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只有10万兵力的成吉思汗,敢攻打拥兵百万的金国?

蒙古灭金,靠的是策略,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从来就不是简单硬碰硬。

其实早在1205年,也就是铁木真统一草原六部之前,他就产生了灭金的想法。

不过当时的金国,兵力近百万人,人口约五千万左右。(参考《金史·卷四十六》)

而蒙古方面,虽然没有确切数字记载。但根据历代草原民族概况,以及后来蒙古军历次出兵规模来看。

同时期的蒙古草原,人口撑死百来万,兵力至多不过20万。

数字很直观的体现了蒙古和金国的差距。

所以铁木真想要蛇吞象,灭掉金国。他就必须要动脑子,靠策略取胜。

那么,铁木真的策略是什么呢?

也不是什么很高深的玩法,就是蒙古人平时在草原上放牧的那套搞法:驯养、驱使牧羊犬控制羊群。

一个牧民可能很难控制几百头牛羊。

但一个牧民带领几只听话的牧羊犬,完全可以控制几百头规模的牛羊群。

只要找到一定数量的牧羊犬,慢慢吃掉金国这个大羊群,不是白日做梦。

那么,蒙古的第一只牧羊犬是谁呢?

看地图。很显然,就是夹在金国和蒙古缝隙中间,实力相对较弱的西夏人了。

1205年,铁木真命四子拖雷率三万人试探性侵入西夏北部地区。

战前,拖雷精心研究了西夏军的特点,对西夏军的兵力情况、战术打法、将领实力,以及西夏皇室的矛盾,大致有了解。不能说他对西夏知根知底,但至少也可以说,他针对西夏军队的弱点,布置了相对应的战术。

而反观西夏,对蒙古却不怎么了解。尤其是对蒙古军队不怎么了解。

双方的情报明显就不对等。

所以这一战的结果没有任何意外。三万蒙古军吊打十万西夏军。蒙古军把西夏北部地区席卷一空后,扬长而去。

挟此大胜,蒙古军又回头攻灭乃蛮部。铁木真一统蒙古草原。

1206年,铁木真于斡难河畔称汗建国。从此他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成吉思汗。

1207年,西夏国内发生内讧,成吉思汗趁机发动第二次征夏之战,以五万大军进攻西夏的西北重镇斡罗孩城。

不过由于西夏军吸取两年前的教训,也针对对手的特点做了一些战术性的优化,死活就是不野战。所以此战,最终以蒙古军粮草吃尽而退兵。

事后,成吉思汗做了反思,他意识到西夏毕竟也是小强,想要一战吞夏并不现实。

于是他便转变思路,先解决西夏西面的畏兀儿人,铲断西夏与西域诸部落的联系,把西夏孤立起来,再围而歼之。

1208年底,金章宗去世。著名的废材皇帝完颜永济继位。

次年,成吉思汗笃定金国大丧,完颜永济肯定不敢对自己用兵,遂起倾国之力,先向西征服了畏兀儿人,再回头打西夏,挑起第三次征夏战争。

这一战,蒙古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河西地区入侵西夏,迂回攻击西夏腹地。另一路则从北面南下。

西夏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数万精锐被歼,国都中兴府被蒙古军包围。

西夏襄宗亲自登城,与士兵同吃同住,激励将士坚守,但无济于事。

这一年秋天,蒙古军引黄河水灌中兴城。

眼看城池要被攻破,夏襄宗派出使者,向金国求援,希望金国出兵,内外夹击蒙古。但完颜永济却对夏使说,蒙古和你们西夏狗咬狗,正是我国之福,我为啥要发兵救你们?

夏襄宗听说后,气的要死,愤恨之余,向成吉思汗投子认输。

成吉思汗没想到西夏会输的这么快,再加上他也碰到一点问题(黄河水灌中兴城,也倒灌进了蒙军大营,导致蒙军也被淹了)。暂时无力攻城。于是他就接受了西夏的请降。

按照谈判结果。蒙古军退兵,退回所占的西夏领土。西夏则称臣纳贡,并答应日后出兵与蒙古一起攻打金国。就这样,成吉思汗找到了第一批替自己“放羊”的“牧羊犬”。

1210年,西夏率先向金国发难。夏襄宗以完颜永济不救自己为借口,断绝了西夏与金国的宗藩关系,并发兵十万进犯金土。

1211年,成吉思汗也对金国开战。

开战前,成吉思汗吸取前番攻打西夏失利的教训,做出战略部署——不要妄图一战灭金,不要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全军应尽量歼灭金军有生力量,通过屠戮,对金国百姓造成恐慌心理即可。

而反观金国方面,完颜永济完全搞不清楚对方的战略意图。甚至连对手有多少兵力,突击方向在哪里,也搞不清楚。几十万金军在他的指挥下,如同无头苍蝇一般。

一边战略清晰,一边是无头苍蝇。所以这一战下来,金军主力被蒙古军的游击战术耍得团团转,在野狐岭被蒙古军重创。

各地的驻守金军听闻蒙古军屠城,很多金将胆寒,直接开城投降,被成吉思汗编为的“伪军”。

就这样,第二批“牧羊犬”也找到了。

1213年,成吉思汗趁热打铁,指挥蒙古主力围攻金中都。

这本是一场试探性攻击。但不想,金国发生内讧,完颜永济被一个叫胡沙虎的金将发动政变杀掉。另一个奇葩昏君金宣宗完颜珣被胡沙虎抬上了皇位。

金宣宗继位后,派人与成吉思汗谈判,愿献出公主、一千童男童女和大量财宝求和。

而之后,金宣宗更是直接跑路。表示中都城不要了,东北老家也不要了。他要撤退到黄河以南,试图以黄河水来抵御如狼似虎的蒙古人。

故而,成吉思汗得到意料之外的战果——开战仅四年便拿下了金国都城。将金国的中原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陆上通道切断。

同时还得到了第三批“牧羊犬”,也就是被女真人欺压的契丹人。

还有大量的汉人技术性人才。

当时的金中都有非常多的汉人工匠,金宣宗主动跑路后,这些工匠便效力于蒙古。后来在这帮工匠的协助下,蒙古军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便从一支只有轻骑兵游击部队进化成了拥有轻重骑兵、工程兵、步兵和攻城部队的混编军团。

此时的蒙古和金国,实力发生倒转。如果按照这个发展速度,成吉思汗灭金,可以说是指日可待。

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个突发事件,影响了蒙古灭金的进程,这个事就是花剌子模虐杀蒙古商队事件。

