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能及早发现孩子有孤独症倾向?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精神健康的发育障碍;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只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些患儿在7至8 个月时仍然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什么人抱他们都一样。

自闭症的18 种早期表现行为:1、对声音没有反应;2、难以介入同龄人;3、拒绝接受变化;4、对环境冷漠;5、鹦鹉学舌;6、喜欢旋转物品;7、莫名其妙地发笑;8、抵抗正常学习方法;9、奇怪的玩耍方式;10、动作不平衡;11、对疼痛不敏感;12、缺乏目光对视;13、特别依赖某一物品;14、不明原因哭闹;15、特别好动或不动;16、拒绝拥抱;17、对真正的危险不惧怕;18、用动作表达需求。

那么,如何早期识别“自闭症”?家长注意以下时间节点:

六个月大:没有灿烂的笑容或者是高兴的表情;

九个月大:没有和周围人互动的声音、笑容或者是面部表情;

十二个月大:对于别人叫自己的名字缺乏反应;

十二个月大:没有婴儿语;

十二个月大:没有和周围人姿势上的互动,比如指东西、让别人看一个东西、伸手去拿东西或者是招手;

十六个月大:没有语言;

二十四个月大:说不出有意义的两字短语(模仿别人或者是重复别人说话的不算)。

如果发现孩子同时具备以上症状中的7 种,可能就有自闭症倾向了,家长需要带孩子去看医生。




感谢邀请,孤独症是儿童青少年神经发育缺陷导致的精神障碍,患儿存在语言障碍、社交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行为,一般在3岁左右就可以确诊,疾病对患儿的社会功能影响较大,需要长期康复训练才能让病人恢复部分受损的社会功能。

这是一张婴幼儿正常发育的标志列表,我们在临床问诊过程中也会提及这些表现,如何判断孩子可能存在孤独症倾向,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这个列表;比如孩子在十个月左右,普通幼儿会在语言沟通、社会交往和动作方面有一定的体现,而在接下来的成长过程中,这些功能会不断提高,但孤独症的孩子往往会在这些方面有所延迟;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里只是一个参考,而且在每一个功能表现中,不是孩子没有符合就一定是孤独症,在这些列表中,孩子符合的项目越多,才需要我们引起注意。

哪些行为更能说明孩子有孤独症的倾向

很多患儿社会交往障碍和刻板行为会在早期出现,而使得我们容易观察到的标记大致有五种,我们可以简单记为“五不”行为。

首先孩子的目光接触异常,患儿早期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产生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比如家人在抱患儿时,孩子与家人没有眼神交流,有研究表明最终诊断为孤独症的患儿在24月龄时对于人眼部的注视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1/2。有些患儿即使可以对话,但是面对面注视仍然不正常,这就是多为的不看。

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自闭症表现之一,也有证据表明叫名反应不敏感不仅可以从正常儿童中识别出孤独症,也可较好地分辨自闭症与其他发育问题的儿童;共同注意是幼儿早期社会认知发展中的一种协调性注意能力,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因此共同注意缺陷也是"不应"的表现。

很多患儿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不会和父母撒娇表达情绪。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经常将自己的要求用简单刻板的行为来表达。

语言障碍是多数孤独症患儿的表现,家长最多关注的也往往是儿童语言问题,尽管语言发育延迟并非自闭症诊断的必要条件,其他发育行为障碍也多表现有语言发育延迟,但对于语言发育延迟儿童务必考虑自闭症可能。

最后一点就是,患儿会出现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很多患儿在玩玩具的时候喜欢把它们排成一排,或者喜欢看新闻联播、广告,喜欢表面光滑或者旋转的物体;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做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到家长朋友,大家也可以发私信给我,感谢大家的关注。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的行为及兴趣为主要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统称。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智力低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情绪障碍等问题,成年后生活不能自理、社会适应不良,致残率很高,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及精神负担。

