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上市的中资公司回国,会消耗外汇储备吗?

肯定会消耗的。

私有化得用美金

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回归,先要进行私有化,也就是收购流通在外的股份,涉及收购就得花钱,还得是美金。

中概股私有化收购的价格通常要比过去60天的平均股价高出20%-30%,以弥补投资人的损失,如果收购的价格过低,可能会面临投资者的起诉。

比如360当初从美股私有化退市,耗费的资金多达百亿美元,资金从哪里来呢?主要是周鸿祎、中信、红杉资本等国内基金,卖方就是美国的机构和散户,流通股在人家手上,美国只认美元,而国内的买方手上只有人民币,那么收购前就必须先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

这时候就需要借助银行换汇,最终体现央行外汇储备账户中外汇储备减少,也就消耗了外汇储备。

资本流出可能受到监管

一般情况下,私有化资金不会受到太大的监管,但如果资本大规模流出中国,在国外进行收购可能会引发监管层的出手,比如在16年的时候,万达、海航、安邦、复星等企业在海外大规模收购就遭到了监管。

数据显示,16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并购的交易达到438笔,累计交易总金额达到2158亿美元,较15年增长148%,这直接导致外汇储备下降,从14年6月的39932.13亿美元的高点一路回落,到16年底外汇储备缩水近1万亿美元。

人民币要保持汇率稳定,强大的外汇储备是压舱石,不仅可以正常支付国际收支,还可以在汇率波动较大的时候干预外汇市场;

另外,外汇储备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能抵抗金融风险和提高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所以外汇储备对国内的经济影响是很大的,早些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是很大的时候,很多都喊过出口赚外汇的口号。




要让中资企业从美国股票市场退出回国,肯定是需要消耗大量的外汇存储,而且还会达到无法承受的境地。

我国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大约在220家,其中阿里5300亿美元、中移动1400亿美元、中石油600亿美元。预计市值有1.5万亿美元,占到美国股票总市值的约4%。

要退市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让股票烂到了根,也就是企业连续亏损,或像瑞幸那样作假被清除;另外的一种就是把市场里的股票统统买回来,这种代价可想而知。

第一种方式没有企业会愿意,而第二种方式也是想不通。按照如今的美国股市中概股市值1.5万亿美元的1/2是个人持股或不愿放弃在美国股市运作,那么至少要用0.75万亿美元的外汇去购买。为什么还要说是至少呢?因为一旦知道中概股要全部退出市场,当国内资本占比越来越高的时候,中概股的股价就一定会飙升,甚至是狂涨。比如美国股市要个人持股低于100万美元或连续4年低于400美元,到了最后可能一股就把市场价提到了400万美元以上。这种烧钱方式也是根本行不通,最终沦为为要挟的对象。0.75万亿美元的外汇甚至只是一个零头,1.75万亿美元都未必可以操作成功,可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就3万亿美元,我们还要用来购买石油、粮食、矿产、科技技术等。与其如此不惜代价地用外汇来支撑,还不如在国内重新打造一个类似企业,最后让所有的美国中概股企业都自生自灭,达到最后退市割美国人韭菜的目的。

除了以上的两条路,还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那就是如同阿里那样的操作模式,拿出自持的一部分股票到香港交易所进行上市。但这种喜欢在国际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交易市场里运行。比如在美国的阿里每股价格180美元,那么香港市场也是接近这个价格,否则美国市场里的持有股票就会跑到香港股市里来,也就是股票在各交易所是可以流通的。

但我们的股票市场在这个方面还不成熟,不仅在于资本流动性的限制,还有要设立出如港股中的H,和国内市场里的A股。H股与A股之间还有溢价,A股市场的价格甚至要高出30%以上。这种相互之间不可能非常畅通的交易往来,这是制约了国际资本的投资热度。

在前面的三种退市方式中,前二种肯定是不可能的,只有个别企业可操作性,全面铺开的成功率和概率几乎为零。而第三种方式的运作却只是让中概股寻找了一个高于美国股市价格的赚钱机会,其本质上还会是以美国股票市场的交易为主,而且还要在中国的股票市场里占去200多个坑位,还不如把这个上市的机会留给国内的拟上市企业,这种等于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融资机会




如果在美国上市的中资公司纷纷回国,是否会消耗我国的外汇储备呢?小麦的答案是:肯定会!

