咱们的,跑出领地就安全了。

可能有朋友要说了:“我看电影里那些蟒蛇跑的这么快!根本没有逃跑的机会啊!”

影视作品只局限于影视作品,咱们就不讨论小蛇,就以多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蟒蛇举例,绝大多数蟒蛇的爬行速度(陆地)只有1.6km/h,一个成年人爆发后的时速能轻轻松松高达20~30km/h。

所以,不管大蛇还是小蛇,咱就放心的跑,它们压根就追不上。

5.蛇类害怕刺激味道,而不是害怕雄黄

咱们经常能听到“蛇类害怕雄黄”的言论,其实大错特错,因为蛇类主要靠犁鼻器来捕捉气味,犁鼻器内不仅存在鼻腔粘膜,还分布着各类嗅觉神经,所以蛇类一旦闻到刺激性气味,它们就会十分难受。

那么这个所谓的刺激性味道,到底是什么呢?

雄黄、大蒜、风油精,还是驱蛇粉?

曾经有官方做过实验,他们建立起一个宽2米、长5米的区域,在区域中用四种物质分别设置四条“封锁带”,以此来观察到底哪种气味能让蛇类望而止步?

实验结果显示,菜花蛇直接忽视了大蒜跟风油精,随后直接通过了驱蛇粉,最后在雄黄封锁带前出现了明显的犹豫反应。

然而在《科学大求真》节目中,也曾对“蛇类惧怕什么气味”做过实验,他们选中的实验对象分别是眼镜蛇,王锦蛇和水律蛇

最终得出的结果是,这三条蛇并不惧怕雄黄粉,反而害怕蒜泥。

所以从以上来个实验来看,蛇类到底惧怕什么气味,并没有固定答案,或许是因为蛇类品种不同,所以惧怕的气味不同,但客观的说,蛇类只是闻到刺激性气味难受,而不是害怕。

6.吃饱的蛇类战力大幅度削弱

蛇类有两种攻击方法,分别是毒液跟缠绕,但它们吞咽的方式却是统一的。

蛇类会撑开上下颌,伸张颈部的皮肤跟肌肉,将食物一点点“送”进食道中。

此时蛇类全身都在努力消化食物,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应对人类,如果遇到生命威胁,它们甚至会吐出食物,然后逃命。

所以,蛇类的进食方式导致消化系统会产生极大的负担,此时的蛇类也处于虚弱状态。

7.鹅:农村防蛇小能手

很多生活在农村的朋友可能知道,以前一直有蛇会进入家里,我们村以前很多家畜都受到毒蛇的侵扰,所以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养几只鹅。

你没看错,真的是鹅,而不是猫、狗。

鹅的领地性很强,当蛇类闯入领地后,它们就会发起进攻,而毒蛇的毒液属于神经毒素,毒液必须要进入血液后才能发挥功效,但鹅的一身羽毛可以完美躲避毒蛇的毒牙,而且鹅掌上有一层厚厚的角质层,毒牙无法从角质层刺进去,老鹰捕蛇也是这个道理。

此外,鹅的嘴部分布着锯齿状的尖牙,论单挑,只要不是体型较大的蛇,大鹅都能完胜,最重要的是,大鹅在遭遇情况时,会不断大叫,这就很容易引起主人的注意,所以大鹅就成了农村的防蛇小能手。

8.蛇类的弱点:泄殖腔

蛇类的泄殖腔处存在大量敏感神经,不管是用手还是道具,只要攻击那位置,蛇类会很受伤。

这招不推荐使用,一方面是不讲武德,另一方面蛇类泄殖腔不容易找到,新手千万别好奇,该跑路的时候撒腿就跑是没错的。

以上就是蛇类的一些弱点,希望大家在野外不会遇到蛇类,一旦遇到蛇类,能避开尽量避开,毕竟蛇会吃些老鼠等有害生物,它们是生态链的重要一环。




如果野外遇到蛇,千万不要惊慌,蛇没你想的那么可怕。人类已知的蛇类有300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为无毒蛇,只有600多种蛇类具备毒牙,可发射致命的毒液。野外有伤人记录的多为毒蛇,无毒蛇遇到人后,会立即逃之夭夭。

毒蛇会仗着体内的致命毒液,会对踏入领地内的敌人发动攻击,实际上,毒蛇也不会主动咬人,只不过当大家踏入了它的攻击范围后,毒蛇觉得自己受到了侵犯,才会选择反击

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

不少人日常生活中很难遇到蛇,更别说区分毒蛇与无毒蛇了。其实我们可以简单的从外形上来区分两者的差别。


一般来说,毒蛇外形比较鲜艳,蛇头呈三角状,头大颈细,攻击时头部会直立起来,符合这样特征的一般都是毒蛇。除此之外,毒蛇咬中人的身体后,会留下两个又大又深的牙印,而无毒蛇则为一排细细的牙齿印记。分辨出面前的蛇种类后,有助于我们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它们。

蛇的弱点

1、七寸

提起蛇的弱点,很多人脑海里会第一时间想到七寸。七寸一般是蛇身上心脏的位置,这确实是蛇身上的最大的命门。


不过由于蛇身体长短不一,如果不是经常与蛇接触的话,你很难第一时间找到七寸的准确位置,像王锦蛇的心脏就不在七寸那里。敲击七寸,掌握不好尺寸的话,没准会直接激怒毒蛇,将自身置于危险境地。

2 、脊柱骨脆

蛇身上最脆弱的部位除了七寸外,其头颈后的脊柱同样十分脆弱,这个位置也被称为三寸。蛇头里面有毒腺与毒牙,但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最安全,有经验的人会快速抓住蛇后脑部位,这样就会直接控制住蛇。


当然徒手抓蛇比较危险,如果不知道七寸在哪的话,就是用木棍,快速敲击蛇的后脑勺或者头部以下的部位,一般情况下,被敲击后,蛇的脊柱骨会断裂。

事实上,蛇的脊柱骨极为灵活,甚至能够盘起来,这样的特点有助于蛇进行各种爬行运动,但却不够坚硬,以至于只要受伤,蛇就会失去运动能力。所以捏住蛇的尾巴,甩动几圈后,蛇就会失去攻击力。

3 、速度慢、体能差

很多人都听说过S型逃跑路线,据说能够有效的逃脱毒蛇的追击。实际上,蛇类的移动速度没有那么快,其腹鳞及肌肉的缩放来产生移动力,注定没有人类两条腿跑的快。蟒蛇与森蚺由于体重比较大,移动极其缓慢,人类能够轻易甩开它。

