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名战役主要靠参谋长的建议打胜的?有哪些著名的参谋长?

1948年12月22日,西柏坡给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指挥部”发来急电,要求林彪、罗荣桓、聂荣臻贯彻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略方针,以有力部队迅速攻克塘沽港,切断驻天津之敌陈长捷所部的海上逃路,并在电文中给出了详细的战役指导,然而司令员林彪接电后却深感为难。




确实,平津战役的战场形势要求先打塘沽,而军委的指示也是要求先打塘沽,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塘沽距离当时的天津市区约60公里,是蒋军在华北最大最重要的港口,第十七兵团侯镜如兼任司令的“津塘警备司令部”就设在那里,陈长捷也不过这个机构的副司令(兼天津警备司令),可见其重要程度。侯镜如直接指挥的部队不算多,有第87军等部队约50000余人,按理说不足为虑。


林彪之所以犯难,是因为塘沽地形非常特殊,它一面临渤海,另外三面都是无遮无拦的盐碱地,即使东季也不结冰,非常不利于我军隐蔽调动和发起进攻。而且,侯镜如已经把他的指挥所、重要物资和通讯中枢早早搬到了停泊在港湾的军舰上,一旦发现守不住就会从海上开溜,东野部队很难抓住和全歼该敌。




考虑再三,林彪还是下定了攻取塘沽的决心,决定以第2纵队、第7纵队和第9纵队共计十个师的兵力,由7纵司令员邓华统一指挥,首先夺取塘沽和大沽,攻歼侯镜如的50000余人,然后再取天津。结果邓华和政委吴富善率部兵抵塘沽外围后,也发现塘沽确实不好打,伤亡肯定会很大不说,敌人随时还会溜走,遂急电林罗刘说明实际情况,请求推迟攻击时间再做认真准备。


林彪接电后又反复看了地图,然后对罗荣桓和刘亚楼说:“塘沽、天津两地之敌,都要在很短时间内加以彻底歼灭,这是含糊不得的,也是不允许含糊的。推迟攻击时间,军委不一定同意,就是同意了,塘沽的地形也是改变不了的,也还是很难把敌人歼灭”。罗荣桓表态说:打塘沽是我们入关后的第一个大仗,如果打不好,势必影响整个平津战役。




旁边的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看明白了,司令员站在军事角度上其实是有些犹豫,而政委站在全局高度坚决主张强攻,于是主动请缨:“我去一趟塘沽前线,再看一下地形,与邓华、吴富善同志进一步研究一下,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打好这一仗”。林彪表示同意,同时嘱咐刘亚楼带上肖华一起去,东北野战军新任特种兵司令员。


1948年12月26日,刘亚楼、肖华到达第7纵队的前沿指挥部,首先听取了邓华的情况汇报,邓华指着地图说明:“塘沽东为渤海,南为海河,我们无法四面包围,炮火也很难封锁海口,敌人可背海顽抗,实难断敌退路全歼敌人。我进攻部队虽可利用盐堤做冲击出发阵地,但发起冲锋后就进入平坦的盐田,完全暴露在敌人的密集火力下,那代价就太大了”!




刘亚楼回头问政委吴富善,已经发动的试探性攻击效果怎样,吴政委回答说:“我们用少量部队进行了试探性攻击,虽占领了几个村镇和一些盐滩地,但伤亡较大,第20师攻击海滩车站,歼敌600余人,自己伤亡700余人。2纵的情况跟我们一样,他们的部队攻击塘沽西北的新河镇,歼敌140多人,自己却伤亡400余人,我们只好命令部队暂停攻击”。


之后几位首长一起到了前沿阵地,刘亚楼在回忆中写道:“看见了无遮无拦的平坦开阔地,纵横交错的沟渠和未结冻的绵延盐田,还有远处停泊在海面上的敌舰”,情况确实如同邓华司令员所介绍的那样。晚上开会时,刘亚楼先是传达了军委要求先打塘沽的命令,同时也根据实地观察的情况,谈了自己的意见:




“现在看来,以三个纵队打塘沽和大沽,难以速战速决,且要付出很大代价,如果坚持打下去,攻占塘沽有把握,全歼守敌则不可能,最大可能是歼灭一部,而大部逃窜,结果是得失不划算,更重要的是费时费力,将拖延解放平津、解放华北的时间”。其他几位首长也都同意参谋长的看法,但是军委有严令、林总有指示,问题怎么解决呢?


