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89岁驾崩时他的妃嫔都健在吗?健在的妃嫔最终结局如何?

乾隆一生活了89岁,一直到临死的前一年88岁的乾隆还老当益壮地纳了两名十四五岁的秀女做妃嫔。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皇帝中最长寿的一位,既然是最长寿那他的妃嫔数量也非常多,乾隆一生后宫妃嫔人数多达43人,即便在88岁的年龄还在当新郎,而且由于乾隆待机时间还超长,他的很多妃嫔都没活过他,那么他去世时还有多少妃嫔健在?结局又如何呢?

清朝自康熙之后就定下了规矩,先皇驾崩之后,生前的妃嫔大致有两条出路,一条路是如果已生育了皇子的妃嫔,可以出宫跟随自己的儿子居住,由儿子给其养老;另一条路就是没有生育子女的妃嫔,那就留在紫禁城中,由现任皇帝安排在紫禁城中慈宁宫、寿康宫、宁寿宫、寿安宫这些专门给先皇妃嫔养老的宫殿统一赡养终老。

乾隆去世时他的43位妃嫔中有9人还健在,这其中包括了在乾隆88岁新娶的那两位十四五岁的秀女妃嫔,而这些九位妃嫔都没有为乾隆生育子嗣,因此在乾隆去世之后她们都由嘉庆在宫中赡养终老,而嘉庆对她们的安置也完全看她们与嘉庆私人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安置。

贵妃级别

先从贵妃级别说起,在乾隆去世时,他的后宫中已经没有比贵妃级别再高的妃嫔了。乾隆去世时地位最高的妃嫔是颖贵妃巴林氏。

巴林氏比乾隆小了20来岁,她是蒙古人,出身蒙古八旗。巴林氏具体的入宫年份已经不可考证,但是有记载她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已经晋封为那常在,三个月之后就很快被晋升为那贵人,之后到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就被晋封为颖妃,晋封的速度非常快,也足以说明了乾隆对其比较喜爱。

之后到了嘉庆三年(1798年)时,已经成为太上皇的乾隆下旨晋升已经年近七旬的颖妃为颖贵妃,她也成为当时乾隆后宫中唯一的贵妃。

在乾隆去世之后,嘉庆对颖妃巴林氏也非常不错,这就因为颖妃是嘉庆的亲弟弟乾隆第十七子永璘的养母。

嘉庆和永璘都是乾隆最喜爱的妃子令妃也就是后来的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所生,令妃死的比较早,因此嘉庆和永璘自幼分别被交给婉妃和颖妃抚育。

按照清宫规矩,像颖妃这般有养子永璘的人在先皇驾崩后,也是可以出宫由养子永璘赡养终老,但是嘉庆十分感念颖妃抚育幼弟永璘的恩德,因此一再挽留颖妃在紫禁城中让自己侍奉她终老,而颖妃也与婉妃关系亲密不舍离开,所以最终她和婉妃一起居住在寿康宫中养老。

不过颖妃在乾隆去世一年多之后的嘉庆五年(1800年)就跟着乾隆去了,享年70岁,虽然嘉庆对她很不错,但是她并没有享受多久。

乾隆后宫妃嫔中最受嘉庆尊崇和礼敬的就是与颖妃关系亲密的婉妃陈氏。她出身于普通汉人士族家庭,家族连汉八旗都算不上,是标准的汉人。

婉妃陈氏仅比乾隆小了5岁,她在雍正时期就以侍妾的身份嫁给了还是皇子的乾隆,是乾隆最早起潜邸侍妾之一。

虽然婉妃资格很老,但她可能为人比较朴实,不太会来事,长相也比较一般,总之她没有获得乾隆的喜欢,嫁给乾隆70多年都没有生过孩子,而且家族都没有受到乾隆抬入八旗的待遇。

在清朝皇帝如果喜欢一个汉人妃嫔,通常都会将其娘家抬入汉八旗,享有八旗贵族的身份,乾隆后宫中与婉妃出身相似的纯惠皇贵妃、庆恭皇贵妃家族都是非汉八旗的汉人出身,她们受到乾隆宠爱之后,整个家族都受恩宠,被抬入汉八旗旗籍获得八旗贵族的身份,而婉妃家族却没有这般待遇,这也说明了她并不得乾隆喜爱。

而且婉妃的地位晋升都十分艰难,乾隆继位之后先是晋封她为陈贵人,后来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被晋封为婉嫔,但是婉妃在嫔级这个位置上一熬就是四十多年,直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乾隆集体将后宫妃嫔晋级的时候,乾隆似乎才想起来,这位跟随自己60多年的女人好像都被自己忽略了,于是乾隆念旧晋升她为婉妃,此后一直到乾隆去世,婉妃没有再得到晋升。

虽然乾隆不是很喜爱婉妃,但是他却曾把自己秘密立为继承人的儿子嘉庆交给了婉妃来抚育过一段时间,在嘉庆养母庆妃陆氏早逝后,乾隆又将嘉庆交由婉妃抚育过一阵并直至嘉庆大婚。

这也说明了乾隆可能早就给婉妃想好了后路,如果自己去世了,那么出身低微还不受宠的婉妃肯定凄惨无比,但是让她抚育皇位继承人,也为她日后养老铺好了路,这么看来乾隆虽然不是很喜爱婉妃,不过对她还算是比较念旧情,毕竟婉妃从潜邸时就开始跟随他了。

乾隆的苦心安排没有白费,据史料记载,婉妃为人忠厚朴实,抚育嘉庆时更是尽心尽责对其极为宠爱,待嘉庆就如亲生儿子一般。所以嘉庆继位之后对养母极为感恩,乾隆去世不久,嘉庆就晋升养母为皇考婉贵妃。

婉贵妃的地位当时在皇宫中几乎等同于皇太后,嘉庆对养母婉贵妃是极为尊崇,有一次工部官员没有遵照抬头制度将“婉贵太妃”抬写两格以示尊重,这事被嘉庆发现之后,嘉庆大怒,上至工部尚书琳宁及左侍郎英和,下到郎中永祚等人均受到罚俸的处罚,从这件事中也能看出嘉庆对于养母的尊崇还是非常到位的。

在嘉庆十二年(1807年)婉贵妃才去世,享年92岁,她是乾隆后宫妃嫔中寿命最长的妃嫔,也是清朝历史上寿命第三长的妃嫔,仅次于活了97岁的康熙定嫔和活了96岁的雍正裕妃。

妃级

这是贵妃级别的两位妃嫔,接下来说一说妃这个级别。乾隆去世后还有三位妃级别的后宫,分别是惇妃汪氏和芳妃陈氏以及晋妃富察氏。

惇妃汪氏比乾隆小了35岁,她的家族是正白旗汉军包衣出身,身份地位低微,但是她比较受乾隆喜爱,不过乾隆对她的喜爱并不是喜爱她本人,而是喜爱她所生的女儿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可以说惇妃是母凭女贵。

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最喜爱的小女儿,她也就是嫁给大贪官和珅儿子丰绅殷德的那位公主。乾隆曾经非常宠爱她,甚至曾经对她说过如果她是男孩,自己必定将皇位传给她。

惇妃之前是惇嫔,就因生育了十公主才被晋封为惇妃。惇妃最初入宫的时候被封为永常在,当时她地位低下,对其他妃嫔和宫女太监都非常客气,待人温和,但是随着女儿十公主的出生,她地位也一路晋升到了惇妃,乾隆因十公主经常去她的寝宫,惇妃开始逐渐受宠,她的本性脾气也逐渐暴露出来。

此后惇妃逐渐有原来的温柔可亲变成了恃宠而骄,狂妄无忌之人,她对服侍自己的宫女太监随意殴打,在乾隆四十三年 (1778年)时,惇妃将自己寝宫中的一名宫女殴打致死。

在清朝皇宫中的宫女可并非普通人家出身,大多是八旗子弟,还有不少有身份地位的宫女都是出自八旗贵族家庭,因此惇妃殴打宫女致死的事在当时影响很大。

乾隆对此十分生气,于是将惇妃降为惇嫔,并褫夺了她抚育十公主的权利,并且命惇妃的家人掏巨款补偿被害宫女的家人,乾隆还为此下诏警告其他妃嫔和皇子公主以及一些王公贵族,让他们不可随意凌虐下人,乾隆此诏一出受到了当时各阶层的称赞,都认为乾隆算是难得的仁君。

惇妃家里掏了巨款赔偿之后,十公主又经常哭着找娘,于是乾隆只得将十公主交还惇妃抚育,并恢复了她的惇妃级别。

后来惇妃宫中又发生了一名宫女自缢未遂和一名宫女险些被殴打致死的事情,再加之惇妃的叔叔马兰镇总兵满斗依仗外戚身份,在民间强抢民女,杀其父占其女,乾隆盛怒之下直接将满斗赐死。

这些事都使得乾隆越来越反感惇妃,如果不是有十公主在,恐怕惇妃早就被乾隆打入冷宫了,所以乾隆对惇妃越发不喜爱,也没有再晋升她的身份地位,而且在十公主与丰绅殷德大婚时,乾隆都禁止十公主与丰绅殷德向惇妃行跪拜之礼。

所幸的是十公主性格没有随母亲惇妃,她的性格与父亲乾隆更相近,十公主为人非常有远见,且待人随和,乾隆十分喜爱这个女儿,连嘉庆也十分喜爱这个妹妹,嘉庆正是当初看在妹妹十公主的面子上才没有因和珅之事追究丰绅殷德,并且还给和珅留了全尸。