毒蛇中,据说只有两种蛇会有意识的攻击人类,它们分别为黑曼巴蛇与眼镜蛇,其中黑曼巴蛇生活在非洲,移动速度能够达到每秒六米左右,但如果不招惹它的话,黑曼巴蛇不会主动轻易攻击人类,眼镜蛇也是如此。


蛇为冷血动物,高速跑动时,蛇身上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最终会让它难以承受,不得不停下来降温。S型逃跑路线,其实躲避的是蛇最启动阶段的路程,一般来说,人类能够轻易的甩来任何蛇类。

而体能的劣势使得蛇会面对不少的天敌,非洲草原上,蜜獾、蛇獴、老鹰等动物能够将毒蛇玩弄于股掌之间,它们会让蛇先行攻击,一旦毒蛇体能耗尽,就会立马出手攻击。

4 、视力差


虽然蛇具备红外线感知能力,能够捕捉到食物的热源,实际上蛇类视力特别差,视物模糊一片,捕捉猎食时,极其依赖敏锐的嗅觉,没有嗅觉的辅助,蛇根本捕捉不到猎物。

所以野外遇到毒蛇,脱下衣服,盖住毒蛇的头部,就能够轻易的逃脱。

5 、不耐低温

蛇是冷血动物,一般会在春末夏初时开始活动,而到了冬天气温降到10℃时,蛇就开始冬眠,这个阶段的蛇不仅新陈代谢低,其生命活动也处于最低水平。


温度降低到2℃,这个阶段的蛇血液接近凝固,全身处于麻痹状态,往往会失去任何反抗能力,一只老鼠都能够轻易的杀死它

6、不耐刺激性气味

犁鼻器是蛇用来辅助嗅觉的器官,其内不仅具有柔软的鼻腔粘膜,还有各种嗅觉神经,但是这种构造一旦遇到刺鼻性气味,会让蛇痛不欲生。


这也是为什么蛇会怕雄黄、硫磺、醋酸、风油精等刺激性气味的原因,这些物质挥发后,会损伤蛇的嗅觉器官,一旦失去嗅觉的话,蛇的捕食能力会严重下降。

7 、印度捕蛇人

印度毒蛇众多,但有一个职业一点也不怕毒蛇,毒蛇遇到他们后,会变成乖宝宝,他们就是捕蛇人。


厉害的捕蛇人一生中能够捕捉数万只毒蛇,每当暑季来临时,捕蛇人的生意会特别火,这应该是唯一让蛇感到无可奈何的职业了。

总结

蛇这种爬行动物外形看似可怕,弱点却比想象中的多。严格说来,蛇的外形伪装能力特别强,其天敌众多,但大部分人类反而比较害怕它们。目前蛇类多生活于深山老林中,在野外小心一点的话,不用担心被蛇咬住哦。




29岁小伙惨遭蛇吞,警察赶到为时已晚。被斩蛇头腾空而起,被咬厨师转瞬即亡。无论是活蛇还是死蛇,一个个案例都令人闻之色变。其实并不用太过担心,蛇的弱点很多,只要我们掌握其中一二,就可以轻松将蛇击败。

01 活蛇的战斗力

1995年9月4日21:45,警方接到报案说,29岁的余兴泉被蛇一口吞了,四名警察立刻出动。当警察在余兴泉家人的带领下来到现场时,他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条巨蛇正在慢慢吞食余兴泉的身体,同时还伴随着巨大的咕噜咕噜的吮吸声。这条蛇只顾尽情享用“美食”,竟然丝毫不在意旁边的救援人员。


警员阿布沙马便取出相机,将这一恐怖画面拍了下来。可能是被耀眼的闪光灯吓着了,蛇停止了吞食动作,并且将受害者吐了出来。可惜受害者早已在蛇腹中窒息而亡,头肩等部位沾满了白色黏液。见蛇松了口,阿布沙马迅速举起手中的M-16长枪,对准蛇的头部连开4枪,将这一祸害击毙。


这一事件由《中国报》独家报道,路透社、法新社等媒体纷纷转载。事发当日,马来西亚华裔余兴泉前往离家100米远的沼泽地处理水泵机械,不幸被一条长21尺、重140公斤的巨蟒吞食。到了晚上7点多钟,家人见他还没回来,就在附近四处寻找。当余兴泉的兄弟在昏暗的天色下找到他时,发现巨蟒正缠着他的身体,头肩部分已在蛇的口中。余兴泉的兄弟被这恐怖的一幕惊呆了,吓得拔腿就跑,赶紧前往警局求助。


如果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巨蟒袭击,人类可以说毫无还手之力,如果运气爆棚,有一只胳膊能够活动,那么就猛捅蛇的眼睛或肛门以求自救。因为肛门是蛇的神经最密集的部位,猛捅肛门的话,剧烈的疼痛可能会使蛇暂时解除缠绕,此时自己就有了一线生机。眼睛也是类似的道理。


不要以为普通的毒蛇或者死掉的蛇就对人类没太大威胁了,一不留神,同样会有生命危险。

02 死蛇的战斗力


《羊城晚报》刊登过一则报道,厨师陈某为顾客制作蛇羹,他将一条两米长的眼镜王蛇去皮剁成数段。大约过了十分钟,当他用钳子夹住蛇头准备扔进垃圾箱时,蛇头突然腾空而起,一口咬在了他的手指上。惊恐的陈某一边大声呼救,一边试图将蛇头移除。可惜仅仅过了几分钟,大意的陈某便停止了呼吸。


中国第一蛇村养着300万条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毒蛇。拥有40多年养蛇经验的杨师傅,在蛇村就蛇头的危险性做了一个试验。经验证,蛇头被斩下一小时后,仍可能存在攻击性,天冷的话三、四个小时后依旧有可能咬人。

其实蛇不仅会咬人,有时候连自己都咬,并且轻易不松口,少数情况下会出现蛇被自身吞食而亡或者被自身咬伤毒死。虽然现在多数人接触蛇的机会比较少,但是简单了解蛇的特性,掌握它的弱点,既可以增长点有趣的小知识,又可以做到有备无患,何乐而不为?

03 蛇的弱点究竟有哪些?


1、蛇怕人

蛇一般是不咬人的,见了人会跑,除非被人无意中踩到了或者有人故意去打他。因此,只要你能发现蛇或者让蛇感觉到你在向它移动,那么就没危险了。


我年轻时整天在荒无人烟的森林里瞎转悠,各种毒蛇几乎每天都能见到,行进时用一根竹竿拍打前面的草丛,蛇就自觉游走开了,从没被蛇咬过。稍微有点危险的经历,就是有一次在找卫星信号时,在草丛里停留了几分钟,忽然感觉腿上一凉,低头一看,一条蛇正往裤腿里钻。也怪自己懈怠,嫌麻烦没系裤脚,现在后悔也没用。自己没敢抓蛇,就猛甩了一下腿,蛇就立刻钻出来溜走了。

2、蛇有七寸,在头之下,腹之上

这里的七寸不是指绝对长度,而是一个相对的尺度,指蛇的心脏所在的位置。正确的做法是先给蛇的七寸位置一记猛击,然后再将他的脑袋砸烂,这样蛇对人就不构成威胁了。

为什么要先打七寸再打脑袋,而不选择直接攻击脑袋将蛇一击毙命呢?


