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八九十年代录像厅有哪些记忆?

九十年代初,和单位几个老干部去外地考察学习,晚饭后,漫无目的闲逛,走到一偏僻小街,发现很多录像厅,一老同志说反正没事干,看场录像怎样?大家无异议,带队的王大哥也没反对。

票价0.5元一张,买了八张票,进去依次就坐。不一会儿,开始放录像了,现在不记得片名了,但尺度大,很诱惑,很刺激,几个老同志如痴如醉,看得流口水。

这时,王大哥站起来说,这是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太恶心了,不看了,大家回去吧,几个老同志极不情愿跟着他走出了录像厅,其中两位老同志对王大哥抱怨不止,说看得正起劲,就吵着回去,回去也无事可做,还不如看完。

第二天,有位老同志悄悄对我说,这辈子白活了,昨晚开了眼界,可惜没看完录像,有点遗憾。还说今晚我们悄悄去,不要叫王大哥。我说做不了主,必须请示王大哥才行。王大哥当然没同意。

其实,那时候的不少录像厅,挂羊头卖狗肉,夜深人静,管理空挡,录像厅违法播放庸俗片,不堪入目。这些影视都是走私来的,老同志见得少,感到新奇,毫不奇怪。

笔者认为,不雅影视,令人作呕。没多久相关部门加大了收缴、惩罚力度,净化了影视市场。为了身心健康,严禁传播观看庸俗影视。粮农二代,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原创》1980年,我当时在文昌中学读书,记得当年,电视剧《霍元甲》正在热播,在文昌县城,在路旁靠近河边搭建临时木制简单房子作为播放厅。卖票窗口和播放厅不同地方,在不远处的房屋里。

我第一次看电视剧,买票者人山人海,刚开始,很多人排队买票,后来,买票的人群散了,大家你推我我推你乱成一遍象电影厅购买门票一样,好几次我已经挤到前面靠近买票窗口,我以为很快买到票了,又被人群挤出来。

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看电视剧,所以大家观看电视剧的热情很高,急相购买门票。

后来,我试着从靠墙处沿着墙边慢慢往卖票窗口靠近,背后是拥挤的互相推搡的人群,但我扶着墙边不被推走。

电视剧每一次播放二集,一天连续播放好几集,中间有休息时间,等电视机散热一定时间重新接着播放。电视剧从早上九点开播一直到晚上十二点。

很多人看完全集,要好几天,我只能观看一部分。人家播放哪集,我就观看哪集?

1997年春节前几天,我着四个工人到东方县高坡岒水库引水管道进口的管理房,搞维修工程。我们在县城八所镇订了四天宾馆,每天早上起床,吃完早餐后去工地做工,晚上回县城休息。

1996年全省优秀教师表表彰大会在除夕早上招开。全八所镇所有宾馆都被订完,我们本来已经连续住了几天了,除夕前一天我们刚好完成维修工程,回到县城准备入住宾馆,被告知你们的房间已经被退订,然后,宾馆方把我们的订金退回。

我带着四位工人乘坐三轮摩托走遍全八所镇所有的宾馆,结果都住满了人。

我带着工人们随便吃了饭,填饱肚子,继续找住处,这时,天上开始下毛毛雨,我们的身上被雨淋湿了,开始感觉觉冷。

这时候已经是除夕早上1点钟了,有工人提议,看录像算了,很快天就亮,反正没地方住了。

大家进了录像厅问服务员,服务说:“包场看到天亮60元。”大家没有了选择余地就答应了。

累了一整天,进了录像厅,就开始睡觉了,电视一直在播放。

中途我瞄了一下电视机,看到电视上播放三级片。但我也觉得累,又感觉很困,继续睡觉。

等到快六点了,大起床洗漱并吃完早餐后去车站等车,准备搭车回家。这时候老婆已经带着小孩回老家了。我回到海口,匆匆忙忙收拾行礼到汽车站搭车回家。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547条回答。

很多人想到录像厅,就本能地露出猥琐的笑容。

为啥?

