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康熙擒鳌拜、撤三藩、忠心护主的“魏东亭”,历史上是否有此人?

魏东亭是《雍正王朝》、《康熙王朝》中的角色,原著作者二月河是著名的历史小说作家,《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即是他的代表作。魏东亭作为《雍正王朝》、《康熙王朝》两部历史大剧的重要角色,却是虚构的,这让不少人感到很意外。但是很多虚构的人物其实是有原型可考的,那么魏东亭的原型到底是谁呢?

虚构的魏东亭,却是《康熙王朝》的灵魂人物


(魏东亭影视剧照)

看过《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魏东亭,特别是《康熙王朝》对魏东亭有着浓墨重彩的描述,作为康熙帝的老师魏承谟之子,魏东亭无论是康熙帝相伴长大的儿时玩伴、发小,还是后来成为位居一方督抚大员的封疆大吏,他都是忠于明主,恪职尽责,君臣关系非常和谐亲密。康熙亲政,计除鳌拜,三藩之乱,康熙坚决不妥协出兵平乱,这两件大事,身为康熙亲密近臣又深受信任的魏东亭,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魏东亭一生长期位居督抚高位,不管是在朝内还是地方,其能力都得到广泛认可,在人才济济的康熙一朝,魏东亭的报国忠心与从政能力都得到了康熙的肯定。魏东亭生前生后也得到了超越其他朝臣的荣誉,不仅被康熙破格晋封为“毅亲王”(这个就有点扯了,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自三藩之乱后清朝就再也没有给汉臣封过王),死后(死于康熙驾崩前一天)还得到了早已老迈,连走路都困难的康熙的亲自送葬,不管是生前生后,魏东亭可谓是极尽荣耀,说他是康熙年间“汉人第一臣”那是一点都不为过啊。


(深受康熙重用的魏东亭)

不过,《康熙王朝》是在二月河原著基础上改编的,而在原著中,索额图、明珠等与魏东亭同朝为官的大臣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而魏东亭,这样一个有血有肉,在全剧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居然是虚构的。也正因为魏东亭是虚构的,二月河竟然戏剧性的把他放在《康熙王朝》和《雍正皇帝》两部大剧里,不过与在《康熙王朝》寿终正寝,死后荣誉无以复加不同,在《雍正王朝》这部剧里,魏东亭却屡次失误,令康熙大失所望,最后只能带着深深的遗憾与罪责感,用悬梁自尽的方式,自我终结了生命。可以说两种结局,折射出了魏东亭的两面性,这绝对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大人物。

我们已经知道魏东亭只是二月河小说中的虚构人物,但是二月河的“清帝三部曲”虽然表面是历史小说,但更像是给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清朝最伟大皇帝立的传,因此,很多内容都依据史实再经过艺术加工,才有了这三部鸿篇巨著。

魏东亭的原型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他是曹雪芹之祖父江宁织造曹寅



曹雪芹,《红楼梦》的作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红楼梦》是在曹雪芹寒微之时呕心沥血写成的,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曹雪芹的少年青年其实完全过的是无忧无虑的贵族子弟生活,曹家曾经三代富贵,与康熙关系非同一般。

魏东亭何以与曹寅扯上关系,这并不难理解,不过是作者玩的一个小的文字游戏,历来曹魏连称,以魏代曹,此出自三国时期曹氏代汉建魏,称“曹魏”。另外,曹寅字“楝亭”,作者以近形字代替为“东亭”,故而,历史上真实的“曹楝亭”就变成了小说里的魏东亭。

曹家自曹寅起三代便是满洲贵族的包衣(奴仆),隶属于正白旗人,尽管包衣的出身着实比较卑贱,但是曹寅之祖父曹振彦的妻夫人孙氏,却幸运的被选为康熙的保姆,曹家至此与皇室的有了非同寻常的关系。

曹寅之父曹玺首先从包衣身份脱胎换骨,被康熙任命为江宁织造,这是个大肥差,江宁自明朝嘉靖起,便是江南织造的管理中心,掌握着江浙沪等江南地区的织造大权。曹寅十六岁时便入宫为康熙御前侍卫,还做过康熙伴读,君臣之间在很小的时候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也是曹寅深得康熙信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小说中,魏东亭凭借自己父亲魏承谟是康熙老师这一层特殊关系,同样十几岁便入宫侍候在康熙身边,以其沉稳博学给康熙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曹玺在江宁织造任上兢兢业业,最后竟然“积劳成疾”,死在工作岗位上。曹玺死后,对曹家非常信任的康熙钦点曹寅继任江宁织造,由于与曹家关系亲密,康熙六下江南,有四次都住在曹家。