主要就是考虑命中率问题,攻击蛇身的命中率要比直接击打头部高很多。只要打断七寸,蛇就没有攻击力了。如果直接攻击头部的话,如果一击不中,蛇会立刻发起反击,这样做风险要高很多。

3、吃饱的蛇没什么攻击力

蛇在咬住猎物后,或者直接将猎物一口吞下,或者先用身体将猎物缠绕,使其窒息而亡,而后再慢慢吞食。蛇捕食的动物种类与自身体型有关,普通蛇捕食老鼠、青蛙等小型动物,巨蟒不仅捕食小型动物,还会捕食猪、羊等大型动物,甚至连残暴的鳄鱼也会成为巨蟒的食物。


无论是哪种蛇,都可以吞下比自身大几倍的食物。蛇这种独特的先吞下大量食物、然后再慢慢消化的进食特点,会极大地消耗身体的能量。为了将尽可能多的能量用于消化食物,大多数蛇类在吞下食物后会进入暂时的休眠状态。此时的蛇非常脆弱,没有什么攻击力。

4、蛇在蜕皮阶段很虚弱

蛇需要通过蜕皮的过程才能够实现体型的增长,成年蛇每年大概需要蜕皮三到四次,幼蛇因为生长速度快,所以每年蜕皮次数会多一些,老蛇每年蜕皮的次数会少一些。食物越丰盛,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越适宜,蛇的蜕皮频率就会越高。当食物匮乏或者处于休眠状态时,蛇就没有蜕皮的需求。


蛇蜕皮的过程很快,一般只要几分钟,快的还不到一分钟,只有处于排卵期的母蛇或者老蛇会比较慢,有的需要几天的时间。这就是蛇蜕很常见,但蛇蜕皮的过程却很少有人能够看见的原因。虽然蜕皮过程短,但是这一过程消耗的能量极大。蛇在蜕皮前通常会有几天的时间不吃不喝,呆在原地不动。蜕皮时不仅极大地消耗了体力,体内水分也会大量流失,一般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够慢慢恢复。所以刚完成蜕皮的蛇非常虚弱,基本不具备攻击力。

5、正在冬眠的蛇就是砧板上的肉

蛇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身体的机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蛇活动的最适温度一般为20-30℃,当温度降低时,蛇体的功能随之衰退。当温度低于10℃,蛇会不吃不喝,进入冬眠状态,将身体的代谢水平降至最低,只消耗维持生命力的最低能量需求。此时的蛇毫无抵抗力,如果被天敌发现了,因为温度过低身体僵硬根本就没办法挣扎,只能默默等死。



综上所述:

蛇看着吓人,其实自身弱点不少。我们如果一不小心遇见蛇了,千万不要害怕,我们完全可以凭实力碾压蛇。如果不想伤害蛇,就在蛇附近随便搞出点动静,蛇感受到震动后的第一选择就是迅速开溜。




很多捕蛇者以及生活在山区里的老人,都会说“制蛇要打七寸”,如果握到蛇的七寸,或者用杆子打到蛇的七寸,蛇立马就会消停下来,失去原有的攻击力。

实际上,蛇的“七寸”是存在的,准确地说,其位置处于蛇的心脏部位。据说只要握住或者击中了蛇的“七寸”,那么蛇的心脏跳动就会受到抑制甚至停止,蛇就无法再动弹了




你知道蛇的弱点有哪些吗?

2021年7月1日,绍兴一村民家中发现3条大蛇住在家中,这可把大家给吓坏了,不得不报警求助,请警察上门把蛇给抓走!

这天气炎热,正是蛇虫出没的季节,要是我们在野外遇蛇发生危险,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将蛇一击即中就能让它倒地不起的,就像传说中的罩门,蛇到底存不存在?

打蛇打七寸,这个七寸究竟在哪里?

打蛇打七寸的说法就是做事情抓住重点,而蛇的致命点就是七寸,据说七寸的位置之所以致命是因为蛇的心脏位置所在!那么蛇的七寸究竟在哪里呢?

据有经验的养蛇人或者捕蛇人讲,抓蛇最“致命”的部位就在脑袋后面一点,差不多就是蛇的颈椎,一旦蛇被抓住了这个位置,那就动弹不得,因为蛇头在这里长度不够,根本无法转头咬人,而尾巴没有杀伤力的武器,因此只能缠绕着手绞上来,假如蛇的尺寸不大的话,抓住了这里那是妥妥的!

那么蛇的七寸在哪里?一般就是指蛇的心脏位置,但并不在颈椎的位置,大约在距离颈椎一拳头开外的位置(根据蛇的大小不一差别很大),从理论上来看,心脏是蛇的要害,抓着了心脏蛇必定被掣肘而无法动弹,但事实上却完全相反!

即使是一个人,心脏瞬间停止跳动,不泵血,那么残留在肌肉中的血液和营养以及氧气还能坚持几十秒,这个时候开一枪或者,或者拉响个手榴弹完全没问题!蛇也一样,即使心脏被捏住,冷血动物的耐缺氧耐缺血能力比人要强得多,而且心脏位置比较靠后,蛇完全有可能转头咬人!

而且在一般情况下,蛇的攻击速度很难让人反应过来,如果你真的傻傻地在抓蛇心脏位置,如果还是一条毒蛇,如果没有条件治疗,那么你可能命不久矣!

另外就是蛇的颈椎很容易区分,就是蛇头后面,但心脏位置大小蛇和种类不一样的蛇可能差别很大,难以一击即中,所以隐患极大,千万不要去找什么蛇的心脏,那都是狗屁!

除了蛇的七寸,蛇还有哪些致命弱点?

打蛇打七寸是对于老手来说的,咱新手看到蛇就发憷,或者能准确抓住蛇头,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嘛,蛇还有致命部位吗?有没有很好认很好处理的?