1217年,为了给商队报仇(当然是成吉思汗借口了)。成吉思汗率蒙古主力西征(顺路灭了西辽),只留下一万蒙古军和十几万伪军留守大本营。

大军西征之前,成吉思汗因西夏神宗拒绝协助自己西征(也是借口,主要是成吉思汗不信任西夏,担心自己西征,西夏反水,又和金国联合对付自己),对西夏发动了第四次征讨。

这一次伐夏,蒙古军不费吹灰之力,再次包围中兴府。

夏神宗怕死,便弃城逃到西凉府,只留下太子李德旺独守中兴城。

李德旺也怕死,便派使者求饶,表示西夏一定会臣服于蒙古。成吉思汗见目的达到,就卖了面子,撤军回师。

夏神宗见蒙军走了,返回国都。回朝后,他认为西夏“附蒙攻金”并没有捞到好处,还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便大胆改变策略,与金国缓和关系,主动求和。

这本是西夏与金国的一次断臂求生机遇。此时不联合,就再也没机会了。

然而金宣宗这个奇葩却认为西夏竟然协助蒙古打自己,是可忍孰不可忍,居然赶走了夏使。

并且,他不与西夏议和就算了,他反而还授意西北金军趁机攻夏,蚕食西夏领土。

结果西夏与金国彻底闹掰。这一原本是西夏和金国联合反攻蒙古的大好机遇,就这么被金宣宗白白错失了。

所以说。蒙古灭夏,靠的既是策略,也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

金国虽然体量大,但昏君连出,这在无形之中缩小了蒙金差距。

但凡金国有个圣君,成吉思汗也不可能在短短数年时间,就逆转双方实力差距。

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得胜而归。


当年,他以西夏拒绝征兵以及故意不纳人质为由(借口,主要夏神宗与金国勾结的事情败露了),兵分两路出击,试图一战铲平西夏。把党项人灭族。

当时的西夏国主是前面提到的李德旺。

金国方面也换皇帝了,变成了金哀宗。

这俩都比他们的父亲靠谱。所以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大军,金夏顺势结盟。

然而前面说了。七年前,成吉思汗西征,金夏不结盟。错失了最后一次反杀机会。现在再结盟,为时晚矣。

故而金夏结盟,并没有改变什么。

金军被蒙古军拖住,西夏只能孤军奋战。

李德旺很清楚,成吉思汗不会再接受自己的投降。因为他不信任自己了。

所以他决定做困兽之斗,集中所有兵力,与蒙古军决战。

这一战,蒙古军10余万,西夏军30万。双方士气都很高。

但结果依然是蒙古军大胜,西夏军惨败。

蒙古军是怎么以少胜多的呢?

总结起来,就是常规三板斧。

首先,蒙古军利用西夏军分兵(夏军在都城中兴府和南部重镇西平府各驻十万人,两府之间的野外再留十万人)的情况,制定了先集中兵力包围西平府,做出假意要攻城的策略,刺激西夏军与自己决战。

第二步,当西夏军行动,增援西平后,蒙古军从西平撤军,在半道设伏,利用弓箭射杀西夏步兵和重骑兵。

第三步,最很辣的绝招来了。

蒙古军并不阻止西夏军前进,而是故意让开大路,放夏军抵达西平府,并进入城内。

当西夏军的伤兵和一部分士兵进城后,蒙古军突然杀出,截断了西夏军队列,并利用箭雨和火攻,阻止城内西夏军杀出。

此时城外的西夏援军兵力不足,不是蒙古军对手,只能退兵。城内守军被堵在城里,又冲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再次被围。

当西平府的西夏军被围了一段时间后,猛然发现,自己上套了!

城内的粮草本来就不足。现在又涌入了大量援军和伤员。这些人进城后,不仅起不到增援作用,反而还加大了城内负担。

所以一段时间后,西平府的十几万夏军就陷入了惴惴不安当中。

负责守城的西夏太子李德任见情况不妙,担心士兵哗变,下令突围。

然而,士气高涨时,西夏军尚且敌不过蒙古军。此时一帮哀兵,又能有什么作为?

最终,奇迹并没有发生。十几万西夏军开城突围后,先是被蒙古军的箭雨射杀大半,剩下的残兵又被围歼。整场战斗下来,蒙古军的伤亡还不到一万人。

通过这一战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当年的蒙古,习惯于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很少会与对手在战场上死拼。

整个蒙古草原才多少人口?就算一打十,也不够与金国和西夏拼的。

攻克西平府后,成吉思汗认为中兴府的夏军残军肯定不敢出战,便调转方向,亲自率军突袭金国,把关中地区横扫一空,彻底打消了西夏等待金国援军救援的念头。

五个月后,成吉思汗回师中兴府,派人去中兴城内招降。但被西夏拒绝。

又过了一个月,中兴城内粮食绝尽,军心士气濒临崩溃。当时又恰巧遭遇地震,夏末主认为天意如此,便遣使投降。

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病死。临死前,他留下遗嘱,要求尽灭党项族。

自此,持续了21年的蒙夏战争以西夏的灭国而结束。

西夏灭亡后,金国独木难支,灭亡正式进入倒计时。只是由于窝阔台、察合台、拖雷三兄弟要争汗位,蒙古主力撤回草原。所以蒙古没有立即攻金。

1228~1230年,金军几次挫败蒙古军,且还有二十多万精锐,占有河南和关中。

但是,金国终究已是大势已去。

因为此时的蒙古帝国,蒙古军加上色目人和其他民族组成的仆从军,高达几十万,且占据着从中国东北到中亚的广大地盘。

论战略,蒙古一直吊打金国。

论战术,蒙古军也优于金军。至少,从来就不弱于金军。

论实力,双方肉眼可见的悬殊差距。

金国唯一还能拿出手的资本,就是经金哀宗重新整肃后,金军的士气还不错。从上到下都有一种与蒙古人决一死战的勇气。

然而,蒙古军从来就不在乎对手有没有决战的勇气。

因为蒙古军有的是办法消磨对手锐气。

自此,蒙古灭金,可以说是泰山压顶。没有悬念了。

1231年,蒙古攻入四川,逼南宋站队。

南宋惹不起蒙古,遂与金国划清界限。

1232年,蒙军在三峰山大破金军主力。

这又是一场神仙仗。15万金军精锐以不胜便成仁的勇气寻找蒙古军决战。

可蒙古军根本就不与金军决战,最后靠着运动战,活活拖垮了15万金军。

金军主力在三峰山全军覆没后,南宋也派兵攻金。

1234年,金哀宗传位于末帝完颜承麟。之后金哀宗在宋蒙联军破城前自缢,完颜承麟冲出城外厮杀,战死。

自此,金国灭亡。

纵观蒙古灭金,蒙古军的厉害之处,不在于骑射本领。要论骑射,党项人和女真人的骑射功夫也不差。

蒙古军真正吊打对手的地方,是他们的战术和大战略。

战术上,蒙古军擅长诱敌深入,以骑兵突袭加包抄侧翼的手段,切断对手退路,反复袭扰对手,绝不与对手近战。通过磨耗,慢慢拖垮对手。

战略上,蒙古人心狠手辣,擅长以屠杀方式瓦解对手心理,迫使对手投降。同时他们还善于利用降兵,让伪军打先锋,减少蒙古兵的无谓损失。

另外,蒙古军在面对强敌时,从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开战后便抢占战略要地,将敌军分割后再逐个击破。

