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文化程度为什么可以从外表、气质、动作、言语以及衣着看出来呢?

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更准确来说,应该是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可以从其外表、气质、动作、言语看出来,却不能从衣着看出来。

1、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可以从其外表、气质、动作、言语看出来。因为一个人的文化程度标志着TA对世界、对人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决定了TA个人精神世界的层次,由此对TA的外表、气质、动作、言语都会产生深刻影响,而这种深刻影响带来的外在体现就是在其外表、气质、动作和言语方面,这个是伪装不了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相由心生”,一个人的长相按道理是先天基因、遗传等等因素决定的,但是,在此基础上,TA的文化程度往往会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塑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文化程度高的人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更科学、更透彻、更合理,从而帮助TA形成更加完善、更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之下,TA的外表、气质、动作、言语都慢慢打上自己独有的烙印,让人看上去就显得层次更高、气度非凡。

据说当年刘少奇曾经装扮成徐海东的手下,陪徐海东去和国民党某军官谈判,结果这名国民党军官始终觉得刘少奇这位徐海东的“手下”气度非凡,似乎盖过了徐海东,一直暗暗称奇。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文化程度的外在体现就是TA的外表、气质、动作、言语,这些是伪装不了的。

2、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并不能从衣着看出来。衣着的随意性、偶然性比较大,一个人可能出于不同的目的而给自己换上风格截然不同的衣着。衣着和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并没有某种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一个人的衣着可以带有很大的欺骗性,如果单纯从衣着来判断一个人的文化程度,是一件很离谱的事情。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候一个衣着十分光鲜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个文化程度高的人;相反有时候那种衣着极其朴素、淡雅的人却往往是文化程度很高的人。再看一下民国年间那些大师级的大学问家,比如胡适、林徽因等人,他们几乎都是衣着十分朴素的人,相反一些不学无术的暴发户往往衣着比这些大师光鲜、靓丽、气派多了。

当然了,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化,都离不开一定的前提条件,太过于绝对化,那是无疑会导致犯错的。




1、文化程度越高的人,说话越有克制,他们受过的教育,告诉他们,讲话还是要文明。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讲话都比较随意,不会顾及什么。

2、有文化的人对穿衣打扮还是比较注重的,不是要穿什么奢侈品,但是会非常得体。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穿衣没有特别的要求,穿的舒服就可以。

3、在酒桌上,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会表现的比较斯文,不会一桌打一个通关,喝酒也是慢慢喝。文化程度不太高的人,一般比较豪爽,会主动的敬酒,然后说喝,全部喝光,不要养鱼之类的。

4、文化程度高的人,还是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会给你温和的感觉,但是就是觉得不好亲近。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骨子里透露着纯朴,亲切又好亲近。

5、文化程度高和文化程度低的人说话的层次都不一样。文化程度高的人说话比较婉转,批评你也会拐给弯来说,完全听不出他是损人还是干嘛。文化程度低的人,说话直接,不搞弯弯绕绕,有什么有什么。

6、文化程度高的人善于伪装,他们不会太表现真实的自己,更会保护自己。文化程度低的人,不善于伪装,也懒得去装什么,是怎样就怎样,自己要活的舒坦。

7、文化程度高的人多的地方,斗争会非常多,都是不见血的刀子。文化程度低的人的地方,斗争一般都是口角和武力解决。




我年轻的时候,在北京的大衙门里工作。

机关里最重要的就是“带眼识人”。有的陈年老吏堪比算命先生。那眼,真毒!

不带眼识人的后果是严重的。在这里卧虎藏龙。但是,新近人员主流还是两派。一种是被遴选出来的青年才俊。一般都是外地的。一种是世家子弟。北京大院的。

青年才俊也不见的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其实,我们单位,主要是要几个名校的财经,管理,政治等方面的毕业生。一般真是特别穷的农家子弟,学这个的不多。

大多数都是知识分子家庭出来。工人家庭的也不少。还是城市居民多一些。所以什么基本礼仪都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还是有所不同!

