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给孩子买名牌产品?

前段时间,在武汉某论坛上,一位7岁孩子的妈妈发帖《想给儿子买一双nike毛毛虫,老公当场甩脸子》,这条帖子发出后,引起众多网友讨论。




这位妈妈在帖子里称,自己想让孩子穿好点的鞋子,想给孩子买双耐克毛毛虫,但是老公认为没必要,孩子穿不值当,不同意她买,夫妻两人因此怄气。这位妈妈表示,自己作为母亲,想给孩子买双好点的鞋子,这过分吗?


帖子原文如下↓

怎么说咧?知道工薪阶层的不要随便攀比,可如今放眼望去,穿耐克毛毛虫的小孩简直不要太多,它的舒适性、方便性也是孩子们公认的好。

自我感觉,我家条件也不算很差,2套中心城区房子,夫妻年收入一起将近20万,只有一个7岁的孩子。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之家,怎么就不能让他穿一双好点的鞋子?

  

老公的纠结无非一个:孩子的脚还要长,买了穿不久,而且认为这会助长他的攀比心、虚荣心。

可周围的人,一些月收入3千多的,都是尽量让孩子用好的,背着轻奢的包,自己拿的也是苹果手机……可我老公是个非常讲信价比的人,就认为没必要,用它不值,也不同意我买。


原来我还一直比较赞成这样,勤俭是美德嘛,但怎么说呢,一定有人能理解,有时就是不想天天过这种寡淡的日子,偶尔对自己和家人好一点,很过分嘛?


何况鞋子并不是孩子主动要的,只是作为母亲,想给他买双好点的鞋子。就这么简单。

帖子发出后,很多网友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分成了几派:


站队妈妈:

网友A:每个人想法不同,做妈妈都想给宝宝最好的,我就跟宝宝买了毛毛虫鞋子,穿着舒服。

网友B:我是妈妈,要我我会买,爸爸带娃不多,责任感也没那么强,没有那种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心,不然怎么都说妈宝,不说爸宝,让他十月怀胎,每天带娃试试。


站队爸爸:

网友A:我觉得你老公做得对。作为妈妈,你这个决定多少还是因为和人家在比较,怕孩子输了,其实孩子本身哪里会想这么多。由俭入奢易。等他以后赚钱了,想怎么买就怎么买。

网友B:我觉得你老公挺好啊,性价比也有错?小孩子长得快,真心不值得。


该不该给孩子买名牌?

其实像这位妈妈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

该不该给孩子买名牌?


大多数人主要是下面两种观点:

一种是,生活条件好了,许多人家中又是独生子女,条件允许,给孩子买名牌也可以。

另一种是,孩子长得快,没必要买很贵的衣服,穿着舒适即可。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很多父母觉得现在的小孩子比自己小时候幸福太多。出于补偿心理,很多妈妈都会给孩子买最漂亮的衣服,小女孩就打扮成小公主,小男孩就打扮成童装模特般。总之要把自己小时候没享受过的,都要让孩子享受到。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买名牌、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并不为过,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跟孩子强调需要自己努力,自己奋斗!


不能让孩子只是外表看起来光鲜

有网友晒出自己的经历:

有一次我带大宝坐火车出行,坐在对面卧铺的乘客是一对母女。女孩子长得很漂亮,穿得像小公主一样。我第一眼很喜欢那个小丫头,可是小女孩后来的举动让我对她的印象彻底改观。


她的妈妈给她准备了很多零食,她每一次吃零食前,都要跑到大宝面前,举着零食在大宝眼前晃悠,一脸炫耀的神色,说:“看,我有这个,你没有吧?”然后故意咬得咯吱咯吱响。


好在我大宝定力够强,并没有向我闹着要。要不然火车上我也买不来跟她手里一模一样的零食。我惊讶的是女孩妈妈跟没看见她的言行一样,丝毫没有阻止的意思。我看着那女孩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心里默默地叹口气。



这位网友感慨:父母打扮孩子,不能让孩子只是外表看起来衣着光鲜,而忽略了衣服里所包裹着的灵魂。毕竟价值万金的衣服也掩盖不住寒酸的教养。只敬罗衫不敬人,古人的哀叹发生在儿童身上,更让人觉得惋惜。


再昂贵的衣服,终究会过时;再美丽的容颜,终究会凋谢。而良好的教养却是孩子终身受用的财富。越是优秀的人,待人越谦和,自然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从而走向更大的成功。



爱不是宠溺

谈到孩子的教育,明星黄磊夫妇的育儿经让许多父母称赞。最近,黄磊爱妻孙莉在微博上分享了一段大女儿多多的视频,视频中的多多玩心大起,额头上放着指尖陀螺玩得起劲。网友们不禁感叹女大十八变,记忆里那个懂事的小女孩多多,如今长成了明媚的少女,而且越来越漂亮了!



