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看似很傻,实则聪明的行为?

我捡过两次手机,一次钱包,都想办法还给失主了。其中一次手机失主约我在王府井见面,拿了手机后非要给我200块钱,我推辞两次后也就收下了,我觉得这是人家一份感激之情。钱包失主是个高中生,里边还有自己婴儿时的照片和电话本,我打电话联系了他家之后,他父亲开车来取钱包,是个军人,送了我一条高级毛巾做礼物,我也很高兴地收下了。

但是我自己的手机丢过两次,没人还给我,甚至我发信息过去说要给他超过手机价值的酬金,仍然没有回信,可能是怕惹事吧?朋友开车带我去失落地点贴寻物启事时跟我说:“你让我帮忙开车带你去,我当然帮你,不过你贴了也白贴,人家看到了也不会还你的。”

我说不会啊,我捡了手机肯定会还的。

朋友说:“你是傻B,别人也是傻B么?”(原话)

好吧,可能我挺傻B的,但是手机这种东西,卖掉的话就是几百块的事,里边的回忆却是无价的,捡了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不还给失主呢?

之前在微博上提到过此事,有人给我留言说,“我以前也还,不过自己丢了几次没人还,我也就不还了。”

我觉得应该做个有原则的人,捡到东西就要归还失主,这是我的原则,不能因为别人如何对待我而改变原则,对吧?

我下次捡到东西还会归还的,为自己点赞。




在我们小区门口有三家菜店,其中有一家每天门庭若市,而另外两家则是门可罗雀。

之前因为我这个人生性怕排队,所以一开始我都是在另外一家人比较少的店里买菜。但是慢慢的我发现我买菜的这家店人越来越少,而这部分人几乎都转到隔壁那家店去买了。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我感觉我买菜的这家店,随着每天来买菜人员的减少,菜已经变的越来越不新鲜了,仿佛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性。

我此时越来越觉得奇怪,明明大家卖的都是一样的东西,为什么人流量区别这么大呢?

于是,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我也来到了人多的这家店里。

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搞清楚这其中的原因?

我记得特别清楚,我第一次去他们买菜的时候,只买了几头蒜,一点青椒,外加一点绿豆芽。一共10块零6毛钱。

老板是个年龄在4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有点秃顶。他把我买的三样东西称好之后,并没有着急说多少钱?

而是不慌不忙的从收银台旁边拿过香烟,递了一根给我。我刚想摆手拒绝,他已经跟着按着了打火机,把火苗凑了过来,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我只好接过香烟,把嘴凑上去点燃了。我点了点头跟他说:“谢啦,一共多少钱?”

其实我已经看到电子秤上面显示了10块零6毛了。但是出于礼貌,我还是问了一下。

老板爽朗的一笑,说:“你就给10块钱吧?”

我当时还挺不好意思的,我以为他会说10块5毛的。我笑着对他说:“你们也是小本生意,不然你拿两根葱给我,我付你11块钱吧。”

他大手一挥,说:“不需要,你就给10块钱就行了。葱该给还是要给的。”说完他抓了一把葱放进了我袋子里。凭我买菜多年的经验,他抓的这把葱最起码能值1块钱。

第二次我又去他们买菜,这次买了点猪肉,又剁了一只鸡,买了几个素菜,算下来一共75块钱。

老板照旧又是发香烟,又是送葱的。我递给他一张一百块的纸币,他找我钱的时候我也没数,往口袋里一揣就回家了。

结果到家之后,我把钱掏出来往桌子上一放,发现他竟然多找了我10块钱。

我这个人,奉行不义之财不可取。

于是我赶紧拿着钱出去找他,看我进来,他笑着跟我打招呼:“还有什么没买全啊?”

我主动掏了一根香烟给他,说:“你多找了我钱了。”说完,我把那张10块钱掏出来递给他。

他摆了摆手,说:“估计是我一时大意了。算了你也不要给我了,本来就是我犯的错,你以后多来买几次菜我就赚回来了。”说完,他又掏了一根香烟发给我。

我把钱往收银台上一放,说:“那不行,香烟我抽了,钱我不能要。该我的就是我的,不该我的我不要。”说完,我放下钱,转身回家做饭了。

当我走到楼梯口的时候,碰到楼上的一个阿姨下来,阿姨问我:“小王,你不是刚回来吗?怎么又出去了?”

我跟阿姨说:“阿姨,我刚才买菜的时候,门口的那个老板多找了我10块钱,我送给他了。”

阿姨一听,问道:“是不是最里面那家啊?”

我很吃惊的问道:“您怎么知道?”

阿姨笑着说:“那个老板有点傻乎乎的感觉,经常找错钱,你问问我们单元的几位阿姨,他几乎都找错过钱。你想想每天他们家店里来来往往那么多人,店怎么能撑的下去的?这么马大哈,那个店早晚不得让他干黄了啊?”

听阿姨这么一说,我顿时豁然开朗了,这一刻,我彻底明白他们家门庭若市的真正原因了。

这老板哪里是阿姨口中的傻乎乎啊,这简直就是绝顶聪明。

一根烟,一把葱,一两块钱的成本就能笼络一个顾客的心,这招实在是太高明了。

然后包括他找错钱,很明显都是在故意而为之,更是高明之举。

如果,遇到像我这样主动拿着钱退回去的顾客,一来二去就成了朋友,下次买菜自然而来就来了。

如果,遇到贪小便宜的顾客,偷偷把钱据为己有的话。然后他们下次还会来光顾,然后心里盘算着这个秃顶老板什么时候会再找错一次钱呢?


写在最后:

菜店老板的行为,看似很傻,实则高明至极。笼络人心于无形之中。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很多这样大智如愚的人。

你觉得他傻乎乎,殊不知他一点都不傻。殊不知你们在他眼里才是真的傻。

您觉得,阿姨说那个菜店迟早让老板干黄了?

这种事真的会发生吗?




