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隔只有三十年,那个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

准确来说,一战和二战只隔了20年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欧洲一批帝国都给干趴下了。陨落的帝国主要有4个。其中主要下台的君主有:

  1. 第一,德意志的皇帝威廉二世。
  2. 第二,奥匈帝国的皇帝卡尔一世。(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在1916年突然去世)。
  3. 第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六世。
  4. 第四,俄罗斯帝国的皇帝尼古拉二世。

这四位都是昔日欧洲大陆上赫赫有名的君主,一战直接终结了这几位的政治前途。此后列强开始重新制定世界格局,三件大事最终导致了20年后二战的爆发。

  1. 第一件事: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其实这是一场列强瓜分弱者的会议,压根不具备任何公平性可言。
  2. 第二件事: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几乎把列强们的利益放大到了极点。
  3. 第三件事: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这使得列强急切地需要转型才能摆脱这一危局。德国选择了战争,美国选择了卖军火。

也正是因为这三件事,使得不到20年后,爆发了二战。那么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一、巴黎和会产生了多少矛盾?

第一,中日之间的矛盾。

1919年,是个敏感的时间,因为中国的五四运动就是在这一年爆发的。为啥爆发五四运动?因为当年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却没能享受到应有的待遇。

英美法日意等战胜国,不顾中国的利益,公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简直是奇耻大辱!

在这之前,由于日本明治维新,学习了大量先进的西方文化知识,所以不少中国留学生愿意到他们那边学习。毫不夸张地说,当时中日的关系相当友好。

可是在这之后,中国人认清了日本的真面目,他们就是一头狼,而且胃口还不小。不光觊觎中国的山东,还觊觎中国的东北。所以这次巴黎和会,直接将中日关系降低到了冰点。


第二,德国新政府觉得很委屈。

德国作为战败国,其实也没啥不合理可言的,任人宰割是其最终的结局。可问题是,列强们对德国的限制还不如把德国给灭了。

  1. 要求一: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全部被剥夺,由列强们瓜分。阿尔萨斯和洛林重新回到法国,同时作为赔偿,德国萨尔区的煤矿权益归法国。
  2. 要求二:德国本土地盘遭到瓜分,莱茵河左岸的德国领土,被分为三个占领区,分别由协约国占领。此外莱茵河右岸50公里内不准德国人设防。
  3. 要求三:德国只能拥有10万陆军和1.5万海军,不允许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度。主力舰、潜艇、飞机、坦克、火炮等武器,德国统统不能拥有!
  4. 要求四:赔款!具体多少钱呢?能把人给吓傻了,英法美合起伙来商量了一下,需要德国赔偿1320亿德国马克,相当于当时的330亿美元。就算把税收到99年后,恐怕也赔不起吧?

这么多苛刻的要求摆在这里,你说德国签不签字?签字就是卖国,不签字就继续打,早晚把德国给打光了。

最终,德国的新政府选择了服软,签订了这种丧权辱国的协议。但是德国人会乖乖罢休吗?显然并不会,这就是引起二战的重要原因。那么好了,第一个法西斯国家枕戈待旦。

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法国福熙元帅似乎也觉得有点过分了,所以叹了口气表示: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罢了。


二、华盛顿会议,其实就是对日本的审判。

或许由于一战中,日本没起到多大作用,又或许是因为日本外交官的英语不好,所以他们在参加巴黎和会的时候总是很沉默,没有涉及到他们利益的问题,他们从来不插嘴,因此被列强们称之为沉默的东方国家。

可是这个国家的野心并不小,在巴黎和会过后,各国列强都在进行海上霸权的争夺战。英法美日是其中最牛的几个。

  1. 美国扬言,五年内造137艘军舰,组建出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2. 英国作为老牌海军国家,直接宣布宁可花光所有钱,也要保证海军对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优势!没办法,英国是岛国,海军是他们唯一的优势。
  3. 日本直接制定了八八舰队计划,也就是打造两支强大的舰队,每支舰队拥有8艘主力舰,而且每隔8年更新一次。
  4. 法国和意大利也不甘示弱,也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海军舰队。

这么一来全世界的列强可都进入了军备竞赛的阶段,可财政一旦花在了海军上,那国内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搞了一阵子以后,大家都熬不下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会议召开了。会议的结果是什么呢?仔细看看几个条款就知道为啥日本人会崩溃了。

