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有多少一二年级成绩优异的孩子到了三年级掉队的?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一个分水岭,有的老师夸张地说过:一二年级不相上下。三年级开始分化。四五年级天上地下。

这是真的吗?

其实,一二年级的成绩因为太过“繁荣昌盛”,掩盖了许多事实。

一年级知识真的很简单,而且考试题目也非常简单,有些孩子在学前基本掌握许多知识,最后的考试考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有的班,一大片98.99,100的。

其实一年级孩子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有的阅读量很大,但是考试并考不出来。有的反应非常迟钝,考试成绩也体现不出来。

在二年级,继承的是一年级的考试模式,作文基本就是写一小段话。

所以,二年级也差不到哪里去。

这是一二年级,给家长一个错觉,感觉孩子还是不错的嘛!于是很放心,也很安心。

到了三年级,别的不说,一个阅读理解一个大作文,把很多孩子活活“打下马来”,有些孩子压根没有阅读基础,根本读不懂文章。有的孩子,没有写作文的能力,拿起笔来不知所云。这俩项就能拉开档次。

语文再不是简单的生字词了

而这时候,有些家长误认为孩子已经很好,不用多操心,也没有阅读的引导,家里也没有读书氛围。再加上钢笔书写,有些孩子感觉吃力。某些地区,三年级开始加了英语。有些孩子就真的忙不过来了。

孩子也糊涂了。

这就是三年级现象。

真正优异的孩子,指的是阅读量特别大,很有阅读储备的孩子,而不是虚假繁荣的高分孩子。

一二年级,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有可能就差几分。

到了三年级,最高分和最低分,就有可能差到三四十分。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而到了五年级,有的孩子能考个位数,也是十分令人尴尬的。

所以,一直保持阅读,一直能看书并消化书,才是保持不败之地的优势。而不是分数高的孩子就学习好。




专职辅导一年级,常年跟小学生打交道。

在我和同行看来,三年级现象,在一二年级早有苗头,只不过家长们都没发现而已。


一二年级考高分的孩子,主要有以下几种:

学习能力强

一看就会,一听就懂,超强记忆力,超强理解力……

同样的知识点,这些孩子学习时只需要花一半甚至更少的时间,学习后又能举一反三。在任何一个老师眼里,这些都是“好苗子”。这些孩子,不能保证第一名,但也很难掉队。


学习习惯好

不会就学,不懂就问,看过就记住,学过就掌握,当天知识当天消化……

我有个学生,每天中午固定写一页生字;又有一个学生,每天10道计算题,自己出题自己作答自己批改;又有一个学生,数学作业中,重点信息、解题步骤、答题格式一清二楚。

这些孩子未必学得快,但扎实。到了三年级,不可能掉队。


考试运气好

这些孩子,常常就是所谓的“聪明”孩子,他们比一般孩子更懂得“考试”,更会猜题。

上课不一定认真,但考试经常高分;知识点未必扎实,但分数总有惊喜

这样的孩子,在一二年级中是非常多的,其中又有不少曾提前学习过,所以提前学习也常常因此背锅。

这也就是三年级现象中,掉队最明显那些孩子

特别是数学,一二年级时题型少,作答可能性窄,不是A就是B,最多也就C,就是瞎蒙的准确率也不低;到了三年级,题型多,可能性范围大,很难猜中,分数就开始直线下滑。三年级,原本应该扎实掌握的一二年级知识,这些孩子也多半遗忘,所以不仅分数下降,还会出现因为衔接失误学不会学不懂的情况。


