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大理对宋朝来说很重要,但大理数次请宋朝册封,为何宋朝均不理会,你怎么看?

有关大理国的记载,在宋朝官方史书中确实极少,但并非没有。

由南宋皇帝审定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开宝二年,邛部川蛮都鬼主阿伏与山后两林蛮王子勿儿遣人以状白黎州,期十月入贡,成都府奏其状,诏许之。

所谓穷邛部、两林川其实就是古代的嶲州、姚州,即大理国与宋朝交界的两个州。这两个州的部族首领代表大理国向宋朝黎州呈递表章,祈求进贡。黎州官员立刻禀奏,宋太祖允准。

从此之后,大理国与宋朝确立了藩属关系。

不过,大理国内纷争不断,路途遥远。宋太祖对于大理那个穷乡僻壤也看不上眼,因此并未要求大理国年年进贡。不过,也还是按照规矩派出使者,前往大理国进行册封。

在《宋会要》中明确记载,宋朝派使臣前往大理国,宣读册封诏书。其文曰:

敕云南大理国主、统辖大渡河南姚嶲州界山前山后百蛮三十六鬼主、兼怀化大将军、忠顺王诺驱,可特授检校太保、归德大将军,依旧忠顺王。
宋太宗年间,《长编》云:诏黎州造大船于大渡河,以济西南蛮之朝贡者。

为了让大理国使者进入开封进贡,宋太宗特意修建大船,让大理国使者乘船渡过大渡河。

在宋神宗熙宁九年,《长编》中也有大理国进贡的字样。

那么,宋太祖以及整个宋朝皇帝,为何不将大理国吞并,而是置之不理呢?

《长编》记载: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原来,在宋太祖平定后蜀的时候,宋军大帅王全斌用很短时间就击败后蜀大军,他想乘胜进军,将大理国也拿下,特意绘制了行军计划图让宋太祖审核。

宋太祖为何没有同意?

他考虑到唐朝天宝年间发生的安史之乱,其导火索就是唐玄宗肆意征伐南诏(即后来的大理国)导致兵祸不断,民怨沸腾。

于是,宋太祖以手中玉斧指划地图,道:“大渡河以西地界,非我宋朝所有!”

从此之后,宋朝就放弃吞并大理国。

宋太祖这么做有没有道理呢?

应该说,对于宋朝是利大于弊,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大统一则是弊大于利。

对于宋朝来说,即便用兵征服了大理国,那时候的大理国贫穷落后,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收益不多,麻烦不少。因此,不要也罢。

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宋朝此举自然不利于各民族融合。宋太祖这种务实策略,也让现在不少人觉得宋朝过于懦弱。反倒是穷兵黩武、热衷创立什么丰功伟业的帝王,在如今颇受吹捧。




两宋对大理的复杂态度:政治上刻意疏远,经济文化上密切联系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宋太祖鉴唐代之祸,与大理国划大渡河分界,“使之欲犯不能、欲臣不得,最得御戎之上策”。

“委成都府相度募诸色人入诏(云南)招诱西南夷和买”。“自元丰年间,广西帅司已置办公事一员于邕州,专切提举左右江峒丁,同措置买马。”“见于记录,广西买马,自建炎以后,至淳熙五十年间为最盛,每求以千五百匹为定额,每匹价银三四十两至六七十两。交易额约七万两为常……大理人以马来,当易贸而归。两地贸易之盛,可想而知。”

从以上零星的记载中,不难看出两宋对西南方大理态度的是复杂的,一般来说,国土辖区的大小和人口数量是衡量古代国家是否兴盛的重要标志,所以自古以来中央王朝对周边异族或地方政权归顺是持以积极接受态度的,但宋朝对大理却是个例外,面对大理频繁的进贡与请求册封,宋朝不为所动,反而对其施行“欲犯不能、欲臣不得”的政策刻意疏远,但疏远又不是断绝一切往来,在经济上面,宋朝对大理又持积极交流态度,“每求以千五百匹为定额”,“交易额约七万两为常”足以见得双方贸易之兴盛。

两宋对大理的政治态度

鉴于唐朝时期南诏驻军发生叛变对唐朝造成了沉重打击,宋朝建立者赵匡胤认为唐朝的覆灭虽然是因为黄巢起义,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南诏驻军的叛变动摇了唐朝根基, 即“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所以太祖对西南方取代南诏的大理也深深戒备,对大理定下了“使之欲犯不能、欲臣不得”的政策,而宋朝又是一个将“祖宗之法”奉为根本的朝代,所以宋朝后世皇帝无一不遵循这一政策。