现实与虚拟的差距,曹家逃不过“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曹寅最后是忧惧而死,而魏东亭死后却得到了很高的荣誉,现实中的曹家也是逃不过“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清朝皇帝其实是非常小气,不管是康熙、乾隆东巡谒陵(盛京谒祖陵),还是这两位最爱显摆的皇帝各自六次下江南,几乎所有的耗用都是由地方来出,而康熙六下江南竟然有四次都是住在曹家。

曹寅生前为接待康熙可没少花钱,可是自己虽然掌握着江宁织造这一肥差,但一年的俸禄加上背后一些人的打点关系,收入也不过在五万到十万两,康熙来一次,曹寅都要兴师动众大费周折,钱那是哗啦啦的花出去,还好他还是江宁织造的一把手,可以拿衙门的钱周转一下,可是康熙来江南的次数多了,曹家却已经吃不消了。

很多人说曹寅太难了,他五十五即去世,其实是忧惧而死,忧的是欠了这么多债也不知道该怎么还,惧的是一旦被康熙知道,曹家只恐要陷入牢狱之灾,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不堪重负的曹寅很快便在康熙五十一年(1711年)一病不起,并在当年去世了。

曹寅死后,他亏空织造局库银的事很快便被妹夫李煦坦诚出来,总计居然达到了六十万两,康熙念在曹寅当年确实为江宁织造做了很多事,还事必躬亲的安排自己的江南之行,就让两淮盐政李陈常和李煦代为补还。到了康熙五十六年,才总算把这笔账补上。

曹玺、曹寅在时,康熙尚能顾及他们两的情分,待父子两人分别去世后,到了曹雪芹父亲曹頫这一辈,就疏远淡漠了许多。此后的事情也不必多说,曹家“繁华不过三代”,到雍正年间,更遭到沉重打击,曹雪芹无忧无虑的富贵生活也就彻底到了头,因为人生巨大的落差,这才有了他之后的传世名著《红楼梦》。




《康熙王朝》中的灵魂人物魏东亭,被康熙称之为汉人第一臣,其地位在百官之上,深得康熙的信任。他也参与了康熙一生中所有大事,并且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二月河老先生的另外一部作品《雍正王朝》里,魏东亭则成了一个对儿子监管不力的大臣,最终因为还不起国库欠款而自尽。

为什么在两部作品里,魏东亭这个人的形象,会有如此天差地别的差距呢?很显然,魏东亭表示,咱是虚构的,当然可以千变万化了!

魏东亭这个人物,其实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但是虚构却一定会有原型的影子在其中,否则绝对无法成为灵魂人物。那么魏东亭的原型是谁呢?


一、魏东亭这个名字,出自于曹寅。

读过《红楼梦》的朋友,肯定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曹雪芹,他们家以前很有钱,也有一座大观园,在江南是数一数二的上流社会人家。

曹雪芹的爷爷叫曹寅,这个人可不简单,和康熙的关系相当好。他能够担任江宁织造,其实也多亏了自己和康熙之间的关系。

曹寅的姓氏曹,和魏东亭的姓氏魏,其实在古代时常放在一起用,因为曹丕建立的魏王朝,在历史上总是被称之为曹魏。

而曹寅号荔轩,又号楝亭,又号雪樵,作者以其中的楝亭作为蓝本,编造了东亭这两个字。所以魏东亭的名字,指的其实就是曹寅。


二、魏东亭的人生,其实不是某一个人的人生。

魏东亭实在是太厉害了,自幼和康熙一起长大,十来岁陪伴康熙一起制服了鳌拜。长大以后,又帮助康熙平定三藩,收复台湾,被任命为沿海四省总督,甚至被康熙加封为毅亲王。

可惜一个人很难走到如此高的高度,也很难在一生中一步都没有走错。所以说这个人肯定是虚构的,不过有一些人的人生,的确是注入到了魏东亭的形象当中。


  • 1、智擒鳌拜时,魏东亭的真实身份,其实是索额图。

康熙皇帝一直想要亲政,可是他发现四大辅政大臣中,鳌拜是最不希望他亲政的。因为鳌拜在朝中的专横,那是出了名的。

为了保证自己的皇位不受鳌拜威胁,康熙必须要找几个强有力的靠山才行。因此在孝庄太后的建议之下,康熙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娶了遏必隆的女儿钮钴禄氏为皇贵妃。有了这两位辅政大臣作为帮手,康熙这才有点放心。