对大部分家长来说,辅导孩子时没有参照对象,所以容易把分数当成唯一标准。

但对我们或是任课老师来说,孩子学得好不好,扎不扎实,一眼就能看出来,分数只不过用来衡量考试状态而已。


想更好地把握孩子的学习情况,最好还是多跟老师交流。




我感觉那只是以前的教育,我我儿子今年也是三年级,到目前为止班级状态依然不变,差的依然还是差的,好的依然还是好的,只是有那么一点的浮动而已,这些浮动只是到了三年级差生的话一二年级可以考80多90来分的或者之前偶尔考90多的还是90左右徘徊的这些学习到了三年级试卷稍微难度点这些学习几本都是考60多70多,好点的80多一点点,但是之前好的现在依然还是优秀学生,我儿子一二年级中等偏上的现在依然中等偏上,所以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之前我以为真的会差别很大,实际上也就是说差生,因为一二年级90一下这些学生很多进入三年级基本会越来越差,因为试卷深了对差生难度更大了,所以不要以为一二年级考80多没关系,说明基本知识都没有学好,所以到了越高年级应该越差拉开距离也越大,很多人一句话说一二年级不要在乎分数,多培养习惯,我想说这不是废话吗?习惯好的孩子成绩能差吗,不看分数怎么知道孩子学习情况,比如孩子上课不认真我们家长又不知道,只能看分数就知道孩子去学校上课认真不认真,回家作业习惯自己本来心里有数,问题上课不认真回家做作业做到半夜三更估计也没有什么用,所以不管什么习惯,唯一习惯上课专注听课这才是第一关键,很多人说学霸都看他没怎么学习的成绩依然那么好,那是人家把上课的时间打起十分精神状态去听课,课上都听懂了,下课当然不做作业也没事,或者做几个难点的问题,所以很多人感觉学霸思维能力好,说白了人家从小上课专注了集中的习惯,所以我个人认为那些人动不动就说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习惯,天知道孩子上课习惯如何,上课习惯好不好是不是看孩子的成绩去衡量,说白了成绩差的学生老师推卸责任说孩子学习习惯不好,说家长没有培养孩子的习惯,这都是老师学校的话题,因为这句话都是老师学校说给家长听,打发家长的,实际孩子在学校学习习惯就是看老师的教育严格不严格,还有老师教育有没有幽默感让孩子提神去学,这都是和老师有关系的,当然家长也要配合,也要如何去把孩子培养孩子自觉的看课外书,自觉的做作业,这都是学校老师家长互相培养才完整,当然也看孩子自己自觉性坚定性,这只是我的观点,认同的点赞,不认同当没看到




确实是有三年级现象,因为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所学的知识都比较简单,数学大都是加减运算等知识的延伸,语文方面就是字词和拼音还有简单的句子。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或学前班就学过,再来上小学,这些知识他们都基本上掌握了,所以每次考试,孩子的成绩都会比较理想。而到了三年级,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级是吃的是老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量不多,理解能力不足,数学逻辑思维没有得到锻炼,当进入三年级,语文的生字量增多,词句的理解,文章的阅读理解都有所提升,特别是数学,乘除法的灵活运用,时钟的学习,简单的几何运算,文字题,应用题,等知识。能力强的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活跃的孩子,在上三年级后,感觉更有挑战性越战越勇,成绩也会越来越好。而有些孩子,一直沉浸在一二年级的学习状态里,当遇到这些难题,便会烦躁不安,越学越觉得失望,成绩也会越来越差,慢慢地成绩便落下一大截,班上也出现了两极分化,成绩好的越来越好,成绩差的越来越差。

当孩子上小学时,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不用死盯着孩子成绩分数来说事,我们需要多陪伴孩子,带着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还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等,一旦孩子把这些基础打好了,在进入三年级时,他便会如鱼得水,学习得心应手,只要我们稍加鼓励和帮助,孩子的成绩一定会越来越好,顺利地度过三年级现象。




看了评论,说的是现象,我们应该思考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小学分三个年段,低中高。每个年段各有重点,这是出现问题的一个方面。第二就是关键问,知识。小学低中高,知识点就不一样。就拿閲读要求看,三年级比一,二年级高多了。再看看写作要求,更高了。这是客观存在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看怎么教了,也就是给孩子建立什么样的思维思考思路。如,学一个名词“水”教到什么程度,这是关键也就是能对水认知到什么程度,能不能认知到事物本质,这是真学会了的问题。这里就有认识事物表与质的问题,这是一种思维深度的问题,这种思维是教出来的,训出来的。一年级如果这样的思维训练有的话就好了。如,水遇热变气,气去那儿了,跑到天上了变云了,云遇到冷空气变什么了成雨落下来了……同一个事物,水气雾云雨雪花冰液体固体。一年级的孩子,有的这些都知道,有的不知道,但,写水都会。会写了就100分。三年级现象就出在这,只解决了懂能分辩事物,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了解的少,理解能力就没了。我们说看课外书,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思维的层次训练没跟上,三年级现象就大。




