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和土星为地球阻挡了大量小行星撞击,为什么阻挡不了撞击金星和火星?

木星和土星为地球阻挡了大量的小行星撞击,为什么阻挡不了金星和火星?我先给结论吧,地球和金星以及火星一样,早就伤痕累累,只是大家眼见不一定为实,地球只是默默的舔舐掉那些曾经的伤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被轻易发现而已。

地球轨道的天外来客,比你想象中的繁忙还要繁忙

假设地球的轨道是一条马路,上面可不止只有我们地球在孤独的行驶,这条马路经常有别的不速之客穿过,而且他们踏上马路以前绝不会预先跟我们打个招呼。我们正沿着这条马路以每小时10万公里的速度行驶。附近有几亿甚至几万亿个随意移动的物体──“它们都可能与地球相撞,都在天空中以不同的速度在稍稍不同的路线上移动。它们就在那里。我们只是看不见它们。

根据月球上形成凹坑的速度进行推测,大约有2000颗左右大得足以危及文明社会的小行星经常穿越我们的轨道。但即使是一颗很小的小行星──一栋小房子左右大小的陨石──也足够摧毁一座城市。它们的数量几乎肯定数以十万计,很可能数以百万计,重点还是,我们根本看不到它们。

最近的大事件

最近的四十年里面,我们其实已经观测到自己死里逃生过两回。第一颗有可能造成危险的小行星是1991年发现的。当然是在它已经飞过去以后。它被命名为1991BA号;它在离地球约17万公里以外的地方擦肩而过!两年以后,这种事情再次重演,这次只相差14.5万公里,也是在它飞过去以后才发现的。

它们毫无预兆的光临地球,又匆匆离去。这样的擦肩而过每星期很可能要发生两三次而又不为人们注意。按照天文学家的看法──这些小行星,按照宇宙的标准,相当于一颗子弹穿过我们的袖子而又没有擦破胳膊。

曾经的恐龙,以及它们曾经的遭遇

6500万年前,一颗以宇宙速度飞行的小行星或彗星进入大气层,它的速度如此之快,下面的空气被压缩变热,底下的温度有可能升高到大约6万摄氏度,在抵达我们大气层的刹那间,陨星所经之处的一切都会坍缩,像胶膜那样在烈火中消失。

进入大气层一秒钟之后,陨星就会撞击地球表面。陨星本身也顿时化成蒸气,发生爆炸。爆炸会炸掉1000立方公里的岩石、泥土。方圆250公里之内,所有生命将被爆炸一扫而空。第一轮冲击波几乎会以光的速度向外辐射,横扫前面的一切事物。

一片翻滚的黑幕以每小时几千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它的到来是悄然无声的,因为它移动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声速。差不多每个直立的东西都会被夷为平地或燃起大火,差不多每个生物都会死亡。远在1500公里以外的生物会被一阵飞弹击倒在地、撕成碎片或狠揍一顿。到了1500公里以外,爆炸的破坏程度会逐渐减小。

第一轮冲击波后,肯定会引发一连串破坏性极大的地震。全球的火山会开始隆隆作响,喷出火焰,海啸随之而来。撞击产生的浓烟和飞灰以及随之发生的大火,肯定会遮天蔽日达数月之久,有可能是数年之久,打乱一切生命的生长周期。

2001年,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一次KT撞击留下的沉积物里的铱同位素后,得出结论说,它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达1万年左右。这完全可被用做证据,证明恐龙的灭绝是快速的,彻底的──从地质学看来,情况就是如此。

人类自己能挺过这样的灾难吗?

像这样的陨石撞击危机,平均1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只是撞击后产生灾难的程度不同而已。地球上很多地方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方圆几百公里都化为乌有。但是,生命是倔强的,每次危机后,都有足够的幸存者,而且,时间将抹去曾经的伤痕,至少,把伤痕埋进了地下。

结语

人类不是恐龙,至少,目前来看,我们比恐龙幸运的多,因为历史还没有重演。

我是猫先生,感谢阅读。




木星和土星并没有“偏袒”地球,对于太阳系内的四颗“岩质行星”其实是“一视同仁”的。

太阳系内唯一的恒星是太阳,包含的8大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从太阳系的布局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距离太阳最近的4颗行星都是“岩质行星”,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距离太阳相对远一些的4颗行星则都是“气态行星”,它们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