看出别人的文化程度算什么?有人一眼都能看出你爷爷的文化程度。

我在工作中,除了正式场合,私下里一嘴唐山话。我小时候在河北农村长大的。七岁才来北京。我喜欢唐山话。经常一开口就是:“崽儿着勒!

我也不是那么精致的人。

一次我继母到我们单位找我。我们办公室的大姐都说: 一看就是你后妈。你和她一点不像。你看看你继母,擦汗。那都是拿手绢在脸上轻轻的一沾一沾的。你可倒好,拿手在下巴上一撸。知道的,这是你擦汗呢,不知道的,以为是李逵撸络腮胡子呢!

大伙儿哈哈大笑!

我习惯以一个“女汉子”示人。一提起来,我都是说自己是农村出来的。(我们的档案和父母情况都是保密的。人事部门是不会泄露 的。)我家就是我父亲是个干部,在北京工作。其它亲戚都是农民。

我从没提起过母亲的出身。

但是,你以为人家看不出来,不可能!

有一次,一个中年男同志专门找到我。说:“我有块玉,老玉,下没下过地(是不是陪葬品)说不清。你帮我看看。”

我奇了!

“你怎么知道我会看玉?”

“嗨!京城里,老门老户人家大多会看东西。就是看个人偏好。玩软还是玩硬了!(玩软就是喜欢字画。玩硬就是喜欢青铜瓷器)。你一看就是旗人!我也是,我老姓希塔腊!你呢?”

“你怎么知道我是旗人老门户里出来的呀?”

这位微微一笑,挺得意的说:“咱一看便知,你早漏底啦!那天我看见你拿了一把折扇,天热扇扇子。一展一合之间,都是老派身段。扇子坠和扇面相应德彰,配合完美。这是老家儿熏出来的,学不来,我就知道你是老门儿里出来的。你以为,你一嘴唐山话,就能冒充河北劳动人民,美的你……”

“我不给你满世界散去!但是,拜托!帮我看看这块石头。卖家等着我回话呢!”

天呐!没想到群众的眼睛真是雪亮的呀!

我要是特务,早就被揪出来了!

得!打那之后,我也不避讳了,也不装农民了!因为这位肯定得给我满世界散去了……




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不能用正确姿势握筷子。2,吃饭大声咀嚼,叽吧嘴。3,着装赶时髦而不是体现符合自己风格。4,晚上睡觉时间比较早,认为熬夜是痛苦而不是享受。5,说话语声大,普通话不标准。6,喜欢传播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7,朋友圈里经常发"鸡汤"。8,对奢侈品十分爱慕。9,出身不是书香门弟。10,走路,坐姿难看。11,不知道幽黙。12,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音乐欣赏,中外名著等均属对牛谈琴。13,不雅口头禅。14,喜欢黄段子。




本人是一个浪迹天涯的风水师,阅人无数!只要与人接触三分钟,便知此人性格和文化素养如何!十之不离九!

我非常推崇以貌取人这句话!每一个人,无论他有文化也好,没文化也好,都要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表演!虚情也好,假意也罢,也总要留下运印记!多年来的职场表演,每个人都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行走说话等习惯,也会形成了自己的固有形象和规律。怎样努力伪装也伪装不了,在平时的生活中便会展露无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身体语言吧!所谓相由心生!一点不假。受过良好教育和善于学习的人,通常是明白事理,心存善良!脸上表现自然是目光坚定慈善,行动依规依矩,说话有理有据,与人为善自然流露!凡此种种,便是有文化之人的具体表现。需要说明的一点,这里说的文化,不单单是来自于学历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

如果有机会与观察之人说上几句话,其人有文化与否?更是一目了然!如果对方是有料之人,你马上就会感觉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如果对方是粗鲁之人,胸无点墨,自然是满嘴污言碎语!我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千古真理!

大家好,我是卦王!欢迎诸君留言讨探讨

(原创文字!)