不少家长都很着急,因为“三年级现象”现在越来越普遍,孩子一二年级成绩优异,到了三年级就一落千丈,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班的有个别孩子三年级语文成绩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阅读量少,理解力跟不上,平时写作业和学习上拖拉严重,特别容易掉队。这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学习习惯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特别容易掉队的。所以,不少人都说:一二年的孩子重点不是抓成绩,而是抓习惯,只要好习惯有了,其他的一切都好说,如果没有好习惯,成绩再好,也会落下来了。

那么,一二年级的孩子如何来给他们提分呢?老师有以下建议:

1:关注孩子的专注力和学习速度,让孩子最快的度过这段时期。比如孩子在家里做作业了家长不要轻易地去打断,要给他规定一个时间,完整的完成作业。

2:孩子出现不适应,家长不要过度紧张和焦虑,放平心态,不要给孩子提太多要求。

3:相信孩子,不适应是暂时的,家长要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一起商量对策。

4:多看孩子的优点,让孩子有自信,如果老提缺点,跟孩子的冲突就会越来越多。

5:多和孩子一起读书,聊聊天,问问孩子,最近看了哪本书?内容是什么?哪一片断印象最深刻?

关注小学语文课堂,为您提供更多教育免费试题及问答




我的女儿正好上三年级,来谈谈我对此事的观察。

1⃣️一二年级,语文主要是字词拼音,数学主要是基础运算和生活里的数学。现在孩子多是提前学习过的,不论是幼小衔接,还是家长。所以孩子的能力足以应付。

2⃣️三年级的分水岭:

语文:向阅读和写作能力转型,难度突然增加,第一单元,女儿考了前三,但也只是89。接下来,有阅读积累的孩子,用了老师的方法,会快速调整,但没有的,就会开始吃力。

数学:初级逻辑开始,不少孩子总是掉坑。这个地方也不是方法能快速补充的。

三年级的分水岭,主要分的是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如果孩子在这两个地方缺少积累,必然快速下滑。当然,要补,也是从这两处训练开始。

我的建议:

1⃣️阅读打底,训练理解能力。也就是现在高考转型都在提的大语文学习。建议读些有趣的科普类和思维比较活跃的文学类。前者开眼界,后者拓思路。

2⃣️生活打底,加强思考联系。生活处处皆学问,小到桌子怎么擦更干净,东西怎么收会又快又容易找,为什么吃糖坏牙,大到共享单车到底怎么运营更好……都是开放性的,可以探索,可以查资料,也可以和父母讨。没事多示弱,问孩子一些为什么,帮他打开思考的源泉。




你说的一二年级成绩优异、学习习惯良好的孩子,到了三年级一般来说都没有问题。

主要会出现掉队现象的,是一二年级一直在家长和老师监控下,被动学习得到好成绩的孩子。

可以说,一二年级主要考核的是记忆类的知识,对于灵活运用还没有太大要求。

同时,考核的内容范围比较窄,基本上都是课内的知识。


但是到了三年级之后,对于知识的熟练度要求更高,灵活运用更活,步骤更多,同时需要的背景知识更多了。

很多孩子,因为生活中接触的事物不够广泛,阅读量不够,导致理解力跟不上学习的要求。这些都是出现学习跟不上的因素。

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的一点,学习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分数,还包括很多隐性素质的培养。尽管有很多知识平时不一定会出现在考试当中,但是这些必要的背景知识,会对孩子的理解力带来很大的好处。


给一二年级的孩子多阅读,同时保持适度的练习非常必要。数学的运算力提升,要做到很熟练。而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路,也要逐渐完善,最好能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如果平时都是遇到难题就放弃,靠着父母讲才可以完成的孩子,高分是不可持续的。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给孩子搭合适的阶梯。但是不能一味的只是就题解题,这样往往是解一题得一题,而且隔几天就忘。


孩子一定要自己把问题解决出来才有成就感,才有信心。所以一旦遇到孩子问问题,家长都要注意不要直接给出答案。可以点拨,可以用一个例题来讲解,但是不要直接教练习题,否则孩子就丧失了锻炼自己的机会。


最后,广泛阅读,多参与生活,接触各种事物,做到见多识广!