  1. 第一,规定了英美日法意五国的主力舰总吨位比分别是:5∶5∶3.∶1.75∶1.75。具体来说英美两国可以达到52.5万吨,而日本只有31.5万吨,法国和意大利更惨,只有17.5万吨。
  2. 第二,大家的主力舰排水量,都不准超过3.5万吨!
  3. 第三,航空母舰的总吨位也有限制。英美13.5万吨,日本8.1万吨,法国和意大利各6万吨。

这几个条款,直接把日本海军的未来给限定死了。不管日本怎么发展,都不能超过英美,否则人家就要来收拾你!你说这是不是对日本的审判?

都说英国是老牌海军国家,实际上日本也是靠海军发家致富的,他们也是岛国。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一场海战为其赢得了2.3亿两白银的赔款,直接把日本从穷困小国变成了大国列强。

尝到甜头的日本,此后积极发展海军力量,所以他们到了一战后的海军规模早就超过了华盛顿会议所限制的额度,这说明什么?说明日本得把多余的军舰都给当废铁卖了!因此日本觉得受到了欺负,第二个法西斯国家积极备战。


三、1929年的经济危机,成了关键因素。

经济危机爆发以后,美国采取的手段就是转移矛盾。自己的风险转嫁出去以后,就不再是风险了。

他们虽然没什么殖民地,但是市场很大。比如说加拿大、南美洲,都是他们的风险转移阵地。可是德国呢?他们的殖民地都丢了,没有风险转移的阵地。只有靠一场战争才能保证矛盾的输出。

因此在1929年以后,希特勒成为了德国的新领袖,带着他们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与此同时日本则打算把风险转移到中国来,所以在1931年开始对东三省下手。


总结:战争是解决矛盾的手段之一。

三件大事,诱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和约,让德国很不爽。华盛顿会议,让日本很憋屈。经济危机造成了世界各国继续转移矛盾。这么一来,只有靠战争才能解决这些矛盾了。

参考资料:《一战战史》、《二战战史》




一次世界大战前,以英国法国为首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殖民地太多,而后起之秀德国奥匈帝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实力不断强大,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比如当时英国就占有世界领土4分之1的殖民地,但是像德国就很少,所以这种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下,爆发了一战,其实在一战爆发前英国和德国的矛盾就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状态,比如1884年在柏林由俾斯麦主持的瓜分非洲会议就是一战的重要因素。

臭名昭著的《凡尔赛和约》没解决山东问题,而爆发了54运动

1914年爆发了一战,德奥和英法俄两个阵营干起来了,1918年德国宣布投降,英法为首的协约国战胜。但是仅仅过了20年,就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主要原因就是臭名昭著的《凡尔赛和约》,这个和约像毒瘤一样并没有解决一战留下的各国问题,反而更加深了各国的矛盾,比如英法等国瓜分了德国在世界的所有殖民地,德国丧失了67000平方公里土地,解散了德国军队,收缴了德国各类矿产,还有各种高利贷条款等,苏联总理列宁称《凡尔赛和约》是一个刽子手和约,导致德国经济崩溃,城市千疮百孔,战后德国成立的魏玛共和国就是因为民众对战后的不满,只持续了14年就灭亡了。

1937年的德国城市街道图

欧洲各国各怀鬼胎,只想维护本国既得利益,英美等国对德国开启了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等,统称为绥靖政策,给了德国喘息的机会,一个人类怪兽上台了,他就是希特勒,这人其实是非常有能力的,希特勒当总理后很快将千疮百孔的德国恢复了经济,而此时其它各国正爆发全球经济危机而无暇顾及德国,此时富有野心的希特勒开始发展军事,并实现全民军事化和全国经济军事化。不平等的《凡尔赛和约》使德国无法去执行,并导致了以希特勒为代表的德国极端民族主义出现,拉了所有日尔曼民族的仇恨,开启了二战这台世界最大的绞肉机。

二战结束后的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

另外,一战中使用了大量的新式武器,比如机枪、坦克、飞机、化学武器等,二战更是深化了这武器,出现了导弹、战斗机等,这些杀人的利器使得小规模的战争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当杀人变得如此高效后,侵略者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了。




