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入税后,中小企业如何减轻社保负担?

问这种问题,说明你对所在公司还是比较关心的。但是除了关心公司之外,也要关心自己。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从2019年1月1日开始,社保缴费将由以前的社保部门征收改为税务部门征收。虽然改变的是一个征收部门,为什么令许多私营企业害怕,甚至胆战心惊?究其原因,我想除了企业自身法规意识淡薄、总想打‘’擦边球”、总想钻钻法律的空子,总想为员工少交点社保来获取公司的利益。

办企业的目的是什么?除了获取一定经营利润外,更大的是社会责任。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很难有发展的空间,如果还不从思想观念上改变,还不依法办事,还不严格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那这样的企业我倒觉得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

实际上,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一个依法经营的企业,不管是社保部门征收,还是税务征收,都没有担心的必要。

第一,缴费方式没有变。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提高缴费基数,没有增加缴费比例,以前怎么缴,现在还是怎么缴,为什么要怕?

第二,以前没有缴的,现在肯定要缴。减少的是部分企业老板不该获取的利润。以前本身不合法的利润,现在还想要,路径可能已经没有了。

第三,改变征收部门后,可帮助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创新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在技术创新、增收节支上下功夫。

第四,可以更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公司为员工依法缴纳了社保,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增强,工作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这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有巨大作用。

第五,困难企业,微利企业,可申请补助。对于部分困难的企业,经当地政府批准,有很多减免和补助政策,作为中小企业要特别关注国家减免政策的具体细则。

总之,社保入税,目的就是进一步强化征收手段,确保《社保法》得到贯彻落实,确保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这个小编是个官僚主义者,不是吃饭的正常人!




感谢邀请,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社保入税以后中小企业如何减轻社保负担?社保入税这个问题早在2018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那么具体的执行时间是在2019年开始执行,社保入睡的一个改革目标就是要求所在的企业单位按照自己企业单位员工的总数,和员工本人的一个工资标准来执行这个社保的缴纳。

那么这样一来就会无形中增加企业单位的用工成本的压力,因为很多企业单位之前,都是按照一个最低缴费标准来缴纳这个社保待遇的,那么今后由税务部门开始征收社保以后就不能够按照最低标准,一定要严格的按照员工本人的一个工资标准来缴纳这个社保待遇,所以说就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

那么作为中小微企业,本身他的经营利润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但是也不能够,因此,来拒绝给员工正常的参保社保,这样的一个行为是不符合社保税改要求的,所以说对于企业单位来说,只能够通过自己的管理手段去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把自己的管理更加高效,更加精致化的做起来,那么相应的降低一下自己的经营成本,由此来提高自己的经营利润,这样的一个方式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大量裁员,以后工作越来越难找




除了裁员还有其他办法吗?




直接找专业的外包团队合作。




社保新政策生效在即了,对传统的中小企业而言压力山大,企业如何合法合规应对新政带来的影响是所有工商从业者都比较关心的。

正好,在前两期的文章里也就这个问题和大家分析总结了一下,想详细深入了解可以进我主页查看相关文章。这里大致的给大家说一下:

其实在过去社保就是一个问题,过去更多是公司在准备上市时候考虑社保如何合规。而现在也有很多工商业朋友咨询,这里帮助大家想一些应对策略。基本上归纳起来就是这么几种:

1)第一个策略完全合规,按照法律来,例如300个人发的工资300万,一年3600万,完全合规来交。

2)第二个策略,就是不理会还是维持原状,交社保的时候在公司结构里面做一些相对简单粗暴的操作,这个不是工资,用这样一些不是特别专业的做法来做。

出现这种做法可能是因为企业没有重视这个事,也可能是因为企业不知道怎么应对,也有可能是一些企业利润不够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说前面第一个做法能解决问题但是带来的是企业成本大幅度增加,利润大幅度降低。那第二个做法的不理会带来的后果是法律责任的问题了。

现在税务局来负责征管绝对不是闹着玩的,税务局会有办法让企业来补交,补的时候怎么补呢?补这个月的?补今年的?还是补最近两年的?还是像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些例子补过去10年的,这个就不好说了。

