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切糕到底贵不贵,之前走街串巷,如今为何集体消失了?

前些年,新疆切糕的火爆程度不亚于当年的天津大麻花,并且和天津大麻花安徽补漏帮统称为三大神秘组织,遍及于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他们如出一辙的价格昂贵,如出一辙的切下来就必须买,不买就不许走。

出于对新疆商贩的畏惧,很多人都选择自认倒霉,买下高价切糕,可强制购买的行为,终会引起大不满,‍‍终于在湖南的一个小巷子里发生了打架斗殴事件,有了16万天价切糕的传说。

此后又有新疆切糕骗局伺机而起,有不法商贩设计顾客,只要来这小推车旁,就会故意打翻切糕,让顾客进行赔偿‍‍,并且用刀威胁。

那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当年火遍大街小巷的新疆切糕,为什么现在集体消失了?新疆切糕和天津大麻花又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

先来说说新疆切糕的起源吧。

早在丝绸之路时期,交通的不方便限制了人们的身体,‍‍新疆是国内外商队往来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很重要的食物补给站。

商人们做的都是长途旅行,最少也需要十天半月才能到达。所以携带的食物必须能够长期保存,方便携带,并且最好可以顶饱,增加饱腹感,‍‍能够补充一些人体需要的营养,否则长途跋涉下来,人身体会出现问题。

于是人们开始研究满足这些需求的食物,而切糕刚好满足了往返于商道上的商人的需求。

当时人们的主食就是玉米面和小麦面,由于新疆生产核桃、花生、葡萄干等坚果,额外携带又很不方便。于是人们便在玉米面和小麦面粉里加入了大量的干果,这样不仅方便携带,还能满足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需求。

可是新的问题马上浮现出来,每次旅途都要很长时间,怎么才能长时间保存食物呢?‍‍

但这也没有拦住古人,很快人们便想出了办法,那就是往切糕内放入大量的糖。

大量高饱和度的糖能起到很好的防腐作用,并且糖还能提味,可比之前没什么味道的好吃多了。

最后‍‍就是为了更加方便携带,要尽可能的压缩体积。在切糕被蒸熟了以后,趁热把它放进一个木槽中,最后用重物对它进行挤压,于是切糕就这么诞生了。

随着时代发展,切糕被流传了下来。发展至今,人们不断地完善切糕的各项工艺,在切糕中加入很多当时没有的坚果,并且采用机器以及人工的办法,层层压制,让切糕密度更高,看起来更加厚实,吃起来也更加好吃。

而就是这么一个历史流传下来的文化,现如今却被人们纷纷吐槽。

在2000年之后‍‍,新疆许多人为了创业都携带着新疆切糕在全国各地进行售卖,一开始,新疆切糕还很正常,价格也不高,10块钱能买一大块,买的人也不少。每逢过年过节,菜市场的周边总有人在售卖新疆切糕,而很多消费者也很乐意去买。

可是慢慢地,新疆切糕开始变了味道。

小小的一块新疆切糕,可能就要几十块钱。购买新疆切糕的时候,老板乱喊价不说,并且总会比顾客要的切得多,导致一块切糕,可能就要上百块钱。而且你不买还不行,切下来多少就必须买多少,这种强制消费的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可是,大多数人都是到当地旅游出差等等‍‍,都会选择自己吃亏,当买个教训。

然而在2012年,在湖南岳阳的一个集市上,有人因为不满强制购买的行为发生了口角,随后商贩主动召集自己周边的同伙进行威胁。可谁知顾客并不买账,于是就有了打架斗殴的事件。

顾客成功出了一口气,新疆同伙们有两人被鉴定为轻伤,损坏了5000多斤核桃仁等干果和十几辆摩托车,再加上误工费和新疆商贩的返程路费等等,一共需赔偿16万。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对此次事件有一定的夸大成分,‍‍后来就有了16万天价切糕的传说,这就让不明真相的群众对新疆切糕更是避而远之了。