这便是蒙古敢于挑起战端的主观因素。

一言以概之,就是对自己非常有信心。


客观上讲,金国连出昏君,自毁长城,主动放弃基本盘。成吉思汗对金国开战,其实属于顺势而为。

成吉思汗不瞎,完颜永济是个什么尿性,他看得清清楚楚。如果是金世宗在位,他可能还不敢有歪心思。但完颜永济这种废材,他要是都不敢挑战。怕是他自己也会心有不甘。




“千人必死,万人不待;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成吉思汗以十万必死之士,去揍堕落的女真大金,完全不成问题。

所以,首先应该问:成吉思汗能否组织出十万或数万必死之士;其次应该问:女真大金到底堕落成什么样子。

1204年,成吉思汗在蒙古草原上创建千户制,并以世袭那颜作为千户这一军政单元的首领。

千户制,简言之就是用军队编制重新组织草原牧民。

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编订户口,并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这么做的目的,一是按户口和人头收税;一个是便于监督和管理。这就是编户齐民。

而成吉思汗的千户制,实际是一种大颗粒的编户齐民。

秦制,不是封建制,而是集权制,精确地说是中央集权制或皇帝集权制。而就实现中央集权而言,官僚制不够、郡县制还不够,必须完成编户齐民这个基础前提。

比如说楚国,庙堂有昭、屈、景这些大贵族,江湖有项君、阴侯这些小贵族。然后,楚王还怎么中央集权?

可以有官僚制,但官僚干得过贵族吗?也可以有郡县制,但郡县比得过封地吗?所以,官僚制和郡县制,只是中央集权制的结果,而不是中央集权制的前提。那前提是什么?

就是编户齐民。

只有实现了编户齐民,秦民才能通过官僚制这个渠道效忠秦王,秦王也才能通过郡县制这个盘面汲取民力。

那贵族呢?贵族这伙“中间商”,被削残、被取缔了。

千户制,也是这个道理。

秦孝公通过编户齐民,非常直接地汲取民力;成吉思汗通过千户制,较为直接地汲取民力。二者的汲取程度不同,主要是因为编户齐民的颗粒度不同。那成吉思汗为什么不把“编户齐民”进一步细化?

草原的经济基础太脆弱,无力支撑进一步细化。

基层组织进一步细化,就需要行政管理进一步精细。而行政管理进一步精细,就必然抬高统治成本。这种量级的统治成本,不要说初创时期的大蒙古国负担不起,就是巅峰时期的大蒙古国也负担不起。

所以,到千户为止,继续细化到百户、十户,成吉思汗想都不敢想。同时,这种大颗粒的编户齐民,还有两个好处:

一是郡县自成,且不会太大。大千户能到4000户,小千户不到1000户。虽然大小不一,但这些千户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但这个规模又不足以形成军阀割据。

二是官僚世袭,且较为忠诚。分配牧场、征收赋税、差派徭役、统领军队这些事,全由世袭的那颜说了算。那颜相当于官僚。而那颜拥有世袭特权,所以忠诚度就比代理官僚更高。

中央集权的标配,一个是官僚制、二是郡县制、三是编户齐民。而成吉思汗一个千户制就全给搞定了。

中原搞郡县,削掉了贵族、取消了贵族封地。那草原呢?草原削弱了部落首领。虽然上升不到削掉的程度,但已经做到控制有余。

所以,自成吉思汗的千户制以来,草原才算完成一统。一统,起码得有一个大汗、一个政权、一套秩序。各自为政,就不能算一统。那之前的草原帝国呢?

匈奴、柔然、突厥等草原帝国,其基础都是部落制。所以,这些帝国充其量也就是部落联盟。而千户制为基础的大蒙古帝国,则打碎了传统草原的部落制,代之以军政结合的千户制。

因此,大蒙古帝国的统治能力,要甩开匈奴、柔然和突厥等草原帝国好几条街。

到1206年,铁木真建号成汗的时候,他手里有多少个千户?总共九十五个。所以,成吉思汗的兵力,应该不到十万。但大蒙古国正值上升期。所以,到1219年第一次西征的时候,成吉思汗已经能够拿出十万兵力了。

与女真人相比,成吉思汗兵力不算多。而且,单兵作战素质,也比不过巅峰时期的女真铁浮屠。但,蒙古人拥有女真人望尘莫及的优势。

首先说士兵素质。

之所以比不过巅峰时期的铁浮屠,主要是因为甲胄不行。除去甲胄,蒙古士兵的武力值非常强。关键是草原上拥有庞大的成兵人口。铁浮屠才有几个?而蒙古弓骑兵则遍布草原。

蒙古人在幼儿之时,便被拴在马背上的木头摇篮;满三岁,则在马鞍上套一条绳索,让其用手攥着;四五岁,便开始夹小弓、持短箭,与大人一起射猎。所以,草原的文化传统,就是一直培养战士的生活方式。等长大之后,这些男丁都是优秀的弓骑兵,“疾如飙至,劲如山压,左旋右折如飞翼”。

其次是作战手段。

所谓蒙古人的狼群战术,简单听听就行,千万别当真。狼群VS马群,唯二的优势是爪牙和组织性。问题是马群可以没有组织性,而女真军队是有组织性的。然后,你的狼群战术还怎么玩?军队对决,根本不能用禽兽相争做类比。因为军队无论强弱,都有组织性。那蒙古人怎么打仗?

成吉思汗发明了一套新的战争打法:首先是骑兵集群从远处射箭,杀敌虽然勉强,但袭扰足够;其次是骑兵一边冲锋、一边射箭,在距离40到50米处完成最后一轮射击;随即调头回撤,一边回撤一边向后射箭,这就是高难度动作了。按人均六十支弓箭计算,这种进攻能持续一个小时。

交锋之始,每以骑队径突敌阵。一冲才动,则不论众寡,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不能支。不动则前队横过,次队再冲。再不能入,则后队如之。

但是,轮番射箭不是为了杀敌,而是破坏阵型和争取时间。

利用这段时间,蒙古人的机动部队迂回到敌人的左、右、后翼。包抄完毕之后,蒙古军队立即发动总决战。到这个时候,四面合围的蒙古骑兵,才开始恐怖地杀人。而被四面围定的敌人,则只能在恐怖中被杀。

凭借优秀的士兵素质和创新的作战手段,蒙古骑兵无敌于欧亚大陆。成吉思汗把游牧骑兵的战斗力发挥到了极致。那么,之前的匈奴单于和突厥可汗为什么没有做到?