因为当中资公司在美国上市时,需要本身就是以美元这种海外货币进行募资。反过来说,如果在美上市,中资公司需要先进行私有化,也就是收购流通在外的股份,这就需要花美金去收购。


并且,中资公司进行私有化股份收购,价格还需比过去60天的平均股价高出20%到30%,溢价收购是为了弥补投资者的损失。将公司的股票全部收回,进行私人化后,公司在美国股市得以退市,才能够回到我国资本市场上市。


用这种形式回国,自然要花费不少的外汇储备。其实目的就是让自己公司的股票在海外退市,业绩连续亏损或者财务造假也能达成这个目的,但是这样的负面影响将会更大,相信没有几家企业愿意这么做。





中概股回国是否会消耗外储?答案是肯定的!在美国或者香港发行股份,本身就是以美元或者港币——作为国际货币进行募集资金的行为,而反向的回国或者私有化则要支付美元或者港币,必然就会带来外储因为中概股在某一个阶段集体私有化或者回国而出现外储的巨大消耗压力。

而中概股目前的形势应该说“越来越糟糕”,这个局面主要是除了一些蓝筹以外,多数中概股都是“名声不好”的公司,以瑞幸为代表队的造假股,以“跟我学”为代表的被做空机构盯上或者反复盯上的。以及美国针对中概率的“审计底稿”是否在美国监管范围内的影响,以及新的规则,是否被“国家控制”的因素。中概股在美国市场应该面临越来越“不友好”的局面,且这个局面难说是否会演变成“金融战”的牺牲品。

一般意义来说,中概股的回归主要途径有几个:

第一,多地挂牌战略,比如,近期传出的百度京东将会港股两地上市。

第二,私有化退市,在国内重新发行上市。

第三,直接面值退市或者其他“被退市”——造假,或者交易清淡,股价持续下跌。

多数有资质和潜力的公司,都会选择一和二的选项。而在香港两地挂牌的典型就是阿里,这个方式不会影响外储消耗——因为没有产生额外的美元支付行为。而私有化回国,是需要消耗巨大的美元的。

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是有一个战略希望中概股中优异的能够回归,比如港股两地挂牌,比如回科创板或者创业板重新上市。但是,如果所有的中概股都选择回归,其总市值约1万亿美元,对外储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不主动退出。即然是对方政府行为,那就让股价下跌,跌无可跌强制退市时再收回。为什现在都说用外汇私有化购买呢?还是因为有些资本方害怕了,怕自己的西方公民身份初制裁查处。然后在这里带节奏,让民众以为必须私有化收回退市才是道德的。p呀。这是对方政府刻意打击之事。当然上市时是这样的,现在还是这样,要不当初别让上市呀。如果说上市有问题,就找相关资本运作上市的公司去。

什么法律呀,国际规则呀咱不懂。咱只知道:当初去那上市,是对方相关监管部门同意的。现在以各种理由查处,那是你自己的事,要不就让相关股票跌到底或者强制退市。否则别想那些好事了。你以为上市圈的那些外汇,都到国内了呀,怎可能哦,大多经第三国转走了。




不要主动提出回国,如果是美国强制逼着回国,就发表一个声明,以五折的价格回购流股,不然就不回国。




那必须消耗,至少的7千亿美金吧!

中概股的回归流程

咱们简单梳理一下中概股的回归流程,大概分四步。

在国内凑够钱,人民币。

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并出海到美国,进行股票私有化,美股退市

拆VIE结构

回国上市(借壳或者IPO)

整个过程中,我认为最不麻烦的当属第四步,在国内上市。对于明星公司而言,国内上市的流程可以特事特办,只要前面工作做好了,在国内走个流程就能上市,然后坐享国内的高估值即可。第三步拆VIE结构也只不过是个流程问题,耽搁很多时间,却难度不大。关键是前两步。

要在美国股市退市,就必须做私有化,用略高于市场价格的水平,把市场上的流通股全部买回来,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因为要在美国股市做私有化,所以必须强调的是,需要的是美元,不是人民币。究竟需要多少钱呢?看一个案例就知道了。

举例,三六零回归掠影!

