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上一年级,数学测验才考3分,到底什么原因呢?

看到这张试卷,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年级学生写的,总感觉像是幼儿园中班或大班孩子的杰作。可是细看又不像,因为从答卷笔迹来看,幼儿园不可能做这样的测验练习。但是从试卷答题细节来看,反映出不少问题。

第一,这个小姑娘心智发展最多达幼儿园中班水平。最简单的印证就是从书写用笔来看,这个孩子用两种颜色的笔来答,根本不知道考试的要求,这说明孩子虽然人上一年级了,但是思维理解能力非常弱。再从对知识点掌握来看,数比较大小没掌握,基本计算没掌握,根据图形列算式没掌握,结合题意发现规律没有掌握,数的顺序没有概念,等。

第二,孩子学前教育几乎是空白,不具备读一年级的能力。正常来讲,只要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平时在家里多和孩子说话聊天,或者做亲子阅读,就能提高孩子基本认知和理解能力,再加上读了三年幼儿园,基本上能做到孩子上一年级时,听懂老师的话,跟上教学的节奏,但是从这张试卷来看,学前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

第三,建议家长让孩子休学在家,家长从基本能力抓培养。如果想让孩子具备一年级学习能力,必须要从听、说、读、写、辨几个关键处下手,花一年的时间培养孩子听觉专注力和理解能力,做好口语表达训练,让孩子能突破说清楚话这一关,结合识字兴趣和阅读兴趣培养,提高孩子听读和朗读的能力,结合生活常识认识数字和图形,做最简单的计算。

第四,家长不要盲目焦虑,如果有必要请家教老师来教。从孩子目前的实际能力看来,说明家长本身育儿能力太差,不具备教孩子知识的能力,因此,如果家长想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建议你请有经验的家教老师,从零开始教孩子。当然,有必要提醒一点,要带着孩子去做一下智力测试,看看孩子智力到底有没有问题。如果排除了智力因素,那就踏踏实实地做基本能力培养吧。

以上几方面,仅供家长参考,因为我没有机会见到孩子本人,且不了解你的家庭实际情况,没办法对孩子进行观察和评估,只能在这里给出有限的建议。




我说一下我女儿的学习经历,供题主参考。

我女儿今年16岁,她是年底出生的,所以我在她没满6岁时就找朋友让她提前上学了,因为我哥哥家的小孩也是提前上学的,小孩没有任何的不适,学习也跟得上,导致我一厢情愿的认为女儿也可以的。

哪知道一段时间下来,老师总打电话给我告状,上课不认真听课,不讲话就是爱走神,每天晚上我的时间几乎都是花在辅导她做作业上了,特别是教做数学作业,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她的老师说的教得想哭是什么感觉,就算如此,她一年级学期结束,数学也才考了54分,语文刚刚及格,一度让我怀疑她是不是智商不够。

我带着她到医院去测了一下智商,我擦,结果是110,医生说中上水平,根本不是智商问题。

后来我和老公讨论,是不是因为年龄太小了,心智不成熟,思想里还没有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种概念。然后我们决定让她换所学校重新上一年级,直到现在我都还在庆幸当年的这个决定。

换学校重新开始后,因为一年级的知识她都是学过的,虽然没有学好,至少眼熟啊,再学起来就没这么难了,考试成绩没有以前那么不堪了,慢慢的她也有了点信心,到小学毕业她的成绩在班上都是前几名的。

整个初中她的班级排名从初一的11名,到初二的8名,初三就一直在前五名内打转。

她现在读高一了,考起的是我们这里的示范性高中,这次半期考试班级排名17,年级排名326名,她们整个年级有一千多人。

我总结了一下,主要还是要家长的陪伴,学校里老师要面对那么多的孩子,不可能有多少心思专门放在你一个孩子的身上。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大人的耐心,哪怕你感觉要崩溃了,也不要对孩子口出恶言,另外大人长期的陪伴做作业,也会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很重要的事,她会下意识认真对待学习。我陪女儿做作业一直陪到初中毕业,虽然后面初中的知识很多我已经还给了老师,不能再辅导她功课,但女儿说有我在旁边,她感觉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陪伴的另外一个意外之喜就是我和女儿的感情非常的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她们同学经常有的叛逆行为,她什么心里话都给我说,就连她暗恋她们老师她都告诉我。

