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按档案最先记录的那张表是什么表?

谢谢邀请。退休时当然是按挡案最早记录的“参加工作”具体时间计起,不容质疑,只是这张“参加工作表”内容与形式表现不同而已,其核心性质是一样的。

但什么是“参加工作”的最早时间呢?如何界定确认呢?要视具体情况而分析确定。因为从上世纪90年代起至本世纪现在,档案管理逐步日趋规范完整完善,并逐渐实现了联网对接,具体表现在从90年代至今基本实现了全国联网、分类管理、有档可查、一目了然,争议较少。

由于众所周知原因,上世纪80、70、60、50等年代档案管理不具统一规范,出现随意性不重视等现象,因而造成一些人在退休确定“参加工作”时间出现了争议,故除了有关部门管理外,自己也应妥善留存,很有必要。

具体举例,比如:

1.上山下乡知青工龄计算,就从有关市、县革命委员会和知青办公室联合下发的《上山下乡通知书》时间起确认。

2.当兵入伍时间,就从接到有关市、县武装部《入伍通知书》时间计起(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3.农村民办代课教师,就非常具时代特殊性,当时或许就是公社干部或大队干部一句话,则代课10多年、20多年不等,其户口仍是农村但有些收入,后根据有关政策转正至退休,时间就从“参加代课老师工作”那年那月具体时间计起。

4.上世纪70年代人民公社根据需要,充实了管理人员(可能各地不尽相同),简称为“八大员”:理论辅导员、计划生育指导员、林业员、农技员、电影放影员、甘蔗员和水利员等,其身份全部为农村户口,公社上班下大队工作,只有少许补贴,年终主要凭公社证明回生产队计算工分,按工分再分口粮,但随着时代进步,各大员都有了上级主管局或管理机构,其身份先后在转变,随后无论何时何地退休,其“参加工作时间”就从当上“八大员”那个具体时间算起。特别指出:这八大员中如中途因其它原因中断,但不影响“这段工龄”确认,当然如随后转正则成了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而今又新增:司法员、国土员、治安员、农税员等等人员,都是按规招聘(有的是上级局招聘,有的是组织部招聘,有的是乡政府招聘,等等),其资料已相当齐备啦。

5.还有的行业比较专业特殊,比如上世纪70年代,人民公社各大队设立了医疗室,当时配备了一名专职赤脚医生,我下乡时就常装病偷懒到大队看病,当然只能是些小感冒啦、拉肚子啦、链刀割伤手啦等等,稍微重一点的就要到公社卫生院看病了。(现在据说“这段时间”也要认可,如有友友关心,可去咨询社保或卫生局等,以权威部门回答为准。)

拉拉杂杂回答,有些让人烦,请愿谅,仅供参考。最后祝友友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档案袋记录的年龄,是劳动部门根据个人入职而填写的登记表,特别在年龄、工种这二行内,必须要真实填写清楚,否则对将来退休,结婚都有很大的影响。

工种填写清楚,将来可以对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有很大关系。年龄不能造假,有可能对自己提拔将来有关连。

认真填写,真实反映。




这张表按你最初参加工作填写的,按先后顺序填写的,它能证明参加工作时间,参加工作年限,特殊工种年限。你退休需要掌握全面的工种时间,还需要到所在单位拿最初的工资表来证实。就这样。谢邀请!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

第一,正常情况下,是以最早形成有效力的原始材料为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身份证与档案年龄不符,按政策规定是以档案中最早形成有效力的原始材料为准。那么什么叫做有效力的原始材料呢?我理解就是学生登记表,入党团志愿书,下乡通知书,入伍通知书,招工登记表之类的,多伴都有单位公章的原始材料,这样就是有效力。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转折时期都有一张登记表,比如上学的时候有毕业生登记表,下乡的时候有下乡登记表,参军的时候有入伍通知书,招工的时候有招工登记表,这些都是形成较早的原始材料,而且上面都有相关单位的公章,就是所说有效力。

第二,特殊情况下,也有一些可以直接形成佐证的材料:

这是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有很多各不相同的地方,比方说有的人很早就写了入团申请书存入档案,而这份在学生毕业生登记表之前就形成的入团申请书,上面就有年龄原始记载也有相关人员签字或印章,这就可以作为年龄的最终判断依据。

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每个人的档案都不一样,必须根据每个人的档案的实际情况去判断,掌握原始材料形成的价值以及对年龄的判断依据。不能机械的认为就是以招工表为准,在招工表之前形成的一些原始材料,如果具有效力,也应该作为判断依据。并且要综合考虑档案的前后形成材料的完整证据链。

