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挺、头后仰是脑瘫的预兆吗,脑瘫还有哪些预兆?

看到这个问题,心情有些沉重。

我有一女同学,43岁那年怀上了头胎宝宝,她丈夫是开集装箱大货车的,常年跑外地不经常在家,她身边没人,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怀孕6个半月时,不小心抻了一下,感觉不太好,我和朋友急忙把她送到了医院,医生说宫缩太频了,可是孩子月份太小,只能打保胎针能保一天是一天,就这样隔一小时打一针,坚持了12个小时之后,因为心脏实在受不了了,只能停针生下了宝宝。

宝宝生下来只有一公斤重,是个男孩儿,直接被送到了儿童医院的保温箱里,在保温箱里住了2个半月才出院,这期间也经历了几次风险极大的抢救,就不细表了。

回家之后的宝宝,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从小奶猫般大小,渐渐长大到正常幼儿的体态,到了8个月的时候,我和宝妈就发现了不对劲儿:

1. 眼睛不追物。 无论在宝宝的眼睛前面怎么移动东西他都不看,没有反应。

2.脖子挺不住,向后仰。 有时候没挺住还会向前抢,垂下头,不会再自主抬起头(到这儿就感觉很不正常了)。

3. 坐不住。俗话说“三翻六坐八爬”,宝宝3个月不翻身,6个月不能爬,就更别说是爬行了。

4. 不交流。对外界的声音,光线的刺激没反应,对大人的抚摸也无动于衷。

最开始以为宝宝的眼睛有问题,我和宝妈去了本市医院的眼科做了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紧接着奔到北京儿童医院挂了专家号,专家仅凭看诊就断定宝宝得了脑瘫,惊慌失措之下我们俩带孩子做了细致的检查,结果正如专家所说的,“重度脑瘫”!宝宝妈当场泪奔,险些晕翻了…

造成脑瘫患儿的原因有很多,就我同学的个例来说就是:一婴儿早产。新生儿各个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就出生,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二产妇高龄。以43岁高龄产子,当然也伴随着高风险;三产妇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四有身孕却无人照顾,一个小小的意外就可以导致早产。

我想要说的是,作为准父母,在孕育宝宝的同时,也要把存在的各种风险做个预判,当然了,谁也不想发生意外和悲剧,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应对准备,总好过天天以泪洗面吧!




宝宝打挺、头后仰是脑瘫的预兆吗,脑瘫还有哪些预兆?宝宝打挺,头后仰只是脑瘫的其中一种症状,并不能断定为脑瘫,脑瘫还有其他症状:


1.身体发硬,即肌张力高,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有些是肌张力低,宝宝身体发软,同样是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损伤。

2.斜视:3--4个月宝宝有斜视或眼睛不会追物。

3.不会笑,2个月不会微笑,4个月不会大笑。

4.大运动发育落后,如3--4个月俯卧位不能竖头或抬头不稳。

5.哺乳困难,吸吮无力,哭声弱或多哭,易受惊吓。

6.头围异常,脑损伤的宝宝往往有头围异常的现象。

7.经常出现异常的姿势,如双手屈指内收,双拳紧握,前臂内旋,头颈后仰等。 如果宝宝有以上症状或怀疑有脑瘫风险,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通过智力、行为、语言等评估宝宝的问题,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康复训练。 其实有一些医院在宝宝出生后就会收费对宝宝进行筛查(建议宝宝出生后一个月内筛查),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措施。

脑瘫,最好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我也在医院看到过一些脑瘫宝宝做康复训练,如果问题不是很严重又及时做康复训练的话,还是可以恢复的,但严重的宝宝或发现得晚的,相对就难恢复很多。

文海捞梦话育儿:已出版作品《走过花开的石林》;一孩之妈,专注育儿话题。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感谢您的阅读、点赞与转发,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探讨,感恩遇见!




上次我也写过,在去湖南博物馆时,遇见一位脑瘫孩子,和妈妈一步一挪的去参观湖南博物馆,那么多人,他们一点点排队,一点点挪着进馆,妈妈并不顾周围人的目光,很执着的扶着那个孩子,孩子也应该有10多岁了,妈妈扶着他其实还是很累的。

他们就慢慢把着边上的墙壁一点点的走,妈妈一边走一边讲给他听,看到那一刻真的很感动,感动于这样执着的母亲,这样执着的孩子。


那么如何早日能够鉴别孩子是脑瘫,并及早干预呢?

宝宝打挺,头后仰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的呢?

不知道题主说的情况,只是偶尔还是经常性的,另外宝贝有多大了?