作战会议一直开到深夜,刘亚楼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后,突然试探地问邓华和吴富善:“如果我们把先打塘沽改为先打天津,你们看怎么样”?邓华击掌称是:我们想到一起了!先打塘沽得不偿实,先打天津是有把握的!吴富善也说,曾经跟2纵刘司令、9纵詹司令商讨过,大家都认为:如果先打天津,可以争取时间,不仅天津守敌跑不了,对切断北平之敌东逃的去路,也更为有利。




刘亚楼笑了,看来前线指挥员们的想法跟自己是一致的,只是碍于上级的命令,不好冒然提出反对意见罢了。于是次日凌晨匆匆赶回孟家楼的野战军司令部,向林彪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先打天津,同时也不放弃对塘沽的包围,即使最后塘沽的守敌一部分跑了,也扭转不了华北敌军覆灭的命运”,此时罗政委已去西柏坡开会,林彪听完建议顿时陷入长考。


轻易改变西柏坡的战役部署,这不是闹着玩的,林彪独自思考了两天后“方下定决心”,于11月29日上午11时致电军委,请求改变先打塘沽的作战计划,并且详细汇报了刘亚楼实地考察的情况。结果西柏坡的回电很快就到了,命令简单而明确:“林、刘:二十九日十一时电悉。(一)放弃攻击两沽计划,集中五个纵队准备夺取天津是完全正确的。(二)罗(荣桓)昨日到此”,林彪和刘亚楼阅电,均长舒了一口气。




得到西柏坡的明确指示后,林彪也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安排,决定在平津前线指挥部之下成立“天津前线指挥部”,以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为总指挥,统一指挥第1、第2、第7、第8、第9纵队,以及6纵和12纵的各一师,附特纵大部共22个师34万人奋力攻取天津。1949年1月7日,林彪在电文中汇报了攻击天津的作战部署,还特别说明:“刘亚楼要求六纵一个长于巷战的师参加攻天津,亦已同意”。


也就是说,改变先打塘沽的计划,是刘亚楼说服了林彪、然后林彪请示了西柏坡、并且最终得到了批准,充分证明了刘亚楼参谋长的军事眼光,而林彪决定以参谋长为攻城战役总指挥,更是一种绝对的信任,一般来说,在这样的大型战役中,参谋长是很难有机会直接统兵作战的。刘亚楼因此成为天津战役的最高指挥员,随即制定了“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先吃肉后啃骨头”的作战方案。


1949年1月14日,在500门重炮的轰鸣声中,刘亚楼指挥部队发起了天津攻坚战,东野部队仅用29个小时就全歼天津守敌13万人,陈长捷以下几乎一个都没有跑掉,充分说明林彪的人事安排独具慧眼:刘亚楼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参谋长,也完全有能力胜任军事主官。所以不久以后,刘亚楼出任了整编以后的第四野战军第十四兵团司令员,正式领兵作战。


林彪对刘亚楼的的能力非常肯定:一个刘亚楼顶三个参谋长,而周公对刘亚楼的评价则是另外一个角度::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有啊,辽沈战役就是在四野副总参谋长的帮助下才大获全胜的。


对于辽沈战役来说,总司令林彪其实是不如副总参谋长曹祥仁重要的。

别以为我在开玩笑,林彪元帅多次在许多公开场合说过,辽沈战役的胜利,最主要是靠东野二局能够及时破译国民党一线部队与南京的各种情报,让蒋介石的调兵遣将对四野没有秘密。

四野等于是“明眼人打瞎子”,即使不是林彪指挥,换一个其他元帅来指挥,结果也不会有多大的区别。

有人说我会打仗,我打仗靠的是情况明。

作战方案定了,部队部署好了,敌情有变化,与其说等我下命令,不如说等二局下命令。

以上都是林彪公开场合原话。

而主管东野二局工作的正是四野副总参谋长曹祥仁,他同时也是我国最天才的无线电侦听破译专家。

说起来曹祥仁在长征时更拉风,为了能让以曹祥仁为首的无线电侦听破译人员心无旁鹫的工作,负责给他们做饭的两个同志是周恩来与王稼祥,是的,就是遵义会议后三人组成员。

林彪为了把曹祥仁“挖到”东北来,也算是礼贤下士,直接任命曹祥仁为东野副总参谋长兼东野二局局长。

事实上,林彪在辽沈战役那些越过兵团、军一级单位,直接指挥到师、到团的的命令,背后都是曹祥仁准确的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电报,使得林彪对国民党军下一步行动了如指掌,为了节约时间,林彪才直接越过兵团、军一级单位,直接指挥到师、到团。