这是因为文化有很强的渗透力与穿透力,同时文化还有很强的感染力与影响力。文化的渗透,犹如一个人每天吃的饭,犹如每天的锻炼,日积月累,这个人的外表、身体的强壮就显示出来。如果一个人营养不良,又缺乏锻炼,日积月累,这个人的外表亦能看得出来。比如一个人读书读的特别多,他就会在与人的交流中时不时地引经据典,时不时地在语言材料的驾驶与运用上与不读书的人有了巨大的差异。古人说:“腹中有诗气自弘,口中有诗齿生香”。他读书读得多了,书里的言语、人物、人生的道理等会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他、影响他。比如谭嗣同在读书时,读到激动处会扼腕唏嘘,说明古人已触碰了他的内心世界,所以,他要拯救大清王朝,要实行改革,要“去留肝胆两昆仑”。

读书读得多了,他的视域就宽广,“秀才不出门 能知天下事”,他的谈吐就不是鸡毛蒜皮,而可能会谈到家国情怀与人间冷暖,可能会谈古说今,而绝不会囿于吃饭休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你通过他的语言、动作、行为举止就能看到。读书人读得书多了,他会激起改变自己,改变现状的强大欲望,他就会或多或少地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的夙愿的。

往往读书读多了,胸中建功立业思想就被点燃;读书读得多了,亦会变得文静而沉稳。

总之,书是染缸,会熏染一个人的气质外表、言语、行动的。

读得书多了,书中的审美趣味熏染了他,他就会远离俗气,追求雅趣,所以,衣着上也会显示出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的!读书多了,会与时俱进,同时衣着上也会吸纳新的思想视趣的!

但文化程度高的人,也会走向正能量的反面,如奸诈、阴险,狭窄、自私,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当然,这是文化中糟粕思想的影响的结果。

再之,家庭教养也影响一个人,亦可以看出一个人!




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明清楚,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文化修养的人,男士温文尔雅,女士知性委婉,站有站相,坐有坐姿,一举手一投足都是美感,穿着大方得体,清爽干净,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不说无用之话,不做无聊之事,和人相处,让人感觉如沐春风。走在人群中,他们是最亮眼的风景!

同样,没有文化教养的人,也能一眼就看出来。他们穿着凌乱,言语粗俗,喜欢说脏话骂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总是吵吵闹闹来解决。因为没有文化,所以找不到好的赚钱方式,往往把钱看的很重,女士们通常爱占小便宜,男士们爱打架斗殴,这是底层民众最普遍的现象,没办法,生活已经把他们折磨的面目全非,也顾不得什么体面了,就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呈现给大家看吧!

其实,性格写在脸上;人品刻在眼里;生活方式显现在身材;情绪起伏表露于声音;家教看站姿;审美看衣服;层次看鞋子; 只要有足够的阅历,人是可以貌相的。

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尽可能做第一种人吧,即使没有读很多书上正规的学校,也不要忘记多学习多努力多修正自己,雕琢打磨自己,把粗俗无知去掉,变成有知识有力量有修养的人吧!




我是育儿达人,我读了1000本中外各种绘本,还有最新的国内大奖绘本,学习五年儿童文学专业。

常常听的一句话是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

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并非指学历,而是指内化知识后的活学活用和智慧。

而文化程度也带给人一种世界观和生活观,他们对世界和生活的看法更加客观,会注重气质的培养,认为气质可以带给别人一种专业性,而一个成熟的人,他的动作也会稳重而自如,衣着是品味,也代表了一个人的涵养,一个衣衫不整的人相信没有多少人愿意和他打交道吧。

欢迎关注我,每天分享绘本、育儿知识。





这是个文化氛围很浓的话题,看得出题主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向题主致敬!