为了除掉鳌拜,康熙也想了很多办法,他先将媳妇儿的叔叔,也就是索尼的儿子索额图弄进宫做了侍卫,此后让索额图帮忙训练一帮布库少年。

除鳌拜那天,索额图曾对鳌拜说:皇帝岁数大了,鳌少保再带着兵器见皇帝,这不合适吧?于是鳌拜就放下了兵器,赤手空拳进去了。

结果索额图带着一帮布库少年,将鳌拜制服。康熙真正第一次从辅政大臣手里,夺回了政权。在剧中,索额图做的事情,都被魏东亭给做了,所以魏东亭这个时期,就是索额图。


  • 2、康熙多次下江南时,魏东亭又成了曹寅。

曹寅的父亲是宫中的侍卫,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皇帝的奶妈。所以曹寅大小就跟康熙关系很好,这一点和剧中的魏东亭形象,是比较相似的。

等到曹寅长大了以后,康熙便任命曹寅为苏州织造,后来又转任为江宁织造。可以说曹寅能够发达,多亏了康熙的眷顾。

在康熙多次下江南的过程中,每次都会到曹寅家里住上一段时间,这又和剧中康熙到魏东亭家住着雷同了。

所以说如果索额图只占据了魏东亭的少年时光的话,那么曹寅就占据了魏东亭十之七八的时光。虽然曹寅没有魏东亭那么有本事,却也已经成为了康熙不可或缺的人。


  • 3、曹寅和魏东亭的出入其实也很大。

曹寅的确和魏东亭很类似,可是你要说这两个人是同一个人,那是不对的。曹寅很早就被康熙打发到了江南,而魏东亭却很长一段时间都留在康熙身边。

曹寅这辈子没有立下过什么功劳,纯粹是因为他和康熙之间的关系好,所以才有了一大家子的繁荣昌盛。

可是魏东亭是康熙事业上不可或缺的人,可以说康熙什么人都不相信,唯独相信魏东亭。几乎所有的大事,都让魏东亭做最后把关的那个人。

曹寅的结局还算不错,属于善终,魏东亭的结局却有两个版本,其中一个就是欠国库的钱太多,只好选择自尽。

曹寅在政治上,那是极力推举八阿哥胤祀作为继承人的,也因此得罪了雍正皇帝,可是魏东亭对于皇帝储君的问题,他从来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是魏东亭的聪明之处。

曹寅家族因为支持八阿哥,所以被雍正清算,雍正登基不久,便抄了曹寅家。曹雪芹也就从富家公子成了个流浪汉,这才有了《红楼梦》。

而魏东亭不管在哪个版本的结局里,都没有提到他家被抄了的厄运,而且魏东亭是个大清官,家里可没有那么多家业。


总结:如此完美的魏东亭,其实有康熙本人的影子在里面。

把魏东亭和康熙扯到一起,这可能在众多分析当中,还是头一次见。的确是这样,臣子和皇帝不可能扯在一起。但是作者曾经在《雍正王朝》杜撰出了一个邬思道,这个邬思道其实就是雍正皇帝的另一面。

我认为魏东亭在一部分情况下,也是康熙皇帝的另一面。比如说三藩之乱的时候,剧中的康熙心乱如麻打算退位,而魏东亭誓死没有答应宣布退位诏书。其实不是魏东亭不答应,而是康熙本人不答应。

再比如说魏东亭做到了四省总督,更被加封为毅亲王,你看史上哪个汉人有这样的待遇?其实也没有,只能证明魏东亭做了很多现实中大臣无法做成的事情,其实就是另一个康熙做的事情。

康熙得到了魏东亭的相助,才能够灭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所以说魏东亭就是康熙的另一面,只不过剧中的康熙负责挥毫天下,而魏东亭则负责帮康熙一一落实政策。