综上,我认为题主所说,退休按档案走哪张记录表为准?这句话不够科学准确。因为这些可能是张表,也可能不是就是一个证明材料,应该肯定的说,各种登记表有格式化的形式和公章,以及表述的清楚的优点。但在它形成之前,有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原始材料凭证,也不能忽略,就像上面所说,入团申请书中对年龄的原始记载,同样可以作为年龄的确定依据。

关注燎原杂谈,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每个人的人事档案资料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制做档案目录的。所以,退休年龄依据的那张表格,只要是登记时间最早的那张即可,跟什么入学登记,或入职登记没关系。因为有些人的档案中没有收入学籍档案,特别是早期的人事档案,很多重要信息资料缺失。记的,我单位几位党员的资料不全,有的没有入党志愿书,没有入党介绍人;有的没有入党申请书和积极分子表;有的没有任何有关加入党组织的信息,但他已经是老党员了,……我们这些档案管理人员也无可奈何。




按题意分析,个人的人事档案建立,一般自中学的学生年代的登记表始,又如进入大学奈自毕业后又录聘于单位,前后要进行无数次的登记表.入团志愿书,招工表和俗称职工与干部编制的履历表.简历表及入党预备和正式入党志愿书等等应该进入个人档案的包括有重要犯错犯罪受处分判罰的内容,人的一生经历记录,可以说既平凡又不平凡。

但是如某人临退休时,经单位送报,社保机构对其档案的审核内容认为很充分也很齐全,该人的经历如自学校至工作后的档案内容又很清晰,一目了然。自学校至单位工作又很单一,没平繁调动又不复杂。

尤其是身份证上出生日记录与档案各填表格中内容数字相吻合一致,相信社保机构经审核后的到龄退休批准日也会相当顺利及很快批复,没那么麻烦。反之,如出生日数字对照有出入,那就要看你在档案中最早记载的那张如中学生登记表出生年月为准。




应该是接到入厂通知书后,根据用人单位要求,自己亲自填写的第一张表。即《职工入厂登记表》因为第一张表,填写的内容很多。几乎完善了你以前的所有简历。并且提供了有关证据。所以说第一张表对你一生很重要。以后的表几乎都是由单位填写。装入个人档案。




是参加工作的年龄、时间、出生地、籍贯

等等感谢邀请!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的是入伍登记表,有的是招工登记表,而有的是入团申请书,按照现行的规定,当档案年龄与身份证年龄不一致时,按档案最早记载的出生日期作为计算退休年龄的依据,俨然不把身份证这最具有个人法律依据的证件当回事,不能不说是种遗憾,我周围就有当初入团申请书因错误地写错(哪怕是被老师写错)出生日期,即使以后各种记载的出生日期完全与本人事实一致,也不得不按档案年龄退休的。所以说,现行规定有待完善之处!




退休按档案最先记录的那张表是什么表?

个人档案袋里,记录入职人员有关人事档案信息,尤其第一份“入职登记表”,记录的详细信息,作为“本人”退休时重要文件;记录本人姓名、岀生日期、籍贯、家庭主要直系亲属、何时何地有何部门招工、入伍、上山下乡、顶岗顶职、大学毕业分配及支农支边、待业青年等批准的文号(函)、通知书……

我们在读书时,在学校也有一份“学生档案”,记录你在校的学业、入团、入党、奖惩等……学生档案第一张表格,


虽然是档案第一份记录;只能证明你未参加工作之前的学业状况,不能作为入职证明;后期毕业分配正式入职的“安置分配”或与单位签订的第一份“劳动合同书”,才能做为退休时的“第一份入职登记表”,且劳动部门批准认可的“分配、调令、安置”文函。

假如你早前参军入伍时,已是单位正式职工(待业青年),你的个人档案第一张登记表是“职工履历表”,而不是“入伍通知书”。

如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档案第一份是:革命委员会批准的文函登记,并不是后期返城安置的登记表。

以此类推,退休时人社局调阅档案的“第一份入职表”,就是经市县劳动局批准的,有批复文号、函,及政府部门盖章的正式文函,才有法律效力;办理退休时,被人社局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核算“过渡性养老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志愿书   档案   上山下乡   工种   登记表   通知书   申请书   有的是   效力   原始   年龄   单位   时间   材料   社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