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很多人老了才知道:儿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你怎么看?

我姑妈有一儿一女,表弟80年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表妹第二年考上北京大学,姑妈本人是武汉理工大学(前马坊山湖北农业机械学院)的退休教授,因为表弟表妹学习成绩太好了,父母只要提起表弟表妹,我两个弟弟就会挨一顿胖揍。

作为家里的长女,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值并不高,当年我能考上中专他们就已心满意足了,那时候农村人重男轻女的意识特别重,对于弟弟们来讲,能考上大学才是咱们家改换门庭的唯一出路,所以当年父母对两个弟弟的要求特别高,总是拿表弟和表妹作为他俩的楷模,可这哥俩不争气啊,有一次把他俩打急了,弟弟居然顶嘴冒出一句话,可把老头子气了个半死,他说:姑妈是大学教授,你自己只是个上了初中的农民,凭什么要打我?

小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在姑妈面前总显得低人一等,挺不起腰杆,因为表弟表妹学习成绩好

小时候过春节,姑妈经常带着一她的双儿女从武汉回老家拜年,她脸上总是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聚集在我们家的堂屋里,姑妈骄傲地给亲戚们展示着她儿女的成绩单,一种爆棚的喜悦让多少乡亲们发自内心的羡慕,我的爸爸妈妈此时看着我们默默不语,以至于多少年以后都在姑妈面前挺不起腰杆。

成人后,表弟表妹是社会精英,姑妈走到哪里都受到别人的尊重与敬仰

一转眼我们这代人都成家立业了,我两个弟弟一个在部队当兵,一个在家乡务农,虽然温饱不愁,但日子还是过得非常艰难,好在我的父母正当壮年,子女们业己安好,老两口游走于儿女们家中,忙的时候给他们帮帮手,闲一点就带带孙子,以往追求的美梦早已灰飞烟灭,再来攀比后辈的成就己于事无补,善良纯朴的父母终于学会了知足。

这一段美文此时用在他们身上很是贴切:与人为善,与己安好,与花低眉,与风展颜,如此的点滴,都是内心念念生成的清欢。

姑妈的一双儿女各自在清华和北大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表弟和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在中关村摆了几个月的地摊后,被美国硅谷的一家科技公司相中,88年拿了美国绿卡,是这家公司金领中的精英,至今30多年过去了只回国两次。

表妹87年去德国读博士后,多年后就一直留在了德国,姑妈所在的高等学府不乏出自书香门第的后人,但就乡下而言,这可是百年难得一出的人才,姑妈在市里、县里、乡里可算是露足了脸面,每次回老家都有县里领导陪同,专车接送,多次被重点高中邀请给应届高考学子讲课,那阵仗啊,和宋丹丹小品里的台词一模一样,真可谓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姑妈的自尊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老了后,儿女远在万里外,姑妈有口难言,羡慕我父母养了2个不成器的儿子

表弟和表妹两人都到40多岁才结婚,表弟娶了一个西班牙儿媳妇,直到50岁,姑妈才知道他儿子两口子是丁克家庭,这可把老太太急坏了,可再怎么急老人也解决不了问题呀,好在表妹十多年前给老太太生了一个混血孙女,老人家风风火火以70多岁高龄飞往德国,她给姑娘带了一年的外孙,回来时我专程去机场接机,我问姑妈您怎么不留在德国养老啊,老人家摇头不语,她说她水土不服,不习惯国外的生活,其实我早就知道,表妹和那位德国女婿不想让老太太去打扰他们的生活。

姑父6年前去世了,姑妈的退休金很高,表弟表妹隔三差五地给她成千上万的美金和德国马克,可这些花绿绿的钞票对姑妈来讲一点点用也没有,前两年她腿脚还挺利索,高兴的时候常常让我把她接到我父母家,老太太一住就是半个月,看着两个五十多的侄儿和一大堆孙男孙女,她大把大把地把钱给孩子们,老太太后悔极了,对我父亲说,10个指头有长短,现在我多么希望当初也象你一样,养一个不成器的儿子啊……




我大舅娘生有一儿一女,儿子没有念过什么书,但是脑子灵光,现在在市里开了一个工厂,娶了一个老婆家里也是有权有势,儿子的生意做的就越来越大,女儿因为学历高,毕业之后就在南京定居了,对象也是南京本地人,虽然说不上大富大贵,但是也算的上中产家庭,大舅走的早,老家的农村里也只有大舅娘一个人在家里住着;

大舅娘的儿子、女儿也算孝顺,每年给大舅娘的钱都是上万,就是没有时间回家来,一年也就回来那么一两次,逢过年过节的时候,大舅娘都是一个人在家里过平常日子一样,也不做什么菜,儿女都不回来,她也没有心思做;

大舅娘去了市里带孩子

就在去年,大舅娘的女儿生了孩子,因为两个人工作都忙,没有人带孩子,女儿的公公是做生意的,婆婆又没有带过孩子,所以女儿无奈,叫大舅娘去了南京,帮他们带孩子,大舅娘当然愿意,一个人常年在家里呆着,子女光给钱,又不回家,村里人虽然明面上不说,但是背后多少都有点风言风语,现在正好遂了大舅娘的心愿,虽然背地里是带孩子,但是明面上都是跟人家讲,去女儿家里养老了;

大舅娘带孩子还是个老手,儿子、女儿都是她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所以带起外孙子也是轻车熟路,女儿、女婿两个人非常的满意,女儿每天要做的就是做饭、上班、下班、做饭,做给老的小的吃就可以了,女婿要做的就是好好挣钱,晚上回家陪家人们吃饭,对于大舅娘带孩子她们俩还是非常的放心;

不管怎么讲,大舅娘带孩子都是有功的,即使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好,甚至女儿、女婿看不过去,也都不会说什么,只会去包容她,体恤她年龄大了,带孩子不容易,但是好景不长,时间总是过的非常的快,大舅娘要离开南京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大舅娘被赶走了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大舅娘的身体也渐渐地差了很多,可能是照顾孩子一年累到了的原因,现在孩子都已经会讲话,会走路了,带起来也轻松了很多,大舅娘以为这日子能一直这样下去,心里对女儿、女婿非常的满意,不管怎么讲,她自己在这里住了这么久,女儿、女婿从来没有说过她的不是;

就在有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女婿开始向大舅娘发难了:“妈,你夹菜的时候能不能用公筷啊,菜掉到桌子上就不要在吃了”;大舅娘一生贫苦惯了,即使儿女给她那么多钱,她都是存着在,生活上都还是没有什么改变;

她就说道:“饭菜掉到了地上都得捡给畜生吃,掉在桌子上人怎么不能吃?不要糟蹋粮食”,女婿准备继续讲,女儿给老公使了眼色,让大舅娘幸免于难;

但是该来的还是要来的,就在某个休息天,女儿主动跟自己的母亲说道:“妈,现在孩子也都大了,需要锻炼他独立的能力,我跟老公商量了,准备让他一个人住一个房间,你不行到哥哥哪里去住一段时间?”大舅娘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脑子不糊涂,她知道这是在赶她走,她低着头应下了;


大舅娘去了儿子那里

大舅娘自己也知道,在女儿、女婿家里住了这么长时间,也该回来了,毕竟是嫁出去的女儿,哪里能一直住下去呢?然后她收拾好了行李之后,就打电话给了儿子,没有想到女儿已经跟儿子沟通过了,儿子二话没有说,就叫大舅娘到了给他电话,他去接,大舅娘听到这个话心里也非常开心;

临上车之前,还拉着女儿的手,让她自己注意身体,不要太忙了,有时间多带外孙子回家看看,女儿应下了之后,大舅娘就上了车;大舅娘快要到了的时候给儿子打的电话,下车之后,在车站等了五六分钟,就看见儿子开着宝马来接她了,儿子一把接过行李,就把外婆带到了自己家里;

儿媳妇早早的就在家里把饭菜做好了,等着婆婆和老公回来吃饭,大舅娘一进门都吓坏了,房子比农村里的小别墅还要大,装修得也非常的豪华,儿子这家她还是第一次来,儿媳妇看见婆婆之后,就接过了行李,说房间管够,想睡哪里就睡哪里,大舅娘洗洗了手,就坐了下来,跟儿子、儿媳妇吃饭,一顿饭倒也吃的其乐融融;

吃完了之后,儿子就开车去公司了,儿媳妇就在洗碗,大舅娘就进了自己的房间,把东西收拾收拾,床都已经铺好的在,她也没有什么要搞的,进了厨房准备帮儿媳妇洗碗,但是没有想到儿媳妇怎么都不让,就让婆婆去休息;

矛盾频发,儿媳妇接受不了

大舅娘在儿子家里住着,因为儿媳妇怕自己经常出门,家里没有人做饭给婆婆吃,所以就在外面请了一个保姆回来了,每天在家里打扫打扫卫生、做做饭,从此儿媳妇就什么事都不做,送送孩子上学,出门玩,进门休息,每天都是这些事情;

大舅娘可是个省吃俭用的人,哪里看得了钱这么糟蹋,一开始的时候就叫媳妇不要在外面买这个那个,挣钱不容易,儿媳妇出于长辈尊卑,就没有说什么,后来婆婆就开始叫小媳妇把保姆辞退,家里什么事情她来做,儿媳妇哪里会让她做,这么大年纪了,出了事可担待不了,儿媳妇就面上应承、背地里依然我行我素;

直到大舅娘在家里闲不住,在小区边上捡垃圾破烂放在家里门口,儿媳妇终于忍不住了,就对着婆婆说道:“你家里不缺这点钱,你捡这些有什么用呢?”婆婆就说道:“我能挣一点是一点”,挣钱不容易,不能浪费,儿媳妇当天晚上就跟老公抱怨,哪里知道儿子孝顺,就是叫儿媳妇包容,不要跟母亲计较;

