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傻子才存钱,在银行存定期还有必要吗?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世上还是傻子多,我也算一个。对于很多人说傻子才存钱。在银行存定期还有必要吗?我可以说一下我的想法:

因为,生活的年代不同,各家各不同,个人各不同,对于这个很多人看法也不同。

对于大部分70岁左右及以上的老人,他们的钱是辛苦赚来的。他们知道珍惜与奉献。他们相信银行,愿意把钱存进银行,觉得保险可靠,存个一年、三年、五年定期的,还有点利息,这对于他们非常有必要,他们还喜欢存折,不喜欢卡,他们傻吗?那现在步入老龄社会,傻子还挺多。

我高中老师,退休后也干过好多年老师。她今年71了,前三年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她买五年期的20万国债,我联系中行朋友帮她买了,她给二个儿子,一人买十万,为了保险保利。

我大伯父家的大堂嫂,她也是老来电话问:存哪个行的定期储蓄利息高?是否保靠。他们愿意在银行理点财,存点定期养老。我妈一闺蜜,82了,存定期取出给孙子10万买车库。还告诉我,还有点存了定期,是不是挺厉害。

在说说我们60左右出生的这一代人,开始是计划经济,从小苦中过。上班开了资,大部分给父母,小部分存银行,零存整取。我上班37元5角。每月存5元,一年能买一克金,金子每克50多元,买不起。后来存1 0元,年底买个大毯。

我老公是军人,工资都没涨时,几乎无存款。工资涨了后,月月存定期,买点理财,投点股票、房产等,做到生活有规划,备有小储,做到细水长流不断流,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比如:今年疫情,有了存储那就无忧。

年轻一代,有的能挣能花,能挣敢花。有的不挣也敢消费。网贷、花呗,月月光。提前消费,有的放矢不可怕,生活无计划无条理无远见才可怕,不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才可怕。动不动要捐个奶粉钱?虽是少数,还是可怕。

对于那些所谓的"很多人",觉得把钱存银行是傻子?我觉得能把钱存银行,存定期,说明他们有闲钱可存,他们不想投资冒险,为了安稳。说明他们有余钱。傻子乍会有余钱?

我觉得无论你年轻还是年老?你可以投资,可以创业,可以赚大钱,但是,每个家庭一定要备有小储,要有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别说生娃无钱,生病没1000。生活无规划,就很难生活顺 。

我觉得把闲钱存银行那不是傻子,那是精明。存好小储,余钱奋斗。借贷生活,那有多累?买房贷款,不在其列。备有小储,细水长流……




我40万的存款一直存银行,每年8000多的利息!这40万是辛苦攒的,我也不是文化高的人,买理财,炒股!这些有风险,我也不会操作,40万虽然不多,但想挣40万对我来说难!存银行也是种理财,百分百安全!百分百有利!




我在银行存了200000,那是我的全部积蓄了。

同事笑我天真,为什么不用这些钱来理财?让钱生钱才是王道!

朋友的逻辑

朋友告诉我,你一定要尝试着理财,原因有三:

第一,通货膨胀太严重。

今天你有100块钱,明天也只有100块钱,如果把这100块钱放在你的兜里面,永远都是100块钱,理论上来说,这个钱既不能升值,也不会贬值,只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对不对?

但是我们不妨想象下,十年前你这100能买什么?十年后你这100又能买什么?你把钱存在银行里面,就是这个样子,现在你有多少,未来你还是有多少?那么你怎么能够保证你的财富不缩水呢?

而我就不一样了,我把钱通过理财投资的方式来获取更高收益,今天是100,明天是200,后天是300,时间长了之后,我挣的钱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我也学会了用钱生钱的方法。

第二,银行的利息太低。

银行的这种利息,之前的时候,朋友也给我算过,如果你有100万块钱,然后把这些钱存到银行里面,每个月能拿到的利息,顶死了,也就是2000块钱,还得是一年的定期存款。这种情况之下,把钱放在银行里面,它的收益是非常低的,这一部分收益能保证我们的衣食住行吃穿用吗?