简单的说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遗留下的问题过多。该解决的一些问题没解决好,没必要解决的问题协约国乱解决。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战败国被过分的削弱和制裁,因而复仇情绪很高。战胜国中分赃不均,有野心的没有得到满足,心生不满。该遏制的没有得到遏制,野心膨胀。个别国家合理的要求被无视。

战胜国分赃的凡尔赛会议

首先,战败国被过分的削弱。奥匈帝国彻底瓦解,德国不仅领土被削弱,军队也被过分削弱,莱茵区更是设置为非军事区,若不是英美的干预,德国险些被肢解。当然了,德国人也不会感激英美的,因为英美不过是为了让德国牵制法国。这直接导致德国民众的复仇情绪高涨,只要有人点一把火,立马就会引起下一场战争。

德国损失大量土地,背上了巨额的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昔日的大国彻底沦为欧洲二流甚至三流。

若不是凯末尔革命,土耳其几乎濒临亡国。

其次,战胜国中,意大利的野心被协约国打压,因为分赃不均,造成意大利的不满,退出了凡尔赛会议,也脱离了英法的所谓国际联盟,自己寻求扩张路径。没过几年,随着墨索里尼的上台,意大利彻底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坚决的站在了轴心国一边,虽然有点坑队友,但是这一次意大利是真的站在德国一边了。

第三,日本的野心开始膨胀,中国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的诉求被无视,战胜国中国的合理要求被压制,日本的野心得逞之后,独霸中国的野心进一步增强。华盛顿条约中,日本扩张海军的野心虽然一度被压制,但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独霸太平洋的野心已经势不可挡。

胃口越来越大的日本,考虑的是独霸中国了。

第四,俄国因为革命退出了一战,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战后协约国对苏俄进行了野蛮的干涉,使得苏俄在战后和西方国家势如水火,二战初期更是与德国一丘之貉。此外,匈牙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都一度被协约国野蛮的干涉。协约国的一系列可耻行为严重损害了部分国家的利益,直接造成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在德国再次崛起之后心甘情愿的成为德国的附庸国。

协约国干涉匈牙利革命,让之后的匈牙利军政府坚决的站在希特勒一边。

综上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是由于战后对战败国的过分制裁,以及对欧洲众多国家内政的干涉,以及个别国家的侵略野心过分的纵容,造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注定维持不了多久。

希特勒上台执政

二十年代的鲁尔危机中,法国粗暴的制裁德国让民主的魏玛政府失去民意,二十年代末的经济大萧条之后,随着纳粹党在德国的上台,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上台,新的世界大战策源地最终形成。下一场世界大战自然就进入了倒计时阶段了。而自作聪明的英法最终搬起石头砸向自己的脚。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第一次世界大战自1914年爆发,直至1918年结束,共历时四年多。第二次世界大战自1939年正式爆发,直至1945年结束,共历时近6年。两次大战中间间隔了约21年。

从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之前的21年,世界勉强维系了暂时的和平。然而这种和平却如同花瓶那样脆弱,一旦受到猛力撞击必将化为碎片!

这段时间可以划为两个部分。

上半部份是英法等战胜国,力求利用《凡尔塞和约》削弱德国,并重铸欧洲秩序的过程。

以及美国利用“华盛顿体系”,力求调整与野心勃勃的日本的关系,并重新树立太平洋地区秩序的过程。

下半部分可以从1929年至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算起。这场发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漫延,很快便把美、日、英、法、意等国,以及正处于战后复苏期的德国拖入了危机四伏的深渊。

于是,各国便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逐渐走出了危机,英法两国也度过了危机,只有德意日三个国家走上了邪路。

其实这并不奇怪。

因为,日本不但一惯侵略成性,而且还国土狭小资源短缺。因此日本的工业原料大多依赖国外输入,日本的工业制成品也高度依赖国际市场。

所以,在无法依靠自身潜力走出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日本的法西斯主义便得以趁势兴起,并利用危机带来的冲击与困难逐渐做大,法西斯分子疯狂叫嚣着侵略与扩张,并试图利用对外侵略转嫁危机。

由此,日本逐渐演变为新的战争在亚洲的策源地,它的邻国将首当其害!

