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国产车都是小牛拉大车?

我是“旋转的方向盘”,欢迎关注!

客观的来讲,说国产车都是小马拉大车这句话并不是真实感觉而是一个错觉。当然我不是故意抬杠然后举几个极个别用到不错动力的车型来否定这句话,而是希望大家客观、冷静的想一想国产车小牛拉大车的情况是否真如大家的感觉一样?个人认为若从整体上看,国产车并不都是小马拉大车且90%的车型都符合动力和车型及用途的匹配。当然国产车有小牛拉大车的车型但一定不是主流车型,因为合资车、进口车一样有小牛拉大车的车型。我们不拿特例车型说事毕竟它对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我们就对比看看主流品牌的主要核心动力匹配的车型差异。

先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目前主流国产品牌的发动机基本上都是师出三菱和丰田,在三菱和丰田老旧发动机阴影还没完全挥去的时候我国的发动机主要走的是模仿和逆向研发路线。这种结果就是照葫芦画瓢不可能有适合政策、自主车型的动力和缺乏创新技术积累。比如吉利的1.5L、1.8L、2.4L基本上就是照丰田系发动机研发;此外自主品牌长城的1.3L、2.0L、2.4L发动机也是源自丰田和三菱(1NZ和4G63S4);自主品牌比亚迪的1.5L、1.5T无不和三菱4G15和大众EA113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此外其它国产品牌中的一汽、奇瑞、长安、众泰等等基本都是靠老一代的三菱、丰田、大众发动机起家。

因此不难发现国产发动机由于前期缺乏自主研发实力,而为了避免增加改进、逆向研发的难度国产发动机基本都是在原有排量基础上进行升级或者只对排量微幅修改。而比较相对可靠的丰田1NZ、三菱4G63和4G15和大众EA113的排量就决定了国产发动机初期逆向研发和升级的基础排量。所以我们的国产发动机基本上都是在2.0L排量以下,即使是2.4L和3.0L的应用也相对较少,因此国产发动机长期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六缸以上的大排量那种强劲动力心脏。这就好比你已经被别人束缚了思维要想突破限制必须突破思维,不然只可能在既定的思维中举步维艰。同样的在排量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如果想超越被研发机型的性能就需要自己下功夫提升科技配置,然而排量既定仅凭借国产车储备的那些技术是很难有跨越性超越的,自然而然同样的排量即使国产动力变化也受制于技术。这就好比你抄别人作业,别人只能得80分而你为了省事且保底你全部照抄最多也就是80分,很小概率会因为它做错的那道题而你蒙对了超过80分,但“蒙”毕竟不是真本事也不可能每次都那么幸运。

为什么个人认为这种“感觉”而被说成是“错觉”!

首先国产发动机缺乏大排量、大动力;其次国产车的发动机动力储备较少且主要以小排量为主;再次国产车的定位你仍没搞清楚;最后就是没意识到技术是一直进步的!错觉的产生无非就是以上因素,由于国产车没有大排量就有动力跟不上的感觉,然而国产车截止目前为止仍然走的是低端、廉价和平民代步路线。即使各大品牌都旨在推出自己的高端品牌和新车型来标榜自己的定位,虽然在我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反响但相比国际品牌来说还是杯水车薪。由于讨论的小心脏拉大车所以暂且不套路混动车型,虽然国产品牌包括品牌定位高端的新兴国产车型能达到中端车型定位水准也是屈指可数,更不要提在这一定位的竞争力了。既然国产车定位放在那里你又企望它会给你提供多少可选动力呢?厂家比我们更了解市场行情,国产车市场主要仍是家用和代步还没怎么涉及跑车、豪华车、性能车等车型上。那么至少现阶段就没必要使用大排量自吸和涡轮,一方面受制于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从无到模仿再到自主研发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目前国产车搭载量最多且动力最大的也就是近两年捣鼓出来的2.0T,其余2.0L、1.8L、1.5T和1.5L、1.6L、1.3 L、1.0L等也都搭载在更低定位的车型上。而随着涡轮增压的普及和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国外品牌自然也会小排量的涡轮增压,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小排量发动机虽然排量变小但动力并不小且调教的方向也适合家用车使用习惯。那么对比下主流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的动力和匹配车型差异(排名不分先后):

