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哪些名人故居?

深宅名园,古楼新居,原味江南。在苏州,不是所有的名人故居都变成了收费的景区。苏州这些名人故居,现在都还住着人。先人已经逝去,历史仍在继续...

章园--章太炎故居,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

章园在体育场路(原宋衙弄)17号,今为市老干部局址。章太炎于民国25年逝世后,初葬于宅园一角,1955年迁葬杭州。故居两幢楼房数十年来几经转手,后为机关使用,建筑尚完整。北部章氏国学讲习会建筑已不复存在,改建平房五间,现为章氏后人所居。平房东侧有还留有章太炎迁葬后遗留的衣冠冢及墓碑。

未厌居--叶圣陶故居,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故居位于滚绣坊青石弄5号。叶圣陶是苏州人,生于悬桥巷,后随家迁居大太平巷(今十全街西段),但以上两处故居已难以确定其所在。叶圣陶在此定居两年,淞沪抗战爆发后,辗转去四川等地。抗日战争胜利后,未再迁回苏州。叶圣陶1988年病逝北京后,青石弄故居经过整修,已成为《苏州杂志》社社址。

怡老园--王鏊故居,明代宰相,科举探花

嘉寿堂,位于天官坊8号肃封里,此宅原为王鏊故居“怡老园”旧址,清乾隆年间,故宅被徽商陆义庵所购,改筑更新并更名为“嘉寿堂”。现在住着陆家后人。

走进嘉寿堂,一个粉墙黛瓦的精致小院,面对院门一方秀美湖石,从厢楼到大厅古朴雅致的木结构,自有一种低调的贵族之感。

桃花坞--唐寅故居,明代“吴门四家”之一,著名书画家

提起苏州的名人故居,唐寅故居是非提不可的。在桃花坞大街一个荷花池塘边竖着一块石碑,上面有“唐寅故居遗址”几个字。据说,这个池塘原先还要大得多,唐寅的故居年久失修倒塌后,没有再重新修葺,只在原址竖了这么一块碑。弯腰去看一些贴近水面的石桥栏上的字迹,早已被岁月磨蚀得看不清楚了。

春晖堂--申时行故居,明代内阁首辅,状元

春晖堂现在坐落在景德路上,自光绪年间修整,迄今也已有100多年了,而近两年来这座明代老宅已屡次坍塌,残旧不已了。它的南面部分经整修现为苏州市中医博物馆,北面仍属于私宅,里面还住着六七户人家,破败之状和中医博物馆对比鲜明,一起一落的感受颇让人难忘。

墨云堂--孙岳颂故居,清代书画家

孙岳颁故宅的前门位于干将东路724号,亦称“墨云堂”,后门在小曹家巷,大厅十分轩敞,有“百桌厅”之称。1984年拆除,厅址建了几栋居民楼。1992年扩建干将路后,尚存走马楼,楼厅2进,面宽各5间,坐北朝南,东西设两厢。现在整个宅子已全部转为民居使用。

阙园--李根源故居,辛亥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被称为“山中宰相”,元帅朱德之师

李根源故居位于十全街277号。解放后由苏州交际处(现名苏州外事办公室)使用过,后来又给旅游局基建科使用,现由苏州饭店使用。中西合璧的起居楼,红色尖顶,青灰外墙,显得非常典雅大方,正门两侧是两间八角形的厢房,拱卫着洋房的正面。东西两侧山墙挺拔,细密的水泥墙面间,两道青砖墙面至今仍是紧密且完整。

南畇草堂--彭定求故居,状元,清代文学家

南畇草堂是苏州著名的风水宝地——一门两状元的“葑门第一家”,彭家以“祖孙状元”、“四代大学士”显赫于整个清朝。南畇草堂现今大门紧闭,不予对外开放,草堂的西侧是苏州市振华双语实验学校,老宅现在就由这所学校管理。这个宅子而今在繁华的十全街上显得颇为醒目。

残粒园--吴待秋故居,民国时期著名画家,与赵叔孺、吴湖帆、冯超然并誉为“海上四大家”

从白塔路穿过一条南北小巷走到接驾桥巷,向东走过十几米路,就能看到标志“残粒园”。入得门里,会看见里面住着好多人家,进去二进院落,朝北有一个砖雕门楼,只是上面没有文字,或者早已毁坏了。

教忠堂--沈德潜故居,清代著名诗人,因文字狱惨遭剖棺戮尸

沈德潜教忠堂的故居在阔家头巷最西边的26号。现在的沈德潜故居,门口已经挂上了“苏州昆曲传习所”的牌子。整个宅子已然是昆曲爱好者聚会学习演艺的场所。挑个好时候去,能撞上他们正在上课,听着他们伊伊呀呀,看着沈德潜故居的匾额对联、花草树木,恍惚间就回到了沈德潜的那个时代。

怀欧舫--陆肯堂故居,状元,清代文学家

于阊门内下塘街10号,即怀鸥舫。陆肯堂在他考中状元郎的那一年,他在自己的家乡苏州买下了一个宅子,后来,这门陆家的子孙们就都住在了这里,一住就是200多年。今天的怀鸥舫早已改成民居,只是从那浅雕的扁作梁,精细的落地罩还依稀能看见清代的痕迹和那一代名门的风流。

