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州战略规划的停滞,区域价值无法整合,面对竞争我们的优势在消失,我们出路何在?

唯有安内攘外,方能展开变局。

泉州当前的发展行为颇为受限,即薄弱的基础设施要承载大额国内生产总值的创造,相对狭小的空间要容纳大规模经济活动的开展。由于区改阻碍、产业滞后,必将破除这些困局,才能争取政策高地。

城市布局与产业配套的提升

困扰泉州中心城区的问题在当前国内绝无仅有,即代管或下辖县区贡献主要产值,同时中心市区建设活动漫过行政区划红线。泉州中心城区用地逼仄,行政、文教、现代服务产业高度集中,但未创造坚挺的生产业绩,而逐渐失去对下辖县市的话语权。晋石、南安丰霞及南三镇有良好工业基础,城建水平也在迅速赶超,事实上同中心城区联系紧密,其社会设施却难以达到市中心水平。因此适当进行区改有助缓解面临的矛盾。具体经验可参广东佛山市把三水、顺德、高明、南海四强市改区的行为,彻底扭转市弱县强的局面。

图1:2021.7.15 0点的泉州沿海市县区热力图。

由于区划调整涉及面众多,需经过详尽调查和评估才能进行,所以姑且提一些个人粗浅意见,保持开放的讨论态度。

进行调整时,首先需衡量人口和产业均衡,其次要注意社会资源分配,再则应考虑区位优势和建设丰裕程度,兼顾自然人文环境差异。我们的方案以形成4~5个人口百万水平,年GDP 1000~1500亿水平,各区拥有相近的交通、医疗、教育设施的分配为导向。

  • 鲤城全境,老丰泽(泉秀、丰泽、东湖、清源及北峰),洛南的双阳、河市及马甲局部,晋北(九十九溪以北的池店、紫帽),南安丰霞:人口约110万。是传统的府城所在地,以文创文教文保为主要部门,有机会应加大高校办学的引入(参见深圳、珠海的经验)。在晋江南岸的空旷地盘上,也可以进行产业孵化和开发,对大学生的创业和青年人才培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现辖街镇多数畸小,设鲤中、宝洲(泉秀)、津淮(丰泽)、东湖、丰州(北峰)、双阳、池店、桥南(紫帽)、浮桥(江南)、常泰(霞美)等十个街办。

——或名鲤城/温陵区

  • 新丰泽(东城华),洛江万安,台投,晋江城区(九十九溪南岸的西梅青罗、陈埭及西滨):人口约115万。是当前条件下泉州的基础设施最为现代化的地方。应当利用人员、资本和信息优势,建设环湾的总部商务区,同时督促金融产业与物流信息集散地的建设。设东海、城东(华大)、万安、陈埭(北片)、西滨(陈埭南片)、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洛阳等九个街办,东园(百崎)、张坂等两个镇。

——或名晋江/刺桐区

  • 石狮,晋东(新塘、龙湖、英林、深沪与金井):人口约105万。是传统的服装纺织中心。如上文所述,应当大力发展纺织材料研发和服装设计销售产业,并利用祥芝、深沪和围头湾的设施建设客运和物流港口设凤里(新塘)、宝盖(湖滨)、灵秀、祥芝(鸿山)、蚶江、深沪、英林等七个街办,永宁(锦尚)、龙湖、金井等三个镇。

——或名石狮/泉南区

以上是已有成片建成区的城市核心地带,区划调整应从这些地区开始。

  • 晋南(内坑、磁灶、灵源、永和、安海与东石),下南安(官水石):人口约90万。已初步具有城市副中心形态,核心城区是安海与水头,城区六普人口约30万(多扯一句,此区域曾经在明末为了控倭,有建立县制的打算,后清朝建立,旋废);副中心有官桥、灵源、石井、东石。代表产业是建材水暖制造,同样面临着向材料设计研发和数控工艺开发产业发展的要求。设水头、五里、安海、永和(灵源)、官桥等五个街办,磁灶(内坑)、石井、东石等三个镇。

——或名成功/安平区

  • 惠安十二镇及泉港沿海(剔除涂岭、界山部分内陆区域):人口约95万。建筑、石化,及食品、生活用品制造为代表,六普示惠安城区人口15万,泉港城区人口6万;副中心有东岭、崇武。由于面临落后产能的迁移,石化工艺、环境监测保护和海产品开发加工显然具有更加高的附加值。设螺城、螺阳、山腰(峰尾)、崇武(青山)等四个街办,黄塘(紫山)、东岭(东桥)、涂寨(山霞)、净峰(小岞)、前黄(辋川)、后龙(南埔)、界山(涂岭)等七个镇。

