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孩子上学不用接送而今又是接又是送,有什么感想?

六七十年代,经济不发达,人口流动少,周边都是熟人,危险系数低。绝大部分人都在温饱线上挣扎,大人首先要想办法不饿死,才能再去想其它。

你看看六七十年代的城里乡下,除了走亲戚的,很少有陌生人。都在户籍所在地待着,邻里邻居,知根知底。

不怕被人拐卖,再说了拐卖也没有市场。家家都生好多个,时不时还能看到被抛弃的孩子没人要。

大人们要么在地里刨食,要么在工厂上班。农村老人一样上坡下田,一样为了工分挣三餐。

农村公路上车都没几辆,看到一辆车还觉得稀奇。除了小河池塘,基本没有多少危险。没有必要接送。

再看看现在,生活好了,不缺吃少穿。工厂公司遍地,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强。人来车往,熙熙攘攘。不要说几岁孩子,大人都危险。

纵横的公路上,车来车往,源源不断。你敢把六七岁的孩子丢在路上,让他们一个人上学?

每年车祸多少,看看数据就知道。除了交通工具,还有人为危险。因为普遍生得少,人贩子也有了市场。还有另外一些黑市需求,因为太血腥,太可怕,就不在这里提。

现在的人生得不多,家家不是一个就是两个,两个以上的都少。人以稀为贵嘛,哪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必须得接送啊。路上都是陌生人,一旦失踪哪里找得到。

加上现在生活有保障,到了年龄就退休了。也不存在过不下去的情况。没事干啥?送送孙子孙女上学呗。

因此,过去接送没必要,现在接送有需要。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人们思想单纯,走的是集体化道路,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票证供应。运动不断、斗私批修,政治觉悟都高,将名誉视为生命,社会秩序稳定,路不拾遗。投机倒把,坑蒙拐骗,黄、赌、毒遭受了严励打击,基本绝迹。企业福利多,自设学校,可就近读小学、中学,父母忙时可到食堂吃饭,放学后自己回家。农村大队有小学、公社有中学,除边远地区需住宿外,无需接送。现在不同了,有拐卖妇女、儿童的现象,路上车辆多,交通事故时常发生,孩子读小学低年级时自己上学不安全,需要接送。




主要是那个年代在毛泽东思想教育下人们思想纯洁、觉悟高、境界高,社会治安好、秩序好,没有坑蒙拐骗,没有黄赌毒,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大队(现在的村)有小学,公社(现在的乡)有中学,工厂有子校,再加上公安部门认真负责,即使有孩子走远了找不到路回家,警察也会把孩子送回家。




六七十年代,我们上小学,就是背着书包,跟着村里的大孩子一起去三里开外的小学去读书,没有家长送,也没有家接。放学就排路队,跟大同学一起回家。安全着呢。那时,每个大队都有一所小学,上学路近。不过,远的也五六里的。

那时,农村的家长家里孩子多,都在生产队出工,哪有时间送呀接呀。

也没有送接的必要哇。那时社会治安非常好,根本没有拐卖孩子的的情况。路上没汽车,就连自行车也没有。有水塘,但放学有路队长,由路队长负责,也没有人敢在放学路上到池塘里,小河里洗澡。同学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监督,互相管理,自我管理。绝大多数孩子从小就能自理自立和自律。

那时的孩子在家里就是“放养”的。不仅上学不送不接,在家里,早晨天没亮,父母就把你叫醒,到村子周围甚至出庄子捡粪,回家再上学去。放学回家,就弄柴草或者是挖猪菜,那时是没有家庭作业的。父母没有检查作业,督促孩子学习的任务和习惯的。假期也没有任何作业负担的。那时,学生和家长都没有考试升学的压力,不以文化课分数论英雄,而以思想政治表现为核心,兼顾智育、体育、美育、劳动等衡量学生。没有什么升学考试。小升初,初升高,都不依考试成绩,而是以德育为核心,综合衡量,推荐升学的。大学也是依据政治思想表现,工作能力等推荐升学的。没有学而优则仕的诱惑,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工人农民地位高,是主人。只有分工不同,工人农民都光荣。工人,农民照样可以当总理。

而现在,应试教育发展到了颠峰。学生家长都把读书考试成绩看得特别重要。“惯养”着孩子,溺爱着孩子,希望他们能考好成绩,能升个好学校,能找份好工作,能出人头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所以上学送,放学接。陪读成风,补课成风。