有人把多多的完美成长归功于黄磊的「富养」式教育,但却忽略了「富养」真正的意义并非只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而是黄磊说的,真正的「富养」是用爱去养,赋予他们一个不孤单的童年。对他来说,再优秀的教育方法也抵不过给孩子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黄磊从不溺爱多多

从小我就让多多意识到,她不是什么特别的小孩,所有的小孩在家里都是特别的,大人都围着小孩转,但在社会上,谁都不是特别的。很多道理,我们大人懂,也要让小孩懂。



黄磊曾给女儿写了一封信《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活下去》,希望女儿做喜欢的事、与喜欢的人相处、以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有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力争成为「少数」,黄磊却希望多多成为平凡而简单的「多数」。


真正的富养 是精神上的教养

大部分父母都想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公主」,让她们看起来高贵而美好,善良而明亮,可是真正的「公主」式教育,是要让她真实地感受到爱,在爱中变得阳光向上;是要给与她足够的安全感,让她知道即使自己不够完美,你的怀抱也会依然向她打开;是要你以身作则,为她的成长树立起坚实的榜样,和力量的来源。

  

而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不管是穷养还是富养,最重要的还是精神上的教养:你可以没钱给她买这买那,但你可以教会她自己努力去争取 ; 你可以没钱带她学这学那,但请你教会她读书的意义 ;也许你不能给她人生需要的思想、才华、意志,但至少传递给她一颗希望的火种、提供一方富足的沃土,给她真正的「富养」。


父母之爱子,

必为之计深远。

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

作为父母,

你要在这白纸上写下什么呢?




我认为给不给孩子买名牌,主要是看家庭经济条件。如果条件允许,孩子也喜欢,那就买呗!毕竟是名牌,质量肯定是好,穿上既舒服,又有面子。但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甚至是有点差,那就不要买了。

我们经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是,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引导孩子面对现实,而是不顾家庭实际情况,一味地去追求名牌,他怎么会知道自己是穷人的孩子?又怎么能够早当家呢?

不知大家是否看过老电影《包氏父子》?这部电影讲的是老包的儿子包国维,他自小就失去了母亲,其父在大户人家当差多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因此,就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老包省吃俭用也要让儿子读书。他好不容易把儿子送到省立志诚中学读书。可谁知儿子却不争气,整日与纨绔子弟厮混。他一味模仿阔少,追求虚荣,甚至连头上抹的油也要和阔少的一样。为此,一生没做过亏心事的老包竟然为了儿子,去偷东家少爷的头油。结果呢?儿子因几门功课不及格而留级,在其父好不容易凑够了学费时,他又在球赛中受阔少唆使打架伤人,被学校开除,还要罚交五十元医疗费。此时此刻,老包望子成龙的期望成了泡影。

我认为,当今的家长真应该把这部老电影找出来好好看看,领悟其中道理,不要把自己的孩子溺爱成“包国维”!家里没有那个条件,却偏偏喜欢摆阔。其实,家长教育孩子奋发向上,努力学习比什么都好。不是穷人不该穿名牌,其实我也是穷人,工薪族哪个是富人?我只是觉得,作为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小不与他人比穿戴,应该比的是品德,是学习。等他们长大了,成才了,自己会挣钱时,喜欢名牌就使劲穿,没有人会拦着他。




我可以说我们家是相反的吗?我不至于甩脸,只是觉得没必要。

孩子刚要学走路开始就给她找朋友从日本买的学步鞋,一双三四百,后来会走路了就穿的毛毛虫,有一次一个朋友去日本旅游,人肉给我带了四双毛毛虫回来。说实话,这种鞋子真的挺方便,感觉孩子穿起来也挺舒服的。

孩子两岁多突然长得很快,孩子穿鞋子一定要合脚,结果是刚买不久的鞋,过不了多久就小了。我觉得穿毛毛虫有点浪费了,就不想给孩子买,孩子爹不依了,坚决要让他娃穿毛毛虫,我背后偷偷地给孩子买了好几次别的鞋子,不贵,也挺舒服的,老公知道后说我,我真是无言啊!

我个人觉得给孩子穿鞋子还是要以孩子舒服为主,孩子不懂得什么是名牌,但是舒服一定是知道的。家长经济条件允许就根据自己的情况给孩子购买,其实大街上普通的孩子还是很多的。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想法,如有不妥之处请见谅!


大家好,我是妮儿妈咪。育儿之路你我相伴,不离不弃,我们一起交流育儿路上的酸甜苦辣!如果喜欢我的育儿生活,请关注我吧!




一个妈妈,想给7岁的儿子买一双耐克的毛毛虫,遭到丈夫的拒绝,俩人因此而怄气。针对此事,我想说:有必要吗?

