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2-3个字证明你来过贵州?

山连山,几乎无平地!




我对贵州印象最的是:乌蒙大草原,百里杜鹃,黄果树瀑布。贵州景色优美,风景迷人。




如果用2—3个文字证明,我觉得应该是一言难诉。或者叫根本无法表达清楚。

我的家在重庆,工作在广西南宁,20多年来,由于交通的逐渐发达,还有自己个人喜欢自驾游,经常开车从南宁回重庆,然后又从重庆返回南宁,经过了无数次贵州。

贵州是一个完全的内陆省区,既没有沿海城市的发达,而且是一个多民族的高原地区。以前,贵州在人们的眼中,就是贫穷落后的贬义“贵州山”,来说明贵州的落后和穷困。

如今,贵州改变观念,积极配合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新科技,同时向贫困宣战,经过十几年的奋斗,贵州已经变化特别大,昔日的“贵州山”,已经成为周边省市自治区夏天旅游纳凉的好去处。

特别是贵州的贵安新区,跟以前的模样都不一样。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0多家入驻。安顺的农家乐产业成为外省学习的榜样。

世界最大的光电太空望远镜落户在贵州平塘。贵州省率先在全国启动每年在6月至9月对外省的旅游促进优惠,吸引了四川,重庆,湖南,广东,广西的大批游客享受高速公路和旅游景区景点的半价优惠。近些年来,贵阳市的变迁,极大的改变了人们对贵州的老眼光和看法。

号称云南贵州广西金三角的兴义市(一个县级市),如果没有“贵州醇”推广,如果没有地球上美丽的伤疤马岭河大峡谷,万峰林,万峰湖等著名的旅游景点,如果没有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政在兴义的施政,可能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如今,贵州兴义市已经是一个花园城市。






孙庆国试答:请用2-3个字证明你来过贵州?

仡佬族。

1、居住地:仡佬族集中聚居在贵州省北部的务川和道真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其余分别散居在安顺、平坝、普定、关岭、清镇、正安、凤岗、松桃、黔西、六枝、织金、大方等二十多个县市。

2、族源:同古代僚(lǎo)人有关,民族语言为仡佬语,属汉藏语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仡佬语崇拜祖先, 奉祀竹王、蛮王老祖、山神。

3、语言:仡佬语属汉藏语系。在语音系统上接近苗语,在语音、语法上有个别现象又近壮、侗语。它与苗瑶语族语言和壮侗语族语言都有少量的同源词。

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把仡佬语族看成汉藏语系中一个独立的语族较合适,其名称可以叫僚语族或仡佬语族。仡佬语分四个方言, 习惯上称为"稿方言"、"哈给方言"、"多罗方言"和"阿欧方言"。仡佬语的各方言之间差异较大,并呈现犬牙交错的方言土语分布。一个县往往有几种仡佬语方言并存。在语言使用方面,只有贵州省的平坝县大狗场、安顺市西秀区的湾子寨、黑寨、普定县的新寨、关岭县的麻凹、六枝的居都、大方县普底乡红丰村、云南省麻栗坡县月亮湾和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三冲仡佬族语言较为完整。据调查,当前完全或部分地以仡佬语作为母语的仡佬族最多不超过6000人,大约只占仡佬族总人口的1.1%。绝大多数的仡佬族使用汉语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也有少数成员会讲当地的苗语、布依语等。仡佬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普遍使用汉文 。

3、建筑:房屋的高度喜欢选取尾数为八的尺寸,以中柱为例,取一丈六顶(尺)八,其余依次类推,其实是选取谐音,表达对家庭的美好愿望。房屋的式样有独间、二间、长三间、长五间、两重堂、三重堂、三合院和四合院等。除独间、二间外,其余的房屋都是以位于正中间的一间作中堂,设家龛,专门用于祭祀、会客,一般不铺设楼板。两侧的房屋称为"小二间",通常分隔为前后两间,前面一间作厨房,后面一间作卧室,多有天、地楼板,地楼约高一米,搭梯而上。地楼底下可贮放杂物或者作鸡鸭舍。中间堂屋比两边卧房和厨房要凹进,形成一个厅口。有依山建"吊脚楼"房者,设栏杆走廊,楼上住人,楼下作畜厩。过去多为土木竹结构的草房,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农村住房日益改善。20世纪70年代石木结构的房屋盛行一时。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都修建砖石结构的瓦房和楼房,在交通方便的地方,钢筋混凝土的多层楼房逐渐兴起。

4、服饰:清代及其以前,服装多为家织麻布染青蓝二色制成,男着无领长衫,抄襟,长至膝下,袖大而短,常束腰带,劳动时撩衣前后一角扎于腰间。

女衣短装,抄襟,缀花边。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十九世纪中叶,仡佬族妇女上衣短仅及腰,袖背上绣鳞状花纹,下穿无褶长桶裙,整个裙子分为三段,中段用羊毛织成,染成红色,上下两段多用麻织,一般有青白色条纹,外罩青色无袖长袍,长袍前短后长,均绣有花纹,穿时从头上套下,脚穿钩尖鞋。民国以后,各民族文化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审美观随社会发展而逐渐改变,无论男女老少,服饰逐渐与当地的汉族一致。如今,仡佬族的日常服饰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各种式样纷繁。质地从单纯的棉布、涤卡发展为毛料、麻纱、涤丝等,农村的仡佬族群众也是一季多衣,只有在各种节日庆典中才会特意穿戴本民族服饰