北宋存在的一百多年间,有记载的大理请求册封次数就高达十一次,但除了最后一次因为徽宗个人喜好册封之外,前十次无一例外以各种理由搪塞拒绝,例如公元1038年大理请求册封,宋廷则已北方燕云十六州未收,国内天灾还时常发生,天下不太平为由,认定本朝功绩没有得到上天的承认,实在是没有资格对大理进行册封,接着就搪塞大理,等到天下太平,定会第一时间册封大理。对于此事件,古有记载:

“敕南诏国王某,所上表事具悉。卿勤王岁久,望阙情深,特推北拱之心,远有东封之请。嘉赏之外,愧耻良多。朕闻封禅之仪,皇王大礼。苟非功格天地,泽被昆虫,虽力行于一时,终取笑于千古。矧在凉德,敢诬介丘况燕土未平,河流屡决,中夏之俗,罹于羌戎;多稼之阳,垫于水潦……泰山梁甫,匪予意焉!卿当善肓民人,谨奉正朔。登封之请,以俟治平。诞布朕心,固宜知悉!所请宜不允。“

这一频繁拒绝大理请求册封的情况直至宋徽宗时期才发生改变,宋徽宗是一个极具艺术气息的皇帝,其上位纯属意外,对如何治理国家没有得到专门培养,治国方面,他是外行,做事往往仅凭自身喜好,而大理进贡的乐工正好得到了宋徽宗的宠爱,便当场应允大理请求册封的请求,当朝大理国国王段和誉被宋朝册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

至于为何说宋徽宗做事仅凭自身喜好,其原因就是两年后帮助大理国引荐册封而受到嘉奖的官员又被宋徽宗亲自处罚,而这位官员被弹劾的理由也是因为引荐大理国,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仅仅因为宋徽宗自身的心情就给予悬殊对待,可见这位皇帝处理政事极具主观性,所以此次册封也谈不上是整个宋朝对大理政治态度的转变。

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定都杭州建立南宋,宋朝与大理的关系又重新回到冰点,对此前宋徽宗承认的册封也不愿维系,委婉拒绝大理进贡 ,高宗曾对臣子说到:“今买马可也 ,进奉可勿许 ,安可利其 虚名而劳民乎 “,由此可见,高宗对大理是抗拒的,认为两者关系过于亲密是劳民伤财之事,此后直至蒙古进攻大理,南宋才意识到大理对其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大理皇室向其报丧之时一改以往对大理的态度,违背祖宗之法,派人前往大理为抗元战死的大将高禾举行国祭。

两宋与大理的经济贸易

两宋与大理经济贸易的主要货物是马匹,北宋时期,大理民间村寨大规模饲养马匹,以致每到大理各部落向王室进献马匹的时候都会拥堵官道,以此足以见得大理马匹之多,大理地处西南,所产高原马匹在平原面对山岭河流如履平地,用作军队物资运送和作战十分合适,再加上价格公道合理,所以北宋朝廷在在黎州、戎州、泸州等地专门设计博易场,即用来向西南少数民族购买马匹的机构,其中主要合作者就是大理,历史记载,崇宁五年黎州这一地区的马匹交易就达到了五千之多,由此可见北宋与大理马匹交易规模之大。

到了南宋,北方的大半江山都被金朝占据,北马断绝,对西南马匹的需求就更大了,宋廷“委成都府相度募诸色人入诏 (云南 )招诱西南夷和买”的同时,也在邕州建立买马司,设立领马事、买马经干的官职,从机构到官职的设定足以见得南宋购买西南马匹的制度流程已经相当完善。

通常大理国的马匹在大理国善阐汇集,然后经过罗殿或者归乐州抵达横山寨,最后经由南宋官员将在横山寨购买的马匹统一驱赶到买马司,这一路径繁杂冗长,大大降低了交易的效率,鉴于此种情况,大理方面提出重开清溪官道,直接从西昌入蜀地,可大大减少马匹辗转所浪费的时间,但是南宋方面出于对大理的防备,宁可降低购买效率,也不愿重开清溪官道,以“大理自通邕广,不宜取道川蜀”驳回了这一请求。

除了马匹贸易之外,大理的滇西茶叶与当地特有的中药药材也广销中原,通常这些茶叶与药材都是跟随这贩马商队一起流入中原,甚至大理国的某些地区已进将贩卖茶叶当做了当地重要的经济来源。

大理国的冶金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同时代也是处于先进水平,制作的刀剑精良,深受中原人士的追捧,大理每每向中原皇室进贡必有此类物品,有此种影响力,双方边境贸易物品铠甲刀剑必然也不会缺席。

