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逼迫”下长大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重度抑郁症。

我十七岁女儿,抑郁症三年。休学后复学失败,学业无望,前途堪忧,能正常生活即是目标。

信奉“黄荆棍出好人”的爸爸,望女成凤的爸爸,为女儿买了很多试题,翻来覆去反复刷题,让幼小的孩子心生焦虑,扬言要去自杀。

爸爸长达五年时间里,耳提面命,要求女儿必须成绩优异,必须考上重点中学,否则会揍她。

幼小的孩子天真到蠢,以为会被打死,有生命危险。成天惶惶然如惊弓之鸟。每到考试,就寻思要离家出走或者自杀。后来发展为考试焦虑症,半年时间里根本无法走进考场。

慢慢地,全面崩溃,缴械投降,离开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从此,再难回到正常的人生轨道。

家长们,还要逼迫孩子,还要鸡娃吗?

身心健康就是最好的学历和最远大的前途!

身心健康的孩子,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就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我姐两口子对我外甥从小的管教就是"逼迫式",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现在外甥已28岁,他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呢?

外甥从小非常调皮,望子成龙的姐姐两口子对他实行了法西斯式管理,孩子从小做作业的时候两个人一左一右盯着,一直到高中,那气氛我看了都觉得压抑。

为了配合孩子学习,他们把电视搬回了爷爷奶奶家。怕孩子碰手机上瘾,两个人都使用老年机。幸好,那个时候沒有班级微信群。所以,孩子的童年没有动画片,少年时期沒摸过手机,至于游乐园更是孩子想也不敢想的奢望。

他们家到处挂满了励志的名人名言,英语单词,数学公式,连卫生间也不放过。孩子的作息时间也完全按时间表来安排,雷打不动。

姐姐姐夫还信奉沒有不怕打的孩子,只要孩子学习上稍有退步,姐夫的皮带就打上去了,最严重的一次,他大夏天的打孩子,孩子直接休克了,进入医院。

经过严苛管理的外甥也按照他们的规划一步步走来,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矛,大学上了一所211,毕业后考了我们县税务局的公务员。

姐姐姐夫两口子十分得意,自以为成功,又开始安排外甥的婚事。外甥在大学期间谈的女友,姐姐姐夫百般不允,非让外甥找个我们本地的公务员。于是刚工作了一年的外甥,骨子里的叛逆终于被激发了,他不与任何人商量,辞职远赴北京去闯荡的了。

姐姐姐夫气得几乎要背过气去,但是外甥斩钉截铁,意志坚决的对他们说:"你们安排了我二十多年的人生,我为什么就不能为自己活一次?以后混的好坏,我都不后悔,只要不在你们面前就行,这种每天被你们指指点点的日子我过够了。"

也许被姐姐两口子压抑的太久了,外甥与人沟通的能力很差,在北京一家私企干了一段时间,因人际关系的原因又辞职,现在去了我们的省城济南。

但他无论出去多久,都不会主动给姐姐打个电话,他宁愿在微信和我这个做姨的沟通一下,也不愿和父母多说一句话。

他的心里是恨父母的,因为他的童年就是个学习机器,他的回忆里充满了母亲的讽刺,父亲的殴打。他宁愿放弃安稳的工作,也要逃离这个另人窒息的家。

感觉姐姐姐夫走了极端,孩子是我们的,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他的人生,他有他的精彩,而不是提线木偶一样的被人安排一生。




说说我堂弟吧,现在基本上和父母已经断绝来往了,他是真的恨他们,恨不得自己不是他们的孩子,现在三十了,事业有成,但对异性却畏之如虎,这一切都是拜小婶所赐。

堂弟真的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小名叫皮皮,就是很皮实的意思,小时候壮得跟个牛犊子一样,可爱,活泼,家里边的团宠,我妈最喜欢叫他小肉墩。老是跟在我们后边跑,这些快乐往事只有六年,上小学后,曾经的慈母已经变成了法西斯,一大堆学业,不允许和小伙伴玩,说影响大,其实婶就是一个小学毕业,估计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吧,除了简单粗暴,她不会别的,有人干涉的话,她会骂的你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包括我爷爷奶奶和小叔,都不能幸免,小叔就是一个妻管严。在家没有话语权,但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两口子如出一辙。