好像很难保证,既然无法保证,那为什么不去找一种更高的收益或者更便捷的方式来获取属于自己的第二利益呢?

第三,你得让钱流动起来。

按照朋友的理论,如果这个钱就在这里,甭管再多也无法吸引你的注意力,你只有把钱流动起来,让今天的钱变成未来的钱,把未来的钱变成今天的钱,去合理地使用自己的钱财,同时让自己的钱财来获取更多钱财,这样自己一来会有成就感,二来也会有更高额的收益。对于自己之后的理财发展和日常生活而言,也能够起到很大的助力作用。

朋友说了很多,我也听了很多,仔细想想,的确有那么一点点的小动力。没错,我把钱存到银行,每天领可怜的利息,然后这一部分低得可怜的利息可能出门买个包子,出门买个馒头花卷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而且这一部分钱的本金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今天是十万,明天是十万,后天也是十万,十年之后,20年之后的十万和现阶段的十万价值肯定是不一样的。就如同我们现在的十万块钱往前倒,推个几十年,看一下那个时候的十万块钱的总价值就可以发现:钱财贬值是一个必然现象。

但是我仍然回绝了朋友的友好建议,并不是说非得把钱存到银行,只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把钱存到银行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

原因有三

第一,投资理财的规则太多,太繁琐。

投资理财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概率能够跑赢通货膨胀,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所谓的投资理财都是有风险的,而且投资理财本身的一系列的复杂程序是非常的多,包括但不限于你什么时候投资最好,需要怎样看行业的发展形式,以及把自己的钱财投资在哪里?

没有个三五年的时间,或者两三年的阅历,你很难成为一个投资理财的高手,大家都跑去投资理财了,这个钱都堆出去了,那什么时候能够收回来?

第二,银行的钱是踏实的钱。

这个就更不难理解了,我把钱存到银行里面,今天是十块,明天是十块,后天也是十块,只要这个银行不倒闭,我存在银行里面的钱就永远是我的钱。那有人也就说了,银行也是有倒闭的呀,但是大家不要忘记:到现在为止,有几家银行倒闭了?恐怕一只手就能够数得过来。

而且即便是那些银行倒闭了,国家的四大银行也是兜底的,所以如果我们的期望值特别低,本身就是希望让这一部分钱贬值归贬值,但这一部分钱的数额不会发生较大变动的话,那么把钱存到银行,反而是一个最佳选择。

毕竟银行给的利息低,可是银行的风险也低啊,理论上来说是100%零风险的,除非自己的失误操作,或者有某些诈骗账户,再或者就会出现得特别大的意外,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的人,这一辈子把钱存到银行都不会出现任何意外,尤其是伴随着银行办公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明朗,数据越来越透明化,就更能够保证大家的钱的安全感。

第三,后知后觉者特别多。

如果大家曾经去过一些股票交易中心,或者去某些投资理财的地方,就会发现一些人总是后知后觉地说:哎呀,如果当初我投资什么什么,我理财什么什么的话,那一定非常的好,非常的有赚头,殊不知这种想法非常危险,而且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点,我们总是事后诸葛亮,这件事情发生了,我们在想:哦,原来这件事情还可以这样去做,如果把钱投资在这个里面的确会赚更多的钱,但是我们压根就不知道呀,在之前的时候,这一切都是一个盲盒,我们根本无法猜测自己的这个钱投资过去之后会有怎样的发展。

而且你根本无法保证大概率的自己获利,说句不夸张的,今天你十万投资某个地方,然后过上一两年保不齐这个钱就没了。换句话来说,这一部分损失算谁的?即便我不多说,小伙伴们也能够猜出来了,对不对?平白无故地承受这么大的损失,一般人也受不了呀。

当然,你也可以告诉大家,我今天把这笔钱去投资买房子或者买黄金,这些固定属性价值的,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无法保证这个房子在三年之后、两年之后是否会贬值,我们也无法保证当地会往哪个地区开发,会更加侧重哪个区域,哪个地方会有大型超市,房屋将会变得更加增值。

