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之后,皇室一族和满族八旗都改成姓什么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很大的体量,并不适合在悟空问答完整展现。我在清史上花费了很多精力,读过一本关于满族姓氏的专著,大约是60万字,700页才能说清楚、说完整这个问题。我来简略说一下。

满族汉字姓氏简述

1.满族姓氏数量

满语称姓氏为哈拉(hala )“哈拉”为满语,汉译就是“姓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记载了645个姓,《皇朝通志.氏族略》又增补了33个姓。刘庆华先生又从各地方志、满族各氏族家谱、碑铭、有关图籍、走访调查全国各地满族老人及全国各地满族同胞来信来函提供的姓氏资料等,又集得官书外满洲八旗姓氏315个,至此,满洲八旗姓氏可考者共993个。其中不含满洲八旗内的蒙古、各类汉、高丽姓氏。

2.“改姓”并不是始于清朝灭亡

满族先世冠以汉姓早在靺鞨、渤海时期就已经有记载,金朝中后期和清末民初是盛行时期。清朝中期冠汉姓就有出现,《清稗类钞》中记载:乾隆皇帝多次告诫满族人要保持“国语骑射”,“对满洲旧族,有命名如汉人,以钮祜禄氏为郎者,深鄙之,恐忘本也”。但是,此风并未禁止得了,反而越来越盛行。

满族姓氏研究专家刘庆华先生认为:通常所说的“满族冠汉姓”之语不确,称为汉字姓较为妥当。其理由,一是现满族中的图、德、大、暴、呼、阿、恒、布、西、肇、仓、海等姓氏为汉族所无,二是满族中的沮特赫氏简姓温,富察氏简姓富,赫舍哩氏简姓赫,宁古塔氏简姓宁,那木都鲁氏简姓那等等,这些简称姓氏,虽然汉族姓氏中亦有,但却不是汉姓,而是原满族姓氏的简称。

3.清亡后的皇族姓氏

清亡后,皇族并没有都改姓。溥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户口本上仍然写的是“爱新觉罗溥仪”。1990年代我在北京上大学,同学中有爱新觉罗氏,学籍上就是“爱新觉罗恒某”,同学和老师有时候称呼他的名字“恒某”,有时候昵称为“爱新”,反正除了点名都没有称呼全名过,都觉得6个字拗口。

皇族在清亡后,多以“金”为汉字姓氏,因“爱新”在满语中就是“金”的意思。还有以赵、罗、艾、肇、毓、骆等为姓氏的。

满族汉字姓氏的规律

1.沿用金代旧姓。满族的先人冠以汉字姓从文献中看盛行于渤海国及金代时期,到清代盛行冠汉字姓时,有些就是沿用金代所冠之姓。如完颜氏在金代冠以王姓,至清代仍冠以王姓;清代的伊喇氏,就是金代的移剌氏,冠以刘姓;清代的尼玛哈氏,就是金代的尼忙古(亦写作尼庞古)氏,金代冠以鱼姓,清代冠以俞或于姓(音同字异);金代的温迪罕氏,即清代的温特赫氏,同冠以温姓;金代的女奚烈氏,即清代的钮祜禄氏,同冠以郎姓;金代的徒单氏,就是清代的都善氏,同冠以杜姓。

2.谐音取姓。即依满族的多音节姓氏,取其中一个音节作为姓氏,或与某汉姓音相近而取以为姓,或数音节相切求其相近汉字作为姓氏。如“他塔拉切音为唐”(《他塔拉氏家谱》重修序)。瓜尔佳,“切音为关”(《吉林他塔拉氏家谱》),或“瓜尔佳即关姓之转音耳”(《黑龙江库雅喇氏宗谱》满洲氏族渊源考),由此而冠以关姓。达尔充阿氏冠以戴;墨勒哲埒冠以葛;乌勒锡氏冠以呼;墨克勒氏冠以孟;锡玛喇氏冠以纪;布雅穆济氏冠以阎;都勒氏冠以杜;西克特哩氏冠以西;栋鄂氏冠以董;倭彻赫氏冠以魏;辉和氏冠以何;富察氏冠以富;舒穆禄氏冠以徐、舒、宿等;赫舍哩氏冠以何、赫等;乌苏氏冠以吴;叶赫那拉氏冠以叶、那等;敖济氏冠以敖;布尔察氏冠以卜;文札氏冠以文;奇德哩氏冠以祁;珠锡哩氏冠以朱;恒吉哩氏冠以恒;佟佳氏冠以佟、董;马佳氏冠以马等。在满族改为汉字姓氏中,这种情况是最多的。

