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很有意思的真实考古事件?

十多年前,苏州剑池清淤抽干了池水,池底出现了一个墓穴,虎丘下面传说中的阖闾墓和三千多把宝剑,沉寂多年后又掀起一股考古热潮。可有趣的是,谁都知道阖闾墓就在虎丘下,为何秦始皇和孙权费了好大力气,却白费功夫。他们连阖闾墓都没找到,别提里面的三千把宝剑,虎丘下面到底是不是吴王阖闾墓呢?为何一直没有被发掘?


虎丘池底下的古墓,有趣的地方,

一是:几千年来许多的古墓都被打开,里面的文物都下落不明。但是苏州市虎丘山下,吴国亡后,哪怕是越王勾践、秦始皇、孙权,都来找过宝剑,结果都是徒劳无功,

二是:但是后来的人们又很肯定,虎丘下面就是阖闾墓,由于现在没发掘所以还是未知,不过人们都确认虎丘下有一座古墓,

三是:大家都知道底下有个墓穴,可文物部门从来没肯定过,几次想要打开,却又各种原因放弃了,

可文物部门还没发掘,为何啥那么多人坚信池底下就是阖闾墓呢?

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十多年前,因为池水被抽干后,虽然考古专家没有去探究,但是当地的报社却组织了一次虎丘洞穴探险,这次探险的经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虎丘下的墓穴里面珍贵图片和文字资料,可惜当时网络和视频技术没现在普及,要不来一场直播和发上抖音,或者会更引起大众的探索热情和关注。那么里面到底情况如何,我们下文会详细的描述一下。



第二:古代典籍《越绝书》写到:“阖闾墓在虎丘山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还很详细的说墓中的情况:“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黄金珍玉为凫雁”。不过虎丘吴王阖闾墓让拥有了和氏璧和六国宫中无数珍宝的秦始皇都眼馋,是根据传说墓里藏着三千把削铁如泥的宝剑,而传说中的春秋名剑“扁诸”“鱼肠”就被阖闾带入墓中。

春秋时代吴国以铸剑知名,干将莫邪两人的传说,让吴国高超的铸剑技艺人人皆知,虽然这只是汉朝《列士传》和《孝子传》的一篇文章,但结合阖闾给专诸那把鱼肠剑,侧面说明了吴国宝剑是春秋时的奢侈品,也不是谁都可以请到,也不是你花重金就能购得,完全凭借的是铸剑师的心情,运气和人品。



特别是吴国除了宝剑,还有一种非常特别的吴钩,唐代诗人李白侠客行中,“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这里提到的吴钩,据说就是阖闾提倡广泛使用的,在《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提到:当年阖闾想称霸中原,特别是要征讨强大的楚国,为此让人打造的金钩,并且还说:“谁能打造一把好的钩,我赏赐百金。” 有个工匠用了很特别的方法,做成了二钩,进献给阖闾,他看了一眼,没啥特别啊,不是跟其他夫子的钩一样的款式?



谁知道让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钩师叫了一声:“吴鸿,扈稽,我在这里,大王不知道你们的神奇,你们表现一个。”刚说完,两钩忽然飞起,击中了工匠的。阖闾大惊,赏赐了工匠百金。以后两把钩就天天佩戴在身上,从来不离身。

由于阖闾是吴国崛起的重要人物,他任用伍子胥和孙武获得了彪悍的战绩,并且吴国在他去世后,吴王夫差更是带着吴国进入了称霸的时代,所以他的陪葬品肯定很丰富,而传说中他指明了要自己珍藏的三千把宝剑(吴钩)陪葬,应该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毕竟他当时有这个能力。

这里单独说一下吴钩,古代一直提到的男儿佩戴的标准搭配,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啥样子,不过就是引用经典而已,在一段时间内,吴钩被误会为成为钩子的外形,不过在后来出土的吴钩文物中,专家和人们才知道吴钩长成啥样子,其实吴钩就类似一把青铜刀,单侧有刃,呈曲线状,没有锋刃的一侧,称之为刀背,由于它弯度很大,外形很像个钩子,才被成为吴钩,其实更像是一把圆月弯刀。



但是有趣的是,吴钩在后来失传了,一直没发现实物,最后还是近代出土了一些青铜器中发现,而阖闾墓中,有那么多好东西,当然秦始皇也是既怕又眼馋,他当年根据记载,确实探寻过虎丘的阖闾墓,但是据说挖了一个大坑后,就放弃了,可能是因为太难或者其他事,反正他是放弃了,一说他挖出了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剑池。

另外三国时代的孙权,也效仿过曹操,当年派人出寻找过南越王赵佗的墓和带着大批人马去虎丘发掘阖闾墓,但是依然是无功而返,据说那个池底下开掘出来的墓洞就是孙权所为,但是依然孙权是一无所获。

两人的努力白费后,后人就很奇怪地再也没去打扰阖闾了,不过到底下面有没古墓,还是一个天然的山洞呢?

