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的朋友们还记得当年企业改制吗?

七十年代中期,我是湖南衡阳市无线电三厂一名电子工程师。历经衡阳电子工业由兴旺到衰败,并看到其改制的过程。
六十年代未,七十年代初,中央发出"大办电子工业"的指示,各省市兴起大办电子,半导体,等工厂企业热潮。衡阳市城区人口約四十万,竟新建三十多家电子半导体企业。我所在无线电三厂,原是抗战胜利后,在联合国主持下,由战败国給战胜国赔偿的,用于民生的纺织工业项目工厂,是建国后最早的地方国营企业。最早約二千员工,后来将原棉纺,针织,织布,线带,各大车间部门分离为独立工厂,原厂部保留麻纺,麻袋,生产线,后又改为包装纸箱制造,七十年代初改为电子半导体可控硅二极管制造企业,员工二百余人。女工占90%,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80%工人系文盲或半文盲。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政治运动很多,每天都有员工大会,批刘,批林,批孔。
老工人师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大会上发言常闹笑话;"解放前我们妇女身上受三座大山压迫,我老公睡觉经常压迫我,现在我们妇女翻身了,我老公再也不敢压迫我了,林x孔老二要复辟解放前,我们决不答应"。那时企业年年赢利,效益较好。
当时工厂生产的功率半导体可控硅,大功率整流二极管,原料里面要消耗,黄金,白银,钼,钍,铂等贵金属与稀有金属,由于设备落后,手工操作,工人文化程度低,导致产品合格率低,大部分成品率在5~15%之间,故产品价格昂贵。
当进入到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国内电子行业受到巨大冲击,简单比较一下,一个我们企业生产的10A500v可控硅(金属封装)产品,卖价約50元,且质量不稳定。而香港来货,10A600v(莫托罗拉塑封)同规格产品,国内售价約3~5元,且质量稳定。短短三五年,国內电子半导体企业基本上全部进入亏损状况,小企业全部倒闭,国营企业也生产停止,员工下岗。企业也与港商接触,想搞合资等,但由于设备技术落后,员工素质差都无结果。
从八十年代未至九十年代末,衡阳无线电三厂工人全下岗,年轻人便到沿海城市打工,年纪大,没文化职工出不去,留在厂里,有时几个月,只能领到百十元的生活费,无医保,无社保,老职工生活艰难困苦。个别员工甚至重病无钱医治而跳楼自杀,社会稳定与治安,给当地政府造成很大压力。
政府通过不断努力,引进技术与资金,企业改制与破产,健立健全社保体系,衡阳才走出泥淖,经济总量与规模不断发展。
我们应当感谢他们,八九十年代城市里的几千万改制下岗职工,是他们咬紧牙关,承受着下岗失业带来的艰难困苦,使国家从计划经济的泥淖中解脱出来,完成市场经济的转型。使祖国由贫穷落后的弱国,向富裕发达的强国大步前进。






记得清清楚。我们厂各方面效益都不错,产供销很好,莫名奇妙被说成不好,不久上方来了人,把整个一个公司底下六个厂全下岗了,接着把厂房,设备卖了,再后来就把地也卖了,听说改革成功了,从头到尾有二,三年就让它们给改成功了。从此5,6千人奔驰在社会上,感谢成功。




我经历过,今天上班还是集体企业,过一夜上班,条条框框宣布了,厂是厂长书记自己的了。我不明白的是,集体经济你是领导,私营企业你是老板,为什么集体的领导做不好,企业占为己有了就能搞好了呢?




该改的也改了,该肥的也肥了。




记得。心疼的不得了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衡阳市   泥淖   艰难困苦   可控硅   解放前   国营企业   无线电   半导体   落后   工人   年纪   当年   工厂   员工   设备   汽车   电子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