ASD早期迹象

大部分ASD患儿在12~24月龄时即表现出发育异常,有些孩子甚至在12月龄前即有所表现。家长一般在15~18月龄左右可以发现异常,主要以非言语沟通能力等社会性行为缺陷最为显著,如缺乏眼神交流与接触,呼之不应等。其他异常迹象还涵盖言语发育、游戏技能、感觉、运动等方面,这些早期迹象使得早期筛查工具的研发成为可能。下表简要列出了ASD的早期迹象。

常用早期筛查工具

1、一级早期筛查工具,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CHAT是国际上首个早期筛查工具,主要关注18月龄幼儿的共同注意和假想游戏能力。

2、改良版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M-CHAT)鉴于CHAT的灵敏度低,有学者对CHAT进行了改良。

3、量化的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Q-CHAT)

4、广泛性发育障碍筛查量表第二版(PDDST-Ⅱ)PDDST适用于18~48月龄的婴幼儿。

ASD早期干预治疗

早期规范的康复干预,是唯一有效的手段,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儿的社交、沟通及自理能力,改善患儿预后。




在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发现一些孤独症的症状,比如:双眼不会追视一个物体,对周围的声音事物都丝毫没反应,家长叫孩子没反应等等。


还有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会发现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也依然还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不感兴趣,但却又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表现出极度专注。


我曾经和几个孩子有孤独症的妈妈聊天,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当你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他们的双眼是不是跟你对视的,所以有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的需要到专业机构进一步诊断。


大部分孩子最好在6岁之前能够给与干预治疗,这样未来也能够比较好的融入社会,一旦年龄超过12岁,改善的希望就比较渺茫了。


现代都市很多双职工家庭,父母忙着工作没空照顾孩子,而孩子交给老人照料,孩子缺少户外活动刺激,老人也很少和孩子交流,出现感统失调的孩子现在也很多,而孤独症的孩子大部分都会有感统失调的症状。


建议父母平时应该多抽时间陪孩子,多去户外活动,多交流,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也能及早发现。




感谢邀请

★走近“孤独症”

“孤独症”,一个遥远又熟悉的名词。看到这个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语言障碍、社交障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人群格格不入……这是大众对“孤独症”最浅显的了解。对于我来说,真正走近并了解“孤独症”源于一个名叫轩轩的小男孩。

2013年9月,新一届小班新生入园,轩轩进入了我的班:哭闹不止、对老师的话无动于衷、不会独立吃饭、不敢进入卫生间……几天下来,我和班里的老师就已精疲力竭,轩轩的“与众不同”也逐渐显现出来~

1.表情冷漠,对周围的一切无动于衷。

2.不能与人对视,经提醒后也只能在对方脸上一扫而过。

3.语言能力明显滞后。

☆语调刻板、怪异。

☆机械重复对方的话。例如,问:你吃饭了吗?答:你吃饭了吗?

☆会回答几个固定的问题。例如,爸爸叫什么名字?妈妈叫什么名字?(应该是训练的结果)

4.显著的社交障碍。与同伴没有任何语言的、肢体的交流(一直到大班毕业)。

5.喜欢旋转的东西,特别是车轮。会兴奋的地用手模仿车轮行进的样子,并大声讲述着什么。

6.会盯着窗外圆形的监控,自言自语、独自发笑。

7.对声音特别敏感,经常会用双手堵住耳朵。

8.不喜欢身体接触,会不自觉的躲避。

9.完全无法理解同伴的游戏活动,在人群中左右闪躲、情绪紧张。

10.不能独自小便也不会表达,会大哭不止,直到有人带他去。

11.需要喂饭,从没有表现出对饭菜的好恶。

……

看到轩轩的种种表现,我自然而然想到了“自闭症”。在搜索了解了所有关于自闭症、孤独症的信息后,我开始一次次与其父母进行沟通。无奈所有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完美的,待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认真对待时已经是两年后了。

与了解孤独症的表现相比,真正重要的是家长客观理性的态度,不逃避、不执拗、不自欺欺人,早发现、早干预!

★走进“孤独症”

真正走进孤独症源自一本书《我想飞进天空》。

作者东田直树是一位重度自闭症患者,这本书是他十三岁时写的,全书以问答的方式完成。他会告诉你,自闭症儿童会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以及如何与他们相处等等。

如果您有这方面的困扰,一定要读读这本书,它会让你在黑暗中看到点点亮光。

强烈推荐!