大舅娘主动回了老家

一旦有了间隙,想复合是非常不容易的,从此儿媳妇是到处嫌弃婆婆,婆婆也到处看不上儿媳妇,就差点打起来了,后来儿媳妇实在是受不了,跟婆婆在一起住,便收拾了东西要回娘家,儿子怎么都不让走,最后儿媳妇说不行就离婚,这个家她是待不下去了;

儿子看媳妇不像闹着玩的,就让她回了娘家,大舅娘又在儿子家里住了一个星期之后,就开始想着回老家的念头了,她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回老家的,在外面城市里住习惯了,回老家肯定不习惯,并且说不定会让人嘲笑,说子女不收留她,让她又回到农村疙瘩里来了;

但是心里即使再不愿意,也不能因为自己,毁了儿子的家庭啊,这样的话她成了罪人,会怪自己一辈子的,大舅娘一个人把行李收拾好,就悄悄地回了老家,儿子打电话给她,她却骗儿子说:“你把儿媳妇接回来吧,我是想你爸了,想农村的老房子了,回家住住,大城市还是住不习惯······”

最后结语:

虽然子女没有出息,自己老了子女都在身边,这样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子女们孝顺与否,子女不孝顺,出息不出息跟我们又有多大的关系呢?只要子女孝顺,穷与富贵对于快要告别这个世上的我们来说,还会嫌弃子女吗?

不管怎么讲,子女出息总比没有出息的要好,因为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并不是为了父母而活着,他更应该为了自己、为了国家、为了社会而活着,你把孩子培养出人头地了,有能力为国效力、为民造福,不管走得有多远,孩子心里都会惦记着父母,一定会想尽办法孝顺父母,这样的孩子才是真的有出息;

如果父母舍不得放手,谁都自私地想拴住孩子在身边,陪着自己、照顾着自己、那谁来报国?有国才有家,才有未来和希望啊;




有人认为:很多人老了才知道,儿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我觉得这句话说的没错,儿女太有出息真不是一件好事,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身边就有这么一号人物!

她叫李春燕,1982年出生于湖南某座五线小城市,出生不久后,她就没有起夜,经常一觉睡到大天光,她妈妈说:这丫头,懂事!

一岁她开始她自己吃饭,虽然弄的满嘴都是,但是从来不需要别人喂,三岁就自己上厕所,上幼儿园天天拿小红花受老师夸奖,同学喜爱!

没过多久她妈妈生了个弟弟!

很快到了小学,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名或者并列第一名,有时候如果因为粗心大意没有嘛第一名,她都会一个人躲着哭,有次被老师发现她眼睛红红的,然后老师问她:李春燕,谁欺负妳了?怎么哭了!

老师,我粗心大意考试错了一道选择题,我没有考第一名,呜呜呜呜!

老师听后在那年家长会上特意邀请李春燕妈妈上台演讲为什么孩子这么优秀和好学?她妈妈上台后抓了抓头发傻笑的说着:我也不知道,我和我老公都是小学文化水,他做体力活,我菜市场卖小菜的,水知道这丫头怎么学的!

教室里传来一阵阵羡慕声,这孩子生的太好了!

转眼李春燕考上了市一中,最好的二座中学之一,她还是一如既往的自律,好学,优秀!从小学跟一个班五十号人里拿第一到初中十个班五百多人里突然独领风骚稳坐钓鱼台常年第一!

初中大家都开始情窦初开,而她却一心只读圣贤书,二耳不闻窗外事!

很快初中三年结束,在大家的记忆里,她只闻其名,很少见其人,因为她从不过多和同学接触和沟通,也不当任何课代表和组长班长这类职务,老师曾经说过要她当某些职位!

她淡淡的回了句:老师,我想好好学习,平时还要回家自己煮饭菜,打扫卫生,我没有太多时间浪费在学习以外的地方,我都觉得学习时间不够,对不起!

李春燕妈妈经常被人问孩子怎么这么优秀,平时你们二口子怎么教的?她总是傻笑:我们屁都不懂,她自己学的,我和孩子她爸都说她是文曲星下凡!

她弟弟李飞龙就是个极端,读书怎么教都不会,以后能不能读完高中都是个问题,整天就是追鸡碾狗!


转眼他弟弟读初中了,全市排名倒数第一的学校,里面大多都是进城务工子女,类似现在的私人学校,里面没有几个会读书的孩子。

而她姐姐又是全校第一名考进了重点高中,简直就是学霸中的战斗机,狂轰滥炸除了作文扣了五分,基本上满分!

三年又三年,人生最重要最能改变命运的那天到了,她因为连续几天深夜还在复习,终于在高考那天病倒了,带病进的考场,导致那最关键的几场考试没有发挥好,,考完后她一个人回去躲被子里哭了一夜。

第二天她妈妈看见她红肿的眼睛问到,她才说了实话!她母亲笑了笑:没考好大不了复读呗!

很快高考成绩下来了,虽然离清华北大分数线差了点点,但是完全可以选择别的学府,即使带病考试,她也比一般考生优秀很多倍!

她考虑家里条件等各方面因素,报了武汉大学!

大学期间她利用课余时间还有假期,勤工俭学,除了第一个学期让父母出了钱,后面都是自己解决。

这个时期她弟弟上了最烂的高中,整天和群差生瞎折腾在一起!

很快李春燕大学四年毕业,她带着野心和抱负头也不回的去了深圳,具体她在深圳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我不知道,她父母也不知道,后面见她时,她已经是一家私募的中高层了,在深圳买了房,一台一百多万的车,至今未婚!

而她弟弟李飞龙高中毕业后就出来的打工,做过很多体力活,现在起早贪黑的做一间很小很小的烧烤店,现在已经是二个孩子的父亲了,日子过的怎么说了:饿不死,但是也只能混个半饱!

前段时间李春燕妈妈卖完菜回家路上因为避让行人,小摩托侧翻,摔到在路上,脚骨折,送医院,医生说要动手术!

李飞龙去了医院立马打电话给他姐姐说明母亲这件事,李春燕二话不说转了几万给李飞龙,并且告诉他:老弟,这只是个小手术,你手术前后还有恢复期,你要是不方便或者不愿意替妈洗澡,伺候她拉屎拉尿,你可以喊你老婆或者请护工,钱应该够了,妈妈有农村医疗保险,花不了多少钱,有事在打电话给我,我现在很忙,就这样吧,我挂了!

后面全程李飞龙的老婆伺候着母亲,而李春燕一直没有出现!

很快他母亲出院回家了,脚走路比以前来说不利索了,李飞龙打电话给李春燕,李春燕听完后说:要不我每个月给妈妈几千块。叫她别做了,老老实实帮你带儿女算了!

转眼,李春燕母亲生日到了,李飞龙带着二个儿子还有媳妇,一大早就跑菜市场忙前忙后的给他母亲准备好菜,中午一家人坐一起,父亲喝着酒,母亲望着这一家人笑了笑说道:燕子要是回来就好了。

说完她拿起电话拨打过去,没人接!

等饭吃的差不多时,李春燕打了电话过来:妈,打我电话什么事?

没什么事,今天妈过生日!

哦,妈,生日快乐,忙忘记了,要不这样吧,我转一万块给弟弟,您叫他取了给你,你想买什么买什么,就这样吧,妈,我很忙!挂电话,手机里传来嘟嘟嘟嘟的声音!

那天李春燕的母亲很不开心,感觉这个闺女离她远来越远了,除了钱,貌似她没有任何表示,能感受得到她对她的爱,但是接受不了什么都是人不出现只给钱的办事态度。

再看看李飞龙,没有文化,没有钱,没有本事,没有能耐,没有.......但是他随叫随到,随时陪伴!

现在别人没事和她聊天说:妳还是幸福,闺女那么有出息,这辈子吃喝不愁了吧?

她总是笑着说:有时候孩子太有出息了不是好事,一年难得见一面,除了给钱,什么都没有,还是我这不争气的蠢儿子好,随叫随到,孝顺,懂事,除了没钱,什么都有,我虽然没什么钱,但是我不缺钱,还是没本事的儿女好!

您们希望孩子出众,有钱,但是没时间陪伴家人?

还是希望孩子平凡,没钱,但是有时间陪伴家人?