蛇的长径比很大,所以它最大的弱点就是太长,当蛇攻击人时会“昂首挺胸”,部分直立起来,此时的蛇就将前门洞开,要害暴露无遗,只要你找根木棍横扫过去,那么一扫一个准,因为蛇最大的缺点就是脊椎,一旦被你扫断,那么这条蛇就彻底“报销”了。

另一个弱点也是脊椎,如果你胆子比较大,抓住蛇的尾巴,这比蛇头更容易抓,并且抓住瞬间顺手用力抡几圈,就像电风扇一样刷刷刷几下,离心力作用下蛇根本就不可能回头,而且大力甩过之后脊椎都脱位了,蛇几乎就相当于瘫痪!

另外则是蛇肚子滚滚圆时则毫无“还手”之力,逼急了还会将猎物快速吐出跑路,你如果不怕恶心的话不妨去试试!

最后蛇蜕皮时,这个也是毫无战斗力,不过吃饱和蜕皮时,蛇根本就没时间来惹你,所以你最好也不要去招惹它们,毕竟没有无缘无故的仇嘛,能揭过就最好不过了!

打蛇那么可怕,还有驱蛇的药物究竟有没有用?

大部分朋友对蛇都有恐惧心理,包括种花家也一样,能不和蛇接触就尽量避免接触,非得豁出去也也得硬着头皮往前冲,要不然在你心爱的女人面前堕了威风也是丢面子的哈,不过安全第一,冲上去之前也得评估下有无生命危险,如果有,那么不妨带着你的女人一起跑路!

当然有更好的选项是驱蛇药物,曾经有相关组织测试过蛇最怕哪些药物,结果发现咱中国人最常用的雄黄粉还是有不错的效果,其次是驱蛇粉效果也还凑合,而大蒜末、风油精和所谓的超声波驱蛇器,那是一点用都没有!

不过得提醒一下,雄黄粉和驱蛇粉也不是所有蛇都怕的,比如王锦蛇完全不怕雄黄,眼镜王蛇也不怎么怕,前者是无毒蛇,后者可是剧毒,而且毒液量超大!

不过去野外露宿,驱蛇粉和雄黄还是可以带一袋,毕竟大多数蛇还是有点效果,但却不能迷信,真的对蛇有效的还是以毒攻毒,比如蛇獴或者平头哥,甚至带只大鹅也不错,但这个操作实在有些迷!




我二叔就是村上捕蛇队的,很多人压根就不懂,实战中有机会打七寸吗?雄黄粉真的有用吗?

很坚定的告诉你,蛇的弱点有很多,但网上误传的也不少,有些理论根本不切实际。

我老家在西南三线城市,村旁边就是连绵青山,每到春季复苏时节,山上很多蛇都会跑进村民家中,其中不乏很多毒蛇,为了村民及儿童的安全,也为了保护家畜,我们村就自发组织了一支捕蛇队,每天专门捕捉山上游下来,闯入村子里的蛇。

所以关于蛇类的弱点,我们村不管男女老幼,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1.盯着7寸打最危险

“打蛇打七寸”

这句话似乎从古至今都是这么流传下来的,1寸是3.33厘米,7寸是23.33厘米,很显然,全球这么多蛇类中,很多蛇压根就没有23.33厘米,所以这个“7寸”,指的是你用肉眼目测后,在脑海中将你见到的蛇的体长化为10等分,从尾部算起,第7节就是所谓的“7寸”。

蛇的7寸确实是它的弱点,因为这里是蛇的心脏位置,而且蛇不像人类一样,有坚硬的骨骼去保护心脏,但凡它的心脏被外力猛然击中,轻则暂时瘫痪,重则当场死亡。

如果你不是专业捕蛇人,我真的劝你,不要去找什么七寸位置,首先蛇类在攻击状态,它的7寸区域基本就是脖子以下那么一小段,这时候你感觉自己能锁定目标,但蛇类在发起攻击时,它以尾部做支撑,60~70%的身体都能处于灵活状态,而且蛇类发动攻击时,速度很快。

此时的你,真的能在蛇类高速运动的状态下,精准无误的命中7寸吗?而且你在野外遇到蛇,手上也不敢保证有小木棍。

如果非要攻击,最好的办法就是忘记7寸,无招胜有招,直接用小木棍抽打蛇的脊椎骨,就是横扫它的身躯,这样不仅命中率高,安全性也很高。

7寸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少一分理论,多一分实战。

2.蛇类的天敌:温度

5800万年前,地球上诞生过一种体长超12米,体重超1吨的蛇类,那就是泰坦巨蟒,它的脊椎骨是现代蛇类的5~6倍。

随着深入研究,科学家发现泰坦巨蟒的食物有冥河鳄(体长4~7米)、塞雷洪鳄(体长2米左右)跟煤龟(体长1.75米左右)。

要知道,5800万年前恐龙的统治已经结束了,可就是这么霸道的物种,在十几万年后就突然灭绝了!

在揭开泰坦巨蟒灭绝之谜前,先来说说它的起源。

蛇类是变温生物,它们体内的细胞活性取决于外部温度,当气温低于15℃时,细胞活性就会降低,直接的表现就是蛇变得不灵活了,随着温度继续降低,它们会找个地方进行冬眠,直到温度恢复到15℃以上。

蛇的攻击力会随着气温的降低而降低,如果是冬眠状态,蛇类的攻击力几乎为0,这也就是为什么大连蛇岛上有“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的说法。

言下之意就是,在蛇类冬眠期间,褐家鼠都能吃掉它们的天敌,你说温度对蛇类的影响大不大?

所以纬度高的地方,蛇类的体型普遍很小,这是没办法的事。

把视线再挪到泰坦巨蟒身上,这种蟒蛇的体型之前没那么夸张,但随着地球温度升高,蟒蛇的细胞活性不再受到温度制约,它们可以365天全年不断进化,于是就诞生了泰坦巨蟒。

然而泰坦巨蟒在经历了十几万年的巅峰期之后,突然神秘灭绝了,这是为什么?

还是因为温度。

当时地球的温度还在攀升,温度超过了泰坦巨蟒的极限,无法主动散热的泰坦巨蟒,只能走向灭绝,真的是应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

蛇类的适宜温度在20℃~30℃,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压制蛇类的战力。

异常状态下的蛇类

蛇类的异常状态主要有饱腹跟蜕皮。

蛇类的吞咽方式都是一样的,在撑开上下颚后,它们可以将宽度远超于自身的食物吞入腹内,此时饱腹状态下的蛇,攻击力也是很低的。

举个例子,普通状态下,一条蛇的能量点为100,如果肚里没有食物,它可以将100点能量值全部应用于战斗,如果它吞下了很大的猎物,那么它就需要将95点能量值都分配在“消化”上,其余5点能量值忽略不计。

当然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蛇可能会将食物吐出来,然后迅速逃命。

再来讲讲蜕皮,绝大多数蛇每年要蜕4次皮,同理,它们在蜕皮时,全身能量都会集中在“蜕皮”这个行为上,而且蜕皮后的蛇,它们的视力跟瞎子差不多,大概7天左右才恢复。

刺激性气味

蛇到底怕不怕雄黄?