来凑个热闹,看到这个问题,忽然想到另外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幼升小时是否要上学前班的问题。我曾听一个小孩在公立幼儿园的家长说,公立幼儿园是不提前教小学一年级的内容,私立的就教,刚上一年级那些提前教的会有优势,但是到三年级以后,公立幼儿园的就肯定能超过私立幼儿园的,理由是公立幼儿园师资比私立幼儿园好,提前学,上课就因为学过了不认真听课了。听了这位家长的话,我差点想笑,你何来自信到三年级没上学前班的就会超过上了学前班的?除非是龟兔赛跑,别人在睡觉等你慢慢追上来。现在,转回正题,一二年级成绩好到三年级掉队的原因有很多,我就不一一细述了。我只想说怎样做到不掉队。一二年级成绩好,就如我说的龟兔赛跑中的兔,这时的家长很关键,不少家长一看孩子一二年级成绩不错,觉得小学很容易,就听任孩子自由发展,而不去进行引导。等一到三四年级学习难度忽然加大,孩子一下跟不上,成绩就下来了,其实就等同于兔子在睡觉,不输才怪。那么如何做到到三四年级保持原来的好成绩?说难也难,难在坚持。说易也易,易在坚持。家长在这里很关键,不要觉得放到学校,就可以不理不问了。做家长的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每天挤时间对孩子进行学习上的引导,比如一年级成绩好,证明一年级的内容已经不够学了,那就每天挤半个小时学点二年级的,如果二年级的难不住了,那就三年级的。像我自己小孩九月上二年级了,可现在就算拿个三年级试卷给他做,数学考个九十五以上没问题,语文需要时间知识量的沉积,但考个八十五以上问题不大。那等到三年级,你觉得成绩会差吗?最主要是坚持,现在我小孩已经养成习惯,每天回来就问我学什么,每天半小时,一开始孩子不懂,就慢慢解释,一天不懂,二天,二天不懂,三天。。。。。等明白了再讲下一个。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补习班的问题,补习班说到底也就是提前教学,和幼升小的学前班差不多,因为这样才能让家长看到显著的成绩提升效果。换个说法就是作弊。既然只要坚持每天花小时陪孩子学习,效果等同补习班的效果,还上什么补习班呢!对了,此方法对土豪不适用,因为土豪可以花钱买教育。对很忙的家长也不适用,因为你每天挤半小时的时间都没有。说到此为止,纯属个人观点,不足之处,多指教,多讨论,多相互学习促进。




我在小学教学多年。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小学生。12年级的成绩都相差不大。到了三年级开始有差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2年级孩子的成绩都没有区分度和辨识度。1,2年级知识点也很少,而且孩子们大多在幼儿园都有接触了,就拿数学为例子。到一年级结束的时候,也才学了20以内的加减法。二年级开始学100以内的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幼儿园都接触过。所以12年级孩子成绩的看着起来百花齐放,其实好多都是原来都学过的。

3.孩子到了三年级以后。没有以前的老本儿可吃了。且随着这是难度的增大,对理解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一部分孩子汉字儿还不识几个呢。对知识越理解越来越困难了。所以,理解能力差的孩子自然就会受影响。

一个班里有多少个孩子会落下呢?据我的观察。班里拔尖儿的少了。 中间的学生多了。

要想改变这种现象,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1.认认真真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意力要集中。认真听老师讲课。回到家以后先把作业完成了,写完了再去说散步等其他。

2.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他才能全身心的投入。这话说的很有说服力。

3.三年级的知识特点较其他1、2年级的来说。确实难度增大了好多,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要紧跟老师的步伐。和老师交流一下。知道孩子主要是错在哪个地方了。如果是重要的地方出错的话,再适当的补充几道类似的题。熟能生巧。

4..注重阅读和积累.语文功夫就在平时.语文的素养就在平时的读书当中。而且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也是相通的。

欢迎关注我。专注于解答教育问题,助您解开教育困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成绩   年级   孩子   作业   学前班   优异   分数   幼儿园   语文   家长   现象   习惯   老师   数学   知识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