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到底有多强大?为什么很多人在意自己的基因?

1967年,加拿大教授约翰.曼尼对小男孩实施基因置换,将女性的生殖器移植到体内,和双胞胎哥哥关在独立的房间内,进行性别演练,整个过程让人捏了一把汗,不知道小男孩会变成什么样子。

约翰.曼尼实施疯狂的“非自愿跨性别”实验,培养小男孩的女性基因

1965年,加拿大一名产妇,在医院生下一对双胞胎男婴,听到孩子的啼哭声,产房外的父亲喜极而泣,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回家之后,孩子父亲给邻居发糖果,分享自己喜悦的心情,当天晚上,就给两个孩子取好了名字,哥哥叫布莱恩,弟弟叫布鲁斯。

喜悦的心情没有维持多久,这对夫妇就遇到了难题,孩子们6个月大时,在进行健康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生殖器官存在缺陷,会影响以后的发育。

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来说,手术就可以解决问题,但不幸的是,手术过程中出现了意外,布鲁斯的生殖器官被电灼针烧焦,彻底失去了功能。

父亲与医院交涉要求赔偿损失,也在四处寻医,希望能治好孩子的病。

就在这时,有朋友向他推荐了约翰.曼尼,导致布鲁斯往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约翰.曼尼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在加拿大从事性别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那时在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经常出入各个电视台进行讲座。

他推崇“性别中立”的理念,认为人在出生时,并没有性别的概念,认知上的差异,都是由后天完成,甚至连基因,通过环境和化学试剂的作用,也可以改变。

约翰.曼尼自从遇到布鲁斯以后,内心产生一个邪恶的想法,用他来做实验,通过器官移植,后期改造,改变体内的基因,后期训练女生性别概念,获得全新的生活方式。

他这样做,就是为了证实自己的“性别中立理论”,以此一举成名,获取最大的利益。

儿子出现这种情况,别无选择,约翰.曼尼说服布鲁斯的父母,于一年后进行了手术,将其体内的男性生殖器官摘除,重建了女性生殖器官。

手术完成以后,约翰.曼尼要求,以后就把布鲁斯当女孩养,并且要和哥哥关进一间单独的房间内,进行性别演练,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女孩的身份。

为此,父母给他买来芭比娃娃和粉色碎花裙子,并且将名字改为布兰达。

几年过去了,布兰达对自己的性别从来没有质疑过,到了7岁时,甚至还问父母,为何自己的身体构造与哥哥不同。

由于药物的影响,布兰达12岁的时候,就有了很明显的女性特征,穿着连衣裙,一头卷黄的长发,从外表上很难看出他以前是男孩。

就在这时,约翰.曼尼对外宣布,这项性别基因的实验,取得了成功,在他的帮助下,布鲁斯由一个男孩转变为一个女孩,拥有了优良的女性基因。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实验曝光以后,布兰达一家人受到了关注,平时的生活都暴露在公众视野下。

人们发现,布兰达的打扮虽然是女孩子,但性格却更像男孩子,甚至比哥哥布莱恩还要淘气,常常遭到邻居家的投诉。

在学校里,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与同学发生冲突,也是用武力解决,就连老师都管不了她。

进入青春期之后,布兰达与同龄的孩子有很大区别,声音嘶哑,并且长出了喉结,身上还有体毛,这让她在群体中与别的女孩子格格不入,受到排挤。

不管在什么场合,布兰达说出自己是女性时,对方会感到诧异,把她当成了怪物看待。

自己身上的缺陷,让布兰达感到非常焦躁,精神忧郁,甚至想到了结束生命,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父母将性别置换的经过告诉了她。