表姨家的双胞胎儿子属于优秀到没朋友的那种,一个保送了北大,一个考去复旦,研究生都是出国读的,如今一个在德国一个在美国。

表姨却孤零零的一个人住在养老院里。

提起这俩哥哥,就是家族里学渣弟妹们的公敌和噩梦。

表舅妈对这个小姑子简直就是没有羡慕只有恨。

因为舅妈生了两个女儿,姥姥姥爷对舅妈那简直是“失望透顶”。每当看见姨家的两个双胞胎哥哥,老两口总是眉开眼笑。

表姨每次回娘家也安心享受自己老娘的偏心,毫不顾忌自己嫂子的心情。

“大度”的让自己的儿子给侄女辅导功课,每次见面就是教育侄女要努力学习云云,曾经一度姑嫂关系剑拔弩张。

那时候逢年过节,一家人大团圆时最讨厌的就是表姨和两个哥哥,表姨的各显摆和嘚瑟犹如戏精附体,各种“凡尔赛”表演。

不管别人说什么话题,她都能成功地把话题拉回到她两个儿子的学习成绩上去,然后假装不满意的显摆嘚瑟一番。

最难受的就是舅妈,两个女儿让她在公婆面前没有底气,只能默不作声的陪着不达眼底的笑。

不知道那时候别的兄弟姐妹什么心情,我觉他们是世界上最讨厌的人,可是作为孩子也没有办法制止他们,还只能被各家父母拎着参加这种无聊的聚会。

两个哥哥读书期间,姨妈和姨夫经常作为优秀家长出席介绍教育经验,表姨经常凡尔赛德表示:烦死了真不想去。可是每次接到老师电话都是屁颠屁颠的去了。

而我们这些学渣弟妹们,父母不被老师叫去训话都是给父母长脸了。

就这样,我们在这两个哥哥的碾压下长大,一直是父母口中“没出息的孩子”。

姨家的两个儿子考大学时一个保送了北大,一个考去了复旦,研究生都是出国读的,一个德国一个美国,都是拿的全额奖学金,

姨妈一家更是成为了家族的骄傲。每当提起姥姥家就必定要提姨妈一家,必定要提这两个牛气哄哄的学神哥哥。

反观舅舅家两个女儿,一个中专一个普通大学,没有啥可圈可点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姨妈家大哥在美国拿到了绿卡,找了个同为留学生的同学结婚后就没有回来,后来生了个儿子。

二哥在德国娶了个德国姑娘,一直没有孩子,后来表姨在不经意间说老二受德国媳妇影响选择了丁克生活。

随着父母辈年纪大了,都开始心平气和的享受优哉游哉的老年生活了。

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攀比之心,可能是看到儿女们生活和谐安稳,忙着含饴弄孙,对于那些曾经的攀比觉得没有了什么实际价值。

风水轮流转,晚年的舅妈因着两个女儿扬眉吐气:父母辈里舅妈是最洋气的一个人,时髦的衣服、各种化妆品、天南海北的跟着两个闺女出去玩,国外、国内的景点每年都会有计划的安排一次。

这时候表姨老两口成了孤单的人,自从知道二儿子是丁克后,就很少提起二儿子,一直想让大儿子再生个孙子,无奈鞭长莫及,慢慢地也就不再提这个话题。

只是在看到其他姊妹家的孙辈时,眼里羡慕的光和脸上难以掩饰的落寞让人感慨:生活哪有十全十美美?

不过,老两口的经济条件还是全家最好的,两个人都是教师,退休工资本来就高,舅妈和舅舅都是工人退休两人一个月6、7000块左右,表姨一个人就1万多,加上两个儿子给的钱,经济上还是非常硬挺的。

2015年,70岁刚出头的姨夫凌晨突发脑梗,姨妈只好给我们打电话,叫了120送到医院后一直昏迷不醒,坚持了半个月后姨夫就走了。

住院期间两个哥哥却因为各种原因都没回来,都是我们这些弟妹们帮着姨妈跑医院、陪床、办理各种手续。

舅妈也主动地照顾这个年轻时看不顺眼小姑子。

姨夫葬礼的时候只有两个儿子回国了,儿媳和孙女都没有回来。

姨妈在葬礼上哭的几乎晕过去,多年不见的两个哥哥和姨妈之间有着明显的疏离。

我们也不知道该和他俩说啥,毕竟多年不见生活环境差异也大。

两个哥哥给姨夫买了墓地下葬后就急着赶回去,说是那边工作太忙离不开。

对于自己的老母亲也没有提接出去散散心,只是客气的拜托我们这些弟妹们帮忙照顾下。

经历了这场变故,明显的觉得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这些没“没出息的孩子”的喜爱度提升了许多。

2017年年底,姨妈突发脑梗又是我们这些孩子把她送到医院,两个儿子只回来了二哥, 姨妈没有了生命之忧,但是人已经偏瘫不能自理,吃饭都要打成糊糊喂才行,24小时离不开人的照顾。

二哥联系了一家养老院把她送了进去。

把姨妈工资卡、医疗卡交给了舅舅、舅妈保管,还是拜托我们能常去养老院看看姨妈。

如今,姨妈自己一个人住在养老院,靠兄弟姐妹和晚辈们抽空去看看,逢年过节时候这些表兄弟妹们去养老院和两个哥哥视频连线。

每次看到视频里的两个曾经引以为傲的儿子,不知道姨妈心里怎么想?

会不会后悔两个儿子太优秀,优秀到就像一件钻石做的外套,光鲜璀璨但没有一丝一毫的温度。

反观舅妈如今在两个女儿的照顾下,精神矍铄、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每到周末两个女儿都拖家带口的回家吃饭,一家人热闹极了。

每逢过节、老两口生日,俩闺女就带老两口出去吃一顿,我们本地新开的餐厅、特色的美食,舅妈都是如数家珍。

我给女儿的一个原则就是:留在本地,留在我们身边,找个本地的小伙子成家立业,不指望她成凤,只要她喜乐安康的在我身边,就知足了。

@自由的柒月和你分享生活心得,谈人生感悟。




二姑儿子开了两家公司,就没去看望过二姑,而二姑没有抱怨,还心甘情愿帮他照顾儿媳孙子,没想到遭到狠心对待和针对,幸好智商不高的女儿帮衬二姑,不然怕是她要在儿子家出事了。

我二姑早年丧夫,不过有一双儿女,儿子初中文化样貌普通,但是他偶然地救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娶了她之后,靠着女方父母的家庭背景和人脉,将她父母送他的二家公司经营的越来越好。

女儿的命运却截然相反,从小头部发生过意外,导致智力受到影响,就没有读过书,还好自主生存能力有,而二姑也就少操心了不少,所以女儿一直跟着二姑在农村务农。

二姑的儿子结婚后,靠着公司能挣不少钱,每年会给二姑二万,当时在村里也是算孝子,只是儿子很少回家看望二姑,女儿就在家陪二姑,平常做家务,干农活,为二姑分担不少活,俩人的日子还算过的不错。

坐月子,孩子需要人照顾,儿媳打电话给二姑,让她带着女儿城里居住

婚后第三年,儿媳生下一儿子,儿子要管理公司很忙无法顾及家里,儿媳父母是做生意的,自然也没时间,但是儿媳坐月子,孩子也要人照顾,二姑儿子想要请保姆。

但儿媳认为坐月子,带小孩不是一般事,如果让保姆照顾不放心,觉得要找亲人来做更安全,所以就打电话给婆婆,让二姑来照顾他们母子二人。

二姑在家里闲着也闲着,更何况让她带孙子,她能不高兴吗?只是她担心女儿一人在家不放心,就跟儿媳说,她要将女儿也带来,儿媳也知道老公妹妹的情况,所以就允许她一起来。

其实这些年,村里人总会在背后议论二姑家,说她儿子只给钱,从来不回家来看他,说她儿子明面是孝子,实际就是不孝,还说二姑离世了,将来她女儿一个怎么生活。

现在二姑要带着女儿去儿子家住一段时间,就对很多村里人说,儿子让她去城里享享福,其实二姑这样做,只是想要在嘴上过过嘴瘾,给她找点面子回来。

二姑和女儿照顾儿媳孙子,得到儿子儿媳一致认可,获得儿媳物质的回赠

隔天二姑带着女儿去了儿媳家,对于老辈人来讲,带孩子是得心应手的事,毕竟儿女从小到大都是二姑带大的,所以带孩子的实践经验很足。

虽然有些方法老套,不过总体来儿子儿媳对她做的事很称心满意,二姑女儿每天辅助帮忙,清洗菜、搞卫生,在二姑忙得时候照看孙子。

二姑就炒菜做饭,做月子餐,带孩子,所以儿子压根不需要管家里事,儿媳每天只要床上睡觉,休息,连要什么都会二姑和女儿帮忙代劳,所以儿子儿媳心安理得的享受着。

从带孩子,照顾儿媳来讲,二姑和女儿做得很到位,虽然二姑和女儿做的有些事,让儿媳有些看不过去,不过在二姑儿子的劝导下,她也没有说什么,就当是接受了她俩的行为。

当然儿媳并非没有良心之人,看着二姑和她女儿每天忙里忙外的,心里多少有些感动,所以有时候也会包容她们,毕竟带孩子,照顾她也是不容易的,

所以,她经常让父母带些二姑和她女儿没吃过的水果,零食,营养品,海鲜给她俩吃,算是对她们的一种补偿,更何况儿媳家里也不缺钱,买点东西给她们吃也是微乎其微的事。

儿媳孙子不用二姑照顾了,想在儿媳家享享福,但他们却有赶她走的意思

转眼二姑和女儿在儿媳家待了一年了,虽然日子过的还算不错,可是二姑毕竟年龄大了,长时间照顾儿媳和孙子让她休息少,活干得多,身体越来越越差,期间还生过二次病。

不过二姑还是坚持忍着病照顾儿媳孙子,现在儿媳身体无大碍,孙子能爬也能摇摇晃晃地走些路了,她感觉也轻松了不少,在儿媳家生活的这一年多。

儿子儿媳对她和女儿也不错,二姑觉得接下来可以在儿媳家里,好好享福一段时间的快乐日子了。但让她没想到,二姑接下来居住的半个月里。

儿子儿媳就对她开始冷眼对待了,说二姑晚上睡觉打呼噜太响,吃饭声音太大,夹菜老吃肉不吃菜,说她坏习惯一大堆,就连掉在桌上的米粒都要捡起来吃。

面对着儿子儿媳的牢骚话,二姑心里很苦涩,认为儿子儿媳用完了她,现在就要开始嫌弃她了,因为从第一天来到他们家,他们讲的这些话,以前并不是没有。

可是他们以前并没有说过,而现在全部一股脑的全部说出来,这不就是代表,他们想要自己走嘛!其实对于二姑来讲,她一生节衣缩食,能省则省。

就连儿子每年给她的钱,她都存着从来没有用过,将来想要将这些钱留给女儿生活的,毕竟女儿的智力比一般人低,将来她走了,给她留些钱,也能让她以后的生活过的有保障些。

但是,人在屋檐下只能低头,可是儿媳就逮住她不放,经常说她这里不好,那里不行,还乱花钱,而一旁的儿子不为二姑说话,还要在边上时不时的添油加醋的说上一翻,说她做的饭菜难吃的很。