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个问题早就有了答案。

在《科学大求真》节目中,节目组分别挑选了眼镜蛇、王锦蛇和水律蛇,而且事先都将它们饿了好几条,然后将它们依次放入实验器皿中。

容器中间用雄黄粉隔断,一边是老鼠,但实验人员将三条蛇依次放入器皿的另一边时,它们都直接无视了雄黄粉,而且并没有任何不适。

随后,实验人员将雄黄粉替换成大蒜、风油精,随后再次按顺序把三条蛇放进去,结果三条蛇根本不敢靠近大蒜跟风油精。

这是为什么?

归根到底是蛇的犁鼻器内分布着大量嗅觉神经,一旦闻到刺激性气味,它们就会很难受,所以当它们靠近大蒜风油精时,就会十分难受。

如果雄黄浸泡在酒精中,并且被酿造成雄黄酒,那么蛇闻到酒精的味道后也会很难受,关键不是雄黄而是酒精。

所以如果要去山上,又担心遇到蛇,可以随时带瓶风油精,或者把大蒜切碎装入塑料瓶中也可以。

蛇最怕的“农村一霸”:大鹅

很多人都觉得,家里养只猫能防蛇,其实不对,我们村几乎每家都养3~6只大鹅。

我们家前面院子2只,后面院子2只,这么多年一直没什么蛇进入我家,网上也有人说这是因为鹅的粪便中有某些毒素,蛇一旦吃了就会死亡。

这个说法不对,鹅的粪便中并没有特殊物质,而且蛇也没有这爱好,跑到农家去吃鹅的粪便。

抛开蟒蛇这种大型蛇类不谈,一般标准体型的蛇根本打不过大鹅的,这是物种优势,蛇咬不破大鹅的羽毛,就算咬大鹅的脚,它的毒液也无法突破角质层,进不到血液中的毒素,是没有毒性的。

还有一点,鹅的领地意识很强,这也是我家为什么在前后都养2只的原因,除了能防蛇以外,还能防小偷,一旦有外来者闯入,大鹅都会叫,叫声又十分尖锐,户主一听就知道的。

猫咪很懒,让猫咪去防蛇,作用不大。

当然,人类也有先天不败的优势,那就是速度,蛇类的陆地速度在1.65km/h,一个成年人的奔跑速度是25km/h左右,而且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所以你不去招惹蛇类,基本没什么危险。




训蛇人被眼镜蛇咬住舌头当场毙命;农妇惨被巨蟒吞食,人们剖开蛇腹找到她时,她全身被粘液包裹,奄奄一息,场面极其骇人。

对于蛇,人类往往心存畏惧,总想要找到破绽,以便“狭路相逢”时有一些胜算,那么蛇的弱点有哪些呢?



训蛇人被毒蛇咬住舌头

62岁的贝尔纳多·阿尔瓦雷斯是菲律宾邦阿西南省曼加尔镇远近闻名的训蛇人,事发当天,一位村民赶来向他求救,说家里潜入一条眼镜蛇,希望贝尔纳多·阿尔瓦雷斯能帮忙驱赶这条蛇。

贝尔纳多·阿尔瓦雷斯欣然前往,并且顺利抓住了这条蛇,看到贝尔纳多·阿尔瓦雷斯如此厉害,围观群众发出阵阵惊叹声,也许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贝尔纳多·阿尔瓦雷斯居然声称自己对蛇的毒液免疫,他把毒蛇抓在手上不停摆弄,之后他又大胆地将眼镜蛇靠近他的嘴唇,试图亲吻眼镜蛇。

意外就在这一刻发生了,也许是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也许是要给贝尔纳多·阿尔瓦雷斯一点教训,眼镜蛇突然咬住了他的舌头,他尖叫一声扔掉眼镜蛇,并且摔倒在地。

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在场的人惊慌失措,大家立刻拨打了急救电话。但等医护人员赶来救援时贝尔纳多·阿尔瓦雷斯已经停止了呼吸。

攻击贝尔纳多·阿尔瓦雷斯的是一条北菲律宾眼镜蛇,这种蛇的毒液毒性极强, 它的毒液会使人产生麻痹,这种麻痹可能会抑制伤者的呼吸,影响体内氧气的流动,并最终让心脏停止跳动,被这种蛇咬中,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伤者可能在1小时内迅速死亡。



农妇惨被巨蟒吞食

54岁的农妇瓦蒂巴居住在印尼东南苏拉威西省穆纳岛,事发当天她告诉家人自己担心农田遭到野猪破坏,因此要去巡视一下。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瓦蒂巴居然整夜未归,第二天早晨她的两个儿子才发现母亲彻夜未归,他们开始担心起来,因为此前瓦蒂巴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无论多晚她都会回家。预感到大事不妙,瓦蒂巴的儿子召集了当地村民,在早上6点开始外出寻找瓦蒂巴。

最终瓦蒂巴的儿子在一处灌木丛附近发现了她的鞋子、砍刀、火把等物品,但却不见瓦蒂巴的踪影。他大声呼喊瓦蒂巴,可是却并无人回应。他觉得母亲怕是凶多吉少,于是立刻报警求助。

直到早上9点左右,尽管数百村民和警察极力搜寻,却仍然一无所获,但是他们却意外发现了一条臃肿不堪、不能移动的巨大蟒蛇。看着蟒蛇肿胀的肚子,联想到失踪的瓦蒂巴,人们不寒而栗:会不会是这条蟒蛇吃了瓦蒂巴?

为了证实这个可怕的猜想,人们把蟒蛇带回村子杀死并将它的肚子剖开。

果然大家看到了骇人的一幕:在蟒蛇肚子中躺着可怜的瓦蒂巴,她全身被粘液覆盖,头部朝着蛇尾,脚靠近蛇头,她不仅身体相当完整,就连身上的衣物也还是完好的。

在场的村民吓得尖叫起来,毫无疑问瓦蒂巴遭到蟒蛇袭击,并且被蟒蛇从头部开始整个吞食。

此前在柬埔寨也发生过类似事件,一名叫山姆汗的农妇清早去自己家的棉花地干活,中午十分还不见回来,丈夫便去地里寻找,刚到棉花地他就发现了异常,地里的棉花倒了一大片,地上散落着妻子的鞋子、农具,但是却不见妻子山姆汗,他开始四处寻找,结果在距离自家棉花地10多米远的地方看到一条大蟒蛇,它的肚子非常大,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山姆汗立刻意识到妻子可能被蟒蛇吞食了。