这就是我女儿的成长过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儿子也是一年级,之前幼儿园说实话我真的没有教他什么,只有玩~9月份开学那个月我也急啊!怕他跟不上,因为认字有限跟他说题他会做,不说题就停在那不动,又不主动问老师急死人了,不过他们测试了很多试卷,只有一次数学语文都是考了74、75分,回来他自己哭得很伤心,之后我跟他加强练习,他的成绩没有说最好也有中上,这次期中考数学97分语文94分,不理想不过我也满意了,因为我们是慢慢后面跟上去的,数学是不认真看题扣了两分,还有就是漏了一题扣了一分,小孩如果知识点会了就不怕,就怕说他没有理解课本上的知识,那就要认真对待了,还是要多出些题给他做或者买练习题给他做,家长还是要跟上跟他说题意,慢慢的就会好的现在小孩都很聪明的!




强烈建议休学一年!

心智不成熟

虽然孩子年龄是够了上学的年龄,但是根据题主说的孩子的表现情况来看孩子应该是心智还没有发育到适合上学的阶段。

而且就目前孩子的表现和成绩来看,这个学上的会让孩子非常辛苦。

与其这样,真不如把孩子接回家,用一年的时间针对性的训练一下。

毕竟在学校里,老师是不可能有时间给你孩子单独的、特殊的照顾,毕竟没有老师能够一整天都守着她不是吗?

而孩子这种状态也是很难融入到班级里去的。


不要愁,日常多鼓励和引导

如果孩子没有生理上的问题(比如孤独症什么的)那么你就大可放心好了!

这种表现属于常规表现,虽然这样的孩子并不多,但是绝对不用担心未来的。

我前面建议你让孩子休学一年然后在家里辅导辅导孩子,如果你不能接受,坚持希望孩子继续上下去的话,那你必须要做很多的工作才行:

1、不要总是告诉孩子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要带着孩子去一起做,教会孩子应该怎么做。

2、生活中少点包办,多点体验,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到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中来。

3、你要又足够的耐心陪着孩子读书、识字、做作业,孩子不懂不会没问题,你要变着法子让孩子去理解,这个工程量可能会比较大,但是一定要坚持!

4、孩子在学校如果实在是无法控制自己,那么你可以申请去陪读一下试试看。

5、千万不要训斥孩子,说句不好听的话,孩子今天之所以这样也是离不开你们当父母的失职所导致的!因此不要用自己的错误去惩罚别人。多理解,多鼓励一定会慢慢得到改善的!




从卷面上看这个孩子可能没上过幼儿园。或者是这个孩子开智晚,也就是智力发育滞后。

这张考卷上的题目都是10以内的加减和10以内相邻数。这些数学知识幼儿园大班都学过了,孩子若上过幼儿园这些题目应该不是难题,不应该考3分。

若没上过幼儿园,那家长只能辛苦点,给孩子多辅导补课。

若是智力发育滞后,可以向户口所在地申请缓学,那孩子可以先回幼儿园再读,等明年再上一年级。

单次考试虽能说明一定问题,但不能给孩子下结论。家长先积极辅导。且等几次考试后再做是否缓学的决定吧




家长,你不用愁啊!我要说一句,上课不听讲,你家孩子一定很可爱。这个是正常现象。首先,你查一查你孩子识字吗?可能字不认识,就理解不了。然后,如果字认识,那就是题目没有理解,这个也好解决。你耐心的给她讲解以下,可以用题海战术,各种方式讲解,直到她理解为止。