在“岩质行星”与“气态行星”的中间位置,实际上距离着大约50万颗小行星,这里也被称为“小行星带”,它们都是受到太阳及木星的引力作用而保持相对的一种稳定状态。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8大行星的具体尺寸对比:

水星直径:大约4880公里

金星直径:大约12103公里

地球直径:大约12756公里

火星直径:大约6779公里

木星直径:大约139822公里

土星直径:大约116464公里

天王星直径:大约50724公里

海王星直径:大约49244公里

这里我们就会发现,木星和土星不但通过自己庞大的身躯帮着太阳系内的4个“岩质行星小弟”阻挡了外部的小行星袭击,而且木星还依靠其强大的引力,把众多小行星都控制在了小行星带之内,否则这些小行星也势必会撞击都地球等星球。

所以说木星与土星不光为地球阻挡了大量的小行星撞击,其实它们也帮助水星、金星、火星阻挡了众多的小行星撞击。

地球表面之所以没有火星与金星那样“满目疮痍”,主要是因为地球大气层比较厚实,另外地球生态环境也有着一定的自身修复能力。

从太空中看地球,并不会看到地球上有陨石坑,而金星和火星则存在相应的小行星撞击痕迹。实际上早期的地球一样也是布满陨石坑的,只是伴随着地球自身的不断演化,大气层逐步出现,可以替地球抵御更多的小行星撞击。

而且地球本身孕育出了生态系统,动植物活动、河流与海洋的运动,大气循环影响等因素都在不断改善地表的环境,因此现如今的地球表面已经再也看不到小行星撞击的痕迹了,实际上即便是现在,每年还是有众多的陨石最终会来到地球表面的,只是一般情况下体积都很小,不会对地球产生较大的影响。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木星和土星只能够大概率“试图帮忙”抵挡太阳系边缘的彗星体以及偶尔沿着太阳赤道面闯入的外来小天体撞击,对于木星轨道内的大量小天体,她已经无能为力了,而这里,至少有50亿颗不同大小的岩石,对火星、地球、金星、水星虎视眈眈。

看看上图就明白了,地球们(火星、地球、金星、水星都是小个子岩石表面行星),很脆弱的,位置有点尴尬,处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是巨大失控陨石的温床,每年都有不少胆大妄为者闯入到内行星轨道。

相比于木星、土星,地球这样的芝麻绿豆,实在是太萌了,直径超过50公里的小行星撞一下,直接就可以让地球的生态圈格式化,回到35亿年前的单细胞状态,激起的岩浆波浪可以晃荡数百年(是岩浆波浪,不是海浪),地表那些少得可怜的水体,被蒸发到大气层,有的干脆直接裂解成氢气和氧气,大量的水蒸气疯狂吸收红外线,反而会促成巨大的温室效应,那个时候,地球就会彻底沦为金星的下场。

1994年7月17日4时15分,喝多了的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Shoemaker-Levy 9, SL9, D/1993 F2)就被木星成功拦截,撞上了木星,成为木星的组成部分,现在知道木星为什么这样巨大了吧?成天胡吃海塞,不知道减肥的结果。这次撞击留下的巨大瘢痕,有的直径超过地球,想想看,要是砸到地球,我们就不能够玩手机了,呜呜呜。

好在地球还有个“忠实”的小卫士:月球,个头适中,距离恰当,为地球抵挡了绝大部分的撞击,弄得自身伤痕累累,使得地球数千万年才轮得上被剧烈撞一次,当然这样的撞击对生物来说都是要老命的,6500万年前,就来过这样一次,当然,我们的地球生物繁茂,体量相对巨大,地壳相对薄弱,撞击的巨大陨石坑会在数百万年这样的时间单位里慢慢被侵蚀,使得我们难以查看到,更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类渺小,又处于这个行星表面,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能够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随着成像卫星、轨道航天站的发展,人们实际观测到地球的表面其实分布着数千个直径在50公里以上的陨石坑,里面大部分被植被覆盖,很难在地面被发现罢了。

很多陨石坑被植物覆盖,有的甚至成了小盆地,住满了人类……

(恐怖密集的月球“背面”,满目疮痍,令人动容)

