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合资车的减配最严重?

哪些合资车的减配最严重?其实不仅仅是合资车,现在几乎所有的车都在减配,没有最严重,只有更严重。这其实也不奇怪,你想想,现在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比如各种原材料、人工等,汽车的制造成本比十年前、二十年前大了很多,但是汽车的价格却没有涨,甚至还在下降。这种情况下,车企要生存下去并维持合理的利润,除了内部挖潜降低各种管理成本、财务成本之外,就要对汽车本身下手了,减配就是最直接是手段之一。所以,车企减配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看它在哪些位置做了减配。

汽车上的配置大致可以分为动力性配置、安全性配置和舒适性配置,车企减配主要从这这几个方面下手。一般来说,车主对舒适性配置是比较敏感的,比如真皮座椅、中控大屏、一键启动、360环影等,车主坐进车内就能够直接感受到,稍有变化就知道了。所以车企即使是把十英寸屏幕换成八英寸的,车主都会大骂车企良心坏了,减配无底线。像飞度那样敢于明目张胆的把收音机和喇叭都减配掉的车型,真的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也可以说本田公司极度的自信,就这样的车中国人也愿意买。

所以,车企减配一般都不愿意从舒适性配置上下手,甚至主动增加舒适性配置,比如中控屏越来越大,使用液晶仪表,真皮座椅,氛围灯,天窗,等等。但是增量不增价的事,从来就是不靠谱的,这些舒适性配置增加的成本,车企一定会从其它方面找回来。所以,车企会在一些你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减配。那么哪些地方是车企减配的重点呢?

1、发动机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汽车发动机的排量越来越小了,2.0L就敢自称大排量了,甚至一些豪车也使用2.0以下的发动机,而以前豪车的发动机基本都是3.0起步。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小排量也能发出大动力;另一方面,降低排量,可以降低排量税和消费税,可以降低车企的成本。比如现在很少有车企使用1.6L排量的发动机了,而是以1.5L排量的发动机代替,就是因为1.6与1.5相差2%的消费税,稍微降低排量就可以降低2%的成本,这对于车企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事了。

但是大排量发动机动力输出的平顺性和充沛的动力储备,是小排量发动机永远也无法比拟的。车企降低了发动机排量,降低了汽车的制造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汽车的使用性能。但是消费者似乎并不在意这些,只要汽车足够便宜就行了,所以发动机排量依然会越来越小。

2、变速箱

汽车上使用的变速箱有手动、AT、CVT、双离合、AMT这几种,其中的AT性能最好,使用体验最佳,制造成本也最高。但是现在的趋势在用CVT和双离合来代替AT,为什么?车企冠冕堂皇的理由是降低油耗,提升舒适性,本质是想降低成本。不信你看豪车基本都使用AT变速箱,很少使用CVT和双离合的,就是因为豪车对成本不敏感,而家用车对成本极度敏感,降低1%对车企来说就是巨大进步。

3、底盘

底盘是车企减配的重点。底盘在车的最下面,从外面看不到,或者说即使看到了也看不懂,而绝大多数的车主对底盘的重要性不是很了解,对汽车的操控性要求不高,车企在这上面动手脚是不容易被发现的。所以很多车企都会对底盘做减配,有些车的底盘减配甚至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最常见的,就是用扭力梁悬架来代替独立悬架,成本至少可以降低两千元;此外还有降低底盘材质的使用等级,降低钢板的厚度和强度,将铝合金元件用钢制元件代替,使用低成本的橡胶件,等等。这些小动作,导致汽车的操控性能下降,行驶质感降低,底盘的耐用性也大不如前。很多二十年前的汽车,上高速跑二百不抖不振稳如狗,而现在很多车跑一百六七就共振、抖动了,原因就是底盘的扎实程度降低了。此外在转向系统、刹车系统也有相应的减配,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4、车身