因为那个年代,录像厅有时候会放一些三级片。

这在当年属于违法,所以录像厅经常被公安机关抄。

录像厅真正红火,主要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当时家用录像机不普及。

沿海城市大概是1985年才出现录像机,内陆要迟好几年。

二三线城市和县城,有的到九十年代初录像机还是稀罕物。




当时电视节目不丰富,也就是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那些节目,死板加没意思,放个《射雕英雄传》都能万人空巷去看。

电影院也是如此,电影审查严格。

客观来说,当时一些尺度审查尚且没有今天夸张。




至于色情暴力哪怕擦边的节目,在电视和电影院都是看不到的。

于是,录像厅就诞生了,但沿海大城市的录像厅很少,内陆大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小城市、县城则较多。

录像厅硬件基本都很烂,一台尺寸较大的电视机,几排长凳子,其他什么都没有。



录像厅也会卖卖香烟,零食之类,但买的人很少,都知道外面更便宜。

当时来看的人,基本都没什么收入,用钱精打细算。

来看录像的基本都是男人,基本都是20岁左右的小伙甚至半大孩子。

讲究一些的老板,一般不会让初中生甚至小学生进来看。


这倒不是说,老板怕这些小子看黄片,而是怕小孩家里人来闹事,自己不占理,不好收场。

但大部分老板是,给钱就让你进,不管你是不是小屁孩。

录像厅门票便宜,但环境恶劣,弥漫着香烟味、臭脚丫味、体臭以及很多不知名的臭味。

地上全是垃圾,烟头、果皮纸屑甚至痰和鼻涕。

即便如此,有的录像厅生意却不错,主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票价便宜且可以通宵。

门票很便宜,总之比看电影便宜很多倍。

九十年代初,录像厅收费一般就是一二块钱。

一些录像厅是不清人的,也就是你买了票有本事就可以一直看下去。

更重要的是,很多录像厅晚上不清人。

有些打工者或者外来的人,由于没钱住店,就可以看通宵录像,靠在长凳上过一夜。

自然,这也有危险。

萨沙有个朋友是老民警,说他们已经隔三差五去录像厅抄一抄。抄几次,他们总能抓到一些逃犯或者鸡鸣狗盗的家伙。

用他的话来说,这种地方就是半个贼窝子。



第二,片子种类多,且有很多外面看不到的。

除了各种港台名片,比如武打、枪战片、侦探片、探险片以外,还有一些电视、电影院看不到的暴力片、恐怖片,还有看的人最感兴趣的三级片。

不过,三级片一般不会大白天的公开放,而会在晚上放。

到后来,大白天也会放一些擦边球的录像,比如香港那种软色情的东西。




第三,来钱快,工作轻松。

开录像厅赚钱很快,因为成本低,无非一间屋子,一台录像机,还有盗版的录像带。

这花不了多少钱。

平时录像厅老板也轻松,也就是换个带子而已,平时基本没事做。




不过,录像厅却不是什么人都能开的。

当时录像厅里有很多小流氓、待业青年、社会闲杂人员混。

一个眼神不对,大家斗殴甚至动刀子也是寻常事。

当时录像厅、游戏机室、台球室,是小混混盘踞的三大场所。

有些小流氓就在录像厅外甚至里面,抢劫勒索!

所以,录像厅老板没点能耐,很容易出事,也搞不定这些小混混。

当时录像厅老板大多有些背景,有的自己就是地痞流氓,或者至少也有地痞的关系。

真正遇到人闹事闹大了,老板会找人出面摆平。





还有就是警方问题。

那时候扫黄很多,没事就来查抄录像厅。而其实一群年轻小伙子、半大孩子来看录像,基本都是要看三级片至少也是偏黄色的。

这种在当时都是违法,只要抄到就可以抓走。

其实不要说这种事,当年夫妻两人在家里看黄碟,都有被抓走的。

所以,如果没有些关系,录像厅用不了多久就被抄掉了,人还得进去。




这就是一个悖论。

老板即便有关系,也不敢大白天随便放三级片甚至色情片。

所以,有的老板往往用名字香艳但实际内容正经的片子,引诱别人来看。

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VCD之类普及,录像厅也就没什么人去看了,最终完全消失。


最后,大家知道录像厅里,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吗?“老板,换片!换个带色的”!