我有个表哥被人打了也不还手,还给人家送东西吃,气的表嫂骂他,但是很快表嫂就夸他聪明,知道他是大智若愚。

我这个表哥从小就被贴上了不聪明的标签,从小就给人一种傻乎乎的感觉,那时候他的父母最担心的就是他在学校会被人欺负,事实证明他在学校过得很好,男孩女孩都喜欢和他一起玩。

等到他长大以后,他的父母又开始担心他在工作中受欺负,同时担心他找不到对象。因为他实在太木讷了,别人说一句话,他都是反应很久才明白过来。但是通过这些年的事发现,其实这个表哥和很多人相比都十分幸运,而这种幸运仔细想想又是必然的。

他的很多行为都是看似很傻,其实非常聪明,就挑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来说说吧。

第一,工作老实较真不偷懒,老板器重

这个表哥是初中毕业,因为家里穷,并且家里人也没有这个意识,所以他从来没学过什么技术,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是和同村人外出打工,在电子厂里做打包工,一干就是好几年。

那时候电子厂里的员工流动性很强,基本上一年之后,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就全换了一波。但是表哥似乎从来没有动过要走的心思,别人抱怨工作累的时候,他在那里认真地收拾东西。别人相互八卦周围哪个厂里的待遇比自己厂里好的时候,他在琢磨怎么打包的效率更高些。

在别人看来,打包是个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但是在他的思想里,却把那份工作当成事业来做,他总是在尝试不同方法,看看怎么才能保证打包效率高,又不会破坏产品。

基本上两年下来,他就成了当时厂里的打包名人,不管流水线上的产品做得多快,他都能迅速打包好,那手速看起来就像飞起来了一样。

有一次,工厂里有合作商参观流水线,老板陪同客户一起在那里观察,表哥打包的样子马上就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那时候也是老板第一次知道表哥这个人,听到客户对表哥连连称赞,老板也记住了表哥的名字,并且还在事后找线长了解表哥的情况,知道了表哥是当时车间里最稳定的员工之一时,对他的好感明显又增加几分。

不久,老板又开了另一家工厂,是做机械配件的,不是流水线形式,而是一个人一台机器,老板开始挑人去新厂里学操作技术,月工资也比老厂高一小截。因为是起步阶段,当时只挑了五个人,第一个挑的就是表哥,老板特别看好表哥,表哥的表现也没有让他失望。因为本来就是个爱琢磨的人,表哥只在新工厂里呆了两天,就掌握了操作技巧。

老板就开始让表哥继续教那四个人,表哥也非常尽心,手把手地去教。后来新厂慢慢做起来了,老板又让表哥做车间里的技术员,工资自然又高了一截,基本上是以前老厂里工资的2倍了。

当时车间里也招了几个技术员,都是大专和本科学历,只有表哥一个人是初中生。那几个大学生还不平衡,处处为难表哥,表哥也不计较,反而继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时间一长,有几个技术员主动离开了,还有几个留了下来,和表哥成了好哥们,再也没为难过他。

第二,兄弟姐妹不管生病父亲,他贴身照顾,收获爱情

在工厂里做了五六年之后,表哥的工资已经月入过万了,那是十几年前,一个初中毕业生在车间里月入过万挺少见的,所以,认识表哥的人都开始对他另眼相看。

有一次,表姨父生病了,表哥从小就失去了母亲,是表姨父一个人把他们兄弟姐妹三个带大的,这个表哥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因为哥哥姐姐都结婚了,只剩下这个表哥自己20多岁了还没结婚。所以,他的哥哥姐姐都想让他照顾父亲,借口说他们都有家庭有小孩,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老父亲。

表哥知道这个事后,二话不说,就打算辞职回家照顾生病的父亲,老板一直很赏识他,不想让他走,还和他说让他把他父亲接过去,厂里负责给他们父子俩租房子,每个月多发给他一些生活补贴。表哥想了很久,决定还是回老家,看病和照顾都更方便些。

老板看留不住他,就和他说随时可以回去,工厂里给他留着位置。

表哥走的时候,他那几个技术员哥们还特意给他送别,几个人合伙拿了差不多两万块钱,让他用来给老父亲看病。

表哥回到老家后,一直细心照顾着自己的父亲,天天陪在他身边。为了方便,他就在医院旁边租了两间房子,和他父亲一起住在那里。每天都会扶着勉强会走路的父亲在医院旁边那条小路上散步,来回走几趟要个把小时,他每次都边走边和他父亲聊天。

当时有个女孩也经常推着她妈妈的轮椅在那条小路上散步,时间一长他们就熟悉了起来,那个女孩就是县城的,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没了父亲,一直和妈妈相依为命。那两年她的妈妈生了重病,路都走不了,她就辞了工作在家照顾妈妈。

可能因为同病相怜,再加上表哥陪伴他父亲的时候非常有耐心,从来没发过火,所以那个女孩对他特别有好感,主动问表哥有没有对象。

有时候表哥还会帮女孩架着她妈妈上楼,一来二去,两个人走得越来越近,开始谈起了恋爱。

第三,卖凉皮多给别人

大概相处了半年多的时间,表哥看医院周围卖食物的摊位很少,医院里的饭又很贵,经常有人买不到饭,当时正值夏天,他就想着自己卖凉皮。

和准表嫂商量后,她非常支持,提出她负责照顾两个老人,让表哥安心去做。表哥从小就在家里做饭,各种日常饭菜他都做过,凉皮是他的最爱,他做得特别好吃。

3元钱一份的凉皮很受欢迎,所以,他的小摊在出摊的第一天,营业额就突破了300元,成本不足一半,所以他第一天纯利润大概200出头的样子。

当时医院门口并没有卖凉皮的,远一点的餐馆里才有,但是餐馆里的基本都是4元或5元一份。而表哥觉得在医院里的人都是值得同情的人,要么是自己生病的,要么是家属生病的,出门在外不容易,所以不管谁去买,他总是装得比餐馆里的一份多一些。

尤其是那些老人或者小孩去买的时候,他更是次次把饭盒塞得装不下。

没多久,他的凉皮摊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或者介绍客。

夏天过去之后,他又开始卖各种包子、花卷、粥、鸡蛋和饼,依然火爆。

等到过年的时候,表哥和表嫂结了婚,婚后表嫂在家照顾两个老人,表哥则在医院不远处租了个小店面,继续卖那些东西。

第四,出于好心阻止打架,无意间救了院长

两年之后,表嫂的母亲去世了,表姨父的身体则恢复了很多,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了。

这个时候,表嫂也开始回小店里帮忙,她负责守店,表哥继续在医院门口摆摊。当时医院门口不再让摆摊,城管每天都会驱赶。表哥则得到了院长的帮助,在保安亭旁边设立了一个可活动摊位,城管看他没有违反规则,也就不赶他。

身为平民百姓的表哥根本不认识院长,就是因为有一次院长下班时没有像往常一样开车,步行走出了医院准备回家,但是被医闹抓住了,非要打他。当时天都快黑了,院长完全没有料到这回事,也不知道对方是啥人,只知道自己被围了起来,一群人什么都不说就打。

其他人都在旁边观望,但是表哥看到之后,马上去护院长,一遍遍地告诉那些人,不能随意打架,有问题好好沟通,只有好好交流才能解决问题,打人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给自己惹上麻烦。