这里所说的车身,是指汽车的白车身,或者说汽车的框架,而不是靓丽的汽车外观。这方面也是车企减配的重点,最常见的就是降低车身钢板的强度、厚度以及使用量,并美其名曰“轻量化”。这两年汽车碰撞试验中出现的A柱弯折、B柱断裂等现象,就是车身热成型钢使用量减少以及等级降低导致的。还有车主极为敏感的防撞钢梁,现在很多车企也学奸了,给你上一个最简陋的防撞钢梁,有是有了,但是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还有些车企在这方面给你算到骨头油子里面去了,把车身焊点数量都减少了,比如两个结构件的连接,以前用十五个焊点,现在给你减少到十二个,你从外观根本看不出来,也不影响正常使用,但是在发生碰撞时就原形毕露了。这样的现象车企内部一般称为“结构优化”或者“工艺优化”,是不是很尴尬?

此外,在车身的防锈处理、漆面喷涂等方面,车企也有很多减配的招数。使用单面镀锌钢板和双面镀锌钢板,成本上就有很大的差别,同时车身的防锈能力也有很大差别,在白车身的磷化、电泳等方面降低工艺标准,也会降低车身的防锈能力。还有汽车的漆面,有些车的漆面比较软,比较薄,这其实也是车企减配的一个表现。此外还有车身上的各种隔音减振材料,内饰材料,座椅用料、玻璃等,车企也有各自的减配招数,可以说是防不胜防啊!所以,汽车的重量并不是越轻越好,同级别的车型,车身重往往意味着用料足,安全性也会更好。

5、电气系统

电气系统是汽车上极为重要的部分,并且地位越来越重要,占汽车的制造成本也越来越大,所以车企也会在这方面做手脚。最常见的就是降低蓄电池的容量,比如把60安时的蓄电池降低为55甚至52安时的,甚至还有使用40安时的蓄电池。蓄电池容量降低了,价格也低了,车企的成本减少了,但是对车主来说,蓄电池更不耐用了。还有就是减小电线的截面积,通俗的说就是电线变细了,虽然不影响正常使用,但是电线的抗过载能力降低了,发生故障的概率也会更高。此外,汽车上各种电控单元,很多车企选择最低版本的,比如ABS、ESP等,虽然有,但是性能却并不尽如人意。

6、轮胎

轮胎对汽车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吧,它的价格也是很高的,对汽车制造成本影响较大,车企自然也会动歪脑筋。比如用二线甚至三线品牌轮胎代替一线知名品牌轮胎,降低轮胎的速度等级,从V级换成H级甚至T级,反正你的车最高跑一百二,降低速度等级也不会有危险,但是轮胎的成本却减下来了。但是对车主来说,轮胎的耐用性以及舒适度、操控性等下降了,汽车行驶质感以及养护成本增加了。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车企秘密减配的地方。这些减配位置比较隐蔽,车主不容易发现,反响也不强烈,但是对汽车的安全性能、操控性能、行驶质感方面影响却是很大的。其实我们即使知道了也无能为力,车企为了生存下去,仍然会减配依旧,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所以老侯个人有个观点,就是汽车的价格并不是越低越好,太低的价格压缩了车企的利润空间,车企就会在制造成本上做文章,减配就是必然的,汽车的性能也就随之降低了。应该保持适当的高价格,让车企有适当的利润空间和充足的后备研发能力,汽车才能更快的进步。就像现在大学扩招,遍地都是大学生,学历贬值、学术缩水就变得正常了,如果保持以前的精英教育,大学生就是真正的精华了。




哪些合资车的减配最严重?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合资车都存在减配的情况,只不过它们减配的地方不一样,有的车减配方面是在安全性,有的车减配方面是在动力,因为你要知道,要想让这款车保持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售价,降低售价即意味着压缩成本,成本就那么多,那么肯定会有所取舍,就要看车企的刀法精不精准了。

这种行为也很正常,资本家都是逐利的,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关键是要看,我们买车的时候,关注点在哪里,我们的用车需求到底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下不同汽车品牌的减配大法。