录像厅的老板娘轻易赚了两百块钱,而尝了两只“童子鸡”!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正在上大学。那时没手机,学生课外娱乐活动相对单调。我们班此时流行打“升级”比赛,并且多是男女对打并有赌注,打输的一方要请吃夜宵和看录像。为什么不请看电影?因为当时录像可以包场、有午夜场可以过夜,还可以自己选录像片。有一次,女生输了请我们吃了宵夜喝了酒,一时兴起,提议去看午夜场录像。七八个男女同学借着酒兴又奔向录像厅过了一夜。迷迷糊糊也不知道看了什么录像片,早上醒来发现横七竖八、男女枕藉。现在想来真是不可思议,这也许就是一种肌肤相亲情纯似水的青春相拥。

有女生参加的看午夜场录像要相比文明,没有女生就是另一番情景!有时我们男生宿舍每人出点钱,去包午夜场,一遇到不够刺激的片子,大伙都拍着椅子大叫:老板,换片子。老板知道我们的那点心思,就是想要看带点色的片子。于是向我们解释:小伙子们,这个使不得,现在查得严,抓到要罚款关门的。也有的老板迫于无奈,从某个角落里偷偷拿出带点“颜色”的片子,来满足大家旺盛的荷尔蒙。并两三叮嘱我们:看了别声张,不然以后就没有看的了。

这还是较为正规的录像厅,还有一些藏污纳垢的。大二时的一天深夜,大概是凌晨两点多钟,室友小王从校外回来偷偷地把我弄醒并把我带到宿舍外的走廊上,低声却急切对我说:班长(大二我当班长),借我两百块钱。我问深更半夜借钱干吗。他说:你别细问,有钱就赶快借给我,没钱就别废话了。我不好再细问,给了他两百块钱。小王一接到钱,一溜烟地跑了。

借钱的原因直到毕业小王都没告诉我,在我心底一直是个迷。毕业五年后,有一次同学小型聚会,小王和我都参加了,喝酒至微醺。我突然想起那借钱一事,问小王:借钱到底干什么?小王一听,开始一愣,继而大笑:妈的,那次我和室友小袁被录像厅那徐娘半老的老板娘调戏了一番,倒过来还要我们掏钱给她。原来那天晚上,室友小王和小袁跑进一家偏僻的录像厅要了一个小包间看录像。看到一半,老板娘进来,突然在他们俩身上乱摸。室友哪见过这阵势,吓得一动都不敢动,任凭老板娘摸。摸完后,老板娘双手一摊:拿钱,没钱就报警告你俩调戏我。小王和小袁当时已吓懵了,怯怯地问:多少钱?老板娘理直气壮:两百不还价。小王和小袁翻遍全身口袋也只有三十多元。老板娘见状使招:押一人在此,另一人回校筹钱赎人。结果,小袁押在录像厅里,小王回校求救!

听完小王一说,众人大笑不止,戏说老板娘赚大了,嫌了两百块钱不说,还同时尝了两只童子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录像厅,其实就是那个年代年轻人的性启蒙教室,是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特有的回忆。

在那个年代,还没有现在的电脑、手机和互联网,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非常单调,能玩的东西非常有限。


台球室、游戏厅、舞厅和录像厅是那个年代四大娱乐场所,这四个地方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娱乐活动。

其中,录像厅又是个特殊的存在,要问为什么特殊,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一定会含有深意的一笑,因为在录像厅里有平常看不到的东西。

那时候的录像厅,通常都是租一个电影院旁边的小房子,里面放几条沙发或者长凳,前面放一个录像机,录像机旁边放一个大电视,那时候还没有现在的液晶平板电视,还是那种大块头电视。


在录像厅的门口,都会放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今天要播放的录像片名,一般是五六个,从早到晚循环播放,通常录像厅房顶上会有一个喇叭,大声地播放着录像的声音,吸引路过的人进去观看。

牌子上除了写录像的片名,还会写主要演员,以及录像的性质,比如是爱情片,动作片,但是写的最多的是爱情伦理片,等同于现在的爱情动作片。

那时候是不允许播放情色片的,牌子上写的片名一般都是极尽夸张的描述,只是为了吸引路人进去看的,通常写什么艳星、情色之类的。但是如果真的因为好奇进去看,通常会让人大失所望,其实大都是很普通的故事片。


但是有的录像厅胆子大,或者是有人罩着,为了吸引观众,就会在深夜播放一两部三级片,甚至是成人片。

放那种片子的时间,往往都是在后半夜,主要是为了安全,因为那个时候文化检查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已经下班或者睡觉了。

