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我国现在的中学生抑郁症越来越多?

我女儿明天13周岁,我现在坐在广安门中医院“心身医学科”的走廊里,女儿在里面做脑部检测。两个月之前在北大六院和北京安定医院奔波,吃了两个月西药没有效果,现在来这里寻求中医的帮助。

两个月以前,我觉得自己就是那种有福气的人,娘家经济殷实,夫家恩爱和睦,女儿乖巧懂事,去年又喜获儿子……很多人对我都是羡慕的。

突然那天女儿班主任联系我——孩子用圆规尖划伤自己的手臂……天塌了!

女儿两三年以前跟我说,自己胸闷气短总想大喘气。带着她去医院检查心肺都正常,验血也没有问题,当时医生说可能是刚进入青春期,荷尔蒙分泌不均衡,应该没有大问题。我轻信了医生的诊断,没有进一步做检查,现在回想——隐患可能从那时候就埋下了。

女儿学习尚可,语文和英语不怎么学也能前几名,数学稍差也能占中等水平,我是佛系妈妈,觉得差不多就可以,没必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后来孩子五年级考上本校初中,直接跳过六年级直升初一,课业一下子繁重起来,女儿的数学沦落到班级平均分以下,她开始对自己失去信心,开始了焦虑和抑郁……而今她的班主任也是数学老师说我错了,现在的孩子课后都上补习班,班里数学前十名有五个都上特训班,孩子最大的障碍就是数学,课后多花点力气补上来就啥事都没有了,不至于现在这么大挫败感。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孩子本身就是寄宿学校,每周回家两天,都是想办法给她做好吃的,带她出去散心游玩,哪里舍得再让她补习?可是大海淀可能就是要这么残忍这么拼命!

北大六院和安定医院的检查结果就是“考试焦虑症”和抑郁症,我从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会和这种情绪障碍和心理疾病粘边,但这就是现实发生了………在医院的时候接触了其他家长,我才发现如今青少年出现情绪障碍和心理偏差的竟然这么多!!!一个初三男生,成绩一直班里前三名,平日非常健康优秀,突然有一天在教室里嚎啕大哭不可遏抑,学校通知家长紧急送入北大六院,医生和家长费了好大力气才帮助他止哭,期间这个孩子断断续续告诉大夫,他现在不想哭泣,但是自己停不下来。还有一个高二的女生,身高1.75米,白皙文静亭亭玉立,三好学生班干部,是那种典型的“别人家孩子”,疫情期间上网课,正式开学以后就突然出现了问题,恐惧出门上学,强拉出门要戴口罩和帽子,把自己藏得严严实实,跟妈妈说自己脑子里有两个小人,总对着她下达不同的指令,让她不知道该怎么去执行……孩子母亲跟班主任申请休学,班主任非常震惊,不相信一个这么好的孩子会出现问题。这个母亲告诉我,她给女儿吃了一个半月中药,目前症状有缓解,也是因为她的推荐,我才转而求助中医。

女儿目前主要是情绪低落,害怕考试,偶尔会有轻生的念头。我每天都带她出来散步晒太阳,带她出去吃美食,每周一次心理疏导。这两天她提出想养小兔子,我决定明天带她去北三环一家宠物店挑选她喜欢的兔宝宝……

女儿出现问题以后,我每天都在反思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真像老师说的没及时给她补习瘸腿学科?是不是生二宝后忽略了她的感受?是不是我们没有满足她某些方面的需求?医生告诉我不要苛责自己,是我们的教育环境出现了问题,她每天接诊大量的青少年病例,北大六院儿童情绪障碍逐年递增,是我们的大环境出现了问题,他们也在寻找原因,为什么这一代是脆弱的一代?目前没有明确原因,这种问题是一个“多因一果”的问题。

孩子首先要成人,然后才是成才。如果她连健康和生命都不能保证,我们要求她的成绩有什么用?