3.以父祖辈的名字为姓氏。以父祖之名字为姓氏,从资料中看,可能是满族入关后出现的情况,往往取名字的第一个字作为本家族的姓氏。西林觉罗氏的四世祖鄂拜,在康熙初年官国子监祭酒,其子孙俱以鄂为姓,如鄂尔泰、鄂容安、鄂实、鄂津等等。礼部尚书顾八代,本姓伊尔根觉罗氏,因其父名顾纳禅,其子孙即取顾为氏,如顾苏、顾俨、顾琮等等。

4.译义求相近字为姓氏。根据满语姓氏的含义,以求相近之汉字或汉姓作为姓氏。如巴颜,汉译为富有之意,故取富字为姓;倭赫,汉译为石头,即取石字为姓;沙拉,汉译为边角之边,即取边字为姓;哈斯呼,汉译为左右之左,即以左字为姓;毕拉,汉译为江河的河,故求与河音相同之何字为姓;阿克占,汉译为雷电之雷,即取雷字为姓;敖托,汉译为槽盆(即整木制的槽盆),取其音相同之曹字为姓;萨察,汉译为盔甲之盔,而取音同之隗字为姓;尼玛哈,汉译为鱼,取其音同之于或俞字为姓等等。

5.复用原汉姓。早期加入满族共同体的汉族人,由于受满族文化的影响,基本满化,因此,在姓氏上,也慕效满族的多音节姓氏,就在自己原姓后加上“佳”字或“尔佳”字。清末文廷式认为“凡满洲人姓马佳、王佳、李佳等字皆借用作家”。“虽奉旨不许妄增,然莫能禁也”(《纯常子枝语》载)。后来满族盛行冠以汉字姓时,这些人又去掉“佳”或“尔佳”字,而复姓其原姓氏。如孙尔佳氏姓孙;郑佳氏姓郑;崔佳氏姓崔;庞佳氏姓庞;苏尔佳氏姓苏;蒋佳氏姓蒋;范佳氏姓范;姜佳氏姓姜;陈佳氏姓陈;方佳氏姓方;丰佳氏姓丰等等,在满族姓氏中此类姓氏有八十余姓。

6.明朝所冠姓氏的沿用。15世纪后,明朝对女真人首领多有赐姓,除赐李姓居多外,尚有张、郭等姓氏,这对下层女真人会产生很大影响。从《明实录》、《朝鲜李朝实录》等书中看,当时女真人冠的汉字姓有佟(童)、李、赵、张、王、刘、董、郭、林、杨、崔、朱、金、于、罗等等,可能就是在这种影响下所冠以汉字姓。当清代满族人盛行冠以汉字姓时,一些满族人就会沿用之。如萨克达氏冠以李、罗等姓;费莫氏冠以马、麻姓;伊尔根觉罗氏冠以赵、佟等姓;佟佳氏冠以佟、董、高等姓;那木都鲁氏冠以那、南等姓,恐怕即由此而得。

7.乱改。满族所冠的姓氏,还有一些无从印证,难以推断是何时所冠之姓氏。特别是清亡以后,满族人冠以汉字姓,出现了任意冠以一字作为姓氏,甚至有的冠以母族或亲朋之姓氏,失去了冠姓规律,造成了混乱,难以考查清楚。




改姓什么的都有。

网络上常有一些文章把满族的老姓和后来使用的汉姓机械的公式化,比如说“姓关=瓜尔佳”,“姓金=爱新觉罗”,其实清代旗人后来改姓的自由度是特别大的,只要了解的例子够多,就足以了解到这一点。