通常后半夜的时候,也是观众们快瞌睡的时候,当成人片的镜头出现在屏幕上,观众们精神为之一振,马上就不瞌睡了,甚至很多观众买门票,就是为了等着看成人片的。


很多人就是在录像厅中认识了叶子楣、叶玉卿、舒淇、曹查理和徐锦江这些演员的,有时候也会播放岛国或者欧美的片子,大都是没有故事情节,赤裸裸的没有什么美感。

那时候的年轻人口口相传,互通有无,都知道哪个录像厅里会播好片,哪个录像厅里的片子没意思。可以这么说,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基本都是从录像厅里学习到的性知识。


录像厅内部大概是这样一个场景,二三十个年轻小伙子,偶尔也会有一两个女青年,围着一个大电视,兴奋地看着屏幕上的录像节目,屋子里烟雾缭绕,伴随着嗑瓜子的声音,顶上有个吊扇不停地转着给观众降温,录像机和电视机旁边有个电风扇不停地吹着给机器降温,真是一幅火热的景象。


二三十年过去了,录像厅早已销声匿迹,手机、电脑和互联网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的娱乐生活,人们也不再需要去录像厅看什么影片,因为只要愿意,网上什么片子都能搜到收看。

录像厅虽然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在那个娱乐匮乏的时代带给了年轻人很多的快乐,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青春记忆。




1998年冬天上初三,晚上一起去录像厅看录像,看完后我要走,A同学非拉着我一起黄色录像,甚至求着我一起看,我挣脱了回学校了。后来别人告诉我,晚上看录像的被抓了,A当时也被抓了,但啥事没有马上就放出来了!

后来我才想到A原来是某些人的眼线,你当眼线可以,但别硬拉着害我啊,要不是我意志坚定就被他害了!




我对八九十年代录像厅的记忆很深刻。

我1987年中专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乡镇参加工作,1990年调到县城。当时是夏天,吃完晚饭后没事,几个同事相约去录像厅看录像。记得去的录像厅大多是地下室,坐的长板凳,天花板上吊的大片电扇,电视机不大,有专人放录像。当时工资是45块钱,门票一个人1块钱,在小摊上买包瓜子或冰棍,边吃边看。

改革开放初期,录像片大多是港台剧,盗版片居多,还非常吸引人。主要是武打片,看录像的主要是些年轻人。看完录像大概就凌晨一两点了,门口还有买西瓜或汽水的。大家买个西瓜,在小摊那里打开就吃,或者是一人一瓶汽水拿着在回单位的路上喝。

现在回忆起来,去录像厅看录像还挺有意思的。




说起八九十年代的录像厅,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那真是印象深刻。

那时候没什么娱乐活动,所以每天晚上,哥几个那是必须去的,看通宵也是经常有的事,以至于明天困的连干活都没精打采,但到了晚上继续看。谈恋爱时,晚上带着女朋友也去录像厅,在后面看,光线不好时,好对女朋友动手。录像厅的生意好的不得了。

那年在济南轻骑摩托车厂干活 ,每天晚上都是到离厂最近的录像厅签到。

有一天做车间的水泥地面,那时水泥地面压光都是人工压,不像现在是机械。白天摊好水泥砂浆,晚上有瓦工老师加班压光。那天晚上队长安排6个瓦工加班(那时人们都抢着加班,因为加班能领一包饼干吃),6个瓦工领上饼干,到了车间一看,估计时间还早水分太大,有人说先看会录像再来也不晚,大伙说好。6个人去了录像厅,一看就忘了时间,到了夜里2点多,有一个人回车间看看,地面都凝固发白了,忙跑去录像厅喊人,6个人跑到车间一看傻眼了,地面都压不动了,面积太大,赶紧叫队长,队长马上叫起所有瓦工全都车间去压光。三十多人一直干到早上八点多也没有处理好。气的队长说晚上谁再去录像厅立马滚蛋。

一直到九四年冬天我自己花了1100元买了个单放机,才不去录像厅了。




  1. 3-4元/票;
  2. 12点后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小王   瓦工   老同志   录像机   块钱   老板娘   县城   门票   片子   录像   年轻人   晚上   老板   年代   记忆   社会   电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