参考资料:《清史稿》、《康熙皇帝》、《雍正皇帝》




历史上,康熙皇帝的确有这么一位相伴长大的发小,不过他不是魏东亭,而是魏东亭的历史原型,曹寅。



曹寅,出身于正白旗内务府包衣,其母孙氏曾担任康熙皇帝的保姆。后康熙皇帝为了回馈曹家,便将曹寅的父亲曹玺任命为江宁织造。曹玺去世后,曹寅先是出任苏州织造一职,后调任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则由其内兄李煦接任。

曹寅在其南下出任苏州以及江宁织造之前,曹寅在宫中所担任的职务也正是銮仪卫之职,与魏东亭的职务也基本一致。

当然,在“智擒鳌拜”的剧情中,历史上索额图的功劳却是被剧中的魏东亭“张冠李戴”了。康熙“智擒鳌拜”,索额图绝对是“首功之臣”。当时的他辞去了包括大学士、吏部侍郎在内的所有职务,专心做康熙皇帝的贴身侍卫,在保护康熙绝对安全的同时,也在暗地里帮助康熙组织训练这些布库少年。不仅如此,索额图全程参与并执行了康熙整个“智擒鳌拜”的计划,特别是他站在武英殿外诱骗鳌拜交出了武器,为“智擒鳌拜”的成功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只不过,在《康熙王朝》中,为康熙皇帝挑选并且训练布库少年的人变成了魏东亭,而剧中的索额图则在这段剧情中,成为了彻底的看客。

在其父亲曹玺去世后,曹寅接替了父亲的职位,被康熙任命为苏州制造。曹寅为皇家兢兢业业办,曹寅的才学比较好,经常的结交一些文学之士。所在江浙一带的名声也特别好,曹寅的两个女儿也都被康熙赐婚给了皇室宗族。康熙对曹氏家族的重视程度可见一般。

康熙为了考察江南的民情,曾经六次南巡,其中的五次都是由曹寅接驾,康熙的吃穿用度当然不可能调用国库的银子,所以这些巨额的银子都是出自曹家。而曹寅虽然有钱,但是也供不起康熙五次南巡的费用,所以只能向国库借银子,这也为以后曹家的被抄家埋下了伏笔。

在康熙四十八年,有大臣向康熙弹劾曹寅,曹寅拖欠国库的银两高的吓人,竟达几百万两之巨,康熙特别重视与曹寅之间的情分,并没有将此事声张,也没有查办曹家,而是秘密的告诉曹寅,让其尽快还清欠款。曹寅虽然尽力的还欠款,怎奈其已经重病在身,在康熙五十一年,五十四岁的曹寅病逝在扬州。

在曹寅死后,康熙虽然对曹家有所疏远,但是看在曹寅以及曹玺的面子上,并没有严惩曹家,随着康熙的驾鹤西去,雍正的登基。曹家也迎来了灭顶之灾。

在雍正登基之初并没有查办曹家,而是让曹家分三年的时间还上欠款,但是曹家这时候已经没有能力偿还巨额的债务了,在雍正六年的时候,雍正帝终于下令查抄曹家,家产一律充公。曹家就此没落。



电视剧中魏东亭对于康熙皇帝,可谓是将“忠诚”演绎到了极致。

魏东亭的父亲魏承谟是康熙皇帝的老师,魏东亭与康熙既是发小又是同窗,两人相伴长大,关系自不用多说,可以说他与苏麻喇姑是康熙皇帝最为信赖的人,也是最为亲密的人,在这一点上,甚至连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赫舍里氏都难以企及。

魏东亭自小与康熙一块儿长大,并且是帮助康熙训练摔跤手的小头目。后来康熙以摔跤的名义将鳌拜召进宫来,出其不意,让一群摔跤手将鳌拜擒拿。当时擒拿鳌拜提到的名单中有“魏东亭、穆子煦、犟驴子、郝老四、狼谭”,魏东亭不仅排在首位,而且是其中唯一一位伴读。



在康熙正式亲政以后,被派往江苏任职,为康熙积极的筹措银两,同时也替康熙监视南方的一举一动。深得康熙宠信,是康熙盛世当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

在雍正王朝当中也出现了魏东亭,这时的魏东亭已经步入老年了,当时康熙正在名胤禛追查国库的亏空,由于其子孙的过度挥霍而导致其还不上欠款,最终以自杀而谢罪。康熙知道魏东亭自杀以后,内疚不已,对手下人说,是自己几次南巡都是魏东亭来接待,最终导致魏东亭还不起欠款,康熙命手下人从宫中拿出银子替魏东亭归还欠款。



