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积食怎么办?

积食,亦称“食积”,属“九积”之一(食积、酒积、气积、涎积、痰积、癖积、水积、血积、肉积),相当现代医学的“消化不良”,但比“消化不良”更具有整体性,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积食是中医的说法,因此用中医的办法来解决是最有效的!而小儿推拿又是最有效的不用药的绿色疗法。

积食的表现有哪些?

积食的表现大致有以下表现:舌苔变厚,尤其是舌中苔厚,口中味道变重,容易嗳气,嗳气有酸腐味道,婴儿容易吐奶瓣,肚子胀,胃口不佳,拉肚子,大便气味有酸腐味道,右侧脸颊容易有红晕红斑,右侧身体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右耳朵痛,右边牙龈痛等等。

积食会引起哪些病症?

临床上我们发现,小儿感冒发烧、反复咳嗽及过敏等常见疾病,往往涉及中焦脾胃,与积食有关。积食造成的危害非常大,所以有积食是百病之源的说法。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皮色发黄、精神萎靡、大便干燥或酸臭、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引起孩子发烧,咳嗽等,长期积食会诱发孩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为什么宝宝容易积食?

1.先天中焦虚弱小儿在出生之前,称之为“先天”,所谓“先天中焦虚弱”,指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尤其是中焦脾胃更加虚弱,且重点在于“寒”。在怀孕前,若夫妻一方(女方多见)或双方为寒性体质(即我们常说的“体寒”),那么孩子出生后,也多为寒性体质──我们说的“先天禀赋”,最多见的就是寒性体质与过敏体质,而说到底,过敏体质绝大多数都是寒性体质。在怀孕期间,若孕妇过食生冷,也会导致日后小儿寒体。比如,有的孩子在喂奶时吐奶,并且不是马上吐,而是过一段时间再吐,且吐的都是蛋花状有点凝固的奶,就是因为其寒性体质所导致的。

因此,对于孩子来讲,母亲很关键,母子息息相连,有什么样的母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一个家庭也是如此。

2.后天喂养不当小儿在出生之后,称之为“后天”。后天气血的充足主要依靠饮食的供养,而饮食需要脾胃来消化运转,所以古人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后天喂养不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如母亲素体体寒,故其乳汁也是偏寒,则不适宜母乳喂养,若坚持喂养,则相当于孩子间接食用生冷。另一方面,发生于孩子添加辅食或断奶之后。如过早添加辅食,或辅食添加不规律,或吃肉、奶、蛋、水果及零食过多等,都会损伤孩子的中焦脾胃,从而形成积食。此外,如孩子感冒发烧后常常输液、服用抗生素或退烧药等,也容易损伤中焦脾胃,形成积食。3.内伤乳食,中焦失司“中焦”为木土之地,木指肝、胆,土指脾、胃、肠。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肝胆主调节──饮食入胃,经过中焦多方面共同协调,完成水谷精微的吸收与输送。如小儿先天中焦不足,加上后天喂养不当,则容易导致“内伤乳食”、“中焦失司”。譬如一个人拉车,勉强能拉得动,这时,车上突然跳上来三个人,那这个人就得使劲拉,时间一长,就容易累坏──我们人体的中焦脾、胃、肠、肝、胆也是一样。4.浊气留积胃肠饮食入胃后,经过消化,其中的精微物质被吸收转输全身,而其中的糟粕(食物残渣)则绝大部分被排出体外,一小部分残留在胃肠。如果孩子“内伤乳食,中焦失司”,就会使精微物质吸收转输减少,形成的浊气糟粕反而增多,并且“留积胃肠”。这些留积胃肠的“浊气”,除了食物糟粕外,还包括人体自身产生的水、湿、痰、饮、瘀血及寒气等各种代谢产物。

天地之间,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不断发展变化的,疾病也是如此。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浊气留积中焦胃肠日久,则会导致小儿气血不足;若积食、水湿痰饮、瘀血等浊气长期留积不去,则会郁而化热,形成热邪。

小儿推拿怎样调理积食?