他回村找来帮手,人们将巨蟒打死,剖开它的肚子,果然找到了山姆汗,不过此时的山姆汗早已经奄奄一息。



致命的毒蛇

人们之所以对蛇心怀恐惧,是因为许多蛇具有很强的毒性。在非洲,黑曼巴蛇只需要喷射10毫升左右的毒液,就可以让一名成年人丧命,但实际上黑曼巴蛇每次可以喷射50-120毫升的毒液,被黑曼巴蛇咬伤后,不及时治疗,15分钟-30分钟就可能会毒发身亡。

即使是凶狠的非洲雄狮,面对黑曼巴蛇也要忌惮三分,如果惹怒黑曼巴蛇怕是会难逃厄运,动物学家曾经多次捕捉到黑曼巴蛇攻击狮子的画面,一旦被黑曼巴蛇咬中,强悍如狮子也可能会在1个小时内毒发身亡。

全世界共有蛇类2500种,其中毒蛇约650余种,每年被毒蛇咬伤致死的人数在10万人左右。

我国蛇类约有160余种,其中毒蛇约有50余种,其中眼镜蛇、金环蛇、眼镜蛇、五步蛇、银环蛇、蝰蛇、腹蛇、竹叶表、烙铁头等最为危险。

这些毒蛇夏秋在森林、山区、草地中出现,当人们割草、砍柴、采野果、爬山时易被毒蛇咬伤。

广东省2名男子爬山时不幸遭遇毒蛇,当时由于天色渐暗,其中一名男子没有注意到草丛边蛰伏着一条百步蛇,从它身边经过时不慎被百步蛇咬伤。友人见状,立刻拨打救援电话。

相关部门接到求助电话,立即前往救援,但由于山路崎岖,救难人员凌晨2点才见到这2名男子,当时被咬男子已经失去呼吸和心跳。


人们往往“谈蛇色变”,我们用所有不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它们:蛇蝎心肠、蛇鼠一窝、牛鬼蛇神……不仅因为它长得让人感觉毛骨悚然,更是因为它们神出鬼没,杀伤力极强。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急需了解蛇的弱点,一旦与它们狭路相逢,可以有些应对之法。那么蛇有哪些弱点呢?

蛇的视力很差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蛇的眼睛看起来又亮又圆,但是它们却是高度近视眼,它们的视力非常弱,只能看到1米以内的物体,这和患有1000度近视的人类的视力相差无几。

而且它们只对移动的物体敏感,但是对静止不动的物体却很难分辨,所以遇到蛇时,如果没有十足把握,最好不要轻举妄动。

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蛇的眼睛永远是睁着的,不是它不想闭眼,而是因为它们的眼睛没有能活动的眼睑,因此它们的眼睛永远不能闭合。



蛇的听力差

蛇不仅视力不好,听力也非常差。它们没有外耳、中耳,也没有鼓膜和鼓室,因此它们无法感知空气中传导的声波。

不过蛇却可以通过感知地面的震动来获取讯息。它们整个身体几乎都紧贴地面,对于从地面传来的振动十分敏感,外界的振动传导到下颚骨,再透过内耳的杆状镫骨传递至大脑,蛇可以对周围环境迅速做出合理判断。蛇的感觉频率在每秒100~70O周波左右,能够感觉到60m以外的脚步声。

也就是说,蛇所听得到的声音是来自地面所传递的振动,再悦耳的音乐对于蛇来说也是“对牛弹琴”。

我们经常看到印度“训蛇人”的表演,他们吹奏乐曲,眼镜蛇就会跟着节奏翩翩起舞,其实那根本不是因为蛇懂音乐,吹奏乐曲只是一个障眼法,训蛇人的动作才是关键。

眼镜蛇能清晰感知到训蛇人的脚在地上轻拍或者是木棒敲打蛇筐发出的震动,它会以为自己受到了威胁,便会从蛇筐里摇摇摆摆地伸出头来一探究竟,不明所以的观众会以为蛇是听到音乐声才出来的。

那么翩翩起舞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那完全是蛇的本能。蛇听到振动声,立刻会保持警戒状态,此时它们往往会保持上身直立在半空中,与“敌人”对峙,为此它们不得不左右摇摆,一旦停止这种摆动,它就就会瘫倒在地。有时候训蛇人也会故意左右挪动身体,引导蛇左右晃动。

这也就解释了,我们在草地、密林劳动或行走时,为什么要用棍棒敲打地面或故意加重脚步行走,目的就是“敲山震虎”“打草惊蛇”,希望把蛇吓走。



蛇在蜕皮时十分脆弱

蛇有周期性的蜕皮期,大约每年会蜕皮3~4次,当原来的皮再也包裹不了不断生长的蛇体时,蛇就要蜕皮,每蜕一次皮,就意味着一次成长。

蛇在蜕皮前,蛇皮的颜色会逐渐变浅。在蜕皮前1~2天,蛇的眼睛由乌黑色慢慢变成蓝白色再到乳浊色,眼球上的透明圆膜也要蜕去,原本就不太好的视力会变得更加混浊。

蜕皮时蛇会找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因为此时它们非常脆弱,它们会借助粗糙的地面或岩石缝、树枝的杈口,不断摩擦身体,它们一般先从上下嘴唇脱起,随后头部皮肤松脱开,接着便是躯干,最后从尾部末端把整个旧皮蜕掉。

有些蛇类蜕皮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如果可以顺利磨开唇部的那层表皮,整个蜕皮过程会很顺利,只需几分钟就可以了;有些蛇类蜕皮则可能需要耗费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才会把皮蜕下来,这和它们表皮的厚度以及蛇的健康程度有关,蜕皮越顺利,蜕下的蛇皮越完整,反之,蛇皮则会呈碎片状。

蛇在蜕皮过程中会非常疲惫,视力也会更加模糊,此时如果遭遇天敌,它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冬眠期的蛇很脆弱

除了蜕皮期的蛇,冬眠期的蛇也很脆弱。

蛇属于冷血动物,体温会跟着环境变化。当温度大幅度降低时,蛇体内酶的活性也大大降低,一般来说当气温低于15度时蛇就会进行冬眠,冬眠期长达数月,进入冬眠状态的时候,蛇的能量消耗以及代谢会降到极低的水平,它们只能消耗越冬之前储备的能量来维持生命的最低需求。此时,它们非常脆弱,攻击力大大减弱。



饱食过后的蛇很脆弱

我们都知道蛇是十分贪吃的动物,人们经常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蛇可以吞食比自己大几倍的生物。