我们以皇族来举例吧。很多人都知道,网络上的公式是,“汉姓金=爱新觉罗”,然后有一些稍微懂一些的人,会煞有介事的说,这是错的,对的是“北京姓金,东北姓肇=爱新觉罗”。实际上这些都是片面的。

比如说,顺承郡王,是清代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末代顺承郡王叫文葵,他在新中国之后,报汉姓为“文”,名“仰宸”,全名“文仰宸”。而他的亲弟弟,原本叫文蓬,用了自己的父亲名字“常福”的首字“常”为汉姓,加上自己的字号“瀛生”,全名“常瀛生”。这兄弟二人一位姓文一位姓常,既不姓“金”也不姓“肇”,但是人家是末代王爷,没人敢说人家不是“爱新觉罗”。

又比如说,康熙帝第二十三子允祁的后代,大多改姓“易”、“奕”,如载棨,新中国之后全名“奕仰阎”,其子名“易溥筠”,也都是既不姓“金”也不姓“肇”。

非皇族的,我们可以以瓜尔佳氏为例。一般人都知道“姓关=瓜尔佳氏”,其实也不然。

比如说,鳌拜,姓苏完瓜尔佳氏,是瓜尔佳氏里的名门,其嫡传后代传承公爵,末代公爵叫锡惠。这位锡公爷生有四个儿子,老大后来姓“关”,老二后来姓“延”,老三和老四后来姓“苏”,兄弟四位一共用了三个姓,只有1/4姓“关”。

举这些例子,就是想告诉题主,清代退位之后,皇室和满洲八旗大多改用汉姓,而且改用汉姓比较随意,并不一定姓金并且是满族就是爱新觉罗。本身改汉姓就是一种避祸的行为,为的就是让人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如果真的那么好反推,就反而不用去改姓了。




新朝取代旧朝,最慌乱的不是百姓,也不是前朝官僚,而是前朝皇族。新朝皇帝为巩固新占据的天下,让天下百姓认可他们的统治,不再怀念前朝,借前朝之名行叛乱之事,于是一统天下后,他们首先做的就是屠杀前朝皇族,让他们彻底消失在这世上。而前朝皇族为避免被新朝皇帝屠杀,他们能做的就只能是隐姓埋名,改掉自己曾经引以为傲,让他们享尽荣华富贵的皇族姓名。

1912年2月12日,统治中国长达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清王朝,在隆裕太后的一纸退位诏书下,正式宣告终结。

随着清帝国的败亡,曾经的皇族重蹈前明的覆辙,为避免被革命党人清算,甚至是屠杀,前清的皇族是纷纷改掉曾经让他们能够醉生梦死生活着的姓氏。同时,因前清是由满族这一少数民族统治的国家,所以当时的满洲八旗贵族为避免被他们曾经欺压,现在当家做主的汉族百姓报复,他们也亦纷纷改掉自己的满族姓氏。

•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清朝皇族姓氏。最初爱新觉罗的“爱新”是家族名,觉罗是姓,两者的关系类似于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比如杨姓与弘农杨氏、钱姓与吴越钱氏等,当时觉罗姓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等分支。在后金未建立时,爱新觉罗还只是一个小家族,成员只有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的22个儿子。

后金建立后,努尔哈赤为显示自己血统的高贵,地位的优越,遂就将爱新觉罗作为自己一脉的专属姓氏。而随着爱新觉罗氏成为皇族姓氏,其后代的繁衍开始加快,并逐渐壮大。据爱新觉罗的玉牒(皇家族谱)可知,皇太极时期,皇族成员约有100人;顺治时期,皇族成员约419人;康熙时期,皇族成员约有490人;雍正时期,皇族成员约1000人;嘉庆时期,皇族约4700人;清亡后,至20世纪30年代,清皇族后裔已达2万余人。

清亡后,爱新觉罗皇族多改姓为“金”,如溥仪的弟弟溥任就改名金友之,溥仪的三妹韫颖就改名金蕊秀,溥仪的七妹韫欢就改名金志坚。为何他们要改姓“金”,主要是因为爱新觉罗这个满文的汉译就是金子的意思。除此,有少许的爱新觉罗改了其他的姓,诸如溥、毓、启等,如雍正九代孙著名画家启功,溥仪的六妹韫娱就改名溥韫娱,溥佐的儿子就改名毓震峰。这些姓多数取自于清帝为子孙所定的辈分,如溥、毓、启就是来源于道光为自己子孙所定的“溥、毓、恒、启”这四个辈分。