三六零公司在美国退市前的估值,约为人民币600亿。媒体报道说:

近日,奇虎360宣布与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领衔的买方团达成私有化协议。据了解,招商银行和另外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将作为牵头行,为本次私有化交易提供总额为34亿美元(超过220亿人民币)的债务融资。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中概股私有化交易,同时也是最大的私有化银团贷款项目。2015年6月17日,奇虎360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接到初步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周鸿祎、中信证券、Golden Brick Capital、华兴资本、红杉资本以每股普通股51.33美元(相当于每股美国存托股77美元)的现金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奇虎全部已发行普通股,总交易额超过90亿美元。

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到,做私有化的银团,在国内找银行借钱就借了220亿人民币,假定杠杆比例为1:2,则国内资本总额为330亿人民币,约合51亿美金。首先要募集约110亿人民币的劣后资金,然后再找银行配220亿的优先资金,合计330亿人民币。然后到外管局,把这笔钱兑换成美元,再去美国收股票。于是,在资金出海这一环节上,随着330人民币出海,我国外储被消耗了51亿。

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大概是什么规模。

我们扣除其中中字头的央企,只计算民企的总市值,约为6830亿美元,约合4.3万亿人民币。如果真的要回归,那么需要在国内募集多少人民币呢?需要银行提供多少配资呢?又需要消耗多少外储呢?




1.外资撤离中国有很多手段,合法的百和非法的:a.合法手段:FDI属于合法的境外直接投资,可以直接跟央行兑换成美元汇出境内,中国无法阻拦;b.非法手段:前些年,大批游资通过地下钱庄和假的度净出口交易流入我国,在人民币资产失去增值空间后,这部分资金也会通过上述渠道流出;2.外资流出会问造成我国的外汇储备减少,因为我国是强制结汇国家,外资要跑路都要从央行兑换美元带走;3.人民币会相应减少。我国1995年生效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了我国的货币发答行主要是以外汇抵押来发行的,简单说就是通过出口商赚回(或者其他途径流入)一美元,国家相应发行6.2(95年是8.7)元人民币,在外汇储备减少后,国家需要把相应的回人民币收回答销毁。否则这部分人民币没有对应的抵押物,会造成人民币贬值。4.现在央行发行天量的人民币逆回购,就是为了对冲由于外汇流出造成的人民币的减少。




中概股在美国上市,发行融资融到的是美元,该部分日常买卖结算是缴存在美国证券交易所的,中概股溢价发行部分经结算存入我国央行,存入形式为外汇,现在中概股企业向美国投资者回购股份,动用的是在美国证券交易所缴存的结算资金,但是存在一种情况是,现在是向美国投资者溢价回购(平价或折价回购有可能引起美国投资者的投诉,最后如果败诉需要赔偿的就要用美元了,为此往往都是采取溢价回购方式,溢价率一般是回购权益登记日收盘价向上浮动20-30%),为此需要动用央行外汇储备的就是所差的就是回购溢价部分和汇率换算差。




毫无疑问,肯定是会消耗外汇储备的,,但是总的出入还是相对有限的,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夸张。


美国的上市公司会回国上市,除非是美国+A股,或者是美国+H股,这种多地上市的模式不受影响为,无论是单单从美国退市回购,还是完全私有化后回购,因为上市公司的股份是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一般都是溢价回购,通常要超过20%以上,因此消耗的美元其实是非常大的。


这些美股上市中,除了一小部分在海外有生意的企业可以少量持有美元外,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业务仅仅是局限于国内,或者东南亚地区,因此手里的的美元并不多。回购的资金通常就需要从人民币兑换成美元,那么走央行的外汇结算系统其实本质上就是动用了我们的外汇储备。


这里只说到了退市花了外汇储备,但是在美股上市企业筹集到的也是美元,这些钱要用于企业在国内的各项花费,也是走了外汇结算系统,把美元换成了人民币,才能在国内使用,这其实也是在变向增了我们的外汇储备。而且要美股退市回来,除了政策上的因素外,大部分都是因为股价表现不佳引起的,这就造成了发行价高,而回购价低这个现象,即便是溢价回购,总的价差还是比较有限的,最终消耗的外汇储备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美国   外汇储备   消耗   溢价   中资   公司   央行   外汇   资本   人民币   资金   美元   我国   股票   国内   财经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