经济危机带给德国的冲击也很严重。一时间德国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凋蔽,法西斯主义盛行的局面,魏玛共和国政府软弱无力,无法稳定局面更无法控制局势。

因此,便逐渐丧失了权威。在这种形势下希特勒与他的纳粹党趁势崛起。希特勒利用德国人痛恨《凡尔塞和约》渴望民族复兴的心理,掀起了一波波种族狂热的滔天浊浪。

在希特勒的煽动下,整个德国成了纳粹主义滋生的温床。自此,种族迫害反犹排外,打击反对党狂揽大权,宣扬侵略复仇,积极准备对外扩张便成了希特勒控制下的德国的主导思想。

从此之后,德国这个一战的战败后摇身一变,又成了新的战争的导火索。欧洲邻国将首当其害,甚至连因惧怕战争而一惯对其姑息绥靖的英法两国,也无法置身事外!

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早已实现了法西斯专政。不过意大利虽有野心却实力不济,因此注定是个打酱油的角色。

苏联正忙于国内建设,但对欧洲局势却相当敏感。

苏联察觉了希特勒的野心,意识到了放纵希特勒的危害。所以,起初苏联试图与英法联手遏制德国,借以维护欧洲和平。

但英法两国既不愿得罪希特勒,又抱着祸水东引之心。因此,苏联只得转而与希特勒达成脆弱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争取置身于战争之外,或是至少可以推迟苏德战争的爆发。

然而,事实证明放纵法西斯就等于伤害自己!

希特勒的侵略野心永无满足之日,又岂是惧战妥协的英法两国能够满足的?在鲸吞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后,仍要继续扩张。

结果,随着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的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而在这之前,疯狂的日寇早在1931年便鲸吞了整个中国东北,并于1937年7月7日挑起了全面侵略战争。

此后,日本人又因与美国矛盾激化,为了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掌握亚太战场的主动权,遂不宣而战偷袭珍珠港。结果却偷鸡不成反蚀米,反而把美国人拖入战争。

综上所述:一战与二战之间的21年,并没有真正的和平。而只是欧美列强为了休养生息,不得不暂时达成的妥协而已,而且这种虚伪的和平既不可靠又极其脆弱。所以当遭受了规模空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后,这种虚伪的和平很快便破产了!




每一次产业升级,都会伴随剧烈矛盾冲突的产生。

其实看一看当今的世界,伴随着新产业升级的出现,围绕着核心利益之间争夺的博弈,世界格局也没有前面那些年表现得“平稳”了。

世界老大的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谁掌握了更多更先进的技术,就能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第一次工业革命诞生于英国,所以大不列颠靠着先进的技术取代了旧日的西班牙帝国,成为了世界领导者。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海外殖民地的老牌帝国,它在欧洲常年扮演着“搅屎棍”的角色,一旦欧陆上谁强大起来,就联合其他小弟一起围殴,大革命前后的法国如是,德意志的统一也是其抑制法国和奥地利的默许。



当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之后,迸发出来惊人的能量,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在德国开始,技术的累积使得德国开始快速成长,作为后起之秀想要在这个世界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然而放眼望去,已经没有了自己可以位置。

这就好像一个少侠苦练几十年绝世神功,功成之后 ,才发现这个世界不允许大侠的存在,武林盟主需要的是听话的小弟,而不是想要挑战自己权威的扑街。

世界如此艰难,我大德意志拥有强大的实力,却没有配得上自己实力的身份,于是一战悄然而来。

说到底。一战就是新兴小弟对老哥哥们的一次反击。

协约国虽然最终取得了一战的胜利,但一战的惨烈也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在两次工业革命加持下的军事装备武器技术升级所带来得战争破坏,一次性打怂了法国,打怕了英国。

战争的巨大损失,当然要从战败国身上找回来,新生的德意志帝国还来不及耀武扬威,便只能自食苦果。《凡尔赛和约》成为了德国再次崛起的紧箍咒,它削弱了德意志的国土,限制了德国的军队规模,武器、以及不得组织空军,以及约合113亿英镑的巨额赔款。