那些人不听,仍然在打,表哥就护着院长,自己被打得脸都流血了,保安队长感觉不对劲,一看几分钟前的监控才知道是院长,赶紧带人去帮忙,又报了警。

后来所有人才知道那是医闹,院长一点事都没有,表哥受了些皮外伤,但是他看到人群里有个人是老头,反而到旁边的小卖店里买了些东西送给那个老头,和他说在医院里遇到问题要通过合理途径解决,医闹会给自己惹来难以弥补的后果。同时告诉警察自己没事,不和别人计较,让放那些人走,最后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表哥也是事后才知道那是院长,院长可能从保安那里听说了表哥的事,就私人出钱给他弄了个可活动的摊位,表嫂刚开始听邻居说表哥被人打了还给人买东西的事,气得直骂表哥,说他太傻了。

但是听完表哥的所有做法后,表嫂知道了表哥是大智若愚,并且更加心疼他,让他少管闲事。

其实生活中真的有很多像表哥这样的人,做的事情看起来很傻,其实细细想后才发现,他们是最聪明的。

整体来看,那些看似很傻,实则聪明的行为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知道别人在耍心眼却不拆穿别人

有些人看起来不懂人情世故,特别简单,没啥心眼,遇到别人耍心眼的时候,他们也不知道拒绝和回避,让那些耍心眼的人得了逞。看起来这样的人有些傻,其实他们是特别聪明的。

试想,人类的思想与所处的时代都是差不多的,现在人人接触的东西也差不多,对外界各种事物的了解程度都没有太大区别。遇到有些人耍心眼的做法,其实大家一看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但是有些看起来很傻的人就是不拆穿别人,其实他们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知道“不揭短不打脸”的道理。其实在他们内心里,就已经对那些耍心眼的人有了判断,知道了他们不值得深入交往。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也许以后还是会和对方共事,拆穿了对谁都不好,何必非要争个水落石出呢,心里明白就行了。这样还可以为自己留下后路,所以,明知道别人在耍心眼却不拆穿别人的行为,就是看似很傻,实则聪明的行为。

2.愿做“妻管严”或“夫管严”的行为

生活中有很多男人,会很大方地承认自己被老婆管束,甚至有的人还会主动说自己是“妻管严”,并以此为豪。同样也有些女人,总是习惯在公开场合表现出自己家里是男人当家的状态。

有些爱面子的人会对这样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妻管严”或“夫管严”都是很丢人的事,所以总是笑话这样的人傻。其实不然,那些敢于在众人面前把自己的姿态放低的人,大多都是看透了生活本质的人,他们十分清楚,外面的世界再精彩,都和自己关系不大,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才是最重要最成功的事。

而那些愿意承认“妻管严”或“夫管严”的行为,一定是来自对自己另一半足够爱的人身上,只有对伴侣的爱够多,才愿意做那个弱势的一方。

有这种行为的人,家庭十有八九都非常幸福,因为他们已经领悟到了婚姻的真谛。

3.容易满足但又积极向上

在职场上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工作十分卖力,也注意不断提升自己,但是为人却十分低调,有些时候明明有某种实力,却不会轻易表现出来,被自己的家人或同事说他们不懂得把握机会。

其实不然,这样的人可能真的会数年间没见职位的增长,但是真正遇到良好的机会,他们一定可以气定神闲地应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说的就是这类人。

他们看起来非常容易满足,不争名夺利,但是自己又有着良好的实力。这样就会让竞争对手放松警惕,并且让领导更加信任。他们的人缘也通常比较好,最终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东西。

苏轼写过“大勇若怯,大智如愚”,古人的智慧确实值得学习,无数事实证明,这句话还是十分有道理的。有时候无法单单凭借某些事就判断出一个人的品质,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傻,其实仔细一分析才会发现,原来那是最聪明的一种做法。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谢邀~大家都在说人,但菲李却想给大家说说不一样的,比如:

生活中有哪些看似很傻逼的设计,实际上牛逼的一批。


一、车站的自动取票机

大家是不是每次在动车站和火车站使用自动售票机买票和取票时,都需要出示身份证,可是那个放置身份证的地方简直有坑,为神马不是平的?为神马是倾斜的?不用手一直扶着就可能随时会掉呀!!

然而实际上,这个看似很傻的设计,其实包含了设计师的良苦用心。

因为火车站人很多,再加上如果有些人赶时间,匆匆取完票就要赶着进站,那就很可能忘记了身份证还没取,就和在ATM机取钱一样,有些人就是会忘记取卡。

但如果你时刻扶着你的身份证,你就很难弄丢它了。

二、扶手电梯的扶手带

每次乘坐电梯,特别是把手放在扶手带上时,会发现身子不自觉地向前倾,明显感觉到扶手带和电梯不同步,感觉很不舒服。内心也在咆哮:这商场连个电梯质量都不合格吗?

然而实际上,这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设计,快慢的误差允许在2%以内,目的呢是为了避免你被走得慢了的扶手带带着身体向后倾倒而发生危险,特别是对小孩子和老年人来说,这样更安全哦。


三、后排扣的内衣

咳咳,首先声明,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呢!很多人(女生)觉得后排扣的内衣好难扣,也很难打开,这样的设计简直有病,考虑到手短人士的痛苦了吗?

然而实际上呢?这个设计很合理,因为前扣式很难设计成能调节松紧的款式,仔细想想,如果妹子减肥了或者长胖了,买了不久的内衣可能就穿不了了,但后排扣却可以调节松紧,简直省钱环保,男生们还可以跟长胖的女朋友说:“你看,没变化呀~”(快拿小本本记下来!)

当然啦,有时候还是有些特殊情况的:

四、飞机厕所的冲水按钮

在飞机上上过卫生间的宝宝都比较清楚,早期的一些飞机的厕所冲水按钮设置在后背位置,每次上完都要站起来按,蜜汁尴尬的好不好?

可是你知道么?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不让你被马桶——吸住!

是的,因为飞机上的马桶是利用真空的吸力来吸走排泄物的,如果刚好你坐下来和马桶之间形成一个闭合的真空环境,辣么你就可能被迫和马桶合体,然后被人发现,接着上热门头条,然后你的朋友就都知道了。

所以让你起来按按钮,是为了不让你成为第二天热门话题呀!不过好在现在飞机厕所都有了安全装置,除非你真的很胖很胖,否则是不会被吸住的了。


五、汽车的近光灯

有些开车的小伙伴或许发现了,自己的车子开近光的时候,可能右边要照的比左边远一点,莫不是自己车子的质量出了问题?