•赫舍里

赫舍里,满族八大姓之一,是为清代最为有名的后族之一。这个家族出现过一后一皇贵妃二妃:康熙孝诚仁皇后,同治敬懿皇贵妃,康熙平妃,道光常妃。据史所载,赫舍里源于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纥石列和金旧部“纥石烈”,是为部族名,如金朝右丞相纥石烈志宁、金朝钦宪皇后纥石烈氏等皆是出自纥石列部。

清亡后,赫舍里多数改姓为“赫”或“何”,前者为简化,后者为音译。除此,还有部分改姓为高、康、赫、张、芦、贺、索、英、郝、黑、佟、普、满、李等姓氏,如英达、英若诚、英壮等皆是赫舍里一族。

•钮祜禄

钮祜禄,清代最有名的满族八旗姓氏,也是清代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它出现过孝昭仁皇后、孝圣宪皇后、孝和睿皇后、孝穆成皇后和孝全成皇后六位皇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五》载:“钮祜禄,原系地名,因以为姓。其氏族甚繁,散处于长白山、英额及各地方”,因钮钴禄氏世居在一个叫钮钴禄的地方,故以此为名。

清亡后,钮祜禄大多改姓为“郎”和“钮”。之所以会改姓为“郎”,是因钮祜禄在满族语中就是“狼”的意思,故在改姓时就用音译的“郎”,今台湾著名演员钮承泽、著名钢琴王子郎郎等皆是钮钴禄氏一族。

•佟佳

佟佳也是清朝八旗名门望族之一,清代有名的圣君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就是佟佳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十九》载:“佟佳,本系地名,因以为姓,其氏族甚繁,散处于马察,雅尔湖,加哈,佟佳,及各地方”。

自康熙朝之后,借着孝康章皇后的儿子康熙的扶持,佟佳氏一跃成为清朝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此后相继出现一位皇后二位皇贵妃,即孝慎成皇后、悫惠皇贵妃和端恪皇贵妃。清朝灭亡后,佟佳氏多数改佟、仝和童三姓,全为音译,今著名影星佟大为就是佟佳一族。

•富察

富察氏,起源于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蒲察,为部落名,金肃宗靖宣皇后、金睿宗钦慈皇后等就来自于此部落。清代,富察氏在乾隆朝走向辉煌,因乾隆原配孝贤纯皇后的关系,富察一族在乾隆朝得到重用,此时保和殿大学士傅恒、武英殿大学士福康安、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福长安等就皆是孝贤纯皇后一族。

清亡后,富察氏多数改姓为傅、富和付三姓,傅、付为音译,今著名动物学家傅桐生、著名影星富大龙等就皆是富察一族。

•瓜尔佳

瓜尔佳氏,源于女真族,出自古代建州女真瓜尔佳部,以部族名称为氏。因瓜尔佳氏先祖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不久,就率部落投靠他,与其联姻,并屡立不世之战功,所以瓜尔佳氏是为“满洲第一氏族”,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位列第一,为清皇室公认的臣子当中的第一家族。清代开国四大臣之一费英东、康熙朝一等公鳌拜、道光朝武英殿大学士文祥、咸丰朝军机大臣桂良、光绪朝文华殿大学士荣禄等皆是瓜尔佳氏一族。

清亡后,瓜尔佳氏大多数都改姓为关,如艺人关之琳、艺人关晓彤等。据说他们改姓关,是因为他们族人都崇拜三国英雄关羽,故改姓关。除此,瓜尔佳氏还有部分族人改姓为苏、叶、常、白、果、郭、胡、李、高、汪、喜、侯、周等姓,比如香港艺人周海媚、台湾影星胡因梦等皆是瓜尔佳一族。