儿子儿媳找借口要二姑走,还讲些冷心的话对待她,心灰意冷不再留恋决定走

其实二姑心里很明白,在儿媳家里待不久了,大概半个月后,儿子和儿媳终于当着她的面,直接提出让二姑回老家,同时他们找了个算是听起来不错的理由。

儿媳对二姑说:现在孩子能爬能走了,我身体也恢复差不多了,你在家里待着,住在也没有意思了,反而留下来大家生活习惯不和会闹出矛盾。

我和你儿子也商量过了,这段时间你也辛苦了,这里是2000,算是给你和女儿一点补偿,虽然不多,因为你和你女儿在我们家里等的这段时间,吃得用得都是我们的,也算是让你们生活过的不错了。

你们在农村老家可是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二姑听着儿媳的话,心里一阵痛,二姑虽然是农村人,但是并不傻,想要让她走就直白点,没有必要又找借口,还要针对她们母女二人。

但是二姑没有说话,她接过了2000,点了点头就答应了她们,其实二姑不想要拿这2000的,但是想到自己的女儿,她还是决定拿着好了,以后给女儿用也好的,至少吃了亏,拿点甜头也不错。

不过二姑的心里却很难受,儿媳这样对待她也就算了,连儿子也对她没有半点关心,她摇了摇头心想,和女儿在这里居住的这么久了,是时候也该回农村老家了,这里也没有什么值得多留恋了。

离开儿子儿媳家,路上却发生车祸女儿住院,为了女儿身体重回儿媳家居住

次日,二姑和女儿将行李收拾完后,她俩就跟儿子儿媳打了声招呼离开了,连开的时候儿子儿媳都没有送她们,不过二姑和女儿心里并不难受,因为她早习惯了他们的对待方式。

那天二姑和女儿,因为携带着行礼太多,如果坐公交车回家,中途转来转去很不方便,所以她俩就包车回家了,本来她俩回家也是很开心的事。

只是,开车出城没有10分里,她们就在路上发生了车祸,还好司机驾驶能力不错,二姑和司机受了很轻的伤,可是女儿却在后座被撞得头破血流,二姑当时吓坏了。

将女儿送进医院后,二姑就联系了儿子儿媳,说她们路上出车祸了,现在在医院里,不过儿子儿媳并没有过来,而是第三天的时候,拿了些东西到医院看望了一下就走了。

不过运气还好的是,二姑女儿在医院检查出来没有事,只是头部有些轻微的脑震荡,看着有点吓人,其实并无大碍,只是医生告诉二姑,女儿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息就行了。

半个月后,二姑女儿可以出院了,只是女儿出院后还要复查,如果回农村老家就不方便,特别是女儿现在身体还没有完全好,赶来赶去也不方便,就让她有些为难了。

后来,二姑觉得还是先带着女儿去儿媳家里住一段时间,等女儿身体一好然后马上就走,因为二姑心里清楚,儿子儿媳看不惯他们,但是没有办法,为了女儿她只能低下头,联系了儿子。

带着女儿忍气吞声居住儿媳家20多天,儿子儿媳就开始对二姑发难了

二姑忍气吞声对儿子儿媳讲说要回去居住的原因,后来,好说歹说他们终于同意了,那天二姑就带着女儿重新住进了儿媳家,只是住进去后,儿媳给了她们最小的房间居住,然后就完全不管她们。

二姑心里很无奈,所以只好每天自己买菜做饭,为了能在儿媳家住的长一点,让女儿多养养身体,她每天辛苦打扫房间,从里到外的忙,希望能得到儿子儿媳的认可,为女儿多争取点养身体的时间。

二姑这样做,儿子儿媳自然心里清楚,刚开始确实对她态度缓和了很多,没有再说她什么,儿媳每天自顾自地带孩子,出门玩,逛街,压根就当二姑和女儿不存在。

可是,20多天后,儿子儿媳就对二姑开始发难了,说她女儿养病也差不多了,是不是应该要离开了,说二姑和女儿待在他们家里,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女儿身体好了,就不要懒着不走。

二姑刚开始忍着不说话,随便他们说,因为她心里只为女儿能快快好起来,只是没过几天,儿媳越来越看不惯她们了,每天总是要抱怨她们,还对她们说,是不是想懒着不走了,看我们家条件好,想要来过好日子,吃好喝好的吗?

没有感恩照顾之情,在家和二姑大吵大闹,养病在身的女儿帮二姑指责他们

二姑听完儿媳说的话,她再也忍受不住了,对儿媳说:要不是女儿出车祸,我和她会过来住吗?我带女儿过来居住,为的就是让她养身体,只要女儿养好了,我们马上就走。

你也是做母亲的人,难道连一点对孩子的怜悯之心都没有吗?我在你们家里,为你们带孩子,照顾你,有说过什么,有让你们买什么吗?吃得用的全部都是自己的。

难道我来你们家,照顾你和孙子,还要我自己掏钱吗?在你们家辛苦一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做人要有良心,更何况我来你们家,还不是你们打电话过来让我带的。

可是,儿媳却说:我打电话给你,你可以不用来的,我要让你来的吗?脚长在你身上,你不来也可以,现在怪我头上了吗?你在我家里,吃我的,用我的,我还给你买各种东西,不用花钱的吗?

二姑听完儿媳的话,刚想说什么,没想到房间里的女儿却跑了出来,对儿子儿媳一顿骂,说她们没有良心,还说二姑在他们家照顾了他们一年多的生活,不懂得感恩也就算了,每天还要抱怨她。

同时,还对哥哥说:她是你妈妈,你现在有钱了,连自己妈妈都看不起了吗?你作为儿子让妈妈过几天好日子怎么了呢!你现在开公司了,有钱了,就可以忘记妈妈了吗?

你从小到大,不是妈妈的照顾,你能长这么大,吃得这么好,你能有今天,你们要是觉得我们待在这里,碍你们的眼,那我和母亲现在就走,从此不会在来了。

因出车祸女儿变聪明,母女俩回到农村老家,女儿嫁隔壁村经常看望二姑

说着就要拉着二姑走,没想到二姑却有些傻眼了,女儿怎么突然说话利索,做事很有条理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其实儿子儿媳也感觉出来了,突然之间她完全就变成了正常人一样。

二姑高兴坏了,后来理都没有理儿子儿媳,带着女儿拿着行礼就到了医院做检查,医生告诉二姑,可能是出车祸的时候,她撞到了头部,然后就变正常了,这种几率是非常小的,也算是运气吧!

出了医院,二姑带着女儿,就回到了农村老家,二姑觉得以后再也不出去了,现在女儿的病也好了,如果女儿以后要嫁人就让她嫁人去好了,要是愿意在家里陪着她,那就一起生活。

后来,自从二姑和女儿在儿媳家里吵了一架后,当他们回老家后,每年儿子也会偶尔回来看看,带着儿媳来住上几天,算是比以前好了很多,村里人对二姑背后的议论也收敛了不少。

而女儿担心二姑年老了没有人照顾,三年后,她嫁给了隔壁村,这样每天都能过来看看二姑,有空的时候陪陪她,对于二姑的女儿来讲,二姑在她傻傻的十几年里。

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没有二姑就没有她,所以二姑就是她的一切,她希望在二姑年老时,随便能为二姑排忧解难,特别是儿子儿媳对二姑不是很照顾情况下。

通过二姑的经历了解得知,很多人老了才知道:儿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我认为具体有以下这几种原因?

第一种原因:容易忘本。有些儿女在父母的努力下,让他们学业有成,找到好工作,娶到娇妻后,反而就有可能忘记父母,就像我二姑的儿子一样。

虽然他是靠救人家女儿才获得一切的,但是父母从小为他的付出是不能质疑的,没有父母哪里会有今天的他,所以说不管儿女是如何成功的,都是离不开父母的努力的。

当然像我二姑儿子这样的,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的儿子还是对父母很关心很照顾,就算事业有成也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不过我要提醒那些忘本的儿女,一定要多回报父母,千万不要忘本。

第二种原因:儿女工作忙无法陪伴父母。儿女成家立业后,其实都会忙于家庭,孩子,工作,儿女每天忙着这些事,自然就无法或极少陪伴父母。

但是往往父母在年老时反而需要儿女的陪伴,因为父母什么也不缺,缺的就是希望儿女时常来看望他们,哪怕一个星期看一眼都是不错的。

只是很多儿女时间太少,长期没有陪伴父母,让很多老人觉得儿女太有出息也不一定是好事,其实作为老人,儿女都是有自己的苦衷的,双方应该要相互理解不要有抱怨的想法。

第三种原因:没有给父母金钱保障。很多老人为了儿女的成功,不惜尽自己最大的力来帮助儿女,让他们成功,牺牲自己。

就像我们农村,很多老人为了儿女宁愿自己少吃少用,也要将这些钱省下来给儿女用,但是有少部分的儿女获得父母的帮助,他们成功了。

可是并没有赡养老人,没有给父母生活和金钱方面的保障,让老人在晚年生活过的不是很好,这种情况下,老人看到儿女们日子过的很好了。

但是儿女却从来不管他们的生活,这让他们心里很难受,当然这样的儿女只是小部分,大多数儿女还是会感恩父母为他们的付出。

第四种原因:无法陪伴就要时常来看望。其实对于老人来讲,他们并非是想要让儿女每天陪着自己,这种想法是不靠谱,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老人的心里只是对儿女的牵挂,儿女实在太忙的话,我觉得抽点时间回家看望一下父母还是可以的,毕竟人在忙有空的时候,抽个半天时间,我觉得还是问题不大的,