如果我们买黄金,那不好意思,更加难以揣测了。毕竟,现在黄金本身就是高价位,除了个人收藏,或者有准确的行业消息之外大部分普通人恐怕在入手之前都会左右拿捏,来判断自己买这个黄金或者说买房子,是否会亏本。

那些富裕人家的投资,都是如此,就更不用说普通人家,在投资理财的过程当中的种种顾虑往往会限制他们,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丧失一次机遇,当然,与其说是机遇倒不如说是挑战。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把钱存到银行,虽然看起来很低级,虽然看起来很低效率,但却是为数不多的可行的方法。

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您带来快乐、开心和解决办法,也诚挚的期望您在阅读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




傻子才存钱,这句话其实没错。可不存钱的人在这几年里却成为了真傻子。

因为存钱是傻子,这是由于最多按照大额存款利率也只是4%,相比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8%~10%的平均水平,还是每年贬值超4%,100万在十年里就等于现在的剩下75万了。钱天天再贬值,不是傻子又是什么呢?

可不存银行去投资又能如何?就可以赚到大钱了吗?

除了前两年投资房地产还是一波机会之外,在很多投资领域都是亏多赢少,股票市场也是坐电梯(上上下下),互联网金融投资还能剩下多少?疫情下的各类投资看中哪个可以得到回报?这些投资中的大部分人可能还没有那些存银行的来的实惠,至少还是保住了本金。

一些真的没有投资渠道和投资技能的人,还是存银行好,但不能够长期存银行,要把存银行当成是短期过渡和货币储备的功能,一旦寻找到机会,还是需要义无反顾地扑进去,这样才能够得到最好的投资回报,即便是具有一定的风险,那也是作为一个投资者需要承担的风险,而且存银行也是具有风险的,不是万无一失。

我们目前居民存款达到了70万亿以上,人均存款额度达到了5万元,这也是一个很高的额度比例。而且,今年在疫情之下还在持续上升,存钱防危机或者存款储备都是一种方式,甚至是远超过股票的投资,但也是达到了居民总财富的15%~20%。 尤其是达到一定年纪的中老年人,更是热衷于存银行。总之,要明白存银行不是可以一劳永逸,毕竟贬值风险依然存在,而投资要考虑风险,更是本金的损失风险。




大家好,我是大财师兄。

很多人说傻子才存钱,在银行存定期还有必要吗?

银行定期还是能存的,只是不要存全部而已。

银行定期虽然利率不高,一年期的定期的预期利率只有1.75%,而2年的才2.25%,虽然不高,但有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50万内是保本保息的。

起码存定期,本金不会受损。

并不是说,现在人人都会理财,还有很多人连基金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知道如何购买。

那种不会理财的人,就只能把钱放手里吗?

当然不是,放手里一分钱利息都没有,还容易遭贼惦记。

但放银行定期就不同,虽然不高,但好歹有利息,只是不多而已。

而且即便是会理财的人,银行定期也会作为理财投资的一部分。

毕竟我们手中的钱要学会分散投资,如果全买基金、买股票,要是急需要用钱什么的,根本段时间内拿不出来。

所以还会留一部分存入银行定期里。

而且现在很多互联网存款的利息要比大银行的高,而且也不输一半的理财哦!




  • 一个“高利益稳赚不赔”的投资理财产品吸引了他,而且‬有银行的备‬书‬,年利高达17%。2017年他第一次投资,当时是投入50万一年期,每个月5日利息都非常准地打到账上,最后获得理财利息8.5万。

这是惨痛的教训和事实!我自己的亲戚就有因为误入投资骗局而导致倾家荡产的:这算轻的,严重的还有出人命的!