因为对妹妹十公主的喜爱,所以嘉庆亲政之后,对惇妃还算是比较不错,将她留在紫禁城中养老,嘉庆十一年(1806年),惇妃去世,活了61岁,也算是得享天年了。

芳妃陈氏是汉人,家族出身地位应该并不高,在乾隆后宫中存在感也不是很强,入宫时封为明常在,后来晋封为明贵人,此后一直没有再晋升,一直到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被乾隆集体提升妃嫔登基,象征性的晋升为芳嫔。

后来在嘉庆三年(1798年)乾隆临死前晋升为芳妃,嘉庆亲政后对她算是一般吧,毕竟她的存在感不强,也始终没有晋升她的级别,嘉庆六年(1801年),芳妃逝世,享年52岁。

晋妃富察氏比较凄惨,为什么说她凄惨,因为她就是乾隆在88岁临死前一年纳的那两名十四五岁的秀女之一,所以想象一下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嫁给一位88岁都能当自己爷爷的人,那是什么感觉,而且88岁老头第二年还就翘辫子了,十五六岁就开始守寡,因此想想这位晋妃富察氏凄惨不凄惨吧。

晋妃富察氏出身满洲贵族,其实按辈分来说乾隆还真是她的爷爷,晋妃富察氏出身沙济富察氏,她是乾隆原配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侄孙女。

晋妃富察氏是康熙临终前留给雍正的顾命大臣大学士马齐的曾孙女,而富察皇后是马齐的亲侄女,因此来说富察皇后是她的姑奶奶,按这个辈分那乾隆就是她的姑爷爷。

本来当初晋妃富察氏被选入宫中当秀女应该嫁给的是嘉庆,但是可能是因为长相或者其他原因嘉庆没相中她,而嘉庆当时考虑到父亲乾隆年纪老迈,服侍他的妃嫔都已经五十岁朝上了,应该给他换两个年轻有活力的女孩服侍,于是就把晋妃富察氏选到了乾隆后宫之中。

结果不到一年乾隆就去世了,可怜晋妃富察氏才十五六岁就开启了守寡之路,乾隆去世后嘉庆对富察氏也不是很好,毕竟嘉庆比她还大了不少,即便她家族出身高贵,在嘉庆朝她的级别也没有得到晋升。

嘉庆去世之后,道光继位,晋妃富察氏就成了当时唯一还健在的乾隆妃嫔,道光年纪和她差不多,于是道光下旨晋升她为皇祖晋妃。

在道光三年(1823年)晋妃去世,关于晋妃的年纪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按照推断估算来看她去世时应该在40岁左右,她是乾隆妃嫔中最后一位去世的人,也是最后一位入葬乾隆妃嫔陵寝的人。

嫔级

再往下说就是嫔一级的人,乾隆去世时后宫中嫔这个级别只有一人那就是恭嫔林氏,这位恭嫔林氏是汉人出身,在乾隆后宫中存在感不强,她和婉妃一样都是乾隆早期后宫妃嫔,跟了乾隆很多年,一直都只是贵人。

恭嫔林氏也是在乾隆五十九年这一年乾隆集体晋升妃嫔等级时,才被晋升为恭嫔,此后一直到乾隆去世之后嘉庆掌权都没得到晋升。

不过恭嫔虽然存在感不强,但似乎乾隆也曾经宠幸过她一阵,因为恭嫔的家族就是普通汉人,而乾隆却硬是将她的家族全部抬入镶黄旗汉军,所以这说明了乾隆曾经有一阵比较宠幸她,因此才会给她的家族抬籍。

但是整体来说恭嫔确实在乾隆后宫中没有太多存在感,而且还和嘉庆的关系处的很一般吧,嘉庆十年(1805年)恭嫔去世,享年73岁,而在乾隆去世后恭嫔也应该是在60多岁了,按资排辈也应该在乾隆死后晋升一级,但嘉庆却并没有晋升她,所以这说明她与嘉庆的关系处的并不是很好。

贵人级别

最后要说的就是贵人这一级别,乾隆在去世时常在这个级别已经没有人了,毕竟当初从常在就跟着乾隆的人早已经晋升,而乾隆88岁那年纳的那俩位小女孩起点很高,直接就是贵人起步,因此乾隆去世时他后宫中已经没有常在这个级别的妃嫔了。

乾隆去世时后宫妃嫔只剩三位贵人,分别是鄂贵人西林觉罗氏、白贵人柏氏以及不知姓名的寿贵人。

先说说这位不知姓名的寿贵人,其实她就是乾隆88岁那年和晋妃富察氏一同被嘉庆送到乾隆后宫中的另外一位小女孩。她和晋妃富察氏都算是苦命的女孩了,嫁给了甚至比自己爷爷还大的乾隆,而且不到一年还就守寡了。

史料中对寿贵人几乎没有过多记载,只有她的封号和记载了她在嘉庆十四年(1809年)去世,连她的生辰都没有,但是估计她去世时应该年仅20多岁,算是红颜薄命了。

鄂贵人西林觉罗氏也是乾隆早期妃嫔之一,她很早就成为常在入宫侍奉乾隆,但是她并不得乾隆喜爱,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晋升,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都已经60多岁的她才被乾隆晋升为贵人。

不过鄂贵人不受乾隆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家族问题,鄂贵人是雍正临终前留给乾隆的顾命大臣大学士鄂尔泰的侄孙女,她的父亲是鄂尔泰亲侄子浙江巡抚鄂乐舜。

鄂尔泰在乾隆继位初期与另一位顾命大臣汉人大学士张廷玉在朝廷中大搞满汉大臣之间的党争,这让乾隆十分不满,鄂尔泰去世后其家族和党羽都受到乾隆整顿,鄂尔泰家族也就此没落。

后来鄂贵人的父亲鄂乐舜在浙江巡抚任上又仗着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皇帝,大肆贪腐库银敛财,并且还勒索江南盐商,乾隆忍无可忍,盛怒之下直接赐鄂乐舜自尽,从此之后鄂贵人就不再受乾隆喜爱,一直没有再被晋升也备受乾隆冷落。

但是鄂贵人与嘉庆养母婉妃关系十分亲密,婉妃去世时,鄂贵人亲自为她送葬一直送到陵寝所在地,鄂贵人才悲伤的回宫,可见两人关系十分亲密。

而嘉庆也看在鄂贵人与婉妃的亲密关系上,对她也算是比较不错,嘉庆十三年(1808年)鄂贵人去世,享年76岁。嘉庆特意下旨拨款为鄂贵人下葬,光丧葬费就花费了一千多两银子,比她贵人这个级别丧葬费要高出一些,可见嘉庆对鄂贵人还是比较不错。

鄂贵人是乾隆退位之前所纳后妃中最后一位去世的妃嫔,她去世时间仅次于年纪幼小的晋妃和寿贵人。

白贵人柏氏是汉人,她也是乾隆后宫中的姐妹花,她的姐姐是颇受乾隆宠爱的怡嫔,她们姐俩都是乾隆早期妃嫔,她们是乾隆下江南由江南当地官员献给乾隆的美女。乾隆纳了她们姐妹为妃之后,由于颇为宠爱怡嫔,特意将她们家族全部抬籍入正黄旗。

不过白贵人就不像姐姐怡嫔那么受乾隆喜爱,她入宫之后一直是常在,在常在这位置上一熬就是四十六年,直到乾隆五十九年集体晋升妃嫔时,她才由常在晋升为贵人。可见她在乾隆后宫中并不是很得宠,存在感也不强。

嘉庆八年(1803年),白贵人去世,享年73岁,嘉庆对她还算不错了,在她死后赐给了她丰厚的陪葬品,因此来看白贵人晚年还是比较幸福的。

写在最后

其实在乾隆去世时,这些健在的乾隆后宫妃嫔基本都是不太受乾隆宠爱的妃嫔,她们的晚年结局好不好,就得看嘉庆对她们咋样了。

从这些来看毫无疑问与嘉庆关系最亲近的婉妃结局最好,最长寿,地位最高。不过嘉庆其实对其他庶母也都还算不错。

只是可惜了乾隆88岁时纳的年仅十四五岁的晋妃和寿贵人,可怜她们两人结婚不仅嫁了年纪老迈即将去世的乾隆,还不到一年就守了寡,此后一直寡居终身,她们俩真的算是红颜薄命。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活了89岁的乾隆,在情感方面,始终都没有消退过激情。他从17岁娶了第一任妻子富察皇后开始,一直到88岁,都在娶媳妇儿。有趣的是,他的最后一位妃子晋妃也是富察氏,按辈分,晋妃富察氏要喊富察皇后一声姑奶奶!

由此可见,乾隆的感情经历,绝对能让一堆大龄单身汉羡慕嫉妒恨。这还没完,如果大龄单身汉们知道乾隆有多少媳妇儿,那他们得哭瞎。


据统计,从17岁开始到88岁结束,乾隆一生一共拥有这么一堆媳妇儿(有封号的):

3位皇后:富察皇后,那拉皇后,魏佳皇后(令妃)。

5位皇贵妃: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纯惠皇贵妃苏氏、庆恭皇贵妃陆氏。

5位贵妃:忻贵妃戴佳氏、愉贵妃珂里叶特氏、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颖贵妃巴林氏、婉贵妃陈氏。

6位妃:舒妃叶赫那拉氏、豫妃博尔济吉特氏、容妃和卓氏、惇妃汪氏、芳妃陈氏、晋妃富察氏。

6位嫔:仪嫔黄氏、怡嫔柏氏、慎嫔拜尔葛斯氏、恂嫔霍硕特氏、诚嫔钮祜禄氏、恭嫔林氏。

12位贵人:秀贵人、鄂贵人西林觉罗氏、白贵人柏氏、慎贵人、瑞贵人索绰罗氏、陆贵人陆氏、福贵人、新贵人、武贵人、顺贵人钮祜禄氏、金贵人、寿贵人。

4位常在:张常在、揆常在、宁常在、平常在。

2位答应:祥答应、那答应。

好家伙,这还只是有封号的,没有封号的宫女,那就没办法统计了。这一堆人加起来,足足有43人之多,组成几支足球队打比赛都有富余。那么在乾隆去世后,还有没有活着的妃子呢?她们的结局如何呢?