东野的指挥是超常指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二局的情报。野司命令经常不通过兵团,不通过军,直接发给师,军、兵团对此都不提意见。——东野参谋处处长苏静曾

林彪在辽沈战役后甚至公开表示“有了密息(二局)情报,打胜仗可以说有绝对把握。”

事实上近代战争本质是科学技术的胜利,谁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并不是说林彪的指挥才能不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曹祥仁100%破译国民党军的电报,那么林彪也不可能夸口“打胜仗可以说有绝对把握”。




上将韩先楚提议的海南岛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凶险的一次决定,却改变了历史进程


1950年初,国民党军大势已去,大陆大规模战事基本结束。但是,蒋介石仍寄希望于台湾岛,海南岛,金门岛,舟山群岛等一系列岛屿来与大陆抗衡。为日后的反攻做准备。解放军屯兵于东南,只待上级命令,随时可出兵解放台湾。


然而,此时的局势却急转直下。1949年10月28日,华东野战军攻打金门不利,3个团9000多名战士全军覆没,此役是解放战争以来我军最大的失利,三年血战中,我军没有被对方成建制吃掉过一个团。而这次却在仅仅124平方公里的金门损失了3个团,9000名战士无一生还。渡江战役的残酷性显露无遗,消息传出,全军震惊。


此刻,大家都清楚,没有强大的海军,空军做掩护和足够的运运送船舶,几十万陆军贸然攻台只能是去血染海峡!全军开始血红着眼睛拼命做准备,只待时机成熟之时,攻上台湾杀他的个痛快。


但此刻,韩先楚等不及了,他以兵团副司令员的身份把自己的意见捅到了军委,毛主席,韩先楚认为,如果我军不在谷雨前发起海南战役,那么攻打海南的计划就得再往后拖一年,我军没有机动帆船用于渡海,只能依靠谷雨季的海风渡海。我决意发起海南战役,为此他打电报给中央:“如果兄弟部队四十三军没有做好准备,我愿意亲自率领四十军主力单独渡海作战!!



韩先楚深知此次登岛作战自己凶多吉少。他比谁都了解金门失利给全军将士带来的震撼和心理上的影响。他很了解,现在就连四野最能打的“旋风纵队'的战士们心里都心里犯嘀咕,那些个个如猛虎的将士们对于即将到来的登岛作战都产生了畏战情绪,就连他的军参谋长宇贤文大石头砸脚自伤以逃离海南之战!打仗从来没怕过的四十军,这次从心眼里产生了抵触情绪,金门这个弹丸之地我们都牺牲了这么多战士。更何况此战要攻打的海南岛是全国的第二大岛屿。


古语有云: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全军上下天不时。地不利,最主要的人不和。而且上级对于是否要发起海南战役还还没做最后的决定,既然如此,韩先楚为何要执意发起海南战役呢,全军上下的畏战情绪又来自哪里呢?


畏战情绪一:没有海上作战经验;从红军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再到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一直是陆地作战。而且战斗力强劲,但是缺乏登岛作战经验,况且还没有空军、海军作为掩护。对于未知人们总是充满忌惮的。


畏战情绪二:金门战役的失利产生的影响;金门战役的失利对全军将士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抗战以来,这还是我军第一次成建制的被敌人吃掉,9000战士全军覆没领官兵产生了极大的畏战情绪、


畏战情绪三:登岛作战兵力不足;当时用于登岛作战的部队仅有40、43两军,加起来不到12万人,而且43军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战役打响,只能是40军孤军奋战。国民党军以逸待劳,我军以弱攻强。想要获胜,胜算渺茫。


畏战情绪四:海南岛防御力量强大:台湾,海南岛,金门岛,舟山群岛等岛屿是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最后希望,为此他在海南岛构筑了火力极强的防御系统。由薛岳担任总指挥,下辖5个军,配有军舰50艘,战斗机45架。兵力可达10万人。敌人组成了海、陆、空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就等你来犯。


敌人构建了如此严密的防御体系,韩先楚为何要执意发起海南战役呢?
韩先楚的信心一:从金门战役中取得宝贵经验;
金门战役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船舶的严重不足,在战役打响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为此,韩先楚早在向军委建议之前就做了十足的准备,从各地购买,征调了2000多只船舶,还将其中一部分帆船改为手动,机枪,迫击炮也安装到了船只上,这样船只就变成了炮艇。


