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你捉过蝉吗?

你们知道捉蝉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不要说用竹竿做兜套,也不要说用胶粘,更不用说用手摸,那些都是小儿科的!想当年我们可是业内高手![捂脸]最高级的我告诉大家:晚上约上几个好朋友找个小树林,找些干草点燃,然后分头到火堆四周大概10来米远,同时摇树!这时候,你就看吧,不计其数的蝉就会前赴后继的冲火堆飞去,此时要做的就是拿个袋子往里装蝉![呲牙]回头想想都是30多年前的事了[微笑],那时的童趣现在的孩子们是体会不到的。




是男孩子都应该捉过。




看到这个问题,记忆一下子拉回到二十年前,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扎着两只小辫,头发乱蓬蓬,光着脚丫,满脸汗水手拿竹竿的小女孩正奔走在骄阳似火的太阳下,只见他拿着一根顶头缠满了蜘蛛网的棍子,来到一片柳树下,轻轻的举起棍子,瞄准目标快速的落下,粘住了一只正在“高歌”的蝉,迅速的取下放入了袋子里,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随着袋子里的猎物越来越多,大人们午睡的时间也即将结束,赶紧的往家跑,生怕被他们醒来发现....

整整一个夏天,左邻右舍的孩子成群结队乐此不疲,每粘上一个就像中了大奖一般,那种快乐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如今离开村庄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村庄也早已变了样,但无论怎么改变,记忆中的美好一直都在心底,常常梦回故里,在梦中重温我的童年,我的淳朴而多彩的童年!






捉过,用胶粘。




对于80后来说 ,夏天网知了,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游戏。那么大热的天 ,甭管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他们都是不怕热的,半大的孩子 吆五喝六的到处疯闹。抓知了就是其中的一个玩法,准备一个长竹竿,再做一个网兜,把网兜固定在竹竿顶端。一般来说竹竿是越长越好 ,那就可以网 更高树上的知了 。知了抓住后 ,有顽皮的孩子会在知了的脚爪上栓一根绳子 ,以防它逃跑,但也有逃跑成功的,那代价就是丟了一只脚。




我是东北人,我的家乡没有蝉,我第一次见到蝉是我十六岁在南方当兵的时候。

当兵第二年,训练时由于腿部膝关节软骨损伤,我住了将近两个月的团部医院,团部医院患者并不太多,多时只有四五位病号,而我是住院时间最长的,和团部的护士医生们混得很熟。

和我最熟悉的一名小护士,是河北张家口人,和我同龄,由于年纪相仿的关系,她值夜班的时候,就会来找我,陪她一起捉知了猴,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知了猴,她告诉我,是蝉的幼虫,夜里从洞里爬出来,过不久就会变成蝉,没有变成蝉之前,捉到后可以用油炸着吃。

团部医院的后面是一个很大的空地,种着很多梧桐树,夜里几乎没有人来这里,我主要的作用是陪着她,给她壮胆,我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打着手电,她手里拎着一个大塑料瓶,瓶子里装着半下盐水,我负责用手电在地上树干上照,她负责抓。

半夜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在梧桐树下寻找着知了猴,偶尔树下还会窜出一只大老鼠,此时女孩总会紧张地拽着我的胳膊,我总会说:“没事,是只老鼠。”其实此刻我比她还紧张,因为第一次和女孩子靠得这么近过,心脏怦怦地乱跳个不停,心里莫名其妙又盼望着再窜出一只老鼠来,就这样时间过得非常快,从夜里十点多开始,一直坐到半夜十二点,两个小时,捉满了一大瓶子后,我们就悄悄地回来,我回到病房,她回到值班室,这种事情当然是不能被人知道的,当时部队管理很严,不允许男女兵谈恋爱,像我们这样半夜一起捉知了猴,如果被医院领导知道了,一定会受到批评,毕竟孤男寡女,大半夜的谁知道你们是在干什么,好在一直没有被人发现,我陪着她捉了六回知了猴,也许我们那时候年纪不是很大的缘故,还很单纯,心中没有太多的想法,当然也不是什么都不懂,每次和她一起捉知了猴的时候,感到非常开心,甚至天天夜里盼望着她来找我。