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的《红楼望月》中提到:“康熙受教育时曹寅是陪读,康熙登基后,曹寅是近侍,康熙除掉鳌拜,就是通过让曹寅等陪鳌拜摔跤,弄假成真,将他擒拿的。”可见在这一方面,魏东亭和曹寅是近似的,因此这一点再次契合。

最后,翻阅二月河先生的小说《康熙大帝》,我们发现里面有提到魏东亭是三阿哥(即康熙)的乳母孙氏的独生子。而在研究《红楼梦》的时候,无数红学家考证,曹寅的母亲正是康熙的乳母孙氏。曹寅后来能有那么大的成就,除了从下陪皇帝长大,是皇帝亲信,并且也有能力之外,便是其母孙氏与康熙有这么一段恩源在。

综上所述,魏东亭的历史原型,就是康熙朝备受康熙宠信的曹寅。




魏东亭是二月河先生清帝三部曲中一个虚构的人物,他的原型据许多观众考证,应该是曹雪芹的爷爷江宁织造曹寅。

曹寅在南京所住府中有一亭子,曹寅以自己的字号“楝亭”为亭子取名。古人曹魏不分家,二月河先生弄了个文字游戏,魏(曹)东(楝「liàn」)亭就出现了。在《康熙大帝》中,康熙和魏东亭从小一块长大,魏东亭是玄烨的伴读,师傅是魏东亭的爸爸魏承谟(也是虚构的),每次玄烨上课迟到,老师总是惩罚魏东亭……后来除鳌拜之时,陪康熙一起摔跤的库布,大多都是魏东亭的儿时好友,魏东亭对此功不可没;平三藩时,吴三桂造反,康熙欲引咎退位(康熙年少气盛,和孝庄太后立下了口头赌约),魏东亭忠心护住,宁死不肯奉诏,得到康熙的深度信任……

三藩之乱被平定以后,他做了封疆大吏——沿海四省总督,康熙南巡多次住在魏东亭家里(和曹寅情况差不多),导致老魏同志家里入不敷出了(毕竟是一个清官嘛,否则这种肥差,嘿嘿……)

……最后在《康熙王朝》里,魏东亭是算善终的——寿终正寝;但是《雍正王朝》里老魏就比较糟糕了,就是因为康熙多次住在他家,导致他只能找户部借钱,最终因朝廷讨债,自杀了……
(图片来自网络)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魏东亭是康熙最信任的臣子,康熙称他为“汉人第一臣”,很多观众在看过这部剧后,皆被剧中康熙和魏东亭之间的君臣情深所打动。

图|魏东亭(影视剧照)

而因为《康熙王朝》中的大部分角色,皆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例如索额图、鳌拜、明珠等人,于是有一些观众就认为,魏东亭这位剧中的灵魂人物,很可能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可事实上,历史上并没有魏东亭这个人,他只是一个被虚构出来的角色,其实魏东亭不仅是《康熙王朝》中的重要角色,他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也有不小的戏份。

而且,在这两部电视剧中,魏东亭这个角色的形象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在《康熙王朝》中,魏东亭堪称文武兼备,并一直深受康熙信任,在魏东亭病逝后,本来已经年迈到走路都困难的康熙,还要坚持为他送葬。

而在《雍正王朝》中,魏东亭却屡犯错误,让康熙对他失望不已,后来魏东亭因对儿子管教不利,以至于还不起国库的欠款,最终自尽而亡。

可以说,在两部电视剧中,魏东亭的形象简直天差地别,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魏东亭是虚构出来的人物,若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这两部电视剧怕是连审核都过不了。

图|魏东亭和康熙(影视剧照)

不过,魏东亭虽是被虚构出来的,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倒是真的有一个生平经历与魏东亭非常相似的人 ,这个人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爷爷曹寅。

那曹寅和魏东亭到底有多相似呢?接下来,我们先说一下曹寅的生平,然后再来寻找下曹寅和魏东亭之间的相似之处。

曹寅是内务府正白旗包衣出身,而所谓的包衣,说白了就是侍奉满清皇室宗亲的奴仆,不过曹寅虽然出身卑贱,但他却有个好奶奶。

曹寅的奶奶孙氏早年曾是康熙的保姆,算是康熙身边最信任的人,正是借着这层关系,曹寅在16岁时,就入宫当了康熙身边的銮仪卫。

而这一当就是近20年,期间曹寅凭借自身的学识深受康熙欣赏,后来曹寅的父亲曹玺去世,康熙就将曹寅派去接任曹玺苏州织造的职位,并在三年后将曹寅移任为江宁织造。

图|曹寅

要知道,所谓的织造可是负责给宫廷采购丝织、布匹的部门,其本就是“利润”丰厚的肥差,更何况曹寅任职的还是苏州、江宁这种富庶之地的织造,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