一个月做不到看望父母四次,那就看望父母二次都是可以的,哪怕回家吃个晚饭都是一种孝顺父母的方式,因为对父母来讲你能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就已经让他们很开心了。

第五种原因:普通儿女贴近老人生活。儿女越优秀能力越强,势必要去大城市里发展,而老人培养出儿女成年时,他们就已经老了,这个时候老人是希望经常有儿女陪伴。

可是儿女的能力好了,今后的生活肯定要在大城市奋斗的,所以说能力越好的儿女,可能他们的生活很容易和老人背道而驰,因为他们想要的生活是拥有事业,不是待在农村默默无闻。

而普通儿女能力平平的儿女,他们每天上班下班,就是普通的能力,他们的生活就会更加贴近老人的生活,甚至一辈子就像老人一样的生活。

所以说,很多老人觉得儿女太有出息就会离开自己,觉得不一定是好事,其实这是观念的一种错误认知,只是普通儿女跟老人的生活方式相同,所以老人心里更容易接受。

所以,我想说:

儿女太有出息肯定是好事,但是作为老人一定要理解儿女,不是说儿女太有出息就不好,凡是都有例外的,只是要看儿女从小被你教导的好不好。

有些儿女有出息了,他们忘本了,其实父母也有责任的,毕竟儿女好不好不是看出息不出息决定的,因为普通儿女也有忘本的,出息儿女也有忘本。

关键要看儿女他们的心是如何看待的,因为一个人的心决定他所做的事,当然对于儿女来讲父母老了,儿女也要经常去看望他们。

不要认为自己很忙,抽不出时间,如果你真心有时间,就算再忙也能被你挤出时间的,哪怕你回家去吃个饭,这也是孝顺的一种,让老人能看看儿女也算是让他们心里多点开心。




我们村的族长生养了两个儿子,是全村最有出息的,大儿子在外头当了校长,小儿子早早就定居北京。族长夫人在村里走路都鼻孔朝天,开口闭口都是“我儿子”。后来族长70岁病逝,族长夫人跟换了个人似的,见人就唠叨,这辈子养了两只不着家的白眼狼。

族长辈分很高,细细算起来,他跟我的天祖是兄弟。即便是他儿子的孙子,我也得喊“阿公”,大人也说不清怎么正确称呼他们,所以只要遇到他们家人,村里同宗都统一喊男的“阿公”,喊女的“阿婆”。


族长家出了两个全村最有出息的儿子

族长辈分虽高,年龄却不算大,也就比我爸大个15.6岁。他的两个儿子年龄相差一岁,上世纪90年代初接连考上大学,之后一直到大学扩招,隔了很多年,我们村才陆陆续续出大学生。

族长的大儿子早年去了北京。我们家里还是黑白电视的时候,他就给家里捎回来北京的彩色照片。我第一次看到长城的照片,就是族长夫人拿给我们看的,比课本要早,还是彩色的。照片上,她的大儿子倚在城墙边,背后是蜿蜒的长城。那时还不懂什么叫雄伟,就觉得:哇塞,好厉害。

二儿子从事教育事业,等我看见本尊时,是十来年前宗族建了新祠堂,把他请回来镇场,他那时已经是大学校长。我这个不入流的二本大学生,在他面前都不敢大声说话。

很长时间里,这两个有出息的儿子,都是我们村庄的传说。族长的口头禅也在村里广为流传:我两个儿子有出息,钱寄回来我都花不完。长辈们对他们又羡慕又嫉妒,在外听了族长和他夫人含褒带贬式的调调,回到家里都要把我们训上一顿:“你们都争气点,好好读书,让我们当爹妈的能在族长公族长婆面前抬头做人!”

我考上大学那年,家里还在为学费发愁。他们两兄弟就寄大笔钱回来,差人在木头房子旁的空地,各盖了一栋4层高的大洋楼,外墙四面贴瓷砖,楼上阳台装饰了罗马柱,窗户是绿色的玻璃,十分洋气。如今,十几年过去,那两栋楼依然是村里的“地标”,村里陆陆续续开始盖洋楼,都是效仿那两栋的样式,房子落成却没一个能与之比肩。


儿子有出息的光环,照耀了族长家二十几年,却在6年前,变了。

过去20多年,族长夫妇一直顶着两个儿子的光环,在村里趾高气扬。可6年前,一场大病却蔫了他们的气性。

6年前,族长生了重病,辗转去了多个大城市的大医院,两个儿子疏通了很多关系,花了很多钱,也没看好。治疗一段时间后,医生让他回家静养。

族长在身体松快些时,会到村里小卖部溜达。他那时70岁,原本壮硕的身子,一下瘦得皮包骨头,拄着拐杖手都是抖的,背佝偻了,人也变得不爱说话,再没有以往的意气风发。

族长夫人跟在他身边照料,也消瘦了不少,嘴巴倒还是叨个不停,可话说出来,却多了长吁短叹:

“儿子出息有什么用,娶了城里媳妇不肯回农村,把家安得那么远,一年到头孙子孙女还得用手机看。这人啊要是生了病,钱再多也不济,它买不了命,跑了那么多医院,到头来还不是叫我们回家等!”

自打族长被医生打发回家,族长夫人的红眼睛就没消退过。她跟一些儿子留在村里的族人说:

“还是你们好,钱虽然挣少点,可是孩子总在身边,有个头疼脑热也能互相照应。孩子有出息,找的媳妇也有出息,个个都忙!两儿子在视频那头话说得好听,要我们好吃好喝好好照顾自己,钱不用操心,可一叫他们回来,都说没空!老头子都这样了,他们没一个肯放下工作……”

以前,族长夫人炫耀两个有出息的儿子时,邻里还能奉承两句。后面族长落得这样的境况,族长夫人又说这样丧气的话,大家反而不知道该怎么搭腔,只能跟着叹息。

族长在家拖了2个月,还是走了。走的那天两个儿子匆匆赶回来,小儿子见到最后一面,大儿子因路途遥远,到家时族长已经咽气了。

族长的葬礼办得尤为隆重,村里同宗族的每家每户都请到了,还请了乐队和哭丧队,开了我们村丧事新风。村里人在现场夸族长的两个儿子孝顺、舍得花钱,可一离开就三五成群议论纷纷,说等人死了才回来,不过是办给活人看,给自己装孝顺。


三世同堂,老人进城享不了年轻人的福

族长走后,两个儿子把族长夫人接到城里住。原计划是按照长幼顺序,轮流在两个儿子家各住一年。族长夫人去了北京,待不到3个月,因为两代人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差异,发生了大冲突,连大儿子也跟族长夫人吵架了。

大儿子要把老母亲送到老二家,奈何族长夫人坚持一碗水端平,既已说好一家住一年的,要去老二家也是一年后的事情。

族长夫人回村里住,因为在儿子家不顺心,又触景生情,思念族长,成天郁郁寡欢。一个月后,老二回村里把她接到了自己家。族长夫人在家勤快惯了,见不得打理家务还要花大价钱请住家保姆。她抢着把家里收拾了,保姆闲得没事干,耗了一段时间,主动请辞,老二和媳妇也没阻拦。有了老大家的经验教训,他们对族长夫人极尽宽容,事事顺着她来,尽量不起纷争。

族长夫人在老二家愉快地住了下来,还跟村里邻居打电话说,老二家懂事,什么都顺着她的心意,她住得惯。

可惜好景不长。族长夫人自己耗走了保姆,揽了所有家务活,做了一段时间,心渐渐不平起来。特别是儿媳妇下班回家,吃了饭横在沙发上刷短视频,自己辛苦一天,伺候一家子吃了晚饭还得洗碗,一堆脏衣服也等着她洗晒,她越看越不顺眼,开始拐弯抹角提醒儿媳妇干活。

可儿媳妇一向生活条件好,自己又有工作,家务活本来保姆都打理得好好的,婆婆一来,事情干得不如保姆周到不说,还明里暗里数落起她来。她一忍再忍,忍不住了就跟老二诉说委屈,一次两次三次,她终于忍无可忍,跟族长夫人正面干起来。

儿媳妇认为自己会赚钱,雇得起保姆,族长夫人坚持家里的事情自己做就好了,不要糟蹋钱。起先还客客气气据理力争,说着说着就吵上了。家里因为婆婆的到来,原来的井然有序变得一团糟,还添了很多堵,儿媳妇这一吵,把数月的容忍、积怨全部爆发出来,吓到了族长夫人。

在老二家待了5个月后,族长夫人又回到了村里,也不去住那两栋大洋楼,就在老宅院的厢房起居。这以后,任两儿子怎么邀请,族长夫人都坚决不进城。

最后,两个儿子花钱,请邻居一个小辈家的媳妇关照母亲。族长夫人在宅院里种了一排花草,花草旁还养了十几只鸡。她每天就浇浇水,拔拔草,喂喂鸡,日子倒也清闲自在。鸡养大了,族长夫人就让照顾她的小媳妇拿回家里炖,嘴里念叨着“不给那两个白眼狼吃”。


儿女太有出息,是不是好事,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首先,儿女有出息,自己家庭过得好,成年后不但不啃父母,还早早反哺父母,当然是好事。多少家庭的儿女在成家后,顾不全自己,仍要年迈的父母贴补小家。