我开始学习专业心理知识,报考心理咨询师,因为我要学会科学地和女儿交流相处,我要陪伴她走得更稳走得更好,我要把她拉进阳光里,让她向阳生长!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患过抑郁症,做过心理辅导教师。我觉得我是很有发言权的。

  • 先来谈谈当今时代、当今中国的社会特点吧,因为这个是抑郁症频发的第一大决定性因素。

第一,我国在近10几年来经济的迅猛增长,那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数据我就不说了,你们都可以查到。但凡事都是利弊双收的,经济迅猛增长的背后,都是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努力、辛勤的学习、工作必然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流通加快,从而使得学习、工作节奏逐步加快。

这点是很重要的一点,需要多说两句。在以前互联网不发达甚至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人们能够看到的、感知到的生活范围比较小,至少是时效性很差的,但是当互联网发达了之后(以移动互联网兴起和普及为标志),信息的时效性有了巨大的提高,远方的人做什么,每天怎么工作、怎么赚钱、怎么生活,你都能很快得知,而人又都是有社会属性和一点虚荣心的,攀比是人之常情,所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更频繁的焦虑。因为大多数人都觉得,同样都是人,别人拥有的,我也应该拥有,别人怎么工作赚钱,我也应该怎么赚钱。

所以,学生们尤其是中学生,他们上网是很频繁的,也就自然容易受到互联网大节奏带来的焦虑影响。

  • 再来谈谈当今时代、当今中国的教育环境和学生心理特点,这个是抑郁症发生的第二大重要因素。

由于我是中学教师,自然也就对教育环境以及中学生特别了解,所以我是非常有资格谈这个问题的。我有着10几年的教育行业从业经历,教过文化课,也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教师。

第三,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北方地区,对于学历文凭的过分看重,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是的,你没有看错,历史文化、思想观念也是抑郁症的始作俑者。你可以仔细想象一下,为什么课外培训班尤其是应试升学类的文化课培训班会如此火爆,课外兴趣的干不过应试文化课的,应试文化课的又干不过升学考试的,要问哪一类教育培训最火爆,答案没有什么悬念,一定是与升学应试相关的,如果高考培训排第一的话,那么考研培训就一定能排第二。

根本原因是什么?那就是家长对学历文凭的过分看重,没别的原因。这种学历文凭控思想,北方比南方严重,其中最严重的省份是山东省。南方尤其是广东、广西、江浙、福建一带,对学历文凭的执念要比北方小很多了,更多的是实用主义。

所以,正因为家长对学历文凭的执念,才造就了对孩子应试成绩的过分关注、过分用力,这一定会给孩子身心带来双重的巨大压力。

第四,相比于当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传统的体制内应试教育模式与此形成了鲜明和巨大的反差。

感觉话有点长不好理解?简单通俗地说就是,生活太丰富、太有趣,而应试学习却太枯燥、太无聊。在以往几十年以前,生产力水平较低、物质生活条件较差时,生活也很枯燥单一,所以就不会显得应试学习比生活无聊多少,甚至学校的应试学习还会比生活更有趣呢。

但是社会发展到了今天,00后的这帮孩子们,从小就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物质条件十分富足的年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他们知道了更多的事情,具备了更多的思想,更加感觉到了学校应试教育的枯燥和无味,因为对比太鲜明,反差太明显了。他们不由得会想:生活那么丰富有趣,为何我却要像坐牢一样每天被困到学校和教室接受这样枯燥的学习方式呢?

所以,一句话总结,当今的时代发展太快,社会变化太快,以至于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跟不上节奏了。虽然倡导素质教育倡导了很多年,但是喊口号容易,执行难啊。如果要想把应试教育也变得很有趣的话,那么一定是需要高额的物质成本的,这个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事情。至少学校方无法实现,更多的素质教育还是得依托家庭教育。

第五,由于当代00后、10后孩子们普遍出生在物质条件优越的时代,他们的抗压能力普遍相比上一代人差一些。

这一条虽然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个人认为不是最主要的原因。00后和10后的父母们、爷爷姥爷们,多多少少还是有过一些苦日子的,但是到了现在这个年代的孩子们这儿,从小被至少6个成年人围着照顾,享受着很好的物质条件,所以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基本没有受过什么苦,心理抗压能力肯定是不如上一代、上两代人。