“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成吉思汗之前的游牧骑兵就是这个调性。他们都不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而是能抢劫就进攻、不能抢劫就撤退,更不会以逃跑为耻。

原因就是千户制实现了大汗集权。

成吉思汗及其将领能够控制自己的骑兵军团,而之前的匈奴单于和突厥可汗根本控制不住。

内部实现集权,军队才会形成纪律。没有集权大汗的统一指挥,全是各家部落兵各自为战,军队就不可能纪律严明。而没有纪律的军队,自然不可能在统一的指挥下操作这套需要严密配合的战争打法。

所以,怎么才能做到“万人必死”?能集权的大汗、有组织的草原,然后才可能产生守纪律的军队。等这些要件凑齐了,正确的作战手段才能发挥威力。

自1211年到1234年的蒙金战争,蒙古军队完全是在吊打女真军队。除了攻城,但凡野战,女真的军队一直被屠杀。

但问题是:南宋还跟蒙古人还扛了将近半个世纪,而把北宋打成南宋的女真人,为什么这么不禁打?

因为女真人已经堕落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如果是巅峰时期的女真人,成吉思汗未必能够势如破竹。

女真人口大约五千万,军队也有100万。这个实力足以俯视东亚世界。但是,这没用。人口数量、土地面积、经济实力必须能够转化成军事实力,这才可以。而女真大金死活也做不到。

有一种观点认为,女真因为汉化而羸弱了。但本就是汉人的南宋,前期并不弱、后期也不怂。蒙古人打遍欧亚大陆,可以说走到哪打到哪。而唯独南宋,让蒙古人吃尽了苦头。

因为汉化了所以弱化了,这在逻辑不成立。那么,问题出在哪了?

第一个原因:汉化与否的立场斗争,削弱了女真大金的北方防线。

女真人一直盯着草原,而且手段狠辣:一个手段是分化瓦解,拉一派打一派,不让草原抱团;一个手段是减丁之策,定期对草原实施扫荡式屠杀,不让草原做大。

如果把这两个手段玩到极致,那蒙古草原未必能够崛起。但实现这两个手段,都需要在草原上保持强大的军事存在。

打一派拉一派,关键在拉,但女真大金必须对草原保持足够威慑,时刻得有一支军队盯着草原。如果大金在草原上毫无威慑,那自然就拉不到盟友。

执行减丁之策,相当于定期到草原为非作歹、扫荡屠杀。而这就更需要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派出去的军队,不仅能打进去,而且能大扫荡,最关键的是还能拉回来。

所以,女真人必须在北方边境部署一支强大的军队。

女真入主中原后,女真人口与非女真人口的比例,粗略估计能到1:100。这就是弱点:女真本族的主体人口太少。其人口体量,统治中原尚且勉强,盯防草原根本不够。

但是,女真人有办法。

契丹人对于管理草原不仅有经验而且有能力。因为契丹也是草原民族,而契丹人在大辽时期就一直控制草原。

于是,女真大金对草原的防御设计是:契丹作为盯防草原的第一道防线,女真的猛安谋克在契丹人身后,作为盯防草原的第二道防线。

这个设计不算坏,但也不算好。最稳妥的办法是契丹大辽的操作:自己把根扎进草原、自家大汗亲自盯着。但女真人太少,而且还不是草原民族,所以没法亲力亲为,只能依靠契丹人。

如果能这样一直维持下去,那也勉强可以。但是,女真内部爆发了立场之争。

女真大金的第四位皇帝海陵王完颜亮非要南征南宋,女真贵族却坚决反对。但完颜亮是皇帝,所以南征必须执行。

然而,女真贵族也不是怂人,先是阳奉阴违,再是直接政变。最后,海陵王完颜亮硬是在南征军中被杀,而后方的女真贵族则干脆拥立了金世宗。

一个南征、一个政变,这跟北方草原有啥关系?

不仅跟草原有关系,而且跟汉化也有关系。这是一个立场之争导致的恶劣结果。

女真贵族不同意,所以完颜亮能够调动的女真军队非常有限。而这次南征的出兵规模却是空前的,“众六十万,号百万,毡帐相望,钲鼓之声不绝,远近大震”。

那么,军队从哪来?

一方面是就地取材,用中原的汉人士兵,汉人军队的数量甚至比女真及其他部族的军队还要多。另一方面就是要调动北境的契丹人,“尽征西北路契丹丁壮”。

契丹人被调走了,然后草原防线崩溃了,所以蒙古人进来了,是这个逻辑吗?

肯定不是。

女真贵族不是怂人,他们敢废了自家皇帝;契丹人更不是怂人,他们直接造反了。金世宗登基后,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契丹人镇压下去。但是,契丹与女真开始互相猜疑,而女真大金也无法继续指望契丹人盯防草原了。

皇帝完颜亮与女真贵族之间,到底是什么矛盾?

就是汉化与否的立场之争。

完颜亮一定要搞汉化,所以一切都要对标宋朝,建立官僚制、搞中央集权。而这么做,肯定会动了女真贵族的奶酪。

原本的猛安谋克制,第一等首领由完颜皇族担任、第二等由女真贵族担任、第三等由契丹人、奚人、渤海人和汉人担任。而完颜亮却把这套等级制度给废了,直接拿女真贵族开刀。

所以,女真贵族恨完颜亮恨得牙根痒痒。即便死了,也不能给他皇帝的礼遇,所以死后只能是海陵王。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这是海陵王完颜亮的《题临安山水》。此时距离女真大金入主中原,还不到四十年。而女真大金的第四代皇帝完颜亮,已经具备了这么高的文学造诣。而之后的女真皇帝,其文学造诣也不必这差,甚至直追南唐后主李煜。

所以,即便完颜亮死了,完颜亮的汉化立场仍旧贯彻到底。但是,女真贵族始终坚决反对。于是,皇帝与贵族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而女真大金的庙堂只能长期不稳。

第二个原因:女真再也不是那个能征善战的丛林民族。

女真以骑兵起家,但它不是草原民族,而是东北的丛林民族。如果按照草原系和东胡系的划分,女真跟鲜卑、契丹以及后来的满清属于一系,都是东胡系。

东胡系兼具农耕、游牧、渔猎等多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多元,思想认知也更为灵活。所以,东胡系往往能够入主中原或融入中原,然后快速汉化。

但问题是丛林东胡系的女真人,拿不出足够数量的游牧骑兵。因为游牧骑兵的大本营在蒙古草原。

既然是这样,那女真人是怎么崛起的?