题主没有说清楚,其实我明白,每个妈咪有了宝贝之后因为过于关注宝宝,对宝宝的一举一动都会看在眼里,但凡有点不一样,都是有点疑神疑鬼的。

关心则乱!在这里希望每位宝宝都是健康宝宝。


脑瘫的外在表现

脑瘫是一种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从孩子的神情和表现是能够看出征兆来的。

  • 比如神情呆滞,正常新生儿4-6周就可以微笑,但是脑瘫儿患者可能到了

  • 身体会突然僵硬,也就是突然打挺,正在给宝宝穿衣服时,他会突然打挺,穿衣服会比较困难,很拒绝洗澡;

  • 头颈松软,抱起时会觉得四肢松软,四肢向下垂下;

  • 吃东西时可能会用舌头向外推,拒绝;

  • 易哭,易惊惹,或者特别嗜睡;

  • 使肌张力异常,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 喜欢脚尖着地,踮着脚尖行动等

如果宝宝没有经历过缺氧,宝妈没有酗酒等不良习惯,没有胎盘功能不良,以及吃药物等情况,一般情况下都会是健康宝宝的。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旅游,在育儿路上不断学习修行,听说关注我的都是长得好看的。来,一起修行吧。




头后仰、打挺是否是行为异常,我们需要考虑出现这种行为出现的情境、宝宝的月龄来具体分析。

首先,哪些头后仰、打挺属于正常呢?三个月以上的宝宝已经可以适当竖抱,当宝宝有些生理需求比如饥饿,看见喜欢的东西家长没有满足,或者受到刺激,平躺、竖抱状态下出现头后仰,打挺情况是不用担心的,另外,竖抱时因为宝宝躯干核心力量弱,失衡状态下也会出现头后仰、打挺。

其次,哪些头后仰、打挺属于异常呢?宝宝平躺着经常性的头后仰、打挺,伴有哭闹,身体僵硬,睡眠质量不高,甚至入睡困难更高这种情况是要重视,怀疑有脑损伤的发育风险。3个月内宝宝有此症状风险。

异常的头后仰多为颈背肌张力增高所致,是脑损伤或脑发育缺陷所致姿势、肌张力异常的较早表现之一,如能及时发现,不仅可有效阻抑其发展,也提示要注意随着发育的进行,是否还有无其他异常出现。

(一)早期认出

1.家庭自行观察

竖抱:1~2个月的婴儿,一般竖头不稳,经常向后打挺。

转换体位:由仰卧扶呈侧卧时头向后仰大于20°;拉坐时头后仰较显。

扶持俯卧肘支撑时,可抬头较高,但少出现头左右自如转动的情况。这些孩子,家长不要误认为孩子抬头较好。

2.专业检查

(1)姿势:观察竖抱、侧卧、俯卧时有头后仰,并记录头后仰角度。

(2)主动活动程度:俯卧、抱坐位体位,在头后仰状态下用玩具、图片引导;及声音引导下颈部侧弯、前屈,并记录检查结果。

(3)通过体位变换激发牵张反射,如仰卧位扶至侧卧位的体位变化,出现体位变化时头后仰大于20°为颈背张力增高。如仅拉坐时头后仰是头控不好。

3.肌动学评定

仰卧位扶至侧卧位头后仰大于20°为颈背张力增高,为双侧胸锁乳突肌和/或双侧斜方肌等牵张反射亢进所致。可用触摸法核实。拮抗肌是颈前深层肌群。

(二)纠正异常方法

1.推顺按摩

辅用耦合剂推压双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是主要干预方法,具体方法同紧张性头偏斜。拮抗肌在颈前较深部位,推顺不易达到,活动头颈的牵拉可有助增加其肌力。

2.牵拉

(1)悬吊被单内荡悠:选取结实的全棉布料,大小尺寸约1.5米×1米,也可用大浴巾或标准单人床单对折,将孩子仰卧位放于被单中间,两个成人分站孩子头侧和脚侧,双手抓牢被单两角,将孩子悬托于被单中,做左右悠荡操作。主要不要角度太大,或触碰周边坚硬物体上。每次3~5分钟,悠荡频率约为1次/秒。每日可数次操作。整个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孩子保持头正位,颈部稍前屈,下颌下收。此方法通过牵拉颈背肌群,减轻增高的肌张力;增强孩子平衡功能的训练。

(2)悬吊被单内侧翻[图5-5]:除上述悬吊被单荡悠外,还可在被单荡悠中促进孩子翻身。方法是两个操持者一同配合,抬高一侧被单,被动促使孩子翻成侧卧,停留1、2秒钟,再换另一侧抬高,促成另一侧侧翻。如此循环重复。每侧翻20~30次,视孩子适应情况而定。