但我要再强调一遍的是,这一条不是主要因素,毕竟孩子自己无法选择出生在什么样的时代和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是长辈们给的。

  • 综述

总之,抑郁症的频发,这是今后社会的一大趋势吧,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是高知人群,这种病症的发生概率就越大。这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旧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更高生产力的一种必然表现。

以上的五点,不敢说非常全面,但至少是非常主要的五条因素,是造成抑郁症频发以及低龄化现象的

决定性所在。

欢迎大家关注我,我是魏老师,一个看破红尘世事但依然热爱生活的成熟大叔。




先给大家说个前几天做过的真实的抑郁症案例吧。

前几天有个高中男孩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我的面前,他长得很帅气,但脸上愁云惨雾。

他说他突然不想上课,他只想待在宿舍休息几天,他想看书的时候就自己在宿舍看不行吗?非得要去教室吗?

他突然泪流满面,用全身的力气大吼着说:

我为什么要清晨起来就进入到那个教室?然后过几十分钟又放我出来一小会儿,然后又必须要进去,之后又放我出来一会儿,又进去又出来,一整天都如此,一天天都如此,我不是在学习,我是在坐牢!我比坐牢还难受,未来是我自己的,我不上大学了不可以吗?我不这样生活不可以吗?为什么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要求我那样?”

说完,他更激动了,捂着脸坐在那里嚎啕大哭。

他让我想起我初一女儿经常对我说的话,她说妈妈我好羡慕你小时候,我说我小时候吃没好吃的,玩没好玩的,放学回来就是放牛,然后回家做点家务,到了晚上才看会书。她说你不懂我们现在小孩的痛苦,我宁愿过你小时候的生活也不要每天学习,我羡慕你可以放牛,可以采花,羡慕你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跳绳,这些我都没有。

世界那么大,天空那么广,可是我们看看我们给孩子们一个多大的世界呢,我们一方面给他们描述这个世界是多么精彩,而我们给他们的,却只有教室和家这两个方寸之地。

他们有探索的欲望,却不能去体验大自然;他们有好奇之心,却接触不到新鲜的事物;他们有强健的身体,却不能飞扬的跑起来。

他们有的就是早上六点钟起床,去学校上9节课,一路风驰电掣回家赶作业,不到晚上11点不得解放,每天如此,天天重复,没有尽头。

他们不仅要承受超长的学习时间,还要不断承受和同学比出来的低人一等。周考月考季考,考考伤神,前几名总是只有那么几个,更多的人在和别人的比拼中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你说可以不比吗?从小到大,父母一直在孩子耳边催眠说,你看隔壁家的孩子,东西收拾得多整洁;看你表哥,一点都不像你那么淘气;看你班上张三,英语成绩多好;看你年级李四,每次考第一,你还不反省反省?

你还不反省反省!

对他们来说,这个世界是别人眼里的精彩,却是自己的牢笼,久在樊笼里,何得返自然?

家有开明体贴的家长还好,好歹能看到孩子的苦恼,能从精神行动上理解支持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不良情绪,让孩子的委屈有个发泄的渠道,让孩子觉得自己至少是安全的,这样孩子才能将精力投入到奋斗当中去,这种孩子很少得抑郁症。

而更多是比孩子还焦虑的父母,不断的将焦虑传递给自己的孩子。有的控制欲望强,自以为我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从不听孩子的要求和抱怨,说一不二,自己永远是对的,给了钱却给不起精神食粮。

这样的孩子承受着你看不到的压力,他也看不到支持和希望,便对人生越来越绝望。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他们经常冒出这个念头,慢慢的走进自残和抑郁。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被重视、被无限的爱和包容,还有被尊重被接纳,如果作为父母,你能做到这些,那么我相信你的孩子跟抑郁无缘。

每个人都是世界的探索者,除了教室,还有大自然可以赋予他们知识。我真的觉得中国的孩子太苦了,天天喊减负却看不到实质的改变,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国外的孩子没有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压力,在各个领域还是可以大放光彩呢?我们不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示吗?