短时段来看,是偶然性大于必然性。女真能在十几年间连灭契丹、北宋两大强国,这纯属不讲理。

长时段来看,则是必然性大于偶然性。但凡中原和草原两败俱伤的时候,东胡系往往都会突然崛起,然后摘到低垂的果实。

比如汉匈之后,称雄的就是鲜卑;明蒙之后,称雄的是满清。辽宋之后而女真称雄,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了。

女真崛起的时候,到底有多凶猛?

公元1126年,汴梁被围,宋钦宗割地求和。双方达成和议之后,金军统帅斡离不,派十七骑护送议和文书返回女真本土。这伙人走到磁州的时候,撞上了磁州兵马钤辖李侃率领的两千宋军。

钤辖李侃没接到议和通知,也不相信金人的“鬼话”。关键是自己人多势众。所以,此时不揍死这队落单的女真人,那就没天理了。

十七VS两千,女真人会咋反应?废话不说,直接开干。随即,上演了一场1:118的悬殊对决:

十七骑者分为三,以七骑居前,各分五骑为左右翼而稍近后。前七骑驰进,官军少却,左右翼乘势掩之,且驰且射,官军奔乱,死者几半。

你可以说宋军的战斗力太水。但,面对百倍之敌的女真十七骑,竟敢亮剑决战,而且打赢不算还要追杀,导致宋军“死者几半”。我们只能承认女真人的战斗力是恐怖级的存在。

然后呢?

公元1170年,三月初一,这一天是金世宗的生日。南宋使节抵达中都,行礼贺寿。按惯例,双方要吃“射弓宴”。宴会上,宾主双方喝过七轮酒后,要派出选手比赛射箭。

既然是礼仪性的外事活动,那自然应该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是,南宋和金朝始终暗自较劲。所以,“射弓宴”火药味十足。

历次比试,尚武的女真人总要压过南宋一头,女真大金胜多负少。关键是女真人比南宋更要好面子,也比南宋更重视这个外交礼仪。

这一年,女真人同样高度重视,甚至耍了无赖,直接选拔最出色的弓箭手担当押宴官。而结果却大跌眼镜:宋使中五十,押宴者才中其七。

女真大金上场的押宴官,是专门从御前护卫中精心挑选的神射手。而神射手在南宋使者面前却是这个德行。这时曾经无敌于天下的女真将士吗?

你可以说南宋也耍无赖了,也是先选神射手然后再封官出使。但是,接下来的故事则只能说女真已经烂到无人可用的地步。

公元1212年,卫绍王时期,南宋派出使者来贺正旦。此次南宋使团的正使程卓,出自书香门第,是个文官。而副使赵师嵒,做过忠州防御使,勉强算是武官。但他是南宋宗室。而这两个人的主要任务是打探情报,不是吃什么射弓宴。因为女真刚被蒙古狂揍了一顿。

射弓宴照常举行。

但,南宋就是这么两个人,竟完胜女真大金的押宴官。大金的殿前右卫将军将军完颜守荣,亲自上场“伴射”,然而竟“伴射连不中”。

金人颜面扫地,所以比赛不能停,必须一直比下去,一定要比过南宋。结果,南宋赵师嵒,越比越顺手,竟然“连中的”,而金人选手则彻底交枪,“皆脱箭”。

为了能在“射弓宴”上压南宋一头,女真大金甚至举国选拔弓箭手,而结果却是这幅惨德性。女真人到底怎么了?

女真上层,成指数级地加速汉化。他们吟诗作赋、无所不通,文学造诣、高深莫测。甚至,宫中小厮辩论起儒家经典来,也能头头是道。

女真下层,成指数级地加速腐化,“打扮的别、梳妆的善”,“吹弹那管弦,快活了万千”,衣食无忧的女真人已经彻底堕落,全进“娱乐圈”了。

那打仗呢?

靖康之变40年后,公元1168年,出使南宋的楼钥,就听到女真士兵抱怨说:旧时见说厮杀都欢喜,而今只怕签起去(当兵)。

本就不多的女真人,在这个时候,不仅失去了当年骁勇,甚至丧失了成兵的本族人口。女真已经不是曾经那个骁勇善战的血性民族了。

第三个原因:女真后期的三个皇帝全是庸碌无为之人。

第一个是卫绍王,这又是一个连皇帝尊号都没有的皇帝。

但不是因为女真贵族恨他,而是因为这家伙糊涂到被自己提拔的将军搞死了。

第二个是金宣宗,第三个是金哀宗。

但这两个不重要。因为女真被吊打,主要是从卫绍王完颜永济开始。

蒙金战争没有转折点,也没有关键战役,一上来就是野狐岭决战。野狐岭决战后,女真就一直被吊打,中间几乎没有起伏。

实事求是地说,这三个皇帝说不上有多昏庸,只能说是一般人。但问题是女真大金正面临严峻考验,此时最需要雄主。

所以,三个一般人的皇帝,也就都算昏庸了。

1211年春,第一次踏出草原的蒙古大军,没有与女真军队交手的经历。所以,这时候只能算是互相摸底。而双方一交手,女真边军却一败涂地。数十万将士就像牛羊一样被蒙古大军刀砍、枪刺、弓箭射。

这就是野狐岭之战。

从这场大战开始,到女真人放弃中都,有一个关键人物是不能忽视的。这个人就是胡沙虎。

胡沙虎,姓纥石烈、名执中,标准的女真贵族。因为根红苗正又做过金显宗的护卫,所以官运亨通。然而,这家伙却长期为非作歹、“凶悍鸷横”。御史历数其罪状,如“雄州诈认马”、“平州冒支俸”、“破魏廷实家”(甚至掘人祖坟)、“拜表不赴”、“祈雨聚妓”、“殴詈同僚”,简直罄竹难书。

但是,当时的金章宗却一路包庇,甚至大言不惭地说:汝辈难道无他事做,为何专盯住胡沙虎一人。但是,大臣们不干,金章宗只能把胡沙虎调入武卫军任职。

成吉思汗南下之后,胡沙虎又得到卫绍王的重用。但是,这家伙对内流氓,却对外怂包。

公元1211年,蒙古大军入侵山西,而作为西京留守的胡沙虎竟直接弃城跑路,还把军队带走了。

翠屏口大败后,胡沙虎逃到蔚州,顺带手抢了库银五千两以及衣币诸物,然后带着钱财继续跑路。同时,一边跑路,还一边强征官私马匹。金朝的山西防线,都不用蒙古人打,胡沙虎就给祸害了。

但,还没完。紫荆关是中都要害。而胡沙虎竟然私入紫荆关,杖杀涞水县令,直接逃回中都。

然后呢?