(3)头前屈牵拉操:可减轻增高的颈背肌张力。

3.脱敏叩击

背部脱敏叩击[图5-6]可怀抱患儿或患儿取俯卧位,施者五指屈曲,以指尖轻轻叩击患儿背部皮肤。为减少孩子反应过度,可先隔衣轻叩,逐用温暖的手接触皮肤轻叩。主要叩击脊柱旁皮肤,尤以背部胸廓部、肩胛旁叩击为主。频率60~80次/分钟为宜,可适当变换频率,并根据患儿反应,适当变换手法,改用手掌触摸皮肤相结合。整个操作过程以不引起患儿头后仰为有效。以上措施每天进行数次,每次5~10分钟左右。

(三)功能训练方法

1.扶持固定头部拉坐训练

在整个拉坐过程中扶持头不出现后仰,扶持者注意扶持手与孩子主动控头活动相配合,以保证不让头后仰的错误姿势出现为主要目的,练头控及坐位。头控较好后,去除扶持固定,仅拉坐训练。

2.竖抱训练

竖抱孩子,枕部朝前时,用一只手扶持头在正确位置;孩子面朝前时,用胸部抵住孩子头不后仰。




宝宝打挺和头后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作为新手妈妈,在宝宝出生的第一年内,会遇到宝宝各种问题,宝宝的一点点不好就会各种焦虑。

宝宝有时偶尔的打挺和头后仰,大部分原因可能就是宝宝不高兴了、需要妈妈们来安抚宝宝的情况。

如果宝宝频繁的打挺和头后仰,并且运动发育落后。吃奶困难,四肢无力或者紧绷,还有其他异常的现象,父母放不放心,一定要带去医院评估。去医院才能放心,排除是否脑瘫。

如果宝宝在生产过程中严重缺氧也会有脑瘫的风险。

我宝宝42天妇幼体检,当时体检医生没有说宝宝拇指内扣,后面发现宝宝大拇指一直握在里面超过了中指得中心线、查资料说严重的说会有脑瘫风险,我开始胡思乱想,真怕宝宝不好。又怕这样握着大拇指畸形。害怕拇指内扣引起脑瘫,

后面正好遇到疫情就没法去医院,宝宝三个月的时侯大拇指依旧扣在里面,做了各种防护措施去医院,老医生说只要9个月拿出来都没事,我还是很害怕,每天给宝宝做大拇指按摩,给他握我的手指,握玩具帮助大拇指拿出来,经历6个月的时间,宝宝的大拇指拿出来了,我心里的大石头也放下了,

当妈太难了,当遇到宝宝不好的表现一定要去医院,让医生进行评估,这样可以安心些。




宝宝打挺或者扶起时头后仰,这是肌张力高的表现。肌张力高,是指孩子在安静状态下的肌肉比较紧张,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比如说打挺或者头背屈(也就是头部后仰)。

但是,宝宝出生3个月之内这属于生理性的肌张力高,一般来讲都是正常的。原因在于宝宝在妈妈子宫内为了适应子宫的环境,身体是呈蜷缩的姿势。那么宝宝出生之后,屈肌张力逐渐下降,伸肌张力逐渐提高,然后达到平衡状态,宝宝当然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病理性的肌张力过高,是孩子脑瘫的主要象征之一。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宝宝肌张力高是经常性的,如果偶尔出现一次二次,这样不算是病理性肌肉力高;

2、肌张力高的主要表现(征兆)有:

◆拇指内扣,孩子经常握紧拳头;

◆头背屈(头后仰),尤其是把宝宝从俯卧位扶到侧卧位时孩子头部后仰超过20度;

◆足心内翻,足背屈大于80度;

◆孩子迈步时脚跟不着地,而是脚尖踮起。

◆给宝宝换尿不湿打不开腿,或者给宝宝穿衣服时袖子不好穿,比较费劲;

3、所谓脑瘫,首先影响到的是孩子的大脑发育。然后才会影响到孩子大动作发展和语言发育。所以脑瘫孩子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或征兆):

◆胎儿时期宫内缺氧或窒息,或者宝宝出生时受到意外脑损伤。比如急产时宝宝头部着地;

◆宝宝表情呆滞,与父母没有对视,逗孩子也不会发笑;

◆孩子肌张力过高,比如说3个月之后宝宝还不能抬头;

◆宝宝没有追视,哺乳时困难频繁吐奶;

◆对新鲜的事物缺少兴趣,比如父母将东西放到孩子手上,宝宝也没有抓握的能力等等。

总结一下:

宝宝3个月之内肌张力通常比较高,单纯性的一次两次孩子打挺或者头部后仰,并不代表宝宝是脑瘫。如果孩子3个月后仍然而且是经常性地有以上表现,最好及时去找专业医生检查一下才比较靠谱。




宝宝出现身体打挺,头向后仰的状况,这是一种异常的姿势表现,可以作为脑瘫的一种预兆来看待。

低龄小儿的身体出现打挺,僵直,头向后仰等情概况出现需格外注意

人体正常的姿势,动作及运动的完成需通过,①从大脑发出正常的运动指令,②由分布在身体各部位上的不同肌群,相互协调共同合力去执行,从而完成各种姿势、动作及运动的任务。

这两个因素如有一方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异常的姿势及异常的运动动作表现。

大脑的指令,神经以及肌肉群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姿势和运动。若一个环节不能完善,便不能够完成正确的运动

如问题所提到的小儿出现打挺,头向后仰,

这种现象是由于身体的伸肌张力过高,呈现出一种角弓反张式的异常姿势。考虑该宝宝存在有从大脑所下达的运动指令,与身体肌群之间出现不协调,共同合力的过程受阻、使之出现异常的姿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发生运动障碍性疾病-脑性瘫痪。

做出不规范动作或姿势,排除肌肉发育及身体发育障碍情况外,大多可以考虑存在大脑发育的障碍预兆及脑瘫风险

其他作为脑瘫的预兆,简单概括以下几点:

1.存在导致脑损伤的其他高危因素; 2.婴幼儿在整体发育上的明显落后;3.宝宝的肌张力异常,身体及四肢的非对称性,肢体活动困难;4.宝宝出现异常姿势和异常的运动表现等。

建议:

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矫正异常姿势,促通正常发育模式的训练。还应对宝宝进行神经运动发育的监测,定期给宝宝做神经运动发育的评价。早期发现异常,早期进行干预,可减少或防止脑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只是脑瘫的一方面表现,不能说明就是脑瘫。

什么是脑瘫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目前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运动运动障碍、发育落后,姿势发育异常。轻症表现为走路姿势异常,运动不灵活;重者生活不能自理,不会抬头、翻身、独坐等,需终生有人看护。脑瘫除了运动障碍外,还可表现为智能低下、听视觉受损、语言发育障碍、癫痫及行为异常等。

引发脑瘫的因素

脑性瘫痪的直接原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 很多原因都可以构成高危因素,简单的可分为妊娠期(占20%)、围产期(占70一80%)、出生后(占 15-20%)一个月内的损伤。

一般认为,早产、缺氧窒息、重症黄疸为脑性瘫痪的三大主要致病因素。因为早产儿各器尤其脑发育不成熟,出生后容易并发呼吸暂停、低血糖、缺氧、营养常不充足、脑室旁白质软化、脑室内出血致脑损伤的疾病等,故早产儿为脑瘫高危儿,体重越小发生脑瘫的几率越高。

以下早期征兆,可以帮助家长尽早发现脑瘫

1、出生1-2个月后的婴儿在仰卧位拉起时,头仍明显后仰,

2、正常婴儿出生4、6周会无意识的的笑。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常愁眉苦脸,痉挛型脑瘫患儿近于无表情,迟缓型脑瘫患儿对家长的呼唤无人反应。

3、出生3个月后,家长抱起后,下肢软,无站立或迈步的动作。

4、 4个月龄后吗,手扔紧握拳,紧贴手掌,拇指内收。

5、5个月以后还不能抓握,对于给予的玩具或者其他物体,无想要抓握的欲望。

6,发育比其他孩子慢,5个月不会翻身,8个月仍不会坐,手不能主动握物。

7、10个月还不会爬,1周岁没有想扶站的欲望。或学站时脚尖着地,双脚并拢,甚至两腿交叉,患儿出现表情呆滞,流口水、眼神飘散、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动作过多或过少。

治疗意见

脑瘫患儿应及早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宝宝6个月以前是脑瘫治疗的关键期,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显著,运动障碍较易恢复。




小儿脑瘫是影响宝宝正常生长发育的疾病之一,小儿脑瘫往往在宝宝患病初期很难察觉,正是这种情况,才导致往往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这对于家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其实,在日常的生活护理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还是能够提前发现小儿脑瘫的一些蛛丝马迹的。那么小儿脑瘫有哪些早期症状呢?