丰田“砍”动力、“砍”配置

虽然很多人都在高呼,TNGA架构的丰田车型良心,真香,但是我们要知道两点,第一点,丰田现在搭载TNGA架构的车,都卖的比较贵,比同级别的其他车型普遍要贵上3-4万元,比如说迈腾和凯美瑞,凯美瑞的起售价虽然比迈腾还要低一点,但是现在迈腾有高达4万元的终端优惠,到店还可以再谈,凯美瑞呢?五千元左右,实际价格差距就是这么大。配置上咱们都拿最低配相比,实际价格更高的凯美瑞,要比迈腾少了倒车影像、前后驻车雷达、无钥匙启动、真皮方向盘、真皮座椅、中控液晶屏等等配置,也就是说,想买到同级别配置水平差不多的车型,买丰田要比其他品牌,至少多花4-5万元。

并且,我们都知道,很多丰田车型在国外都是没有2.0L自吸发动机这样的动力的,无论是出于税收、排放还是什么原因,但是丰田国内车型在动力上的减配就是事实。

大众“砍”安全

与丰田不同,大众的刀没有挥在性能上,以迈腾为例,虽然国外的帕萨特虽然没有1.4T车型,但是2.0T发动机加双离合的配置起码在欧洲也是有的。但是大众这把刀砍在了安全上,中美帕萨特在碰撞测试中的表现大相径庭,当然,国内的帕萨特严格说根本不叫帕萨特,而是一款中国特供车,但是就算拿迈腾来对比,也足以说明问题了。要知道帕萨特在美国IIHS的碰撞测试中可是全优的成绩,大众减配的这一刀砍在哪里显而易见。

本田“砍”动力、“砍”安全

本田汽车的减配主要表现在动力和安全方面,比如说雅阁,国外是有2.0T版本的,但是在国内只有1.5T,此外,在安全性的减配几乎成为了合资车圈的潜规则,本田在IIHS的测试中获得了Top Safety Pick+”的优+安全评价,相当于最安全的车型,但是在国内你也看到了。

法系车“砍”设计

很多人都说,法系车可能是唯一不在国内车型进行减配的车企了,其实也不尽然,法系车基本不在动力总成、安全性上动手脚,但是却会在其他方面减配。比如说标致508L,国外版本是无框车门和掀背式尾门,但是在国内版本上这两点都被取消了。这种减配其实情有可原,一是无框车门和掀背尾门都很贵,势必会带来造车成本的增加,国内的法系车已经撑不起较高的售价了,另外一点就是,这两项配置都会影响隔音静谧性。

实际上,合资品牌在国内减配已经几乎成为了公开的秘密,除了国内较高的税收以外,监管政策不够严格,法规政策不够健全,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认知不够全面都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很多国人买车只看牌子,空间,油耗,配置,却往往会忽视这些看不到的地方,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大众朗逸销量为什么这么好?是因为这款车产品力强吗?并不是,而是很多消费者买车认准了德系车,认为日系车皮薄车轻不安全,美系车油老虎,法系车小毛病多,国产车没面子,买韩系车还不如买国产车,于是就买德系车,而德系车之中,奔驰宝马奥迪一个都买不起,于是选择大众,大众里面迈腾也买不起,只好选择朗逸、速腾等,再看看朗逸大气的外观设计、宽敞的空间以及真皮座椅、天窗等配置,就买了朗逸。很多人的购车过程和这个是一模一样的,你说这样的消费者,换了你是车企,你会造出什么样的车呢?

事实上,无论我们觉得哪个合资车企更良心,实际上它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配,毕竟造车成本摆在那里,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的购车需求,把安全性、动力、配置、舒适性等等排个优先级,这样才能够帮你更好的选购车辆。




套路一:隔音阻燃材料

典型车型:速腾、飞度

大家可能对于隔音阻燃材料比较陌生。这些东西都会覆盖在车门或者车顶层的夹层中,一般不拆开车身是看不到的。正因为如此,许多车企都会在隔音阻燃材料上做文章。“神车”速腾曾被曝光的自燃事件,就与减少了隔音阻燃材料有关。而国产的“平民超跑”飞度隔音差是出了名的。车速超过40KM/h车内就能感受到烦人的噪音。一方面这与本田轻量化的设计思路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飞度在国产后“省略”了隔音阻燃材料

套路二:后防撞梁

代表车型:东风日产逍客

取消后防撞梁也算是合资车的惯用伎俩了。后防撞梁作为主要的车身安全结构之一,在发生追尾事故时,能够由主梁、吸能盒等结构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能量,减小对车身纵梁的损害。东风日产的多款热销车中,包括轩逸、骐达、骊威、逍客等车型,都存在防撞梁减配的现象。不过这倒也有好处。被追尾后修车成本倒是低了很多。

新款逍客倒是把后防撞梁装回去了,这算是良心发现吗?