你要知道,有些孩子在读书初期,脑袋还没开窍,可以说是大脑在初期有些发育过慢,但是后期会变正常的,我以前和你孩子一样,幼儿园开始,就被老师判了死罪,读书无望,一年级也是倒数,二年级还是倒数,小时候,我奶奶带我的,她没文化,也交不了我。现在想想,我小时候也是蛮拼的,天天拿着作业本问一些高年级的同学,我是男孩,从小和高年级的人玩,他们也是学渣,不过还是能教我几题的。

一直到四年级左右,剧情就反转了,数学神一般的反转,天天和班里的学霸争谁聪明,对数学作业本里的附加题特别感兴趣。因为那段时间里,我的脑袋就突然开窍了。初一的时候,由于英语老师讲的好,学英语也学出门路,一下子开窍,英语也特别好,由于英语好,间接带动了语文,就这样,屌丝逆袭了!我爸打算我初中毕业,就让我去学个技术,打工去的,结果一不小心,大学已经毕业了。




看到这个孩子的试卷,我想起了我班里同样的一个孩子,她在一年级的时候考9分。后来因为家庭原因转学走了。

孩子跟着自己的继父回了老家学校,人家倒是接受她了,可是一看成绩那么差,也不好好管她,也不叫她参加考试,因为才去的,学籍没过去,考试都不准她考试。后来又转回来我的班里。以前就差,现在是更差了。每天上课也听不会,在那里神游,或者摆弄自己的东西。前几天期中考试,也没有考几分。

看到这样的学生,老师真的崩溃,怎么教都教不会。

题主说的这女孩,我认真的看了看这孩子的试卷,这根本就不叫试卷,完全是孩子在信手涂鸦。她没有考试做题的意识,一二年级答题是用铅笔做题,三年级以上才可以用碳素笔来答题。她却是用彩笔涂鸦。孩子的老师也跟家长沟通了,说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就在那里玩,我行我素,在高明的老师也教不会不学习的孩子。再说班里面那么多孩子,老师不可能只盯着你家孩子教。老师能跟你沟通孩子的情况就不错了。

家长听了老师的反馈,你做了什么?你有关注过自己的孩子吗?说的不客气点,这孩子的答题水平连幼儿班的小朋友都不如,你每天陪伴孩子,那她的情况作为家长你不清楚吗?还用人家老师来告诉你吗?

如果这孩子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年龄来上学的,不是提前上的,那么这孩子有过学前教育吗?一般孩子会有三年的学前教育,虽然现在不提倡幼儿园里,教小学的东西,但是通过系统的三年的幼儿园的学习,答这份试卷一点问题都没有。

很多一年级的孩子为什么在考试的时候能够绝大部分的拿到100分的成绩。首先是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的结果,再就是一年级上册跟幼儿园学的知识紧密衔接,没有深化多少,老师稍稍点播,孩子们就会心领神会了。而这孩子的题达到这种程度,如果有过学前教育,那么家长在以前都没有发现自己孩子学东西很费劲吗?

如果年龄和其他孩子一样,那么这孩子的心智一定有问题。友友们不要觉得我一说心智有问题,就是说这孩子傻,弱智的意思。但是人的大脑真的很神奇呀。它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学的很快,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学起来没动力,没效果。这孩子不就是吗?

一般孩子经过老师的提醒就会醒过神来,重新进入课堂。可是这孩子对老师的提醒充耳不闻。显然一点也不感兴趣。那你说这孩子还能学会吗?

家长着急的心情我理解。谁家孩子开始上学了,都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就算不要求啥出人头地,但是功课怎么也得跟的上吧。其实友友不是个很细心、很负责的家长,我不信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你没有发现过她学东西慢?如果你没有发现过,你就更不是个负责的家长了。或许你被爱蒙蔽了内心,你觉得自己的孩子还很不错。或许你看到了你孩子学习以外其他的优点了,但是单看现在你孩子的成绩,她在学习上是没有优势的。

至于说家长问的怎么办?