•那拉

那拉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那懒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母亲就是拿懒氏。清代,那拉氏分叶赫那拉、哈达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四支,如孝慈高皇后、孝钦显皇后(慈禧)、孝定景皇后就是叶赫那拉氏;孝敬宪皇后、兵部尚书查郎阿就是哈达那拉氏;杭州将军塔拜、刑部尚书盛安就是乌拉那拉氏;议政大臣萨璧翰、山西巡抚诺岷就是辉发那拉氏。

清亡后,那拉氏多数改姓为“那”或“南”,全为音译,如著名女歌手那英、中国五子棋之父那威等。除此,部分那拉氏改那、纳、南、叶、白、姚、张、赵、苏、安、罗、何、陈、黄、施、惠、吴、李等姓,如艺人惠英红、艺人吴京等。

•索绰罗

索绰罗氏,这个姓氏来头可不小,始祖是皇太极追封的兴祖直皇帝福满的第三子索长阿。大学士英和、兵部尚书麟奎、广州将军景沣等皆是索绰罗氏一族。

清亡后,索绰罗氏多数改姓为“石”,之所以要改姓石,是因为索绰罗氏的先祖都图曾因管理国库有功,被康熙赐名为“石”,故改姓为“石”。除此,索绰罗氏还有一部分族人改姓为“索”和“曹”

•齐佳

齐佳氏,满洲八大姓之一,世居齐家营地,以地为姓。二等轻车都尉布色赫巴图鲁,一等轻车都尉布三台等就是齐佳氏一族。清亡后,齐佳氏多数改姓为“齐”,如著名歌手齐秦就是齐佳氏后人。

•乌雅

乌雅氏,女真最古老的姓氏,起源于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乌延氏,以部落为名。雍正的生母孝恭仁皇后就是乌雅氏族人,除此吏部尚书官保、户部尚书海望、工部尚书萨穆哈、湖广总督硕色、四川总督开泰等也皆是乌雅氏一族。

清亡后,乌雅氏多数改姓为“吴”和“乌”。除此,还有一部分乌雅氏改姓为穆、包、鲍、黄、邵、朱、牛等,如著名经济学家黄金穆就是乌雅氏后人。

•喜塔腊

喜塔腊氏,满洲望族,努尔哈赤的生母即是喜塔腊氏,因其特殊的身份,喜塔腊氏在清代的待遇十分丰厚,历代皇帝都礼遇其族人。清亡后,喜塔腊氏改姓为“图”

以上就为清代较有名的部分满洲贵族姓氏改为汉姓的相关介绍。清亡后,几乎在清朝有地位的满洲贵族,他们都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然后隐姓埋名起来。




我刚写了篇文章,发在了头条号里,现在转过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主要说下爱新觉罗的改成了什么姓氏。

1912年2月12日,逊帝溥仪退位,清朝正式灭亡,中国进入民国时代。因为满清二百多年来的压迫统治,很多旗人这时候生怕遭到报复,于是他们反倒成了当时第一批积极剪掉辫子的人,除此之外,他们还迫不及待的改掉自己的满族姓氏。

著名的满清八大姓在1912年就全部改成了汉姓,如佟佳氏改为佟或仝,瓜尔佳氏改为关或郭,那拉氏改为那等,那么作为满清皇族的爱新觉罗氏又改成了什么姓氏呢?

爱新觉罗族人改为最多的一个姓是“金”姓,如我们熟知的川岛芳子是肃亲王善耆第十四女,本名爱新觉罗·显玗,她的汉名就叫金碧辉;溥仪最小的妹妹、醇亲王府的七格格爱新觉罗·韫欢,改名为金志坚。溥仪自己倒没有改名,估计是因为自己太有名了,改了也没用,别人照样认识他,不过他自己曾起过一个自娱自乐的名字:溥浩然。

至于为什么爱新觉罗族人大多改为“金”姓,首先在满语里“爱新”的意思就是“金”,另外,他们自认为是两宋时期金人的后裔,在明末努尔哈赤起兵时就号称“后金”,所以他们才对这个字情有独钟。