之后,又有人称发现了新的骗局。据说切糕摊位有两个人,一个假装正经卖切糕,一个手里拿着钱,像是寻找目标人群。他们准备一根线,将线一边拴在摊位上,一边固定在马路中间,一旦路人经过没看到,那可就麻烦大了。切糕会被打翻,打翻就要求路人必须要赔偿。

要知道小贩推车上摆着的一大块切糕,怎样也要成千上万,如果有人不愿意赔偿,商贩可不会轻易放过路人,直接威胁他们,不赔都不行。就算去了警察局也无可奈何,毕竟切糕确实被打翻了,这简直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不过,这些都是网友们因为各种原因胡乱猜想出来的,‍‍并没有发生过真实案件。对于这些流言蜚语我们要正确看待,不要因为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而影响了人民之间的感情,要知道并不是所有新疆商贩都是如此的,‍‍只是有一些无良商家善于宰客,坏了整锅汤。

在此之后,新疆切糕的名誉一落千丈,成为了许多人茶余饭后戏谑的话题,‍‍而新疆切糕也被贴上了强买强卖,坐地起价等等标签。

那么新疆切糕真的那么值钱吗?到底贵在哪里?

首先,我们都知道由于新疆独特的地理条件,‍‍葡萄干、巴旦木、核桃和腰果等,在新疆种类众多,这些高品质的干果本身就比较贵,加上制作切糕需要一道道工艺,过程繁杂细致不说,还需要一定技巧。切糕蒸熟之后会放进木槽里再进行压缩,经过压缩后的切糕密度会比较大,所以看上去即使不多称起来也会比较重,店家前期投入的时间以及制作的成本就决定了切糕的价格不会太便宜。

另外,切糕事件有很多种原因,诸如语言不通,有时候买家可能只想要一小块,但是卖家听错了‍‍导致切多了,所以才会出现高价切糕的事件。

其次,就是有部分的不良商家作祟。我们泱泱大国有些黑心商贩很正常,不管是什么时代,什么地方都会存在。比如天津大麻花,也是一切就切一半,一半就是100多块钱,让很多人都吃过亏。但也只是个别商贩并不能代表全部。

而新疆切糕亦是如此,‍‍总有黑心商家为了赚钱随意抬高价格,严重破坏了切糕市场的平衡。然而许多人只会上当一次,第二次就会长记性,‍‍不会再花高价买切糕了。再加上新疆切糕名声在外,人们对此已经有了防范心理,大家都不会去买新疆切糕,慢慢地让很多贩卖新疆切糕的人都无法做生意,导致后来新疆切糕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另外,由于保质期的问题,虽然切糕可以保存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在各种天气的分化下,食物的本质会产生许多变化。很多切糕长时间卖不出去会放好几个月甚至半年。根据相关部门对街边新疆切糕的检测发现,检测切糕的菌落总数竟然超标了17倍,‍‍而大肠菌群最高超标了366倍,这让不禁人惊掉下巴。

事到如今,无论是天津大麻花也好,还是新疆切糕也罢,我们不知道售卖的到底是什么时候做出来的食品,‍‍如果不小心吃的存放时间较长的,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城管也对各种切糕进行了管制。

现如今,我们已经几乎看不到售卖新疆切糕的小贩,另外就算没有受到管制,‍‍想必商贩们也不想干着赔本生意了吧,所以它才会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

其实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早就有人总结了切糕的制作方法,我们可以自己学着做切糕,自己做的更加营养卫生,还不用担心吃不完放着会变质,可以做多少吃多少。

另外,还可以亲自去新疆品尝切糕,因为新疆切糕本身就不贵,本地的价钱也就5块钱一斤,‍‍并且绝对要比我们见到的新疆切糕要新鲜。在领略新疆风土人情,秀丽风景的同时,还可以品尝到最新鲜的新疆切糕,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新疆切糕,你又有哪些亲身经历和见闻呢?欢迎下方留言