长城:长城旗下主流曾用和在用的发动机排量包含1.3L、1.5L、1.5T、2.0L、2.0T。其排量主要用于小型车比如长城M1,1.3L排量92马力,扭矩118,车重1.1吨。1.5L的主要用于紧凑轿车或者小型SUV比如长城C30,1.5L排量106马力,扭矩138,车重1.2吨。涡轮增压1.5T通过调教用于小型SUV和紧凑SUV比如H6和H2S等。

吉利:旗下1.0T、1.5L、1.3L、1.8L、1.8T、1.5T和2.0L动力所匹配的车型也没有过分。像1.5L的集中在A0和A级车中,1.4T、1.5T、2.0L的用于B级车和紧凑SUV里。比如远景搭载了1.5L的动力109马力,142扭矩,车重1.2吨;博越采用了2.0L和1.8T的动力,动力和车重也都趋于主流。

此外奇瑞的1.5L、1.5T多用于紧凑轿车和紧凑SUV中;长安1.5T和1.8T用于紧凑SUV,2.0T用于中型SUV,1.5L的用于紧凑轿车;比亚迪的1.5T、2.0L用于紧凑型车上等等。由于车型定位固定其重量差距也不会很大,国产发动机的动力参数也不至于差距很大甚至占据优势所以这种匹配布局其实没什么不合理的。而对比合资品牌车型的动力匹配其实和国产车型差异并不大,比如本田、大众、福特、通用、PSA等都会把1.4T、1.5T、1.6T的动力应用在B级车和紧凑SUV上;丰田、日产、本田、现代等也会把2.0L和1.8L的动力用在B级车型和紧凑SUV里。因此,从数据直观对比来看说国产车小牛拉大车并不客观,也是一个错误的感觉

最后发动机技术和动力总成调确实存在差异

这个观点也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毕竟国产发动机技术储备和研发经验还是比较少虽然在新技术的应用理念上不缺乏创新但是总有种“技术堆积”的感觉,也就是发动机搭载的技术并不落后然技术虽有但是并不精。这种局面造成的结果就是发动机参数往往表现的不错但是在经济性、耐用性、稳定性和动力输出特性上和一些国际汽车品牌就形成差距。其次在动力总成调教差异上,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匹配调教可以说存在千变万化的情况。动力响应、功率和扭矩的爆发、传动效率、瞬态工况等等都会影响到车辆整体动力发挥。

同样是1.5T的动力匹配双离合和CVT就是两种不同的驾驶感受,而同样使用双离合也会因为调教、技术的差异产生不同。这种经验、技术储备并不是拿来技术,即使别人给你你也不一定能用好,而国产缺乏的正是这种适合自己的技术、经验积累。这就好比别人通过学习可以得100分,而你邯郸学步学跟学到了人家的作息时间你就可以得100分吗?即使别人把学习方法告诉你你也不一定能得100分,因为有些东西必须得适合自己能融汇贯通。

因此,应该正视国产发动机的提升和所做的突破但也不能盲目自比、夸大。再者一款好的发动机一定是需要合适的变速箱进行匹配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它的优势。另外发动机技术也是不断提升的,老款的排量大但不一定有动力优势相反现在排量小也不一定是动力弱势。




“小牛拉大车”的定义具体是怎样的呢?是这台车的动力太弱带动不了车身?还是这台车尺寸够大不应该用这么小的发动机?