蛇的下颚的几块骨头是分开的,因此蛇的嘴巴可以张大到130 度,甚至180 度的角度。

它们通常先把猎物杀死,然后整个吞下。吞食猎物时它们会张开血盆大口,由动物的头部开始吞食,牙齿牢牢卡住动物身体,下颌骨左右交互运动,慢慢地将猎物吞下去。吞食猎物时蛇还会分泌出大量的唾液,这就相当于“润滑油” ,使整个进食过程更顺畅。

蝮蛇经常吞食比它头部大几倍的鸟和鼠类,一些大型蛇类比如森蚺,可能会捕食鳄鱼。

正所谓“贪多嚼不烂”,蛇总是“囫囵吞枣”,满足口腹之欲,不过吞是吞下去了,这对消化系统可是个不小的挑战,许多蛇类进食后会非常安静,它们可能会撑的无法动弹。甚至有的蛇类在进食完之后,会进入短暂的休眠状态。此时的蛇是很脆弱的时候。动物学家甚至曾经发现一条缅甸蟒吞食了一条鳄鱼,因为鳄鱼体形过大,最终蟒蛇被鳄鱼撑破身体而死,这简直是不战而亡。


蛇的天敌——平头哥“蜜獾”

蜜獾绰号“平头哥”,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却敢和狮子叫板,即便遇到毒蛇也能当辣条一样享用,所以蜜獾堪称是蛇类的天敌。

强大如狮子,如果被毒蛇咬上一口,也可能一命呜呼,不过“平头哥”被毒蛇咬后,却像是喝了一碗二锅头一样,睡上两个小时后基本就没事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蜜獾体内具有很强的抗毒免疫机制,毒蛇的毒液进入蜜獾体内,蜜獾体内的抗毒免疫机制就开始形成,因为不同毒蛇毒液种类有所不同,所以蜜獾的抗毒因子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不同的蛇毒,进而产生相应的抗体中和毒素,也就是说这种免疫机制需要几个小时才能生效。所以,蜜獾才会昏睡几个小时。

不过醒过来的“平头哥”照样是一条好汉,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妥妥的草原小霸王。



打蛇打“七寸”,“七寸”是蛇的弱点?

我们经常说“打蛇打七寸”,意思是做事情要抓住关键部分,那么蛇的“七寸”到底在哪里?

许多人不知道,这句话其实是出自清朝王有光的《吴下谚联·打蛇打在七寸》:

“蛇有七寸,在头之下,腹之上,觑得清,击得重,制其要害之处,得之矣”。

意思是:蛇的七寸在其头以下,腹部以上,这是要害之处。如果可以看得清,重重的击打,就可以将这条蛇解决掉。

其实这里所说的“七寸”应该指的就是蛇的心脏部位,这里是蛇最脆弱的地方,但是因为蛇的种类很多,长短不一,体型不同,再加上蛇不会静止不动让你打,人看到蛇时往往会六神无主,根本无法清楚判断哪里是所谓的“七寸”,所以“打蛇打七寸”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不过可操作性不强。



蛇对一些气味比较敏感

蛇的视力、听力不怎么好,但是嗅觉却很灵敏。和其他动物不同的是蛇类的嗅觉器官在舌头上。它们的舌尖是呈叉状的,蛇会频繁吐舌,以此来测试空气、土地、水中的各种粒子,并且获取讯息。

有些气味蛇类非常反感,比如:雄黄、醋、硫磺、艾草、樟脑丸、氨气、油盐、酒精、鹅粪等气味。

在农村许多人家会种植凤仙花、七叶一枝花等植物,蛇很不喜欢这些植物散发的气味,有些老人会焚烧芸香和紫草科植物的叶子,蛇闻到这些气味就会离开,这和用大蒜水、花露水驱蚊是一个道理。



结束语

蛇类作为一种古老的生物,在地球上存活多年,它们有自己的领地和生存法则,它们的存在是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最好和它们和平共处,不要轻易前往它们的领地,蛇类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所以最好不要去激怒它们。

你还知道蛇的哪些弱点吗?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显然七寸就是蛇最大地弱点之一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蛇的要害是七寸,但是很少有小伙伴能找到蛇七寸的位置。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蛇的要害部位以及蛇其他的一些弱点。

蛇的“七寸”

蛇的七寸就是蛇最大的弱点,因为这个地方其实是蛇心脏的位置。那么它的心脏在什么位置呢?首先,虽然蛇是一种没有脚的爬行动物,但是它的移动速度较快,也不会发出什么响声,并且有一些有毒蛇类还有着很强的攻击性。所以,在遇到蛇与人对峙时,能够快速的结束战斗显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在野外,蛇不会给我们拿尺子量一下的机会,所以,要知道它心脏的位置,我们就只能通过蛇的解剖图了:

从上面蛇的解刨图看,蛇的主要器官都集中在身体的前半段,其心脏的位置是所有肾脏中最靠近头部的。一般来说,七寸是23.3厘米,不过,这只是对于有一定长度的蛇,毕竟不同的蛇长度不同,比如一条5米长的眼镜王蛇,你如果打它距离头部23厘米的地方,显然是打了个寂寞。那么,如何相对准确的找到蛇的心脏呢?有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如果一条蛇长5米,那么它心脏的位置大约就在离头部1.5米的地方,也就是说将蛇的身体等分为10份,其中离头部3/10的位置就是它们心脏的位置。

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肯定会说,这也不够准确,毕竟目测还是有误差的。所以,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打蛇的3/10靠前的位置,因为这个地方是蛇的后颈部,而且后颈部的脊椎相当的脆弱,一旦损伤,蛇就会失去行动能力(神经中枢的传递被切断)。

当然,如果只是碰到一条蛇,它们对我们没有任何的攻击意图,我们也尽量不要去招惹它们,毕竟你也不知道面前的蛇是不是有毒的蛇类,如果是有毒的蛇,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蛇的其他弱点

除了蛇的心脏和后颈是它的致命弱点外,蛇还有以下几个弱点:

01 饱腹后的蛇最脆弱

蛇类都是食肉动物,它们的主要食物大都是相比较自己体型来说大一些的动物,比如大一点的蟒和蚺都喜欢捕猎大型的食草动物,甚至是体型庞大的鳄鱼,就算一些中小型的蛇类,也会捕杀老鼠、野兔、鸟类等等。由于蛇没有可以用来咀嚼的牙齿,所以在捕猎时,它们通常都是先杀死猎物,然后整只吞下。

这种进食的特点必然会对消化系统造成极大的负担,所以,为了让猎物在体内更好的消耗,大多数蛇类在进食完之后,都会进入短暂的休眠状态。此时的蛇是最脆弱的时候,它们几乎没有什么攻击力。因此,囫囵吞枣式的进食方式其实是蛇的一个比较大的弱点。