一、乾隆寿命太长,熬死了一堆妃嫔。

乾隆太猛了,是大一统王朝中,寿命最长的一个帝王,而且实际掌权时间也最长,多达63年之久。活了89岁的乾隆,不光把17个儿子送走了13个,而且还送走了一堆后宫的妃嫔。

第一,乾隆的3位皇后,都被乾隆给送走了。

富察皇后早在乾隆十三年就去世了,她是乾隆最爱的女人,一生都没忘记。

那拉皇后在南巡时跟乾隆闹别扭,结果被乾隆不废而废,没收了一切皇后的物件,在乾隆三十一年去世。

魏佳皇后就比较特别了,她生前并不是皇后,只是皇贵妃。乾隆四十年魏佳氏便去世了,不过由于她儿子嘉庆被乾隆立为继承人,所以在乾隆六十年,乾隆这才把她追封为皇后。

第二,乾隆的皇贵妃,也都被乾隆送走了。

乾隆还有5位皇贵妃,她们的地位仅次于皇后,而且从名义上来说,是皇后的顺位继承人。不过可惜的是,这几位也没能熬得过乾隆。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早在乾隆十七年就去世了。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早在雍正十三年就去世了,压根就没熬到乾隆登基。她原本只是乾隆的侍妾,由于生了皇长子永璜,所以在乾隆十年被追封为哲悯皇贵妃。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皇十一子永瑆的生母。永瑆书法出色,有夺嫡的机会,可惜没办成这事儿。金佳氏早在乾隆二十年就去世了。

纯惠皇贵妃苏氏,乾隆二十五年去世。

庆恭皇贵妃陆氏,她是所有皇贵妃里寿命最长的,不过也只活到了乾隆三十九年。


第三,5位贵妃,被乾隆送走了3位。

忻贵妃戴佳氏,乾隆二十九年去世。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活了79岁,直到乾隆五十七年才去世,还是没能熬得过乾隆。

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她挺可惜的,乾隆四十一年嫁给乾隆,当时乾隆已经66岁了。可惜她还是没能熬得过乾隆,在嘉庆二年去世,就差一丢丢。

第四,6位妃,被乾隆送走了3位。

舒妃叶赫那拉氏,乾隆四十二年去世,享年50岁。

豫妃博尔济吉特氏,乾隆三十八年去世,享年45岁。

容妃和卓氏,她是维吾尔族人,香妃的原型就是她。可惜乾隆五十三年,54岁的容妃去世。

第五,6位嫔,被乾隆送走了5位。

仪嫔黄氏,乾隆元年就去世了。

怡嫔柏氏,乾隆二十二年去世。

慎嫔拜尔葛斯氏,乾隆二十九年去世。

恂嫔霍硕特氏,乾隆二十七年去世。

诚嫔钮祜禄氏,乾隆四十九年,乾隆南巡回去的时候,她在船边乘凉,结果不小心掉河里淹死了,捞上来时已经凉透了。

第六,12位贵人,乾隆送走了9位。

这12位贵人中,被乾隆送走的有:秀贵人、慎贵人、瑞贵人索绰罗氏、陆贵人陆氏、福贵人、新贵人、武贵人、顺贵人钮祜禄氏、金贵人。

第七,4位常在和2位答应,都被乾隆给送走了。

总体算下来,43位妃嫔中,被乾隆老爷子送走的,足足就达到了34位之多。看样子能跟乾隆白头偕老,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二、剩下的妃嫔结局如何呢?

43名妃嫔,被乾隆送走了34名,剩下9位妃嫔分别是她们:

贵妃2名:颖贵妃巴林氏,婉贵妃陈氏。

妃3名:惇妃汪氏,晋妃富察氏,芳妃陈氏。

嫔1名:恭嫔林氏。

贵人3名:鄂贵人西林觉罗氏,白贵人柏氏,寿贵人。

颖贵妃巴林氏,在乾隆去世的那一年,已经69岁了,也正是由于年纪大了,才被乾隆加封为贵妃,要不老脸没地方搁啊!乾隆去世后一年她也跟着走了,享年70岁。

婉贵妃陈氏,那就太猛了,她真正印证了什么叫活得久就是最大的胜利。乾隆五十九年时,她被封为婉妃,当时已经78岁高龄了!嘉庆六年,85岁的婉妃才被嘉庆封为婉贵太妃。一直到嘉庆十二年,92岁的婉贵妃才去世。她是乾隆所有妃嫔里最长寿的一个。


惇妃汪氏,她有一个很著名的女儿,那就是固伦和孝公主!这个小女儿深得乾隆喜爱,在乾隆的安排下,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乾隆去世以后,和珅被灭了,固伦和孝公主日子也不好过,惇妃汪氏的晚年很不安逸,总是被打击。嘉庆十一年,61岁的惇妃去世。

晋妃富察氏,她的曾祖是康熙时期的著名大臣马齐,马齐同时又是乾隆的富察皇后的大伯,所以从辈分上算,她应该叫富察皇后一声姑奶奶。她在嘉庆二年才嫁给乾隆,当时乾隆已经88岁了,而富察氏还是个小姑娘。因此富察氏一直活到了道光年间才去世。

芳妃陈氏,在嘉庆六年去世,享年52岁。

恭嫔林氏,她就老惨了。早在乾隆十三年,就被封为贵人了。可惜后来不知道犯了什么错,直接被降为常在。乾隆十六年又被提拔为贵人,此后做了43年的贵人,好尴尬有没有?乾隆五十九年,这才被提拔为嫔。嘉庆十年,73岁的恭嫔去世。

鄂贵人西林觉罗氏,嘉庆十三年去世,享年76岁。白贵人柏氏,嘉庆八年去世,享年73岁。

寿贵人和晋妃富察氏一样,都是乾隆88岁时所纳,也是个小姑娘。不过由于她没那么大的背景,所以只被封为了贵人。在嘉庆十四年去世。


总结:晋妃和寿贵人最吃亏。

这些女人当中,把乾隆给熬死的有9人。但问题是,这里面大多数都是老大不小的了,唯独晋妃富察氏和寿贵人是小姑娘。

乾隆是真过分啊,88岁了,为啥还要娶媳妇儿呢?能带走咋地?结果导致人家刚刚大婚就开始守寡,一生都被毁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乾隆在89岁有生之年,从16岁娶皇后开始,直到88岁,一共娶了42个大小嫔妃。纵观他的一生,不是在娶媳妇,就是在准备娶媳妇儿。

乾隆剧照

3位皇后、5位皇贵妃、5位贵妃、6位妃、6位嫔、12位贵人、4位常在、2位答应。如此强大的后宫天团,在封建帝王里,实属难得。

在他漫长的人生岁月里,竟然在位时长63年,他的许多儿子都先后离他而去,然而他还健在。

同样,他的许多嫔妃也都熬不过他,都纷纷离去。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乾隆的那些嫔妃们。

  • No.1 孝闲纯皇后

看过《如懿传》的小伙伴们,肯定很熟悉富察琅华。她就是乾隆的发妻——富察氏皇后。她节俭持家,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得乾隆的喜爱。在一次东巡中,不幸去世,时年36岁。当时的乾隆可谓处于事业颠覆时期,他也一度悲痛难忍,为亡妻写下多首悼念诗。


  • No.2 继皇后那拉氏

孝闲纯皇后去世的当年里,她就被册封为皇贵妃,开始操持后宫大小事务。两年后升为皇后。本该在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她却出岔子了。在一次南巡中,她和乾隆发生了争执,气得剪掉头发,随后自行返京。从那以后,她不再受宠,以至于在去世后,本该享有的皇后丧礼,却被降为皇贵妃的仪式,单独的地宫都没有,只得委屈地依附在纯皇后旁边,享年48岁。

  • No.3 孝义纯皇后

如果说大清史的背后就是后宫争夺史,那么孝义纯皇后魏佳氏就是典型的代表了。她的上位史简直是堪称牛!进宫一年就从贵人到嫔位,三年后为妃,11年后为贵妃,17年就为皇贵妃。

她人生最大的成功是生了一个好儿子——十五阿哥永琰。当她死后的20年,永琰被封为皇太子,所以,她就顺理成章地被追封为孝义皇后。

  • No.4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

她是典型的官二代,父亲是乾隆的手下干将。因此,高佳氏从小养成了肆无忌惮、嚣张跋扈的性格。 在她被封为皇贵妃的当年,就撒手人寰,享年不到35岁,真是命薄啊!

  • No.5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

她是大阿哥的生母,可是她命更薄,还没有等到乾隆继位,就驾鹤西去了,估计还不到25岁吧。

  • No.6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她人生最大的亮点是很会生,一生共生育了4个儿子,终年45岁。

  • No.7纯惠皇贵妃苏氏

她的一生可以用“平凡”二字概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不过,在她去世前8天,她还是有幸被封为皇贵妃。终年47岁,在临死前,估计她自己都会感叹:此生足矣!