——或名惠安/泉港区

这些区域距离目前的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填补建设空白区,将能够建设成具有增长活力的副中心。

图2:区划调整示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南安北部山区面积广大,同时与洛江北部(罗溪、虹山)联系甚密,存在市中心三街镇(柳美美)、仑苍、洪濑、梅山等乡镇的支撑,按当前发展水平较难全幅纳入中心城区的服务范围,因此保留县级市建制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图3:新南安县级市的副中心服务区域

改革辖区的同时还需对基层镇街进行调整,力图使每个镇街的人口在10到15万左右。即合并及重划畸小的镇街(如鲤城临江、海滨,晋江西滨、紫帽),拆分过大的镇街[如晋江陈埭,常住人口(2010)已达34万]等。上文已就基层组织的划设提出些许建议。

顶层设计的架构

由于市区相较于下辖县市实力有限,要做好相关政策的统筹实属不易。

由于在近现代未经过集中的殖民统治,也没有受到粤军新制度的移植,泉州的政治氛围相比起厦门和漳州会比较连贯保守。这既是一件好事,即在政策思路上具有较明显的一贯性(如本世纪初市政府顽强地保护老城区,避免房地产对古城风貌的改变,这点是应当感念的);但是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就是遇到机遇时缚手缚脚,不愿先闻新声。

在宏观层面上,虽说福州与厦门由于行政层级优势,确实能在省里争取更多资源;但是政策从来都是自行争取,只有勇于创新才能够让自身最终受益。新时代的泉州当局,认识到行政层级的限制是一个客观问题,即在普通的地级市身份下,对代管县级市仅有非强制的建议权。因而如何在大环境下不断推陈出新,学习榕厦的管理理念和发展观却是非常紧要的问题。毕竟单纯拥有高经济总量却没有相应软实力支撑,这样的省内中心城市难免被边缘化。

所以为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领导集体在审理需要,尽可能为泉州争取良好的资源背景,包括但不限于恢复自贸区的规划设置,引进高等院校时优先考虑,议定出省通道的规划设置(如兴泉线、泉州新机场、泉州港区),完善高等级医疗设施的配备等。同时在对跨县区的政策制定方面,当需要向高层输出统一声浪时,科学严谨论证、公开听证决策以及提升行政效率职能的发展上, 泉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4:湄洲湾货港

至于微观层面,应加快整合市内资源,通过政策优惠、文教宣传、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等方法引导各县市的向心力。虽然部分群体向往并入当前软实力更强的厦门等地,或可暂时带来一些政策利好(当然也是人之常情)。但由于空间距离的限制,厦府几乎不可能把经济中心押在十分靠近另一个城市的晋江流域,因为“天子守国门”的行为不适用于网格状的经济资源分配理念

因此,动用合法有效的手段把各个片区的资源进行整合,对经济较发达的晋石予以恰当的财税安排,同时简化办事流程,并使沿海各县市区的交通、医疗、教育等逐步一体化,才是稳定人心、聚力发展的当务之急。

图5:覆盖沿海各县市的快速路系统设置建议

综上,从许多角度来讲,泉州当前的发展模式存在诸多槽点。如何维持既有优势,并在下一轮产业洗牌仍屹立不倒,则十分考验执政团体的智慧定力,和居民企业的努力坚守。东隅已逝,桑榆未晚,既然在先前的产业布局上已现颓势,只有奋起直追、勇于变革,才能笑对变局,从容前行。

欢迎读者们讨论和批评!




泉州在福建省内政治地位靠后,省里做规划从来都没打算让泉州巿区扩大,晋江南安石狮财政上缴省里,如果泉州要扩容晋江石狮南安是首选,但省里怎么可能让这么大块的财政给泉州市?这也是泉州无法扩容重要原因,全国所有的省区经济强市都是省委常委兼任,唯福建例外,福州有省里大力支持,厦门有国家政策,唯泉州要自强自立,企业总部要设立,不能都搬到厦门去,政策方面要配套,企业要升级,要增加竞争力,否则不但福州超越泉州,厦门也可以超越泉州。




福州集省会、福州新区、全国唯一实验区、试验区、两个自贸区、保税区等等于一身;厦门集副省级、计单、特区、自贸区、试验区、自贸区、保税区等等于一身;泉州政治地位在福建排倒数!20多年了,泉州自强不息,自力更生,不是两个阿斗二奶可以比的,要比就公平竞争,不要打压,千年古港差点被整没了,自贸区也被整没了,打压无所不用其极!泉州经济总量连续20多年福建第一,可是市辖区却被压着不能改区,市辖区面积搞笑地排福建最后一名!




