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卫生室看病靠谱吗?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和我类似的经历,就是到村卫生所看病就医。我记得我小时候,去姥姥家过暑假,有一天我和小朋友玩了一会儿后,感觉头晕,难受。就自己去了村里的卫生所,卫生所的叔叔认识我,我说了一下我的情况后,卫生所的叔叔说我中暑了,给了我一片药,让我马上吃了。然后我就去玩伴家继续玩了,可是到了他家以后,我特别困,就躺在他家炕上睡着了。当我醒来的时候,一点不舒服也没有了,就赶紧回家吃饭去了。当时,还想,姥姥村里的卫生所的大夫真是“神医”。

其实,村卫生所在以前一直服务于基层的卫生健康,并且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后也必将起到更大的作用。那么在村卫生所看病靠谱吗?我想这是很多人的疑虑,张大夫就和大家聊一下这个话题。

传统上我们认为村卫生所的医生可能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医学院校的学习,很多知识和用药都是通过简单的培训和自学获得的,对于一些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的学习和使用比较滞后,甚至一些大夫都是赤脚医生转过来的。其实,目前的现实情况已经有所改观,目前很多较年轻的大夫都是通过系统的医学院校学习基础知识、在正规的医院实习几年后、考取了执业医生证书或者助理执业医师证书后,才从事了村医这个工作。而且,我们的国家正在下大力气对他们进行更加专业的培训,让他们学到更先进的医疗知识。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大部分的村医还是值得信赖的,因此,大家看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且病情比较轻的病,还是可以选择村卫生室的。

但是,村卫生室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医疗设备很少甚至没有,更别说大型医疗设备,而且村卫生室的医生治疗大病和重病的经验不足,这种情况,还是建议大家选择大型的医疗机构。但是大家自己可能并不能准确判断自己的病情,此时,我们可以靠村医帮助,而且村医和上一级医疗机构都相对比较熟悉,对于您的转诊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因此,张大夫认为,村医,村卫生室,在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如一般的感冒、发热等,有丰富的经验,大家可以放心就诊。但是大病、危重病等情况,或者村医认为您确有必要时,还是要到更高一级的医疗机构就诊。

基层工作不容易,在这里也向广大的战斗在基层战线上的村医致敬!




我国农村卫生室建制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如果不靠谱能生存到今天吗?在我国早期医院稀少,医疗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农村卫生室承载着农民普通疾病丶季节性等等疾病的治疗与防预重任。在农村,特别是在边远山区农村如果没有村医,疾病的死亡率就会大大提高。在我们农村,村医是十分受人尊重的,其职业和乡村教师一样是德高望重的,而收入和教师是无法相比的。村医普遍能吃苦耐劳,不分白天黑夜丶风雨暑寒只要有患者家属敲门,就会闻声而动。拌随着他她的就是一只红“十"字药箱,一根打狗棍。

尽管村医是医务人员中地位最低,待遇最少的从业者,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农村大人小孩的各种病症中,村医是不分科目的,只要接触到患者通过望丶闻丶听丶把脉后就会马上作出治疗方案。或输液,或打针,或服药,对有些疑难重病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就会建议马上去大医院治疗,从不延误治疗时间。

农村卫生室只能加强管理,重视扶植。对村医不仅政治上要关怀,生活上要帮助,待遇上要逐步提高,营造让村医能留得住,不想走,不愿走的良好环境!




村卫生室是村民身边的,由至少持有乡村医生证书的医生,村委会设立,从事常见病多发病预防和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是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村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力量,实行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为此从我们对村卫生室的定位看,一般常见病如感冒等就可以在村卫生室诊疗,方便患者。但是如果得了急症或者是大病应及时到乡镇卫生院以上的医疗机构就诊,以免单误了病人。