套路三:储物空间

代表车型:众多车型

这种套路堂哥就不一一列举说明了,因为这种套路实在太过于平常。几乎所有合资车企都会玩这样的套路。很多人都会吐槽,为什么花了二三十万买来的合资车,总是找不着地方放东西。这不是因为厂商没有设计和考虑到,而是因为国产后很多除雾空间都取消了。可别小看这样的减配,似乎不会带来什么安全问题。前段时间不是有人因为低头去捡放在车地板上的东西,而连撞3辆车的事故么。

很多车型在国外都会有座椅底部的储物空间,国产后几乎都没有

套路四:轮胎

代表车型:本田CR-V

轮胎也一直是合资品牌减配的重灾区,这几乎成了行业内的潜规则。这种套路可以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按品牌来减。比如新车刚上市时可能标配普利司通或米其林轮胎,过段时间,变成高配是这两种轮胎,中低配是玛吉斯或韩泰轮胎,再过段时间,变成全系标配玛吉斯或韩泰轮胎了。第二种是降速度等级。第三种是在备胎尺寸上做文章。而本田CR-V的轮胎减配属于第二种套路。虽然CR-V配备了普利司通,但速度等级仅为T级,低于行业标准三个级别,与普通面包车用的等级一样。

家用车行业标准为V级

套路五:蓄电池

代表车型:速腾

不是堂哥想黑速腾,可在这点上速腾不得不再次进榜。老款速腾的电池容量是72Ah,然而新款速腾变为了60Ah。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很多网友都在问堂哥说自己的速腾一年多就要换电池了。此刻各位速腾车主的内心是复杂的……当然了,玩这种套路的也不止大众一家。所以堂哥提醒大家在买车还是要多从车主的口中了解更多的信息,不要盲目相信品牌。

套路六:前后雾灯

代表车型:福睿斯

坊间流言雾灯作用不大,所以减少雾灯降低成本的厂家居然还收到了好评。堂哥只能说减配居然还减出道理了!合资车在中低价位的车型上往往会减少前雾灯这个看似鸡肋的配置。但在雨雾天的情况下,雾灯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是大灯还是日间行车灯,都没有雾灯那样的穿透力。福睿斯在低配车型上并没有前雾灯,而这在许多国家都是必须有的配置。

高配福睿斯才会出现雾灯

套路七: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代表车型:起亚k2

ESP也是一项不能从外观上直接看得出的减配。但是ESP在保障安全驾驶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车辆高速行驶中,即将发生打滑等失控状态时将自动保持车身稳定,保障行驶安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ESP是汽车上路时必须搭载的标配。但中国却没有这样的规定。像起亚k2这样,在高配车型上才能选配ESP的做法,实在是马路杀手……

K2是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公布的死亡率最靠前的车型之一

套路八:悬挂

代表车型:斯柯达明锐

如果一辆车的悬挂不够好,就会有断轴、跪地的危险。而很多车企会把独立悬挂换成了非独立悬挂。而在一般的城市铺装路上很难察觉到这一点。老明锐的后悬挂采用的是四连杆独立悬挂,但在2016年改款后就改为了扭力梁非独立悬挂。这在乘坐感受上大大折扣。最吐槽的是扭力梁非独立悬挂在理论上占用更小的空间,不过新明锐在整车空间上并没有明显的提升。