我们学习不好,经常开小差,到处游荡,我妈拿起打人的东西,我们跑得没影,回家后,啥事儿没有,堂弟眼巴巴的看着我们的欢乐童年,他和我们剥离开来,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要知道,他比我还小几岁。后来我上初中后,一个星期回家一次,他已经变得很忧郁了,也不怎么说话,木呆呆的看着这一切,我真的很心疼,可是无能为力,后来我才知道,一次堂弟跟小伙伴去游泳,被小婶打了个半死。估计从那个时候起,他的所有快乐已经烟消云散了吧,剩下的不过是一具躯壳,他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同样也不明白。

尽管如此,他学习一直不错,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娃娃,但就是过得太痛苦了。初中,他考的最好的中学,但是离家远,有时候一个月回家一次,有一次我去学校看他,终于从他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这个时候我已经高二了。记得当时我还给他买了几个烙饼吃,他高兴得很,已经是一个高大壮的小伙子了,还像一个小姑娘一样内敛,羞涩,看上去莫名让人同情。有一次,我听我妈说,小婶跑到学校去大吵大闹,什么原因呢?皮皮不愿意回家,找同学家长借钱,然后让同学家长去找他爸妈要,其实,这也无可厚非。

但小婶不高兴啊,觉得丢了面子,于是气冲冲的跑到学校,在校门口点名道姓的大骂,各种污言秽语,皮皮哭得很伤心,当时有几个女生心软也跟着哭,校长看不过眼了,让几个老师劝她,劝不住,只好报警。好在没多久,堂弟初中毕业了。中考以后,他更加沉默了,放暑假在家,有时候一坐一半天一言不发,小婶高兴啊,这孩子终于听话了,哪里也不去了,周围的人直摇头,只觉得这娃娃造孽。怎么摊上了这样的父母。堂弟上高中后,学业紧张,小婶准备在高中附近租房子住照顾他,他直挺挺的给他们跪下,说求你们别租房,小婶勃然大怒,拿起一根棍子就打,随便你打,一声不吭。后来,打累了,也放弃了,因为她从堂弟的眼中看到了刻骨的恨意,估计也怕了吧。

这个时候我姐大学毕业已经参加工作,她经常给堂弟一些钱,堂弟周末就去我们家洗澡,换衣服,吃饭,我妈尽可能的做一些好吃的,我妈要给他洗衣服,他不让,非得自己动手,这孩子动手能力不错,自理能力也有,就是被他妈给逼到这种地步了。他高中学习成绩中等偏上,高二的时候有个女生喜欢他,两个人偷偷谈恋爱了,其实,少男少女互相爱慕很正常,都有年轻的时候。这件事情不知道怎么被小婶知道了,简直就是要了她老命了好吧。她怎么做的呢?

跑到学校找到女孩,扇了她两耳光,骂她是不要脸的狐狸精,小小年纪就知道勾引男人,女孩又羞又气,哭得梨花带雨,一气之下跳楼了,好在救回来了,但堂弟出名了啊,大家指指点点的,不过,学校给了堂弟最大的保护,他顺利毕业,考上了211,暑假的时候,他就在城里打工,不回家,他妈来找过好几次,他避而不见。

在大学里,我姐依然给他打钱,他依然勤工俭学,依然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眼神一片灰暗,大学毕业后,他妈要他考研究生,他不回答,不理睬,考进了济南某单位,这个时候真的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他彻底摆脱了父母的桎梏,他妈就是一个窝里横,不敢出远门,所以只能干着急,有一次,她找到我,让我带她去,我说没空,她马上翻脸,指指点点开骂,我说你给我闭嘴,我可不是皮皮,由得你搓圆捏扁,事到如今,你还拎不清自己有几斤几两,你真可悲。她骂骂咧咧走了。