  • 他是我老公的亲哥哥,本来也是成功人士,曾是办教育机构的创业家,在哈尔滨有几套房产。然而一个“高利益稳赚不赔”的投资理财产品吸引了他,而且‬有银行的备‬书‬,年利高达17%。2017年他第一次投资,当时是投入50万一年期,每个月5日利息都非常准地打到账上,最后获得理财利息8.5万。
  • 第二次是2018年他又续投了100万一年,累计投了150万,一年利润就达‬25.5万。尝到甜头以后,他觉得钱生钱很容易,就把三套房产做了抵押都投到了这个理财项目。
  • 我记得2019年时他还劝我老公也投资这个理财项目,好在我老公属于比较保守的人,不会轻易做任何冒风险的事情,最后我老公也没参与投资。不过我老公的姐姐看到他哥赚钱了,也进行跟投,她因为手头没钱只投了10万一年期。
  • 但是2019年下半年,利息不再按月发放,变成每‬2个‬月发,正常来讲可以随时取出的本金公司以各种原因和理由不给兑付,导致老公的哥哥资金链断裂,被迫以高利贷维持生意的运转,然而最终投资项目的公司失联了,他却被高利贷四处追债。
  • 最终他的房子因无法偿还抵押利息被银行拍卖,以前被他劝说跟投的亲戚朋友也天天找他算账,从投资开始到家财散尽、众叛亲离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 尽管公安机关也进行了‬立案调查,但由于属于非法集资,而且集资款已经被集资老板挥霍殆尽,目前只收回了本金‬59万。虽然国家机关仍在追查,但是哪有那么容易找回来呀,结果可想而之!

傻子才会在银行存定期?先看看六大国有银行的存款利率均值,先别急着下结论:傻不傻还不一定!鹿死谁手不好说呢!

  • 目前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政银行、交通银行六大国有银行的官网的存款利率数据:六大行的活期利率均值为0.3%,三个月期利率均值为1.35%,六个月期利率均值为1.55%,一年期利率均值为1.75%,两年期利率均值为2.25%,三年期利率均值为2.75%,五年期利率均值也是2.75%。

再看一下六大国有银行的共同点:

  • 劣势是普遍利率较低:低于其他非国有银行,因为储户更愿意信任,从而揽储较为简单,这几家银行利率基本上趋同,比如二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都是2.25%左右,存10万每年可得利息2250元左右。其他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村信用社,利率会高一点。10万存入这几类非国有银行,年化利率一般都能超过2.75%,存10万一年期‬可得利息2750元左右,要比六大国行利息每年高出500元左右。
  • 优势是安全系数较高:所有银行都是国家银保监会批准以及监管下运营的,有正规的银行牌照。同时国家还出台了存款保险条例制度,也就是说如果真的银行发生破产倒闭现象,储户存款也不必担心有损失。存款保险条例有明确的规定,50万元以内的的存款金额可以得到全额赔付,50万以上部分不在赔付范围内,要根据破产清算的情况来定。



再仔细研究一下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率:平时买吃的喝的穿的东西你没觉得怎么涨价,但是钱贬值却也是事实!这就是通货膨胀!

  • 我花费时间仔细查了一下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情况,查了近几年我国通货膨胀数据,初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近几年通胀率均值约为5.3%,目前一线城市通货膨胀均值约为8%,二三线城市通货膨胀均值约为6%。
  • 由此可以推断出,在一线城市一年期存款贬值率均值为6.25%,在二三线城市一年期存款贬值率均值为4.25%。也就是说10万元存国有银行一年定期在二三线城市贬值4250元,在一线城市贬值6250元。

回到问题:有人说,傻子才存钱,在银行存定期还有必要吗?

  • 我妈我爸他们超过80岁了,我记得小时候他们用存单存钱,现在他们用存折存钱,我姐55岁了,她也用存折存钱。银行卡,信誉卡他们都没有,微信,支付宝也不会用,就是你主动教他们,他们也不学,上网购物也不会,他们仍然去大棚买菜,仍然习惯用现金支付。说这些‬就是在说‬一个事实‬,老年人‬学习能力‬和判断能力‬都不如‬年轻人‬,所以‬对他们‬来说‬安全‬无风险‬是第一位‬的‬!
  • 回到问题:有人说,傻子才存钱,在银行存定期还有必要吗?这要看你的侧重点在哪,如果追求收益的话,确实是傻子行为,因为每年贬值太多,年头越长越不划算;如果追求安全性的话,必须承认在国有银行存定期还是相对安全的‬,出‬问题‬的概率‬极小‬!也有出问题的‬,比如前‬‬几年‬有‬几个小的‬私有股份‬银行‬无法兑付‬,但最终被大银行‬收购‬也都实现了‬清账‬,国家还是保‬银行这一块‬的‬,因为‬关系国计民生‬!



