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听力不好,佩戴助听可以有效的改善吗?

你好,只要有残余听力就可以验配助听器,助听器可以改善听力情况。建议去专业验配中心检测听力,根据听力损失选择适合孩子的助听器。




儿童听力问题要遵循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家长们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各项指标发育情况,一旦发现有听损,应尽快确诊并进行干预,0-3岁是儿童学语言的最佳期,干预应该在这个时期进行,否则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耳聋对孩子听力及语言发育方面的影响。建议是要尽早佩戴助听器进行听觉康复及言语训练。




小孩听力不好要及时干预,佩戴助听器可以很好的改善听力,随着声音的刺激,小孩的感统能力及言语分辨率都可以很好的提高。




首先肯定是可以有效干山孩子的听力及交流情况的。但是定期还是要带孩子做言语康复训练,也就是语训。助听器只是解决了孩子康复过程中的“听见”问题,而能否“听清”、“听懂”、“会听”,进而到“能说”、“说清”、“会说”,都是需要不断的学习的。




当家长发现孩子听力不好时,就去专科医生那里进行诊治。如果是传导性耳聋,早期治疗,听力多可恢复,如果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多数是不易恢复的,只有通过助听器解决声音放大的问题。

早期佩戴助听器,是指在半岁以前或耳聋3个月左右能为聋儿选配合适的助听器。过了12岁再戴助听器,多数得不到成功的言语康复。这是因为人学习语言有一个最佳时期,人的言语获得1~3岁最为旺盛,7岁以前为获得最佳时期,7~12岁大脑的可塑性明显减纸,12岁以后就逐渐接近成人。




助听器可以帮助孩子补偿听力,当然还要结合言语康复训练提高言语识别能力。




当家长发现孩子听力不好时,就去专科医生那里进行诊治。如果是传导性耳聋,早期治疗,听力多可恢复,如果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多数是不易恢复的,只有通过助听器解决声音放大的问题。

早期佩戴助听器,是指在半岁以前或耳聋3个月左右能为聋儿选配合适的助听器。过了12岁再戴助听器,多数得不到成功的言语康复。这是因为人学习语言有一个最佳时期,人的言语获得1~3岁最为旺盛,7岁以前为获得最佳时期,7~12岁大脑的可塑性明显减纸,12岁以后就逐渐接近成人。




很多听损儿童的家长都会问:“听力健全的孩子没有经过专门的言语学习就能说话,为什么我的孩子必须要去语训呢?佩戴了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一样能听到声音,自己学会说话啊。”




你好,当家长发现孩子听力不好时,就去专科医生那里进行诊治。如果是传导性耳聋,早期治疗,听力多可恢复,如果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多数是不易恢复的,只有通过助听器解决声音放大的问题。

早期佩戴助听器,是指在半岁以前或耳聋3个月左右能为聋儿选配合适的助听器。过了12岁再戴助听器,多数得不到成功的言语康复。这是因为人学习语言有一个最佳时期,人的言语获得1~3岁最为旺盛,7岁以前为获得最佳时期,7~12岁大脑的可塑性明显减纸,12岁以后就逐渐接近成人。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可以有效的改善孩子的听力。但是配了助听器只是一个开始,后续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语训。

很多听损儿童的家长都会问:“听力健全的孩子没有经过专门的言语学习就能说话,为什么我的孩子必须要去语训呢?佩戴了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一样能听到声音,自己学会说话啊。”

事实上,健听孩子也不是一出生就会说话的,他们在胚胎期已经开始接受了来自妈妈体内和体外的各种声音刺激,出生之后又得到了成人语音和语义的强化,例如家里人会给孩子说这是什么,然后重复说很多遍,加深其印象;即便如此最少需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听觉语言经验的积累,才开始咿呀学语的。只不过他们的语言训练和学习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因此称为语言习得。

人们的说话声音属于复合音,由低频、中频、高频构成。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对声音的感受和健全人是不同的,多数神经性耳聋患者,只能感受、传递低频的声音,而不能感受中频、高频的声音。聋儿与健听儿的语言习得经历不同,由于听力损伤和个体差异,他们在有声语言感知的经验是不连贯的、不完整的,有的甚至是缺失的。聋儿由于听力损伤,显性层面导致的是有声语言的接收和自我反馈都出现了障碍,听觉言语链条中断,言语过程无法进行;隐性层面导致的是,由于自我听觉反馈受阻,长时间会引起语音和语义脱节,言语器官僵化,从而导致有声语言的理解与表达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障碍。

7岁以前是儿童获得有声语言的重要时期,这时他们接受到外界的信息最多,模仿力也较强。如果这个时期的婴幼儿或儿童因听力障碍听不到声音,则将会对其有声语言能力的获得造成致命影响,使之错过语言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机,而出现“因聋致哑”的后果。

即便在很小的时候配戴了助听器或植入了人工耳蜗,他们的听觉年龄和有声语言年龄仍是零岁。由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存在(聋儿最佳语训期为2--6岁),他们必须通过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有关掌握一门语言所需要的各个基础要素补回来。否则将错过关键期,即便很早植入了人工耳蜗,如果没有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其有声语言能力也很难获得理想的发展。

借助助听器和人工电子耳蜗,可以帮助声音传递到听力受损聋儿大脑听觉中枢,但问题的关键是,传入大脑中枢的声音能否被辨认为言语声,能否被正确理解,能否组织成内部言语并被正确、清晰地表达而被听话人听懂?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列联系与连结过程。一个配戴了助听器或植入了人工耳蜗的聋儿,最终能否获得有声语言能力,关键取决于这一个体,在接受了助听产品之后能否获得了有效的听觉经验、语言规则经验、语言认知经验、语言情景经验和语言运用经验。如果不考虑上述要素的话,任何一个健听人士,只要他能听到声音,他就会自然掌握一门语言。

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从来没有学过外语的听健人,即便能听到一种外语(如德语或西班牙语)的语声,但是他根本听不懂,也不会说,道理就在于此。

总而言之,助听器和人工电子耳蜗只是解决了聋儿康复过程中的“听见”问题,而能否“听清”、“听懂”、“会听”,进而到“能说”、“说清”、“会说”,皆须由学习获得。对聋儿实施的听力语言训练,就是因循其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而组织、进行的一种专门化的有声语言学习。是聋儿获得有声语言能力,实现主流社会回归的必由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听力   传导性   耳蜗   都会   助听器   听觉   大脑   言语   小孩   不好   声音   能力   语言   儿童   经验   孩子   最佳时期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