家长总想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也总想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但是在育儿的过程之中,除了要看到孩子的生理状态,也要看到他们的心理状态。经常看到有家长留言问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和别人不一样?是不是患上自闭症了?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说,自闭症真的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家长如果能够留心到还算比较好的,但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家长一直对这样的状态选择忽略掉,那么就可能给孩子一生带来巨大的危害。虽然说这样的疾病需要专门的医生诊断才可以确定,但是在生活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某些症状去判断孩子是否有这样的倾向。


1.社交障碍

自闭症的一大症状,那就是社交障碍。人是群居性的动物,特别是在小的时候,大家都会想要同身边的人一起玩耍,来促进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可是有自闭症的儿童是无法与身边的人正常交往的,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交障碍。不管是同龄人还是成年人,他们都无法正常与人交流。


2.关注点独特

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往往对世界的关注点与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玩耍的兴趣上,他们可能会只关注一个玩具或者某一种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无时无刻都与这种东西在一起。这可能是因为由于社交障碍,他们会把身边的玩具当作自己唯一依靠。


3.重复和规律行为

小孩子往往都是不受束缚的,这才是小孩子的天性。可是自闭症的儿童往往会重复某一个固定的动作,比如说转圈、自言自语。他们也可能表现出一些规律性的行为,比如说按时吃饭、上厕所,出门甚至都会走同一条路,带有一定的强迫倾向。

自闭症的判断,其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出现上面所说的某一种表现就觉得他一定是自闭症了,但是家长也一定不能轻视,如果发现孩子有自闭倾向,一定不能置之不理!




孤独症作为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疾病,会在孩子多方面的表现上体现出来,只要家长留心观察,都是可以发现端倪的。

首先比较明显的就是孩子社会交往方面的表现,小时候可以发现孩子对大人的表达反应不够明显,大人挑逗孩子也很少或者不会笑,没有表情,眼睛无神等等。大一些了,会发现孩子语言表达上也有问题,很晚才会说话或者根本不说话,个别孩子甚至会出现语言倒退的情况,原来会说话,慢慢却不会了,这时候要结合孩子的其他表现来判断还是是不是患了孤独症。

在智力表现方面,大部分孤独症孩子智力会有一定障碍,其中约一半的人为中度及以上智力障碍,剩下的一半中,轻度智力障碍和智力正常的孩子相当。

以上这些症状基本在孩子3岁以前就可以确诊,但也有部分孩子前期表现不是那么明显,所以还是要多方面综合来诊断,当家长看孩子初见端倪后,可以及时带孩子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挽回的几率还大一些。




台湾作家三毛年少时就患有自闭孤独症,原因是被数学老师侮辱。

她的一生经历了四次自杀。

真的好痛心,她是我最爱的作家,没有之一。

所以当我的7岁的儿子入学后,我更看重的是他心理的成长,而不是成绩。

记得有一次,班主任老师没有经过认真调查,只听片面之词而冤枉了他,并要求他主动道歉,我儿子就是不妥协,老师问什么也不说话,只是低头哭。

想起三毛的遭遇,我特别后怕,如果当时我不能及时赶到,把问题搞清楚,此事势必会成为他幼小心灵的一块心病,这样的事日积月累,开朗性格的会逆反,厌学。内向的自闭症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儿童自闭症防患比事后才发现,去治愈重要很多。

三毛是幸运的,有很温暖的家和开明的父母,长大后自闭症被慢慢治愈,但阴影却伴随一生。

而你的孩子呢?祝福你!