韩先楚的信心二:提前开辟登陆点;在海南战役开打前的两个月,韩先楚就派出先遣纵队偷渡到海南岛,并在岛上开辟了多处登陆点。等到战役正式发起时,岛上已经驻扎了11000多人,这比金门战役时的总兵力还要多。


韩先楚的信心三:海南岛地广人稀
;蒋介石虽向海南岛调集了10万人马,可是海南岛有124平方公里的面积。10万人马散落在岛上。火力点无法集中,采取逐个击破的战术便可顺利攻岛。


韩先楚的信心是:老对手薛岳;我韩先楚和我的40军没有登岛作战经验,可你薛岳和你的国民党军同样没有守岛经验呀。狭路相逢勇者胜,真正打起来拼的是指挥能力和战士们的战斗意志了,韩先楚对自己的战士们充满信心。


基于对“旋风英雄”韩先楚的信任,邓华批准了他的海南作战计划,1950年16日19时30分,一代名将韩先楚将个人荣誉、生死置之度外,在没有海军、空军的配合下,冒着被全军歼灭的风险,率领40、43军,,4个师几万关东子弟,乘坐帆船从雷州半岛灯楼角起渡,跨海进击海南岛。
19850年4月17日凌晨3时, 薛岳的炮舰没有拦截住40军将士的木筏,韩先楚率部胜利抢滩海南临高角,对国民党军滩头阵地发起冲击,当日凌晨6时,在北京总作战室的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打断一名处长的战斗报告焦急地问:“韩先楚现在在什么位置?”处长回答已经上岛,通宵守在作战室的聂荣臻长出了一口:有这一句就够了!,韩先楚这种统帅上岛就等于是胜利!


果然,被蒋介石寄予厚望的防线,瞬间分化瓦解。仅用了三天,10万国民党军就被韩先楚赶出了海南岛。


没想到三个月之后,朝鲜战争爆发。人们这时才知道韩先楚将军的战略眼光,如果不是他当初力排众议,用自己的荣誉做抵押,利用最后可利用的三天时间拿下海南,中国今天就又多了一个“台湾”而且还会失去一个出海口。


在后来的授衔大会上,韩先楚本该授衔为中将,但是毛主席却写下批文:韩有攻,中晋上。最后韩先楚被授为上将军衔。




日俄海战东乡平八郎采纳了参谋长秋山真之的战术,联合舰队最终打败了俄罗斯的舰队。




革命时期,或者说以前的战争年代,我军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同样的作战方案,参谋长最多只能提三次,否则便是影响上级意图。军事主官否决了作战方案后,身为参谋长最多还能坚持两次。

因此,在军队中,同一单位内,这个参谋长虽然不如军事主官地位高,但是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参谋长的主要职责一是整理战斗信息,为军事首长提供资料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二是经军事首长授意,向下面单位布置具体的战斗任务。

当然,参谋长只在团以上的部队单位设立,如团参谋长,旅(师)参谋长,军参谋长等。而团以下只设置参谋,如营参谋、连参谋等。参谋长下面往往还有一个参谋团队,高一点配置有副参谋长和若干参谋人员协助他工作。

而低一点的配置就是参谋处长和若干参谋人员协助参谋长工作。俗话说:“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主要说的就是那些普通参谋人员,在参谋处打打下手,小喽啰一枚。

参谋长的具体级别如何呢?它是部队的首长之一,是司令部的直接首长,相当于单位军事主官副职,比如说团参谋长就是副团级、师(旅)参谋长是副师(旅)级。

不过,在建国初期,参谋长多定为准级,比如说兵团参谋长的级别被定为准兵团级。但也不尽然,三野九兵团参谋长覃健被定为正军级。

介绍完参谋制度后,永宣接下来说一说开国将帅中的若干位著名的参谋人才。

首先,刘伯承元帅和叶剑英元帅都是以参谋见长,不过刘伯承元帅的军事指挥才能也优秀,而叶帅算是纯参谋型元帅,另外,徐向前元帅也和刘伯承元帅类似。

然后,粟裕大将也是参谋人才,同样的,他经过学习和锤炼,军事指挥才能也非常优秀。另外,黄克诚大将、肖劲光大将、张云逸大将都有参谋才能,不过相比之下没那么突出。

再就是上将里面,最专业最有名的参谋人才就数李达上将和刘亚楼上将了。李达上将的资历比刘亚楼上将更老,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他一直担任参谋长。分别为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129师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