现在孩子上学又是送的又是接的主要还是出于安全考虑。社会上有拐骗儿童的现象,有犯罪现象。路上车多,有安全隐患。孩子金贵。从接送的现象也折射出了家长对孩子的上学的特別重视。

接送,惯养孩子有利有弊。接送有利于孩子的人身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但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的自立自强,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赖思想,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该放手的放手,该关注的适当关注,不能一切包办。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霜。我看还是不接不送的好。城里的孩子,小学二年级就不必接送了。农村里小学生上学路远,远的有十多里路,小学生还必须接送。初中就不必接送了。

“放养”不好,“惯养”更不好。应该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自由全面的成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年代,人们都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了头脑,都在为抓革命促生产、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那时候,虽然物质条件差,但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高,天天对着毛主席的画像,早请示,晚汇报,斗私批修;早晨唱着《东方红》出门,晚上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回来。基本上是路不拾遗,就是捡到了东西也主动归公;小偷极少,没有人贩子。这是当时小孩上学不用接送的主要原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基本上不流动,出门都是熟人,且都会相互照料,孩子们上学放学都是成群结队;那时候农村的路上只有行人,没有车辆,城里路上虽然有车辆但数量不多。所以来回路上不会发生交通事故或很少发生。这是当时小孩上学不用接送的又一重要原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小孩都很多,大人们每天都要参加繁重的劳动,对小孩根本照顾不过来,也没时间接送小孩上学放学。这也是当时小孩上学不接送的原因之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处于文革时期,当时法律不健全,斗争很残酷,谁干坏事,就会对谁毫不留情地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因此谁也不敢对小孩实施侵害。这同样是当时小孩上学不用接送的一个原因。

而今小孩上学为什么要接送呢?因为,现在有可恶的人贩子,他们靠贩卖妇女和儿童获利;现在路上车辆太多,交通事故多;小孩是弱者,一些对社会不满的人,会选择小孩对其实施侵害,以此来报复社会;……。所以,而今小孩上学必须要接送。[祈祷][祈祷][祈祷]




六丶七十年代,自己的孩子抚养都困难,谁还去打人家孩子的

主意?况且,人们都被限制在狭少的空间里,想要出门都要单位出具介绍信,即使有坏人想拐卖儿童,也没有机会。再者,那时自行车都是奢侈品,更别说汽车了!所以孩子们还是相对安全的。还有重要的一点,集体或单位允许你停下工作去接送孩子吗?!




首要的还是安全问题,过去车辆没有这么多的,个别学校也组织学生的一一归程队:

另外,就是就近上学,

例如,本地为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是让新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原址的某校整体搬迁,而更多的孩子从原来的十分钟路程延伸至二十至半小时左右(?),而途中还要穿越几条斑马线等等……

这就直接给孩子及家长们添了渚多的不便,有条件的是四轮,低档次的小电驴或单车,再有就委托亲朋(大多是邻居拼车)确实没办法了,只能选择托管……




因为六七十年代你的路上走的人,你都认识。今天,住你邻居的你都不认识!这群不认识的人各色各样,还有如流水的车!这些六七十年代有麽?再问就是你家里没孩子,没关心过这么大孩子出事的新闻!没资格问这种问题!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严刑苛法,各级群众组织严密,当时主要靠群众专政,对于执法严格严谨要求并不高,所以对犯罪分子震慑极大。如今法制健全带来了无法避免的弊端是犯罪分子规避法律打击有了空间




六七十年孩子上学不用接送,道路不平,农村孩子爬山过垇,恰好培养了孩孑吃苦耐劳,独立自主的能力,造就了一代勤劳的人们。


因为那时社会上没有偷骗和拐卖人囗,学生从小懂得互帮,诚实。现在道路好了,书包重了,车辆多了,孩子少了,父母视孩子如宝贝,儿行半里母当心,不惜车辆接送,平安到家父母放心,上放学时段因拥挤而堵车,不惜干上一架,也要过去。这样做其实对孩孑不利,使孩缺失安全意识和独立自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路不拾遗   孩子   作业   大队   感想   小孩   车辆   路上   家长   危险   现象   父母   农村   思想   儿童   小学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