泉州需要务实的让大泉州战略有实质性的进展,再给泉州一个持续向好的百年!

面对大泉州战略停滞不前;面对核心问题“市改区”困难重重;面对弱市强县的现实环境;面对厦门申请国家中心城市的务实需求!泉州怎么办?我想作为泉州我们应该尽快面对 现实,迎接挑战和危机。尽快具体的落实大泉州的各项举措。在此作为市民我们建议尽快调整城市规划。

1、首先我们要务实面对晋江经济超强优势和弱市强县的问题;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以晋江的经济实力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那将是泉州其它各市县区都很难再有机会追上的节奏 ,就是说弱市强县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务实面对,那将是会长期存在的事实,也就等于此问题会“无解”。其次:弱市强县无法解决那就意味着大泉州的核心问题“市改区”也一样 会是无解、无法再推进。所以针对以上事实,希望我们能务实的把市府总部直接搬往晋江青阳,依托强县价值直接构建强市核心区辐射整个大泉州地区的新构造。这样直接解决了 长期以来弱市强县的问题。也一并带动了“市改区”问题的破冰。所以建议先抓大,先重点处理晋江问题,只要晋江问题处理好,泉州其它市县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2、建议把“泉州市”的名称改成“晋江市”(这是一个很现实的举措);接着在把原来的县级市(“晋江市”改成“晋江区”)。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强县对“市 改区”的阻力和意见,能实质性的推进解决大泉州规划中的核心问题“市改区”。并且可以依托晋江的知名度直接打响泉州城市群品牌,一举多得!再则从历史传承上用晋江名称 这也是有章可寻的;泉州在古时就曾经叫过晋江,在几十年前泉州市就叫晋江地区,泉州的母亲河就是晋江。所以从历史文化上也没有违和感,完全可行!

3、关键的是通过以上两个实质性的措施,就可以基本瓦解厦门吞并我们各个市县的企图。

4、从软环境配套政策上,我们应严格制定大泉州(晋江大市)名称使用规范。泉州(改革后为晋江市)它是一个地域的总概念,它是“晋江区”、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 泉港区、石狮区、南安区、惠安区、德化区、安溪区、永春区十一个所辖区的总合成和总名称。所以应该制定严格的使用规范,由政府牵头,从文化宣传、地域铭牌的发布悬挂、 旅游场所和设施的名称制定、公共设施场所的名称制定、私营公司场所的名称制定等都要有严格的执行标准。避免出现以往那种泉州只指鲤城、丰泽这些老市区,一出鲤城就不是 泉州这种荒唐局面和不良印象了。同时也可以从软环境上为大泉州(改革后为晋江市)大品牌的建立创造合适的文化环境;并能进一步增强泉州各县区的向里心和地域上的相互认同和团结的潜在基础。

我想,地域名称只是一个符合而已,最关键的是怎样才能最大化的整合泉州城市群,突出优势价值为泉州建设新一线城市甚至是国家中心城市作好坚实的地域基础并且能给泉 州的未来一个持续发力的良性空间。这个共识我们作为泉州人要清醒的认识到,不然我们被合并和分解那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希望泉州不要错失历史给的机遇和传承,理性务实的面对问题,用开创性的思维大胆的推进大泉州战略规划。也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泉州能务实的改革,真正的迈向一个崭新 的有持续价值的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而它的行政区域构成将是“晋江市”下辖:晋江区、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区、南安区、惠安区、德化区、安溪区 、永春区。




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惠安和泉州台商投资区政区合一的探索。

惠安是个千年古县,始建于宋981年。著名的泉州三邑之一。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介于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惠安(包含台商投资区)总面积690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台商投资区成立于2010年,包括惠安南部东园镇张坂镇洛阳镇百崎镇四个乡镇,区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22.8万。台商投资区目前是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主园区。享受国家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惠南四镇自古以来是惠安著名侨乡,也是惠安雕艺的集中地,张坂木雕洛阳石雕都是惠安雕艺的展示区。惠南地区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地理地形,与惠安相互嵌入,跟惠安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拥有美丽的海岸线,共享水源电力,共享广电网络,共享文体设施,共享对外的惠安名号。