我亲身经历过买切糕被新疆人恐吓。

97年的时候,和我老公还在谈恋爱的时候去厦门玩,有一天早上准备坐船去鼓浪屿。当时厦门步行街出来沿江路口这里有很多新疆人在那里卖切糕,葡萄干等新疆特产。打算买点零食在船上吃,看见其中一辆推车上有卖好多用核桃葡萄干等做点糕点,码的整整齐齐很好看,还很好吃的样子。于是和男朋友停下来看,问这个好吃吗,新疆人很热情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说很好吃,于是打算买点尝尝。我说十块钱的尝尝。新疆人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拿着长长的刀指着切糕,说这里这里,意思是切这么宽?我心想,和你说了买十块钱的,你切啊。手起刀落,切下来大概就两三厘米的厚度,上称一称,要一百多一点,当时就懵了,说我只要十块钱的你怎么给我切这么多钱的,我不买了。哇,呼啦啦,边上卖葡萄干的、卖核桃的全是新疆人,全部围了上来,把我们两个人围在中间,说一定要买,已经切下来了,你让我切下来的,必须的买,不买不让走。而且他们普通话说的又不好,听也听不懂,没办法,两个势单力薄,而且新疆人还拿着长长的刀,不买走不了。大家想想,97年啊,我上班基本工资才八九百呢。

从此以后对新疆人就深深的厌恶和恐惧。

他们可能不明白,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诚信经营,这样宰一个是一个的经营手法,是没办法持久的。不排除他们之间也有诚实守信的新疆人,但整个行业名声臭了,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生意怎么还可能做下去,销声匿迹是迟早的事。




在新疆以外地区卖切糕的,就没听说过有正经做生意这事儿。两千年初,那会儿没啥社会经验,带着女朋友逛街,看见卖切糕的很想尝尝,正要询价,有两个巡警恰巧走过来,直接对我们俩摇头摆手,意思让我俩别买。卖切糕的看见是警察坏他生意,也就恶狠狠盯着警察看看,不敢咋样。我俩一看警察这架势,那肯定不能买啊,就离开了,走到旁边不远买水果,就跟摆摊的聊了几句。刚刚的事摆摊的都看见了,说你们多亏没买,不然宰死你俩,警察都没法管。




2007年,我还在山东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天周末我跟同学去市里玩,看到火车站附近有很多新疆人卖切糕时,同学说想买一点。当时我们也并没想那么多,还以为就是正常的买东西,可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们从此对新疆切糕敬而远之。

那天我们在市里瞎逛了一天,正准备去火车站坐公交车回学校的时候。同学看到了了有卖切糕的,说他没吃过这个,看着挺漂亮挺好吃的样子,想去买点带回去。虽然我跟他说他们很多都是骗人的,因为我记得好像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些相关的报道。

但是同学并不相信,还说这里这么多人,他们也不敢乱来吧。我听他这一说,想想也是,不能因为一些人的不守规矩就否定所有的人。于是我就跟同学过去了,结果让我们见识了新疆切糕的水有多深。

我们刚走到他们跟前的时候,立马就有人来拉我们,说切糕便宜很好吃,然后就是说些我们听不太懂的话。不过我们也没理会那么多,随便问了一个人多少钱1斤,然后那个人说15块钱1斤。

当时我们觉得有点贵,就犹豫了一下。但是想着反正没吃过,就准备买一斤尝尝得了。在跟摊主再次确认了价格后,就跟他说买1斤。可等他称完后,他说切多了1斤,得让我们也买了。我们虽然有些不太情愿,但还是让他装起来了。

结果等我们结账的时候,摊主突然说要300块钱。这可是把我们给吓到了,15块钱1斤,这两斤不就是30块钱么,怎么可能300呢。可他却说我们听错了,这个是15块钱一两,还说大家都是卖这个价。