不过除了“金”姓外,还有些爱新觉罗族人改成了其它姓氏,如肇、毓、艾、罗、骆、赵、启等姓。有意思的是在上个世纪,爱新觉罗族人生怕别人知道他们是曾经的皇族,而改了姓,如今他们好多人又都改了回去,如道光皇帝第五子惇勤亲王奕誴的第4代孙女,就改回了原姓,名叫爱新觉罗·紫薇,她是一名书画家,回答为什么要改回爱新觉罗时说道:“从心底里,我对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感到自豪,因为我们这个家族里出了康熙、乾隆这样的好皇上。”不过她也说:“人家一看,‘爱新觉罗’,就认你的画。”

另一个也是爱新觉罗后裔的书画名家启功,是雍正帝九世孙,他就从不承认自己的姓是爱新觉罗,对人介绍自己时只说姓启名功,并言“不吃祖宗饭,不做八旗子弟”。。有人曾给他写信,地址一栏写的是“爱新觉罗·启功”收,他收到后看都不看,直接写上“查无此人,请退回”。

现在最出名的爱新觉罗族人应该是爱新觉罗·州迪了,他出生在广州,自称是多尔衮的10世孙,平时不仅穿清朝的明黄色衣服, 甚至还束起了清朝时的辫子,引人侧目。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先得了解满清皇族和八旗的原本姓氏是什么。

众所周知,满清皇族姓氏为爱新觉罗氏。此姓氏是以地为氏,而据满洲语之音与译义,爱新一词为金,觉罗两字为赵。其余八旗姓氏为:佟佳氏,瓜尔佳,马佳氏,索绰罗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八姓。 其中这八大姓非常有代表性的是佟大为和关悦,他们两个人都是满足人,也就是说他们的祖先在当时也是满族中比较尊贵的人。

皇族和满清八旗分别改为以下姓氏:

其中皇族将姓氏爱新觉罗改为金或者赵,佟佳氏改为,瓜尔佳氏改为,马佳氏改为,索绰罗氏改为,赫舍里氏改为,富察氏改为,那拉氏改为,钮祜禄氏改为






为什么改姓氏?

1.受汉族影响:满族人的姓氏是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的反映之一。体现了汉族文化的包容性和先进性。

2.满族入关后,其姓氏逐渐向单音节过渡,使其在使用,书写和其相互称呼时方便简单。

3.为了保存后代,使其得以生存延续。




清朝灭亡后,满人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纷纷冠以汉姓。

根据谐音取姓,比如瓜尔佳冠以关,富察氏冠以富,叶赫那拉冠以叶或者那,佟佳氏冠以佟或者董,这些是如今熟知度比较高的满族姓氏,当然别的还有很多。

根据父祖辈的名字取姓,众所周知的爱新觉罗冠以金,因为爱新是满语“黄金”的意思,其实不完全正确,居于北京的冠以金,居于别的地方则冠以不同姓,比如辽阳冠以海等等。

根据满族姓直接改,比如孙尔佳氏姓孙,苏尔佳氏姓苏等等。

其实,满族冠汉姓并非是在清朝末年才有的现象,金朝时就已经出现,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女真族以汉姓为荣,为此金章宗下令禁止易汉姓,即为提倡的“女真旧风不可忘”,清朝中后期,满族易汉姓也是屡禁不止,乾隆帝也多次强调“勿忘国本”。

易姓足以看出汉文化的强大。




说说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名字吧,娱乐圈的很多名星们,就是满族后裔,他们的姓也最具代表性。

香港的关之琳,北京的关晓彤,以及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这些姓关的大多数是满族瓜佳氏的后裔。瓜佳氏,也称瓜尔佳氏,鳌拜就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

那英,小嘴那威等那姓,自然就是叶赫那拉族人了。叶赫那拉,最出名的当属慈禧太后。传说叶赫那拉和清朝皇姓爱新觉罗原为世仇,当时发下毒誓,毁大清者必是叶赫那拉女子。传说毕竟是传说,自可一笑了之,但慈禧把持朝政四十多年,致使大清走向了万劫不复的下坡路却是不争的事实。

演员佟大为,唱歌的佟铁鑫等人,是佟佳氏的后裔。康熙的皇后,雍正朝的权臣隆科多等都是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