如果有一定的理财知识及金融常识的话,可以考虑多种理财方式组合,优势互补,合理搭配比例,可以获得利益最大化,目前的理财及投资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基金及股票: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了解内部资料,分析政策趋势及市场行情,收益‬不好‬预测‬。‬操作‬水平高的选手‬的收益较高‬可超过‬20%以上‬;操作‬水平‬低‬的选手‬有一定‬损失本金风险。我十年前‬在股票上投入1‬0万‬,最后‬赔到‬3万‬退出‬,如今‬再没染指‬股票‬,不懂‬盲目‬操作‬是不行‬的‬,本金很快‬就打水漂‬了‬!
  2. ‬理财公司产品‬:需要对理财‬公司仔细甄别,谨防上当,选择正规和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对公司的运营模式要掌握了解以预防本金损失风险。即使是‬银行代理的‬理财产品‬银行也不是‬主导‬,仍应该‬谨慎‬。前面‬讲的‬我‬老公‬的‬哥哥就是‬‬真实‬理财‬入坑‬案例‬。
  3. 投资房产:可靠性及稳妥行很高,在中国,房产仍然是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足以抵御通货膨胀。房产普遍增值,房租收益可以实现被动收入。
  4. 银行存款:安全性高,利率低,贬值率高,但目前国有银行本金没有风险。
  5. 支付宝或微信上小额购买理财产品:平台上有一些可以随时配置的理财产品,有几星期几个月到一年的不等,基本上超过了银行一年的定期利息,适合小额及零星理财。



我目前‬经过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财知识及金融常识,我‬自己‬是‬考虑多种理财方式进行‬组合的,合理搭配比例,来‬获得资产保值增值‬和‬利益最大化:

  1. 目前我的理财投资配置是一种组合方式:房产投资‬65%+理财公司25%+少量银行存款10%。
  2. 收入来源:房产‬租金50%+理财利息25%+工资25%。
  3. 我的投资‬理财收益‬自我点评: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理财利息为辅‬,少量‬机动资金为银行存款。

作者建议的投资理财方式,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生活习惯、掌控能力、知识系统来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

  1. 资金比较充足:不做生意不开公司的人建议购买房产并且出租得收益。
  2. 资金比较紧张:有点钱很少就放银行吧,随用随取方便自如。
  3. 零星小额度理财:可以考虑微信支付宝里面的‬产品,方便快捷随时可以查看情况。
  4. 上了年纪的老人:建议存银行理财,禁防上当受骗。



投资者都想拿到高收益,在基金及股市机会难以把握和预测的今天,当房地产投资受限于政策因素的情况下,一些打着“高回报”“无风险”旗号的各类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的确让人心跳加速、眼红耳热,但是,“高利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投资陷阱无处不在!

  • 非法集资常常披着“合规”的外衣!我们经常听到一些“高收益”的承诺,当年化收益率超过10%以上投资品种,一定要提高警惕,切莫轻易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已经爆雷的骗局触目惊心,多少人因为投资骗局家破人亡!
  • 非法集资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稍有不慎,投资者就可能血本无归。骗局不胜枚举,“善心汇”事件,“e租宝”案,“泛亚案”等等。这两年频频暴雷的理财平台承诺投资者年利20%甚至更高,前期遵守承诺按期返还,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不过是各种形式‬的庞氏骗局,一旦资金链断裂,所有的本金‬都成了泡影。



投资要理智谨慎,谨防上当受骗,预防理财风险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首先‬是极力控制欲望:对“高利息”产品采取谨慎又谨慎的态度,尽量不碰。克服人性中的贪婪,不要轻信高收益承诺。高收益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陷阱无法预知,只能远离,不要跟风,不能眼红
  2. 其次‬是不轻易被迷惑:对“企业包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些理财产品花重金搞包装、做宣传、租豪华高档楼宇办公,光鲜的“外表”下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暗,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3. 第三‬是不要轻信熟人:非法集资大多使用传销手段,亲戚、朋友、熟人是主要目标群体,因为这些人好介绍好推销好拉拢。一定时刻把风险意识放在首位,保持清醒和理智,切莫被花言巧语所蛊惑,更不要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