(这是更加恐怖的水星表面,那个巨大的放射状痕迹就是直径500公里以上的巨大小行星撞击的结果,根据研究,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大约发生在7亿年前……)


这就是人类为啥子拼命要探索其他行星的根本原因之一,不是为了什么恐怖资源或者好玩,而是为了狡兔三窟。毕竟人类面对这样的灾难,太过弱小……





太阳系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这个结论肯定是错的,在太阳系的历史上,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都遭受了大量的小行星撞击。木星和土星作为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轨道之外的大型气态巨行星,对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有保护作用,并不是只针对于地球。但因为小行星的来源的复杂性,以及地球、金星和火星本身的特殊性,说木星和土星重点保护了地球又不能完全算错。

第一个问题:太阳系内小行星的来源究竟有哪些?木星和土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保护火星、地球、金星和水星?

太阳系的小行星来源非常的复杂,总的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来自柯伊伯带或奥尔特星云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共同的特点就是来自与太阳系外围,当它们因为某种原因深入太阳系之后,要闯过的最大的两个难关就是木星和土星。这两个巨大的气态巨行星依靠强大的引力,会把很多小行星吸入自己的怀抱,或者改变它们原有的运行轨道,从而避免这些小行星撞向自己轨道内侧的火、地、金、水四颗岩质兄弟行星。比如说1994年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就直接被木星强大的引力所吸引,并最终被撕碎。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这两颗巨行星的轨道位置不对,也无法对即将闯入太阳系内侧的小行星产生作用。甚至在极端情况下,还有可能因为有这两颗巨行星引力的干扰,还有可能使原本不会和火、地、金、水相撞的小行星,直接冲向这几颗行星。

二、来自小行星带的小行星:这是目前我们接触最多的小行星,包括毁灭地球的那颗小行星也来自这里。因为小行星带处于火星和木星之间,也就是处于木星和土星轨道的内侧,所以这木星和土星根本不可能阻挡它们对内侧的火、地、金、水四颗兄弟行星的撞击。

彗星撞地球

三、太阳系内流浪的小行星,既不在小行星带也不在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尽管这些小行星数量比之小行星带(注太阳系内的小行星带,特指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稀少,但也绝对不是没有,而且限于人类目前的观测技术,事实上我们根本无法准确估计它们的数量。在太阳系每个行星的周围,甚至连太阳系周围都有数量众多的小行星。木星和土星除了能对自己外围的小行星施加作用之外,对自己内侧的小行星同样很难施加影响,也不可能阻止他们撞击火、地、金、水。

四、从太阳系外流浪至太阳系的小行星:尽管这类小行星非常至少,但也绝不是没有,比如说奥陌陌。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太阳系是一个倒着在银河系公转的星系,太阳系的黄道面和银河系的银道面存在一个约60度的夹角,这也就意味着这些系外小行星往往不是从太阳系的黄道面切入,在这种情况下木星和土星仍然很难对它们施加影响。

所以综上所述,木星和土星因为轨道位置关系,确实对内侧的火、地、金、水四颗兄弟行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并不是绝对的,需要有一定的条件。事实上在太阳系漫长的历史上,无论是火星、地球、金星还是水星都遭受了大量的小行星撞击。

小行星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木星和土星重点保护了地球?

当然这里边首先肯定是人的主观因素在作怪,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木星和土星从理论上对火、地、金、水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使人们产生了重点保护地球的错觉。

其次一个很现实的原因是,地球在火、地、金、水四颗岩质行星中毕竟个头最大,质量也最大。从概率上讲一个小行星如果从木星和土星轨道之外冲入太阳系,或者从小行星带向太阳系内侧运行,和地球的相撞概率也最大,所以说木星和土星重点保护了地球也不能完全算错,地球确实在木星和土星的保护中收益最大。

致力于科学、科幻,专注于深度,欢迎喜欢科幻的朋友关注:深度科幻!




即然为地球挡了,也为金星、水星挡了。




就算没有木星土星,来到内太阳系的陨石彗星也是撞向太阳的可能性大,像地球这些行星根本抢不过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火星   小行星   木星   土星   地球   气态   大气层   太阳系   陨石   水星   彗星   引力   行星   直径   轨道   科学   金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