清大肠3分钟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

揉板门3-5分钟

板门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严重的积食也可用指甲掐,揉3掐1。

顺运内八卦3-5分钟

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

推四横纹3分钟

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为推法,四橫纹穴为改善积食等问题的要穴。

清天河水5分钟

分腹阴阳5分钟

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揉足三里(5分钟) 足三里是胃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常按揉有健脾胃、促消化的作用。

即使是宝宝出现了积食现象,爸爸妈妈也不要过于慌乱,小儿推拿效果很好,快的可以一次治好。喜欢就关注我,张家纲老师专心专注小儿推拿技法传承与推广!




老话常说:“小儿百病,积食为先”。婴幼儿处在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对食物需求量较大,但因其脾胃脆弱的生理特点,特别容易出现积食。小儿一旦积食,会出现肚子胀,肚子疼,不消化,晚上睡觉翻来覆去,常食积消化吸收功能会变差,甚至引起腹泻。

五大症状,警惕你的孩子已经积食了↓

▪ 宝宝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

▪ 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 宝宝常说肚子涨或肚子疼;

▪ 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 宝宝大便发黑且很臭,常放屁。

小儿积食,重在预防。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且要养成良好的排泄习惯。一旦遇到宝宝积食,家长不妨动手试试这三招,若孩子不见好转,要尽早就医治疗。

◈ 推拿消食:三法可常做

退六俯:沿左上肢下方,从肘关节向腕关节推,每分钟150~200次。

泻大肠:沿食指,从虎口方位向指尖推,每分钟推150~200次。

清天河水:沿左上肢正中线(即手心一面的胳膊中间部位),从腕关节向肘关节推,每分钟150~200次。

以上三种方法,前两种消食退积,最后一法清热安神,对于发热的积食患儿可三法联用,每天每种分别推拿10分钟。

◈ 理气消食:陈皮蜂蜜水

孩子积食前有腹胀的情况,家长不妨给孩子来碗陈皮蜂蜜水。

做法:放入陈皮,加水,先用大火烧开,再调小火15分钟,最后加蜂蜜当饮料喝。在外面不方面煎熬也可以直接用开水泡。

用法用量:1岁以下,陈皮5克;1岁以上10克;2岁20克;3岁以上30克。

◈ 揉腹消食:按揉中脘穴

肚子上有个穴位可“消食导滞”,即中脘穴,家长不妨试着给孩子揉揉此穴,有积消积,无积健脾。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身体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以孩子拇指的指间关节宽度为1寸)。

按揉时,家长用拇指或中指指端点揉按压此穴,力度稍轻,每次按压3分钟左右。最后,再顺时针按摩腹部5分钟,大人以手掌盘旋绕揉孩子的腹部,哪里胀得厉害就重点推哪里,要注意手法不要太硬,毕竟孩子肚子里还积着食呢。


本文参考资料:

①《健康时报》2017-03-14《防积食中医有妙招》

②《健康时报》2012-12-13《消灭积食保胃战》

③《健康时报》2016-06-24《把积食揉下去》

健康时报客户端编辑:郑新颖




谢邀,感觉我最近回答了好多关于积食的问题,今天就详细的说一下积食的问题。

其实积食大多数都是因为家长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进食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想想,孩子在母体,出生,长大这三个阶段有什么区别,母体的时候孩子是不吃饭的,就靠着母亲脐带养着,出生之后靠着母乳,长大之后需要吃一些辅食,在这三个阶段中,饮食非常重要,一个不注意,就容易消化不良,时间长了,就积食了,积食一严重,就是发热,感冒,流鼻涕。

父母那叫一个心疼,就赶紧的给孩子打针吃药,却不知道,这个时候,给孩子打针是在雪上加霜了,所以孩子感冒就打针,一是比同龄孩子容易感冒,二是有的不打针不吃药,还真好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脾胃已经受损了,所以说大多数的小儿健康问题都和脾胃有关系。

那么如何给孩子养脾胃,解决积食的问题呢?