最终在投资理财方面,作者建议稳妥为重中之重,千万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首要考虑如何保证本金安全,而不是把高收益放在第一位:有句话说得好,你惦记人家的收益,人家惦记你的本金
  2. 另外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社会公众参与非法集资,其利益不受法律保护,所受损失不得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和司法机关承担,在取缔非法集资活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只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而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其它任何单位;集资款的清退应根据清理后剩余的资金,按照集资人参与的比例给予统一的清退;经法院执行,集资者仍不能清退集资款的,应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损失。

写在最后,无论何时请记住:不管是理财还是投资,本金永远是第一位的;不是傻子才存钱,而是在银行存定期利息总比活期利息高一些;没有其它合适的理财项目又怕上当受骗的人,银行定期不失为一个比较保险的理财方式;资金量充足的人房地产投资仍然是首选。




我的看法是:存钱的人并不傻,在银行存定期存款还有必要。

根据权威数据,目前存钱在老百姓的投资总额中占比为38%,虽然比以前下降了,但仍是所有投资项目中占比最大的。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下进行投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会权衡收益的最大化。是进行存钱这类无风险投资,还是炒股这类风险投资,都是基于个人的偏好和所处的具体情况经深思熟虑后确定的。不存在谁傻谁不傻的问题。

风险投资可能会有高收益,但也会有高风险。会有自认为聪明的时候(赚钱了),也会有被认为是傻的时候(亏钱了)。一赚二平七赔,是股市的基本行情,专业人员自然赚的概率要高,非专业人员参与其中自然是赔的概率要高,常被戏称为韭菜!

无风险投资虽然收益不高,但也有收益稳定、没有任何风险、不需为投资而焦虑操心的问题。

可见,选择存钱还是炒股,真的是见仁见智,说不清谁傻谁不傻的!

下面这些人选择存款,其实也是很有智慧的,一点也不傻。

1、退休后的老年人,他们普遍选择存钱包括定期存款。而不去搞什么风险投资。因为人老了,心里承受力下降,也失去了赔本后再翻本的时间基础,自然选择保住一辈子成果的稳妥策略。存钱不仅有一些利息收益,还可以控制存取时间,且无任何风险,自然首选了!

2、从事教学、医疗、科研等高智人群,他们中的许多人专注于从事的职业,并立足于依靠职业发展获取高薪回报。不想因投资的风险而分散精力、影响前途。将一部分闲钱存为定期存款,显然也是非常理性的选择。

3、潜在的购房者,需要不断存钱积蓄足够的资金。如果进入股市,万一套住了,房子不就泡汤了?

因此,千万别认为存钱的人傻哦!




不存钱才是傻子!

很多人小看4%的银行大额存单利息,一百万元的大额存单存十年会是多少钱呢?是145万。世界上有多少国家的GDP年增长率能达到4%呢?

在过去十年内中国在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上的投资客有多少人跑赢了4%的存款利息?

不存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钱,你有二百万的現金存款你会感觉很安全,不管你的什么理财产品,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一一套现!

二十年前一台29吋电视机是4000元,今天一台55吋4K电视机不到3000元,试问是货币贬值了吗?二十年前一台桑塔纳轿车是二十万元,今天比它更安全性能更好的桑塔纳才卖六,七万,货币真的购买力下降了吗?今王所谓货币贬值理论是建立在中国房地产业的虚高地价之上,人们喜欢用房地产业去衡量物价,感觉货币贬值了,其实很不准确。其实中国广大的农村和人口比较少的城市房价并不高,以鹤岗为例,贵一点的地段房价才二千一平方,而便宜点的地方才七八百一平方。如果拿北上广深来硬衡量,那就没办法了。房价是人口流动的产物,不具备全面性。