这笔沉重的赔款虽然后来减至49.9亿英镑,但使得德国政府从1924年到1930年间,被迫发行大量外国债券以筹集偿还。

在这种全国人民为赔款勒紧裤腰带,经济被制裁的情况下,纳粹自然而然地便诞生了。

倘若只是制裁德国还不至于能够再次出发,挑起新的世界大战,1930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危机,是德国的“危”,也是德国的“机”。

随着资本主义向着大规模垄断固定资本的发展,生产虽然迅速扩大,但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相对缩小,这一尖锐的供需矛盾最终导致了蔓延全球的经济大危机,除了苏联,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都难以幸免。

虽然危机只持续了三年,但接下来却有着五年左右的持续萧条,这个让曾经的世界主要话语权国家疲于奔命的灾难,使得他们完全无暇于顾忌那些发生在潜在对手身上的变化。

曾经套在德国身上的《凡尔赛和约》的紧箍咒,也随着经济危机而渐渐松绑,本身为了还赔款就窘迫不堪的德国,在世界性危机面前,更加没有抵御的能力。

当一个人一无所有的时候,他会干啥?



当一个人被压榨得干干净净的时候,他会不会铤而走险?

经济危机的持续打击,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别说保持曾经的生活水平,就连生存下去都成了巨大的难题。

生存或者毁灭,这是个问题。

既然无法正常生存,那么不如选择毁灭吧。

希特勒和纳粹的诞生,并不是偶然,德国人苦旧世界秩序久已,复仇也好,拥抱战争获取更多的利益也罢,总而言之,德国迫切需要一个宣泄的窗口,让民众找到新的生存目标。

显然,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挤占了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的情况下,德国根本不可能凭借自身的能力恢复生机,

那么,来战吧!

疯狂的想法是建立在极端的无可奈何之下的,希特勒正是号准了德国此刻跳得让人胆战心惊的脉搏,开出了通过战争掠夺、扩张、扩大内需的药方。

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德国人选择了希特勒,实际上也深刻地表露出了他们此刻内心最深处的迫切需求,他们要从制裁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中突围。

只是这场战争并不是简单的争夺话语权、资本主义市场、殖民地的战争,而是演变为了野心家征服整个世界的侵略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确实没有得到安宁,人们全都在给一战收拾烂摊子。

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国际民众运动的增强,比如我们熟悉的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就是如此。

因为欧洲传统的贵族阶层在战争中受到了重创,其财力、影响力、人口、都受到重创,统治力大大削弱,曾经那个贵族打头阵,屁民跟着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是极为重要的,这段历史将资本主义革命以来,最后剩余的一点贵族统治给推翻了,平民的社会逐渐到来,新的社会思潮和革命也一并而来。

与此伴随的是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和经济危机,大萧条贯穿了30年代,让工业实力强大的美国差点一蹶不振,却也让法西斯主义和纳粹文化在希特勒的成功中显得无比耀眼。

当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经济危机混在一起的时候,一战残留的矛盾便再次爆发了。

1717年

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全国到处都是反战运动,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陛下被踢下了王座。

1917年11月7日,立冬时节,著名的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了,布尔什维克开始总攻夺权。

此时一战还没结束,但俄罗斯1918-1921的战争让他们等于退出了战争,而且布尔什维克与日本、英国等外国势力还角逐了好几场,苏联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

1918年

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等战败国都处于涣散的瓦解状态。

奥匈帝国以崩溃结束,分成了奥地利、匈牙利、捷克等小国。

保加利亚被迫割地求和,割让了爱琴海出海口等大批领土。

奥斯曼帝国被占领,惨遭各种瓜分,大量领土被割给希腊、英、法、叙利亚、伊拉克。

德国发生了革命,他们推翻了皇帝和德意志帝国,建立了魏玛共和国。

1919年

6月凡尔赛条约开始签订,德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被割给法国,但泽走廊被割给波兰(波兰复国),还有土地被割给丹麦、比利时。

德国本想与奥匈解体后,德意志同民族的奥地利合并,但条约禁止他们合并。

德国军队被限制为10万人,不准越过莱英非军事区。

1920年

人类第一个国际议事组织“国际联盟”(国联)成立,该组织是美国提议的,但英法攫取大权后踢走了美国,德国和苏俄(苏联1922年成立)也被拒绝入群;日本被接纳称为常任理事国。