小婶不会微信,QQ更没有,唯一的电话号码也被皮皮拉黑,想联系联系不上,气得她一天在家里打鸡骂狗,小叔一直闷头干活儿,天天耳朵被小婶荼毒,他屁都不放一个,也算是奇葩。

由于小婶給皮皮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他不敢谈恋爱,对异性畏之如虎。我和我姐去济南旅游的时候,他请我们吃饭,他已经变得乐观开朗,眼神清澈明朗,这孩子被逼得那样,居然没有抑郁,没有长歪,真的是可喜可贺。由衷为他高兴,遗憾的是,他始终不找女朋友。对此,我倒是可以理解,宁可孤独,也绝不将就,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何必太委屈自己呢。

堂弟不理不睬他们,他们着急啊,眼看着年纪越来越大,就只有这么一个孩子,老了可咋整呢。所以,见天的发牢骚,很多人说她就是活该,自作自受。

孩子和父母有时候也是一种缘分,有的缘深,有的缘浅,就比如皮皮这孩子,应该是这样吧,他并不是不渴望亲情,可是在父母眼里,他就是为自己增光添彩的工具人,自己只是他们手里的提线木偶,是傀儡,指东不敢打西,很多孩子的抑郁症就是这么来的,甚至于走上不归路也是被逼的。

只能说,为人父母不经过考试,真的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情。




小业曾经的三好学生、优秀少年队员,但十年过去了,现在的他每天待在家里,不敢出门,邻居们都说他有些不正常,这一切的一切只因为他有个“严父”!

曾经的小业可以说是天之骄子,全市十个优秀少年队员中小业是其中唯一的男孩子,奥数冠军、三好学生,小业几乎包揽了全部奖项。可就是这么一个天才少年,如今却整日蜗居在家,不去工作,也不敢出门和他人交流!


那么小业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变成现在这样呢?

小业的父亲赵建刚说,儿子高考那年不慎失利,考上一所不是很好的大学,而后面更是只读了一年就申请退学了。从那以后,小业就开始整日蜗居在家,每天吃喝玩乐,不求上进,现在距小业高考失利已经过去了十年,如今28岁的他,生活开支全部都是依赖父母接济的。

而让父亲赵建刚更担心的是,小业已经整整三年没有出去工作了,现在的他可能已经失去了和外人正常交际的能力。

连楼下的小卖部老板都说:“就是傻笑,没事也笑,有事也笑,感觉就是和正常人不一样,词不达意,你说这里,他就说那里。”


昔日的少年天才,如今却完全变成父亲心中的一块痛,小时候儿子获得的所有奖状证书,也被父亲用黑色垃圾袋厚厚地包裹起来。

恨铁不成钢,说的就是父亲赵建刚此时此刻的心情。

但小业的母亲却表示非常理解儿子,不仅将生活费由原先的20一天上涨到40一天,甚至平日都不会对儿子大声说话,生怕一个不小心刺激到他。


那么小业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转变呢?是父亲的指责,母亲的宠溺,还是遭遇过什么才让他变成现在这样呢?

小业说,自己家一直是别人眼中的模范家庭,父母都是重点中学的知名教师,自己从小也是获奖无数,但是外人不知道的是,父母对自己有多严苛。

自己每天不仅要完成满满的学习安排,一刻也不能休息。甚至初一就要开始学习初二的内容,在巨大的压力下,小业的心理开始发生了转变!

小业说:“那时我坐在学校教室内,我当时想到什么呢?我坐在一个很高很高的地方,下面全是悬空的,很高很高,然后还会有假想敌一样的东西!”