按照人社部的意见,按照法律规定有一个劳动监管追溯时效2年。

然而在实操的时候因为国家的社保缺口非常大,有些部门领导说时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企业承担它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所以我们实操的时候存在这种例子,辽宁刚发这个文,是国税跟社保部门一起发的文,发现不合规的企业让补的话是从2011年开始补,现在开始查也是往前查,查到2011年。

很多地方,包括黑龙江、广州对于往前去追溯去查你的历史做账是不设时间结点,最近大家看到媒体曝光比较多的案例就是江苏的常州,就是要求补最近10年,这是第二个做法。

继续这么干,不合规,也不找办法,最终结果很可能是让你补,补的时候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五年十年,这种可能性蛮大的。

3)第三种是一种比较正面的相对比较积极的策略,现在在实操里面蛮多的做法,也是包括大家在媒体上面看到的一些,当然这个做法好不好还要结合具体情况,结合具体的实操,每个地方有差异的。比如现在一些物流公司、房产中介、超市在做什么项目呢?做内部合伙人计划。

原来我们传统的一种雇佣模式是B2C,公司雇佣员工,公司给员工发工资,现在政策是发多少工资就交多少对应比例的社保。

那企业就在考虑把B2C改成B2B。比如员工或者这个部门、这个团队、这个门店、或者这个员工的队伍这十几号人,4、50人,有没有可能一起去注册一个小微企业、合伙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只要有营业执照就意味着把B2C变成B2B,企业支付服务费给到合伙企业。

这时候企业收到正常的增值税发票,那对企业而言流程就结束了,也就是把雇佣关系变成了一种承包、一种合作合伙,或者说变成一种交易了。

而小微企业拿到服务费之后怎么发给大家又有三种模式:

①大家搞合伙分红,或者叫做经营所得分红,员工拿钱就不是工资的概念,而是经营所得分红的概念。

②如果有员工想交社保,可能是因为小孩上学问题、居住证问题,社保要交,那就由小微企业自己内部决定,是否交,是按照什么基数交,也算是工资概念。

③你既是合伙人参与合伙分红,同时也是一个员工也受雇于这家小微企业,平常拿一笔工资,另外也会有分红,不管怎么样你工资多少对应的社保我交掉,剩下部分就以经营所得分红的方式来,我们按照新个税法规定,经营所得的税率是从5%-35%,现在也有些地区园区搞合并征收,把应纳税额合并为10%,所以从税的角度来讲还是能找到一些相对比较好的优化的做法。

这是我们谈到第三种做法,企业内部开始化大做小,一方面把大做小给员工赋能,给员工授权改变双方的合作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把大做小通过把雇佣转化成合伙,转化成B2B,把工资转化成小微内部的分红或者是工资的概念它来相对合规的去解决我们谈到的社保入税的影响,这是我们看到第三种。

④第四种就比较复杂了,有些企业在研究,我们跟员工之间和他约好的公司,也有很多关联企业有没有可能除了工资性所得以外,我们还有劳务报酬,基于劳务关系获得的劳务报酬这个也是一种。

⑤第五种,有些公司在考虑非全日制,包括劳务众包,引入很多概念。

⑥第六种模式是做外包,做灵活用工,有一些公司通过外包的方式,通过灵活用工的方式解决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是我们所观察到的大概6个方面的面对社保入税的政策调整的6种做法,其中有积极的做法和不积极的做法,有比较专业的做法,也有比较不专业的做法,有靠谱的也有不靠谱的,这个事结合具体的个案去做具体的分析。

总体上来讲社保入税以后这个政策变化是非常大的,对传统企业,尤其是对过去社保缴纳不合规的企业带来的成本和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的,有些企业会因为成本的增加直接导致倒闭,甚至可能因为社保没交想倒闭都倒闭不了,会有非常多麻烦的事情,所以影响非常大。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社保   劳务   所得   中小企业   负担   做法   利润   工资   成本   概念   员工   部门   单位   方式   政策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