这时,我们就跟他说,那我们不要了。这么贵,300块钱都够我们当时一个月的伙食费了。可正当我们准备走的时候,那个人却突然拿着切刀走到我们面前,一把抓住了我同学的衣领,还一边说:“你们不准走,我这个已经切好了,你们必须得买”。

他这突如其来的操作,倒是把我们给吓了一跳。但是很快,同学就挣脱了开来。正当我们准备跑的时候,突然从周边的摊上来了10几个人把我们给围住了,手里都拿着同样的切刀。当时我们才上大一,还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可是把我们给吓坏了。

记得当时他们个个嗓门都大得很,还把我们推来推去的,说今天要是不花钱把这块切糕买走的话,我们也不用走了。而当我们还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发现周围已经围观了不少人,都在外面议论纷纷。

我隐约的听到有人说又有人上当了,隔三差五就有人被骗什么的。不过很快,那些说他们坏话人都被他们给赶走了。不过我们也听到有人说让我们把钱给他们吧,要不然真的是走不了的。

最后没办法,我们也确实挺害怕的,只好把钱给他们了,然后他们才放我们走。就这样,我们回到学校后,还被宿舍同学开一阵玩笑。还说我们被宰活该,他们都是骗人的,坑一个算一个,我们居然不知道,现在谁还会去买那个啊。

没办法,我们也只能自认倒霉了。只不过最难过的还是接下来吃饭的问题,为了这块高价切糕,我们省吃俭用了差不多一个月。关键是这切糕还那么难吃,真的是太悲催了。

从那以后,我们对这新疆切糕可是产生了心理阴影,只要见到都是对它敬而远之。这应该也是我碰到过的套路最深的一次体验了吧,真的太吓人了。

不过要说真正的新疆切糕,也确实是不太便宜,但大家也不是买不起。而问题就在于他们越来越不讲诚信,还抱团坐地起价强买强卖,自己把这个招牌给砸了。所以,新疆切糕也就慢慢的集体消失在了大众的视线里。




那时候有卖切糕的就选择报警,几乎所有人避而远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估计有十来年街上没有这些黑心商贩。




真实的新疆切糕其实并不贵,一块才卖二三块钱,走在大街小巷里的新疆切糕变了性质了。


记得在07年的时候,在我们临沂市西郊批发市场,有很多买这种新疆切糕的,方方正正的一块切糕,上面满满的葡萄干,很是诱惑人,我记得有一次,我于同事去逛街,正遇到一个卖这种切糕的人,同事好奇就随口问了一下,问他怎么卖的,那个商贩用生硬的普通话说五元,当时我们也没有要买的意思,就走了,我当时还对同事说,还不贵来,回来的时候我们买点尝尝吧?可等我们回来的时候,正敢上卖切糕的正和人吵架,只听那个买主说,“你说的五元,我怎么知道是五元一两,我还认为是五元一斤来,你这一刀下去,要一百多元,什么东西这么贵,明摆着坑人吗,”那个商贩不依不饶,说必须买走,不一会又来了几个同伙,都是穿着少数民族的衣服,那个人一看,自己势单力薄,只能认倒霉,买走了那块切糕,我们看了后,才知道他们的套路,从那后再看到连问都不在问了,知道了这伙人的套路,他们也就是坑外来人员,不知道的,再后来听说被公安局的给查,就再也没有看到过了。

做生意将究诚信,像这种一锤子买卖,那有不关门的,他们是钻了法律的空子,打一枪换个地方,骗完了这座城市,又去骗下一座城市。




切糕消失的原因很简单 就是电商平台的崛起……不仅仅是切糕,所有走街串巷卖小食品小商品的行业都已经慢慢走向消亡……即使是一模一样的商品,甚至价格也略低于电商平台,人们依然更倾向于电商平台购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新疆   走街串巷   新疆人   葡萄干   干果   商贩   天津   麻花   块钱   核桃   买点   顾客   食物   集体   同学   事件   美食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