而惠安与泉州台商投资区实现政区合一的行政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很多区域已经率先实行了,在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能精简机构提高效能,比如苏州下面的各级开发区与当地的县市党委政府合一,汕头的金平区和高新区,乌鲁木齐的新市区和高新区、头屯河区与经开区,青岛的黄岛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厦门的海沧区与海沧台商投资区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实现“一套人马,多块牌子”合署办公,统一机构设置,实行统一管理,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市级政府减少派出机构的要求。

具体作法是泉州台商投资区变更为泉州惠安台商投资区。台商投资区的经济社会事物可以下放给管委会。惠安的县委书记可以兼党工委书记,县长兼管委会主任,或是副县长专门管理台商投资区,同时提高惠安的行政级别。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响应国家精简机构减少编制的趋势,减少行政沟通成本和行政资源的浪费。目前国家层面都在推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机构须提高效能提升服务。台商投资区的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武装部还是要归于于惠安的管辖,这就决定了台商投资区无法完全真正独立,而必须与惠安结合在一起,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才能共同开创美好的明天。

二、不会让惠南四镇被硬生生的产生人为割裂感,让惠安的100万民众和海外华侨难以接受,保存惠安历史文化的统一性与完整性,增强惠南地区人民的自我认同感。不然容易造成利益取向的差异,社会事务难以协调,导致道路断档、港口旅游资源分割等内耗严重。体制合一后,可以减少了区域摩擦,提高了行政效率,使两个地方优势各自发挥有机结合,拓展了开放空间,增强了开放活力,使得大惠安成为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功能相对完善的区域,具有一般开发区和行政区不可比拟的特殊优势,为日后改区、建设泉州的现代化强区、壮大泉州的城市框架创造了必要条件。

三、可以促进惠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利用台商投资区和国家高新区的政策优惠和体制优势,让管委会具体管辖区内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社会管理事务,实现有限资源合理利用优化配置,提高惠南地区的经济活力,提升繁荣程度,也为下一步大惠安纳入泉州的市区做好经济人口准备。

四、可以实现公交一体化广电网络一体化教育一体化水电金融服务等等各种资源整合一体化。强强联合才能壮大自身,目前惠安已经实现全县公交城乡一体化,与往来频繁的台商投资区却没有公交线路。惠安的电视台不能覆盖,而小小的台商投资区又要单独成立一个电视台。甚至惠安的当地媒体都没有台商投资区的报道,这明显也不合适。目前惠南地区学生大部分读惠南中学,少部分才读泉州市区的学校,生源质量偏差,如果还有多一些惠安学校可以选择,考取惠安一中等,也有利于提高台商投资区整体教育质量。

第五,有利于统一规划、统一产业布局。在规划建设上,体制合一后,泉州台商投资区设立的初衷是吸引台商投资,改善和稳定两岸关系,而惠安的黄塘目前也有个台商创业基地,无形中是资源的浪费,台商投资区的雕艺企业可以借助惠安雕艺之都的优势进行宣传和发展。体制合一后,能够确立了功能区布局,完成了各分区规划、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迅速发展,更有利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减少体制摩擦。

所以,目前的关键是惠安改区,台商投资区变更为惠安台商投资区。有人说合并在一起,日后惠安改区,惠安太大了。惠安会大吗,面积690平方公里,我们看看青岛的黄岛区,面积2096平方公里,国家级新区,也是实行开发区和政府的体制合一,即使福建长乐改区,面积也有660平方公里。整个惠安日后改区,将为日后大泉州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助力,具备完善的港口旅游交通物流石雕建筑食品石化等产业链条,是泉州北翼重要的增长级。

具体怎么做(建议)

党工委管委会和党委政府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根据授权和委托,统筹辖区内经济社会事务,建立起统一审批权限、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经济发展、统一财政结算、统一组织人事、统一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六个统一”机制。台商投资区与惠安行政区职能相对分开,部门分设运作。基本框架是管委、政府职能适当分开,各有侧重,部门分设运作。管委会主要负责台商投资区的经济发展、外经外贸、招商引资、协调服务和城市建设等事务;惠安政府主要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劳动和社会保障、司法管理、公共环境服务、农村生态经济等。涉及经济发展、外经外贸和规划建设等的部门,以管委会管理为主。台商投资区管委可以设置少量精干的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和协调服务机构,按事业单位管理,实行公司化运作,其工作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搞活分配,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激励的用人和分配机制。同时,向管委会下放了工商、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和规划、环保、广播电视等6个垂直管理部门的干部人事管理权限。