除此之外,小业的行为也开始变得有些反常,一个简单的动作常常要重复两三遍才能安心,走路时也会控制不住地经常回头,直至确认安全之后才会继续前行。

小业说,自己现在已经无法控制这些神经质的行为了,他不愿出去遭别人嘲笑,只能在发作时把自己紧紧地关在房间内,通过听音乐来舒缓自己的情绪。

可是儿子的这些反常行为,父母却从未注意过,因为同住一个屋檐下的模范夫妻,实则已经离婚多年。


赵建刚表示,两人离婚主要是妻子的责任,但这话一出口直接被一旁的妻子反驳了,妻子表示,两人是因为性格不合而离婚的,哪里说是谁的过错呢?她想不通丈夫为什么总说是她的错,这时丈夫赵建刚又争了起来。

正如儿子小业所说,父亲赵建刚性格固执刚毅,别人一丁点的反驳都会让他暴跳如雷。

在得知自己的天才儿子逐渐荒废的心理根源后,赵建刚却没有一丝愧疚和自责,反而责怪儿子太过娇弱,无法跟上自己的步伐。

赵建刚说:“我觉得我蛮好的,我没有不好的习惯,只不过呢,以前可能管的多一点。以前他读初中、高中的时候,参考资料都是我买的,他都没去买过,我没有对他做什么其他的。我儿子就是什么,就是他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一代人有很大差别,他们没有经过艰苦,他们的抗压能力比我们差很多!”


赵建刚就是传统家庭中的“严父”形象,不善言辞,不苟言笑,吝啬于向孩子表达一丝一毫的爱意。在和儿子生活在一起,没有表达出一点关爱之意,有的只是他觉得儿子应该接受也可以接受的功课还有未来!

后面在记者的带领下,小业进医院接受了检查,经过医生的诊断后,小业被确诊为患有抑郁症和强迫症,医生除了为小业进行治疗,还专门对其父母进行了心理疏导。

此时的赵建刚才真正意识到,是自己的脾气秉性和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导致儿子变成这样,他向前妻承诺,自己以后一定注意收敛脾气,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几天后,赵建刚带着儿子回到老家看望奶奶,一片欢声笑语中,父亲赵建刚终于借奶奶之口,向儿子说出了鼓励的话,这似乎是父子关系破冰的前兆,受到父亲鼓励后,小业不仅提出和父亲一起打球,还表示自己想找一份工作试试看。


十多年的问题原来一个微笑便能化解,很多时候怕的就是不交流不沟通,不去理解对方。人和人之间沟通交流才能明白对方的想法,互相理解才是处理事情的态度!


所以说:在父母“逼迫”下长大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我觉得:不管他们现在过得好或不好,但是他们肯定会因为父母的“逼迫”而影响到了他们的性格,他们都不想再回忆起当初那段时光,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所谓的励志,有的只是填鸭式的学习,有的只有被迫接受,没有了自己,也导致他们很容易在重大转折点时发挥失常从而影响一生!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为人中龙凤,于是拼了命地施浇肥料,拔苗助长,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颗粒无收,甚至让孩子走向另一条道路,孩子的笑容、兴趣、快乐才是更重要的。


文中的小业从小只有学习,爸妈都是学校的老师,所以对他的期望很高,这本身就加重了小业的精神压力,再加上家里没有一丝温暖,父母对自己也没有一丝鼓励、关爱,有的只是让自己不断学习,没有尽头的学习,让他失去了自己,导致了高考的失利,更让他走不出当年的圈子来。


所以我觉得,孩子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成长家庭环境,不应该是和严肃的学校一样的,这样只会让孩子害怕回家,不想回家,从而和父母产生距离,无法沟通,产生更大的问题。


家就应该有家的温柔、温馨,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鼓励,不管怎么说,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更重要,更需要注重的!


