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里打仗都是先杀奶妈切断回血,为什么战场上却禁止杀医护兵呢?

现代战争禁止杀医务兵?没听说过这说法,你说的应该是国际公约禁止击杀中立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组织的人员吧,比如红十字会之类的。

建议观看影片《上甘岭战役》。

不论是一战,二战,还是现代战争。狙击手的首要目标就两个,军官和军医。而战场上亮闪闪的军官标志和鲜红的十字标志自然就是狙击手们最喜爱的目标了。

况且就算有这种规定,不允许击杀医务兵,你觉得真上了战场,到了一炮过去对面死一片,一枪过来你断个胳膊的时候,有人会遵守这种规定吗?

遵守这种规定的人不配赢得战争,也不配活着。或者说,回到这个问题本身,能提出这种疑问的人,大概就是那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吧。

反正打起仗来死的都是当兵的,死也轮不不到你头上。




你想多了,真杀急眼了,管他谁呢,都会杀,只不过国际法上说不让杀。





我也说个事实 战场上 还真不是医院和医疗兵是主要目标 然而并不是出于人道主义 一是靠伤员增加整个部队的负担 大量的伤员会占用很大的资源 二是大规模伤员和血腥场面会瓦解全员的心理防线 三是如果直接打死 会激发人们的复仇心理 有点像背水一战 破釜沉舟的心理 所以是战场上能打伤的绝对不打死 战场上的伤 一般都是失去战斗力了 伤一个想救他就得需要两个[捂脸][捂脸][捂脸]




战场上禁止攻击医护人员这一条由来已久,可以上溯到1864年的《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这个最初的公约在1864年8月22日签订,只有12个主要的欧洲国家加入,其地位并没有后世的真正国际化公认的《日内瓦公约》那么大,且相当散碎,许多内容只具备“倡议”的作用而非“国际法”地位。

换言之,1864年《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也就是个“倡议”,它源于1863年红十字会组织创立时的概念性提案,国际红十字会通过推动《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获得了自身的国际职责与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得到了国际活动的权力。

以“中立”定性的红十字会,以《日内瓦公约》的名义,希望将医务人员“独立”出来,《公约》中因此将医院、医生、护士、医务工作者、伤病员纳入了中立保护地位,规定他们享受不分国界的保护和人道主义对待。

然而这种做法一开始就只是一厢情愿的表达而已,《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从来没有真正做到真正的保护和习惯性公认,战场本来就是野蛮地带,指望双方将生死相杀的仇敌视好吃好喝供起来很难。

直到今天许多自诩“文明”的国家都做不到这一点,如美军,几乎所有的战争里都有美军虐囚的记录,并且美国官方对这一点并不是很在意,除非事情搞大才会遮掩下。还有如日本等国家,当年压根就没有签署《日内瓦条约》,因此他们丝毫不遵守相关条例,反倒是在巴丹半岛搞“死亡行军”时,大肆扭曲《条约》的条款把战俘们往死里逼。

到1929年《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又翻新了一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即为这个版本,这个部分也被称为《战地公约》。

真正的《日内瓦公约》得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9年才进行了重新拟定和签署,当时人们设立了完备的《日内瓦第一共约》,即《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1949),明确规定了“医疗单位和建筑物、器材、医务人员不得受到侵犯,但医疗单位应具备明显的红十字、红新月、红狮日标志”。

《日内瓦公约》最大的问题在于执行的自觉性,相当多的国家都无法真正的贯彻条约相关条款,更别提对医护兵的保护了,且复杂的战场也根本无法无时无刻的照顾到医护人员的安全,士兵们只会对任何会动的物体开枪。

医护标志无法在军事行动中被百分百的观测,随军的医护兵也不能让自己的特征过于明显导致全部队的暴露。战争的双方更无法信任对方会不会利用医疗单位做掩护,实施对己方不利的军事行动。如日本在二战期间就利用大量伪装上医疗标志的船舶输送兵员和物资。

再说了,刀枪无眼,战场上枪炮一响,都是整片整片的杀伤,医疗兵也不比谁更特殊。而且与单纯的战地医生不同,许多前沿的医务兵、卫生员都同时具有战斗身份,这让他们无法对战场置身事外,即便如“钢锯岭”的那位坚决不拿枪的戴斯蒙德·道斯,对面的日军子弹也不会对其另眼相看。

总而言之,种种战场上的状态导致医护兵根本不可能真正达到被保护的状态,只能说在大多数战况稳定的时刻,慑于《公约》那一点点可怜的影响,人们确实不会故意去枪杀身份标识明显的医疗单位。




因为双方都有医护兵,你不杀他的医护兵,他也不会杀你的医护兵,你的人受伤就有的救,否则都要死,谁也不想死。或者你可以把医护兵看做是他们的家人,这是双方最后的底线,你把他家人杀了他也把你家人杀了,谁也不会高兴,光明正大的杀死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斯大林格勒巷战,德军和苏军就隔着一条街,路中间有一个自来水管,谁也不会去杀接水的人,因为那样都喝不了水,都得死。打游戏你感觉不到累也感觉不到死亡的恐惧。