我给出的解决方案有这么三种:

一、孩子如果真的比别家孩子小,或者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上过幼儿园,客观上或者人为的原因造成成绩低下,那么建议办理休学吧。留级的道路不行,因为不准留级,只有办理休学,在复学就可以留级了。但是前提是休学一般需要病例证明,有医生的建议才可以休学,这是家长要考虑到问题。

二、孩子真的智力有问题,这也有可能。其实家长你自己要看清楚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真的属于智力有残疾的,可以去做个鉴定,看看到底属于什么水平,国家对于智力残疾的孩子是有补助的。家长也要多加帮助这样的孩子,也许将来他们考学没有希望,但是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擅长,要她学会一种技术来傍身,做为养活自己的一种能力。

三、没有智力原因,就是开窍晚,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或者说就不知道学习是怎么回事。还处于懵懂的状态,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那家长现在不好好出手帮助孩子更待何时。不要听别人说什么静待花开的类似心灵鸡汤的话,人家开花了,你还没有长叶子,人家成熟结果了,你才开花,一场突然的秋霜,就会把你刚开的花打得七零八落。所以不要说什么静待花开。一定要及时的帮助孩子,要他跟得上大家的步伐,就算现在做不到最优秀,但是也不要被落下的很远,因为一步跟不上你会步步跟不上。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也不知道题主是否认可,如果有什么想沟通交流的,可以留言哟!期待友友们的留言!




我是育渔寡欢,一名普通教师,一名曾经担任过一年级教学的普通老师,我来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孩子上一年级,数学测验才考3分,家长很着急,老师恐怕也要崩溃。我特意看了一下题主的描述和试卷,不禁想起了一个我曾经班上的孩子,与这种情况如出一辙,最大的原因是注意力不集中,迟迟进入不了学习状态。

先说说曾经的那个学生的状况。那是个初看起来很乖的孩子,刚上课时我发现他的表情总是很单一,一提问才知道他不知神游到哪里去了。一般过了十五分钟,就会发现他虽然坐着,但不停的摆弄自己的小东西,如橡皮擦、尺子、铅笔等,明显坐不住,当然教室里其他学生也有坐不住的情况。这时,我会停下来,用口令提醒:123,请安静,321,坐端正,多数学生会重新静下来,这个孩子却依旧没什么改变。单元测试一直保持个位数,我私下找孩子了解过多次,如数数,开始几个数没问题,突然会毫无先兆的断片,一下不知跳到哪里了,看图列式题,根本不去看图数图,想怎么列就怎么列。经与家长沟通幼儿园及日常生活表现,排除了智力因素,属于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后在家长配合下,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专注力训练,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题目提供的图片看,应该是一年级10以内加减法计算章节的内容,做题也与上述孩子类似。

该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首先家长要保持平和心态,淡定,淡定,再淡定,要有静等花开的耐心,其次才是采取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方法去加以改进。

在纠结中淡定,是家长面对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不如意必修的课程。

无论在什么学校,学习困难的学生始终存在,这是家长必须面对的客观现象。形成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既可能与学习兴趣有关,又可能与习惯有关;既可能跟学生智力因素有关,也可能与教与学的行为有关。尤其是在一年级,各种状况会更多更复杂。 一年级上学期是幼小衔接最关键的时期,对于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来说,是很重要的节点。有过一年级任课经历的老师都知道,一年级最具挑战的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生管不住自己。自从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后,幼儿园教育以游戏、活动课为主,组织形式和孩子参与形式都相对宽松灵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形成规则意识。

到了一年级后,往往很多孩子最初不适应小学的生活,一节课到一半就开始坐不住,有的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开始讲话、有的相互打闹,甚至随意走动,课堂乱成一团。而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长有短因人而异。这时家长与其焦虑学生学得怎么样,不如静下心来,配合老师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有意识的训练,直至学生能够接受学校的规矩,能够将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然后再循序渐进将重心向学业转移。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一些小技巧:

