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罪犯老的动不了时,会被释放吗?

谢谢邀请!

一般监狱会设一个老残犯监区,服刑时间久了的老年犯和轻微残疾的犯人会调到这个监区。这个监区一般是做一些很轻松的活,而且都可以拿到减刑,很容易减刑。

如果确实老的不能动了,或者病重的,按照相关规定可以准许保外就医和假释。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改造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允予保外就医:

(一)身患严重疾病,短期内有丧命危险的。

(二)原判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后减为无期徒刑的罪犯,从执行无期徒刑起服刑七年以上,或者原判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判时限(已减刑的,按减刑后的刑期计量)三分之一以上(含减刑时间),患严重慢性疾病,长久医治无效的。但如果病情恶化有丧命危险、改造表现较好的,能够不受上述时限的限制。

(三)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

(四)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


也就是一般70岁以上的符合第4点规定。

虽然这么说,但是一般坐牢坐久的年纪大的很多都不愿意出去,毕竟年老多病,出去又和社会脱节,而且也没有能力去工作生活,如果子女不孝的话,出去等于等死,虽然监狱限制自由,但是年老了也没什么活动了,监狱和外面对他们都一样,而且一日三餐管饱,不用干什么活,比外面好太多了。


OK,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哟,一定要关注哟!




村民兰某,单身汉,因在60多岁时,强奸多名幼女,结果被判了无期。

兰某家里只他一人,独居大山深处的河谷边上,这里是山上村民下山的必经之路,他利用地理条件,开了一个小店,卖些烟酒糖等副食品。

山上还住有十多户人家,但孩子都社镇里上学,每周五赶车到兰某对面的公路上,然后回家去,周日下午又下到河谷来,从兰家房子经过,去河对面公路上赶车去镇里学校。

孩子们每次都会在兰某的小店里玩一玩,有的买些小吃的。于是这老家伙就用食品和钱,对小姑娘下手。

一个小姑娘在他多次下手后,人开始大了,不想这样了,每次经过无论他怎么喊,就不进屋去,于是他心中火起,就喊小姑娘的妈下河来,说她女儿这几年借了他不少钱,叫大人来还账。

小姑娘大人想,为什么几年了没听他说这些呢?觉得事情有些怪,于是来查看。发现这老头每次借给女儿钱都是十元八元的,还长长的记了帐。

于是询问女儿,女儿讲了实情,这样报案一查,就被捉了,一查,不止一个,经法院判了无期徒刑。

在他去服刑大约十年左右,村里接到通知,叫派人同公安人员一起去把兰某保释回家,因为兰某老了,连走路都走不动了。

于是,镇派出所派出工作人员和车辆,同村里派出的人去监狱办了相关手续,这个手续叫“假释",把他接了回来。因他已经不能独立生活,就联系了民政部门,送到养老院去了,一年左右,这个犯罪分子一命呜呼,去西天了。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得出,犯罪分子被判无期徒刑,老了生活不能动了,是可以假释出监狱的。这里要重点声明,是假释而不是保释。

保释的规定是什么

我国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但最高人民法院在解释假释时,第一条就是失去了劳动能力的,就可以办理假释。

除失去劳动力外,有立功表现、遵纪守法,表现良好,积极改造的一般犯罪,可以办理假释。特别情况的人假释要经高院核准。

假释人员回来应尊守什么

根据法律法规,一般情况下,办理假释人员要接受公安机关的监管,接受司法机关的社区矫正。

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得重新犯罪。

如果重新犯罪的,会被及时收监,同时刑期从假释之时重算,假释期不抵刑期,不犯罪自假释期开始,计算执行刑期,刑期到了则执行完成。

判无期的人老了会被释放吗

从以上情况,我们得出,判无期的人,如果未被减刑,一直服刑到老不能劳动了,仍不能释放,因为释放是服刑期满,才能叫释放。

不过,因监狱是一个劳动创造价值的地方,不是养老之地,更不养闲人,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就会通知家属或当地政府,公安机关,为其办理假释。

释放与假释的法律概念不同,一个是刑满释放,一个是出来后接受当地相关部门监督改造继续服刑。

结束语:被判无期的人,老了不能动了,但无期是到死才终止,这时,可以采用假释的方法,对该人进行释放,让他回家接受当地相关部门的监督服刑矫正。




先说结论,想在监狱里养老是不可能的。

法律规定,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除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以外,其他无期徒刑罪犯都不能适用监外执行。另外,无期徒刑罪犯要实际服刑十三年以上才能假释。因此,很多人就盘算着要是人老了就故意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进去养老。

但是,我们的法律早就对此有所应对。首先,对七十五周岁的老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为了防止他们年老体衰成了监狱累赘,因此很少对老年人判处无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之一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次,即使被判处无期徒刑,服刑两年以后就能减刑为有期徒刑。一旦被减为有期徒刑,就能适用保外就医和生活不能自理的监外执行。这样就能把企图在里面养老的老年罪犯送回家里,让他们自己花钱看病,自己花钱吃饭穿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 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当然,也有人会反驳说,无论是适用减刑还是假释,前提条件都是要认真遵守监规和接受教育改造,要适用暂予监外执行还需要不具有人身危险性,要是那些老年罪犯故意表现不好不就可以把牢底坐穿了吗?

