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都天府新区不修在城北发达的成德绵经济圈,而修在南边?

以前经常去成都,不得不说,天府新区往南走是必然!


一、地理限制

金堂、青白江、德阳一线,是成都平原的核心!是国家18亿亩农耕地红线以内的地方。国土部估计审批就不会通过。而成都南边儿不同,龙泉山脉过去,全是丘陵。

并且,成都背面和德阳距离太近,对比看看现在的天府新区,成都背面无法容纳这么大的面积。要知道德阳本身就够小了……


二、经济带动

成德绵是不需要设立专门的新区,成绵高速、成绵高速复线、成绵乐城际铁路、高铁等交通非常的发达。再去看看成绵高速堵车盛况,就知道成德绵经济交流根本不用在设立新区来带动。

而成南片区不同 ,成南一向是成都经济薄弱环节。毕竟一直以来成都的经济活跃区域都是在城北区域。

成南接壤的几个城市经济活力也远低于城北接壤的德阳甚至隔着德阳的绵阳,所以就经济发展带动而言,成南设立新区更有利!


三、衔接机场

很多人收,设立天府新区,是为了让成都第二国际机场“天府机场”沿线不太荒芜。

天府机场在简阳附近,距离成都市区50公里。

虽然天府新区是2014年审批通过,而天府国际机场在2015年审批通过,但是成都人都知道,天府机场其实申请时间很早,一直在成南寻找合适的地方而已。


四、分区发展

成都各区域经济分区挺明显的,例如城北方向重工,西北向化工,城西制造业。天府新区定位是高科技、高新技术行业。

并且天府新区还担当者带动川南区域,联动重庆的重任。


五、拆不起和拆得起

城北发展了多年,衔接德阳,并且人口稠密,属于“拆不起”范围。连旧城改造都害怕的区域,去设立新区……

成南大都是农村,丘陵地带,拆迁成本、征地成本比城北低了很多。

别的不说,最近两年天府新区的楼盘让 成都主城的楼盘价格都不容易乱涨。


若我们回答有用,给个关注,点个赞。




个人愚见仅供参考,第一南边离机场近,交通是第一大优势。天府新区主要承接技术和服务类,要知道以后发展这两样是重要引擎;这些产业占地要求并没有那么高,而南边地形基本是一马平川,开发建设起来,效率会更高!而周边配套像酒店、超市、医院、银行、学校又比较完善,免除了很多后顾之忧!再来说北边,很多设施很陈旧了、急需改造,改造可是个大工程,耗时、耗钱;其次北边工厂多,环境不太好,这与新兴产业不符。所以天府新区选址南边而不选择北边!




最主要是基于用地的考虑,天府新区规划面积600平方公里,如果是向北发展,必然在新都、青白江、金堂和广汉之间占领大量的基本农田,这么大的土地指标,在全省甚至全国不容易通过,而南边则多是丘陵荒地,不属于基本农田,便于征收拆迁,大幅降低开发成本。

另外就产业基础上讲,当时的双流的航空、龙泉的汽车制造,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条件比新都和青白江更好,更容易快速的发展和提升。

事实上,看这两年成都北部的交通现状、北改的落幕和德阳互通的滞后,也证明了当初的选择的正确。




天府新区是以国家的战略,首先,天府新区为副省级单位,与大体量的四川省省会城市-成都市,是平起平坐的级别,全称现在应该叫四川天府新区,大部分土地都是成都的辖区,所以有的时候叫成都天府新区。

成都的主战场是在向东向南发展的,改变了成都千百年来固有的圈层城市模式,圈层城市模式在城市还为中小城市的时候,发展城市是最为经济的,但到了城市需要向更高级别的奋斗的时候,圈层城市模式的交通受到严重的制约,所以在十多年前,成都就提出了成都向东向南发展的口号,为什么要向东向南发展呢?因为成都的东南面为成都的丘陵地带,是不适宜土地耕种的,向东向南发展的好处还在于,把西边和北面沃野千里的,富庶的成都平原,留与子孙耕等等好处。

现在简阳市也回归了成都,成都更可以大展拳脚,穿越昔日的东郊龙泉山脉,成都城市的发展主战场,延伸到了龙泉山脉以东,广阔的丘陵地带,成都高新东区。

昔日的东郊龙泉山,将打造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从传统的圈层城市模式向一山两翼的城市模式迈进,龙泉山以西为传统的中心城区,也就是五环路以内,龙泉山以东为成都新城区,将着力打造淮州新城,简州新城,天府空港新城。

如此,更契合了成渝经济群,特别是成都和重庆相向发展,为打造中国强有力的成渝经济区圈,而埋下伏笔。成都已经在向世界城市迈进。




成都北边是成都发展比较早的区域,且位于四川经济最活跃的成德绵经济带。成都天府新区优先考虑的确实应该是城北,而最后却落户城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成渝城市群概念的提出。

成渝城市群规划提出以后,成渝城市群的定位是全国第四大城市群,要建设未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在这种大背景下,四川原来的一号工程----成德绵一体化,开始为成渝城市群让位。而成都、重庆相隔甚远,且重庆在成都东南方向,因此,成都大力开发东南方,开始与重庆进行对接。这种情况下,天府新区落户城南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成都北上期望低于预期。

成都当然还是想往北发展的,北边基础更好,地形更好,同时北边的绵阳、德阳基础也不差,且更方便成都北出秦岭、前往中原。但是,成都以北腹地太短,德阳对成都也存在竞争关系,协调难度较大,成都往北只能到达广汉边界。这里的限制条件主要存在德阳一方,大概当时德阳也想凭自己条件成长为大城市吧。不过现在......