布兰达觉得自己是实验的牺牲者,生活也变得一团糟,经过与约翰.曼尼协商,获得了高额赔偿金。

布兰达觉得自己活得很压抑,性别给他带来很大的痛苦,16岁那年,布兰达又恢复了男儿身。

基因后天可以改变吗

约翰.曼尼的性别基因转换实验之所以会失败,很难改变一个人的生物遗传信息,小男孩的生殖器官虽然更换了,但骨子里都存在男孩的基因,后期很难改变。

受到环境和药物的影响,基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生改变,但这种改变很小,而且细胞有修复的机制,即使被破坏,也可以保持原有的特征。

孩子生下来以后,就会遗传父母的基因,这也决定了每个人的体质。比如爸爸在播下“种子”前,长期处于寒冷的环境,将来生出的孩子,就没有那么怕冷。

基因发生改变的速度,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越是年龄大的人,变异的基因会越多。这些变化,并没有多大的好处,反而会引发各种疾病。

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某些机制可以引起基因变化,其中蛋白质的合成也会发生改变,表现为遗传变异。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类的性格和喜好都是由遗传决定,本能的行为都刻在基因里,后天进行更换或改造,意义不大。有些东西是天生形成的,想要将行为反应固定下来,重新输入大脑并不现实。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一颗受精卵开始,里面就包含了父母的DNA信息,不管是后天用什么方法,也很难改变DNA上的碱基配对和排列顺序。

不过有一种概念,叫DNA甲基化,它可以对遗传基因进行调节控制,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改变染色体的结构,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

人类的基因到底有多强大

大家都知道,基因是生物的遗传密码,拥有独一无二的表现形式,但后期受到影响,DNA中的碱基对序列的位置发生改变,蛋白质也会畸变。

也许未来可以克隆出生物体征一样的人,但基因和意识还不能复制

外界环境中,还没有一个物种,可以通过克隆技术来改变基因,基因是生命信息遗传的物质,保证DNA的稳定,若是强行改变体内所有的基因,最终可能导致这个物种终结。

人类有23对染色体,除了22对共用染色以外,还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用来区分性别,这些染色体,承载了大量的基因,约31.6亿个DNA碱基对。

遗传基因不仅包括细胞内的DNA,还包括细胞质的RNA,这么庞大的数量,想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复制,没有那么容易,这也是基因的强大之处。

基因虽然不能复制,但是可以通过遗传延续。

早在12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就拥有强大的基因,身体强壮,头颅比现代人都还大,大脑皮质有1200~1750cm^2,体内还有一种负责语言的FOXP2优秀基因。

尼安德特人游走于各地,杂居生活让很多人都继承了他们的基因,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统计的数据来看,欧洲人和亚洲人的体内,有1%~2%的基因来源于尼安德特人。

人类遗传父母的基因,不仅会影响容貌,对其他方面也会造成影响

在人类繁衍的过程中,容貌不仅可以遗传父母,就连生活经验对孩子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科学界,这种现象称为基因的甲基化修饰,通俗来讲,也就是给基因打上记号。

比如父母生活在饥荒年代,若干年以后孩子出生,生活富足,吃穿不愁,孩子继承了父母的基因,身体也会出现应对“饥荒”的各种反应,容易暴饮暴食,面对食物的诱惑没有控制能力。

有的人酒量高,也是由基因决定的,酒精进入人体内,靠乙醛脱氢酶这种物质来分解,活性越高,酒精对人的影响就更小。

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与基因有很大的关系,ALDH2基因的频率高低,决定了酶的活性,当ALDH2基因达到G的标准,相当于是普通人的10倍。

为什么很多人在意自己的基因

人的体内有数不清的基因,但是真正有用的基因只有3%,其余都是没有用的片段,还是一些重复的片段。

父母愿意为子女付出一切,主要是因为血缘的亲情关系,具有共同的基因。这也证明,亲缘越近的人,体内的基因越相似,若是隔代人,大概只有四分之一的血缘关系。

任何一个基因的DNA分子,生命极其短暂,并不能跟随人的一生,在人的进化过程中,与外界生物存在基因交换的方式,甚至还包括不好的基因。

大多数生物都是基因的奴隶,不同的生命体,都是以基因的形式竞争,继承了优秀的基因,就有更好的条件。

从出生的那一刻,基因就给每个人设立了初始参数,在后续的生活中,影响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假如说同卵双胞胎,智商的相似度可以达到86%,即使在不同的家庭长大,智商的相似度可以达到72%。