存款的力量是当你有了一定的数量之后才能感觉到的。年青人可以养成存款的习惯。




大数据显示,购买国债和基金是大多数百姓的理财方式。因此,将钱到银行存定期的人,并不傻。今年春节期间,有的银行网点为吸纳储户,对于单笔10万以上的存款,三年期的年利息达到了4%~4.1%,而银行的贷款利息也就5%~6%,所以,在自己没有更高的稳健型投资时,选择银行定期,不失为一种保值的好渠道。

钱,作为一种货币,其本质应该是在流通中增值。这里的流通,既包括自己直接使用获利,也包括提供给他人使用而获利。但自古以来,收益与风险同在,特别是对于急功近利而盲目投资求利的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不同的人,不断上演着“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的新内涵。

小徐自己拥有一个小型广告公司,凭借自己的创意和增值服务,生意属于比较好的,正常年营收200万左右,利润在80万左右。去年6月份,他告诉我一件“好事”:他在“xx商城”投资了5万元,如果消费,所有商品享受行价的6折优惠;如果不消费,则享有150元的返利,即一年下可以获利5万元且本金还可以用于消费。

我当时就问小徐二个问题,一是返利的钱来源于什么途径?二是该商城有没有让会员充值预存消费的资质?小徐转述商城的介绍,逻辑上明显有漏洞。当时,我对他说,能把钱退回来,明天就去退,哪怕亏个几千块,就当买个教训。小徐才大气粗的说,都是朋友介绍的,人家不可能骗我的…

结果,到去年9月份,我问小徐赚的怎么样?他哈哈大笑,然后说,当初应该听你话,亏个几千块把钱退回来的。现在“xx商城”不运营了,人也联系不上了…

小徐就是典型的赌徒心理,希望xx商城能撑一年,自己回本,然后相当于白赚5万元商品。恕不知,你想人家的返利,人家想的可是你的本金!没有稳定的盈利支撑返利,没有会员充值预存消费的资质,他不跑路才怪!

银行受银监会的监管,资金安全;3%~4%的年息,低于其放贷的利率,因此收益真实可靠。如果手上有100万,用50万元存三年定期,20万买国债,20万买基金,10万用于投资自己看准的项目或入股,既稳健又有盼头。

相反,天上掉馅饼,地上有陷阱。那些整天想着“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甚至总觉得有一参与就能大赚的好事在等着自己的人,往往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说完了年轻人缴养老金养老人,现在又该说老年人是傻子去银行存钱了。真不知道老年人到底怎么得罪的某些年轻人,是左看右看都不顺眼?(笑)

是的,现在去银行存定期的多是老年人,我们对手机上的有关操作不太懂,怕上当,而且这已有先例可循。

我的一个亲戚,年龄和我相仿,迷上了网上什么项目(我真的叫不清名),高息返利。开始两个月还真行,可随后就无声无息了,投入的两万元血本无归,气的老婆要和他离婚;

我的一个老领导,其老婆相信了那个著名的什么超市项目,投了3万元,买了一大堆无用的东西,价格高的离谱,说是3年后全额返还,结果在某一天那个超市半夜关门走人了;

我当年在管理部工作时的一个副部长,看人家投资股市挣钱也跟风,问小姨子借了5万投入,1年后抽身时剩了不到1万;

我倒一直信奉“外财不发命穷人”,谁再劝也不敢“冲浪”,可94年时一个铁哥们急用钱上项目,哭着求着结果心一软借给他2万,现在是人也没影了钱也不见了。

正因为这些惨痛的教训,老人们痛定思痛,不再梦想发大财了,且这点老本本就不多,省吃俭用想留着养老用的。

还是存在国家的银行里,虽利息不高但稳当,也知道银行也会破产,但我存的不超5位数的钱怕啥?恐怕今生不会到50万这个数了,放心好了。

那些看我们去银行存款、笑我们傻的人,千万别转身再找自已爹妈打秋风,他们为你们娶妻生子已花光了积蓄,让这些可怜的“傻子”们攒两个吧,因为他们知道靠“它”比指你们靠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傻子   银行   本金   通货膨胀   块钱   利息   利率   存款   理财产品   收益   风险   资金   方式   朋友   房产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