1,注意饮食: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主食可以以粥为主,比如葡萄干粥,牛肉香菇粥,红枣小米粥莲子山药粥等都有促进消化的作用,也可以给孩子吃焦三仙,做法我就不一一讲解了。

2.推拿方法,小儿脾虚,积食问题,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揉板门,顺运内八卦,补脾经,揉天枢这四个手法。

手法一:揉板门(手法介绍)

手法介绍:力度稍轻,以孩子舒适为主,按压过程中又酸胀感,每次按揉100-300下即可,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调理气机之效。

手法二:顺运内八卦(手法介绍)

手法介绍:力度与上个手法相同,速度要快,每次按揉200-300下,有降气平喘,消食化痰之效。

手法三:补脾经(手法介绍)

手法介绍:力度稍轻,每次做200-300下,有健脾胃,补气血的孩子,这个动作就算孩子没有积食的时候,也可以给孩子作为日常保健。

手法四:揉天枢(手法介绍)

手法介绍:力度要比给孩子按摩肚子的时候重一些,同样以孩子不感觉疼痛为宜,每次按揉200-300下,有舒调大肠,理气消滞的作用,能双向调理,对于便秘和腹泻效果很明显。


注意:积食变好有个过程,一般2-3天才会看到变化,补脾经的手法可作为日常预防来做。




谢邀~

我们是羊爸爸,是一家由中医、推拿师、营养师、漫画家、作家以及志愿者家长们组建的中医育儿自媒体,致力于用接地气的方式传播中医育儿,培养家长健康育儿技能。


0-2岁的小朋友一定程度的脾虚是正常的,需要给他们发育的时间

因为不知道你的孩子几岁。所以这个问题需要拆开来看,低月龄比如几个月的孩子或者1-2岁的孩子,一定程度上都是脾虚的,这个不是说孩子先天不足,而是一个正常的生长规律,孩子的各项生长机能还在发育完善,是偏虚弱的,就像一颗才发芽的小种子,是经不起大风雨和过多养分的 ,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需要注意给孩子的饮食的量,不要过量。这样就能很好的预防积食,让孩子的脾胃不受伤害,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蓬勃的生长,逐渐的孩子就能消化更多的食物,包括量和种类 ,积食也就不会反复发生了。


反复积食,要注意孩子每天吃了哪些食物,总共吃了多少东西

再大一些的孩子, 如果是老是积食,首先依然还是要注意饮食的问题 。并不是说孩子大一些了就可以随意吃 。其实我们大人也偶尔有吃撑的时候,也会积食。所以,注意饮食不过量,以一个合理的结构来给孩子安排饮食就显得很重要 。

举个例子: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有的会在学校吃了晚饭回家,有的学校还会在放学的时候为孩子准备点心。接孩子回家后,家长就需要考虑,孩子这一整天的食物摄入是不是已经足够了 ,是否晚饭孩子不愿意吃就不强迫了 ,或者是有的孩子很大了还会在晚上喝一杯夜奶,这个是不是合适的,家长也需要去总结。


如何预防孩子积食,妈妈一定要及时的觉察孩子积食的常见表现

1、闻口气。小儿口气臭(可能是酸臭或腐臭等),必定是积食。除了闻口气,家长还要留意孩子打嗝儿时候的味道,孩子打嗝时候立即凑近闻闻,有的孩子虽然平时闻没有口气,但是打嗝反出的味道具有呕吐酸臭味,这个状况比平日也有口气出现的更早,此时处理会更容易。
2、观大便。大便很臭(可能是酸臭),必定有积食。积食大便不正常(不顺畅或拉稀,但都偏臭);或刚开始拉稀臭,拉几天就不臭了;或放屁特别臭;大便颜色也不正常,一般偏深如黑色。
3、摸温度。看手心脚心是否比平时热。如果发烧是手心手背、肚子后背温差很大(嘴唇碰来检查),比如肚子很烫背不烫、并且手心很烫手背不烫则必定积食
4、看舌苔。看是否厚腻,有些孩子舌苔虽然不厚,但是舌尖红。积食几天后舌苔会偏厚,逐渐变黄腻;舌苔黄厚一般就是已经积食至少几天了;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也必定是有积食。
5、看脸蛋。有没出现脸蛋发红,一边(一般是右边)偏烫;有的是在两侧出现红血丝或者白斑。
6、看食欲。食欲不正常,可能是不想吃东西,也可能总是吃不饱的样子,或挑食喜肉;如果出现吐泻发热咳嗽鼻涕等症状,想想是不是吃多吃杂后出现的。
7、看睡眠。晚上睡觉不安,不停扳,爱趴睡,子时过后满床翻滚,这头翻那头,哭闹(积食必然会睡觉不安,所谓胃不和卧不安),还有磨牙的。
8、严重的嗓子、扁桃体、咽喉发炎,一般开始都是发红,有化脓了变白
9、喊肚子痛,大便后就不痛了,可能还要痛