1.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 一年级学生很多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影响孩子学习的重要因素,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孩子学习困难。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大约20分钟左右,而小学课堂一般是四十或四十五分钟,要让孩子安静坐下来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往往也会出现,过一会儿就走神或坐不住的的情况,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锻炼。让孩子专心做好一件事,或者冷不丁让孩子复述刚才家长讲过的话,看孩子注意力是否集中。

2.树立规则、规矩意识。 小学是孩子真正意义上学习的开端,课堂纪律是孩子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当然,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而能否适应的好,跟家长在之前的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的规矩、规则意识密切相关。比如让孩子遵守时间约定,做事时保持安静,还有生活、礼貌上的一些东西,包括向老师问好、注意下课去上厕所等。

3.适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孩子的抗压能力,树立学习信心。 对于学习,不是每个孩子都感兴趣,也不是每个孩子都顺利。在学习中总会遇到挫折、困难,这个时候就必须锻炼和帮助孩子战胜学习上的困惑,先适应,再培养兴趣。

结束语: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牵动着所有家长的心。故而,孩子的教育更需要理性平和的心态,更需要有静等花开的耐心。

你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




孩子要从基础抓起了,大人要有耐心,不能太着急。

1、 产生学习兴趣

对孩子学习的内容,要学以致用。尽量用在实际生活中,或者创造情景进行练习。

比如学了数字1,在家里找一找那些物体像1,把能找到的都找出来,锻炼了孩子的发散思维。

学了10以内加减法,去超市时,可以趁机考考孩子。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不给孩子增加负担,会激起孩子更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看孩子厌烦了,就立马停下来,等隔一天找机会再教。



2、 培养注意力

幼儿园的课堂,最多25—30分钟。而上了小学是45分钟。注意力集中得时间一下长了近一半。会听课的孩子,就能学到吸收更多知识。

在家里,可以通过拼积木、画画、做手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鼓励孩子把刚学的知识,复述。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3、 提高计算能力

一年级数学主要考验孩子的计算能力。大量练习,可以让孩子掌握更熟练。不是单纯枯燥的做题。

故事教学法:运用孩子喜欢的动画人物、爱吃的水果、蔬菜、玩具,穿插在故事里,进行加减运算。

课件教学法:家长也可以自己制作Ppt,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做一些变花样的连线题、应用题。

卡片教学法:把小动物计算的题写在卡片上,让孩子纠错。孩子当小老师时,他也会更加专注,培养孩子的换位思考能力。


4、 大人心态端正,戒骄戒躁

学习的过程,难免会遇到不开窍的时候,需要大人更耐心的帮助孩子,赶上正常进度。

有时候会出现滞后性,比如今天教的知识,当时不明白,过了几天,孩子自己就想明白了。

当孩子表现好时,要进行鼓励,孩子就会更有信心。

大人的心态要好,不要太着急,给孩子学的太多。一天就学一个知识点,慢慢地孩子就跟上来了。当孩子掌握更多时,再适当增加知识量。

孩子的成绩,需要大人的用心、耐心、恒心。没有笨孩子,只有不懂孩子的父母,祝愿孩子早日取得理想成绩。




这主要是与孩子的数学准备能力不足。

数学准备能力,是涉及孩子学习数学的基础算数能力,包括顺利的数数认识计算符号学会比较、分类、排序认识简单图形培养时间观念认识钱币能独立完成小数额的购买任务,培养数学感知能力。

1、顺数一百不含糊 算术基础是数数

顺数一百不是简单的“顺口溜”式的从1数到100,就说明孩子的数数能力很好了,而是孩子能够做到点物数,即用手依次点着一个个物体,数有几个。例如点数路上有几颗树,点数楼梯有几个台阶等。

上学前的孩子一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能口头数到100,能从中间任意一个数起接着数。

  •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20以内的实物(如糖果、玩具等),排除物体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干扰,并说出实物的总数。