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确实会随着外表、气质、动作、言语以及衣着而自然的表露出来。注意,是自然表露,绝不是我们时下厌烦的那种“装”!因为装是不可以长久,很快就会露馅的。而从骨子里养成的文化修养,自然能从以上的表现中看出来。



一、外表,是容貌和表情的综合体。容貌无法改变,但表情却有所不同

一个人的容貌是爹妈给的,这个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有人说,夫妻二人如果感情和睦,时间长了会有夫妻相。我对这一点始终持怀疑态度。人随着年龄增长,只能从年轻变老,怎么会变成相像呢,这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之所以有这种说法,多半是人们善良的想象罢了。



但是,外貌的表现,也就是表情的流露,确实与文化修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在集体活动中,有人一时不慎出了洋相,这时其它人的表情和表现就各不相同。有人只顾得哈哈大笑,让被笑的人尴尬不已。而有的人则面含遗憾,上前帮助或好言相抚,让对方觉得暖意融融。无形中就显示出文化修养不同所带来的效果。



二、气质,是无声的表现,也是最能反映文化修养的成果

一个人的气质是最自然的流露。因为它没有声音,没有动作,不用表现,只是纯自然的表露。它或多或少有些神秘,但却是检验一个人文化修养的试金石和分水岭。同样面对一件事,粗俗的人和有修养的人,气质是绝对不同的。坐有坐像,站有站像,形容女士端庄典雅,秀外慧中,是一种气质。而大大咧咧,撇嘴瞪眼,张狂不羁,目中无人,则是缺少文化修养的另一种气质。这就是气质所表露的截然不同。



三、动作,是文化修养深浅的直接表现,也是暴露无遗的直接证据

一个人在车上给老弱病残者让座,和一个人在车上占别人的座位反倒振振有词,这截然相反的动作就是文化修养深浅的直接表现。扶老携幼见义勇为,和麻木不仁无动于衷这两个动作,就是文化程度深厚的具体反应。当然,对社会上存在的为老不尊敲诈勒索行为,属于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不在本文探讨之列。



四、言语,和动作属于一个范畴,说和做都是文化程度深浅的直接反应

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在言语上是最体现充分的。同样在酒桌上,有人说:好酒,绵延醇厚,回味悠长。有人说:好酒,真他妈好喝!面对长河落日,有人说: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人说,真他妈好看!由于这一点是最直接的表现,所以不用多解释,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



五、衣装,在当下是个典型范例,是体现文化程度的鲜明特征

原则上讲,在衣着方面,只要整洁,端庄,得体,就可以了。但是,确有许多脱离实际能力和身份盲目攀比的现象,把赶潮流追时髦当作美的追求,把自己打扮得不伦不类令人贻笑大方。这里姑且抛开工装和职业套装及戏装不谈,只指在生活当中,在公众场合,衣装应有所讲究。最典型的例证是,有的文化学者在公众场合,把自己打份得像个演艺人员走红毯般的装束,既说明本身文化修养欠佳,更说明忘乎所以的心态。所以,一个人不用说话,也不用动作,只从衣装上,就能反应出内心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必须指明一点,千万不要把知识、文凭、学历那些东西和文化混为一谈,更不要把什么专家、学者、教授、大师那些帽子和文化扯上关系。有知识有文凭有学历不一定有文化,而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农,可能会有着高深的文化修养,那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善良,敦厚,诚信、俭朴,勤劳,礼貌等传统文化美德。

所有这些,都能从外表、气质、动作、言语、衣着上,看得明明白白。




什么叫有文化?我们常说的“有学历没文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些人学历不高,但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有些人学历很高,但言行举止却让人厌烦?

文化,是“以文化性”,就是通过外在的学习逐渐改变自己的心性,进而影响个人的气质、素养、价值观的过程。有些人虽然在学习,但是不走心,学习没有改变自己内在的心性修养,因此给人的感觉就是有学历没文化。有些人虽然学历不高,但是读书阅世都时刻关注知识与素养的内化,因此给人知书达理、卓尔不凡之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嘉诚。

一个人读过的书,经历的事、交过的友都会在自身的气质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这种随着学习和阅历而发生的变化,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不知不觉之间,我们的气质、谈吐、见识、眼界、胸怀、格局、修养会在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之下,慢慢改变,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所有的外在表现,都是内心自然而然的流露,只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内在的精神世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学习给我们额外的馈赠,更是岁月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衣着   言语   外表   气质   动作   唐山   诗书   修养   学历   说话   自然   喜欢   知识   文化   时尚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