然而它其实是故意设计成这样的,当对面来车的时候,会减小给对方司机带来的刺激,不会对对方造成炫目感,降低车祸的风险。

好啦,今天的答题就到这里啦,想了解更多美食和有趣的冷知识,快关注菲李吧,每天知道一点,你的魅力就多一点哦~




刚工作那会自己很傻,什么脏活累活都是我干,很多同事也都嘲笑我,过了几年他们都说我很聪明。

第一份工作是在国企,都是机加工。当初面试的时候总共两个人面试合格,一个是我还有一个是我不认识的同事,我俩面试的岗位都是数控机床的操作工。

入职的第一天,各种培训,期间这个同事问我,在单位里和谁有关系?当时刚步入社会也不知道他啥意思,就和他说和谁也没关系。他说不可能,这家单位面试特别难,没有关系几乎进不来。我才明白他是打听我和谁认识,我其实谁也不认识,就是靠自己面试进来的。我反问他和谁有关系?他呵呵一笑,说他表哥和我们单位采购经理认识,两个人关系特别好。我才知道他是个关系户,怪不得老用下巴看我。

各种培训过后,我俩分配到了一个班组,我在一号生产线,他在二号。两个生产线对着,中间有一条很窄的过道,两个生产线的设备一样,所以我们这里有一个好处,如果一个人有事情,另一个人可以帮忙看设备,也就是自动线的好处,只要保证工件尺寸合格,按时更换刀具,设备别有异常,一般很轻松。

过了三个月,我俩都出徒了,带我们的师傅也被调到了别的生产线。刚来没多久,班组都知道同事是个关系户,所以班长对他也挺照顾。同事也会来事,经常请班长吃饭。我刚来就想脚踏实地的工作,多学点技能以后好能用的上。

我俩单独出徒以后,他经常让我帮他看着设备,他出去抽烟,找其他同事聊天。设备坏的时候,维修师傅来修设备,他也不见人影,都是我配合维修师傅调整设备。上夜班的时候,还没干完活,他就会以各种理由让我帮他看着,自己去睡觉。当时也傻,也帮他看着,不过这期间也让我对每个设备都渐渐的熟悉了,熟悉到工件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我能准确的找到问题的所在,并解决问题,这也炼就了别人没有的本领,别的生产线出现问题,也会有同事过来问我怎么解决。

班组的同事都说我傻,工资不多拿,还帮别人干活。班长也来和我说过几次,意思就是同事有关系,他也管不了,让我忍着吧。等以后班组有评选优先选我,算是给我的补偿。

过了两年多,单位有个质量标兵的评选,班长说我们班有个名额,他把这个名额给了我,让我写个申请,交上去就成了。当时评选上质量标兵有三千块钱的奖金,对于我来说算是一个月的工资了。特别开心,上网找资料,问别人怎么写申请。折腾了一个多周写出了申请,并交了上去。

最后评选结果下来,班长找我,说他也没办法,本来就上报的你,谁知道审批下来的结果会是同事。他又说你懂吧?上面的决定,我没办法。我笑笑没说啥,感觉没有就没有吧,毕竟人家有关系,胳膊拧不过大腿。

这件事过后,该怎么工作还是这么工作,有知道这件事情的,别的同事过来找我为我感到不值得,说都这样了,你还帮他看着生产线。也许是看习惯了吧,也许自己太老实太傻了,就这么还和以前一样。同事评选上后,请我们班组吃了一顿饭,还和我说了声抱歉。

又过了一年,他看的设备坏了,维修师傅修了一个周都没修好,当时都惊动了老总。因为设备属于进口的,最后没办法决定去日本请了两个专家过来维修。

等日本专家到了以后,用了一天的时间把设备修好了,并且也给调整好,可以正常生产了,当时日本人修设备和调设备的时候我都在,有不懂的还问了一下翻译,日本的维修也给我做了解答,对设备也加深了了解,也知道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调整。因为修设备,不能生产,同事也不再生产线呆着,不是在抽烟室,就是在休息室呆着。

设备好了以后,日本人和我们维修经理说还不稳定,但是可以生产了,后续出现问题怎么调整和维修也都交代了一遍,然后就回国了。加工了一个周左右,加工的产品不合格,都以为设备又坏了,维修的几个工程师过来找原因,最后的出得结论是和设备没关系,这个应该属于技术问题。后来技术工程师来了,问同事知不知道怎么调整这个设备?同事说基本的操作他会,但是其他调整他不会,因为负责我们班组的工程师大学刚毕业没多久,对设备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

因为不是我的生产线,也没人问我,技术工程师都不知道什么原因的问题,也都以为别人也不怎么会,我也不想出风头说自己知道怎么调整,期间也提过意见,根本就没人听。工程师带人来调设备,调了好几天,能换的零件几乎全换了,还是没有太大的效果。

过了五天,因为这一条生产线,直接影响了这个月的产量。老总亲自下来看看怎么回事,为什么还没解决。技术工程师,还有配合的维修师傅忙的满头大汗。老总问他们找没找到具体原因?当初日本人来修的时候没有问问怎么调整嘛?然后把班长和同事也叫来了,问他们日本人调设备的时候看没看到他们怎么调整的?

班长说当时别的生产线有事,他没过来。同事说他看了,没看清楚怎么调整的。这时有个行政的经理,指着我说,这不是你的岗位嘛?你当时不是一直在跟前跟着学习嘛?当时行政经理一直跟着日本的维修,他看到了我在问他们。我走到跟前说,这不是我的岗位,我负责的设备在对面,当时就是好奇跟着看了看。

老总听到后,问我看到怎么调整了嘛?我说看到了一点,不知道能不能行。他说那你配合工程师一块调吧,争取早点调好。说完看了一眼班长说让他调配一下人员。然后转身就走了。

老总走后,班长让同事帮我看设备,我去帮着调设备。其实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之前我和工程师说过一嘴,他们根本就没理我,感觉我一个干活的,肯定没他们知道的多。经过我的调整,两个小时的时间,把设备调整好了,而且还可以自动生产了。

这件事过后,又过了一个月,班长通知我,说经理有事找我,让我去一趟办公室。我心想,最近也没有什么事情,他找我干什么。等到了办公室,经理也没多说话,直接问了我几个关于设备的问题,我都答了出来。

然后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单位要新成立一个班组,一个组长,还有三个组员。老总点名要你过去,你们的组长是维修经理,组员第一个定下来的是你。我听了后挺纳闷,这是干啥的?就问经理这是干啥的组?经理说,我们这个组负责全厂设备的调整,也可以叫设备管理员。设备出现普通员工和工程师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们负责调整。听完感觉不是很真实,这么好的事情居然落到了我的头上。心里有点激动,还有点心虚。毕竟我们班组,还有别的班组类似的设备我都可以搞定,但是全场设备很多,其他没接触过的也是蒙圈啊。