虽然说目前市面上是有这种情况出现,但几乎很少。无论是国产车还是合资品牌,绝大部分的汽车都是能满足消费者的动力需求的,起码能保证车子在高速上能跑到120km/h的限速。

至于造成如提问那样的错觉出现,我想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 汽车技术在不断进步,发动机在变小变强

回想20年前,雅阁用着V6发动机,家用轿车的黄金排量是1.8L。随着时间推移,紧凑级轿车的标准排量降至1.6L、1.2T甚至是1.0T。但是这以为着动力减弱了吗?并不是,如今的1.0T发动机,最大马力往往能达到120匹马力,最大扭矩能达到180牛米,这是目前的紧凑级家用车的正常水平。

20年前的1.8L发动机,最大马力基本也在120匹,最大扭矩在170牛米左右,甚至还不如现在的1.0T发动机。原因为何?涡轮增压的技术让发动机排量可以变得更小,最大扭矩的输出转速更低,缸内直喷技术又将这一优化变得更彻底。因此目前的小排量涡轮增压一点不输以前的自然吸气发动机。

然而1.0T的数字是1.0,1.8L的数字是1.8。尽管两者动力水平差不多,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如今的发动机就变得更小了,这就是出现“小牛”。

2、 中国消费者对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汽车尺寸在增加

中国的汽车市场是最近10年被激活的,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他们面临的都是家庭第一台车的选择。为了满足一家人出行的需求,大部分购车者对空间还是有要求的,后排空间一定要到,最好能有7座,多拉几个人省得让自己爸妈坐别人家的车。

在这个观念下,中国汽车市场的车是越做越大,现在的紧凑级放到20年前已经是中型车的尺寸,大尺寸SUV一台接一台的推出。

不过幸好汽车制造技术在不断的革新,现在的汽车即使尺寸变大,重量也没有增加很多,反而比以前的更轻便了。于是乎我们看到的车子是变大了,但是重量变得更小。

既然动力没有下降,车重也没有增加,那就不存在说变得“小牛拉大车”了,绝大部分的汽车都是动力足够的,而且得益于技术的发展,现在同样动力水平的发动机,比过去省油多了。

但是在这里提名几款真正的“小牛拉大车”,他们如无意外都是新能源车。分别是欧拉R1、众泰知豆,以及各类纯电动小车。让他们跑上高速,踩尽了也不能超速,这才是真正的动力不足。




需要说的是虽然国产车存在一些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但并不是都是,同时小马拉大车也并不是只出现在国产车上,合资车也同样有,出现一些小马拉大车的现象,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我们国内家庭的汽车消费都是近几年兴起来的,现在很多家庭普遍都还只有一辆车,为了满足一家人同时出行的需求,国人对车辆的空间可以说是刚需,很多时候,同价位下的车,空间大的就越好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合资品牌车型国产的时候都选择加长加大的原因,国内对车内空间的需求可以是无限的。


车企都看到了这点,特别是自主品牌,推出的同价位车型相比合资品牌往往都要大一个级别,并且还需要丰富的多的配置,漂亮的外观和内饰,因为这些都是消费者特别看重的地方,决定了消费者会不会选择你这辆车。但是另一方面又为了控制成本,必须在一些方面做出妥协,所以很多时候只能选择牺牲动力性了,同时车辆的动力性也是很多国内消费者不是特别在意的地方,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小马拉大车的现象。

国内汽车消费的购置税和车船使用税都是按照发动机的排量进行收取的。虽然购置税税率为10%,但是很多时候政府都会对小排量发动机的车辆进行税率优惠刺激车辆消费,之前就有推出过1.6L排量以下的车型购置税减半或者七五折的优惠。同样车船使用税也是按照车辆的排量进行分级,发动机排量越大每年车船使用税越高,后期养车成本越高。所以车企选择小排量发动机可以有效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和后期的使用成本,增加消费者购买的动力。

国内实行越来越严苛的油耗标准,车企必须保证自身车辆的平均油耗达到国家的标准,车企为了降低油耗,也就愿意牺牲一些动力性,倾向使用小排量的发动机,

所以,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就有一些大车但是只配置了小排量发动机,给人小马拉大车的感觉。

您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




不仅是小马拉大车,还有个油耗一定高于同级别的合资进口车,说到为什么,大概是想花更少的钱,做出来个更好看更排场的车吧。




这与国家税收有直接关系,排量大税就交的多,本意是为了环保,但出现了许多“小马拉大车的”的现象,不但不环保而且车还费油。




就是蚂蚁拉大车都没关系。只要配置高就行。只要是豪华车标就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大车   小牛   国产车   感觉   丰田   长城   排量   紧凑   发动机   车型   车辆   消费者   动力   品牌   技术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