  • No.8 庆恭皇贵妃陆氏

她一生无子,但是她抚养过十五阿哥永琰,所以当嘉庆继位后,便追封她为皇贵妃,不过距离她去世已经过了24年。

  • No.9 忻贵妃戴佳氏

她终年不到30岁,死后被乾隆追封为贵妃。

  • No.10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

她是五阿哥的生母,可惜五阿哥因病去世得早,愉氏也无缘皇太后,不过她是乾隆嫔妃中最长寿的嫔妃之一,终年78岁。

  • No.11 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

乾隆65岁时,她才进宫,比乾隆足足小了47岁 。


  • No.12 颖贵妃巴林氏

她来自大草原,性格豪放泼辣,一生无子,终年69岁。

  • No.13 婉贵妃陈氏
  • 《如懿传》中的婉嫔,大家还记得吗?她一生无欲无求,终年和乾隆见不上一面,但是她却日日思念着她心中的皇上,整天以画乾隆排遣心中的寂寞。嘉庆上位后,她才得以封为贵妃。

    不过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她是所有嫔妃中最长寿的,享年90岁。


    • No.14 舒妃叶赫那拉氏

    在《如懿传》中,我们认识了这位痴情的女子,终年49岁。

    • No.15 豫妃博尔济吉特氏

    她27岁入宫,在当时可谓是大龄剩女了吧,年纪虽大,但是她却深得乾隆的宠幸,短短几年时间,就从贵人升为妃子,可谓是实力不可小觑啊!,不过她只活到了44岁。

    • No.16 容妃和卓氏

    香妃剧照


    她是我们最熟悉的电视剧人物——香妃的原型,乾隆对她可谓是喜欢得不得了啊。她来自维吾尔,所以为了迎合她的爱好,皇上还专门为她修建了宝月楼,甚至是为她准备专门的饮食。面容姣好的她却在54岁那年香消玉损。

    • No.17 惇妃汪氏

    论年龄,她比皇上小了35岁,但是由于她生下了固伦公主而深得皇上宠爱。后来这位公主还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嘉庆十一年,61岁的惇妃去世。

    以上是我们能够在史书记载或者电视剧中,可以了解到的一些嫔妃。

    其余的地位不是很高,也不大受重视,大多未生得一儿半女,有的很早就去世,有的孤独终老,



    所以,当乾隆驾崩时,他的 43名妃嫔中,只剩下了9位妃嫔。

    她们分别是:颖贵妃、婉贵妃、惇妃、晋妃、芳妃、恭嫔、鄂贵人、白贵人和寿贵人。

    那么问题来了,当先皇驾B后,他是嫔妃们命运如何呢?

    • 颖贵妃巴林氏

    在乾隆去世时,颖贵妃已经69岁了,乾隆前脚走,她就后脚跟着去了,终年70岁。

    • 婉贵妃陈氏

    婉妃85岁时才被封为婉贵太妃, 嘉庆十三年,婉妃去世,终年92岁,真是难得的高寿啊!

    • 惇妃汪氏

    由于她的女儿了固伦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乾隆走后,和珅被抄家,所以惇妃的日子也不好过。嘉庆十一年,惇妃去世,终年61岁。

    • 晋妃富察氏

    喜剧的是,按辈分论,富察皇后可是她的姑奶奶哟。乾隆88岁那年,富察氏才嫁给她,年纪轻轻就这样守了寡,直到道光年间她才去世,可谓孤独终老一生。

    • 芳妃陈氏

    嘉庆六年去世,享年52岁。

    • 恭嫔林氏

    她的一生可以用三起三落来形容,先是封为贵人,后被降为常在,然后又提为贵人,40多年后,又升为嫔。直到嘉庆十年,恭嫔才去世,终年73岁。


    • 鄂贵人西林觉罗氏

    嘉庆十三年去世,终年76岁。


    • 白贵人柏氏

    嘉庆八年去世,终年73岁。


    • 寿贵人

    和晋妃一样,寿贵人是在乾隆88岁时进宫的,当时她们两个还是小丫头。 直到嘉庆十四年,她才去世。

    还好,到清朝时期已经取消了殉葬制度,看来乾隆剩下的嫔妃们均已得到了善待。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他活了89岁,而且一直到88岁的时候他还在娶媳妇纳妃嫔,88岁的乾隆在这一年还娶了两名十四五岁的小女孩为妃嫔,可以说乾隆真的是活到老娶到老。

    乾隆一生后宫妃嫔高达43人,但是由于乾隆的寿命很长寿,因此他的很多妃嫔都没有活过他,不过在乾隆去世时还是有9位妃嫔健在,当然这其中包括了乾隆88岁娶得两位少女,如果抛开她们俩,嫁给乾隆多年的妃嫔还有7位健在。

    按照清宫规矩先皇驾崩后,先皇的妃嫔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个是已经生育皇子了,或者抚育过皇子也就是养子,可以搬出宫去与亲生儿子或养子居住,由他们侍奉终老;另一个是如果没有生育皇子就留在紫禁城由现任皇帝侍奉终老。

    乾隆去世时他的这些健在的妃嫔大多是没有生育和抚育过皇子的人,因此她们都留在了皇宫中由乾隆的接班人嘉庆奉养终老。下面就说说嘉庆对这些庶母都是如何。

    贵妃级别有两人

    乾隆的皇贵妃基本都是死后追封,所以他去世时根本就没有皇贵妃,而且他去世时仅有一位贵妃那就是颖贵妃巴林氏在世,乾隆去世后,嘉庆又晋封了一位婉贵妃陈氏为贵妃,因此乾隆去世后贵妃级别算是有两人。

    先说说颖贵妃巴林氏,她是蒙古族出身,家族属于蒙古八旗,巴林氏具体入宫侍奉乾隆的年份已经不可考证,但是以目前史料所记载,巴林氏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就已经被晋封为常在了,晋封常在仅三个月之后又被晋封为贵人,之后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被晋封为颖妃,可见乾隆最初对她还是比较宠爱。

    不过可能后来巴林氏年老色衰,乾隆没有再晋封她,一直到嘉庆三年(1798年)乾隆临死前一年,已经是太上皇的乾隆下旨晋封已经年逾七旬的巴林氏为颖贵妃,她也是当时乾隆后宫中唯一的贵妃级别存在。

    巴林氏在乾隆去世后得到了嘉庆厚待,这主要因为巴林氏是嘉庆同母亲弟弟也是最小的弟弟庆亲王永璘的养母。嘉庆和永璘都是乾隆很喜爱的令妃也就是后来的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所生,但是魏佳氏在兄弟二人年幼时就红颜薄命去世了,魏佳氏去世时永璘年仅9岁,因此乾隆就将永璘交由巴林氏抚育。

    永璘在乾隆去世后被嘉庆晋封为庆郡王,并且嘉庆还将大贪官和珅的豪宅赐给了永璘当王府,按照清宫规矩,巴林氏在乾隆去世后完全可以搬出皇宫与养子永璘一起居住,永璘也完全有条件侍奉养母巴林氏终老,但是嘉庆念在巴林氏对亲弟弟永璘的抚育之恩,并且他也不想给弟弟永璘增添养老的负担,于是他主动替弟弟永璘肩负起了侍奉养母巴林氏的责任。

    也由此巴林氏没有搬出皇宫,并且还得到了嘉庆的厚待。不过巴林氏并没有享受太久的福运,嘉庆五年(1800年)在乾隆去世一年多之后,巴林氏也年老去世,享年70岁。

    婉贵妃陈氏也是乾隆生前妃嫔中最受嘉庆礼遇和尊崇的一位,陈氏出身于普通汉族知识分子家庭。也由于这个原因,再加之自身家族不是名门望族的原因,陈氏虽然仅比乾隆小了5岁,是乾隆继位前早期的潜邸侍妾之一,但她在乾隆在世时却不受宠爱,嫁给乾隆70多年都没有生育过一个子女。

    乾隆曾经给同样出身汉人家族的纯惠皇贵妃苏氏、庆恭皇贵妃陆氏家族都抬过旗籍,但是陈氏家族却没有被抬旗籍,可见乾隆并不宠爱陈氏。

    而且陈氏在乾隆后宫中的地位晋升都十分困难,乾隆继位后她以潜邸侍妾身份被封为陈贵人,后来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才被晋封为婉嫔,此后在嫔级这个级别上她一熬就是四十多年,直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乾隆集体将后宫健在的妃嫔晋级,才晋封她为婉妃。此后一直到乾隆去世,陈氏都没有再被晋升。

    不过要说乾隆不喜欢陈氏也不见得,因为他曾经将已经被自己秘密立为储君的嘉庆交由陈氏抚育过一段时间,嘉庆自幼被乾隆交由庆贵妃陆氏抚育,但陆氏后来早逝,因此乾隆又将嘉庆交由陈氏抚育了一段时间直至大婚。所以陈氏也算是嘉庆的养母,虽然抚育他的时间并不长,但嘉庆也十分感念陈氏对自己的好。

    这么看来乾隆并没有忽略陈氏,他考虑到自己将来去世后,陈氏家族出身低微,在后宫中身份地位又不高,又没有生育自己的子女,肯定会十分凄惨,所以乾隆特意让她抚育了一阵皇储嘉庆,也为她老了之后有条出路。

    因此在乾隆去世后,嘉庆对待陈氏极为尊崇,特意晋封她为皇考婉贵妃,对其极为孝顺,而另一位贵妃巴林氏在嘉庆继位后不久就去世了,实际上当时后宫中以陈氏地位最为尊崇,她受到的礼遇几乎等同于太后一般。

    而且陈氏也非常有福气,极为长寿,在嘉庆十二年(1807年)她才去世,享年92岁,她是乾隆后宫中最长寿的妃嫔,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三长寿的妃嫔,仅次于终年97岁康熙的定嫔和终年96岁雍正的裕妃。