可能经理看出了我的顾虑,对我说,放心吧,你就负责你们班组,还有有类似设备的三个班组,其他的班组有别人负责。我听了也放心了不少。然后又和我说,我现在是内定了,别人还都不知道,让我回去正常干活,等事情定下来会统一下通知,让我别出去说,影响不好。

回去后,我还和以前一样,正常干活,同事也是和以前一样该不干活还是不干活。过了三天左右吧,突然有个通知,单位要成立了一个新班组,全厂招聘三个设备管理员,待遇很高,但是要求也很高。厂子里一下炸锅了,都想成为设备管理员,以前对设备不管不问的同事,也不出去抽烟聊天了,开始向我请教一些设备的问题了,只要他问,我也会回答,我知道他也想去报名考试。

报名考试分为三阶段,笔试,面试,还有实操,一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三轮过了以后才公布成绩,同事这期间还和我说,他肯定能考上,他都和上面打招呼了。还很牛的和我说以后有啥事找他就可以了,他帮我解决。

又过了半个月,通知下来,三个人里面有我,还有另外两个四十多岁的老工人。同事知道后气坏了,也不和我说话,感觉像我抢了他的位置。名额公布以后,我也调离了现在的班组,去了新成立的小组。

因为事情比较突然,我调走了,同事只能一个人看两条生产线。听别的同事说,他找组长,给他加人,组长给的话是以前我自己经常一个人看两条生产线,别人能看的过来,他也应该可以。现在不能因为缺一个人单独去招工的,让他忍忍吧。没办法,他只能一个人看两条生产线,要么就辞职不干。

成为设备管理员后,几乎没什么活,工作很轻松,除了跟着两个老工人学习别的设备知识,就是去现场溜达教一下别的同事一些我知道的调整设备的小技巧,偶尔去帮着调整一下设备。有次遇到以前的班长,他说我真聪明,故意帮着同事多干活,多学东西,看着是吃亏了,最后谁也没想到,我能靠这个翻身了,都以为我会一直被同事压着。

其实我也没想到以后会有这个职位,也没有过报复同事的想法。当时想着把这些都学会了,即使以后不在这里干了,去别的工厂也算是一种技能。后来想起这件事就会想到一句话,机会都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机会的时候,我们安心准备就好了,总会有机会与你不期而遇。




一九九五年十月,周寅生来到盛河村,他要租一个院落或空地,为修筑高速公路的七十多人搭建工棚。

但因村民要价太高,只好另寻他处,刚走出村子,只见一个拉着人力车的中年人,正在吃力地上坡,车上满满的装着大个老南瓜,周寅生顺手帮了一把,并攀谈起来。

中年人姓刘,叫刘顺国,听说要租地儿搭帐篷,便将周寅生重新带回村,指着自己的大院子说,觉得适合的话,你们就用吧。周寅生一阵惊喜,这院子坐北朝南,搭两个大帐篷轻轻松松,并且,院子里有口小机井,吃水十分方便。

谈租金时,刘顺国说随给两钱就行,周寅生也没少给,就按和其他村民谈的价钱,租期半年,每月五百,共计三千元。如果工期延长,再按月付款,工期提前的话,仍按半年租期。刘顺国很是满意,觉得这钱实在有点多,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又主动腾出一间正房和两间边房,留着周寅生当办公室兼卧室,另外放些细软。周寅生很是感激。

村里人开始骂刘顺国傻,说国家有的是钱,不挣白不挣,刘顺国说闲着也是闲着,白捡这么多钱,有啥不满足的!很快安置妥当,炊事员看见刘顺国堆积如山的大南瓜,一阵惊喜,这些大路菜,他们以前要跑几里甚至十几里的集镇上买。周寅生说,超市里每斤五角,我不用跑去买,你也不必赶集卖,就按五角吧。其实,刘顺国知道,集镇上每斤三角都不值,正愁着卖不掉呢!

刘顺国的南瓜又粉又甜,大伙都爱吃,几乎每顿都吵着要喝南瓜汤,炊事员手巧,炸的南瓜糕比肉都好吃,没出两个月,一万多斤南瓜便吃了个底朝天,刘顺国狠狠地“赚”了一把!进了冬月,农闲了,周寅生让刘顺国帮厨,刘顺国连工价都没问,埋头干了起来,像干自家的一样!

腊月二十一,年关将至,又适逢大雪,工人们放假了,周寅生将厨房里的东西全都送给了刘顺国,光是猪肉就有近百斤,米面油盐除外。刘顺国从来也没有过上这么丰盛的年,临走时,周寅生又掏出一个大红包,半是恭贺新年,半是刘顺国帮厨的工钱,打开一看,整整两千!那时候,在县城干一天泥水工,至多只能挣到十五元钱呀,刘顺国激动得双手打抖!

第二年三月,本段路基完工,施工队南迁五十多里,周寅生带着刘顺国,让他继续帮厨。此时,许多人自动找上门来,愿意来施工队找活干,都被一一婉拒。有人问周寅生,村里有那么多年轻力壮的后生,为什么要用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半老头”?周寅生说,因为他傻!

刘顺国后来一直跟着周寅生,直到后来做了周寅生建筑公司的门卫。他没有发财,更没有大富大贵,但的确是全村第一位“体面”的人,第一个装上电话,住上两层小楼的农民!

(网络图片,侵权立删)








我一个朋友不善言谈,看似憨厚得有点傻,以他的身家财富,也许比朋友中其它几个老板要高出很多倍,实则是聪明绝顶的智者。

叶总做医疗耗材,家里有一辆Q7,一辆埃尔法,却经常换朋友的车开

我认识的生意人中,叶总是让人看起来最不起眼的一位,5年前第一次认识他,是和一个同学到他们家吃晚饭,我这个同学是合资企业高管,我估摸着他的朋友肯定也是一个有身份的人,于是我从家里出来时,特意从家里拿了两片上好的普洱茶作为礼物。

一脚踏进叶总家时,我心里就凉了一截,他们家是老婆单位的宿舍楼,房龄至少30年以上,同学介绍,叶总在这房子里住了20多年,一直没搬过家,窗户和房门都以前的老样式,再看家里除了几件日常的家用电器,几乎没什么现代家庭的气息,房间和客厅的犄角旮旯,到处都堆满了一箱一箱的产品,显得屋子里空间特别小。