02 正在蜕皮的蛇

蛇是一种终生都会蜕皮的动物,而每蜕一次皮就证明蛇长大了一些,因为每隔一段时间,蛇都会蜕皮。一般情况下,成年的蛇一年要蜕四次皮,一些体型较大的蛇一年也要蜕两次左右。

在脱皮时,也是蛇最脆弱的时候,由于蛇皮是层层相叠,而且紧贴自己身体的,所以蛇的蜕皮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脱皮的过程中,蛇毫无攻击性,它们把全身的力气都用在了脱皮上。并且在蛇蜕皮从开始到之后的6天之内,蛇的眼睛一直是处于浑浊状态的,此时的它几乎丧失了视觉能力。

所以,蜕皮的蛇大都会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安静地完成长达几个小时的蜕皮过程。

03 冬眠的蛇

大多数蛇类(生活在热带的蛇除外)在冬季都有冬眠的习性,在冬眠时,蛇的感官和体内的新陈代谢会降到最低。此时的它们盘踞在洞里,几乎是一动不动的,如果此时蛇被天敌发现,它们可能没等舒展自己因为体温降低而变得僵硬的身体就会被吃掉了。所以,冬眠的习性其实也是蛇的一大弱点。

总结

蛇作为一种爬行动物,它们行动时非常的隐蔽,所以它们的弱点比较的少,不过,它也不是无懈可击的,比如它的“七寸”、蜕皮的习性、冬眠的习性、进食特点等等其实都是它的弱点,因为七寸致命,进食后、冬眠以及蜕皮时,它也相对脆弱,既没有逃跑能力,攻击力也大打折扣。





蛇的生理特性及其弱点

  
  1、视力差蛇的双眼生于头部两侧。眼球由最外层的巩膜、中间层的角膜和内层的脉络膜组成。巩膜不透明,有保护眼球的作用;角膜透明,中央有圆形瞳孔;脉络膜上分布有血管及神经,含有许多黑色素。脉络膜向前伸延到晶状体前面形成一圈虹膜,由色素细胞及平滑肌组成,具有伸缩性;晶体呈圆球形,曲率不变,主要靠不同眼肌把物体移远或移近视网膜来聚焦,所以它的视力很差,1米以外的物体很难看见。
  
  蛇的视觉也很不敏感,因其双眼生于头的两侧,视野重叠的范围极小,因此只有范围很小的双眼视觉。眼球后方没有视凹,视觉不敏锐,尤其对于静止的物体更是视而不见。只能辨认距离很近的活动的物体,这就是在投料饲养时毒蛇不吃已死的食物的缘故。
  
  2、听觉迟钝蛇没有外耳和中耳,只有耳柱骨,没有鼓膜、鼓室和耳咽管,所以蛇不能接受空气传导来的声波。蛇只有内耳(包括听觉器--听壶、球状囊和平衡器--半规管、椭圆囊和中耳的耳柱骨),一端连于内耳的卵圆窗,另一端连于方骨附近的横骨上隅肌的内侧方,对于从地面传来的震动却很敏感,所以人在荒凉草地上劳动或行走时,用棍棒敲打地面或故意加重脚步行走,就能把蛇吓走,这就是"打草能惊蛇"的道理。
  
  3、行动时折转困难蛇没有脚,行动时主要靠附着于脊柱上一系列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所产生的力量才能向前爬行的。由于脊柱的两侧各有一组肌肉,一侧收缩而另一侧舒张,这样会使蛇体弯曲起来。这种一张一弛的波浪式运动,能从头至尾在身体两侧以相反的位置传递过去。如果这种波浪运动在传递过程中没有遇到阻碍物,这些肌肉活动所形成的弯曲就会毫无阻力地通过全身,但是如果地面凹凸不平或坎坷狭窄,弯曲运动会受到干扰,并在每一个接触点上都会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只有大于蛇的滑动摩擦时,才能使蛇向前运动;另一方面,因为蛇的肺活量较小,爬行一段路程后,就会觉得力不从心,气喘吁吁,所以蛇怎么也比不上人跑得快,就是这个缘故。又因为蛇的椎体活动受到一定角度的限制,使其不能转折掉头,故捕蛇能手多在蛇的后面把蛇尾抓住,就可以避免蛇的伤害。
  
  4、蛇蜕皮期间易捕捉蛇体由于生发层细胞的不断分裂,形成一种新的生活细胞层和角质层,在酶的作用下,旧的生活细胞层被溶解,使旧的表皮角质层能与新生的细胞层分离开来,这样蛇体可借助环境中的石块或树枝,把上下颌的表皮磨开并逐渐向后翻脱,这种蛇蜕,中医称龙衣。蛇的体表无汗腺,且易于角化,所以蛇每年要脱皮3-8次。如果每年养蛇100条,可获龙衣2-3公斤,单蛇蜕这一项收入,就能获300多元。由于蛇在脱皮期间,需要消耗体内大量的养料,常使蛇处于半僵状态,这个时期的毒蛇不仅体瘦、乏力,而且性情温柔、极易捕捉,很少会伤害人。
  
  5、嗅觉灵敏蛇的舌细长、尖端分叉。舌体由多种连向(纵向、左右向、背腹向、斜向等)的横纹肌组成,横纹肌内有丰富的纤维分布于其中,它能不断地伸缩,所以蛇的舌尖是非常灵活的。因为蛇舌上的皮肤组织中没有味蕾,故无味觉功能,但它却是嗅觉的重要辅助器官。蛇舌经常伸出口外,搜集空气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并粘附或溶解于湿润的舌面上,再把它运送人锄鼻器中,然后再产生出嗅觉来。一般地说,蛇是喜腥味而恶芳香气味的,所以身上带有芳香浓郁气味的药物(如雄黄等)的人是可以驱蛇的。五步蛇的颊部有一对"颊窝",称为"热测位器",对红外线特别敏感;位于头部两侧外鼻孔与眼之间的三角形陷凹的内膜上有一层约10-15微米厚度的薄膜,膜上密布有从三叉神经分支而来的神经末梢。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通过神经末梢及三叉神经传导到中枢,这样就会产生温差感觉。如果在五步蛇周围出现有老鼠等恒温动物活动时,五步蛇不仅能觉察出来,并能确定该动物的位置,随之进行追踪并加以袭击吞灭之。所以颊窝是一种有助于蛇类觅食的特殊器官,这种特殊器官更有利于蛇在夜间觅食。研究发现五步蛇之所以具有扑火习性,亦与颊窝上的"热测位器"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弱点   雄黄   蛇类   毒液   蛇头   巨蟒   眼镜蛇   蟒蛇   毒蛇   攻击力   头部   气味   心脏   温度   位置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