● 呼唤名字,孩子回应很少,多是自顾自玩。带到户外,孩子会一直在马路上、商场里自顾自跑,不能够停下来等待大人,也无法叫回,直到追上抱起才能停下。

误区:会被误认为孩子学走路比较兴奋或者难带。

● 踮脚尖走路。孩子日常行走时习惯脚后跟不落地,踮着脚尖走、跑。

误区:会被误认为孩子可爱。

● 眼神飘忽,和他人没有眼神交流。在任何环境中都没有陌生感、没有危险意识。

误区:家长和孩子非常亲昵,有的家长自身也有不关注外界的习惯,很难留意到这个细节。

● 语言发育明显迟缓,表达需求时直接用手拉着大人的手指向他所需求的物品。

误区:会被认为孩子有主见、聪明。

● 兴趣刻板狭隘。同一类事物会无休止玩下去,过分喜欢玩小汽车、玩水、玩识字卡片、玩写字,反复看电视广告。

误区:初期给人印象很专注,貌似很聪明。

● 不听指令。除了极少数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事物之外,大人无法指挥孩子完成简单的配合、互动,孩子自己没有执行能力。

误区:会被认为孩子调皮、不听话。

● 莫名笑或哭。随着年龄增大,孩子无由来的笑或哭的频次越来越频繁,且不分场合,无法控制。

误区:24个月以下的孩子笑起来非常可爱,家长不会太留意。

● 和家人、同龄孩子没有交流互动。在人际交流中,需要孩子拥有对他人的观察、关注、理解能力,理解一些基本交往规则,比如轮流、等待、交换等。

误区:家长会误把孩子的主导需求性表达当成交流。

● 没有模仿能力。孩子不能够跟随老师学习任何需要模仿的事物。

误区:模仿能力的缺失一般要在孩子送到幼儿园才会被发现。

● 自闭症一般会伴发多动,孩子无法安静坐好或站好。

误区:会被认为孩子活泼可爱、身体健康。

● 无法控制大小便。有相当数量的自闭症儿童,2周岁都无法控制大小便。

误区:家长过分照顾,容易忽略这项能力的缺失。

● 情绪问题比较突出。部分自闭儿童的情绪问题比较严重,会无缘由的哭闹,自控力差。

误区:会被以为孩子难带。

● 有经常性的睡眠障碍、肠胃消化问题。

误区:会被单一地认为是器质性问题。

● 有认知障碍、数字障碍,身体不协调、精细动作笨拙现象比较明显。

误区:会被认为“贵人语迟”。

● 没有亲密感。对父母没有正常的依恋和亲密。天天带孩子的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孩子熟视无睹。

误区:会被认为孩子性格使然。

每个自闭症孩子表现都不尽相同。但大多有以上15个比较突出的特征,如果有孩子符合特征超过50%以上,就要引起足够重视,尽早去医院筛查。不要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懂事,一味被动等待。特别是在大城市,因为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人居环境和从前不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链接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公共环境中的包容性也不容乐观,孩子自然的成长交往环境已缺失。

所以,一旦在幼时被公共环境边缘化的孩子,家长期待通过环境自然修复孩子自身成长中的缺失,基本不会实现。还有,不要轻易对孩子某项特长沾沾自喜,一定要清醒认识到,未来孩子要经过大量的学习,才能胜任成年后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孩子成长初期,听指令的能力最为关键。

家长要注意,在孩子养育中,不要以孩子为中心过度服务,不要盲听盲信“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孩子守规矩、有礼貌、懂规则的好习惯要从小养成。

现在我家宝宝已经上中班了,我开始给她找一些app来对她辅导学习,英文类的还没找到,但是识字类的我有特意买一个,我先自己试玩一遍,觉得比较好操作,有趣味性,才让她试玩一下,看她喜不喜欢,叫《猫小帅学汉字》,也没有天天教她看,但她隔一段时间会要求自己要看,当走在街上看到哪个认识的字,她就会开心的指出来 ,然后回来查看自己读的对不对,如果她不想看我们也不强求。到现在,已经能认800个字了呢。




自闭症,这个世界难题,越来越多的出现的人们的视野中,被诊断的自闭症孩子也是急剧增多,每个被诊断的孩子家长都可能会被告知这样一句话:“早发现,早康复”那么到底什么是自闭症?如何做到早发现呢?