我家大宝小的时候,我也给孩子买过一双毛毛虫,但是不是在实体店买的,当时有个朋友在某运动品牌公司上班,能帮忙拿到耐克的成本价,所以我买的价格要比市场价便宜很多。话说,这个鞋子确实挺好,轻便,大宝也喜欢穿,可是小孩的脚长得实在太快了,穿了几个月就不合脚了,但是鞋子一点没坏,所以我洗了之后放着,有了小宝后,小宝穿了几个月,仍然没坏,最后送给了我一个小侄子。好一点的鞋子能保护小孩的脚,孩子正处在发育阶段,一双合适的鞋子非常重要。

后来,我也给小宝买了一双粉色的毛毛虫,现在小宝穿不了了,我也洗了保存好,万一哪天遇到合适的人,还可以送给别人。哈哈

不知道题主的老公不想给孩子买是不是因为经济原因,如果是,那么跟老公好好商量,或许找一个毛毛虫的替代鞋也挺好,毕竟,给孩子买东西还是要量力而行。

当然,如果是因为觉得孩子发育得快,给孩子买太贵的东西太浪费,我觉得将来如果孩子穿不了了,可以用来做慈善,也挺好的。

你们认为呢?


【我是"成长为自己",今日头条育儿专栏作者,希望通过身边的故事影响你我他,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及评论】




看了很多朋友的回答,我有一点感想想说。

买鞋是小事,但折射的是育儿理念的问题

我们在纠结买不买耐克,本质是怕这种买名牌的思想会影响到孩子。从这点来讲,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小,它会反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我看来,在家庭经济基础允许的范围内,应该买适合孩子穿的,对孩子有益的。

而对于那种喜欢买名牌,名牌就是好的观念不是很赞同。

在这件事上,如果妈妈给孩子买鞋的出发点是为了舒适,而不是为了名牌,平常也不会特别强调这个鞋子多么多么贵,是名牌,孩子就当普通一般的鞋穿,家庭又承担的起的话,那么买的无可厚非。

而如果妈妈买耐克的出发点是比较,是让孩子穿的也不比别的孩子差,别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都要有的话,甚至要更好,我觉得就没必要了。这种心理很容易让孩子也滋生攀比心理,而攀比是没有极限的。因为家长会不自觉的经常强调:我给你买的这个东西多贵,是名牌,一般人都穿不起。日积月累,孩子就只喜欢穿名牌,穿贵的了。


我们之所以在乎买鞋这件小事,是因为现在的攀比风太严重了

看几则新闻

1、斗鞋

这个月16日,是李女士侄子林林的生日,非常疼爱林林的李女士自然非常重视,早早就琢磨着给孩子买什么礼物。“姑姑,你给我买一双ua安德玛·库里2.5的战靴吧。”林林的要求听得李女士一头雾水。还没等她去商场打听,林林妈妈的电话就追来了:“你别给他买鞋呵,他的鞋多得家里都快装不下了,我们不给他买,他就让你给买。”

李女士找来林林一问,小男生说了实话:“姑姑,我们班男生经常‘斗鞋’,别人有的我没有,就觉得有点儿别扭;如果我有一双别人没有的最新款或限量版,那就牛了。”李女士这才意识到,林林已经从买什么就穿什么的小男孩儿,变成一个有自己想法、有点儿小虚荣的大小伙子了。

2、“想跟我玩,先拿购物小票来……”
听起来似乎有点莫名其妙,但是它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辽宁鞍山市民王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一天回家表示今后衣服必须得在某某商场买,否则都不穿,而且还得把购物小票留着。家长一头雾水,这是为啥?昨日,王女士告诉记者,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第一次向家里提出了“要求”,而且是穿戴上的,这与平时大大咧咧的样子完全不符。“儿子最近情绪一直都不好,问了几次,他也都没说什么,但是昨天我给他买了一件羽绒服,却成为了导火索……”王女士说,最近天冷,她在网上给儿子拍了一件羽绒服,无论是款式还是大小,穿上都很合体,但是孩子却非常不高兴地甩在一边说不喜欢。追问之下,孩子一下子哭了出来,说以后要买衣服就得到本市某某大商场里去买,而且还得留存购物小票。王女士对于儿子的反应感到诧异和不解。但儿子后来的述说,让王女士也开始左右为难了:孩子说,班级里的小朋友穿的都是名牌,可他一直都是网购的杂牌子,小朋友们都不让他“入伙”,不愿意跟他一起玩,说要想“入伙”,先拿购物小票当“入场券”




这个问题,一方面看家庭情况,另一方面看当时的情形。

看家庭情况很好理解了,耐克阿迪之列的名牌服装鞋帽,动辄上千,真不是一般家庭可以随时消费的,尤其是孩子,正值长身体的阶段,几乎每季都要换新,这样的消费,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真真是承受不来的!