攀古楼--潘祖荫故居,清代刑部尚书,收藏的“大盂鼎”和“大克鼎”与“毛公鼎”并称“海内三宝”,其后人捐赠国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故居位於南石(显)子巷8号,虽经整修,门外围墙显出粉墙黛瓦的格局,但里面显得破旧。顺着被弄,走进每一进小单元都能看见里面居住着许多居民,小天井里挂满衣服,楼道及厅堂里堆满各种杂物。后面的小楼还依稀可以看出旧时的木结构。

群碧楼--邓邦述故居,近代藏书家、目录学者、文学家

邓邦述故居位于侍其巷38号,祖上乃是名门望族。群碧楼是“口”字形六上六下的走马楼,建筑装饰十分简朴,没有雕梁画栋,也没有回廊曲折。厅的西侧有一座二层楼房,楼房下有廊房可以穿过,此楼就是邓邦述的藏书处“群碧楼”,前楼下层是邓氏书斋。现在楼里面住满了十二户居民。

眉寿堂--叶天士故居,清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吴门医派代表人物之一

叶天士故居位于阊门外渡僧桥下塘48号,即眉寿堂。相传太平天国时曾被用作纳王府。现在宅子的外部已然略显破败,内部也已被改建成宿舍楼样式。




我是苏州旅游达人,这个问题实际没有什么意思。

苏州建城超过2500年,而且从未迁移过,这在世界名城之中,也是极其罕见的。特别是明清以降,苏州富甲一方,是首善之区,所以经济发达、名人辈出,不夸张的说,内城每一条保存的巷子里,都有几个名人故居。

题主这个问题应该是因杨绛先生有感而发的,可是杨先生在苏州历史上也不算多大名人。我当年就住在养育巷,庙堂巷里根本就没有人提及杨绛先生。因此今时今日压根就不能确切的断定杨氏故居。

阊门内有一条专诸巷,相传专诸就居住于此。可是苏州城没有伍子胥巷,没有孙武巷。苏州以名人命名的街巷大约还有富郎中巷、孔付司巷等,而名人故居那更是数不胜数。




木渎灵岩山,西施故居;景德路城隍庙,周瑜小乔故居;光福司徒庙,邓禹故居;民治路万寿宫,吴王夫差故居;沧浪亭街一号,宋文豪苏舜钦故居;穹窿山茅坞蓬,孙武故居;孙武子故居隔壁邻居,汉丞相长史朱买臣故居;阊门下塘福挤观,吕洞宾故居;山塘街普福寺原址,林黛玉故居。




嘿,不该漏了姓严的,木渎镇每天都有许多游客,都要经过严家大门口,只是进门要收钱,我虽也严氏,但就是不进去,故居不迎客,却成了创收的摇钱树,可悲又可笑!




洪钧故居

洪钧,苏州府吴县人。清末同治年间戊辰科状元,光绪十三年起,先后任过俄国、德国、奥地利和荷兰四国大使。故居为他入仕后所建。

洪钧故居是一处苏州古城目前保存较完好的清代建筑,设门厅、轿厅、花厅、大厅、和上下房等。东路为洪氏义庄,又称“枝荫义庄”。原第五进便是晚清曾朴写的《孽海花》中的女主角赛金花、洪钧之妾傅彩云所住。

地址:平江路悬桥巷27、29号

吴梅故居

吴梅,现代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度曲谱曲皆极为精通,对近代戏曲史有很深入的研究。被誉为“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学大师”,南京大学以研究戏曲闻名的诸位先生大抵都是吴梅门下后学,散文家朱自清也是其学生。

吴宅坐北朝南,占地535平方米,建筑面积731平方米。前后三进,前二进为楼厅,第三进为下房。入门折西为楼厅与厢楼组成的三合院。楼层东部辟书斋,题为“百嘉室”,珍藏善本精本图书。楼前石板铺地,凿水井两口。院南石库墙门上嵌砖额“乐居安天”四字,为清宣统元年吴梅自题。

地址:蒲林巷35-1

沈柏寒故居

沈柏寒名长慰,又字伯安,同盟会会员、教育家。

沈宅建于1873年,距今有130年历史,原建筑面积为3500平方米,现向游客开放的只属西部的720平方米,堂内有两幅抱柱联,其一:经济有成,事业俱自苦志起,读书最乐,俊彦都由名教来;其二:和气祥光,请声美行,尊德乐义,合泽戴仁。前一幅是教育子孙的话,后一幅则是跟堂名有关,是希望由“乐善”而达到的至高境界。

地址: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西汇上塘23号

叶圣陶故居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与同在京发展的苏州人王伯祥、顾颉刚、俞平伯、章元善并称为京城五老。代表作品有《隔膜》、《线下》、《倪焕之》、《稻草人》等。

叶圣陶在苏州的故居是在滚绣坊青石弄5号,是一座幽静古朴、三面回廊的庭院,一半是庭院,一半是中西式平房。1984年底叶先生决定把自己的宅地捐赠给国家,办一点文化方面的事情,修缮好的叶圣陶的这所故居成为了苏州杂志社所在地。

地址:苏州滚绣坊青石弄5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章太炎   苏州   景德   故居   平房   寿堂   苏州市   名人   宅子   青石   草堂   教育家   明代   清代   状元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