现在只有学习机器,没有追梦少年




我说个可能性啊,不过声明一下:我真的是自己瞎琢磨的,没啥依据。

我觉得是不是因为再过去比如就说我们这代人好了,小时候父母们、长辈们尽管也会有人对孩子比较溺爱,但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其实是比较“简单粗暴”的。

什么“跟孩子做朋友”,什么“快乐童年”,什么“赢在起跑线”等等,在很多父母的意识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

所以反而孩子更习惯了“孩子”的这个身份,父母也更习惯于“父母”这个身份。

没有错位也就没有混乱。

同样的一件事情父母往往“说一不二”,而孩子通常也只有接受的份。

简单来说就是那个时候的父母们大都不太在乎孩子的教育问题——无论是文化课的学习还是兴趣特长又或者是所谓的“心理健康”。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哪个父母还跟过去似的你就会觉得他很另类。

恕我直言,我认为现在的父母从小对孩子的各种关心、呵护过度了,这就导致了很多孩子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各种“磕磕绊绊”甚至是一些“头破血流”。

比如我记得我们小时候能疯到两拨人搭建阵地,然后相互丢石子战斗……真就有人被打的头破血流,还缝的针。

还有比较典型的是那个时候被欺负了往往也不会去找老师、找家长,而是自己一群小伙伴合计一下如何报复回来。打赢了皆大欢喜,打输了也不气馁想尽办法也得出口气不行。

那时候孩子们的朋友都是孩子,而且往往都有很多朋友,几乎不会有孩子把父母当朋友的,大家泾渭分明各忙各的。

所以对比一下看看现在的孩子,他们的“朋友”其实往往大都是“同学”,而且一般来说在学校的时候是“朋友”,但是放学之后大多数孩子就没朋友了——有的更多的只是各种学习班、兴趣班。

家长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把自己孩子的方方面面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所以现在的很多孩子很多能力都丧失了,也就导致了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越来越差了,也就导致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变差了。




每天像个机器人一样,吃饭睡觉上学,拼命刷题,能不抑郁吗!




应试教育的压力大。学习强度大、时间长,考试测验太多,常受排名压力困扰;

升学压力大。大环境包括学校、父母一直强调考试成绩与升学的学校主导自己的前途,缺乏人生规划、理想与前途的掌控感;

运动少。户外运动时间少,运动量不足,日照时间不足;

参与课余兴趣的时间少,缺少解压排遣通道,常感到紧张、压力与痛苦;

睡眠不足。




据报道,中小学生抑郁率达34.57%。


“老师,我不想活了,我想死,我要回家,麻烦老师给我奶奶打电话,让她来接我。”小A站在晚自习老师身边,流着泪,声音轻柔。

晚自习,数学老师讲卷子时,发现小A没有卷子,就问卷子呢?小A说她没有卷子,但她做了练习册。当老师要她把练习册拿出来时,发现她交上来的,是小B的练习册。

老师说,你的嘴里有没有实话?

小A泪如雨下。她平时学习不错,今天的表现让老师失望,说话有点重了。小A哭了一会,走上讲台给老师说她不想活了。

这一说把老师吓得不轻。

在给小A奶奶打过电话后,老师耐心开导小A,极尽温柔与诚恳,并且亲自把小A护送到校门口,交到她奶奶手里。

小A是单亲家庭的女孩,13岁,父母离异。父亲来过学校一次,满身酒气。小A发生让人操心的事不是第一次,那次是中午放学时间,她独自爬到高高的火车路桥墩上,不知道想干啥。因为穿着校服,被路人发现后给学校打电话,学校派人找她回来,她说心情不好,只是上去吹吹风。

动不动心情不好,就要求请假回家。她是不是抑郁没有人带她诊断,反正就是和一般孩子不一样。如今,老师待她小心翼翼。

我班还有一个女生,曾经夜晚坐在河边,边喝酒边哭边在QQ上和同学告别。同学告诉我,我赶紧驱车奔向河边,边走边联系她家长,真是给人收魂呢!好在同学先到陪着她劝她,她家长也先我一步,把她领回家了。