让人欣赏的是主人两口子的热情,他爱人的厨艺不错,4菜一汤,都是选用市面上很难买到的珍稀食材,这次邀请我们来,主要是吃两只5斤多重的野生甲鱼,2瓶贵州名酒,没征求在场3个人的同意,叶总就拿4个酒杯匀分得公平合理,看他一气呵成的架式,这样的家宴没少在家里少做。

原以为我这两片老某章普洱茶,与这间房子的主人不协调,酒足饭饱之后,他家里的茶水和香烟,竟然和刚才喝过的名酒一样匹配,好在酒后脸上多少挂了点红晕,不然真有点为自已的庸俗而羞愧。

朋友和我与叶总并没有利益上的交集,叶总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人憨憨地透着一点点傻气,对朋友实实在在的真诚。后来我们之间又有了几次交往,常常三五个人去他的办公室喝茶,聊天时很少听他说什么,倒是像个孩子一样,很认真地听别人高谈阔论,精彩之处他还请教称赞。

叶总的公司比起家里来就气派多了,但无论从哪方面看,还是看不出这是一个千万身家的老板,公司里包括他在内仅仅6个人,看起来就像一家人一样,自己还经常开一辆桑塔纳亲自送货,朋友们总是笑他把这辆老爷车换了,有点与他的身份不匹配,办公室一位库管兼做饭的阿姨笑着说,我们老板还有一辆Q7和埃尔法,停在叶总父母小区的地库里,公司组织旅行,搞团建就用好车。

叶总不否认,说是还有两台车,老人需要用车的时候,就安排司机接送老人,真搞不懂,他放着好车不在公司里用,这么大的老板,傻乎乎地节约到让人不可思意。可接下来好多次,叶总经常让司机开着Q7或埃尔法,和我们的车换着开,换走后少则一天,多则十天半月,还车给我们的时候,叶总就安排司机把油加满,再把车送到汽车美容店洗得干干净净,后备箱要么留一条好烟好酒,要么是一箱地方特产,细算一下,肯定比租专车的费用还要高,一时间我大为不解,直到下一回换我车的时候,我一再追问他,为什么放好着好好车不用,非得换我的车去办事。

叶总还是憨憨地笑了笑,为此跟我谈了谈他这么做的用意,以下,我把叶总的一席话稍加整理,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有哪些看似很傻,实则聪明的行为?

一看就太聪明的人,与人相处时,别人会加倍地谨慎提防,而从外表上看起来很傻的人,与人相处时,对方不会有压力

叶总就是那种看似很傻,但他的傻不是装出来的,所谓“相由心生,”指的就是叶总这种内心善良的人,他对事物的理解、观感以及他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由他的内心所决定。与他交往的朋友和客户,也能从他的外表感受到安全、稳妥和信赖。

人们往往对于外表就显得很聪明的人小心提防,对憨厚老实的人会宽宏大度,难得的是,叶总还是那种穷不倒志,富不癫狂很实在的人,人生的高光时刻还能保持着初心,这一切都能从他看似很傻的面象中显现出来,让所有与他相处的人,感受不到任何压力。

哪些看似很傻的人,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人们往会同情弱者而抵制、嫉妒太聪明的人

还是拿叶总举例好了,他看似很傻,公司的很多事都是亲力亲为,现在,我们站在他客户的角度上,来看问题的实质,如果叶总的生意做大了,穿一身名牌,开100多w的豪车,让身穿西装革履的属下给客户送货,按正常的商务礼仪处理他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很显然,以他当初这个小小的供货商,早就被大的经销商吞并了。

看似很傻的叶总,正是利用了他憨厚很傻的外表,从各方面让别人感觉他生意的艰难,开着十多年前的老爷车亲自送货,无论什么原因,他肯定是在与客户交易中没获取暴利,人们往会同情弱者而抵制、嫉妒太聪明的人。

叶总有哪些看似很傻,实则聪明的行为?

1、叶总请朋友和生意往来的客户吃饭,关键的客户总是以家宴的形式款待

说实话,这么多年了,我几乎极少在别人家里享受过家宴,对家宴的美味与氛围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末,当大家以在豪华酒店享受美食为时尚时,把亲自在家里做菜款待客人视为很傻,殊不知,家宴是主人宴请客人最隆重的礼节,叶总家宴中宴请的客人,往往控制在三个人以内,这就使得这样的饭局有很强的私密性,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地沟通。

另外,他们家的家宴,永远是4菜一汤,只有一道主菜,而这道主菜对厨艺的要求不高,正于“舌尖上的中国”里的解说词:“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他对其它几个菜要求不高,而这道主菜在高档酒店很难吃到,所花的费用也许是酒店一桌酒席的总和,使得这一顿饭让客人吃了后,不像平常在酒店里千篇一律,而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留有深刻的印象。

2、叶总家里的豪车,只给父母和员工及家属用,朋友们觉得他很傻

最后回到叶总找朋友换车用的话题,我们所在的城市是一个地级市,离机场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叶总的客户除了市区外,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市区外的七八个县城,很多县城的客户来往于省城和全国各地出差,看病,旅游,叶总公司所在的市区是必经之地,往返接送就在所难免。

叶总公司的人都是身兼多职,让员工能有更多的收入和福利,他说,公司员工有任何需要都可以用公司的车,但用豪车接送客户万万不可,他的观点与众不同,大伙都说他傻。

但仔细品一品,我终于发现在他的做法,实则是很聪明的行为。

第一,百万级的豪车在路上非常抢眼,用普通轿车接送客户,实则是对客户的一种保护。

第二,当客户知道为了接送他们,不惜借朋友的车来满足他们的出行方便,能借车给叶总,可见叶总的人缘该有多好,关键不是一两个肯担这种风险的朋友,更加坚定了对叶总的信任度。

第三,客户的亲朋好友从机场回来,只要客户给叶总一个电话,都会妥妥地办好,这个小小的温暖,也是叶总能长期和他们合作的基础。

最后我想说的是:

那些看似很傻,实则聪明的行为,在成功人士的身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举不胜举,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行为上又各有千秋,归根到底,看似很傻的人,实则是善于揣摩人性的弱点,始终让别人处在一种高高在上的优势,让同行放松警惕,不嫉妒,让客户踏实,由心底产生一种想帮助他的情感,这样一种看似很傻的人,无时无刻都在传递着正能量,友善与真诚,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谁能不喜欢呢?

谢谢您走心地读到这里,换作您,会喜欢这样的朋友吗?