然后,胡沙虎啥事没有,而且还升官了,被提拔为右副元帅、权尚书左丞。卫绍王的意思是有罪不问、临敌重赏,你胡沙虎接下来好好打仗就行。

但是,这家伙是个怂包,不敢直面蒙古军队,竟自请两万屯驻宣德。简单说就是中都也不安全,自己出去躲躲。但是,朝廷没答应。

公元1212年,升了官的胡沙虎率军三千屯守妫川。蒙古人还没到,胡沙虎又怂了,请求朝廷把自己调往关内,就是不想打仗,非要往后方逃。

这个无耻操作让大金朝堂忍无可忍,立即把胡沙虎给免官了。但是,卫绍王对胡沙虎却是全心全意地爱,没多久又把他召回了,还任命他为右副元帅。

公元1213年,右副元帅胡沙虎率五千武宁军,在中都北面驻守。此时,蒙古人已突破紫荆关,冲向金中都。而胡沙虎不仅不去迎敌,反而搞了一场宫廷暴动。

公元1213年,八月二十日,朝廷命令胡沙虎率五千武宁军出城御敌。但是,胡沙虎不仅不去接敌,反而冲入中都皇城,把卫绍王给抓了。八月二十六日,胡沙虎派宦官李思忠杀死了对自己宠爱有加的卫绍王。九月七日,胡沙虎和一众朝臣迎接完颜珣进入中都,即皇帝位,这就是金宣宗。

成吉思汗为什么能在野狐岭屠杀数十万女真将士?蒙古大军为什么能对大金首都疯狂扫荡?有卫绍王和胡沙虎这对君臣,根本不需要其他解释。

草原脱胎换骨,千户制的大蒙古国,其开出来军队已经进化为欧亚第一强。女真堕落,本就不多的女真人从庙堂到江湖,已经堕落得连北宋都不如。这时候,成吉思汗就没有理由不去女真大金搞抢劫。

蒙古与女真初次接战,蒙古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抢劫。这是草原民族的本性,土地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口和财物。

但是,正如女真抢劫北宋一样, 北宋脆败,女真想不入主中原都不行。蒙古抢劫女真也是这个道理。女真脆败得更彻底,蒙古想不入主中原也不行。

那汉化呢?汉化绝对不是导致女真弱化的原因。女真本族人口太少,是最为根本的客观原因;汉化与否导致的立场之争、女真人集体走向堕落,是较为公正的主观原因;而从卫绍王开始一直无雄主,则是一个没有办法的时势原因。




东北马好,可以组出人马双层甚至三层铁甲的重骑兵。

金国丢失东北马场后,失去优质战马来源,组不出“铁糊涂”这类重骑兵。只能组出人马单层甲的具装骑兵,人着铁甲马无甲的轻骑兵,和轻装皮甲弓骑兵。

在平原战场,金兵被蒙古重骑兵兵种碾压,野战中被轻松吊打,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蒙古军队非常重视工匠、工程技术人员,攻城器械制备精良。金兵一旦野战失败,蒙军包围城池,围点打援,攻克城池也只是个拼资源消耗的时间问题。

而蒙古魔军实施灭绝人性的大屠杀策略,兵锋过处多为无人区。自蒙古兴起至蒙元败北,东北马场再未易手。未再崛起新的竞争势力。

明军依托蒙元淮右军马场组建大明骑兵,结合大量使用火铳、火炮,将蒙元势力驱逐回蒙古高原及西伯利亚地区。

自永乐至万历年间,大明在东北设置朵颜三卫,保障了骑兵和战马来源。

而天启、崇祯放弃了朵颜三卫,片面依赖火枪火炮。崇祯更是愚蠢地生剐袁崇焕,三分关宁铁骑。又给了后金(满清)兴起的机会。




1206年,乞颜部枭雄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号成吉思汗,统一了整个漠北。公元1221年春,成吉思汗以替先祖复仇为名(蒙金世仇,成吉思汗的曾祖父俺巴孩汗曾被金人擒获并残忍处死),开始誓师伐金。当年2月,成吉思汗率十万铁骑南侵金朝。

由女真人建立的金是中原大国。当时金国的领地有今天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7省以及内蒙、陕西、甘肃的部分地区,人口超过5000万,拥军100万,经济、文化繁盛,综合实力远超蒙古。而大蒙古国人口充其量不过在一百万左右,能上马打仗的丁壮不超过10万,且饱经战乱,游牧经济异常羸弱,各方面都和占据中原的金不可同日而语。 那么,拥兵十万的成吉思汗,缘何敢主动攻打拥兵百万的大金?


论关系,金与蒙古有旧仇,在历史上金一直利用其附庸塔塔儿部牵制和削弱蒙古诸部,也经常派兵扫荡蒙古各部,大量杀戮蒙族青壮年男子,名曰“减丁”。成吉思汗的曾祖父俺巴孩汗曾诛杀过金国使臣, 金为报复又用“木驴”残忍处死了俺巴孩汗,成吉思汗的叔祖忽图剌汗曾经率军攻金未成。成吉思汗虽曾接受了金的封号,每年向金称臣纳贡,但祖先的仇恨并未忘记,更不可能长久忍受向金称臣进贡的藩属地位。他统一蒙古诸部后,先拿相对弱小的西夏试刀,用武力逼迫夏襄宗纳女称臣。西夏臣服后,成吉思汗便集中力量准备攻伐金国。

彼时的金国已经过了全盛期正在走下坡路了。之前与南宋韩侂胄的北伐大军恶战,虽然金军胜了,但损失不小,金右副元帅仆散揆、都元帅完颜宗浩等名将相继战死或病死军中,将士死伤无数,剽悍善战的“猛安谋克”早已没有往日的声威了。


在战乱不休的年代,自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至明昌五年(1194),黄河三次决口,泛滥成灾,中原地区的广大乡村遭到严重破坏,颗粒无收,大批农民或死于水灾或被迫逃亡就食。金国的税赋收入急剧减少,对南宋、蒙古以及契丹残余力量作战的军费却与日俱增。财政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只得大量发行交钞(一种纸币,亦称交子),又造成交钞贬值,使社会经济秩序严重紊乱。当金朝内部矛盾重重、金军战力严重下降之时,北边的蒙古却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迅速兴起,开始了灭金的过程。

金朝内忧外患此起彼伏时,国力大为衰弱,成吉思汗正如日中天,其军队虽然远少于金朝,但久经实战锤炼,军纪严明,骁勇精悍,而金军虽然人数庞大,但早已将骄兵惰, 暮气横秋,这也是成吉思汗敢于以小博大的原因所在。