同年,共产国际创立,按照苏联的布尔什维克模式,马克思主义思想被进一步传播,并在世界各地开始出现各种红色组织。

1921年

经历了1920年在武昌上海等地的酝酿后,中国共产党于21年7月成立,开始了拯救中国的伟业。

同年11月9日,墨索里尼的意大利法西斯党成立,这一范本成为日后德国纳粹的学习对象。

1922年

墨索里尼成为意大利总理,法西斯再次扩大其影响力,成为东欧和巴尔干地区许多国家效仿的模式。

12月30日,第一个红色的国家政权苏联建立了。

1924年

因为战后德国民生凋敝,无法支付战争赔偿, 成为老赖,协约国制定了新的名为道威斯计划(DawesPlan)的新赔偿方案,以“恢复德国经济,再让德国还钱”为目的,让德国获得了复苏的机会。

列宁在24年1月21日逝世。

1925年

德国在道威斯计划的背景下,期望获得恢复大国地位的机会,再加上美国的插手,欧美7国签订了《莱茵保安公约》,以确保维持现有边界不产生变化。

1926年

德国拥有了让英法勉强放心的条约,因此顺利加入了国际联盟。

10月,斯大林在苏联掌权,开始了一系列的大清洗。

1927年

1-2月,英雄的武汉人民爆发反殖民地、反英帝国主义的群体事件,收回了汉口英租界。

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骇人听闻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爆发,我党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枪,英雄的人民军队诞生。

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土地革命运动开始。

11月,黄麻起义发生,广州起义发生。

1928年

皇姑屯事件爆发,日军炸死张作霖,为九一八事变埋下了伏笔。12月东北易帜。

尼赫鲁创立印度独立联盟,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人民开始争取自由。

1929年

因为美股崩盘,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经济大萧条,也为二战的爆发种下了祸根。

1931年

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悍然侵略中国东四省,后拥立清朝废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国际联盟遏制日本的企图都以失败告终,进一步削弱了人们对国际秩序和国际议事机制的信心。

1931年夏天到1932年底,欧洲紧跟美国陷入大萧条,有些地方的大萧条持续时间非常长,工厂倒闭,消费乏力,到处是失去工作的人,饿死人都不稀奇。

1933年

2月24日,在国联继续谴责日本的侵略行为后,日本以藐视的姿态退出了国联(它是常任理事国)。

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正式站上了国际舞台,他和他的纳粹党在几个月内就完全掌握了大权。

10月,第三帝国退出裁军谈判会议和国际联盟。

1934年

1月26日,德国和波兰在柏林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双方承诺10年内绝不开战。该行为导致英法的“包围德国”计划破灭,法国也与波兰产生了裂痕,导致了波兰灭亡时法国的一系列迷惑行为。

9月,苏联出于对纳粹德国威胁的担忧,加入了国际联盟。

1935年

第三帝国否认《凡尔赛条约》的裁军条款,撕毁条约,开始公然重新武装。

10月3日墨索里尼发动了阿比西尼亚战争,意大利公然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

3月,德国占领莱茵非军事区,纳粹德国撕毁了《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条约》中的非军事化条款。

5月,意大利攻入埃塞首都斯亚贝巴,将埃塞并入意大利王国。

国际联盟再次丢尽了脸,限制意大利战争行为的一切努力都失败了,联盟领导下的“集体安全”让人不再信任。

英法通过国联有限度的制裁了意大利,但并没有进行实质的惩罚。

希特勒对墨索里尼战争的支持使德国和意大利结成联盟,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者们开始兴高采烈地准备再次对世界动手。

7月,西班牙爆发内战,这场战争持续到1939年。德国和意大利支持叛佛朗哥叛军一方。英、法、苏支持人民阵线一方,但只有苏联给予了实质的援助。

11月25日,德、日凑成一坨,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法西斯国家间开始抱团取暖。

1937年

这年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有一件大事——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我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实质上,对我国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了。

1938年

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完成了早就想进行的合并。苏联拉拢英法,准备组建反法西斯同盟。

9月,慕尼黑阴谋产生,德国吞掉了捷克边界大片领土,然而英法却采取了默然的态度,“授权”德国吞并了捷克的土地。绥靖政策进一步纵容了德国法西斯的膨胀,然而英法却满心以为这股祸水会流向苏联。