而正是凭借着织造这一职位,曹寅迅速将曹家发扬光大,成为了江南地区的大家族,可惜曹家因曹寅而兴,却也因曹寅而没落。

在随后的时间中,康熙共进行了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都是住在曹寅家中,正常来说,能让皇帝亲临家中,应该是莫大的荣耀。

可事实上,曹寅心中却非常苦,因为康熙每次去曹寅家暂住时,都会大手大脚的花钱,而这些钱全是曹寅自掏腰包,虽然过后可以找内务府报销一部分,但剩下的依然是天文数字。

如此几次后,曹寅多年积攒的家底基本被掏空了,可皇帝又不能不接待,于是曹寅无奈之下,只能挪用公款来接待康熙了。

图|康熙南巡图

就这样,在连续接待了康熙四次后,曹寅不仅穷得叮当响,还挪用了60万两白银的公款,后来曹寅挪用公款之事被两江总督噶礼揭发。

虽然康熙最终并没有追究曹寅的责任,但亏空却是必须补上的,于是曹寅在接下来的时间中,一直想办法弥补亏空,可直到曹寅去世时,仍然有37万余两白银没有还上。

说完了曹寅的生平,咱们再来看看曹寅和魏东亭有哪些相似之处,首先是入宫经历非常相似,曹寅是凭借奶奶孙氏的关系入宫当了康熙身边的銮仪卫,并就此取得了康熙的欣赏。

而在电视剧中,魏东亭的父亲魏承谟是康熙的老师,魏东亭也正是凭借这层关系,才在十几岁时就入宫成为了康熙身边的侍卫。

不管是入宫时的年龄,还是入宫后的职位,曹寅和魏东亭都非常相似,而且两人还都是因为有特殊关系才入的宫。

图|魏东亭和康熙(影视剧照)

其次,历史上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是住在曹寅家,而在《康熙王朝》和 《雍正王朝》中,康熙在南巡时,也去魏东亭家住过。

最后一点,两人都曾挪用过公款,曹寅是为接待康熙而挪用公款,而电视剧中魏东亭同样是为接待康熙而挪用公款,并且在事发后,两人都被康熙要求填补亏空。

当然,两人除了相似之处外,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例如在电视剧中,康熙为了扳倒鳌拜,就让魏东亭帮助训练一群布库少年。

等到训练有成后,康熙就趁着鳌拜进见之时无法带兵器的时机,命令魏东亭带着布库少年们擒拿鳌拜,并最终成功将鳌拜制服。

而在历史上,负责给康熙训练布库少年的人是索额图,最终带人制服鳌拜的同样是索额图,根本没有曹寅什么事。

图|索额图(影视剧照)

另外,在电视剧中,康熙是在魏东亭的帮助下,才能平三藩,收复台湾,而历史上的曹寅和这些事情没有任何关系。

不过,两人的生平经历虽然有很多出入,但如果非要说魏东亭是以某位历史人物为原型而塑造的角色,那就只可能是曹寅了。




这个真没有,魏东亭是二月河先生虚构出来的。这里就不得不说下现在历史剧的现象了,毫不沾边的历史人物都能扯到一起擦出戏剧性的火花,雷人的剧情,不符合史实的场景、物品和妆容,这一切不仅会让新一代的历史观畸形发展,更是对历史史实的不尊重。现在打开电视机,就会看到大量的雷剧、神剧,这些作品对青少年来说,很容易产生误导,让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没有过去,哪有未来?如果过去是被丑化的或神化的,哪里又有庄重的未来?再回到问题上来,大多学者认为魏东亭的原型是曹寅,曹寅年少时入宫做过康熙的侍卫,也有说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康熙关系密切。这和《康熙王朝》中魏东亭的剧情很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雍正   康熙   红楼梦   王朝   包衣   欠款   江南   国库   苏州   忠心   原型   织造   剧中   皇帝   关系   人物   魏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