长期反复积食导致脾胃虚弱

有的家长可能前期没有注意,孩子反复积食很多次了,或者是反复生病很多次了,去看医生,医生诊断说脾虚,脾虚的孩子会更容易反复积食,好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走到这一步,一是需要给孩子配合医生的用药调理,如果身边有信任的小儿推拿的地方,也可以尝试去推拿。二是给孩子的生活要开启到健脾模式,三分治七分养。


对脾胃好的生活模式,需要有节奏的生活作息 ,早睡早起 ,减少孩子晚睡;三餐均衡;合理运动,减少孩子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间,还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 。


以上对现在很多家庭来说其实都挺难去做到的,我们尽量为孩子做到一部分,如果能从生活着手就从生活着手,尽量减少孩子的药物摄入,为健康打一个好底子。


关注我,在主页查看更多积食的内容和妈妈们应对积食的育儿经验~




现代社会,小孩积食,一般城市大于农村。因为城市里的孩子往往食甘厚味,经常吃一些烧烤,汉堡,薯条,肯德基,麦当劳等,且缺乏运动。而乡下孩子,每天在田野间奔跑,玩耍,即使吃的多些,也都运动消化了。

积食可以引起多种小儿常见疾病,如积食发烧,积食咳嗽,积食便秘,积食腹泻等。如果长期饮食不调,还会引起厌食,面黄肌瘦,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如何避免积食?积食后如何调理呢?

避免积食很简单,小孩要保证三分饥与寒,饮食注意吃的简单一点,清淡一点,少一点,还有就是要软一点。尽量让孩子定点定量定时吃饭,少吃零食。

当然,有时候孩子不是那么“听话”的,见到喜欢吃的东西往往很难停下来,而孩子的脾胃功能又较成人弱,所以很容易积食。积食处理起来其实并不难,可以参考下面几点方法:

1、药茶调理

去药店买焦三仙各10克(小宝量减半),冰糖适量,煮茶喝。

2、食疗调理

小米山药陈皮粥,萝卜汤,凉拌萝卜丝,这些都是促进孩子消化的食物。平时可以给孩子吃点山楂片。

3、小儿推拿

穴位:揉板门,运内八卦,清补脾经,清大肠各200次,顺时针摩腹100次,捏脊5分钟。




小孩积食的原因主要是和家长有关系,因为“病从口入”,很多积食都是由于家长的喂养造成的,孩子饮食不当,超过脾胃的承受能力,就容易导致积食,积食也是阻碍孩子发育的一大难关,也容易诱发孩子其他的疾病。


如何辨别积食:“一摸四看”

一摸

摸手脚心:孩子在出现积食的一个前兆,就是孩子手脚心会变得发热,但是孩子没有发烧的症状。


四看

一看舌苔:当孩子舌头中间部位出现浓厚发白的舌苔,形状就像硬币一样,这也是在提醒孩子出现积食了。

二看鼻翼:鼻翼两侧属于脾胃的反射区,当孩子鼻翼两侧青筋突出,发青的时候,说明孩子可能出现积食了。

三看大便:孩子积食之后,大便就会出现不成形,像溏泥一样,并且味道很臭,伴随腹痛。

四看睡眠:俗话说“食不好则寝不安”。如果你发现孩子在睡眠的时候老爱翻动,并且大量出汗,那就说明孩子可能出现积食了。


如何缓解积食:多喝水+多运动+按摩

一、多喝水:对于小孩来说水是很重要的,如果水分过少,就会干扰胃对食物的消化,形成堆积。并且秋日天气是很干燥的,小孩很容易缺少水,这样更加容易出现积食,所以说在秋日多给小孩喝水是很有必要的。

