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守望者”还能坚持多久?

十月的农村格外忙碌,以徐州丰县为例:这个时候到了玉米收获的季节。

今年的秋收格外艰难

玉米田里积水严重

2021年绝对是丰县百姓艰难的一年,暴雨从6月份开始,隔一段时间就会袭击一次,农田里面基本上没断过水,而中秋节之后的一场暴雨更是雪上加霜,因为这个时候已经到了秋收季节,这场大雨使本来就有水的农田积水更加严重。

大量玉米泡在水里

大批的玉米在水里泡着,老百姓心里着急啊,唯一的办法就是:人趟着水,拉着装玉米的铁盆,一点点的往外挪。

积水里捞玉米

秋收成本是多少?

以一亩玉米为例:

化肥农药300元(这几年化肥价格猛涨,贵的奇普)

玉米种子60元

收玉米人工成本260(积水严重机器无法使用,只能靠人力)

种玉米时的播种费40元

粗略算下来成本已经逼近700元

而玉米因为雨水泡了这么久,一亩地能有几百斤的收成已经不错了,今年的收购价是1.2元/斤。这么算下来,辛辛苦苦几个月一分没挣,还倒贴不少。

农村还有多少种田的“守望者”

种田一年到头算是“种了个寂寞”,利润就不用提了,不亏本就不错了,致使年轻人大批逃离农村,脱离种田,选择了去城市工作生活,有更赚钱的地方去,谁还守望着这几亩田?

而剩下的还有一群“老弱病残”,七十多岁的老人,依然忙碌在农田里的比比皆是。老家邻居家两个老人,一个78,另一个77岁,一头白发,却依旧在农田里忙碌,从水里背玉米、背大豆……玉米上面占着的泥水顺着老人的脊背向下流,看着让人着实心酸!

相信丰县农村只是一个缩影,窥一斑而见全貌,全国大多数的散户种田者也许都是这些人在坚持。当然还有一部分种田大户,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的确省不少力,但散户种植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也就是说我们一半以上的口粮就是由这些“守望者”提供的。

想想挺恐怖的,60岁以上的老人本来该拿着退休金安享晚年,而农村的多数老人每月几十元的养老金能做什么?因为年龄大了,不可能外出打工,只有守着家守着田,而就是这些底层“微不足道”的人,却做着最伟大的工作——保障大批城市人的口粮,保障着粮食安全这条红线。

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或许才是农民的出路

若干年以后,当这一批60岁以上的“守望者”干不动之后,田由谁来种?80后还是90后?或者是00后?到时该怎么种?还像现在这种小作坊模式吗?

将来的农业只有走集中规模化种植这条道路了,批量种植、施肥、打农药、收获,全部机械化作业,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约人工成本,缓解农村缺乏年轻人的窘况!




农田守望者还能坚持多久,要看守望者有多大年纪,一般来说,农田守望者都是一些不能出去打工的农民,他们一是出于对故土的热爱,不愿远离家乡到城市里打工,二是因为他们缺少必要的谋生技能,出外打工找不到好工作,还不如在家把几亩地种好,不操心不费力的,就有吃有喝的,农闲时还可以聚在一起打个牌喝个酒,不用天天起早贪黑地赶时间去上班;三是有一部分人因为年纪大或身体原因,无法离开家乡,只好留在家里做农田的守望者,就是因为有了以上这些人,农村的土地才得到有效利用,才保障了粮食生产的稳定!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人会变老,等老了以后,他们没有能力耕种了,谁来继续耕种,做农田守望者,需要国家从政策方面宏观调控,给农民更多更好的优扶,让远离家乡的人重新回到农村,做农田的守望者!