其实根本就无需考虑这个问题,那些失去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有能力去破坏监规吗?有能力去施展人身危险性吗?只能成天在床上躺着我说你表现良好你就表现良好,一旦生病就给他办理保外就医,一旦生活不能自理就让他监外执行。要在监狱安心养老?想都别想!




别做梦了,倚老卖老在社会上兴许还“吃得开”,但在监狱里除非你身患绝症或者行将就木,否则必须要呆够自己的刑期。类似老年犯人,监狱都会专门成立一个老残队,主要安排那些老年犯、残疾犯、病患犯集中服刑。而这些人的改造内容也和一般的服刑人员不同,特别是劳动改造环节,就不会给他们限定任务量了,而是安排他们去监狱医院扫个地、监区值个夜班,更有甚至那些年纪大行动不便的老年犯,有监区专门指定的看护犯。应该说虽然法不容情,但是监狱方面还是比较人性的。但是指望到了一定年龄就被释放,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特殊“释放”除了减刑假释以外,只针对那些身患绝症或者行将就木的犯人,除此之外类似的情况想都别想

在监狱里想要尽快释放,正常服刑改造的犯人除了良好表现,获取减刑假释之外,再就是身患绝症或即将死亡的犯人获准“特殊释放”,

进入监狱之初,每个服刑人员都有一段适应期,这段时间除了抗拒改造和抵触心理之外,还会或多或少的抱有被释放幻想。这段适应期过去以后,就会自觉的进行正常改造状态,早睡早起,每天完成固定的劳动生产任务,吃完属于你的一日三餐,管好自己的事情,服从管理听安排;该亲情接见的忘不了你,该你的表扬记功都会拿到,就在这日升日落斗转星移之间,距离刑满之日越来越近。


刑期长的人年龄大了,会被送到专门的“老残队”继续服刑,只是改造内容相对单一,环境相对平静

虽然年龄大的犯人不会无故释放,但是监狱会根据实际情况,将进入老年的犯人、身体有残疾的犯人、身患顽疾的犯人统一送到“老残队”,那里对于他们来说改造内容相对单一,改造环境相对平静。一般老年犯除了安排在医院扫地以外,就是晚上监区值夜班,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干,吃喝拉撒睡都有专人伺候。残酷的说法就是:除非死,否则必须呆到刑满为止。值得安慰的是,老年犯人虽然不劳动,但是减刑的力度比一般犯人还要大,负责伺候他的犯人也是如此。怎么样,监狱是不是挺人性的?


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即使刑满也不愿回家,希望在监狱寿终正寝,因为他们已经不能适应“外面”的生活了

事实上,有一些刑满老人已进入古稀耄耋之年,对于他们来说监狱已经不是服刑改造的场所,而是寿终正寝之所。所以有些老人会请求监狱留下自己,特别是那些家人不管或者没有家人的老人。而监狱毕竟是国家刑罚强制执行机关,根本没有继续关押已经刑满释放人员,因此会联系老人所属的社区,以及市一级的民政部门,请他们帮助协调安排老人的余生,一般这类老人都会被送到养老院,或者民政部门说服家人将老人接回家。


一般被特殊“释放”的犯人多半是办理了“保外就医”,出去没多久基本上就离世了

这里所说的“特殊释放”其实就是为那些身患绝症,或者行将就木病危的犯人办理“保外就医”,相比之下,二三十年前监狱的保外就医还是比较好办的,到了法治社会的今天,除非人不行了,否则一般保外就医很难办下来。需要补充的是,那些成功办理保外就医的犯人,出去没多久基本就离世了。所以说,现在监狱的保外就医并不是什么好事。“有啥也别有病,犯傻也别犯罪”,这句话栋哥和大家共勉,让我们携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共同为我们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这我可要说道一下,俺不懂啥大道理,就说个邻居的事吧:邻居老大爷,鳏夫一个,70多,身体不好,还有白内障。一天去赶集,不知内情帮小偷看管赃物,被当做同伙被警察叔叔抓走了。结果去了什么工作也做不了,还要拨专人照顾他,让亲人送钱(好像是犯人正常费用,被褥,查体什么的吧,不是很清楚,反正要钱),别说子女,连个五服之内的侄子都没有。结果是监狱搭上了被褥伙食,最后要释放他,他还不走,说,这里有吃有喝,还有人做饭,不用干活,我才不走呢。。。。