另有个女生,初一成绩出类拔萃,初二名次默默后退,感觉整个人越来越颓废。有一天晚上给她妈妈说,睡不着,感觉自己就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人,生活学习一团糟,自己就是一坨屎。第二天她妈带她去医院看身心科,诊断为中度抑郁。

还有个女生严重不自信,心里羡慕别人,言行模仿别人,做事拖拉,上课走神,记忆力下降,成绩下降厉害。不高兴了,能连续哭泣一个多小时……

我们附近有个私立名校,听说连续两年都有初中生跳楼。学校处理得好,外界一概不知。学生都知道,但不准议论。

有个女生初一在我校上了两个月,然后托关系掏大钱转到私立名校,如今初三,抑郁了,休学了。

还有,私立名校从河南挖过来的好学生,在原学校数一数二,过来后考试名次一降再降,受不了了,抑郁了,坚决不去上学了。

……

如今小孩心理出问题太普遍了,在我看来,首先是家庭因素。

我们班那几个女孩,要么父母离异,要么父母关系很差,吵闹不断。孩子从心底感觉孤单,感觉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父母对孩子缺少陪伴,又期望过高。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便认定孩子偷懒、笨蛋等,贴上耻辱的标签。

孩子是父母之爱开出的花朵,结出的果实。花朵、果实有问题了,很大程度上原因在父母这棵树上。

再者,从小学到中学,孩子们面对竞争和升学的压力,普遍焦虑。得上抑郁症的,大多是学习好的孩子。她们敏感、自尊、奋力向上,但骨感的现实令她们疲惫、心灰意冷,进而感觉前途茫茫,失去奋斗意志,进而失去对身边人、事、物的兴趣,陷在情绪泥淖中不能自拔。

第三,网络的影响。如今的网络浩渺超星辰大海,期间充斥着五花八门的信息,孩子们凭兴趣遨游网络世界,但他们缺少应该具备的免疫力,无法分辨信息良莠。有些灰色黑色信息会对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所以,身为父母,要知道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阳,孩子健康成长离不开亲爹亲娘。充满爱的家庭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孩子疲惫的时候,可以歇息停泊。

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父母切不可盲目攀比,追求名校。如果孩子能力不及,那就相当于把孩子架在火上烧烤。父母要勇于接受孩子的平凡,家庭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同时,要给孩子经受挫折教育的机会,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

要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个手机。就这么简单!孩子拥有手机,家长不管不顾,那十有八九会出问题。学习退步那都是必然的,孩子的精神世界的蜕化,更会令父母始料未及,总以为我的孩子还小,想不到她们已经厌弃了这个世界。




就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回到家孤零零一个,没有玩伴,社区里不认识几个,跟人几乎没有交流,父母逼迫学习,来去路上也没人交谈,看到的都是冷漠,到学校更甚,与同学同龄人是竞争关系,差一分就落到后面档的排名,甚至注定没了前途。这样的环境下,出现大量抑郁有什么奇怪的?




这就是拔苗助长,教育内卷化的恶果。

别说什么孩子被溺爱,抗压能力太差。

我是80后,我觉得我孩子比我以前辛苦多了。

他现在学习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拓展能力,各方面绝对比我强,但他现在小学二年级的学习强度已经相当于我初中的强度。各种知识背诵理解书写,各种拓展阅读,各种提高加深……

这才二年级……

还要这样过多久是个头?我光是想想都替他觉得累!

别说什么一周休息两天!这两天除了做作业,还有学而思,兴趣班!

我现在就是尽量让他学习更高效,挤出更多时间去玩,去户外运动!

我当初只有高三下学期算是高强度的汇总学习迎考,拼命上了重点线,后面基本上就很顺了。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比,小学,初中,高中,完了大学毕业还不好找工作,考研吧,研究生能不能毕业还卡在导师手上……

所以从小学到研究生,跳了一个又一个……现在还有越来越多杀父母的……[笑哭][笑哭]

教育引导孩子的学习成长真的得讲方法,不然呢,不是你死就是他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文凭   焦虑   中学生   抑郁   家长   兴趣   女儿   父母   压力   能力   老师   感觉   孩子   我国   心理   学校   社会   朋友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