左边的新明锐用扭力梁悬挂后空出了一块空间,但并没有很好地利用

套路九:车顶加强筋

代表车型:大众途观

堂哥在这里又要说一款大众神车——途观。虽然途观在销量上让同级对手“望其

项背”,不过在车辆减配上也是“不遗余力”。拆开后途观的车顶后可以看到缺少了必要的车顶加强筋。没了加强筋在车辆发生翻滚,或者有重物从天而降砸到车顶时,就只能靠一层铁皮来支持车身了。不知道各位途观车主看到这一幕还能不能在山间小路好好玩耍了……

途观没有车顶加强筋颇感意外

反观朗逸到有加强筋,不知道上汽大众咋想的

套路十:安全气囊

代表车型:现代朗动

安全气囊也是非常重要的安全配置,但即使这样许多厂商也想着法的走政策漏洞。现代朗动在海外标配主副驾驶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头部气帘、ESP/ESC/VSC,但到了国内除了主副驾驶气囊外,其余配置都只有中高配车型上才有。

国外的朗动配置,这配置,这价格




我跟你讲,我必须要说这事,简配最牛逼的就是他妈大众,我都看不下去了,真的,在中国地区,价格高不说,这个配置跟国外就是两个等级,我也跟上级提过很多次,在中国应跟两家合作厂商提出这个意见,但是上级说这个要看中国那两家大厂了我们管不着,诶我也没办法




首先,合资车就没有不减配的,因为要降价,太贵了老百姓买不起,就卖不出去,但是降价了,企业还不想放弃利润,那就只能减配了。更有甚者,减配了也不降价,就是黑你没商量。

其实,有些无关紧要的配置,减了就减了,只要相应的价格也降下来就行了,不然也是捆绑销售。但问题是,减配并不是为消费者着想,存是为了利益,尤其是很多车型减的都是安全配置,以及关乎性能的配置,造成车子存在质量隐患。

最典型的就是当年大众速腾断轴门,就是因为把后悬架换了。还有奥迪Q5和丰田普拉多,把全时四驱也给减了,作为这个级别的车实在说不过去。至于像真皮座椅、倒车雷达等舒适性实用性配置,就更不用说了。还有就是隐性材料换成差的,比较各种“黑心棉”事件,甲醛超标事件等等。

总之,合资车就没有不减配的,下面列几个关键点,大家买车时一定注意。第一、ESP,这个安全配置很有用,买车时看好了。第二、防撞钢梁,以前是日系车的专利,现在大众也学去了,当然这个配置表里没有,自己留心吧。第三、隔热瓦,防止自燃的,这个买大众车的小心了。

相对比较,越是强势品牌减配越严重,因为很多人对品牌是有信仰的,企业当然不是做慈善的,会毫不留情的收割,人都愿意为自己的信仰买单嘛。




要说简配最严重的合资车,我觉得非大众莫属了吧,首先买的好。其次大众公司以及一汽上汽,有点且行且不珍惜的感觉。有点作死的感觉。以后的市场会说明一切!当时我看的第二款车就是斯柯达,电瓶都简配,后来出了个黑心棉的事情。




话说减配不减配,,老外说了根本不算。。很多时候,,基本上都是国人糊弄国人,,其中国企尤为严重欺上瞒下。。。




随着自主品牌的迅速崛起,以前售价高高在上的合资车,现在也开始放低身段把价格给降下来了,因为如果不降价,就很难和性价比超高的自主品牌车型竞争。不过,虽然表面上看,一些合资车型的价格确实是越来越便宜了,但是实际上,一些合资车型降价的背后,却是很多基本配置的缺失,典型例子就是买发动机送车壳子的大厂本田。

本田的三厢小车锋范,之前还请过薛之谦作代言,这款车目前是一款非常热门的小三厢车,本田的官方售价是7.98万。7.98万就能买到一台本田的三厢小车,这要是回到10年前,根本就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不过,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虽然现在的价钱便宜了,但是减配却非常严重。

大家都戏称本田是买发动机送车,这在本田锋范这款车上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首先是外观上,乞丐版的锋范与高配版的区别并不算很大,比较明显的区别就是乞丐版没有雾灯,同时也没有了高配版才有的天线。天线有没有其实都无所谓了,但是一对雾灯的采购成本又不高,而且对安全性很重要,减配雾灯确实不算厚道,有点逼着人去买高配的意思。