一、什么是自闭症谱系障碍

自闭症是以社会交往障碍、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为主症的常见儿童行为发育疾病,自闭症现在成为“自闭症谱系障碍”,是因为自闭症儿童的表现有轻到重呈现连续发布,而不是单一的表现,他们无论在社交障碍、交流能力、狭隘兴趣和刻板行为、感觉敏感性以及智力高低等特征上都是轻重不一,呈现类似于光谱分别,故称为谱系障碍。

二、如何早发现

“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会走”是最经典的育儿俗语。意思是婴儿三个月时会翻身;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来回滚;八个月会爬;一岁会走。这句话与现代医学理论基本是一致的,能有效地帮我们家长确定一些孩子生长发育的一些标志性事件

自闭症儿童也是可以从小发现一些生长发育异常现象的,下面就详细列举儿童生长发育各阶段的标志事件。

  1. 2-3个月:正常儿童你逗能时间会微笑,但是自闭症儿童几乎或很少有微笑,不会以笑应答。正常孩子这时间会用眼睛观察大人,会对移动的物体感兴趣,自闭症儿童则很少注视别人。

  2. 4-6个月:正常儿童开始分辨熟悉的面孔,喜欢和亲近的人拥抱,6个月左右叫名字有应答,会咿呀回应,自闭症儿童对亲人冷谈,没有情感,叫名字无应答,像聋子一样。

  3. 7-9个月:正常儿童开始喜欢和人玩耍了,喜欢互动游戏,可以用哭、笑表示喜欢和不喜欢,对陌生人有畏惧,自闭症儿童则对人缺少兴趣,更喜欢一些无生命的物品,不会玩玩具,不理解面部表情,如鬼脸、笑等,对陌生人也没有恐惧。

  4. 10-12个月:正常儿童已经懂得“不”、“给”、“再见”等词,可以把物品和名字配对,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和自己配对,有假装游戏的能力,会用摇头表示不愿意,挥手再见等,但是自闭症儿童不理解语言的含义,听不懂被人的话语,也不会玩假装游戏,也不懂摇头、挥手等手势语言。

  5. 13-18个月:正常儿童已经可以模仿人的行为或者声音,可以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等简单词,可以执行一些简单指令,会用手指需要的东西,自闭症儿童不会或者很少有模仿能力,大部分不会说话,不会用手指物,只会拉着大人手去帮助他。

  6. 19-24个月:正常儿童已经回表达同情,会扮演游戏,喜欢和小朋友玩耍,能记着熟悉的人或物品,会说短语,简单指令可以服从;自闭症儿童对周围仍然是漠不关心,喜欢独自玩耍,对同龄小朋友没有兴趣,也不玩假装游戏,语言再落后一步。

  7. 36个月:正常儿童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能操作机械玩具,会角色扮演,可以和别人进行语言交流,会使用你、我、他等词,能听从两到三步指令;自闭症儿童情感反应淡薄,不看看大人脸,不和小朋友玩,不参加合作性游戏,不会玩躲猫猫,不能用语言表达需求,不能正确使用你、我、他。

这些都是儿童在正常发育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如果发现有不符合情况,还是要留意观察。

这些看着比较复杂,我们来看一个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研究者总结的一些特征供参考:

  1. 到6个月大,孩子还没有出现大笑或者其他热情、愉快的表情

  2. 到9个月大,孩子对声音、微信或其他面部表情仍没有互动式的分享

  3. 到12个月还不会咿呀学语,还不会做手势,如:用手指物,给他人展示东西、伸手够东西等

  4. 到16个月还没有语言

  5. 到24个月还不能说出两个单词组成的有意义的词组

  6. 在任何年龄出现的语言、社交能力的退化。

这也是自闭症早期的一些症状表现。由于儿童发育不是标准化作业,每个孩子都会有差异情况,我们家长也不要已到年龄出现哪些不符合的就担惊受怕,一些孩子也存在发育迟缓情况,如何需要诊断,还是希望到儿童发育门诊进行确定为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孤独症   自闭症   月龄   家长   发现   孩子   社交   误区   症状   倾向   障碍   东西   能力   语言   儿童   喜欢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