族长家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反哺父母。族长夫妻早早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脱离了缺钱的窘迫,在旁人还在田地山林奋力挣扎时,他们已经赋闲在家,开始享福了。

其次,儿女有出息,金钱和人脉都很充足,在父母有需要时,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少家庭的儿女,在父母遇到困难时,束手无策,只能跟着瞎着急。

族长生病后,去了很多医院,本地的,外地的,在一床难求的就医环境里,他能顺顺利利就医,全靠两个儿子的金钱和人脉去疏通关系。族长最后重病不治,只能说是人命无常,但至少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去尝试了。儿女若是没出息,父母重病,可能也就在当地听听医生说他们“尽力了”。

最后,儿女太有出息,也有不好的地方。有出息多半体现在挣钱上,能挣钱的儿女多半都忙。在父母年老孤单时,忙碌的儿女很难顾全老父母。

族长病重,医生让他回家休养,他的大儿子要他留在北京,方便看护,可族长坚持落叶要归根,匆匆回到了村里。所有人都知道,医生让重病不治之人回家休养,是什么意思。可这中间要多长时间,谁也说不清,两个儿子和儿媳都有紧要的工作,谁也没这个魄力,没有限期地放弃工作,回家照顾老人。

族长走后,儿子两家为避免重复老父亲的遗憾,把族长夫人接去城里,可是城乡差异、两代人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条件,注定三世同堂的日子,矛盾纷争难以调解。

族长夫人最后孤零零回到村里,也是绝大多是儿女有出息的家庭,共同面对的困境,要么在一个屋檐下结成仇人,要么寻自在两地分住,让老人孤独终老。

唯一可以安慰的,就是儿子有出息,族长夫人在村里虽然孤单,但不缺钱又有人照顾,也算是退而求其次的安享晚年吧。

总结:相对于儿女没出息,成天为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争斗,低质量地捆绑在一起,儿女有出息,父母生活有质量,幸福太多了。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过得好不好,不单是以儿女在不在身旁为评判依据。这一生,经受过一些苦,也享过很多福,就是很好的一生。而这种很好的一生,还是需要儿女有出息,才能成全。




表哥考上重点大学后,小姨就成了全家人羡慕的对象,然而,表哥结婚还不到三年,小姨就抑郁而终。小姨临终前的叹息声越多,也越说明了“儿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

表哥小时候就表现出了超强的学习能力,成绩一直在年级前三名,而且还喜欢写作,小学六年级时的一篇新概念作文,获得了全县三等奖,为此,小姨把表哥的奖状裱起来,挂在墙上,很是自豪。

上了初中后,表哥的成绩更是发挥稳定,数学、英语、化学、物理每次都是年级第一,表哥在初二的时候还参加了全省奥林匹克物理竞赛活动,拿到了全省三等奖,表哥的名气更大了。

中考还没有开始,表哥已经被市第一高级中学提前录取,当年表哥的中考成绩不负众望,在全市排名第十,而且数学成绩更是满分,表哥的班主任说表哥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后来,表哥如愿考上了武汉大学,地处在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是我国的十大名校,享誉国内外,表哥报的是计算机专业,而武大的计算机专业又是全国的排头兵,表哥前途无量。

表哥考上武汉大学的消息传开后,我们这些亲戚都前往小姨家给他祝贺,小姨和小姨夫笑得合不拢嘴,村里的人都过来祝贺,有的人还给了小姨五十、一百元作为礼物。

在武汉大学,表哥学习非常刻苦,多次在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赢得了导师、教授的好评,表哥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研读专业领域的权威著作。在图书馆,表哥遇到了他的女朋友,也就是后来的表嫂。

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汉市人,快人快嘴,活泼可爱,她是会计系的,表哥和他女朋友因为多次能坐在一起看书,产生了奇妙的缘分,后来,表哥和他女朋友的感情一直很稳定。

表哥女朋友的父亲是武汉船舶公司的副总,非常有钱,有地位。而女朋友的母亲是武汉一个研究院的副院长,女朋友的家庭背景非常好,父母在武汉早都给女朋友买了房子。

毕业后,表哥进入了武汉一家研究所,成了一名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前途一片光明,表哥是靠着自己的实力找到这份工作的,而且工作非常努力,受到了单位的重点培养。

表哥的女朋友进入了一家事业单位,成了一名办公室文员,虽然工资不高,可是福利好啊,住房公积金一个月就有3000元,还不算年终奖,因此,女朋友的生活很滋润。

表哥和他女朋友一样,都是他们家里的独生子,后来,表哥没想到,正是因为独生子的原因,给他带来了许多烦恼,以至于小姨被多次气的不行。

表哥把女朋友带回家时,小姨和小姨夫光准备吃的就忙活了一周,十八般武艺都用完了,为此,把家里的床单、被套都换成了新的,而且,还专门把家里粉刷了一遍。

女朋友到小姨家时,一开始表现得还很热情,后来因为女朋友说的是普通话,小姨和小姨夫说的是方言,女朋友听不懂小姨说话,就不太沟通了。

本来女朋友计划在表哥家待上3天,谁知道待了2天后,就提出了回武汉,说是单位上有要紧的事,小姨心里嘀咕,莫不是把女朋友怠慢了,这也为以后的婆媳关系埋下了隐患。

表哥和她朋友在武汉举办的婚礼,因为表哥的岳父母对他很满意,也就没要彩礼。说实话,人家也瞧不上那几万元的彩礼,婚房也是岳父准备的,小姨在婚礼上给儿媳妇10001元,意味着万里挑一。

结完婚后,小姨和小姨夫就回了老家,说实话他们也想在儿子那多待几天,可是,房子是女方家买的,再说与儿媳妇又沟通不了,生活习惯不同,这让老两口很为难,所以,就回老家了。

婚后第一年过年,就把小姨气得半死。

俗话说,新媳妇进门,第一年过年是很重要的,因为要见好多亲戚、长辈。作为小姨和小姨夫,想着能有面子,就特别注重儿媳妇第一次走亲戚。小姨提前给表哥和媳妇准备了走亲戚的礼物。

表哥上午九点到家的,小姨和小姨夫在村口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总算是把表哥等到了,连忙接过表哥的行李,家里,饭菜已经准备好了,我们那里接待贵客都是岐山臊子面,为此,小姨还专门请教了大厨。

吃过中午饭后,表哥就把小姨和小姨夫叫到跟前,表哥说儿媳妇在家里住不惯,闻不惯家里的味道,晚上睡不着觉,做噩梦,所以,计划晚上去县城的酒店住了。

小姨虽然心里不高兴,可是又不敢说什么,勉强答应了他们。晚上表哥和表嫂两个人就去县城的酒店住了,第二天回来的时候,还搬了一箱的矿泉水。

表哥对小姨说,儿媳妇喝不惯家里的自来水,喝了会反胃,所以买了些矿泉水,这都是她用自己的工资买的,没有花儿子一分钱,小姨听了后心里真不是滋味。

表嫂基本没有吃小姨做的岐山臊子面,而是吃了她自带的武汉热干面,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她不习惯吃老家的饭,想自己做饭自己吃,小姨只得同意,心里很不痛快。

表哥结婚后不久,表嫂就怀孕了,这下可把小姨给高兴坏了。小姨夫家是三代单传,小姨早都想着抱孙子了,为此,小姨每天都烧香拜佛,保佑他的孙子能健健康康的。

后来,表嫂生了个女儿,小姨和小姨夫也高兴,女儿现在吃香啊。他们就带着家乡的土鸡、土鸭去武汉照顾儿媳妇去了,到了武汉儿媳妇家,才发现他们的到来是多么的尴尬。

表嫂的母亲是全天候的照顾表嫂,做的都是表嫂爱吃的鱼,地道的武汉风味。小姨和小姨夫是吃不惯武汉的饭,只得每天自己下面条,而且,小姨还会常常因为一点小事情被儿媳妇说来说去,没面子。

后来,因为给孙女穿衣服的事发生了冲突。小姨是农村人,怕孙女给冻着,所以多给穿了一件,而儿媳感觉家里有暖气,穿多了孩子会感冒的,而且身上出痱子。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吵了起来。

第二天,小姨把表哥叫到跟前,对表哥说他们想回老家,在这里待不下去了,而且也没有什么忙帮,顺便给儿子说趁着年轻,再要一个,咱们家可是三代单传。

谁知道表嫂刚刚在门外面,听到了表哥和小姨的对话。就怒气冲冲地进了房子,用普通话对小姨狠狠地说,想让她要二胎门都没有,在他们家是她说了算,也不看看你儿子的本事。

这一次,小姨和表嫂发生严重的口角,小姨气的心脏病都犯了,就和小姨夫连夜赶火车回了老家。在火车上,小姨的眼泪没有停止的流,而且,还不停地唉声叹气,小姨又想不通了。

回到老家后,小姨茶饭不香,整天胡思乱想,一会想到辛辛苦苦把表哥培养成人,现在又成了人家的“上门女婿”,真是不甘心,一会又想到,以后她家就要断后了,死了都对不起祖先啊。

后来,小姨在与我们的几次聚会上,都很难看到她的笑脸,小姨甚至对我母亲说,好羡慕你儿孙都在跟前,其乐融融,不像她那样,想见一面儿子和孙女比登天都难,不知道是上辈子造了什么孽。

小姨郁郁寡欢,第二年的年底,就去世了,才64岁。

听说小姨去世的时候,不停地说她想不通,实在是想不通,到底她做错了什么事?