另外一个就是轮毂了,乞丐版的轮毂是非常恶心寒酸的钢铁轮毂!在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都全系标配铝合金轮毂的今天,本田这样的大厂居然还只给一个钢轮毂,实在是太简陋了。

内饰上,乞丐版的锋范就真的是素得不能再素了,中控台上全是塑料。像现在自主品牌流行标配的多功能方向盘,中控大屏,电子手刹等,想都不要想,甚至减配到连收音机都不给一个。而且锋范的乞丐版,是没有ESP的,而即将上市的吉利全新远景,人家才卖5万块,就标配ESP了。

合资品牌因为受到消费者追捧,品牌溢价比较高,所以有底气减配,不过如果是把安全配置都减配了,这就有点不厚道了,相比之下,自主品牌的车型就要良心得多了!




很多合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就大肆减配,对车企来说,减配的目的是降低成本,对消费者来说,减配关乎的是自身利益。减配车一直以来都是消费者吐槽的点,对待减配车本应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下面几款车都存在减配现象,看完你还愿意买吗?

起亚K2

指导价:7.29-10.39万

在减配最严重的车型中,不得不提起亚K2,作为和瑞纳同平台生产的车型,起亚K2死亡率高得惊人,在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公布的死亡率排名最靠前的车型,它在事故死亡率高达150人/百万辆。在国内市场,起亚K2全系无ESP、刹车辅助、牵引力控制,安全气囊也只配备主副驾驶气囊,前后侧气囊、头部气囊均无。偷工减料的同时不仅对车主带来不容小觑的伤害,还间接拆自己招牌。虽然现在销量还算乐观,但日后就难说了。

本田飞度

指导价:7.38-11.28万

虽说目前飞度称得上是小型车的典型担当,不管是销量还是保值率都是排在最高位置,但是在配置上却跟起亚K2一样不走心,除了顶配车型之外其余车型全部没有刹车辅助、牵引力控制、车身稳定系统,仅有部分较高配置车型可以选装。减配还不单止,海外版的飞度连车身材料都比国内要好,不信你可以去网上查查。

本田锋范

指导价:7.98-11.98万

本田作为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在车型配置配备上也有不厚道的时候。比如进入国内的本田锋范就少了很多配置,全系只有三款高配车型配有ESP、刹车辅助等安全配置,其余四款均没有。除此之外,全系还没有倒车雷达,导航,更扎心的是遥控钥匙都没有,连最低配的中控台,都直接是一块大塑料黑板。该省的不该省的都省了,销量平平那也就符合实情了。

日产阳光

指导价:7.98-11.28万

仿佛这车是直接对标着本田锋范去的,车身尺寸、配置等都跟商量好似的,高度相似!虽然阳光在一些舒适性配置上,要比锋范稍微厚道那么一点,但在安全配置方面,就还是一个尿性了。全系没有ESP就够这款车喝一壶的了,5万多的国产都有,你小10万的车还不给配上。再加上薄得像纸一样的车皮、塑料泡沫材料做成的后防撞钢梁……中国人的安全就这么不重要吗!什么全系手动空调、全系没有多功能方向盘,这些都不说了。安全!安全啊!

大众Polo

指导价:7.59-14.69万

除一代神车飞度外,另一位同样影响大众的车型Polo也沦陷了。很多消费者都普遍认为德系车用料讲究,做工扎实,却不知大众也是简配的高手。在2016款大众Polo上,就减去了以前标配的车身稳定系统、牵引力控制、后防撞梁等。众所周知,车身稳定系统和牵引力控制系统能有效的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操控性,后防撞梁能在中低速碰撞时减少汽车的维修成本,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成员的伤害。这些都是和人身安全戚戚相关的。




合资车都减配,没有最狠只有更狠!如果国家质监部门不允许,合资车企敢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明锐   本田   丰田   雾灯   汽车   大众   套路   底盘   车主   车身   轮胎   发动机   车型   成本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