三,成南高新区取得巨大成功。

高新区在城南取得的成功,不仅给城南奠定了巨大的产业基础,还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并吸引了大量人口,成功把城南推向了成都的热门区域。同时,高新区的成功,也是天府新区落户城南的强心剂。

四,天府新区在南,可以有效带动川南、川中大多数城市的发展。

天府新区如果在北方,对绵阳、德阳等少数城市是有益的。但是天府新区在南方,则川南、川中等城市密集地带都会随之受益。

五,城南开发成本更低。

城北因开发时间早,城市化水平较高,再开发难度较大。而城南开发晚,大部分区域是未开发的处女地,开发成本较低。

也是这些原因,天府新区最终落户城南。后来加上成都与资阳的合作出奇顺利,简阳也为成都所代管。天府新区的地位更加牢不可破了。




原因大概有二

第一,成都以北的广汉德阳一直到绵阳一马平川,土地肥沃,这里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产地,到处都是大面积的农田示范保护区。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全,是不容被突破的底线红线。而向南以丘陵为主,土地相对贫瘠,没有农田保护区等限制,正好开发工商业旅游业。

第二,成都是中国西部具有国际战略地位的城市,南向发展最有利于经广西到南海,或经云南缅甸等找到印度洋出海口,当成都找到并打通南边出海口,就意味着我国大部分海运货物可以彻底绕过马六甲直接运往中东和欧洲,航海里程大幅缩短,这对于成都乃至四川吸纳全国物流,人流,信息流都是战略性的大手笔,如果出海通道打通,将会开启一段西南地区的大繁荣时代。

其他的方面还有很多,但是这两个原因是比较重要的。




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打造成德绵经济圈喊了很多年,绵阳在做强自己,德阳在积极向南融入成都,为啥成都市要反其道而行之不向北发展?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原有的城市格局问题。成都城市格局奠定多年了,北边主要发展物流商贸产业和工业,包括自贸区也在北边的青白江,而南边主要发展高端服务业。由于北门有太多的商贸物流中心,而天府新区的定位是再造一个新成都,实际上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两者并不匹配。如果强行在城北打造天府新区,那将要付出巨大的拆迁改造成本。




成都到双流当初也很烂,但有机场过后从成都到双流就逐步发展起来了。如今有了新机场,一路往南是一定的。当然,还有地质等原因,但根本,就是要打通成都和机场这条线!如果一路荒凉,交通不便,这还会成为成都的机场吗?

同理,看看东客起来了,东边发展了,北站的存在也促进了城北的繁荣。南机场自然也会推动南边的交通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城南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来说,发展哪里,主要跟领导有关,没人愿意去给别人锦上添花,那不出政绩。你会发现每届领导发展的方向都不同。城北上届发展到一半了,你再做也是以前人的功劳,开发新地方,这才是自己的功劳!




一、基本农田保护

这就要聊聊关于基本农田的事了,作为全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18亿的耕地红线绝对不让碰,“能源、粮食、国防”是国家三大安全支柱,其中粮食安全又极为关键,而成都平原是粮仓,是土地最肥沃的区域之一,不管怎么发展,作为命根子和基本国策的基本农田一定要保护好。


而相反,南边多丘陵,除了眉山、新津部分冲积平原外,绝大多数的丘陵地区并不适合粮食耕种,充分利用这些国土资源进行城市建设就是最好的资源配置。

到这里,就非常清楚了。不是因为北部不好,反而是因为太好,所以作为粮仓进行重点保护罢了。再加上和北边相比,当时南边的城市发展都不算特别好,以建设带动区域发展,这无论对成都还是对四川整体经济的发展都是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的。将区域城市进行联动,既是内在需要,也是发展必由。

二、政策原因主导

天府新区最早是有北部和南部两个方案的。南部方案将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以及资阳、眉山部分地方纳入。而北部方案,则是将高新西区、新都区、青白江区以及彭州、广汉等地纳入,从资源利用上南部占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当时的德阳并不愿意把广汉这一沃土划出去,在这一块争论了很久,最终也就导致了南部方案从各个角度而言,都完美胜出。

除此之外,当时整个方向的调整还跟政策有关,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方向的调整、规划的调整很多都是宏观层面的。

三、地震带原因

08年发生地震以后,原本认为不会有高风险的龙门山断裂带让整个成都市政府惊醒,为了避免再次遭遇灾害,往东南方向发展成了必然的选择。西北方向成了主控方向,用来发展农业是再适合不过的区域了

四、城市化进程较早

提问者就说过:成都北边经济发展比较好。是的,成都早期就是从北边开始发展的, 这也是“北改”进展缓慢的原因,城市化发展早,随着时间推移,老旧房源就多,动迁压力也大,从成本角度考虑,宁愿另辟蹊径在无人区域进行新建,也比拆了重建成本要小好多。

最后,其实大方向很早就定了。

按照国务院1999年批复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20年)》,成都城市规划的路径清晰可辨:结合周边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充分利用南面、东面发展空间大的优势,重点朝南向、东向拓展,进一步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优化生产力布局,实现促进国土空间高效利用。




谢邀!这和成都未来的定位有关!2016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导文件,文件中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至此,成都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之后第6个国家中心城市!

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高度国际化的大都市!


成都正北,是彭州,什邡等城市,多丘陵,配套主要是物流、商贸!而南边原本就有高新区!一马平川,配套完善,定位匹配!

天府新区,提出的目标是”再造一个新成都”,和成都成为中国第六大中心成都目标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南边   成都   城北   广汉   天府   德阳   向南   新区   龙泉   不修   北边   丘陵   城南   经济圈   区域   社会   城市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