告诉你个残酷的现实,无论什么战争,医院和医疗兵都是优先于阵地士兵被狙击的目标,条文在战争输赢上,屁都不是




游戏里奶妈一出手就回血。战场上除了只被石子划破身体的,都得抬下去。




游戏里,奶妈加血,瞬间回满

现实中,一个伤病兵,失去战斗力,并且要耗费大量资源去治疗,照顾。

没有一点可比性,能拿来对比的人连幼儿园智商都没有




说归说,做归做,《日内瓦公约》确实禁止交战双方伤害对方派出的医疗兵,但是真正在残酷的战争中,违背这个公约公然射杀敌方医疗兵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日内瓦公约》中禁止交战双方伤害医疗人员

医护兵,美国人叫做MEDIC,我们在美国战争电影中经常会听到有人大喊这个词。我国比较喜欢叫成卫生员,卫生员确实听起来亲切许多。

在近现代战争中,按国际法和道德来说交战的双方作战人员,不可以向对方的医护人员进行开火的。这个是《日内瓦公约》中明确禁止的。

1864年,西方十二个主要国家制定的《日内瓦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即日内瓦第1公约,最初签订于1864年。之后不断完善,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以不同方式成为《日内瓦公约》的缔约方。该公约被认为是国际主义人道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约束战争和冲突状态下敌对双方行为规则的权威法律文件。中国于1956年加入此公约。

关于不得加害医护兵,在1864年的《日内瓦公约》最初条款中就有要求,公约经过多次修订但这个要求一直没有改变,即现在的第一公约:确认敌对双方伤病员在任何情况下应该无区别地予以人道待遇的原则;禁止对伤病员的生命和人身施加任何危害或暴行,特别是禁止谋杀、酷刑、供生物学实验或故意不给予医疗救助及照顾;医疗单位及其建筑物、器材和人员不受侵犯,但应有明显的白底红十字或红新月及红狮与日标志。

日内瓦公约的积极意义

《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是包含旨在限制战争野蛮性的最重要规则的国际条约。 它们对那些没有参与战斗的人(平民、医务人员、救援人员)以及那些不再参与战斗的人(如伤病和遇船难士兵及战俘)给予特别保护。

对医疗兵而言,从公约诞生到现在,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实际上很多国家都已经开始遵守日内瓦公约,他们会尽量避免对方医务人员的伤亡,为了表明身份,医务人员会身着红十字标志,而士兵们也被教育不得射击敌方身着红十字标志的医务兵们。这项规定看起来是人道主义精神,实际上也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因为只要没人违反规定,伤兵们会得到有效的治疗,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自身的伤亡。

不过,在全世界太多的武装冲突中,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仍屡见不鲜。被禁止的武器仍在被使用,医务和人道工作者惨遭杀害,平民被蓄意攻击,被拘留者受到非人道的待遇。这些惨剧在也门、索马里、乌克兰、南苏丹等地屡屡上演。

不遵守《日内瓦公约》的典型性国家——二战中的日本

在激烈而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或多或少都有违法《日内瓦条约》的行为,里面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公然无视《日内瓦条约》,二战中的日军根本不顾及公约,所作所为全部违法公约,视若废纸。

一、虐杀平民,搞活体实验

《日内瓦公约》中禁止杀害、胁迫、虐待和驱逐和平居民;禁止体罚和酷刑等。很显然日军的731部队是违反了保护平民这一公约的,日军不仅在中国战场发动细菌战,并且还在我国东北地区将中国人、朝鲜人以及战俘进行生化武器与化学武器等种种非人道的实验,迫害了3000余人(查有名字者,实际遇难人数更多)。

二、虐杀战俘,数量惊人

二战中日军大肆屠杀战俘,日军对战俘进行惨无人道的虐待,被日军俘虏的战俘们饱受各种摧残,疾病、寒冷、饥饿、毒打,如同家常便饭一般降临在这些士兵身上。据统计,不少日军战俘营死亡率高达50%。比如著名的巴丹死亡行军,1942年日军进攻东南亚,菲律宾的将近八万人美菲联军向日军投降,这近8万人被日军强行押解到120公里外战俘营,一路无食无水,沿路又遭日寇刺死、枪杀,在这场暴行中约15000人丧命。

三、公然射杀医护兵和跳伞的飞行员

按照公约要求,交战双方的医护兵和跳伞的飞行员是受保护的,但是日军将医护兵和跳伞飞行员全部等同于敌方士兵,公然射杀,中国战场大批中国医护兵被日军射杀或者俘虏后杀害,而太平洋战场也有许多医护兵被日军射杀,而跳伞的飞行员只要在日军攻击范围内,全部遭到射杀。




现实战争中,医疗兵一般不作战,他们主要是治疗伤员!可视为无战斗力,而治疗的伤员没那么快恢复健康,也不能迅速上战场。战场主要目的是打掉对方战斗力,就同地雷一样,效果是多人受伤,军人都受伤了,都是断手断脚的,哪里有什么战斗力?敌军都没战斗力,对自己没什么威胁了!只要不是屠城,杀伤员和医疗兵都是浪费弹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医护   日内瓦   战场   武装部队   奶妈   战俘   伤员   游戏   战地   境遇   日军   条约   公约   人道   标志   战争   医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