人类是基因的载体,通过繁衍,将基因传向下一代,外部条件很难改变,决定了自己的性格、容貌、智力、身体等,所以优秀强大的基因,更具竞争力。

写在最后

人类从本能出发,追求更高的价值时,实际上是在为基因服务,即便感到痛苦也不知道。所有的生命都被基因笼罩着,我们就像工具一样,人类的身体,不过是让基因在自然选择中存活。人就像一台机器,而基因就充当了驾驶员的角色。




每个人的基因在形成受精卵的那一刻就确定了,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基因的稳定性保证了每个个体的独一无二,而且它不会随着人的生老病死而发生改变。

众所周知,基因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它支配着生命从生到死的过程。受精卵形成之后,通过细胞分裂分化作用形成幼体生命,这个过程基因只是不停的复制和转录,就像电脑文件的复制粘贴,而最初的模板并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


而现代遗传学认为,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性质核苷酸的总称,它不等同与DNA,基因只是DNA碱基序列中的具有遗传功能的特定序列。

那么有人会问,基因难道就不能改变吗?如果不改变那生物的进化又该怎么解释?


对于个体来说,基因确实是不随时间改变的,但基因会在遗传过程中不断变化。

早在200多年前,“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定律,也就是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分离一句话概括就是,后代中决定某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使得受精卵中只具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从而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配子,当两种配子结合,就会将基因独立遗传给后代,这就是父母能将基因传递给后代的原因。

而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简单的来说,就是父母都身材高大,但还是会生出小个子的孩子,父母基因都是Aa就可能生下aa性状的后代,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正是因为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才能保证了生物的多样性。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虽然对于个体而言基因一成不变的,但它是隔代变化的。

基因的可怕之处在哪里?


基因是具备遗传功能的DNA片段,它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承载的信息是人类无法想象的巨大。

试想一下,一个人从受精卵分化成胚胎,再从胚胎发育成婴儿,然后出生、长大、死亡,整个过程都是由基因来支配,它就像一个预设的程序控制着人乃至所有生物,是不是有点细思恐极的感觉。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有一天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DNA序列可以被复制,但基因却依然不能,这点就像是机器人和人的区别,意识和所谓的灵魂只有通过基因才能得到表达,任何的科技手段都无能无力,它就像给每个人分配了一个永远无法破译的密钥,既保证个体的独一无二,也将基因的强大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为什么会在意自己的基因?


对于普通人来说,基因最相似的就是血亲,这个很好理解,自己的基因来自于父母,孩子的基因也有一半来源于自身,生活中我们可以不在乎陌生人的生老病死,但不可能不在乎自己的亲人

另外对于一些重要人物而言,自己的基因序列也不是随便可以泄露的。就像一些国家元首,在出席完一些会议之后,会有专门的人负责清理他们不小心掉落的毛发之类的,可以提取出基因序列的物质,以防别有用心者研制出专门攻击这些重要人物的基因武器。

所以,每个人都是很在乎自己的基因,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

最后想说

生物的一切活动都被基因左右,人也不例外,说到底人也就是个提线木偶,看似思维可以不受限制超然物外,但冥冥之中还是受基因的摆布。

曾经看过一个末日影片,说地球是被另一个高等文明创造出来的,有一天高等文明要毁灭地球上的人类,地球人不解的问“你们从何时开始想毁灭人类的?”高等文明生物说“从你们人类祖先抬头望着星星发呆时。”

也许基因是一道锁链,当有一天人类掙开了,说不定所谓的外星人也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闭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基因   约翰   受精卵   组合   染色体   序列   体内   在意   性别   强大   父母   人类   发生   生命   生物   孩子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