当然,必须得说说清朝的皇族,他们姓爱新觉罗,本身这个姓就有黄金的意思。所以清朝灭亡后,大部分爱新觉罗人改为了金姓。

当然也有像启动先生这样的硬汉子,本来就是雍正皇帝直系子孙,却不攀附祖上的辉煌,甚至连姓都不用,直接用启功二字。他能名满天下,可是自己真才实学干出来的。




大家好,我是头条号“历史很好玩”。大清灭亡后,皇室一族和满族八旗为了避免避祸,成为众矢之的以及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等原因,采取了比较现实的汉姓化改姓。总体上来讲,满族改姓大体上是有迹可循的,比如“爱新觉罗”,满语中有“金子般金贵”的意思,因此多改姓“金”;以盛产皇后和大贪官和珅出名的钮钴禄氏,满语有“狼”的汉语,因此改姓“郞”;慈溪太后代表的叶赫那拉氏,族人多改成“那”姓,比如著名歌手那英;齐佳氏改“齐”姓;孝康章皇后出来的佟家,改姓“佟”或“董”;清朝名将福安康所在的富察氏多改“付”姓或“富”姓;瓜尔佳氏多改“关”姓,绰罗氏多循康熙赐姓“石”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满族皇室及八旗在清亡后的改姓还是比较自由的,并不一定要符合以上的规则。例如,末代顺承郡王文葵,新中国后户口上报“文仰宸”,而他的亲弟弟文蓬,改姓“常”。鳌拜的后人,四个亲兄弟,分别有姓“关”、“延”和“苏”,姓“关”的反而成了少数。总之,满人改汉姓的行为多是为了避免自己身上贴上满族皇室贵族的标签,因此,别人越难知道内情越好,有时是无法规律性回推满姓的。亲爱的朋友,你有什么不同见解吗?欢迎留言交流。




虽然姓氏对中国人来说是很神圣的一张的名片,但在特殊的时刻,为了生存改姓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清亡以后,很多满人尤其是贵族,为了不成为众矢之的,于是就将姓氏改为汉姓。

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一聊都有哪几大家族改了姓?都改成了什么?

(图一:爱新觉罗氏)

首先,我们来说说皇族爱新觉罗氏。在满族的语言中,爱新觉罗是指他们的觉罗族如同金子一般的高贵神圣。所以在清亡之后,这个曾经的皇室就把“金”作为更改后的族姓。

钮钴禄氏的地位虽然不如皇族,但是这个家族却是满族资格最老的家族了。在清朝,这个家族除了出过多为皇后之外,我们所熟知的和珅也是从这里出来的。

(图二:和珅)

在满语中,钮钴禄代表的是狼。所以,“郎”就成了他们改之后的姓。

我们都知道慈禧是影响了整个晚清走势的女人,她之所以能够位居太后,还手握大权,这一切跟她的家族是离不开的。而叶赫那拉就是她的族姓,大清毁在她手上之后,家族的族人大都改姓“那”了。

(图三:慈禧太后)

齐佳氏是清朝的贵族中人丁最少的家族,不过地位却非同一般。“齐”姓是清亡后他们的选择。

有人说康熙其实是个汉人,这并非空穴来风,主要原因还是在他的母亲。孝康章皇后是从佟家氏出来的,而这个家族的本家其实是汉人,之后因为立功才入的黄旗。

(图四:孝康章皇后)

所以在清亡以后,他们又都改回了本姓“佟”,也有少部分人姓“董”。

我们所熟知的出自富察氏的名人除了一些妃嫔皇后以外,最有名的大概就是福安康了。现在,他们大都姓“付”或者“富”。

(图五:福安康)

要说人丁兴盛,那谁都比不上“瓜尔佳氏”一族,到现在他们仍是八旗中人最多的,“关”是他们现在的姓氏。

八旗中并不是所有的家族都从了政,相较从政而言马佳氏族人更适合经商。“马”是他们现在的族姓。

大学士英和很受康熙的赏识,因此赐他“石”姓。所以现在他的族人绰罗氏都以此为姓。

你的身边有皇族或是八旗后人?说不准你自己就是呢?




部分扭钴禄氏改姓刘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满族   爱新觉罗   女真   满洲   汉姓   汉字   皇族   氏族   族人   皇室   姓氏   清代   清朝   皇后   康熙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