    妃级有三人

    乾隆去世时妃级有三人分别是惇妃汪氏、芳妃陈氏、晋妃富察氏。

    先说说惇妃汪氏,她比乾隆小了35岁,比较受乾隆喜爱,不过乾隆喜爱的不是她,而是她给乾隆所生的最小的女儿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由于乾隆十分喜爱和孝公主,捎带着连她老妈汪氏也都受宠,别人是母凭子贵,汪氏算是母凭女贵。

    汪氏最初入宫时只是常在,后来被晋封为惇嫔,直到和孝公主出生后,乾隆大喜之下晋升她为惇妃。和孝公主深得乾隆喜爱,乾隆曾经说过如果她是男孩的话,必定将皇位传给她。而乾隆也正是因疼爱和孝公主,时常去看望和孝公主,才捎带着召汪氏侍寝,她也逐渐受宠。

    但实际上乾隆压根就不喜欢汪氏,就因为她人品不太好,在乾隆四十三年 (1778年),汪氏曾经殴打一名宫女致死,这让乾隆十分震怒,乾隆一怒之下将她从惇妃贬为惇嫔,并剥夺了她抚育和孝公主的权利,还让她的家里人掏巨款赔偿受害宫女的家人。

    乾隆为了平息这件殴打宫女致死的事情带来的不良社会舆论,他特意颁布圣旨公告天下,从今以后凡是王公贵族肆意凌虐或打死下人一律都将受到严惩。

    和孝公主不被汪氏抚育之后,整天哭着喊着找妈,乾隆为了心疼女儿,只得又将汪氏重新晋封为惇妃,并将和孝公主交还给她抚育。

    但是后来又发生了惇妃叔叔满斗仗着外戚身份霸占民女闹出人命案的事,乾隆对惇妃家族更加厌恶,他下旨直接将惇妃叔叔满斗赐死,而乾隆也由此对汪氏更加反感,如果不是有和孝公主,恐怕汪氏早就被乾隆贬入冷宫了。

    和孝公主后来被乾隆许配给大贪官和珅之子丰绅殷德为妻,在二人大婚时,乾隆禁止二人向汪氏行父母跪拜之礼,这说明了乾隆极其厌恶汪氏,如果不是看在和孝公主的面上,估计汪氏早就完蛋了。

    不过和孝公主虽然被汪氏抚育长大,但她并没有像汪氏,为人慷慨善良,因此不止乾隆对她十分喜爱,连哥哥嘉庆也十分疼爱她,嘉庆也是因为她才留了和珅全尸,因此嘉庆继位后看在妹妹和孝公主的面上,对其母汪氏也还不错,嘉庆十一年(1806年)汪氏去世,享年61岁,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芳妃陈氏是乾隆后宫中存在感不强的妃嫔,很早就被晋封为贵人,但是一直没有再晋升,直到乾隆五十九年乾隆集体晋封妃嫔时才将她晋封为芳嫔,乾隆临死前又将她晋封为芳妃,此后一直到嘉庆时期她都没有再被晋升,可以说嘉庆对她很一般,而且嘉庆六年(1801年)她就去世了,享年52岁,如果她能活得长点,或许论资排辈嘉庆还能对她好一些,不过谁让她不仅存在感不强,连寿命也不长。

    晋妃富察氏就是开头说的乾隆在88岁临死前一年纳的那两名少女妃嫔之一,十四五岁的富察氏嫁给了88岁的足以当自己太爷爷辈的乾隆,而且第二年乾隆就去世了,从不到20岁就要开始守寡,这种日子能好吗?

    富察氏其实以辈分论她是乾隆的侄孙女,她的家族是乾隆嫡妻富察皇后的家族,她是富察皇后的亲侄孙女,所以从妻系辈分论乾隆是她的姑爷爷,就是这样的辈分,她还是成了乾隆的妃嫔。

    富察氏最初入宫成为秀女本是内务府推荐给嘉庆当妃嫔的,但是嘉庆不知因为何种原因没有将富察氏纳入后宫,而是派她去服侍老爹乾隆,估计88岁的乾隆也很可能没有精力去宠幸她,所以她算是一生守寡。

    乾隆去世后,嘉庆对富察氏也不太好,她只是由于家族出身高贵在入宫时才获得了嫔级身份,嘉庆在世时也一直没有晋升她的级别,直到嘉庆去世,道光继位,当时富察氏已经是唯一还在世的乾隆妃嫔,因此年纪和她差不多大的道光晋封她为皇祖晋妃。

    道光三年(1823年)富察氏去世,史书中没有记载她去世时的年纪,估计她去世时大概也就40岁左右,可以说她是红颜薄命,少女年纪嫁给了行将就木的乾隆,一生独守空房。

    嫔级有一人

    乾隆去世时嫔级只有一人那就是恭嫔林氏,她是汉人出身,在乾隆后宫中存在感很差,她也是乾隆继位初期早期妃嫔,但是一直都是以贵人身份侍奉乾隆,直到乾隆五十九年后宫妃嫔集体晋升时才将她晋封为恭嫔。

    林氏可能在之前也和嘉庆关系处得不咋样,加之娘家家族身份低微,所以乾隆去世后嘉庆对她很一般,也没有再给她晋升级别待遇,嘉庆十年(1805年)她才去世,享年73岁。

    贵人级别有三人

    清朝宫廷后妃制度中贵人、常在、答应是最低的三个级别,这级别的人是都没有资格获得朝服和朝冠的,乾隆去世时常在和答应这两个最低的级别已经没有人了,只有在贵人这个级别上还有三人,分别是鄂贵人西林觉罗氏、白贵人柏氏以及历史上没有记载姓氏的寿贵人。

    鄂贵人西林觉罗氏家族出身比较高贵,她是雍正临终前留给乾隆的顾命大臣大学士鄂尔泰的侄孙女,她在乾隆早期就入宫成为常在,但乾隆并不喜爱她,她入宫50多年都只是常在身份,一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都已经60多岁的她才被晋升为贵人。

    乾隆不喜欢西林觉罗氏的原因就因为她的家族出身,鄂尔泰虽然是雍正时期的重臣,深受雍正信任和器重,但乾隆却十分反感鄂尔泰,主要就因为在乾隆继位后,鄂尔泰和另一位接受雍正临终顾命的顾命大臣大学士张廷玉不和,二人在乾隆初期结交党羽,形成了乾隆初期的张鄂党争。

    乾隆一生最痛恨党争,鄂尔泰去世后其家族和党羽都受到乾隆整治,加之西林觉罗氏的父亲浙江巡抚鄂乐舜仗着女儿嫁给了皇帝,在浙江大肆敛财,勒索两江盐商,这件事被人闹到乾隆那,乾隆一怒之下直接将鄂乐舜赐死。

    也因此西林觉罗氏从此备受乾隆冷落,乾隆很少宠幸她,也几乎没再将她晋升。不过她在后宫中却与婉贵妃陈氏关系亲密,两人情同姐妹,嘉庆受陈氏抚育时,西林觉罗氏经常去找陈氏,可能在此期间对嘉庆也比较好,婉贵妃陈氏去世时让西林觉罗氏悲痛万分,她一直为陈氏送葬到陵寝入葬才回宫。

    因此嘉庆念在西林觉罗氏与陈氏关系亲密的份上对她十分不错,嘉庆十三年(1808年)西林觉罗氏去世,享年76岁,嘉庆特意下旨以嫔级厚葬西林觉罗氏,由此可见嘉庆对待西林觉罗氏还算是表不错了。

    白贵人柏氏是乾隆游江南时期,两江盐商进献给乾隆的一对姐妹花之一,她的姐姐是很受乾隆宠爱的怡嫔,柏氏姐妹本身出自江南汉族富户人家,其父柏士彩本是一商人,正好乾隆游江南,江南官员和盐商想讨好乾隆向他进献美女,柏士彩通过与盐商的关系被盐商和当地官员将两个女儿献给了乾隆。

    柏氏姐姐比较受乾隆宠爱,被乾隆宠幸之后,乾隆直接将柏氏家族全部从没有旗籍的汉人抬籍到了正黄旗汉军,柏氏姐妹的父亲和兄弟都享受到了正黄旗汉军中的贵族待遇。

    不过白贵人可不像姐姐怡嫔那么受乾隆宠爱,她入宫时为常在,在常在的位置一熬就是四十六年,也是乾隆五十九年集体晋升妃嫔等级时才被晋升为贵人。

    嘉庆八年(1803年)白贵人去世,享年73岁,从她死后嘉庆赐予了她丰厚的陪葬品来看,可以说明嘉庆对她还算不错。

    最后这个不知姓名的寿贵人其实就是乾隆88岁时与晋妃富察氏一同被纳为乾隆妃嫔的另外一位少女,她和富察氏一样入宫不到一年就守寡,从此与乾隆这些七老八十还健在的妃嫔住在一起,这样的人生也不得不说是悲惨至极,所以她在嘉庆十四年(1809年)就早早去世了,估计死的时候也就二十四五岁左右,可以说她的人生非常悲催。

    写在最后

    从这些就能看出嘉庆在乾隆死后对乾隆还健在的这些妃嫔安置和待遇完全是看与嘉庆个人关系的亲疏远近。

    嘉庆对待最好的当属婉贵妃陈氏和颖贵妃巴林氏,毕竟两人与嘉庆渊源极深,而且关系很好,所以得到了善待。但是总体来说嘉庆对其他庶母也还算可以了。

    只是最可悲的就是乾隆88岁人生最后纳的十四五岁的晋妃富察氏和寿贵人,她们俩嫁给乾隆不到一年,乾隆就去世了,开启了守寡的人生,可以说人生就基本被毁掉了,不得不说乾隆真是造孽啊!