还有,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什么年龄读什么书,孩子不应该每天只有学习,也要有休息玩乐的时间,父母面对孩子不应该一直保持严肃,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压力,产生距离,让彼此更加无法沟通,“严父”形象现在并不可取。


结语:

父母“逼迫”下成长的孩子不管是否有所成就,但他们的心理都有一定的创伤,童年的美好对他们来说是奢望,他们甚至不想回忆起那段时光,也因为父母的“逼迫”让他们害怕回家,不想回家,从而和父母之间产生距离,无法正常沟通交流,彼此的不理解,让双方都生活的不快乐。

所以说,孩子的成长不单单只有成绩,更需要父母的关爱、鼓励,身心健康才能让他们更快乐地去学习,也对自己的童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光有一个美好的回忆!




看了同事家儿子从小学时的班级第一的学霸,沦落到高中班里倒数的学渣后,我逐渐改变了对女儿的教育态度!

同事姐姐,脾气暴躁,在我们单位以从小就对孩子严格要求而出名。但那时候他家孩子的好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单位几个女人相龄相仿,孩子也都差不了几岁,她家儿子稍年长两岁,当时上小学,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第一名,哪次考了第二名就会招来她的一顿惩罚。

每次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后,大家都会互相询问孩子的成绩,她那时候一直是大家眼里“别人家孩子”的妈妈!

在大家的艳羡的眼光中,他家孩子上初中了,成绩没那么拔尖了,但也是班里中上等。

她对儿子管理更严格了,别人家孩儿做完作业大都出去和伙伴玩会儿。但她家孩儿不行,做完作业再另外补些习题做。孩子一旦达不到目标,非打即骂。

有次放学看到别的学生都是说说笑笑,她家孩儿一个人溜着墙往家走,一副胆怯的样子,看着令人心疼。

有次在单位聊天同事说起来,她家孩儿晚上一个人在房间里写作业,她推门进去,孩子慌慌张张地遮掩着什么。仔细一看,原来是习题集后面有答案,做题遇到不会的,孩子在偷偷翻答案。

同事看到后暴怒,顺手操起一本厚厚的辞典朝孩子头上砸了过去,书棱砸到了孩子,头被砸破了,鲜血顺着脸流了下来。后来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还缝了两针才止住。

关键是同事和我说的时候丝毫没有一点惭愧的感觉!反而觉得严厉点是对他好!

不过还好孩子顺利考上本地的重点高中,上高中住校后孩子可能被压抑多年,开始彻底放飞自我。

学习没人再逼迫,从高一开始学习是一路下滑,还谈了个恋爱。同事软硬兼施,但无济于事。最后高考连三本也没考上,只上了个普通的专科,令人惋惜。后来我调动了工作,也好多年没再见,不知道最后孩子咋样了。

@轻舞飞扬小女子结合题主的问题——父母逼迫下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从同事教育孩子的例子,我慢慢改变了对女儿的教育。

一、原则问题严格要求,但生活民主。涉及到原则问题不商量,比如晚上早回、先做作业再去玩;遇到其他事情把孩子当大人商量着来,让孩子有参与感。


二、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能一味管制。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能玩的年纪就让孩子多走出家门,去和小伙伴多玩耍,哪怕他们之间闹个别扭、有个矛盾。既锻炼了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是开发智力的一种方式。


三、小时候成绩没那么重要,但养成个好习惯很重要!幼儿园和小学时孩子的成绩只要能保持中上,就说明孩子不笨。小时候费点劲帮孩子养成个学习和生活的好习惯,初中以后家长会省劲很多!


孩子在不断成长,希望所有的父母也能与孩子共同学习成长,成为合格的好父母、好家长。




无论孩子怎样 这种父母只会觉得自己没有一点点错 是孩子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歹 如果孩子足够强大 逃离他们 他们只会一方面委屈 认为孩子没有良心 另一方面觉得自己付出血本无归




严厉的教育是没有温度的教育,很难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注。尤其对于幼儿来说,早期童年阶段孩子是单项的思维模式,他们还无法理解,父母爱他们却又凶他们、打骂他们这是爱的表现或是表达的一种方式。即便我们成年人,对于过度严厉苛责的爱或是关心也会敬而远之,何况未成年的幼儿,他们的心里是难以承受。