通过小姨家发生的事,可以看出有些老年人想不通:为什么儿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

我想作为老人,一定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及时调整。

第一个方面:思想的调整。儿女长大了,都有自己的生活和事业,而且观念和思想也受到了现在社会的影响,不一定处处都能和老人想到一起,这都是正常的,尤其是儿媳妇,作为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又出生在一个有背景的家庭,难免在生活方式、为人处世方面有所冲突,这都是正常的。

第二个方面:心态的调整。作为老人,在与儿媳妇相处的过程,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俗话说难得糊涂,如果看不惯年轻人做法,可以装着没看见,沉默是金。如果实在是没有办法在一起相处,可以愉快得回老家。切记,与儿媳妇发生矛盾后,要及时的化解。当然,儿媳妇也要及时的给老人道歉。

第三个方面:观念的调整。作为老人,要摒弃一些老的封建思想,尤其是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些都年轻人所反感的思想,现在的年轻人压力都很大,一个孩子养起来都很困难,如果再要一个二胎的话,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所以,要避免给女儿直接下达生二胎的指令,生二胎就让他们自己去决定。

结语:

通过我小姨因看不惯儿媳妇的作为,郁郁寡欢,英年早逝,给我们老年人一个提醒:要及时在思想、心态、观念等方面做出调整,这样就会家庭幸福、其乐融融、延年益寿、家和万事兴。




回娘家过中秋节,我的一个举动没想到引得邻居家的婆婆泪流满面。不明真相的我听完她的一番哭诉,心里对这个平日里高傲的不可一世的老太太又有了新的看法。


我的娘家坐落在湘西大山里的一个小村落里,这里青山环绕,依山傍水。听奶奶说村里大都是多年前从四川移民过来的人家。我们小组人不多,只有12户,星星点点散落在群山里。


98年村子里遭遇了百年难得一遇的洪水灾害,家是早些年爷爷建的土胚房,洪水过后,房子只剩下断壁残垣。爸爸东拼西凑,一咬牙,狠着劲儿在公路旁边修建了一栋两层的小楼房,这也是我们村里的第一栋楼房。


在我们建房的第二年,有人找到了我们,想买下我们新房子旁边的一块菜地,用来建房,这家人就是我们的新邻居。我们虽然是一个姓,但没有血缘关系,按照姓氏的排序,爸妈让我尊称他们为嗲嗲婆婆(他们的年纪比我爸妈大不了多少,辈分高)。


老爸没有收他们的钱,想着有个邻居住一起多热闹,有人气。于是他们家用一公里外的一块菜地调换了我们家的这块地皮。


接着,他们家建起了一栋有着4个门面的3层楼房,他们家房子的地基起得很高,第一层比我们的第一层高了一米,房子建成后,从外观上看,磅礴大气,气势恢宏。


爸妈当时说了一句话,于我而言印象深刻。“他们家有3个厉害的儿子,所以建这么大的房子。”


虽然是邻居,但是我从来没有去过他们家,因为他们家四周做了高高的栅栏和气派的大铁门,且经常是大门紧闭。我读书的时候也很少见到嗲嗲婆婆,而他们那3个厉害的儿子以前也只是听说过,没见过。


据说他们的大儿子是北京某大学的教授,娶了北京姑娘,定居在首都;二儿子和儿媳在美国定居,三儿子比老大老二小了不少,和我是同龄人,一直跟在他大哥身边读书,大学毕业后定居在了上海。


早些年,邻居家的嗲嗲婆婆跟着大儿子在北京居住,送小儿子读书。自从小儿子结婚后,他们两人就回老家来住了。他们经常在我爸妈面前夸赞自己的几个儿子有出息。


“你们还没去过北京吧?北京可是首都,趁着还能走,让你家丫头带你们去北京转转,不然一辈子遗憾。我们这些年可是把北京城走了个遍,这辈子知足了。”


“其实美国的房子和我们这里差不多的,只是说话听不懂,不怎么习惯,我儿子心疼我吃不惯那的饮食,都是给我们做中餐。”


“哎呀,你看,我这张照片拍得好吧,是上次飞去上海,和小儿子一家在外滩拍的,你看,这背景是东方明珠塔。我说了在家里吃饭,儿媳妇非得带我们去那高档的餐厅,里面的灯光晃得我眼睛疼。”


邻居婆婆每次跟我爸妈说这些时,话里话外都透着一股子凡尔赛的意味,引得我爸妈是一阵羡慕不已。邻居嗲嗲婆婆也因三个儿子的优秀而自带了高傲的属性,平日里走路都是昂着头的那种。每次我回娘家看到他们打招呼,他们会点头笑一下,但感觉有距离感。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邻居婆婆的这些话也成了爸妈怼我的杀手锏。


“你看隔壁家的几个小叔叔(辈分高),个个那么优秀,婆婆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人家跟着几个儿子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都去过了,还出了国,我和你爸50多了,还没坐过飞机,每天睁眼就是眼前的这一亩三分地。”


每当爸妈心里发酸时,我只能幽默地回怼他们“别只看到别人光鲜潇洒的一面,凡事都是有付出才有回报。再说了,每次我要带你们出去旅游,你们不是说坐车会头晕,就是怕花我的钱,这能怪我不?”


听我这样说,爸妈也满是感慨:“是啊,听嗲嗲婆婆说早些年他们为了送几个儿子读书出来,也是吃了不少的苦头的,现在几个儿子都有出息了,他们也可以享清福了。”


两老为了三个儿子操了大半辈子的心,终于可以停下来,在老家养养鸡,种点菜,过几天清净悠闲的日子了。然而,当孩子们长大,羽翼渐丰时,父母也慢慢地变老了,身体机能也是每况愈下。


2018的夏天,我接到了老爸的一通电话。“丫头,你在家吗?快开车回来,邻居家的嗲嗲晕倒了,要帮忙送医院。”


“赶紧打120啊。”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我不是医生,我去接送他上医院会不会耽误救治的时间?


“打了120了,镇上的救护车去别的地方接人了,县城的救护车赶过来得2个多小时啊。”听到老爸着急忙慌的语气,我立马下楼,开车回了娘家。


我的婆家和娘家距离很近,车程只有十分钟。赶到妈妈家时,爸妈早已经在门口焦急地张望着了。


“快,快,把嗲嗲背到车上来。”爸和妈两人,一个背着,一个扶着,手忙脚乱却也小心翼翼地把嗲嗲放到了车后座上。邻居婆婆也跟着上了车,她在后座照顾嗲嗲。这时候嗲嗲意识已经清醒了,只是一直捂着胸口轻声地喊:“痛”。老爸坐在副驾驶,我们一行往医院疾驰而去。


十分钟到达了镇医院,嗲嗲被医生带到了急诊室,我则帮忙去挂号缴费。最后镇医院给嗲嗲吊了水,并告知了婆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嗲嗲需要做一个关于心脏方面(心脏支架)的手术,而且镇医院条件有限做不了,得到县城或者是省里的三甲医院去做手术。


听到这个消息的婆婆当时就瘫软在椅子上,开始抹眼泪,“怎么办啊?老头子可千万不能有事啊,这刚刚才过几天清净日子,怎么又要做心脏方面的手术啊?”


爸妈和我只好安慰婆婆,“没事的,医生说了这个术后恢复好了跟正常人一样,完全没问题。你现在打电话通知三个孩子回来吧,早点赶回来把嗲嗲带去大医院做手术。”


婆婆打电话给三个儿子时,拨号码的手一直在不停地颤抖,而且她反复地按错,最终是我帮她一个一个拨通了,她给孩子们还没说一个字,先“哇哇”地大哭起来。她很无助,有点语无伦次地告诉了孩子们嗲嗲要做心脏手术的这件事。



三个儿子听到邻居婆婆的嚎啕大哭,也是反应不一。


大儿子:“妈,很严重吗?你先别急,我这马上开学了,在学校做准备工作,一时走不开啊。这样吧,我看能不能请假回来?实在不行,你让老三回去?”


二儿子:“妈,我这走不开啊,再说了,等我从国外赶回去,花的时间太久了,你让老三回去,他离得近。”


三儿子:“妈,我跟你说,这个手术需要的钱要好几万,你让两个哥哥先打点钱回来,我这就请假回来。”


最终,邻居婆婆家的三儿子从上海赶回家带嗲嗲去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大儿子和二儿子没有回来,但是一人打回来2万块钱。


嗲嗲出院的当天,三儿子就赶回了上海,并嘱咐了我爸妈平日里帮着照看一下嗲嗲。听爸爸说,为了恢复身体,嗲嗲虽然不能剧烈运动,但是每天都要分时段慢慢地步行一会儿。于是,这一天几次的散步,我老爸都会陪着他,因为担心他刚做完手术不久,体力不支会出意外。


老妈也会从网上搜索一些关于该手术术后饮食方面的资料来看,并做一些适宜的汤给嗲嗲送过去。而嗲嗲的多次复查都是老爸打电话给我后,我接送他上医院。每次只要嗲嗲坐在车上,我开车都是慢慢地,尽量不颠簸到他。到医院了也是我帮忙挂号缴费,因为邻居婆婆年纪大了,一进医院,她说自己就找不到东南西北了。


这一来二往的,我们家和邻居嗲嗲家的关系走得越来越近了,婆婆逢人就说:“远亲不如近邻啊!没有你们一家人帮忙,我这都不知道该咋办了。”


彼此熟悉了之后,我也慢慢感觉到了邻居家婆婆其实也没有印象中那么高傲,她是很随和的一个人,只是嘴上老爱念叨自己三个优秀的儿子而已。


皇天不负有心人,嗲嗲的身体经过了精心的调理和休养后,一天天地恢复了精气神,面色看上去也红润了很多,没有那么苍白了。走路也比之前看起来有力气了。


我第一次见到邻居家的三个儿子也就是在2019年的春节,嗲嗲做完手术后的这一年大年初二,我开车回娘家去拜年,见我家院子里停满了小车(我家院子没有做围墙),且都是名牌车,这可吓坏了我,家里没有这么壕的亲戚啊?!