郑医生百嗑,你作为一名上级医生说在乡村卫生室看病不靠谱,是不负责任的说法,你做过调研吗?你在低层干过吗?不要认为你在上级医院就如何如何,你离开了高端的仪器检查,不一定在诊断上超过村医。就我们村卫生室而言都具有國家级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资格证,并且都多次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和你考证的水平是一样的。我们5人每年门诊诊次2.6万人左右,对农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能熟炼的诊治,对急诊急救能快速处理,同时负责辖区内的公共卫生及健康扶贫等大量工作,村医和你相比只是没有你的休息天和节假日,没有你的高级职称,沒有你退休后的保障,沒有你拿的工资高,村医的工作能力决不比你差。




别小看村级卫生机构,更不要小看了村医。以前我在乡镇医院工作的時侯,经常接触他(她)们,与他(她)们打交道,因为是上,下级医疗单位么,对送来的患者要进一步的做出诊断与处理,以便得到更准确的治疗。而往往部分患者得到结果基本上与他(她)们相同,这部分医生常年奔波在老百姓中间,与百姓是有着深厚的感情的,而且有医德,有经验,医技水平也很好。也就是这部分人后来都进了乡镇医院工作了,就是因为这些人有群众基础,有临床经验,有医技之长,有句话说得好,小药店也有大人参,所以对他(她)们一定要瓜目相看。




我是一名乡医,我说的话可能代表了一部份乡医的心声。

乡村卫生室在医疗机构里只是承担一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禁止做出超过本身机构能力行为的事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法律法规明确乡村卫生室只能做一些基本的输液(现在是友情提示不要输液,还没有强制执行),卖药,普通的感冒,为老百姓免费量血压,血糖监测疫情,然后就是公共卫生项目,写档案之类的。这就是乡医所能干的事情。举个例子多年前看电视新闻报道了一个卫生室治疗烧伤赔偿得案例,因为一个小孩烧伤特别严重,第一次去,乡医看到病情严重不接,后来找朋友拖关系求着乡医接了,一个吊瓶下去感染控制不住了,(乡村卫生室基本药物没有好的消炎药)。小孩家父母马上翻脸说这个乡医给治坏了,上告,打电话电视台来曝光。转到某医院给控制住病情然后就是赔偿,大概三十几万吧。最后的结论就是不违法但是超出了乡村卫生室的治疗范围。那个求情的人躲着不见了。

这就是乡医。一个在刀尖上行走的医生。每个乡医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特长的病历。然而一旦出现事故,倒霉的是乡医。为了保护自己小心翼翼。还得背负骂名。一个感冒都治不好,庸医,光赚钱不好好看病。

我就遇见过一次左氧氟沙星过敏的患者,吓得我浑身冒汗,腿都软了。好在我输液之前都会有一只防过敏的药物(当年实习的时候带队老师说一个吊瓶配一只地塞米松解药防止过敏)从那以后停止输液,干我的中药加针灸。每次剂量小点,疗程长点,我安全。唯一对病号不好的就是吃药时间长,花钱多点。最后也管用。因为在这个行业的今天必须保护好自己才能长久的做下去。

请各位能体谅乡医,理解乡医的苦衷。世界上没有万能的神仙也没有万能的乡医。乡医是社会最底层。当然也有已不份乡医本质确实不好。这也有很大的关系,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人无完人。找乡医看病没问题的。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提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应该把主要人力、物力放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通病的预防和医疗上。同年9月21日,中央批转了卫生部党委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这就是农村卫生室的由来。半个世纪来农村卫生室担负着全国农村初级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的主要工作。全国一百四十多万村医坚守着卫生健康事业。开始叫赤脚医生,边种地边看病,没有工资,缺医少药,有的还利用山区中草药,为广大群众治病。使得我国人均寿命,从建国初期四十多岁提高到2017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6.7岁。这些成绩与村医的努力离不开的。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手中的钱越来越多,不论大小病,看病都去大医院,一些年轻人觉得村医看病不靠谱,其实不对的,这些年来我国的分级医疗做的不好,使得大医院人满为患。十八大以来随着医改的进程,分级医疗也逐步推开,看病要先去诊所村卫生室。小病立即治疗,大病通过对病情初诊,转入相应的大医院。另外国家加大村医的投入和建设,从人员培训,到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使得村医水平相应提高。这样使得医疗资源均衡发展。才能为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只要卫生室的医生有医疗技术,有水平,我建议有病你去村卫生室看!因为简单,方便!