二、多运动:现在很多小孩在吃完饭后,不做运动,就一直长时间的坐在那里玩手机。这样胃的运动就减少了,不仅视力会受到干扰,而且还会产生积食,容易使小孩生病,所以要多带孩子出去活动活动


三、多做按摩

  1、补脾经:100次

  首先要定准脾经的位置,从拇指绕侧缘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家长在给孩子按摩的时候,要用拇指的指腹,从孩子拇指的指尖向指根方向推。补脾经可以帮助调理孩子的脾胃,调节孩子的积食、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

  2、摩腹:3分钟

  摩腹是按摩的孩子的整个腹部。在按摩的时候,家长用右手的中间三指,顺时针推拿孩子的腹部。腹部是气血之源,摩腹可以帮助孩子达到健脾助运的作用。

  3、按揉足三里:100次

  足三里是孩子外膝眼下的地方。家长用拇指按揉孩子的足三里,能够帮助孩子调理脾胃,健脾和胃,对孩子因为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成长好帮手,信赖【善卡优】~

我是善卡优妈妈帮,关注我,与您一起,呵护宝宝健康成长!




对于小宝宝来说,积食是万病之源。由于宝宝年纪幼小,肠胃娇弱,不能服用健胃消食片等药品,宝宝积食该怎么办呢?在此,我提供以下几个方法:

鸡内金疗法

《本草纲目》记载,鸡内金可“治小儿食疟,疗大人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人服用了鸡内金后,胃液分泌量、酸度及消化力均会增高,因此,鸡内金经常被用以治疗孩子积食症状。

方法:到中药店去买已经晒干焙黄的鸡内金,用石臼研磨成粉,放在粥中搅匀,给宝宝喂下。每次3--9克,服用几次即可见效。

山楂茶疗法

《本草纲目》记载,山楂“消积食、补脾”、“化饮食,消肉积症瘕”。山楂具有很好的健胃消食功能。

方法:取新鲜山楂或到药店买干山楂适量,放入老冰糖和水适量,熬制3--4个小时后,滤去山楂果渣,留下山楂冰糖水喂宝宝服下。这味方子操作容易,味道酸甜,宝宝会很喜欢,服用酌情服用几次后,即可见效。加入适量麦芽效果更佳。

希望我的回答对题主有帮助哦!




昨天发表的文章《过度喂养导致积食,那些宝宝发出的积食信号,你看懂了吗》(戳链接即可看到昨天的文章)中,介绍了怎么观察宝宝是否积食,评论里很多妈妈都感觉自己的宝宝有积食的征兆,在这里我想再强调一下,积食的信号:

首先您要确定宝宝的舌苔增厚是在舌头中间位置那,如下图:

其次,您要判断宝宝的便便味道是不是有伤食的味道,宝宝放屁是不是臭臭的味道。

然后,您可以用昨天文章中的方法敲击宝宝的肚子看看是否有气体的声音。这些现象都要观察到,不要只是单纯的趴着睡,您就觉得宝宝积食了。今天主要给大家讲讲积食怎么治疗。

积食的宝宝建议饮食清淡,不要食用高热量的食物,比如汉堡啊,炸鸡啊。饮食清淡不是说不让吃肉啊。

给大家介绍几种推拿的方法,如果您家有积食宝宝,您不妨一试:

1.推大肠穴位法

在宝宝的虎口向指尖方向,如下图

家长给宝宝从虎口向食指指尖方向推,每个手推200下。(方向一定要注意,不要弄反了,从虎口向食指指尖方向叫做泻火,如果您弄反了,从食指指尖向虎口方向叫做补,针对的是腹泻宝宝)如下图:

2.中脘穴顺时针揉200下

注意,是顺时针揉200下,方向不要弄反。顺时针是泻火,如果逆时针那就是补了。用拇指或者中指,揉的力度不要太大,适中即可,这样做可以消食健脾,无论是积食,肚子胀,还是肚子疼,都可以用这个方法。中脘穴的位置在剑突到肚脐的中间部位,如下图:

3.顺时针揉天枢穴200下

用大人的食指和中指一起揉这两个位置,也是顺时针揉200下。这个揉法建议宝宝躺下时,您给他揉。

天枢穴的位置如下图:

揉完后,您可以将您的手掌搓热,然后用手掌给宝宝的肚子整体顺时针揉个三五分钟。

4.捏脊

捏脊是小儿推拿里很好的一个保健方法,平常妈妈也可以没事给宝宝捏捏脊,对宝宝的发育很有帮助。方法如下:

宝宝趴在床上,妈妈从尾椎骨开始从下往上给宝宝捏脊,手法上要求不高,只要是把孩子得背部皮肤给捏起来就可以了,中间不要停顿,一直向上按到颈椎,这是第一遍的走法。从第二遍开始,捏三下,提一下宝宝的皮肤。这样重复三到五遍即可。这里非常建议大家学习捏脊,对宝宝的肠胃调理甚至对宝宝的保健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小孩子吃多了,很有可能出现积食,作为妈妈必须要注意孩子的情况。

积食的症状:

1、会厌食,饭入口后会含着不吞下去,吃一顿要很长时间。

2、消化不良,容易腹胀,大肠硬结或腹泻,要多多注意。

3、免疫能力会下降,经常反复性感冒、咳嗽,甚至肺炎。

4、烦躁易哭,难易入睡。

5、舌苔又厚又白,还能闻到酸味。

积食的危害:

1、造成宝宝脾胃差,消化不良。

2、容易感冒、发烧、抵抗力减弱。

3、头发变黄,发育不良、容易出汗。

积食是非常常见疾病,主要靠预防来防止积食,“若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是有道理的。积食会造成婴幼儿内热,并且容易被风邪侵袭。

所以不要让宝宝没有节制的吃,家长管控,并且让宝宝多跑跑、多爬爬,不要太过担心宝宝磕着、碰着的。

积食治疗方法:

1、减少饮食量,多吃易消化食物,尽量控制宝宝食量。

2、适当做一些运动,通过运动增加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3、补充含锌食物,锌可以帮助肠道吸收减少宝宝积食症状。

4、通过食疗,食用山楂、山药、小米等促进消化的食物,来降低积食的几率。

5、饭后百步走,饭后半小时可以外出散步,促进消化。

要是严重最好还是带宝宝去看医生。宝宝是很容易生病的,宝妈们要多多注意宝宝们的情况,及时治疗。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点击右上角“关注”后,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我儿子3岁多积食的时候,简直被这个情况弄的焦头烂额。他那时候的积食非常严重,两三天才大便一次,大便非常困难,一点一点,羊屎蛋一样形状。


然后动不动就咳嗽,最严重的时候都引起低烧了,咳嗽反反复复好几个月不好,医院跑了三个,加起来七八趟。


当时为了解决积食的问题,我们几乎用了的方法,我简单列一下啊:


三豆饮,不知道有没有家长试过,还有什么鸡内金啥的

揉肚子,顺时针,一晚上至少半个小时,好几百圈,我和他妈妈轮流揉

按穴位,从手到脚到后背……

打酒火,这个是我们小时候大人常给我们弄的,我们也学会了……

……

我能吐槽一句么?真的没啥大用。


关键是过段时间又积食,然后又会咳嗽


最后还是我们自己试出来的东西给解决了 现在压根就不担心这积食情况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鸡内金   中焦   舌苔   脾胃   穴位   山楂   大便   小儿   手法   肚子   小孩   食物   家长   饮食   宝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