5、在饮食上,主食以玉米(山区)、稻米(平坝地区)为主,其次是各种豆类、麦子、荞子及薯类,喜吃酸辣食物和糯米粑粑等。仡佬族副食中,以糯米糍粑为珍贵食品,年节打粑"祭祖",喜庆待客,端阳送亲家,重阳献新送亲友,这一习俗一直保存至今。

咂酒也是仡佬族的特色饮食。制作时以玉米、小麦、小米、高梁为原料,经过煮熟以后,发酵装缸。装缸时,先用两根手指大、约一米长的水竹竿(其中一根用火燎抈弯),除顶端留一竹节外,其余竹节打空,插入缸中后再密封。密封的时间越长,酒味越醇浓。饮用时,将顶端的竹节打空,直竿进空气,弯竿作吸具。无论筵席或平时待客,都按照老幼尊卑依次吸吮。民国《正安县志》稿有"万颗明珠一瓮收,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的诗句记载。

油茶的制作也很特别,先用猪油于锅内爆炒青茶, 然后掺水熬煮, 待水微干, 用木瓢搡茶成糊状, 曰"茶羹"。饮时,视饮量及浓淡, 将茶羹用猪油煎炒少许, 掺水煮沸, 再放猪油、油渣、食盐、花椒、熟芝麻、黄豆、花生粉, 即可饮用。其味浓烈喷香, 别具风味。今天道真的油茶已形成系列, 主要有油茶鸡蛋、油茶汤圆、油茶稀饭、油茶面条等。

6、节日:仡佬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祭山节"、"端午节"、"吃新节"、"中秋节"、"重阳节"、"牛王节"、"敬雀节"、"捉虫节"等,其中最隆重的莫过于过春节。春节期间,仡佬族同汉族一样,也要祭祖,全家守岁,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各地的仡佬族除夕须打糯米粑祭祖,各地所供粑的大小数量不一,有的用一个大的,有的在大的上再加三个或四个小的,有的是三叠,各有3、5、7个粑粑。以粑供祖的时间不同,有的供到初一,有的供到初二,有的供到十四。"敬雀节"也称"爱鸟节",石阡县每年五、六月间都要举办。




茅台酒,难怪昨夜春梦好,原是今霄品佳醪。游子东去又南北,不负盛名茅台肴。




贵阳肠旺面




谢谢邀请。如果用2-3个字证明来过贵州,那就只好用十张图片说话了,主要概括一下贵州的十个著名景点!(具体内容就不详细介绍了,去过的人都知道)

第一:遵义

第二:赤水

第三:金坡

第四:梵净山

第五:黄果树

第六:小七孔

第七:大七孔

第八:肇兴

第九:镇远

第十:西江




曾赴黔。――――对不起,老师,您不让我多说话,我也就只好用这三字回答您了。




黄果瀑布惊天下。




贵州省市旅游大省,用2—3各字来形容,有点苛刻。为了证明来过贵州,用2个字形容就是“山多”。如果用3个字形容就是“山真多”!

贵州位于我国的大西南,处于云贵高原的东部边缘,全省几乎全部是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其山之多可见一斑。根据资料,贵州的山地和丘陵面积占了全省92.5%。

贵州的简称是“黔”,所以,就想起了初中课本上曾经学过的课文《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至山下......”。

这篇文章其实也形象地说明了贵州的山多。因为山多,所以路不好,只能“船载以入”,驴作为庞然大物,想进入贵州,竟然没有驴可以行走的路,只能用船运进去。说明贵州除了山,就只有水了。其次,“至则无可用,放至山下”。又说明贵州能存放驴的地方只有两处:山上和山下。山上不适合,只有放到山下了。

贵州山多,自然又山多的好处,有山就有水,山水是旅游业最基本的要素。有山有水的地方必然有美丽的风景,所以,贵州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山地旅游大省和山地旅游目的地。失也在山,得也在山。

贵州的知名旅游景区不胜枚举,其中5A级景区有黄果树瀑布景区,百里杜鹃景区,荔波漳江景区,龙宫景区,梵净山景区,青岩古镇等。

除了5A级景区,贵州还有二百八十多个A级景区,以及众多的宗教古迹、红色旅游景区等,少数民族民俗村等。

少数民族风情游有著名的西江千户苗寨,红色旅游经典目的地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的经典战役发生地,茶马古道、茅台镇品尝国酒等等,任意一个都是响当当的旅游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仡佬族   兴义市   贵州   西江   藏语系   仡佬   贵州省   语族   油茶   旅游   竹节   景区   重庆   方言   语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