像我,一个村卫生室的医生,执业医师,全科中级职称,行医二十五年,有学历,有经验,能熟练正确处理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来我这里看病,简单方便,看病,收费,配药,都我一个人,一般等候时间不会超过十五分钟,何乐而不为呢?!




才无忌大夫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村卫生室看病靠谱吗?

一,村卫生室的作用。

一线临床医生在现场,

在现场,我有发言权!

四十多年的所闻所见,深深体会到乡村医生的作用重大;他们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从村卫生室的设立至今,村卫生室在全国医疗卫生网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在最平凡,最基层,待遇最差的岗位上的乡村医生们,实实在在解决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大部分农村出生的人,有在村医看病的经历;

年老体弱的患者,腿脚不方便,上大医院需要子女服侍,耗时耗钱,因此更优先选择到村卫生室看病,原因是:便宜、便宜,方便、方便!

在防疫,疾病普查,健康管理等事务上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乡村医生走家串户!



二,村医的水平什么样?

在三十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接触的乡村医生几百个是有的,对他们的医疗水平感悟颇深。

其中大部分乡村医生能胜任本职工作,他们都是天然的全科医生。

他们的能力范围:

诊断阑尾炎;做些外科小手术,清创、缝合、包扎、换药;

静脉针技术不比一般护士差;

对上感、支气炎、肺炎等能诊断治疗;

对胃炎、胆囊炎、肠炎等能有效处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尿感、妇科病、常见传染病、皮肤病等有一定诊治技术;

有不少的乡村医生会开中药方。

对危急诊有一定的鉴别能力。

……

如上所述: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看病,还是很靠谱的。



三,乡村医生的现状。

随着老一批乡村医生的退休,一批中年乡村医生成为了业务骨干。

并不是某些人想像的那样,这些乡村医生无从业素质,无从业技能,无岗位培训和继教。

在他们当中,有不少卫校、专科毕业的,有不少中专生大专生;不少人有助理执业医师证、执业医师证;有不少人有主治医师职称;他们经历了多轮不同级别的培训;他们和那些“上级”医生一样拥有继教证。

由于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健康服务的追求提高,现今乡村医生的医疗活动在下降。

病人都涌进三甲医院了,分分钟的医疗服务质量合高吗?

大卫生服务政策导向,让乡村医生的精力都集中在:孕管、家庭签约,随访,慢性病管理,精神类疾病登记,资料上报等事务上。

不管怎么说,乡村医生和专科医生一样都是医生大家庭的成员,都是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终生的。



四,分级诊疗和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

乡村医生是分级诊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不要荒废了乡村医生的诊疗技术。




半个世纪以来农民有个头疼脑热,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在那些年缺医少药年代里,瘟疫横行传染病地方病疫情肆虐,流感大流行,麻疹大流行,腮腺炎流行,钩体病流行,……年代里)都是民间医生地方村卫生室的村医们用中草药,一根针一把草,民间单方验方不知救活了多少基层老百姓的宝贵生命,维护了基层老百姓的生命健康,除过一些特殊严重的重大疾病才可能到县医院去看病(因为那个特殊年代交通十分落后,也没用任何交通工具,都是肩背人挑抬滑竿的年代,可想而知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多么的突出)多亏有了农村基层卫生室(那时候叫医疗站)村医接诊克服了难以想象重重困难,冒着极大的医疗救治风险。现在社会上的年轻人谁能知道那一段苦难岁月,年过花甲古稀之年的老村医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年代。现在有人把这些话提出来就是一个伪命题是什么意思?不外乎就是歧视藐视贬低排挤污蔑打压这些老村医和这些民间医生们。老村医们就是被社会无情抛弃边缘化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下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卫生   卫生所   健康   常见病   医疗机构   大病   大夫   乡村   患者   水平   医生   农村   多发病   医疗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