白天里,我和她很少说话,有时她早上一个人负责量体温时,在我的病房里,我们才会说上几句,她有时会带来一本故事会给我看。

时间过得很快,我腿部的伤也好得差不多了,最后一次捉知了猴的时候,我告诉她:“医生说,过两天我就出院了。”她说:“等你走时,我送你一样东西吧。”

出院那天早上,她来到了我的病房,送给了我一本汪国真诗集,这本书很旧,想来她经常翻看,于是我就将自己使用的钢笔送给了她,她笑着对我说:“等下次受伤了,你还陪我一起捉知了猴。”我说:“一定,也许过不久我就会来这的。”

等我回到了连队,翻看这本诗集的时候,才发现书里夹着一张照片,女孩齐耳短发,穿着一身绿军装,微笑着站在团部医院的花坛边。照片后面,写着她的名字,还有勿忘我三个字。住了两个多月的院,她知道我的名字,但是我从来没问过她叫什么,当兵最后一年,我偶然去了一趟团部,去医院打听过她,听别的护士说她已经去了军校。

多年以来,我对这本诗集非常珍惜,也许因为她的缘故,多年后我喜欢上了诗歌。

今夜,

月光皎洁,

远方的你,

站在梧桐树下,

听着知了的鸣叫,

是否回忆起曾经,

月光下和你肩并肩,

一起捉知了的少年。




蝉,在我们当地叫“知了"。儿时,曾学过唐朝诗人虞世南关于蝉的一首诗:垂緌饮淸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从此,我们几个儿时的小伙伴就对捉蝉产生了兴趣,想捉住它看个究竟。

越是三伏天,蝉的叫声越大。大人们都在睡午覚,我们却满头大汗捉知了。我们捉蝉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盯准蝉在树上的位置,然后悄悄上树,趁其不备之时用手去捂。利用这种方法,捉住了挺刺激;若手伸出蝉飞了,却十分懊恼丧气。第二种方法是在竹竿的上端固定一个有开口的纱布网,人站在树下去套它。这种办法效果较好,但竹竿从树上到地上这段时间里,蝉容易逃网而出,总给人一种得而复失的遗憾。第三种办法是用马尾巴的毛打成活结固定在竹竿上端,人站在树下去套蝉。由于马尾巴毛很细,蝉不易发觉。只要双手有力,竿子不随便晃动,一捉一个准。

捉住蝉以后,根据它是否能发出鸣叫声,就能分出公母。然后将母的放飞,将公蝉的双翼剪断玩耍,玩腻了再让猫咪去享受。

慢慢长大后,从书上了解到蝉在地下经过三年的成蛹变化后才钻出地面,他在树上的鸣叫时间大概就是一年。蝉的身世如此艰辛,我们就不再忍心想各种办法捉蝉了。






捉蝉小时候都捉过的。我现在讲的是不用网不用粘不用摸而是火,是我在六十年代在家放假在家摸节溜龟(才钻出土来的叫节溜龟,本的的土叫法)爬上树的叫节溜就是蝉我们在树下点上火堆再去推动树让蝉飞向发光处(火堆):每晚上能提一大书包。现在可不允许的了。不安全吗!




捉过,用面筋粘。




小时候家住胶州农村,听到高高的树梢头有蝉鸣,就跟着大哥哥们去捉蝉。都是偷得地里要成熟的麦穗,放嘴里嚼出很粘的面筋,粘在长竿上,举着,悄悄地站在树下,屏息静气地把面筋贴近蝉,快速地贴上它。众伙伴一齐欢呼胜利。那种快乐是无法形容的。有时也把高粱竿劈开一头,用小棒支开,满村子去找大蜘蛛网缠在那叉上,蜘蛛网缠多了,就可粘蝉了,这方法更好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马尾   团部   网兜   面筋   火堆   少时   竹竿   蜘蛛网   诗集   树上   知了   护士   半夜   夜里   美食   医院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