我觉得那些看似很傻,实则聪明的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智慧。智者的很多行为在常人眼里都是很傻的表现,但是等到大家都琢磨过来之后,才恍然大悟,留下一句:高,实在是高!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我遇到的智者的例子:

那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暑假,我们几个关系要好的小伙伴约着一起外出旅游,目的地是新疆的吐鲁番。因为那时候都还在上学嘛,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算是比较穷了。我们舍不得买卧铺,就相约着在硬座上凑合凑合。

硬座的滋味真是不好受,我们都高估了自己的体力,没想到这一路坐下来,整个身体都快散架了。下车的时候,有一个哥们儿说:“我感觉我的牙都松了”。这次硬座之旅非常难忘。

下了车我们就想找一个旅店好好地睡上一觉。过程还算顺利,我们找了一个旅社,休整了一天,不再赘述。第二天上午,我们一个个起来了,其实都是饿醒的,大家赶紧简单地洗漱完毕,出去找吃的。

我们来到了一个小饭馆,进去点了几个菜,一顿风卷残云之后,大家一个个地都吃得直打嗝。大家结完账,都是互相搀扶着出的门。一路上,大家都摸着肚子,觉得撑得慌。决定四处转悠转悠,溜溜食儿。走着走着,就看见不远处有一个果园,里面全是果树。

都听说过吐鲁番的水果非常有名,这次终于来了,得开开眼啊。大家就进去了。看着牌子上说可以采摘,大家就合计摘点儿回去尝尝。我们选择了杏,因为我们看着这个杏个头比较大,听老板说口感酸甜,我们想了,吃点儿酸的正好能消消食儿。就准备弄点儿杏回去。

由于这里的杏树太大了,我们又都吃得太撑,摘起来非常费力。大家就合计用手摇晃,把杏给摇下来。这么一弄,老板不乐意了。他说,如果你们摇的话,摇一次就得给一回钱,一次10块钱。我们商量了一下,就答应了。

我们找了一个力气大的哥们儿负责摇树,剩下我们几个负责捡果。我们溜达了半天,选了一棵最大最粗的树,上面结满了大杏。那个哥们用尽力气,使劲摇晃了几下,杏倒是下来的一些,不过跟我们预想的数量还差得很远。另外一个哥们有点儿不服气,说这个哥们没有掌握要领,他要试试。可是,等他摇完了,结果也很不令人满意。两次下来,都没有太多的杏掉下来。

就在我们摇树的时候,还有另外一拨人也在采摘。他们看着我们这么玩儿,也觉得新鲜,就跟老板说也要这么做。老板同意了。只见,他们中走出了一个中等身材的中年人,这个人没有选择我们这一棵大树,而是挑了一棵比较细小的小树,上面结的果子也就有我们这一棵的一半左右。我们对他的选择嗤之以鼻,觉得他太傻了,这才多少果子啊。

我们见他撸起袖子,铆足了劲头儿,使劲摇了几下,只见那树上的杏,噼里啪啦的掉了一地,他这么一摇,基本上树上的杏多半都掉了下来。我们都看呆了,人家这一次的量,比我们两次的还要多。我们琢磨了半天,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力气大的哥们,走过去,询问中年男子有什么诀窍。

只见那中年男子说到:要是论力气,我没有你力气大。所以我只能智取。我观察了一下,太粗的果树虽然结的杏又大又多,但是树干还粗呢,而且果子我感觉不太熟,这样摇晃的话,我的力量小,树的力量大,果子又在树上挂得比较结实,我很难能摇下几个。

所以我就挑了一棵相对小一点儿的树,这棵树的树干不太粗,而且上面的果子我感觉也熟透了。只要我使劲儿摇晃的话,应该能掉下来不少。果然,让我猜对了。我们听了他的分析,觉得非常有道理。看似他的选择非常傻,但是最后的赢家却是人家。这个中年人真是聪明啊,或者说有智慧更合适一些。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很大,我们经常会觉得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是最正确的,经常会评价那些与我们不同行为的人的做法是可笑的或者是愚蠢的,可事实真如我们所想吗?

很多时候,我们正是被自己的小聪明所蒙蔽了双眼,以为自己的做法就是真理,但是很多时候最终的结果都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感叹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觉得,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很多时候的做法都是大家想不到的,出乎意料之外的,这些人能从更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结语: 生活中有太多的聪明人,但真正有智慧的人还是少数。不过不用灰心,只要我们凡事善于思考、反思,我们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有智慧的。

欢迎点赞并关注匠心粥馆——粥济万物,匠人匠心。美好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




我父亲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一笔遗产,但是我和老妈都不知道钱在哪里,只能推测是在姑姑手上。后来我们在没有和姑姑撕破脸皮去要这笔钱,有人可能会觉得我们傻,但事后还是证明我们当时的处理方式是非常明智的。

我的父亲是2006年患上肺癌去世的,在确诊之前他和老妈的关系降到了冰点,两人处在分居状态。当时老爸和老妈各自管着自己的钱,老爸因为对老妈的不信任,所以他手上有多少钱我们都不知道。


老爸在去世之前的那一天已经陷入了深度昏迷的状态,随时都可能撒手走人。我在接到通知后从学校赶到了医院,在医院里安静地等待了几小时后家中的亲人都来到了现场,老爸也随后转醒,这是到了最后的回光返照时刻。

这个时候的老爸虽然醒了,但依旧是口不能言,只能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我记得那时老爸对着我笑了笑,然后又看了看我的姑姑,当时对这个小小的举动我并没有意识到什么。后来老爸走了,我和老妈两个人料理完了老爸的后事,然后两个人坐在了一起聊老爸的事情。

老妈跟我说老爸走后肯定还是留下了一些钱,但是她在找遍家中后并没有发现任何存折。在老妈的分析下,她认为老爸最后的遗产应该是姑姑拿着,因为老爸以前的钱就有一部分是存在姑姑上班的银行中,手中的其他存折和银行卡也是姑姑帮着保管的。而且老爸临走时的那个举动很有可能就是让姑姑把剩下的钱全部给我,毕竟老爸心中对我这个儿子还是看得很重要的。


在这一番推理之后,老妈要我去找姑姑问一下这些钱的下落,但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把两边关系弄僵了。后来我去找姑姑聊了这件事,姑姑当时的话说得莫凌两可,她告诉我:我老爸留下来的钱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也不要去强求。听了这个话我和老妈基本就明白了,钱就在姑姑手上,而且她不打算拿出来给我。

可能当时在姑姑看来,老爸和老妈的关系实在是不好,我又还在读书。如果她把这个钱给了我,那么最终还是会落在我老妈手中。有了这些推论后,我们并没有再去找姑姑问钱的事,而是通过正常的途径把钱都拿了回来。