1939年

3月,德国突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的其余地区,并将斯洛伐克变成一个独立的附庸国。英法的“绥靖派”为此幻灭,他们终于明白德国已经是头喂不熟的猛兽。

5-9月,苏联与日本在满蒙边境的诺门罕,围绕一条河流爆发了严重冲突,最终苏联以庞大的军势和猛烈的炮火,让试探的日军大败而回,断绝了日本像北方伸手的打算。

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3天后英国和法国迫于国民舆论压力向德国宣战,苏联在其后捏着不久前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参战,背刺波兰并夺取大片领土。

11月,苏联发动对芬兰的战争,经过了艰苦血腥的鏖战,苏联以巨大的代价割占了部分芬兰领土,却也让德国得出“苏联大而弱”的判断。

1940年

4月9日,德军开始占领丹麦,仅用4个小时。

5月,灭亡了波兰的德军转头杀向西欧,在短时间内打败了猝不及防的英、发、荷、比、卢联军,完成数起灭国之战,惟英国通过敦刻尔克撤退逃跑。

6月10日,经过长时间的战斗,德军占领挪威。

9月27日,德、意、日签订了为期10年的军事合约,建立起三国轴心同盟。

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二战战火彻底被点燃。




说点简单点,不认同别找我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瓜分利益不均

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对海外市场和殖民地有着非常大的需求,而殖民地和市场都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等国家把持,新崛起的德国以及殖民地少的意大利等国对此非常不满,要求重新划分地盘,所以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结果就是战败国德国被大大削弱了,奥匈帝国解体了,奥斯曼帝国也解体了,意大利躲过一劫;战胜国英国、法国也被削弱,获得渔翁之利的美国、日本强大了,俄国半路退出成为了苏联基本没被削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导火线,本质也是为了瓜分世界

经济危机导致的社会矛盾,形成了两种主要的方向,以德国、日本、意大利为首的法西斯集团和以美、苏、中、英为首的同盟国为了争夺利益而爆发的战争,战争的结果就是德国、日本到现在政治都是矮子,而同盟国成立了联合国建立了现在的世界规则。

总的来说就像是世界的乱世一样,各种思想、各种势力、各种制度等为了利益在短时间内争夺世界规则制定权的战争,世界势力大洗牌为以后相当长时间为爆发大规模战争奠定了基础。




二战是一战的继续,一战的主战场是欧洲,二战的主战场除了欧洲,还有亚洲。一战结束,欧洲国家内部矛盾依旧没有解决,特别是德国和俄国的混乱局面。在亚洲,日本快速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其太东亚战略注定会触动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各种矛盾在累积,但维持着脆弱的平衡,而经济危机的爆发、希特勒的上台以及英法的绥靖政策逐渐打破了这种平衡,第二次世界大战已不可避免。




简单说,世界本就是矛盾的世界,世界本就不太平。世界是个博奕的世界,世界依然是丛林法则的世界。人心之间的矛盾,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以及对权力、权利等的追求,就会造成种族人群之间的矛盾,进而造成社会矛盾,产生国家矛盾,最终会导致战争,导致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间隔时间短,其实应该是20年不到30年,时间不在长短。因为1,国家总有强弱,世界总会产生新老强权,新老强权总会斗争。2,掌握新老强权者的野心澎涨。3,走向战争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一片雪花。只是我们不知道哪个时间,哪个地点,哪个事件会成为那个最后的一根稻草,最后的一片雪花。




谢邀!一战二战是史实,能改写战史的人是各国元首换了班,不一样的首脑不一样的思维,从没有被一战打怕中爬起来再打的,德国不肯输给苏英法,希特勒疯狂扫欧,英国换了丘吉尔死嗑,是英雄改写了历史。二战又过去了72年,被打怕了德国日本意大利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二战的惨剧就象发生在昨天。美国虽然在二战中全胜,但是后来在对越对朝对以及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中并没有那么如意,就象毛泽东分析的那样,美国的远程战争,也是疲劳战争,输在运输补给线上。所以说美国也不例外,不敢再随便发动战争。从1914一战开始到1945二战结束正好三十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凡尔赛   英法   世界大战   法西斯   希特勒   苏联   经济危机   帝国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间隔   年代   战争   美食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