成吉思汗将蒙古军分为两路,越过金的边防,直捣其腹心。金卫绍王命平章政事(官名,相当于省长)独吉思忠率军抵御,在乌沙堡之战中,成吉思汗率领的中路军前锋哲别大破金军,金平章独吉思忠战败溃退。7月,蒙古军攻占乌月营,进而攻克抚州(今内蒙兴和)。8月金卫绍王罢免独吉思忠,命参知政事完颜承裕率精锐大军据守野狐岭 ,又大败于蒙古军,金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完颜承裕率残兵败将退守宣德府宣平县(今河北怀安),成吉思汗亲率大军紧追不舍,在浍河堡(怀安以东)再次大败金军。完颜承裕率少数亲信逃往归德。另一路蒙古大军在西路攻占金净州(今内蒙四王子旗),进攻金西京大同府(山西大同) 。金守将纥石烈执中弃城逃逸。10月,蒙古中路军先锋哲别率部直抵金中都(今北京西城、丰台一带),久攻而不克。12月,蒙军退兵。



1212年秋,成吉思汗再次大举南攻金朝,抄掠昌州(内蒙锡林郭勒)、桓州(内蒙正蓝旗)、抚州(内蒙兴和)等地,第二次围攻金西京。金朝西京留守抹燃尽忠率军拼死抗击,蒙军死伤颇重,遂主动撤回。接着蒙军又攻金东京辽阳府,不克,大肆掳掠而去。1213年秋,成吉思汗率大军出阴山,经宣德府至怀来(河北怀来),击溃金完颜刚大军,斩获无数。乘胜进攻居庸关,直接威胁金中都。蒙军兵分三路攻掠黄河以北的山东、河东(山西)、河北诸州县,兵锋进抵登州与莱州(今山东半岛的蓬莱、掖县)之海滨。次年春,蒙军满载掳掠的大批财物北返至居庸关一带,围攻金中都。

彼时在位的金宣宗被迫献出大量财物、人口,还将卫绍王女歧国公主献给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许和,撤围而去。


蒙古军退走后,金宣宗唯恐其卷土重来,于5月间仓惶迁都南京开封府(北宋之汴京)。后来,成吉思汗果然大举南下,一举攻克金中都,留守的金尚书右丞相完颜承晖自杀。

之后,成吉思汗返回蒙古草原。1217年,成吉思汗封爱将木华黎为太师、国王,命其专统大军攻金。兴定二年,木华黎军连克太原、平阳府,威胁金南京(开封)。

由木华黎统率的蒙古军,在数年内,相继攻取金辽东、辽西、山东、河北、河东、陕西等大片土地。1222年,木华黎亲率大军攻打凤翔府,久攻不下。次年春,木华黎被迫退军,因积劳成疾病逝于闻喜(今山西闻喜)。金正大四年,蒙古军又攻占德顺州、临洮府(均在甘肃境内)等地。之后,蒙军再破河中府,击毙金元帅右都监侯小叔。12月,急火攻心的金宣宗病死。成吉思汗在率军攻西夏时负伤,后死于六盘山中,他的死延缓了金朝的灭亡......

成吉思汗大举伐金,带有试探性进攻并抄掠财物的意图,但却夺占了大批金国土地,歼灭了金军大量有生力量,耗空了本已衰弱的大金国力,为其子窝阔台汗彻底灭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插图源自网络】




古代打仗动员能力有限,有个几十万人就是大阵仗了。。。效率也不一样,成吉思汗十万骑兵各个击破灭国很正常,解放战争的时候咱们以少打多不也经常包围各个击破




孙先生三千革命军就挑翻了,百万天兵天将的大清,有什么好奇怪的。[偷笑]阎啥年会说,都是汉化大严重了。这年头,什么锅都由“汉化”来背,大清康德大帝日满亲善失败了,怎么不找“日化”来背锅?[偷笑]




不是敢不敢打的问题,而是必须打。

“鞑靼来,鞑靼去,赶得官家没处去”,这是金国民谣。

这个跟“亡秦者胡”意思差不多,秦始皇的反应是立刻派蒙恬统军,北击匈奴,把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

金国也一样,有“小尧舜”之称的金世宗完颜雍,认为这个民谣:必是鞑人,为我国患

于是每三年派兵向北剿杀,残杀蒙古地区各部落精壮男子,这就是“灭丁”政策。至于小孩、妇女则掳掠为奴,以致山东、河北,买鞑人为小奴婢成为潮流,都是军队掠来的。成吉思汗帐下的大臣,有好几个小时候被掳掠到金国为奴,后来又逃了回去,对金人恨入骨髓。

金国不允许出现一个强大的草原政权。

赵匡胤说过:“卧榻之侧其容他人酣睡”,这个道理成吉思汗铁木真也懂。

那么我不求强大,就只是成为小部落行不行?

紧靠边境的几个部落塔塔儿、汪古部对金国就很忠顺,跟现在日、韩对美国的态度一样一样的。尤其是塔塔儿人跟着金人追杀草原各部落,蒙古人早期的首领的俺巴孩汗就是被塔塔儿人送到金国,被钉死在木驴上,塔塔儿人是金人忠实的走狗。

然而塔塔儿稍有不适宜的行为,金国立马派军剿杀,犁庭扫穴、斩草除根、挫骨扬灰那种。

铁木真的父亲是被塔塔儿人毒死的,金人剿灭塔塔儿人的时候,他当然竭力出兵帮忙,大仇得报,算了总账。据说高过车轮的塔塔儿男子都要被杀死,这实际执行的是金国“灭丁”政策。

草原上两个大佬脱里、铁木真,因为助剿有功,得到了金国丞相完颜襄的封赏,脱里封王,从此自号“王罕”,铁木真被封为“札兀惕忽里”(诸乣统领)。还有一个乃蛮部大佬,很早被金人封为“太阳汗”。封这些草头王,无非就是以夷制夷。

铁木真是一个终结者,几年后他吞并了王罕和太阳汗,统一了蒙鞑各部,巨人崛起,韬光养晦的方略还可行吗?

铁木真肯定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草原上的鞑靼部落,每当出现雄强者就要被金人格式化,现在数雄已无,金人绝对会对自己下手。

投降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决死一战,打得过要打,打不过也要打。

诗人田间有一首小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哪,这就是奴隶! ”

虽然只有十万人马,金人有大军百万,但只有开战一条路可以选择。

向金人开战,不是铁木真一个人的事,事关草原各部的命运,是整个草原部落向金人讨回血债的行为。

铁木真集合军队后,距离金国最近的汪古部欣然从命,成了杀进中原的先锋、向导,看来汪古部也早就受够了金人,这算是“起义”吧。

金国一直在搞草原“灭丁”,怎么能容许铁木真坐大?