而刘亚楼名气虽然大但参谋生涯远比李达短。红军时期和抗日时期,刘亚楼当过军事主官和政委,还有抗大教育长等职务,完全没有参谋经历。直到1946年2月,刘亚楼才开始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兼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校长。后来成为东北野战军参谋长。所以李达上将算得上是开国上将里面头号参谋型人才,又纯又专业。

另外,杨勇、周士第、郭化若等将军也有着优秀的参谋才能。

当然像杨成武将军等建国后担任过总参谋长职务的上将就另当别论了。

还有开国中将里面,张震将军也是非常专业的参谋人才。淮海战役过程中,就主要是他这个华野副参谋长辅佐粟裕大将。虽然陈士榘将军是华野参谋长,但其实是名义上的,他更多的是协助粟裕在前线指挥战役,而参谋长的工作全是张震将军效劳。

另外,开国中将刘先胜的参谋水平也很高,他曾是粟裕所率的新四军第一师的参谋长,华中军区参谋长,华中野战军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粟裕曾说,没有他,自己不会取得那么多胜利。能得到粟裕这么高评价的参谋长肯定是优秀的。

最后,开国少将中,非解方将军莫属。他担任了志愿军参谋长,辅佐彭老总打仗。

当然,除了上面说的那些将军,还有早年牺牲了或者没有授衔的一些将军也是参谋型人才。例如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将军,红四军参谋长王尔卓将军,担任过军委参谋长、八路军前线指挥部参谋长的滕代远将军等等。

优秀的参谋长一旦转变成军事主官,那么将是非常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或者军事家。粟裕大将和刘伯承元帅就是个例子。

而参谋型人才也非常容易成为卓越的政治家,如叶帅。叶帅还有古谋士之风,三国之诸葛、贾、鲁类似。

综合来看,开国将帅中最为厉害的参谋长就是粟裕大将、刘帅和叶帅三位了。




新圩之战
  新圩,位于广西灌阳县西北部,南距县城15公里,北距红军西进路线最近点大桥村

  古岭头5公里,距湘江渡口三四十公里,一条从灌阳通往全州的公路从这里经过,新圩以北5公里的古岭头是红军前往渡口的必经之地。新圩以北一直到湘江岸边都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新圩往南至马渡桥长约10公里的公路两侧丘陵连绵,草木丛生,可以建立阻击阵地。为了防止灌阳县城方向的桂军北上切断红军西进通道,中革军委命令红三军团五师从新圩南下,占领马渡桥,将桂军阻挡在新圩以南。
  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长李天佑(上将)、政委钟赤兵(中将)率十四、十五团(十三团归军团部指挥)和军委炮兵营3900余人于11月27日下午16时左右抢在桂军前面赶到新圩,占领了新圩-灌阳公路两边的山头,并派出部队沿公路向南面的马渡桥推进,占领公路两边的山头。当日下午,红五师先头部队与桂军侦察连遭遇,红军主动出击,将桂军侦察连击退,并沿公路向南追击至枫树脚附近,因前方的马渡桥已经被桂军占领,便在枫树脚周围的山头构筑工事。李天佑得到报告后,决定将阻击阵地设置在从新圩向南至排埠江村长约8公里的公路两侧山头上,这段防线距灌阳县城7公里,距红军向湘江前进的通道最近点大桥村5公里。红五师的第一道阵地设在枫树脚附近,以公路为界,将部队分成左右两翼,互相配合形成交叉火力。红十五团布置在公路的左侧,即打锣山、水口山、钟山上;红十四团布置在公路的右侧,即月亮包山、判官山上;师指挥所设在距第一道阻击阵地一二里的杨柳井;临时调配的军委“红星”炮兵营,部署在指挥所附近左侧的山地上。

  在国民党方面,桂军部署于新圩方向的有7个团,以第15军军长夏威为指挥官,15军44师(王赞斌)为主攻部队,15军45师134团(凌压西)为44师预备队,以第7军24师为15军预备队。  桂军前锋于11月27日下午抢在红军之前占领枫树脚南面的马渡桥,但因红军在枫树脚附近建立了阻击阵地,桂军在占据马渡桥后无法继续向前推进,便把狮子山、瘦马岐、张家岭一线做为前沿阵地进行布防。桂军与红军的前沿阵地相距约1000米,中间为水田、草地和小村落,双方都可以看到对方的阵地。




抗战最后一个战役(湘西会战),就是按当时国军第四方面军参谋长邱维达制定的作战方案打赢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参谋长   平津   西柏坡   海南岛   战役   塘沽   金门   野战军   纵队   作战   海南   军委   天津   参谋   部队   著名   建议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