关于里面的情况如何,上文提到的记者用亲身经历记载了里面的情况,当然这里有趣的就是,考古专家竟然没有去发掘,而是由记者去探索,这点或者很让人疑惑,其实还是有原因的,下文我们会提到。



先说记者的探险经历,

其实历史上剑池是见底过数次,在明朝的时候就见底过一次,还被当时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下去探险过,后来出来在旁边提了字,而建国以后,因为要清淤曾经三次抽干里面的剑池里面的水。

最近的一次清淤后,很快就会回灌,当时的记者就穿上了雨靴,经过了管理工作人员同意,并且在很安全的陪同下,顺着八米长的梯子,到了剑池底探秘之旅开启。

他们走入洞穴中,发现虽然池底是没有水了,但里面的淤泥很是很深,一股凉气在脚底下冒出来,他们慢慢地爬过滑溜池底,靠近里面,发现这里的淤泥已经到了小腿,而山洞里面的空间只能容两三人通过,由于光线暗淡,只能打着探照灯前进。一直走了一段时间后,他们被五块巨石挡住了去路,这些的巨石叠砌至顶,在石头的顶上,还另盖有一块更大的石板。在人们传说中的“吴王阖闾墓”因就在石头的里面,而记者猜测自己走的便是“墓道”。



经过观察,发现洞穴两边都是齐整的褐色山石,其中的西面的石壁能看出是天然的,可是东面的石壁则有人工痕迹。阻挡他们前进的六块石板仔细看还是则略有不同。

其中最特别的是第三块,因为其他的啥都没有,它却有一个圆拱形的位置。根据上世纪50年代清理干净时记载。据说其中一块石板上有碗口大小的锈斑痕迹。估计就是这一块了,但是到底有啥用,没人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50年代,就有考古专家认为,这就是一座凿石为穴的古墓,而南北向的竖穴,在规格上,也符合春秋时期的墓葬潮流。

其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就是他们其中一人,弯下身在淤泥中挖出了一块断开的青砖,砖比比现在要扁,一块就知道是人工做的,但是是怎么来的,由于之前没任何记载,他们把青砖拍照后安置在原处就给虎丘管理单位做了汇报。

后来他们就走出来,发现而来剑池东壁记载了一段明朝的往事,在明正德七年,因为苏州连日没下雨,天气干旱,剑池的水竟然干了,唐伯虎、王鏊等等人就相约来到而来剑池底游玩,当然他们也发现了这个山东,并记录下“垒石数层若横板而已”,他们也觉得这个应该是吴王墓门,就在崖壁旁刻下了两篇纪事的石刻。



几百年后,人们再一次重走唐伯虎的探秘路,收获是同样的。但是,这里到底是否就是“吴王阖闾墓入口”呢?为何明知道了而不做抢救性发掘?

其实对于这里是否是吴王阖闾墓,考古学家是各持己见的,

一种说法:底下就是吴王墓,参与过1955年清淤考古工作的钱老,曾经在当年实地勘察过,他从历史资料,墓穴的形制,还有里面的大石板还有秦始皇的举动去分析,坚信这里就是吴王墓

可是有趣的就是,另外一种说法却认为,不能以《越绝书》说阖闾葬在虎丘就相信,毕竟里面还没打开,到底有啥也没有人知道,并且最重要的就是秦始皇和孙权来过,都是传说压根没有历史记载,而这个山洞高只有2.5米,宽还不到1.5米,入口是太小了,吴王怎么能抬进去的。难道吴王就那么简陋了,墓道也太寒酸而来吧?



不过还有人补充说,虎丘在地形上看,就是一座小山包,可是四周围绕了一圈方形河道。最重要的就是自然河道从来没有方形的,所以应该就是人工挖出来的,用挖出来的土封顶部,也很适合春秋时代的吴国的墓穴形制。

关于虎丘这个山洞,外界讨论得非常热闹,不过有一件很有趣的事,就是文物部门“不表态”。为啥呢?

因为首先没有任何证明,这下面就是吴王墓,其二就是证明了,也不敢轻易的动。为啥不敢轻易的动呢?


主要是考虑到虎丘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别,因为在上面还有一座虎丘塔和东边的云岩寺遗址。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就曾经考虑过搬开里面的大石板,但是最后还是被阻止了,因为考虑的就是当时的科技条件和机器,很难保证打开墓门后,里面会发生什么变化,更重要的就是由于技术的限制,虎丘上面的虎丘塔很有可能就因此不稳,会引发各种的未知情况,所以最终还是原封不动的亡剑池灌水,也没打扰阖闾的休息。

这也是为何找到了墓门却没有打开里面的原因之一,或者在未来科技达到的那天,虎丘下的青石板会被打开,不知里面是否真如传说一样,有三千把绝世宝剑呢?