保农户安心,让农人放心。20多年来,践行“为民守田、为农护田”的诺言,以不懈努力守护农民的希望。她就是农田“守望者”,宿迁市宿豫区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植保专家程玲娟。近日,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程玲娟江苏“最美诚信之星”荣誉称号。

守信如玉 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如果确实是种子的问题,我替你要说法!”2017年的秋天,村里的茆大爷找到程玲娟,手里捧着一把空瘪的水稻,急得直掉眼泪。买来的种子出了问题,稻子结不出穗子,茆大爷没了收入来源,还得倒贴一笔费用。程玲娟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茆大爷讨个说法。

为了帮助茆大爷,程玲娟特地从市里请来专家鉴定,确认是种子的问题之后,带着茆大爷一次次地向种子的商家讨要赔偿。对待农民,说到做到。最终,程玲娟帮茆大爷争取到了8000元的赔偿,这件事也一直被茆大爷记在心里。

程玲娟看重诚信,源于她过去的经历。1988年9月份,水稻褐飞虱大暴发,眼看着水稻还有半个月就丰收了。不巧当时程玲娟的母亲哮喘病犯,父亲工作又太忙,只好请邻居帮忙施药。谁想邻居不讲诚信,用清水代替杀虫的农药,颗粒无收不说,还倒贴了种子、农药、肥料以及找人栽稻的钱,程玲娟的学费一夜之间打了水漂。

程玲娟永远忘不了父母亲痛不欲生的样子,这次事件后,程玲娟在心里发誓,以后无论做什么事,从事什么工作,一定要讲诚信。

有求必应 农民的坚强技术后盾

立冬过后,小麦生长进入到了培育壮苗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尤其是化学除草更是关系到小麦来年收成。11月8号一大早,莫安宁就来到了自家的田头等待区农技推广中心的程玲娟到来。

莫安宁是丁嘴镇莫庄村的种植大户,目前承包着2700亩土地。莫安宁坦言,如果没有程玲娟这样坚强的技术后盾支持,是没有这底气承包这么大面积的土地的。

农民有所需必有回应,这是程玲娟对农户的承诺。老莫种地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程玲娟总是第一时间回应,第一现场解决生产问题。有的时候,程玲娟还经常不请自来,走进田间地头,查看庄稼的长势。

老莫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的夏天。这一天,程玲娟又独自来到老莫的承包地来转转,这一转,发现有100多亩地出现了异常。

“我当时一看,不得了,就是典型的水稻细条病症状。” 程玲娟立即给老莫开出农药配方,让他得以及时防治,挽回损失。如今老莫依靠这2000多亩地,收入也从原来的十几万元增长到了一百多万元。

像老莫这样的种植大户,在宿豫还有好多,他们都记录在程玲娟的通讯录上,也记在程玲娟的心头上。

不怕吃苦 扎根农田第一线

深入到田间地头,走进农民做技术指导,进行病虫害防治,程玲娟深刻诠释了一个农技推广工作者的担当作为,以行动践行了对农户许下的诺言。

“不到田间地头去,你是发现不了问题的。”庄稼从一下地,到收获的整个过程,程玲娟都要做到参与。就像医生见到病人才能诊断疾病一样,程玲娟要根据动态来对庄稼生长进行监测指导的。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程玲娟平均每年有200天待在农田庄稼地里。

专业、热情、随和、能吃苦,是乡亲们对她最直观的印象。炎炎夏日正是各种病虫大爆发的关键时期,越是大热天越是要到田间调查。

“天一热,各种病虫就上来了。这个时候对我们来说,也是最难熬的时候,温度高,怎么防晒都是没用的,汗水顺着脸颊淌,有时候会进入眼睛,手上又脏没法擦脸,那时候也真的感觉崩溃了。但是当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那心情又比吹着空调还舒服。”程玲娟说道。

20多年来,程玲娟始终坚守诚信二字,扎根一线,心系农民,心系农业,以专业化的技术保障守好了农民的“命根子”,让农民从土地中持续受益,是农民值得信赖的贴心人。




这个请你放心,国家不会让农田荒废的,其实国家早就等着这一天,不然国家不会一包就是三十年,现在是第二个三十年,等到没人种地了,国家就会收回组建大型国有农场,这样粮食就有保障了,因为农民不会种粮,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前我国八亿人口,城镇居民不到一亿。农民有七亿多,七亿多农民种粮不够八亿人吃,搞的农民天天说他们贡献大?如果说有贡献就是没让中国人饿死,




坚持不住了'明年不种了!




最多十年,国家要早做打算。现在资本己开始围猎农田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农田   丰县   田间   水稻   积水   庄稼   农户   大爷   农药   玉米   种子   多久   老人   农民   农村   社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