总体而言,两区体制合一是“利”远大于“弊”,合一之后,惠安GDP今年就能突破千亿了,不仅能够促进惠安与台商投资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又能使得惠安的统一完整性不被破坏。

大惠安已经被割出去一个泉港了,请把台商投资区留给惠安,不要再有惠安泉港台商投资区同乡会。让人听了笑话。

恳请政府重视台商投资区的发展的同时能够保存海滨邹鲁千年古县文脉的完整,在领导体制、管理权限等方面能够给予支持,碰到的问题能够积极改革与创新。国家层面都支持开发区与当地政府体制合一,实现大服务,希望能趁此改革的春风促进整个大泉州的发展。




讲这么多,出路在教育,泉州应该在台商区投入大量资金建造大学城,我不相信金凤巢,吸引不来全国顶级的大学,教育才是出路。文章写了那么多都是治标不治本的。短期可能有点用,十年二十年后不又回到了死环中。教育打造好就是优势




现在的城市在抢人才抢项目,一流人才往一线城市走。城市竞争力在于人才和智力支撑,产业兴旺,财税充裕,百姓幸福。泉州在行政级别已低于厦门和省会泉州。政策资金有短板。传统优势是上市公司和品牌企业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两头资金在外的两桶油,优势将逐渐消耗。在电子、装备、汽车、三产、航太等行业缺乏龙头企业,甚至不如山区龙岩、新兴宁德。城建水平有待提升,交通网络甚至地铁要打通。行政区域优化调整尽快启动,中心城区向心力要提升,形成集聚和共享设施资源。各县区市优势产业要提升。高校和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提供白领、技术人员、熟练工人。丰富培育文化,打造包容性大的区域城市。打好非遗牌、文旅牌,提升城市品味,拉长旅游时空长度,完善配套提供优质服务。强化文明城市,推行文明礼貌用语,打造爱拼才会赢和热情好客的社会氛围,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优化地理空间,提升农村环境,集聚中心城区和卫星组团。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实行同心圆放射城市群布局,共享公共资源。如打破各县市区高中职校的招生藩篱。




泉州各县市发展至此,区划调整是必须的,撤县级市为区,整合大泉州,目前弱市强县不能成为撤市为区的理由,(其实晋江GDP虽高,但人均GDP也不是很高)只有撤市设区,成大泉州整体,统一城市规划,协调发展,形成合力。反之,一盘散沙!各县市发展至瓶颈,个个猛没有多大发展空间了!




关键历届政府不够重视以及泉州在福建政治地位的尴尬所在,经济近二十年年年排福建首位,但城建交建却不及福厦,市区高架少得可怜,规划滞后,更别奢想地位轻轨之类的了!大型企业总部外迁,远的北上广,近的厦门就更多了!连本地企业都留不住了怎会有什么健康的发展?




安照上周刚刚出炉的“福建省2021-2035的规划”面向社会意见书,看来福建省打算制造福州厦门两极大城市,泉州已经和南平等市排在一起考虑。

那么泉州的理想方案就是:不让改区也可以,泉州就安照大城市的规划来发展城区,用高速公交无红绿灯快速传递人流在晋南安石各市县,汇集人流,搞活大泉州的内部商业经济,同样可以达到地铁的效果,参照厦门2009年建好BRT快速交通后的人口变化,厦门人口在五年之内从二百万突然暴发到四百万,城市规格迅速提升。

各县市不能搞内讧,各自为政,才不会分散实力。就以博物馆为小例子来说,泉州各县市都有自己的县市级博物馆,摆的都是些三流文物,然后大泉州地级博物馆更是穷的要命,这就分散了一个城市实力,整合七县市博物馆的财力,弄好一个地级博物馆,收一件蒙娜丽莎,全世界都会来看。其他事情一个道理,大家就明白为什么改区对大泉州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县级市   晋江市   惠安   南安   优势   晋江   泉州   厦门   福建   出路   战略规划   体制   人口   城区   区域   竞争   价值   城市   经济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