    乾隆是历史上少有的长寿皇帝,活了89岁。人长寿,嫔妃自然也娶了不少,根据《清史稿》、《清列朝后妃传稿》、《清皇室四谱》的记载,加起来有29人。


    但是,在清东陵裕陵妃园寝却葬了36人,还得加上葬在裕陵的2后3妃,这样算起来,乾隆的后妃人数高达41人,在数量上仅次于他的祖父康熙帝,在清东陵安葬着康熙帝的后妃共有55位。


    祖孙二人都是在位时间长、寿数高的皇帝,后妃纳得多也属正常,不过有意思的是,康熙帝的后妃在长寿的路上也是当仁不让。在50多位后妃中,有23位活到了孙子辈,也就是乾隆帝时代,最长命的定妃竟活了97岁。在这一方面,乾隆帝的后妃就逊色一些,仅有一位活到了孙子辈(道光帝)。



    那么,这些长寿的后妃们,在丈夫死了之后,她们是如何生活的呢?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乾隆那些长寿的后妃们,她们最后的结局都是怎样的?


    乾隆的后妃们有一些特点,民族成分混杂,不像之前清帝以满蒙为主。乾隆自称十全皇帝,也确不是浪得虚名,后妃中不仅有满族、蒙古族、汉族,还有维吾尔族,比如容妃霍卓氏,还有朝鲜人,比如淑嘉皇贵妃金氏。


    不过乾隆总体看来,对后妃管理还是有方的,没有乱了规矩。按封号统计,皇后3人,皇贵妃5人,贵妃5人,妃6人,嫔6人,贵人12人,常在4人,答应1人。而这些封号,有不少都还是追赠的,比如皇后中有一位,皇贵妃中有四位,贵妃中有三位,嫔中有2位,加起来嫔以上的后妃中有10人是追赠的,占到了40%。



    这也说明,乾隆的爱到底还是雨露均沾的,没有给后妃太多的机会,出现后妃干政的现象。而且乾隆到了晚年,也不再立后,也不册封皇贵妃,即使贵妃也断档了23年。


    乾隆由于长寿,大部分后妃都死在了他前面,死于他之后的只有8人,分别是颖贵妃巴林氏、婉妃陈氏、惇妃汪氏、芳妃陈氏、晋妃富察氏、恭嫔林氏、鄂贵人西林觉罗氏和白贵人柏氏。


    清朝的后妃,自康熙之后,如果先帝驾崩,健在的妃嫔一般有两条出路:其一,可以搬出宫去,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等于就是由儿子来养老送终。其二,如果没有生育子女,可以留在宫中,由现任皇帝为其安排一个住处,她们的身后事也自然有人安排。当然也有例外的,有的生育了子女也有在皇宫中养老的,比如颖贵妃巴林。



    • 颖贵妃巴林氏

    颖贵妃是蒙古族镶红旗人,初入宫时为常在,一路晋升至贵妃,这中间花费的时间长达四五十年,可见,乾隆对她并不是很喜欢。之所以要封她为贵妃,也是出于她年事已高,遂于嘉庆三年,已是太上皇的乾隆才册封她为贵妃,当时颖妃已近七旬,和她一起被册封的还有一位,就是扬州籍芳嫔陈氏,被封为芳妃。


    颖妃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身份,她是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的养母,也就是嘉庆的亲弟弟。永璘和嘉庆都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所生,魏佳氏49岁薨逝,所生两子皆年幼,永琰十三岁,永璘年仅5岁,于是,乾隆便为他们兄弟二人分别指定了抚育人,分别为婉妃和颖妃。



    因此,在乾隆驾崩后,嘉庆对颖妃也十分恭敬。嘉庆五年,颖贵太妃迎来七十寿辰,本来无儿无女的她,一直寡居宫中,与人少有来往。但在寿辰之际,永璘突然给她送来了祝寿礼,她也十分高兴。


    但是这一举动却触怒了嘉庆,因为当时嘉庆正在削弱宗室权力,对于自己的亲弟弟庆郡王永璘也没有放过。就因为永璘私送寿礼给颖贵妃,便被嘉庆揪住不放,指责他不知大体,最后竟然交办给宗人府处理。


    颖贵妃经此一事,受到惊吓,从此开始忧惧成疾,不久之后就去世了,距离乾隆崩逝也不过一年光景,享年七十岁。



    • 婉妃陈氏

    婉妃在乾隆即位前就已是乾隆的侍妾,她的晋升之路也相当漫长,从常在到妃也是花费了四五十年,关键她是汉人,也没有被抬旗,要不是抚育了嘉庆,贵妃也混不到。


    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汉人女子被抬旗的情景,这在清史中是存在的。比如乾隆后宫中的纯惠皇贵妃、庆恭皇贵妃,均因受到皇帝的宠爱而抬了旗,一人得道,全家光荣,其家族也是受益良多。


    不过遗憾的是,婉妃并没得此殊荣。但她做得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就是抚育嘉庆,在85岁高龄时被嘉庆帝尊封为婉贵太妃,而且她也是乾隆后妃当中最长寿的一位,一直活到了92岁。



    • 惇妃汪氏

    惇妃姓汪,满洲镶白旗,都统四格的女儿。汪氏18岁入宫时,乾隆已36岁,初入为常在,也是之后依次升到妃。


    惇妃的一生中,最大的贵人,不是皇帝,而她自己所生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她在30岁的时候为65岁的乾隆生下了一个女儿,排行为十公主。乾隆老年得女自然喜上眉梢,破例封十公主为固伦和孝公主,因而对惇妃也高看一眼。


    按照大清祖例:中宫出者,为固伦公主;自妃、嫔出者,及诸王女育宫中者,为和硕公主。也就是说,凡叫固伦公主的,理论上都是皇后所生;凡叫和硕公主的,皆出自妃嫔或其他被封王的女儿。



    但这个规矩到了康熙年间就改了,只要皇帝特别喜欢哪个女儿,就可以将这个女儿封为固伦公主。因此,康熙之后,凡叫固伦公主的都是帝王法外开恩的产物。这么说,你就知道惇妃所生之女有多受乾隆疼爱了吧。


    据史载,固伦公主“性刚烈,射鹿丽黾,上大喜,赏赐优厚”,也就是说,这位公主赋有男儿之气,深得乾隆喜欢。固伦公主下嫁给和珅儿子丰绅殷德,婚嫁时,乾隆不仅赏赐了大量土地和庄丁,而且还赏赐了大量的嫁妆。


    正是由于乾隆对固伦公主的喜欢,惇妃在宫中的地位才没有受到影响。惇妃脾气不好,在宫中打死过宫女,还因此被降级为嫔,不过没多久便恢复了妃位。


    乾隆死后,嘉庆帝立即铲除了和珅,不过惇妃并没有受到影响。嘉庆十一年(1806年)病故,享年61岁。



    • 芳妃陈氏

    芳妃的存在感也很低,入宫为常在,乾隆四十年晋为明贵人,乾隆五十九年才象征性地封为芳嫔,嘉庆三年,太上皇乾隆册封她为芳妃。没有子女,沉默地过了一生,于嘉庆六年去世,享年五十二岁,后葬入裕陵妃园寝。


    • 晋妃富察氏

    晋妃是满洲镶黄旗人,孝贤纯皇后堂侄孙女。她是在嘉庆年间才被选入宫中,没错,当时乾隆已是太上皇,一年后,这位少女就成了寡妇。说起来,乾隆也真是作孽,自己一把老骨头了,还要祸害少女,这不明白着制造悲剧吗?


    实际上这个悲剧与嘉庆还有关系,话说富察氏是选秀女入宫的,当初是要给嘉庆的,不知后来如何成了乾隆的妃子。这位晋妃就是活到道光年间的乾隆后妃,但年仅四十岁就去世了,想必也是悲苦的一生。



    恭嫔林氏、鄂贵人西林觉罗氏和白贵人柏氏,她们的存在感都比较低,在后宫中也没什么地位,在乾隆的眼中,不过如过烟云烟。


    恭嫔林氏也算是被乾隆宠幸过一段时间,至少家族被抬了旗,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恭嫔于嘉庆十年(1805年)去世,享年73岁。


    鄂贵人说起来,身份还有些特别。她是雍正指定给乾隆的顾命大臣之一,大学士鄂尔泰的侄孙女。但是鄂尔泰与张廷玉大搞满汉党争,引发了乾隆的不满,因此对鄂尔泰家族很是记恨。


    然而更不幸的是,鄂贵人的父亲鄂乐舜还有贪污腐败的行为,最终竟被乾隆赐自尽。鄂尔泰家族就此没落,家族的没落也导致鄂贵人永无翻身之日,最后默默死去,嘉庆十三年(1808年)鄂贵人去世,享年76岁。



    白贵人柏氏是乾隆下江南地方官员赠送的美女,与她一同进宫的还有她的姐姐怡嫔。姐妹俩一同入宫,但待遇却有所差别。姐姐怡嫔比较受宠,家族也因为姐姐的关系,被全体抬了旗。


    白贵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她的晋升之路相对艰难,一直在常在的位置上呆了四十多年,乾隆五十九年才由常在晋升为贵人。嘉庆八年(1803年),白贵人去世,享年73岁,


    综上所述,在乾隆死后,他健在的妃嫔们相对结局都还算圆满,并没有受到嘉庆的挤兑。不过我们也看到,这些妃嫔都比较边缘化,地位也都不高,说白了,都在宫中荒废了一辈子。如果要选一位结局最好的妃嫔,那只能在年龄上选,唯有婉妃。




    多情皇帝乾隆这一生可够忙的,不是在娶媳妇,就是在挑选媳妇的路上。

    从16岁开始,乾隆娶了第一个老婆富察皇后;86岁高龄当太上皇,又纳了两个15岁的秀女填充后宫。可真是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纵观乾隆的一生,他一共娶了42位嫔妃。他那满园子的爱情之花,在他漫长的人生路上永开不败,可谓“生命不息,爱情不止”。