  • 能从10倒数到1,能从10以内任何一个数倒数到1。

  • 能按实物数或言语提示取出同样多的实物,例如:请你拿出12块糖果放在桌上,孩子能做到。

  • 能够以一个数(如2,5,10)作为计数的单位按数群进行口头计算(如5,10,15,20,…)。

若孩子无法完成以上事项,家长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数数演唱数字歌看图数数等方式进行提升训练。


2、数学生活常对应 加减乘除分得清

对应关系:指人们对两个不同元素之间建立对应联系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例如:“妈妈买了7个苹果、5个梨。苹果比梨多几个?”为了方便理解,老师会把实物一一排开,一个苹果对应一个梨,孩子们就能很快发现,有两个苹果没有与梨对应,所以苹果比梨多2个。

提升孩子的对应能力,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感知对应关系,比如:数数家里有几个人吃饭,需要几把勺子、几双筷子、几个碗,然后让孩子一一对应的摆放碗筷。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物体的配对活动,比如:整理成对的袜子、钥匙和锁头是一对、毛巾和脸盆是一对、雨伞和雨鞋是一对等。


3、幼儿园里学比较 数学基础打得牢

比较思维:指在思想上确定对象之间异同的思维过程,是确定有关事物共同点与不同点的能力。借着对大小的区分,孩子能理解量的概念、量的变化,寻找事物的相同和不同,比较事物的各种属性等。

小学各年级数学考试最常见的题目就是比大小,数学比较在学习数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数学比较的内容有很多,比较物体的一些特征:大小、长短、高低、宽窄、粗细、颜色、轻重、形状等;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比较物体的空间位置等。

培养孩子的比较思维和比较能力,家长可以通过相关比较概念的教学观察生活中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等。


4、大数化小早准备 方法习得由分类

分类:指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分类活动可帮助幼儿感知集合的意义,并逐步形成关于具体事物的集合概念。

幼儿的分类能力有明显的年龄差异,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3岁左右的幼儿对物体的感知是笼统的、模糊的,他们分不清物体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不能按照某个物体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 第二阶段:4~5岁幼儿已能初步识别物体的某些特征和属性,也能根据物体的某些明显特征进行分类。

  • 第三阶段:5~6岁的幼儿不仅会按照实物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进行分类,而且还开始按实物的用途特征进行分类。

判断孩子的分类能力是否达到入学水平,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测查:

  • 会按物体的一个特征的肯定或否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如在有10个各种形状的集合图形中能分出是三角形的图形有几个,非三角形的又有几个。

  • 会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如让孩子在众多的玩具中找出既有红色的又有圆形图案的玩具。

  • 会多角度分类。如可利用扑克牌让孩子至少用4种方法将牌进行分类,并能说明理由。

若孩子无法完成以上检测,家长可以通过图片分类游戏物品整理找出不同类型的物品等练习进行提升训练。


5、数学常要比大小 排序准备很重要

排序:指根据一组物体的某种特征(长短、高低、大小、多少、重量、高度等)的差异或按某种规则(如从长到短、一长一短、两长一短等),按顺序进行排列。

上学前的孩子在排序上一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能按照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量的差异进行排序。

  • 能将物体按一定量的差异,从两个方向排列成递增或递减的顺序。

  • 在按等差关系排列的物体序列中,知道任何一个元素的量都比前面一个元素大,比后面一个元素小。

  • 能按不同的标准对同一组物体进行排列,知道比较的标准不同,排列的结果不同。

  • 能利用一个中介,用传递方法进行排列(如告诉幼儿有3个球,红球比黄球大,黄球比绿球大,看孩子会不会将3个球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

  • 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若孩子无法做到做到,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按大小排序按多少排序按高矮排序按长短排序按粗细排序等培养孩子的排序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数学   孩子   数数   物体   测验   注意力   试卷   智力   幼儿园   特征   家长   原因   年级   能力   老师   知识   考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