严厉的教育也会令孩子成年后在性格、人格、行为处事方面和各种价值观上出现问题,让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

一、易形成冷酷无情的性格

严厉的教育,常常让孩子感受不到温情。长期生活在严厉的规条环境中,人就会变得冷漠、无情,他们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接受别人给予的爱与关怀,他们的性格里也是冷酷、冷漠的。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行事为人从不讲一点的亲情、友情,也毫无爱心与同情心。导致他们的人生始终会陷在一种孤傲的状态下,亲人远离,朋友没有,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又会更加无情,始终会在一种恶性的循环中周而复始。

这都是幼儿时期缺乏爱的关注、爱的包容、爱的理解,在严厉的规条与规矩中成长起来的结果,使他的人生冰冷无情。

二、易误入歧途

2010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对全国犯罪的未成年人抽样调查发现:父母对孩子过于严管,是很多孩子步入歧途的最重要原因。

很多中小学的孩子,在叛逆时期都会表现得偏执、难管、任性,有些家长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严严地加以管教。甚至有的家长咒骂自己的孩子,什么难听就说什么 ,以解心头之气,像什么“不学好”,“早晚得进监狱”“活着干嘛死了得了”等,还有一些严厉苛责的管理方式,都另这一时期的孩子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与行为。

三、劣性刺激使行为问题更严重

过度严厉的批评与苛责,这使孩子所受的劣性刺激太多,家长的良性激励与支持太少或没有时,孩子身上的行为问题便会得以强化,加剧了孩子的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的产生,有些孩子会“破罐破摔”、离家出走,自杀和一些反社会的行为出现,直到触犯法律,真的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人生从此颠覆。

据“全国未成年人犯罪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42.3%的孩子表示“恨过自己的父母”,当问及原因是什么?按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不理解我”(50.7%),“不关心我的心理感受”(46.6%);“不让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45.6%)……

所以面对种严厉的教养方式,要用之适当,用之适度才能起到好的作用。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多需要的是父母的无条件的爱与关心,包容与接纳,信任与支持。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们不是父母的机器,不应该受父母的操纵,活出‬精彩的自我‬。然而,很多父母却总是以权威者自居,强迫孩子听自己的话,不听话就打骂,逼迫孩子放弃自己的想法而听父母的话。要知道,一个听话的孩子最多只能成为父母的复制品,永远也不能像小鸟那样伸开翅膀翱翔蓝天。你‬想‬你‬的孩子‬成为‬复制‬品‬,机器人?相信‬你‬还是‬希望‬他‬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那‬就不要‬逼迫‬他们‬做你‬认为‬对‬的,为‬孩子‬们好‬的,这些‬也许‬并‬不是他们‬喜欢的,不是‬他们‬想‬要的,让‬他们‬不要‬成为‬我们‬这‬一代‬痛苦的继续‬‬,让‬他们‬去‬拼搏‬他们‬自己‬想要‬的明天‬。





中国有句老话:“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父母认为父母打孩子,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这是天经地义的行为。真的如此吗?

打骂教育真能成功吗?郎朗三岁学琴,父亲要求十分严格,只要他稍有动摇,就会硬把他拉回到钢琴前,有一次他赌气不想练琴,父亲就采用了激将法,逼他往13层楼高的阳台下跳。央视主持人董卿同样有一位严苛的爸爸,她从小就被爸爸逼着做家务,抄古文、打工挣钱、不准照镜子、不准穿新衣服,而且还经常被爸爸骂哭。

从两人目前的成就来看,好像打骂教育确实能够成功,然而你们看到的光鲜亮丽背后,他们又承受了多少煎熬呢?每每提起父亲,一向优雅从容的董卿都会潸然泪下,数度哽咽。我们承认有时候父母为了自己好,虽然方法激进了一些,可还是从某种程度上鞭策了我们的成长和进步,然而与此同时,也留下了伤害和阴影,是一辈子都无法抹去的。尤其是一些父母,只是单纯地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发泄在孩子身上,根本不算是教育,只是把孩子当作出气筒。这样会对其身心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从小在父母打骂下的孩子,如今过得怎么样?