    作为大一统王朝中寿命最长的一个帝王,乾隆活到了89岁高龄,他娶的老婆一茬接一茬,最终大部分嫔妃又被他逐个“送走”。

    公元1799年,乾隆去世,他的后宫仅剩下9位嫔妃。

    这9位先帝遗孀中,有7人是贵妃、妃、嫔、贵人,她们的年龄在50岁至83岁之间。另外2位,便是乾隆太上皇时期纳选的那两名年轻的妃子。


    对于嘉庆皇帝来说,如何安置这9位太妃,并不是什么难题。

    纵观中国古代史,先帝的遗孀都逃不脱这三种宿命:1:为先皇陪葬或守陵;2:跟随儿子前往封地,安享富贵。3:在宫中安享晚年。

    清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在后宫制度上也更加人性化,基本上都默认第三种方式。

    在清朝,除了当朝的中宫皇后外,皇帝的其他嫔妃都必须按照等级划分,居住在东六宫和西六宫,统称为东西十二宫。

    而上一任皇帝的遗孀,不论年龄老少,都不能继续住在东西十二宫里。她们都要搬迁到专门为先帝遗孀准备的宫殿居住。比如慈宁宫、寿安宫、寿康宫等。也就是俗称的“寡妇院”。


    住进了这清静的“寡妇院”,便意味着余下的岁月都要在这方寸之间度过。

    那么,这9位搬进“寡妇院”的太妃们,她们的人生结局,是殊途同归?还是各有各的悲喜呢?

    根据她们的入宫资历和年龄,笔者进行了以下排列。

    最长寿的婉妃:温婉平顺,晚年受到新帝敬重。

    婉贵妃性格温婉,温柔可人,她在少女时期,便入了弘历的府邸。

    乾隆对她十分宠爱,仅两年时间,就让她从常在晋升为贵人。


    在她32岁的时候,乾隆又晋封她为婉嫔。

    俗话说“母以子贵”,嫁给乾隆几十年,婉嫔的肚子都没有一丝动静。正是这个原因,她在这个位子上坐了46年。

    除了每年的生日寿辰会得到乾隆的赏赐之外,她再没有了任何赏赐和晋升。

    相比于其他膝下无子的后宫女人,婉嫔还是比较幸运的。虽然恩宠不再似从前,但是乾隆也并未冷落她。

    乾隆二十八年,她跟随乾隆游行热河。在她60岁寿辰的时候,乾隆给她办了一场热闹的生日宴会,赏赐了非常丰厚的珍品。


    在婉嫔78岁的时候,乾隆才正式给她行册封礼,封为婉妃。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试想,78岁的老太太颤颤巍巍地行册封礼,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叹息呢!

    乾隆去世后,85岁的婉妃再次升职,她被嘉庆皇帝尊封为婉贵太妃。

    嘉庆帝十分敬重这位端庄谦和的老太妃,甚至还因为官员在写册封文书失礼的行为大发雷霆。

    当时在写册封文书的时候,相关官员忘了将婉贵太妃的名号抬写两格(以示尊重),嘉庆帝非常生气。于是上至尚书琳宁,下到郎中永祚集体受罚,可见嘉庆帝对这位婉贵太妃的敬重。


    公元1807年,92岁的婉贵太妃走完了生命全程。她被葬于乾隆皇帝的专属妃园寝裕陵妃园寝。

    婉妃作为乾隆的后妃中最长寿的一位,生前有乾隆的宠爱,晚年有嘉庆帝对她的关爱和敬重,她的人生结局,也算是比较圆满了。

    颖贵妃:聪颖机敏,永璘的养母。

    公元1748年,37岁的乾隆娶了小他20岁的颖妃。

    颖妃在影视剧中的出现频率比较高,清宫剧《如懿传》中的颖贵妃巴林氏便是以颖贵妃为历史原型。


    颖贵妃出身蒙古贵族,17岁入宫被乾隆封为那常在,不到3个月,就被封为贵人。

    因她机灵聪颖,深得乾隆的喜爱。入宫三年后,又被乾隆诏封为颖嫔。

    公元1759年,28岁的颖嫔又晋升为颖妃。

    颖妃同样是膝下无子,但她的境遇却和婉妃大有不同,她拥有乾隆最宠爱的幼子的抚养权。

    1775年,令妃离世,她最小的儿子永璘才9岁。永璘是乾隆最疼爱的小儿子,没了生母,乾隆便将他安排到颖妃的宫内,让颖妃做永璘的养母。


    乾隆的这个决定,既是对颖妃的信任,也是对颖妃的成全。颖妃将永璘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二人情同亲生母子。

    1798年,太上皇乾隆敕旨:"颖妃在位年久,且年届七旬,著加恩封为贵妃。"

    晋封颖贵妃不满一年,乾隆便离世了,当时的颖贵妃69岁。

    乾隆去世后,嘉庆帝又尊封她为颖贵太妃,将她安排居住在寿康宫。


    1800年是颖贵妃70岁寿辰。她的养子永璘十分孝敬她,给她办了场风光盛大的寿宴。

    寿辰过了没几个月,颖贵妃就薨逝了,享年70岁。同样的,她也被葬于乾隆皇帝的专属妃园寝裕陵妃园寝。

    惇妃:母以女贵,脾气暴躁。

    在乾隆的一众妃子中,最“臭名昭著”的,便是接下来要说的这位惇妃。

    相比前面两位得体温婉的贵妃,这位惇妃就任性残暴得多。


    惇妃比乾隆小36岁。她是满洲正白旗包衣人,这个出身,在宫里是比较低微的。

    刚入宫的那几年,无权无势的惇妃过得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了那些高级嫔妃。

    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惇妃卑微的命运被改写。

    她给乾隆生下了一个掌上明珠,也就是有名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

    老来得女的乾隆十分宠爱这位小公主,而惇妃也母凭女贵,开始享受起了荣华富贵的宠渥日子。

    待遇和地位陡然上升,惇妃也不再是往日那个小心翼翼在后宫求安的心态。


    仗着受宠,她开始变得心高气傲、有恃无恐。平日有一点不顺心意的,就对宫女一通责罚打骂。

    最过分的一次,是在乾隆四十三年,她居然直接将一名宫女给活活打死了。

    乾隆平日里对惇妃的劣行早就有所耳闻,但看在她是十公主生母的份儿上,他基本上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但这次惇妃竟然闹出人命,再不给她点教训也说不过去了。

    怒气的乾隆不仅撤了她的妃位,还将年幼的十公主送到别的宫中抚养,让惇嫔在宫中静思己过。


    那时候十公主才三岁,出生以来一直跟着生母惇嫔生活,换了环境后,小公主极不适应。无奈之下,乾隆又将十公主送回到惇嫔的寝宫抚养。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经过上次的降职事件后,惇嫔也学乖了。之后通过积极良好的表现,又被重新升回惇妃。

    乾隆去世时,惇妃正值54岁。

    嘉庆皇帝对老爹的这位妃子也是比较无语,乾隆去世后,嘉庆帝没有给她任何尊封,但也没有过多的为难她。

    1806年,61岁的惇妃寿终正寝,死后也葬于裕陵妃园寝。

    不得宠女团F4:芳妃、恭嫔、鄂贵人、白贵人。

    接下来要说的这四位,在宫中的经历大同小异。总结起来就是:平平无奇,不得圣宠。

    按地位顺序,先来说说芳妃。


    芳妃陈氏与上面讲到的惇妃入宫时间接近。

    1766年,陈氏被封为明常在。

    芳妃既无子嗣,也无恩宠,后宫生活比较平淡。从明常在到芳嫔,她用了28年之久。

    一直到1798年,太上皇乾隆才晋封她为芳妃。

    乾隆去世不到两年,芳妃也跟着去了。嘉庆帝同样将她安葬在裕陵妃园寝。

    再来说说恭嫔。


    恭嫔出身低微,才貌在一众佳丽中也不出众,一直不得圣宠,当了大半辈子的贵人。同样熬到乾隆当了太上皇,她也顺便升一级,成了恭嫔。

    乾隆去世后,嘉庆帝没有加封她,她便一直居住在宁寿宫里直到去世,享年70多岁。

    接下来,说说两位贵人。

    鄂贵人比较苦憋,自入宫后封了鄂常在,一直熬了47年。直到乾隆当了太上皇,大封后宫,她才被封为鄂贵人。

    与鄂贵人“同病相怜”的,还有她的小姐妹白贵人。


    白贵人自打进宫封为白常在之后,便在常在的位子上坐了46年。

    同样沾光于乾隆当上太上皇大封后宫,她才终于被封为白贵人。

    乾隆去世后没多久,这两位贵人也相继离世,同样被嘉庆帝安置在裕陵妃园寝。

    她们用尽一生,写就了同样的寂寥人生。

    倒霉姐妹花:寿贵人和晋妃。

    寿贵人和晋妃最倒霉,花季少女的年纪,进宫不到一年,乾隆便去世了。

    没错,她俩就是太上皇乾隆86岁纳进宫的。


    入宫后,她们一个被封为寿贵人,一个被封为晋贵人。

    新妇成了寡妇,这恐怕是天下女子最倒霉最悲催的事情了吧!