小结:

不过我觉得不打开里面更好,因为虎丘是苏州历史上著名的地标旅游景点,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都慕名来过此处,并且在宋朝时期,苏州因为江南的开发成为了江南的重镇,有着许多传说的虎丘,更是和苏州建城的阖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虎丘塔,虎丘,千人石头,古苏州城,试剑石,剑池石刻相汇聚,和现代的高速发展的苏州结合,让古老的苏州形成了一个具有文化传统历史传统,又具有现代化科技的高速发展的崭新城市,保留虎丘池下的一点神秘感,其实对苏州的人文文化,或者反而是一个最恰当的做法。




巨人族是否真的存在?考古历史是真是假?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巨人族的记载,在《山海经》、《周礼》、《左传》等古籍中都记载过巨人,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诸侯讨伐北方巨人的传说。巨人到底存不存在?世界上的考古历史是否真实?

在黎巴嫩的古籍中记载:黎巴嫩的巴勒贝克神庙地基有一些巨大的、重达几千吨的大石板,这些石板中间插不进去一根针。这些巨大的石板,都是由远古巨人制造出来的。

在中美洲的哥斯达尼加,1956年考古学家发现了巨大的圆形石球。这些圆形石球是远古的巨人将石球推进了森林,而为什么要推进森林呢?据说是为了祭祀。

考古文献记载:

1850年,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一些巨大土堆被探险家挖开,在这些巨大的土堆下面,埋藏着许多身高都超过了2米的遗骸。这些遗骸大多有两排牙齿,有些有6根手指和6个脚趾。2004年,一位工作人员在进行印度洋海啸环境评估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具巨人骸骨,其身高达到了3.1米。发现者认为,是能量巨大的印度洋海啸把尸体从海底冲刷出来的。2005年,美国和秘鲁考古学家在秘鲁北部海岸的一座巨型金字塔内发现了3具“巨人”骨架,这些骨架都在2.8米以上。

巨人存不存在?

历史上有过很多巨大的物种存在,比如恐龙、巨鳄、巨龟、巨鱼等,如果人类与地球历史是一起进化的,那么很久以前存不存在过巨人?挖到的这些巨大骨头是不是真的巨人呢?目前这是世界考古历史的一个谜题,也是一个趣闻。

世界巨人,到底存不存在?真实的考古历史证实了这个传说,那么巨人是如何灭绝的呢?与今天的人又有什么关系?




明定陵、妇好墓、马王堆墓、曾侯乙墓、满城汉墓、秦始皇陵兵马俑等考古事件大都比较了解,所以,这次介绍一下浙江绍兴印山越国王陵的发掘。

印山,地处绍兴西南,海拔只有40多米,因其形状好似一枚古代的印章,故而俗称印山,它距离王羲之写下兰亭序的兰亭,仅有2.5公里。1982年的时候,绍兴文管处收到印山农民上交的一件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车饰,后经实地考察,发现,这个小山之巅有一个长72米,宽36米,高10米的巨大封土堆!由此,浙江省最大的一座越国大墓被发现。经研究,印山大墓很可能就是《越绝书》所载勾践之父越王允常的“木客大冢”。

1996年4月5日,文物工作者在印山大墓的封土堆顶部中心,发现一个深达15米的盗洞。洞口堆积着大量的青膏泥、木炭、棺材碎片以及盗墓工具等。震惊之余,省考古所、县文化和县文保所共同召开紧急会议,不仅马上安排现场保卫工作,以防再盗,而且,邀请省级领导和专家现场考察,抓紧向国家文物局申请进行发掘。

当年的8月底,考古队进驻印山,9月1日正式开始发掘工作。经过前期的勘察,了解到这是一座由带宽大长墓道的竖穴深坑木椁墓。经过4个多月的发掘,长达54米的墓道,宽19米,长46米的墓坑显现了出来,如此大墓全是在山岩中挖凿而成,在浙江地区史无前例!不过,墓口的青膏泥填土面上,留有7个圆形的古代盗洞,让考古队员心里“拔凉拔凉”的!