两宋对大理态度的评析

两宋对大理的整体态度基本上就是刻意疏远,面对大理的主动归顺,两宋却以各种理由搪塞,其主要原因还要分为两点。

其一、大理国前身南诏国多次主动发起对唐朝的战争,让本就虚弱不堪的唐朝疲于应对,现如今的大理虽说此时主动臣服,但宋朝统治者无法保证其今后会不会向之前的南诏国一样,在宋朝疲于应对北方的威胁之时从西南给予自身沉重打击,再者,此时的大理根本没有开疆扩土的野心,暂时不会对宋朝造成威胁,那就更没有必要去刻意拉拢了。

这种观点固然没有错,但是站在后人的角度来看,宋朝明显忽视了大理对其的军事价值,拉拢大理能够很好的拱卫中央,也就不会让蒙古成功实施“斡腹计划”,加速南宋灭亡。

其二、北方地区的威胁让两宋无暇经营西南地区,从北宋建立之初北方就有辽国和他对峙,然后又涌现出夏、金两大政权,面对他们的轮番进攻,北宋无力去经营西南地区,因为大理之所以多次请求宋朝册封,就是因为大理皇室大权旁落,想得到宋朝的支持,如果宋朝册封大理皇室,必然要参与到大理国的内部争斗,北方还有虎视眈眈的异族,分出精力来掺和没有威胁的西南方,显然是不划算的。到了南宋,情况同样如此,终其整个朝代都是在与金和元做抗争。

综上所述,南宋对大理保持刻意疏远的同时也没有断绝往来,除了经济上的频繁贸易,政治上也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友好接触关系,可惜两宋始终没能将这种友好接触关系发展成为真正的藩属关系,如果将大理纳入管辖,面对蒙古军队必然会有更多的机会,虽然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南宋灭亡在所难免,但是假如有了南宋的支持,滇蜀二地相联,蜀地必然更加坚固,滇地也更不会任蒙古鱼肉。

参考资料: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宋会要辑稿》《大理国史》




一、“宋挥玉斧”的传说。

说的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南征的时候,来到大渡河边,挥起玉斧在大渡河边一划,说:“此外非吾有也!”既然宋太祖发话说大理国不应该为宋朝说有,宋朝当然不可能去灭它。而且册封也不情愿。因为一旦册封,大理成为宋朝的藩属国,间接相当于违背了宋太祖的誓言。

不过,这只是一个传说,正史上并无记载。因此,并不能判断是否属实。

(赵匡胤南征)

二、南诏给大唐造成的危害,让宋朝心有余悸。

大理国的前身南诏国,曾经是唐朝的藩属国,但是,南诏在历史上,曾经数次攻击大唐,给大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最后大唐的灭亡,都与南诏不无关系。

正因为如此,宋朝吸取了唐朝失败的教训,绝不招惹大理。因为一旦想灭掉它,或者把它吸收为藩属国,那就会给自己造成无尽的麻烦。

三、大理国内矛盾众多,宋朝害怕惹火烧身。

大理国王之所以一定要请求宋朝对其进行册封,根本的原因,就是大理国内各种势力,各种矛盾太多,豪强地主太多,谁也不服谁。大理国王寻求到宋朝的册封以后,一来,他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毕竟自己是“天朝上国”册封的,这个金字招牌,无人撼动。二来,找到宋朝这一座保护伞后,一旦大理国内出现动乱,可以理直气壮地寻求宋朝的保护,要求宋朝出兵加以维护。

而宋朝自身国力不足,要想保护大理国王,介入大理国内部争斗,就有些顾此失彼。而且一旦保护失败,那将是一个笑话,给自己带来极大的麻烦。南诏那样的悲剧,又有可能重演。

(南诏归唐实景图)

四、宋朝的兵力集中在中央和北方边关,对大理无力强硬。

宋朝由于承受着来自北方的强大威胁,因此,其有限的兵力,都集中在北方边关。同时,宋朝因为建都缺乏有利的地势,没有天险可以凭借,因此,又把重兵集中在京城开封周围。所以,根本没有精力对付南方。对南方都采用非常温和的开放的政策。

所幸的是,整个两宋三百年,宋朝和大理之间,一直和平共处,几乎很少发生摩擦。之所以会这样,应该与宋朝对大理的政策不无关系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大理   宋朝   大渡河   藩属   长编   蒙古   大唐   南诏   太祖   马匹   云南   南宋   北宋   唐朝   态度   感觉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