金人很想捏死铁木真的,奈何没有力量了。

“小尧舜”金世宗宾天后,是金章宗,也有些作为,每干几年就死了,金国就开始乱了,奸权当道,朝政糜烂,民不聊生。河北、山东“红袄军”蜂起,大金国一片混乱。

金国貌似强大,实则是纸糊的老虎而已。

这一点铁木真早就窥破了。

当年铁木真、王罕联手襄助金军剿灭塔塔儿人,就发现金人战斗力并不强。那么多兵马居然不能围歼小小的塔塔儿,比起蒙古儿郎的战力差太远了,丞相完颜襄是个人物,但那个卫王永济一个二世祖,居然当了金国皇帝,岂不可笑。

《水浒传》里林冲就看不起王伦:“量你(王伦)是个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

铁木真就是这种感觉,当听说以前的卫王永济当了皇帝,就轻蔑的说道:我以前以为中原的皇帝是天上派来的使者,然而怎么能有这样的庸懦之辈呢?金国人的圣旨,他没接,直接打马走了。

开战!没得选,趁它病要它命。

宋嘉定四年、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铁木真以替祖先复仇(就是被塔塔儿人和金人联手钉死在木驴上的俺巴孩汗等首领)为号召,率大军攻金。

一打就是16年,铁木真在灭亡西夏前夜病逝,死前告诉左右:“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联宋灭金,这是铁木真的最后一策。

一百年多后,朱元璋坐镇开封,徐达、常遇春率军攻入大都,实际是给金人报了仇。




“鞑靼来,鞑靼去,赶得官家没处去”,这是金国民谣。

这个跟“亡秦者胡”意思差不多,秦始皇的反应是立刻派蒙恬统军,北击匈奴,把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

金国也一样,有“小尧舜”之称的金世宗完颜雍,认为这个民谣:必是鞑人,为我国患。

于是每三年派兵向北剿杀,残杀蒙古地区各部落精壮男子,这就是“灭丁”政策。至于小孩、妇女则掳掠为奴,以致山东、河北,买鞑人为小奴婢成为潮流,都是军队掠来的。成吉思汗帐下的大臣,有好几个小时候被掳掠到金国为奴,后来又逃了回去,对金人恨入骨髓。

金国不允许出现一个强大的草原政权。

赵匡胤说过:“卧榻之侧其容他人酣睡”,这个道理成吉思汗铁木真也懂。

那么我不求强大,就只是成为小部落行不行?

紧靠边境的几个部落塔塔儿、汪古部对金国就很忠顺,跟现在日、韩对美国的态度一样一样的。尤其是塔塔儿人跟着金人追杀草原各部落,蒙古人早期的首领的俺巴孩汗就是被塔塔儿人送到金国,被钉死在木驴上,塔塔儿人是金人忠实的走狗。

然而塔塔儿稍有不适宜的行为,金国立马派军剿杀,犁庭扫穴、斩草除根、挫骨扬灰那种。

铁木真的父亲是被塔塔儿人毒死的,金人剿灭塔塔儿人的时候,他当然竭力出兵帮忙,大仇得报,算了总账。据说高过车轮的塔塔儿男子都要被杀死,这实际执行的是金国“灭丁”政策。

草原上两个大佬脱里、铁木真,因为助剿有功,得到了金国丞相完颜襄的封赏,脱里封王,从此自号“王罕”,铁木真被封为“札兀惕忽里”(诸乣统领)。还有一个乃蛮部大佬,很早被金人封为“太阳汗”。封这些草头王,无非就是以夷制夷。

铁木真是一个终结者,几年后他吞并了王罕和太阳汗,统一了蒙鞑各部,巨人崛起,韬光养晦的方略还可行吗?

铁木真肯定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草原上的鞑靼部落,每当出现雄强者就要被金人格式化,现在数雄已无,金人绝对会对自己下手。

投降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决死一战,打得过要打,打不过也要打。

诗人田间有一首小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哪,这就是奴隶! ”

虽然只有十万人马,金人有大军百万,但只有开战一条路可以选择。

向金人开战,不是铁木真一个人的事,事关草原各部的命运,是整个草原部落向金人讨回血债的行为。

铁木真集合军队后,距离金国最近的汪古部欣然从命,成了杀进中原的先锋、向导,看来汪古部也早就受够了金人,这算是“起义”吧。

金国一直在搞草原“灭丁”,怎么能容许铁木真坐大?

金人很想捏死铁木真的,奈何没有力量了。

“小尧舜”金世宗宾天后,是金章宗,也有些作为,每干几年就死了,金国就开始乱了,奸权当道,朝政糜烂,民不聊生。河北、山东“红袄军”蜂起,大金国一片混乱。

金国貌似强大,实则是纸糊的老虎而已。

这一点铁木真早就窥破了。

当年铁木真、王罕联手襄助金军剿灭塔塔儿人,就发现金人战斗力并不强。那么多兵马居然不能围歼小小的塔塔儿,比起蒙古儿郎的战力差太远了,丞相完颜襄是个人物,但那个卫王永济一个二世祖,居然当了金国皇帝,岂不可笑。

《水浒传》里林冲就看不起王伦:“量你(王伦)是个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

铁木真就是这种感觉,当听说以前的卫王永济当了皇帝,就轻蔑的说道:我以前以为中原的皇帝是天上派来的使者,然而怎么能有这样的庸懦之辈呢?金国人的圣旨,他没接,直接打马走了。

开战!没得选,趁它病要它命。

宋嘉定四年、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铁木真以替祖先复仇(就是被塔塔儿人和金人联手钉死在木驴上的俺巴孩汗等首领)为号召,率大军攻金。

一打就是16年,铁木真在灭亡西夏前夜病逝,死前告诉左右:“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联宋灭金,这是铁木真的最后一策。

一百年多后,朱元璋坐镇开封,徐达、常遇春率军攻入大都,实际是给金人报了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ont-v��Vng�




我不从那么多角度去说,我只从后勤能力一个角度来看,农耕文明的后勤能力,军队驻扎在各地可以,但无法支撑长距离调动百万人数的军队,即便是现在的美国也很难说出动什么百万大军,中国古代战争规模的水分大到当代中国自己的史学家都不好意思用。

典型的来说,官媒都曾辟谣说过赤壁之战曹军人数20万左右比较合理,算上民夫工兵估计一线战斗人员有十万就不错了。

回到蒙古十万对金国百万也就是个伪命题了,蒙古十万也有水分,但是考虑游牧文明的后勤方式相对直接和简单,我认为8万主力是没问题的,金国正面战场最多也就铺开20万人就是极限了[摊手]




成吉思汗的祖宗风水已经产生了帝王的真龙穴来阴福自已成为了皇帝的命,则这个帝王的真龙穴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帝王的子孙后代来管理统一天下就说得通了!成吉思汗成为了帝王之命了之后,自己开始就成了一个白手起家的智慧厉害的人,也就是成吉思汗的部队则必然的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也就是说成吉思汗从无到有,又从小到大的部队在百战百胜,所向无敌之中就会十拿九稳的得到了统治天下就说得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成吉思汗   永济   女真   契丹   蒙古   中原   蒙古人   西夏   南宋   兵力   骑兵   大军   真人   草原   军队   皇帝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