墓内5000多立方米的青膏泥被清理掉后,发现了40米长、5米高的木炭层。木炭下是一个断面为三角形,两面斜坡式的巨大木结构墓室。经测量,该墓室内道长33.4米,内地宽近5米,室内高4.7米,复原高度5米左右,分为前、中、后三室,每室之间有木板隔墙。由于7个盗洞全部打入了墓室,情况不容乐观。经最后清理,独木棺内连尸骨痕迹都没发现,仅出土青铜铎、木质夯具、玉镇、玉勾形器、玉饰、玉剑、石矛等残留文物41件。

虽然印山大墓几乎被盗掘一空,令人感到非常遗憾,但是,仅凭大墓的墓葬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前所未见的重大发现。它不仅是迄今发现的第一座越国王陵,而且,也是全国首次发现三角形墓室,反映出了越国独特的王室埋葬制度,具有鲜明的越文化特色和无以伦比的重要性,因而被列为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真实的考古事件,肯定是没有盗墓类小说那样的精彩刺激。

因为现在不会主动去开挖已知的墓穴,因为现有的技术,对于文物的保存,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的。所以一般真的需要发掘的墓穴,都是房地产或者工程建设之时,发现的古墓,所以像乾陵和秦始皇陵这样的,短时间内是肯定不会主动去开挖的。

虽说不会主动开挖,但在中国这个大开发环境中,工程各方面遇到的古墓还是很多的,很多地方的考古工作者,是忙不过来的,因此很多工程也最怕遇到古墓,因为这样便意味着工期的无法预料。

今天来说说一个因为盗墓贼而被发现的国家级宝藏——海昏侯墓。

2011年春节刚过,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的村民就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现象,大晚上经常有沉闷的爆炸声,刚开始村民还以为是顽皮的小孩玩爆竹,后来发现村子里的狗也经常大晚上不停地叫,有村民在晚上回家时,还会在车灯的光晕中偶见一两个外乡人,背着包在野地里行走。观西村的村民代代传闻,附近的墩墩山上,有古墓。但是一直不知道在哪里,有一天清晨,一个村民在一座小山上,发现一个大洞,洞口的土竟然是新挖的,有经验的人知道这是盗洞,于是就赶快上报地方文物部门。

江西省考古所的杨军接到举报后,赶忙来到现场,一看吓一跳,这竟然是一个深十几米的大盗洞,之前沉闷的爆炸声,就是定向爆破的声音,盗洞直至墓室,从盗洞中散发出来阵阵柏木的清香。这一座被盗墓贼偷盗而被发现的古墓,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海昏侯墓。

还有一个小故事就是,盗墓者差点就直接将盗洞打到主墓室了,那样的话,很可能这座古墓就被洗劫了,但是盗墓者却打偏了,是盗墓者技术不过关吗?

并不是,盗墓者其实算的很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这座汉代的古墓,因为历史上发生过地震,造成了地层的偏移,正好让主墓室位置移动了,这才使得这座古墓里的珍宝,躲过了盗墓者的偷盗。

更多历史文化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欢迎走进文史工作坊!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童话大王郑渊洁的《鲁西西传》里的龙珠风波吗?那里面的故事就取材于著名的考古事件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事件

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的船只。

这个船只的发现可不是考古专家特地发掘的,是在1987年的时候,广州的救捞局和英国的海上探险公寻找东印度公司的一艘沉船,结果一不小心捞到了深埋23米的另外一艘沉船,而且里面有一大批奇珍异宝。

这个事件,被称为我国水下考古的起点。南海一号也是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俞伟超命名的。

这艘船的珍贵之处在于它船体保持的非常完好,而却里面出土了巨多的陶瓷器和金属器。比如一些金腰带、金戒指、金手镯、石雕观音等。里面还有一些异国风情的文物,比如从未在中国出现过的喇叭口的大瓷碗。里面的瓷器仍然色泽光亮,有很多出自景德镇、龙泉窑、德化窑,非常精美和珍贵。

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这艘船是始发自泉州,这也是中国古代的第一大港,也是我国目前唯一能够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沉船。





让日本旧石器的研究全线崩塌,考古界颜面尽失的藤村新一造假丑闻。日本相关单位还因此痛心疾首地声称再也不考古了。

当时就职于日本东北动力公司的藤村新一,最大的爱好便是研究旧石器了。工作之余,他不仅收集各种石器,还混迹在考古界各类活动,并加入实地挖掘。他利用善于社交的优势取得了考古人士的信任。

1981年10月3日,藤村新一跟随队伍前往宫城县岩出山町“座散乱木遗址”进行考古挖掘。该遗址的地表层被认为大约在4万年前。如果在那里挖出了石器,就等同于证明了日本存在中期石器时代。藤村新一陆续在各个角落挖出了48枚石器,震惊日本。

后来人们觉得非常可疑,便安装了监视器,监视器拍下了令人震惊的一幕:藤村新一独自一人,东张西望地出现在镜头里。到了某个挖掘坑停下后,他兀自地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塑料袋。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6块石器埋在地下,仔细踩平地面,又悄悄离去。




怎么能没有秦始皇陵呢,这里推荐一本不但能满足好奇心,还能提升自己内涵的考古书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吴王   吐鲁番   马王堆   墓室   吴国   墓穴   作业   苏州   石板   墓地   古墓   巨人   文物   真实   事件   发现   专家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