    作为后宫女眷,可是没资格哭诉的。俩人遵照宫中的规矩,住进了传说中的“寡妇院”。

    作为先帝遗孀,嘉庆帝尊封她们为寿太贵人和晋太贵人。


    深宫多寂寞,奈何这些年轻的女子。1809年,也就是乾隆去世十年,才26岁的寿贵人,也终因郁郁寡欢而离世。

    寿贵人这一走,晋贵人就连个互诉衷肠的伴儿都没有了。

    庭前花开花落,君主代代更替。本还是枝头绽放的花朵,却被移居“寡妇院”,再也没有了春天。可怜的晋妃,连个同窗叙旧的人都没有。相比起来,寿贵人走得早,倒也是件幸事。

    晋贵人经历了前面8位嫔妃的相继离世,成为了最后一位入葬裕陵妃园寝的人。

    作为乾隆后宫中最后一个离世的女人,晋贵人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嘉庆皇帝去世后,道光帝即位。她被道光帝尊封为皇祖晋妃。


    1822年,40来岁的晋太妃终于薨逝。

    综上所述,乾隆离世后,嘉庆帝对这些遗留的后妃还算不错。她们去世后,全部被葬于裕陵妃园寝。

    生活条件虽然不艰苦,但是她们的人生暮年,都是守着青灯古佛,数着花开花落,看着日落星辰。

    上半生再多的风光无限,亦或是跌落深渊的失宠落寞,都化作过往云烟。

    而她们只剩下满身掸不去的寂寞,拂不去的孤独。她们像排着队似的,等待着生命最后一丝余温褪去。




    乾隆死的时候没有留下多少妃嫔,这老头活的太久了,在他之前,他的3位皇后死完了;5位皇贵妃也死完了;5位贵妃有3位早死了,剩2位活到了嘉庆,分别是颖贵妃和婉贵妃;6位妃子有3位活到了嘉庆时期,分别是惇妃、芳妃、晋妃;6位嫔只有1位活到了嘉庆时期,是恭嫔;12位贵人,只有3位活到了嘉庆时期,分别是鄂贵人、白贵人、寿贵人;几个常在都死完了,答应等级太低了,没有记载。

    图为裕陵妃园寝,共葬有乾隆的20位妃嫔。

    等于说乾隆死后,有9位有名份的乾隆妃嫔在世,嘉庆对她们的态度,总结一句话是不冷不热,待遇一般,这9位有5位得到了嘉庆的肯定,册封为太妃,还有1位熬到了道光时被册封为太妃,其实皇帝遗孀被册封后,不但在待遇上得到提高,还能得到皇帝认可,剩下4位没有得到嘉庆的册封,算是原地踏步了。

    图为嘉庆皇帝画像。

    最幸运的是婉贵妃,乾隆在世时只被封到婉妃,但她是乾隆遗孀里最年长者,嘉庆即位后肯定要拿个人出来做做样子,于是提她为婉贵妃,乾隆大殡三年后,嘉庆封赏后宫时,婉贵妃被尊为婉贵太妃,这老太太活了92岁,是乾隆妃嫔里最高寿的;颖贵妃,没有熬到乾隆大殡三年后,提前死了。

    惇妃,因女儿嫁给和珅儿子,嘉庆时没捞到太妃的名份,备受冷落。

    惇妃,有很多不良记录,一是殴打宫女至死,上了黑名单,二是生了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儿子丰绅殷德,嘉庆恨死这一家子了,惇妃在嘉庆时没得册封,没几年就死了;芳妃被嘉庆册封为芳太妃,但册封没几天就死了;晋妃,这个女人是乾隆的贵人,嘉庆时没管她,但她太能活了,熬到道光时还健在,道光一高兴就直接拔为晋妃,晋太妃。恭嫔,最默默无闻的一个,死前没有任何册封;在世的鄂贵人、白贵人、寿贵人,都被册封为太贵人,这些遗妃死后都安葬在裕陵妃园寝。




    乾隆89岁驾崩时,他的妃嫔还有9位建在,这些妃嫔都根据嘉庆的关系远近安置了。




    最终的结局要么殉葬,要么守灵,要么出家,不过嘉庆对她们算好的,基本上都养在宫里安心的当太嫔




    乾隆一生活了八十九岁,在位六十年,乾隆十六岁大婚,二十五岁登基继承大统,拥有四十多个妃嫔,其实,整个清朝后妃活过两朝的不在少数,如太祖努尔哈赤妃,淑康太妃,活了四朝,康熙年间去世,如活了三朝的太宗妃,懿靖大贵妃娜木钟,衍庆宫淑妃,圣祖康熙妃,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她熬死康熙,雍正两位皇帝,乾隆九年去世。

    还有如康熙定妃,她是履毅亲王允裪的生母,乾隆二十二年,以九十七岁高龄去世,还有如圣祖康熙帝和妃瓜尔佳氏,她是在康熙三十七年入宫,乾隆三十三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她是乾隆朝最后一位去世的康熙帝妃嫔,又因她曾抚养过乾隆帝,而被乾隆皇帝优待,她死后乾隆追谥她为惇怡皇贵妃,葬景陵双妃园寝。


    乾隆时期的妃嫔有宠者都没有活到乾隆驾崩,如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是乾隆十年去世,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乾隆十三年去世,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是乾隆二十年去世,纯惠皇贵妃苏氏是乾隆二十五年去世,继皇后辉发那拉氏是由于断发不废而废,乾隆三十一年去世。

    豫妃博尔济吉特氏是乾隆二十七年入宫,乾隆三十年去世,庆恭皇贵妃陆氏,她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她生前只是庆贵妃,于乾隆三十九年去世,由于她是嘉庆帝养母,再嘉庆帝登基后追封为皇贵妃。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她是乾隆帝二十年至乾隆四十年这个时间段的宠妃,令妃比乾隆小十六岁,内务府包衣,乾隆十年初封贵人,乾隆十年正月又册封为嫔,乾隆十三年册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册封为令贵妃。

    再乾隆三十年那拉氏断发后被册封为皇贵妃,代掌皇后之职,只不过由于早年生育太过频繁,导致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最后那几年里落下了病根,她在乾隆四十年正月去世,只比庆贵妃晚了一年。

    舒妃叶赫那拉氏,她是和令妃同时期册封的妃嫔,只不过她没有令妃好运,舒妃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十皇子,十皇子只活了几个月,舒妃本人也不长寿,她在乾隆四十二年去世。

    舒妃去世后丧葬都很一般,只是和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同一年去世的。


    容妃和卓氏,她是清朝唯一一位维吾尔族人,同时和卓氏也是历史文献中记载嫁过人的,乾隆后妃,乾隆二十五年容妃和卓氏进宫,初封和贵人,乾隆二十六年晋封和嫔,曾跟随乾隆两次南巡,乾隆三十三年册封为容妃。

    乾隆五十三年,容妃去世,容妃去世后她的一切丧葬都是乾隆亲自监督的。


    顺贵人钮祜禄氏,总督爱必达之女,她是孝昭仁皇后的侄孙女,诚嫔钮祜禄氏的姑母,乾隆三十一年入宫,初封顺贵人,乾隆三十三年册封为顺嫔,乾隆四十一年册封为顺妃,乾隆五十三年降为顺嫔,同年又降为顺贵人,乾隆五十五年去世。至于她被降位的原因则不详。


    愉妃珂里叶特氏,又称海氏,她是荣亲王永琪的生母,乾隆潜邸旧人之一,乾隆元年册封为海常在,乾隆二年册封为海贵人,乾隆六年生下五皇子永琪,同年,册封为愉嫔,

    乾隆十年,册封为愉妃,此后没有再册封,一直待在妃位上,乾隆五十七年愉妃去世,享年七十九岁,死后按贵妃礼制下葬。

    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

    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总督桂林女,乾隆四十一年入宫,初封为循嫔,循嫔初入宫时正好赶上崇庆皇太后大丧,因此再乾隆四十四年把册封礼给补上了。

    乾隆五十九册封为循妃,嘉庆二年十一月去世,嘉庆四年,嘉庆亲政后按贵妃礼制下葬。

    颖贵妃巴林氏

    颖贵妃巴林氏是蒙古人,她的父亲是轻车都尉纳亲,雍正九年出生,乾隆九年入宫,初封那常在,乾隆十三年册封为那贵人,乾隆十六年册封为颖嫔,乾隆二十四年,册封为颖妃。

    此后,颖妃一直待在妃位上,嘉庆三年太上皇敕旨恩封为贵妃,嘉庆五年颖贵妃去世,


    婉嫔陈氏,她是乾隆潜邸旧人之一,陈延璋之女,初封陈常在,乾隆二年封为婉贵人,乾隆十三年册封为婉嫔,此后未在册封,乾隆五十九年册封为婉妃,时年七十九岁。

    嘉庆六年,尊封为婉贵太妃,婉嫔一生无子无女,嘉庆十二年去世,享年九十二岁,死后葬入裕陵妃园寝。


    芳妃陈氏,汉人,乾隆三十一年初封明常在,乾隆四十年册封为明贵人,乾隆五十年,册封为芳嫔,嘉庆三年,嘉庆奉太上皇旨意敕旨晋封芳嫔为芳妃,嘉庆六年芳太妃去世。


    惇妃汪氏,满洲正白旗包衣,乾隆帝妃嫔,乾隆十一年出生,乾隆二十八年初封永常在,乾隆三十三年,永常在晋封为永贵人,乾隆三十六册封为惇嫔,乾隆三十九年册封为惇妃,乾隆四十年生下固伦和孝公主。

    乾隆四十三年,因殴打宫女被降为惇嫔,后因和孝公主的存在被复位,乾隆五十年进行惇妃四十千秋大典,嘉庆元年,惇妃因耽误向乾隆帝请安,被乾隆削减年例。

    嘉庆十一年,惇妃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乾隆   妃嫔   西林   嘉庆   巴林   雍正   后妃   享年   宫中   贵妃   后宫   贵人   皇后   结局   公主   家族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