结果就是,我们当地派出所所长亲自用警车送他回家的。




这个得分情况,所谓的老的动不了也得分具体情况,而且各地的实际情况也不一样,对待老年罪犯的政策也不一样。但是,不管何种原因,即使老的动不了,也不可能被释放,只要刑期没有结束,就不可能提前释放。

虽然不能提前释放,但我们还有一种政策叫保外就医。有人说只要有关系有钱就能保外就医,我只想说,太幼稚了。保外就医的启动,不仅需要当事犯人的申请,家属同意,当地司法所评估等等一系列程序,还要检察院、法院的双重监督,每个月家属必须向监狱汇报一次犯人的身体情况等等。但对于老的不能动了的罪犯,多数会达到保外就医的条件。但不过一旦被甄别出是假装的,那就没戏了。

根据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的通知,已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改造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准予保外就医:

(一)身患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的。

(二)原判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后减为无期徒刑的罪犯,从执行无期徒刑起服刑七年以上,或者原判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判期限(已减刑的,按减刑后的刑期计算)三分之一以上(含减刑时间),患严重慢性疾病,长期医治无效的。但如果病情恶化有死亡危险、改造表现较好的,可以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

(三)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

(四)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




据我所知,罪犯已经老的动不了了、不能生活自理时,或者患上重病之际,一般来说都会被“释放”。这个“释放”不是刑满释放,而是保外就医。虽然离开了监狱,仍然是戴罪之身。用法律术语来说,叫监外执行。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其居住地的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从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暂予监外执行规定》的通知,对监外执行的有关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如果哪位网友对这个规定感兴趣,在网上可以查到。

我认识的一个企业家,十年前因为职务犯罪,坐了监狱。在监狱没蹲上几年,就发现患有晚期癌症。后来,经过批准,办理了保外就医手续。回家后就住进了医院,不到两个月就死了。

老羊之所以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罪犯一般都可以办理监外执行的手续,是不是还有例外呢?有的。比如《暂予监外执行的规定》就明确规定,“对需要保外就医或者属于生活不能自理,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可能有社会危险性,或者自伤自残,或者不配合治疗的罪犯,不得暂予监外执行。

对职务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组织(领导、参加、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罪犯适用保外就医应当从严审批,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严重疾病,但经诊断短期内没有生命危险的,不得暂予监外执行。

对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因违法违规被收监执行或者因重新犯罪被判刑的罪犯,需要再次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从严审批。”




老犯人在监狱基本不劳动还得有人照顾,监狱就怕他们有个三长两短,早想放人。提前释放犯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现在比以前更严格假释、监外服刑批准了。另外有的犯人年老体弱又没有生活来源,假释出狱办理,多数老年犯人的家属不愿意接纳,只有富豪或前官员的家属会积极主动办理。老年犯出狱再犯罪不少。如果认为我答的对,请给我点个赞。我是律师/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我们这有个男人,40多岁,故意伤害罪,至两人重伤,又没钱赔偿受害者,家人也不管,被判有期徒刑14年。进入实际服刑期第二年,在监狱里中风,监狱马上送当地医院救治。人是抢救过来了,但左边偏瘫,完全丧失劳动和大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出院后不到一星期,监狱主动给犯人办好保外就医手续,亲属只签个字,并很快派车把人给送回来了。后来也没见家人跟监狱报告什么情况,家人嫌弃得不得了,回来不到一年,人就死在家里,家人告诉派出所,火花,埋葬一气呵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亲身经历在监狱会见中心,由两名服刑人员推着坐在轮椅上的一位七八十岁的老者去和家人会见。

现在的监狱不比以前了,不管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审查相当严格,当罪犯老的动不了时,一般会送去老弱病残监区继续服刑,有专门的服刑人员照顾饮食起居,不需要做劳动,除了正规大医院确诊只活得最多一两月了,有可能会被提前释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使罪犯老了,病了,监狱也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和狱内医院,里面医院看不了的重病,迫不得己才会保外就医,假释就更不可能了,能判无期的,犯的事肯定也不小,监狱审核通不过,谁也不想担责任,虽然国家提倡加大假释幅度,但真正执行起来相当渺小。

还有罪犯老的动不了时,他们反而觉得监狱就是他养老的地方,不用动手,吃穿不愁,有个三病两痛,立马送医院,必竞服刑人员的人身安全在监狱还是相当重要的,在家里不一定有这待遇,所以不说不能提前释放,就是可以,那些无依无靠,一身是病的老病残不一定都愿意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罪犯   最高人民法院   保外就医   都会   原判   刑期   无期徒刑   犯罪分子   有期徒刑   无期   犯人   监狱   老年   家人   老人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