一是过分的安静,主动运动较少,运动发育滞后。如3到4个月时候不能抬头,不能用前臂支撑负担。

二是两种极端情况,经常少动、少哭或者多哭、易激动和惊吓,反复出现尺跳等。

三是食欲不振,喂养困难。如吃奶的时候吮吸无力,哭声较弱或多哭,易受到惊吓。

四是经常出现的肌张力高和异常的姿势,如双手屈指内收,双拳紧握,前臂内旋,头颈后仰等。

五是宝宝咀嚼和吞咽困难,嘴巴闭合困难且经常流口水。

六是宝宝小手不能正常抓握东西,不能完成手指捏东西的精细动作,四肢无力,走路不稳等。

七是宝宝容易抽搐、烦躁不安、尖叫和恐慌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仔细观察宝宝的发育情况,如果有些情况异常时,也不要过于紧张和有心理负担,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排除孩子脑瘫的风险。鉴于此,每隔一段时间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充分了解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提前预防,提前治疗。

我家宝宝也是有很多症状和许多脑瘫的症状相似,当时在医院做的核磁共振,倒是没检查出异常,算是松了一口气……




宝宝打挺、头后仰是脑瘫的预兆吗,脑瘫还有哪些预兆?哪些宝宝患脑瘫的风险相对比较高呢?

我家宝宝因宫内缺氧出生时重度窒息,阿普加评分只有2分,生后两三天还做过大大小小的抢救,所以我很担心宝宝会有脑损伤甚至因此而脑瘫。我家先生叫我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当时觉得“脑瘫”两字非常刺耳,心里很抵触,安慰自己说,“宝宝会好好的,他才不会有什么脑瘫呢!”

抵触归抵触,但最终我还是买了相关书籍开始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万一不幸真的来了,那我做好心理准备及时干预。万幸的是,宝宝通过了所有检查健康出院了,即使吞咽能力比较差,体重也偏轻,没足月儿那么有精神气。

即便如此,我并没有完全放下心来,因为养育过程中宝宝也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在护理的过程中我不曾松懈,仔细地观察宝宝一些反应与发育情况。生后前6个月我每月带他回医院检查、评估,有段时间发现宝宝尖足、动作比较僵硬,我立马带着宝宝去看医生,医生说是发育落后叫我多给宝宝做抚触按摩与被动操、大球运动,排除脑瘫的可能我才松了一口气。

因此,题主的不安我非常理解,但是宝宝打挺、头往后仰不一定是脑瘫。当宝宝头部往后仰时,腿部蹬直,手臂往后伸直,身体后仰,就是我们所说的“打挺”姿势,这是迷路反射一种表现,在生后4个月左右加以抑制,比如在宝宝觉醒的状态下做一些抚触按摩、主被动操、多俯趴与推爬帮助宝宝提高手脚协调能力,促进感统能力的形成

哪些宝宝患脑瘫的风险相对比较高呢?

①有脑损伤史的,比如宫内缺氧、出生时重度窒息、低血糖、脑室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引起的脑损伤。

②大脑发育不全的早产儿,特别是不足28周出生的宝宝

③除了以上两大原因,还有胎儿先天性脑发育异常、 染色体异常与宫内感染等引起的脑瘫。据统计,怀孕期间引起的脑瘫发生在围产期内的为40-66%。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是非常难确定其原因,所以很难完全预防脑瘫。

脑瘫有哪些征兆?

●表情呆滞,不会笑

●肌张力异常,拇指内扣,触摸宝宝的肌肉时,大腿与小腿肌肉不匀称。

●对洗澡异常抗拒,很难瓣开拳头,当手脚触及水面时,宝宝立即全身僵硬

●姿势常呈“拉弓射箭”姿势。

●给宝宝换尿片或穿衣服时,身体突然僵硬、打挺

●四肢松软,抱起的时候手脚往下垂,头部往后仰

●脚腕常呈内扣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脚尖着地

●姿势异常

有些家长看到自家宝宝发育有点落后或者肌张力有点高,急得团团转生怕宝宝患脑瘫。就好比我自己,看见宝宝发育落后就慌慌张张地跑去医院,医生说,“宝宝发育落后两三个月很正常,况且你家宝宝早产儿,出生时还重度窒息,只要7个月前会翻身、8个月前会独坐12个月前会爬,14个月前会独站,16个月前会独自走路就好”。

所以建议家长不要过度观察,如果有上述症状的请及时带宝宝给专业医生诊断。如果有大脑缺氧缺血史等风险高的宝宝,即使出院时无恙也不能完全松懈,据《早产儿家庭养育指导手册》指出,诊断小儿脑瘫通常要在宝宝2-3岁后,部分宝宝可能后期才会出现脑瘫症状,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家长也要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不要错过了最佳治疗的时间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预兆   宝宝   早产儿   被单   症状   姿势   异常   家长   身体   风险   情况   发现   孩子   医院   脑损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