孩子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免不了攀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之心很重要。首先要告诉孩子:这些好的物质,并不是孩子本身去赚取的,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努力工作,才换来的。我们将来也可以通过努力工作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对于从父母那里要来的东西,不值得炫耀,只有凭自己的本事换来的东西才更珍贵更有意义。其次,对于物质享受,父母做好表率,孩子也不会觉得那些名牌就有多么值得追求。父母可以多和孩子探讨名牌产生背后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名牌的来历,演化,这样孩子对名牌就不会觉得有多么神秘了,而会去关注一个品牌发展的历程和他们经历的过程,去学习价值的意义,而不是关注表面的光环。

至于看情形,是说可以在孩子有突出表现时奖励给孩子。好穿的鞋子谁都想要,但是名牌鞋子确实消费不菲,所以,可以在孩子有了突出的表现时,比如成绩比上学期有明显提高,比如他们坚持帮父母做家务,比如他们这个学期一直坚持锻炼身体或者一直遵守和父母的约定,回家就先完成作业等等,父母可以作为孩子的奖励,来鼓励孩子继续保持好的行为习惯(当然,这样的奖励除参加竞赛类活动外,千万不要事先许诺:你做好了xxx事就给你买,而是要给孩子意外的惊喜。否则孩子很有可能因为这个奖励而去做一件事,达到目标后会希望要更好的东西。而且在孩子认为ta的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时失去激励的作用)。




很多回答说了跟没说一样,都是站在大人角度去考虑,但是对孩子的教育恰恰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在这个问题中需要考虑的关键是——你孩子学校的同学朋友们都穿什么鞋子。

如果他们都是跟你家庭差不多,中产阶级,生活用品也都是耐克阿迪什么的,那买这双鞋没什么问题,甚至是必需要买的,要不然你孩子很可能会受到周围人嘲笑,甚至孤立。

但如果他们达不到你们的生活水平,由于孩子没有自己的思想,你给他买一些超出同龄人需求的东西,很容易就形成攀比炫耀心理。你可以回忆一下,小时候身边同学买了比较好的铅笔本子玩具,那都是众人羡慕的对象,这很容易对孩子本身造成不好的影响。

一双鞋没什么值得吵的,不让孩子的心理出现扭曲才是需要注意的。

所以,我建议,如果周围孩子都有,那就给孩子买。如果周围孩子没到这种消费水平,就别买了,其他的也有很好的选择,又不是人人都穿耐克长大的,不一样挺好的?




给不给孩子买名牌,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经济原因。

如果家里经济实力比较强,对生活品质要求较高,给孩子买名牌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相反,家里条件并不好,但为了满足孩子的攀比心理,宁可在其他方面省钱也要给孩子买名牌,那就完全没必要。



二是品质要求。

从品牌商品与非品牌商品的品质来看,有品牌,尤其是名牌的产品,其质量、做工、品质上来看,相对更好些。而没有品牌的商品其整性价比就要差很多。

孩子正处于成长期,所用物品应该在安全性、舒适度上有比较高的要求。品牌商品在这两点上相对做得更好些。



三是心理需要。

如果不想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讲究吃穿的习惯,或者不想让孩子过于追求物质生活,觉得所用物品差不多就行,不去选择品牌商品也很正常。

是否选择名牌商品,其实还是看自己的选择了,选名牌无可厚非,不过度追求就好了。




名牌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我觉得Nike也叫名牌,亚历山大也是名牌。我家小朋友小时候衣服基本都是别人给的。自己也买,买的少。鞋子都捡过几次。现在大了。鞋子自己买。说句实话,好一点的透气,舒适性好的,ABC都要300左右。还有些皮鞋更贵。我一般价位就300左右。因为有一次老公图便宜买的鞋让小朋友穿,臭的我毕生难忘。亏什么也不能亏孩子的脚啊。他现在还有别人穿过的衣服再穿。但鞋子,不说最好,但求透气,舒服。一分钱一分货。自己都舍得买几百上千的鞋为什么到了孩子那儿就不舍得呢?对吧?




我个人认为舒服最重要。我一般都是换季打折买安踏或李宁童鞋给我女儿穿。200以内。我老公就喜给我女儿买耐克或NB的他买一双我可以给我女儿买两双。所以买一次我骂一次。他说贵的好舒服不臭脚。他说这话我就用鄙视的目光看他。其实没什么区别,小孩子鞋就是合脚轻便柔软就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毛毛虫   鞋子   名牌   舒服   儿子   父母   老公   衣服   条件   妈妈   孩子   家庭   网友   喜欢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