首先老妈去银行一家家询问老爸存款的事情,这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老妈这涉及到顾客隐私问题,他们不能轻易告知。除非是公证处能够证明老爸已经过世,而且老爸和老妈确实存在婚姻关系。在得到这些关键信息之后,老妈花了1000多元在公证处办理了相应的公证手续,然后拿着公证文书再去一家家银行寻找老爸留下的遗产。


皇天不负有心人,老妈最终在中国银行找到了老爸留下来的钱,一共有4万多块钱,并将其全部进行了转存。在这件事之后,我们对姑姑心中的不满是很大的,我曾经一度觉得已经没有必要再和他们进行来往了。但是老妈告诉我,身边关系比较近的亲戚就这么些,就算我平时不愿意走动,但是每年过年的时候去拜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要为了这件事把关系完全断了。

我在毕业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外地工作,和姑姑她们之间基本上没有联系。但是老妈对我所说的话还是记在了心中,每年过年的时候我都会去姑姑家拜年,并顺便吃顿饭。在这样持续了4-5年之后,我们之间原本冰冷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

因为我的主动,姑姑开始的时候是每年让弟弟来我家拜年。后来姑姑开始主动邀请老妈去他们家做客,而这一年距离老爸去世已经过去了8年,这也是8年来老妈第一次再到姑姑家。有了这次之后,两家的关系有了极大的改善,双方之间时不时地也会走动一下。


到了2016年的时候,我正准备买房。在要交首付款的时候我发现一时之间凑不到那么多钱,因为我当时自己在做一点小生意,有很大一部分资金还没有回笼。无奈之下我找到了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姑姑,希望她能够借我5万块先交上首付款。

姑姑对这个请求并没有犹豫什么,当即借给了我5万块,让我安心地买上了房。之后我在资金顺利回笼之后就将这笔钱还给了姑姑,双方之间的信任度再上一个台阶。至于当初姑姑隐瞒老爸遗产的那件事,我们双方之间都很有默契地没有再提。


我的感悟

在很多人看来,这件事是姑姑不仁在先,既然确定了钱是她拿的,那么就应该强硬地把钱要回来,哪怕最终打官司也行。而我们这种忍气吞声,在费尽周折拿到钱后还主动来往的行为无疑是很傻的表现。但实际上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我们处理事情的方式和后续的来往方式其实是非常明智的。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与重新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相比,维护好原来的关系其实要容易很多。姑姑在开始的时候可能确实存在私心,想自己拿走这个钱。如果我们在处理和她的关系的时候选择比较极端的方式,那么两家最终肯定会决裂。


其实决裂的亲戚关系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用另外一种方式把钱拿回来,再释放出足够的友善,这才最终让两家的关系恢复如初,姑姑甚至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帮了我一把。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看上去是在退,实际上却是在以退为进。反而是这种傻乎乎的处理方式维系好了亲戚间的关系。




强哥意外去世,获得赔偿款210万!都以为强骚会改嫁,因为她才41岁。这笔赔偿款家族上的人早就分配好了:强哥的父母每人40万,就是80万;两个孩子每人50万,就是100万,强嫂改嫁后,孩子的监护人是爷爷奶奶,孩子的钱也由爷爷奶奶管!剩下的30万,强哥生意上还欠下13万,把债还掉,也就是强嫂也能拿到17万。

长辈们这样分派,肯定不合理,这不分明是把强嫂赶走,和净身出户有啥区别。强嫂不吵不闹的对长辈说:强子刚走,一堆人坐着争抢他用命换来的钱,这不让外人看笑话吗?我和强子是夫妻,就算分这笔钱,也轮不到你们,有法律。再说强子刚走,孩子还小,父母都老了,我有说要改嫁吗?你们问也没问我,就替我做主?但是我很感谢长辈们对我的关心。我生是强子家的人,死是强子家的鬼,我们的家事,我会和父母商量着来,强子没了,我就是他们家闺女,父母和孩子,强子生前我怎样对待他们,以后还是怎样对待,我有责任和义务养他们。

强嫂这样一说,大家没话说。其实大家是想打这笔抚恤金的主意。强子父母老了,花不了多少钱,孩子小,根本不懂这些。过几年老两口去世了,强嫂又改嫁,这些钱迟早会落到家族人手上。而且强子还有个弟弟,到处欠烂账,等着父母拿到这笔钱还债和买房子。

强嫂看似挺傻,大家一致认为强嫂又呆又傻,而且不会说话办事,公婆都不喜欢她。强嫂其实是属于那种大智若愚的人,凡事不爱争,老实本分的过好自己的日子,强子一直在外面不着家,强嫂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特别殷实。

既然强嫂没说改嫁,并且拍板把公公婆婆养老送终,不会改嫁,钱都在强嫂户头上,大家也没办法。强嫂怕小叔子惦记她的钱,强嫂把钱全部存在两个孩子名下,交给了律师保管。因为她自己有家底,暂时不缺钱花。强嫂还是像以前那样勤勤恳恳,家里日子过得小富裕。后来两个孩子都考上大学了,强嫂还是一如既往的照顾两位老人,无怨无悔。

大家都问强嫂:那时你才40岁的年龄,应该有更好的选择,找一个好人家改嫁,不至于这么辛苦。你就为了守住强子拿点钱?

强嫂说:我从来就没想过改嫁,我儿女双全,有自己厚实的家底。我如果改嫁了,遇到好人就不说,遇到不好的人,给自己找一个负担,对我的孩子不好,对我不好,把我的家给我败了,我那时才是真正的一无所有,想翻身都难。我不嫁,自己带着孩子,守着家,自给自足,娘母几个至少有个温暖的家,家里至少我自己说了算。强子的钱我从来没惦记过,但是我要给守护好,那是他用命换来的,不能落到别人手里,让别人挥霍,那样强子太不值得了,我也太对不起他。

后来两个孩子都工作了,公公婆婆现在还健在,小叔子一家一直在外面居无定所,公公婆婆指望小叔子养老,根本就没指望。公公婆婆早已把强嫂当闺女,很依赖强嫂,公公婆婆对于强子的抚恤金,二老不要,给不给孙子,要给强嫂留下,让强嫂老了有保障,因为二老深知,养老指望儿女根本就是虚谈!

大家都认为强嫂啥,她实属聪明之举。40多岁,孩子都上高中了,马上熬出头了,没必要再婚添堵。她嘴上说不惦记强子的钱,其实也是有私心的,不过她的这种私心大家都能理解,属于她自己的东西,她有权利保护好。家族上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私不厚道。强嫂用善良为强子守护家,守护孩子,守护父母,至少她的晚年是富裕的,这个聪明的傻女人,会一直幸福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聪明   表嫂   班组   块钱   表哥   姑姑   班长   生产线   老爸   同事   老板   东西   客户   关系   社会   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