“爸,这是什么情况?谁家的车啊?”


“邻居家三个儿子回来过春节啦,这几天嗲嗲婆婆家里可热闹呢。”


确实,在初二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在娘家留宿,见识到了邻居婆婆家的“土豪春节宴会。”他们一家人在院子里摆着长长的桌子,桌子上满满都是各种美味佳肴,大人小孩十几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唱歌,放烟花。


五彩缤纷的烟花一束接着一束绽放,像流星一般划过天空,纷繁点点地洒落下来,发出呲呲呲的声音,整个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子烟火气息,这是春节独有的声音和味道。我在二楼阳台上,看着他们一家人的欢声笑语,觉得这样的画面真的是太美好了!然而,这样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美好,就像烟花一般,绚烂却短暂。



初三一大早,楼下就传来嘈嘈杂杂的声音,我透过阳台窗户瞥了一眼,邻居家的几个儿子还有儿媳,孩子们都在各自告别。


“以后我们几兄弟还是尽量多聚,现在父母年纪大了,能陪他们一天就赚一天。”兄弟间依依不舍。


“姐姐,今年过年还回来乡下奶奶家,好不好?我给你带好吃的。”孩子之间也是意犹未尽。


“大哥大嫂,要谢谢你们平日里对我爸妈的关照,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这是邻居家的大儿子在感谢我的爸妈。


“使不得,使不得,都是邻里乡亲,互帮互助,不要说这见外的话,你们有时间了多回来看看父母。”爸妈一致推辞谢绝红包。


随着一辆辆小车在乡村公路上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看不见的转弯处,邻居家的三个儿子再一次踏上了离父母越来越远的背井离乡之路。故乡虽好,可却装不下他们的肉身啊,为了生活,他们还是得回到他们自己的城市去打拼。不知他们是否有人回头,看到站在公路上久久不愿进门的父母?


三个儿子这一去,归期又不知是何时?这两年因疫情反复,即使是春节,我也再没见过他们家的三个儿子回来老家。


前几天中秋节,我照例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去看望爸妈。刚到家门口,邻居家婆婆背着一背篓衣服经过,我笑着跟她打招呼:“婆婆,中秋节快乐!”我把手中提着的一盒月饼和一箱牛奶递到她手中。


“不不不,不要,你给爸爸妈妈带的礼物,我怎么好意思收?”婆婆赶忙把东西塞回到我手中。


“婆婆,这是我特意给您和嗲嗲带的。爸妈也有一份,喏,在车里放着呢。过节的一点心意,您就收下吧。”


婆婆朝我车里看了一眼,确定还有一份后,从手中接过了我的礼物。她有点不知所措的感觉,眼神里有喜悦也有落寞。


爸妈迎了出来,帮我抱两个孩子,我一袋袋的礼物往房间里拧,妈妈招呼婆婆到屋里坐,婆婆却突然开始抹起了眼泪。


“还是丫头好,丫头有良心,嫁得近,眨眼就到了。我三个儿子,今天没有一个人给我打电话问候一下的,估计都忙工作,忙忘记了吧。”婆婆不停地用手掌擦拭眼睛,可眼泪是止不住地流。


“不会的,等下孩子们还是会给你打电话的。要是孩子们没打过来,你就给他们打过去。自己的孩子,多体谅。”我妈安慰着婆婆。


“我现在真的是后悔啊,把他们一个个送出去,没有一个人留在身边,儿子心大,没有女孩那么细心。我和老头过得像孤老。老头现在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要是他不在了,我也不想活了。”说着,婆婆哭得身子都在发抖,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掉。


爸妈和我看到这一幕,都有点惆怅,为了缓解这样的哀愁和尴尬,我倒了一杯水递给婆婆。


“婆婆,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要想太多了,过好现在的每一天。”


婆婆接过我手中的水,抿了一小口,慢慢平复了心情。“是的,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总不能一年四季围着我们两老转。谢谢你!小宇,谢谢你帮我们带的礼物。”说着,婆婆起身去背衣服,我赶紧给她把背篓抬起来放到她肩头上。


看着婆婆变得有点佝偻的背影,一步一步蹒跚走远,我心里五味杂陈。


所以就题主所问:很多人老了才知道:儿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你怎么看?


我觉得: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自古忠孝两难全。但老话说“父母在,不远游。”这一句的下一句却是“游必有方。”真心希望孩子们在越来越有出息时,能够回头看看为培养你们成材而呕心沥血的父母。当父母老了时,能够妥善地安置父母,最好是能够照顾父母。有能力的把父母接到身边同住,亲自尽孝。而条件尚未成熟的,建议多回家看看父母,及时地关注到父母的身体情况。每天下班后打个电话问候一声,逢年过节记得给父母准备一份礼物。毕竟知恩图报的孩子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有出息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做父母的也要摆正心态,如果孩子不能天天陪在身边,那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开开心心过好当下每一天即可。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们有出息,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是幸事,总比待在身边啃老要省心不少。优秀的父母,当孩子想起你们时,内心一定是充满了动力。


对于孩子来说,一定要努力做那个大家口中人人称赞的“别人家的孩子”,这种优秀不仅仅是体现在学业和工作上,更应该体现在对父母的孝心上。当父母老了时,不能让他们内心惶恐,对老年生活缺乏安全感。优秀的孩子,当父母想起你们时,内心一定是充满了温暖。


对于父母来说,不管儿女是否有大成就,要学会心平气和地接受,然后正确看待他们的出色或平庸。因为生活最可贵之处在于:不盯着别人家的幸福去羡慕,而是珍惜当下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活在当下且知足常乐!


我是@兔小妞的心灵札记。关于“很多人老了才知道,儿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发表您的看法,谢谢!




我表弟,多年前的北大研究生,现在在北京一家企业工作,已经干到副总的位置,混得风生水起,可我舅舅舅妈却进不去亲生儿子的门,晚景无比凄凉。

我舅舅只有这一个儿子,从小爱如掌上名珠,真是要星星不给月亮,表弟也争气,从小聪明伶利,完全是别人家的孩子。到现在他当年就读过的高中还流传着他的神话,当时他的成绩稳居重点班第一,数学题有时候老师不会还得请教他。

这个天之骄子顺利的考入北大,然后一路读完硕士,娶了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姑娘,我舅舅舅妈又把毕生的积蓄给他付了首付,让他在北京彻底的安家了。成了让舅舅舅妈引以为豪的儿子。

他本身才华过人,这些年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好,买豪宅,换豪车,但是却以工作忙为由几乎不回老家。

舅舅老两口那是对儿子和孙子日思夜想啊,孙子小时候舅妈曾经去侍候过月子,但被儿媳以做的饭不合胃口赶了回来。

老两口前几年终于按捺不住思念儿子的心,让我哥给买了高铁票,踏上了去北京的路。

好不容易到了北京,被接他们的表弟和儿媳一顿埋怨,嫌弃他们不好好在家待着,然后直接就把他们拉去了酒店。

两个老人本来想看看孙子,就跟儿子说想在儿子家住几天,结果儿子说,儿媳不习惯外人住在家里。

两个老人悲从中来,千里迢迢的赶来,原来在儿子和媳妇眼里是外人,在酒店住了一晚,然后就踏上了回家的路。

现在老两口年近八十了,身体也不好,有时生病住院身边连个照顾的人也没有,有一次老两口都住院,还是我哥忙里忙外的照顾,而他们那个引以为傲的儿子不管不问。

现在的表弟唯一和父母联系的就是过春节的时候,转到我哥微信上5000元钱,让我哥转交给两个老人。也许他这一生太过顺利,顺利的忘记了父母的恩情,也许是他嫌弃自己出身农村的事实,怒力想摆脱自己的原生家庭。

总之,用舅舅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养了个有出息的白眼狼。




我的看法是要辩证地看待儿女太有出息这种现象。理由如下。

一、我认为,本提问的假设条件有很大的想象力和虚假性。首先,题目说到“很多人”,有一定的主观意思,很多人到底是数量多还是占的比例多?有公开的科学数据做支撑、支持吗?其次,“儿女太有出息”的标准是什么?是金钱、社会地位、名声,还是所谓的成功?说到底,本提问缺少了提问背景资料,让回答者在不知所云的情况下答题,只能是选择附会题意或者草草作答。

本提问,我个人认为,提问者提出了个虚拟问题,让人难以正确回答。

二、我认为,望子成龙是人类共同的心愿,总体得大于失,应该算是好事

人类的发展史说明,人类的共同心愿是,父母现在的劳苦,是为了子孙后代造福。动物的天性之一就是在危险来临时,为了后代可以奋不顾身,甚至牺牲自己。就连中国的经书之一《三字经》也津津乐道“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行为。况且,还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说,另外,人在成名、成功后荣归故里的习惯等等习惯和风俗等等至今流行。为何,社会发展到如今文明社会,会有“儿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的观点和认识呢?难道,仅仅是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在作怪?

我认为,看待问题,要看主流、要着眼大局。首先,要定义好儿女太有出息的标准。如果儿女能够遵纪守法的有出息,而且是“太有出息”父母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才对。

校外培训机构的兴起,来源于家长望子成龙的教育投资巨大需求。

以上是个人一点浅浅的认知,能否起到抛砖引玉的结果,探讨出正确、标准答案呢?

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出息   儿女   孙子   大舅   儿媳妇   族长   儿媳   表哥   婆婆   好事   家里   儿子   父母   女儿   两个   孩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