一、重演父母的悲剧

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是:施虐和受虐的配对。说的就是那些曾经被暴力对待过的孩子,在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他们抓住了机会,就会从受虐者的身份转变成施虐者,一暴还一暴。

二、性格存在各种缺陷

1、性格孤僻。长期在打骂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时常感觉到自己的自卑心受到伤害,所以会因此变得压抑、孤僻,不愿与别人有过多的交流,别人更加无从得知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对未来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脾气暴躁。家长经常试图用暴力来镇压孩子,会在无形中教会他们“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导致他们长大之后在处理问题时,也习惯性用暴力来解决。脾气暴躁,一点就燃,将来融入社会时是要吃不少亏的。

3、自卑懦弱。这一类孩子在面对父母的暴力时,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往往会表现得温顺容忍,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少吃一点苦头,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也会变得自卑懦弱,遇事就怂,个人发展空间不大。

4、悲观厌世。孩子其实也是有自尊心的,而且有时候比大人还要注重面子,如果父母动辄就打骂,无疑是在摧毁其自尊心,他们感受不到尊重,会表现得十分消极悲观,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自杀的念头。
三、没有办法建立亲密关系

陈乔恩之前在某真人秀节目中谈起自己的经历,她说小时候经常被妈妈打,活在恐惧中,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说话,怕她会打我。在整个过程中,她提起妈妈就显得高度紧张,说到妈妈会打她时,还会警惕地回头看看,确认妈妈是否存在。

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孩子未来亲密关系的质量。而这里的亲密关系不光指亲情,还包括了友情和爱情。

请父母记住,教育不是一场“以大压小”的情绪对抗,也不是一场家长权威的释放,而是需要父母耐心引导,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




在父母“逼迫”下长大的孩子极大可能变得叛逆、抑郁或者性格不好!

讲一下身边典型的两个例子:

1.女儿班上的同学,也是她的闺蜜,成绩优异,小学六年一直班上名列前茅,钢琴十级。从幼儿园开始她妈妈就开始给她报各种培优班,平常放学之后和周末都被安排得满满的。每每去接孩子碰到她们不是去上学而思就是去上新东方。六年级以前还觉得没什么不好,可是随着她们长大开始进入青春期之后,弊端显现无疑。现在她经常和我女儿吐槽她妈妈,而且有怨怼的情绪,她说的最多的就是希望她妈妈去S。

2.另一个也是女儿班上的同学,和班上大部分的同学关系都不好,成绩优异,经常班级第一,没有任何兴趣爱好。她妈妈从她一年级开始光数学就报了两个奥数班,从没报过兴趣班,而且在学习上非常严厉,甚至可以用苛责来形容。大概五年级的时候,曾经有一次亲眼目睹在放学的路上因为她数学没有考到满分她妈妈在众目睽睽下打了她。

在父母这样的逼迫下,很难想象她们以后的人生会是怎样的?至少是不快乐的、压抑的!

相比她们我女儿是幸运的,我也是幸运的!整个小学阶段我没有给她报过培优班,虽然看别人鸡娃心里也很焦虑,但去试听了两次课之后果断放弃。她学习上没怎么让人操心,虽然三年级的时候成绩下滑,但我没有逼迫她,每次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从不指责她,而是花时间和她一起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后来在六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反而成绩越来越好,现在在班上一直前十,有时可以进前五。其它方面也比较令人满意,现在钢琴九级,练琴的时候能一练三四个小时。现在刚刚进入青春期,也和父母关系融洽,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父母   孩子   堂弟   外甥   姐夫   严厉   性格   儿子   父亲   姐姐   家长   女儿   成绩   妈妈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